CN116321285B -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1285B
CN116321285B CN202310566977.9A CN202310566977A CN116321285B CN 116321285 B CN116321285 B CN 116321285B CN 202310566977 A CN202310566977 A CN 202310566977A CN 116321285 B CN116321285 B CN 116321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uplink data
target uplink
data volum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69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1285A (zh
Inventor
甘云天
甘泓泽
关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an Zhongy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an Zhongy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an Zhongy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an Zhongy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69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1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21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本实施例能够准确向移动基站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上报共享移动终端的传输数据量,便于进行资源划分。

Description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电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是用于一个基于无线电的通信网络的基础物理连接方法,可采用该方法部署移动基站,为移动基站管理小区内的移动终端提供无线信号。
目前,移动运营商A可基于RAT部署移动基站(如背包式基站),移动运营商B可租用该移动基站的部分无线资源,为其相应的移动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移动基站可向其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上报移动运营商B的移动终端传输的数据量,便于进行无线资源消耗的划分。
然而,现有的数据量上报方式,上报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克服了上述移动基站向核心网设备上报数据量时准确率低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应用于移动基站,所述移动基站由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部署,通过第二RAT与所述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
在基于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所述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时,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所述全部数据量;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移动基站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缓存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和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预设时延时段,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
在所述传输截止时刻之前,若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从所述缓存中删除已缓存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量与所述传输数据量的差值,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基于所述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
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包括:
在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二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三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所述第二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三数值对应。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配置于移动基站,所述移动基站由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部署,通过第二RAT与所述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在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时,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所述全部数据量;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全部数据量,以及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移动基站的全部数据量,为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缓存模块。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删除模块。
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和目标上行数据的预设时延时段,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
删除模块,用于在传输截止时刻之前,若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全部数据量,从缓存中删除已缓存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更新模块。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数据量与传输数据量的差值,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获取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更新模块,还用于基于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
更新模块,还用于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二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三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其中,第一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二数值对应,第二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三数值对应。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移动基站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共享资源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结合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从而,在多个移动终端共享移动基站的场景下,移动基站能够准确向其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上报共享移动终端的传输数据量,便于进行资源划分。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基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示意图;
图2B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卫星参考信息的展示示意图;
图2C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示意图;
图2D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分段统计目标数据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目前,在共享移动基站的场景中,移动运营商A和移动运营商B在划分空口的无线资源时,可通过时分的方式,如移动运营商A和移动运营商B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通过空口传输上行数据,也可通过频分的方式。
移动运营商A通过RAT部署的移动基站,在被移动运营商B共享时,移动运营商A对应的移动基站可向其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上报移动运营商B对应的移动终端(如UE1)的传输数据量,如,在T1-T2时段内,对UE1,传输了上行数据XXX Bytes,传输了下行数据YYYBytes。
然而,在移动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的网元之间通过卫星链路传输时,传输时延较大,且还有可能暂时不存在卫星链路,使得上行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导致移动基站向核心网设备上报的数据量的精准度较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应用于移动基站,移动基站由第一RAT部署,可通过第一RAT与第一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以及与第一RAT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通信,也可支持通过第二RAT与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以及与第二RAT对应的第二核心网设备通信。
其中,移动基站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基站可如背包式基站,无线电覆盖区可为卫星信号覆盖区,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可为卫星基站,移动终端可为用户所使用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如下包括。
S110、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其中,移动终端与第二RAT对应,可通过第二RAT与移动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并向第二核心网设备传输目标上行数据。
举例而言,移动终端在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移动基站可作为传输载体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S120、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其中,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为移动基站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实际传输容量,其小于或等于目标上行数据对应的全部数据量。
举例而言,移动基站接收完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之后,得到目标上行数据的全部数据量为100byte,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可为目标上行数据的全部数据量中的部分数据量,如30byte,剩余的70byte移动基站还未向第二核心网设备传输完成。
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可用来描述移动基站被一个或多个卫星的信号覆盖的情况,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可由核心网设备根据移动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得到。
本实施例中,移动基站可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移动基站的位置信息;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与位置信息对应的卫星参考信息,卫星参考信息由第一核心网设备基于卫星星历确定,卫星星历由核心网设备基于位置信息确定。
移动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第一核心网设备或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可参见图2A示例性所示,移动基站通过无线信号与卫星连接,再通过卫星,与地面的核心网设备的网元连接,对于传输的普通基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相当于用卫星链路取代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基站-核心网设备”这一段传输。
移动基站的位置信息可为移动基站在全局地图下的经纬度,移动基站的经纬度能够有效定位出移动基站在地球坐标系中的唯一位置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卫星星历信息可为目标卫星的星历信息。
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从网络管理平台获取得到目标卫星的星历信息,其中,目标卫星的星历信息可为运营商运营的卫星网络的全部卫星的星历信息,或者,用于服务移动基站的部分卫星的星历信息。
目标卫星的星历信息为未来一段时段内,对移动基站进行卫星信号覆盖的所有卫星的星历信息,其中,星历信息能够反应出对应卫星的位置以及速度。
参见图2B示例性所示,在T3时刻之前,移动基站有卫星信号覆盖,在T3-T4时间段,移动基站无卫星信号覆盖,从T4时刻开始,移动基站再次有卫星信号覆盖,由于卫星的运行轨迹是可预知的,所以,卫星的覆盖范围及覆盖时长也是可预知的,卫星的参考信息可以通过卫星的星历信息推断,具体地,可根据卫星的星历信息,推断出卫星在一段时间内的几何位置,进而推断卫星小区在地面的覆盖范围,相对应的,图2B中,目标卫星的卫星参考信息为T3时刻之前以及T4时刻之后。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包括:
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在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目标上行数据的全部数据量时,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
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全部数据量,以及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移动基站的全部数据量,为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如图2C示例性所示,在T5-T6时段内,移动基站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并向第二核心网设备传输,其中,在T5-T5’时段内,移动基站有卫星信号覆盖,在T5’-T6’时段内,移动基站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在T5-T5’时段内,移动基站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目标上行数据的全部数据量,这些上行数据会被存储在移动基站中,等待有卫星信号覆盖时再进行上行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
由于移动基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卫星链路可靠性较高,未传输完的目标上行数据在下次卫星信号覆盖时刻之前,通过卫星链路成功传输的概率较高,可将目标上行数据的全部数据量统计为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
从而,通过将还未传输完成的目标上行数据的数据量结合已完成的数据量统计为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能够准确估计出目标上行数据在传输链路中的目标数据量。
其中,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且确定出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时,可缓存接收到的目标上行数据。
具体的,移动基站在接收到目标上行数据时,如果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则将接收到的目标上行数据进行缓存,等待有卫星信号覆盖时,通过卫星链路将缓存的目标上行数据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如果当前时刻有卫星信号覆盖,则直接将接收到的目标上行数据通过卫星链路传输给第二核心网设备。
移动基站在有卫星信号覆盖时,可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在无卫星信号覆盖时,可先缓存接收到的目标上行数据,等待有卫星信号覆盖时再进行传输。
基于上述描述,在确定出目标数据量时,还可对其进行如下实施例方式实现的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和目标上行数据的预设时延时段,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在传输截止时刻之前,若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全部数据量,从缓存中删除已缓存的目标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可在数据包头中携带的信息中获取得到,也可通过控制流量配置,如周期性业务,移动基站可根据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加上预先配置的预设时延时段,能够有效确定出目标上行数据到达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最晚时刻(即传输截止时刻)。
若传输截止时刻之前,移动基站还未将全部数据量的目标上行数据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则可删除已缓存的目标上行数据,便于核算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进一步提升移动基站上报的目标数据量的准确性。
基于目标数据量与传输数据量的差值,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确定出目标数据量之后,可从目标数据量之中去除传输数据量,作为更新后的目标数据量,从而,有效保证目标数据量的精准度。
另外,在确定出目标数据量之后,对于移动基站还未将全部数据量的目标上行数据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从目标数据量中去除已经确定出的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全部数据量,作为更新后的目标数据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基于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其中,预设的第一数值可为预先配置出的一个0-1之间的数字,如0.7。
移动基站可将缓存到的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作为新的目标数据量,上报给第一核心网设备,从而,在不了解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的情况下,进一步准确估计出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目标数据量。
其中,在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时,移动基站可从卫星参考信息中,确定出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便于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对确定出的目标数据量进行更新,实现目标数据量的准确预估。
其中,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目标数据量,包括:
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二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三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其中,第一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二数值对应,第二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三数值对应。
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越大,则确定目标上行数据在移动基站中的缓存数据量越大,在有卫星信号覆盖时被传输完的概率越小,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越小,则确定目标上行数据在移动基站中的缓存数据量越小,在有卫星信号覆盖时被传输完的概率越大。为了不统计未传输完的目标上行数据,因此,可通过设置阈值系数预估目标数据量的实际容量。
如图2D所示,在第一时长范围小于第二时长范围时,若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第二数值可选取0.8,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第三数值可选取0.9。
从而,能够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实现分段统计目标数据量,进而提升目标数据量的上报准确度。
S130、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
其中,移动基站在确定出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数据量之后,可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便于第一核心网设备准确核算基站共享场景下目标数据量所占的资源消耗。
本实施例中,移动基站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共享资源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结合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从而,在多个移动终端共享移动基站的场景下,移动基站能够准确向其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上报共享移动终端的传输数据量,便于进行资源划分。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被配置在移动基站中,移动基站由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部署,通过第二RAT与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包括:接收模块310、确定模块320和发送模块330。
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确定模块320,用于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发送模块330,用于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模块320,具体用于:
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在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全部数据量时,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基站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全部数据量,以及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移动基站的全部数据量,为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缓存模块。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删除模块。
确定模块320,还用于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和目标上行数据的预设时延时段,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
删除模块,用于在传输截止时刻之前,若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全部数据量,从缓存中删除已缓存的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更新模块。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数据量与传输数据量的差值,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获取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更新模块,还用于基于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模块320,还用于基于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
更新模块,还用于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目标数据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二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在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基于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三数值的乘积,更新目标数据量。
其中,第一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二数值对应,第二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第三数值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移动基站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共享资源的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结合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目标上行数据由移动终端传输至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量,从而,在多个移动终端共享移动基站的场景下,移动基站能够准确向其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上报共享移动终端的传输数据量,便于进行资源划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基本结构框图。
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410和处理器420。需要指出的是,图中仅示出了具有组件410-420的计算机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其中,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的计算机设备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存储器41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RAM可以包括静态RAM或动态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10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10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410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10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41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420通常用于执行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1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420用于执行存储器410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
本文中,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上述方法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的存储器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或指令。
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定义,可以参考前述计算机设备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或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描述的“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装置若干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单元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基站,所述移动基站由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部署,通过第二RAT与所述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
所述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
在基于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所述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时,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所述全部数据量;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未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的情况下,缓存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生成时刻和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预设时延时段,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截止时刻;
在所述传输截止时刻之前,若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从所述缓存中删除已缓存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量与所述传输数据量的差值,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基于所述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一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下次卫星信号的覆盖起始时刻;
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包括:
在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一时长范围,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二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在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覆盖起始时刻之间的距离长度处于第二时长范围,基于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与预设的第三数值的乘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量;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所述第二时长范围对应的时长与所述第三数值对应。
8.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移动基站,所述移动基站由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部署,通过第二RAT与所述第二RAT对应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上行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量;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所述基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以及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移动基站的数据量为全部数据量;
在基于所述移动基站的卫星参考信息判断所述移动基站当前时刻无卫星信号覆盖,且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数据量小于所述全部数据量时,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量为所述全部数据量;
确定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基站未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所述全部数据量,为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由所述移动终端传输至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的目标数据量。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66977.9A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6321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977.9A CN116321285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977.9A CN116321285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285A CN116321285A (zh) 2023-06-23
CN116321285B true CN116321285B (zh) 2023-08-15

Family

ID=8680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6977.9A Active CN116321285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128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62103A (zh) * 2018-10-30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13747A (zh) * 2018-11-15 2019-03-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传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传输资源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9565857A (zh) * 2016-08-12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使用数据聚合的逻辑业务连接的技术
CN110809904A (zh) * 2017-07-01 2020-02-18 英特尔公司 用于运载工具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85583A (zh) * 2020-07-07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3572551A (zh) * 2020-04-29 2021-10-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电扰动检测
CN114339774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6746A (zh) * 2021-01-06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la性能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
CN115802278A (zh) * 2022-11-04 2023-03-14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6056177A (zh) * 2022-08-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5486B2 (en) * 2011-01-19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 to peer traffic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1122594B2 (en) * 2019-07-15 2021-09-14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increased spectral efficienc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65857A (zh) * 2016-08-12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使用数据聚合的逻辑业务连接的技术
CN110809904A (zh) * 2017-07-01 2020-02-18 英特尔公司 用于运载工具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62103A (zh) * 2018-10-30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13747A (zh) * 2018-11-15 2019-03-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传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传输资源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3572551A (zh) * 2020-04-29 2021-10-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电扰动检测
CN111885583A (zh) * 2020-07-07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4339774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6746A (zh) * 2021-01-06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la性能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
CN116056177A (zh) * 2022-08-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5802278A (zh) * 2022-11-04 2023-03-14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于局部网络传输信息流实时控制仿真研究;严星;;计算机仿真(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285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2185A (zh) 无线定位方法及设备
CN110100481A (zh)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70126556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802278A (zh)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3434293A (zh) 处理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3581846A (zh) 一种用户名片更新方法和系统
CN116321285B (zh)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776328A (zh)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092871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GB2557452A (en) Determining a free on-street parking space
CN116546428A (zh) 背包式基站的寻呼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67726A (zh) 基于卫星信号的寻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3785632A (zh)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冲突的方法和ue
CN113300910B (zh) 获取使用速率的方法和系统、终端、接入点、mec服务器
CN114885277A (zh)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应急数据传输方法
CN108901034B (zh) 数据业务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125715A (zh)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3684A (zh) 近距离接触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716759A (zh) 基于短消息服务的时间差值测定方法
CN112333675B (zh) 一种数据计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320137B (zh)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361A1 (zh) 一种定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422772B (zh) 专网终端访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34135B (zh) 接口的调用重复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614425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和接入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