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177A -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6177A
CN116056177A CN202210955127.3A CN202210955127A CN116056177A CN 116056177 A CN116056177 A CN 116056177A CN 202210955127 A CN202210955127 A CN 202210955127A CN 116056177 A CN116056177 A CN 116056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network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witching
targe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51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6177B (zh
Inventor
赵瑞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51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6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6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6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为第一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若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可使用的网络类型越来越多,且通信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网络中进行切换。例如,当手机(mobile phone)的网络质量较差时,通常会将手机的网络制式切换至其他制式,以改善手机在当前制式下网络问题。但是,直接将手机的网络制式进行切换会存在切换至的网络制式的网络质量更差,或者手机切换成其他制式的时候接入失败,造成手机一直在接入网络的状态中,无法正常上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可以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其中,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该方法中,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为第一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若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
本申请中,通信设备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不直接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而是先获取第二SIM卡在第一目标制式的网络质量信息,根据网络质量信息来确定是否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如此,通信设备对第二SIM卡在进行网络制式切换及网络质量评估时不会影响用户对第一SIM卡的使用,且只有在确认第二SIM卡能够成功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且第二SIM卡在第一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符合切换要求时,才将第一SIM卡也进行网络制式切换。这样便可在不影响用户当下使用流量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其中,上述网络质量信息是指第二SIM卡在当前所注册的网络的质量信息,如第二SIM卡注册在第一目标制式下,则网络质量信息为第二SIM注册在第一目标制式下的网络的质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不为第一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将不为第一目标制式的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从而在第一SIM卡待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前,先通过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的第二SIM卡的质量信息来评估切换后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以避免直接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进行切换,造成切换失败;或者即使成功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后,第一SIM卡在第一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原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差,导致网络制式又进行回切,影响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不为第一目标制式,且无法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二目标制式。然后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若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二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当第二SIM卡不支持第一SIM卡所要切换的第一目标制式时,通信设备直接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则会切换失败,此时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搜网优先级重新搜索第二SIM卡可切换的网络制式(如第二目标制式),并且将第二目标制式作为第一SIM卡待切换为的网络制式。当第二SIM卡在第二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第一SIM卡在原制式下的网络质量好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二目标制式,从而提高网络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包括: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或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其中,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由通信设备对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处理得到。上述若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包括:若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或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阈值,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通过核心网络参数或网络质量分数量化网络质量信息,从而能够在上述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阈值的情况下,自动触发切换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的操作,实现无感知网络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的质量满足第一条件。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的功耗满足第二条件。通信设备检测到制式切换操作。
其中,制式切换操作可以是用户执行的制式切换操作,如用户在制式切换界面执行将第一SIM卡的网络由5G切换为4G的操作,则该操作为制式切换操作。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对网络制式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在不同切换场景下都能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SIM卡的运营商信息与第二SIM卡的运营商信息一致,且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先判断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运营商信息一致,再执行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的操作。这样能够避免因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不同可能导致的切换目标制式时第二SIM卡在第一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信息无法给第一SIM的制式切换提供参考的问题。另外也避免了第一SIM卡/第二SIM卡无法注册在不同网络运营商对应的第一目标制式下的基站问题。如此通信设备便可通过确认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一致能够减少切换制式时出错的几率,从而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网络质量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下。通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对第二SIM卡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后的网络质量信息进行评估,不满足预设条件则表明第一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不高(或者比第一SIM卡原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低),那么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原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后网络质量也同样不高。因此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下,防止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在原制式和第一目标制式之间反复回切,带来网络体验差的问题,这样便可提高切换网络制式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二SIM卡不存在能够切换的网络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下。通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第二SIM卡不存在能够切换的网络制式,说明通信设备的第二SIM卡无法给第一SIM卡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的网络质量提供参考。因此通信设备不对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进行切换,避免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后网络质量更差或者出现无法切换的问题,影响网络使用体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二SIM卡不存在能够切换的网络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在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无法切换至其他制式的情况下,直接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第一目标制式。避免第一SIM卡在原制式下注册的网络的质量持续性的出现问题,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其中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所属的运营商相同,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一制式,第二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二制式,第一制式和第二制式相同,该方法中,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变小,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二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二SIM卡在第二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
本申请中,通信设备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同为一个运营商且同为相同网络制式的情况下,实现制式切换。当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变差,则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变小,那么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若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大,则说明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第三制式后,网络信号强度也会增大,因此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第二SIM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来确定是否对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进行切换,从而避免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网络信号强度更差的网络制式中,带来网络体验差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下行数据、用户体验质量QOE数据、信噪比数据中的至少一项;通信设备根据下行数据、QOE数据和信噪比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数据确定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网络质量对应于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
该设计方式下,网络信号强度可以通过上述数据来量化,这样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持续检测上述数据来确定网络信号强度,从而自动、快速地根据网络信号强度进行制式的切换。网络信号强度还可以反映在通信设备的界面上,例如,可以通过信号格的数量直观认识到网络信号强弱,若信号从满格变为一半,则说明网络信号强度由强便弱,那么用户便可执行切换操作,从而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用户标识模块SIM卡的订阅标识subid、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注册的小区身份识别号。若subid对应第一SIM卡的订阅标识,通信设备断开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连接,并基于小区身份识别号将第一SIM卡注册至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注册的小区。
该设计方式下,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注册的小区身份识别号,并根据小区身份识别号将第一SIM注册在与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相同小区。这样第一SIM卡切换至第三制式后的网络信号强度就可以和第二SIM卡切换至第三制式后的网络信号强度保持一致,避免了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网络条件更差的网络制式,提高了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方式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的方法,第三方面的通信设备,第四方面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第五方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直接对第一SIM卡进行制式切换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切换失败后继续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切换失败后取消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局部显示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通信技术。5G系统商用初期还无法满足覆盖需求,因此5G系统的独立组网(standalone,SA)、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例如,兼容性问题包括:通信设备如手机无法注册上5G SA,或者无法采用5G SA上网、通话(或者手机无法注册上5G NSA,无法采用5G NSA上网、通话)等问题。
上述问题会导致用户在使用5G时,出现上网慢、网络断流等现象。此时考虑到目前现网环境下非5G网络建设更为完善,因此手机切换到非5G网络制式后可能会改善网络的状况。
然而,切换网络制式后网络不一定会改善,若切换过程出现问题或者切换后的网络状况差,则会给用户体验带来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这里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直接切换网络制式可能存在的影响。
一个示例中,A地某网络运营商共享基站出现用户被叫失败,无法上网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通信设备(如手机)所在5G网络信号太差,回落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系统时,4G网络存在问题导致随机接入一直失败。在切换过程中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因此影响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另一个示例中,通信设备(如手机)存在5G和4G网络反复切换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当手机所在5G信号太差,切换到4G网络后,4G网络信号更差,导致网络制式又切回5G。
另外除5G系统外,4G系统、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系统、第二代(2ndGeneration,2G)系统、第一代(1stGeneration,1G)系统,都可能出现需切换至同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其他网络制式或者切换至其他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网络制式的场景。因此这些移动通信网络系统若直接切换网络制式,则同样存在上述提到的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中,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一制式,第二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二制式,第一SIM卡为使用数据流量和通话的SIM卡。如图1所示,当通信设备需要将第一制式待切换到目标制式(又称第三制式、第一目标制式、第二目标制式)时,为实现第一SIM卡正常切换网络制式的目的,通信设备先对第二SIM卡的第二制式进行识别,判断第二制式是否为目标制式。若第二制式为非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切换至上述目标制式。然后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信息,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需要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时,通信设备先将第二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并对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进行评估,若网络质量满足切换要求,则能够表明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较高,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进行切换也同样可以满足切换要求。此时通信设备可以将第一制式切换到目标制式。如此,通信设备对第二SIM卡在进行网络制式切换及网络质量评估时不会影响用户对第一SIM卡的使用,且只有在确认第二SIM卡能够成功切换至目标制式且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符合切换要求时,才将第一SIM卡也进行网络制式切换。这样便可在不影响用户当下使用流量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将通信设备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避免直接将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进行切换时造成的切换失败,或者成功切换至目标制式后,第一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差,导致网络制式又进行回切,影响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的问题。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如图2所示,通信系统200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图2中仅示出一个),以及多个基站202。基站202为通信设备提供接入的小区。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自动搜网或手动搜网的方式获取基站202提供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如小区的频段(band)、频点(frequencypoint)、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PCID)(又称小区ID)、小区所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 dmobilenetwork,PLMN)的网络标识,以及小区所属网络运营商等信息,以便通信设备选择接入的移动网络。
应理解,在任一个通信设备所在的区域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基站202,通信设备可以和多个基站202中的任一个基站202通信。
可选的,通信系统中还包括核心网203。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位于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任意一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系统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NodeB,gNB)(也可称为5G基站),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也可称为4G基站),以及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化后续演进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其中,上述5G基站、4G基站可以与支持5G网络、4G网络的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基站可以与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通信设备进行通信。通信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通信设备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进行双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通信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电子设备、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或者移动终端。
以上述通信设备是手机为例。请参考图3,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300的结构示意图。该手机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源管理模块341,电池3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音频模块370,按键390,摄像头393、显示屏394、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接口395、第一SIM卡381、第二SIM卡382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312(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器311,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Base bandprocessor,BBP),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应用处理器312包括双卡管理模块,双卡管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确定是否指示调制解调器311进行第一制式切换操作,若确定进行制式切换,双卡管理模块发出切换指令。
调制解调器311可以上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第一SIM卡运营商、第二SIM卡运营商、网络质量信息的至少一种。调制解调器311还可以接收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从而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等。
SIM接口395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SIM接口395上安装至少一张SIM卡。手机300通过SIM接口395安装的SIM卡包括第一SIM卡381及至少一张第二SIM卡38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300中进行通信(例如,使用数据流量、消耗话费)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381(又称主卡,第一卡,SIM卡1),将其他的SIM卡作为第二SIM卡382(又称副卡,第二卡,SIM卡2)。由于第一SIM卡381是用户使用数据流量和通话的SIM卡,因此当第一SIM卡381的网络条件较差时,用户能感知到网络卡顿、通话音质不清晰等网络问题,使得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较差,而切换第二SIM卡的制式所引起的网络条件变化,并不会影响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手机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器311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3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360耦合,使得手机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手机300通过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312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94和应用处理器312。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手机300的PLMN值,其中,该PLMN值用于表示某个网络运营商的某种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手机300通过PLMN值确定第一SIM卡网络运营商的和第二SIM卡的的网络运营商。
以通信设备为手机300为例,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300的一种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界面管理服务(activity managerservice,AMS)模块、双卡管理模块。其中,AMS统一调度上述应用程序的界面Activity,双卡管理模块的功能可以参照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3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如图4所示,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中至少包括硬件的驱动,用于驱动硬件工作。如图4所示,内核层中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驱动、显示驱动(display driver)、图形处理器驱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driver,GPU driver)等。
其中,modem驱动用于驱动处理器310中的调制解调器311工作,调制解调器311的功能可以参照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内核层还可以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手机300基于双卡的网络制式切换的场景,示例性说明手机300的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双卡管理模块可以向调制解调器注册监听器listener来监听调制解调器检测的第一SIM卡381的网络质量。当监听到第一SIM卡381的网络条件满足切换条件时,第一SIM卡381的第一制式待切换至目标制式。双卡管理模块先确定第二SIM卡的第二制式是否为目标制式,若不是,则双卡管理模块向内核层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二SIM卡标识,用于指示当前需对第二SIM卡382进行目标制式切换。然后内核层中modem驱动接收到第一消息,并驱动调制解调器工作。调制解调器被驱动后,将第二SIM卡382切换至目标制式,并获取第二SIM卡382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信息等数据。若双卡管理模块基于网络质量信息确定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较好,则双卡管理模块向内核层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SIM卡标识,用于指示当前需对第一SIM卡381进行目标制式切换。然后内核层中modem驱动接收到第二消息,并驱动调制解调器将第一SIM卡381切换至目标制式。若双卡管理模块基于网络质量信息确定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不好,则结束本次制式切换,也就是说第一SIM卡仍停留在原第一制式下,并不切换至目标制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通信设备为具有上述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的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
手机启动后,可以自动启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以便手机在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时,能够先将第二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并根据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判断是否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
示例性地,以手机启动时,自动启动上述“网络制式切换”功能为例。手机启动后,手机的“网络制式切换”功能被开启。在用户使用手机的第一SIM卡上网的过程中,若手机检测到第一制式下的网络条件差,则手机先将第二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若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好,则手机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手机使用目标制式下的第一SIM卡继续上网。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手机启动“网络制式切换”功能的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此外手机还可以在检测到第一制式下的网络条件差时,自动开启“网络制式切换”功能。或者手机只有检测到用户的开启“网络制式切换”指示,才启动“网络制式切换”功能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具体方式不予限定。
手机根据上述介绍方式启动“网络制式切换”功能后,手机具备切换第二SIM卡382的网络制式及根据第二SIM卡382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信息切换第一SIM卡381的网络制式的能力,从而切换第一SIM卡381和第二SIM卡382的网络制式。
具体的,网络制式(又称手机制式、手机网络制式、通信制式)是一种信号传输标准。网络制式包括LTE、New Radio、NR、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GSM、CDMA单载波无线传输技术(Single Carrier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1xRTT,简称1x)等。
手机的SIM卡需要在网络运营商基站下注册网络制式,才能使用如2G、3G、4G、5G等网络。对1G、2G、3G、4G网络来说,不同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信号传输标准不同,因此2G、3G、4G网络分别对应了多个网络制式。不同于上述1G、2G、3G、4G网络,5G网络的网络制式NSA和SA的区别在于核心网、互联复杂程度及接入技术上,其中NSA是在4G模式基础上升级的5G网络,SA是完全基于5G技术而搭建的5G网络。
因此手机使用SIM卡上网时,网络不好是指SIM卡在当前注册的网络制式下的网络不好,所以需要切换网络制式。示例性的,以第一SIM卡381使用B运营商4G网络为例,用户使用第一SIM卡上网时网络不好,表示在B运营商对4G网络的信号传输标准(即网络制式,如FDD-LTE)下,第一SIM卡的网络不好,因此需要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即第一制式)进行切换。当切换网络制式后,第一SIM卡可能从4G网络切换为如2G、3G、5G网络,第一SIM卡也可能从4G的一种制式,切换为另一种制式。上述两种情况都可通过切换制式从而对制式下的网络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具备通信功能、具有至少两张SIM卡且至少支持两个网络制式的通信设备。以上述通信设备是手机为例,手机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其中,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在同一代或不同代网络系统所对应的同一网络制式或者不同网络制式下注册网络。所以第一制式就是第一SIM卡注册网络的网络制式,也是第一SIM卡当前使用网络的网络制式。第二制式是第二SIM卡注册网络的网络制式。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分别对应有至少一网络运营商。其中,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可以相同,可以不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
手机还包括双卡管理模块及调制解调器。如图5所示,该手机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可以包括S501-S510。
S501、在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满足切换条件时,双卡管理模块获取第二SIM卡的第二制式。
其中,第一制式满足切换条件,表示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目标制式为第一SIM卡的网络要切换到的新的制式,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切换的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为同一代网络的不同网络制式。如第一制式为5G网络下的SA,目标制式为5G网络下的NSA,则待切换的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同为5G网络系统,但属于5G网络系统下的不同网络制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待切换的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为不同代的不同网络制式。如第一制式为5G网络下的SA,而目标制式为4G网络下的FDD-LTE,则待切换的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为不同网络系统,属于不同网络系统下的不同网络制式。
下面以待切换的目标制式与第一制式为不同代的不同网络制式的场景为例,介绍目标制式的生成策略:
目标制式可以根据第一制式的切换优先级确定。例如,若切换优先级为5G、4G、3G、2G、1G顺次回落的顺序来切换,则当第一制式为5G网络下的网络制式时,目标制式优先为4G网络下的网络制式,若4G网络下的网络制式不可切换,则目标制式为3G网络下的网络制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制式可以是双卡管理模块根据切换优先级自动生成的,具体的,当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条件差,要进行回落时,触发双卡管理模块进行制式切换,并根据上述切换优先级自动确定第一SIM卡需回落的网络制式,即目标制式。例如,当第一SIM卡在A运营商下注册的5G网络的网络条件差时,可将第一SIM卡回落至4G网络,那么A运营商的4G网络对应的就是FDD-LTE,FDD-LTE即是第一SIM卡所要切换到的目标制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制式可以是用户设置的,具体的,若用户将手机接入的网络切换至更其他网络,则以切换的网络的制式作为目标制式。例如,用户将A运营商对应的第一SIM卡从5G切换至4G时,A运营商对应的4G网络制式为FDD-LTE,FDD-LTE即是第一SIM卡所要切换到的目标制式。
该实施例中,双卡管理模块内置于手机中,例如可以是手机中的一个应用处理器中的一个模块,用来实现手机的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功能。双卡管理模块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目标制式切换请求。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满足第一条件;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功耗满足第二条件;检测到用户执行的制式切换操作。
在第一种应用场景中,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满足第一条件。
其中,双卡管理模块获取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数据,例如,网络数据包括上行数据、下行数据、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信噪比等。双卡管理模块根据上述网络数据确定网络质量,并将网络质量与第一条件比较,若网络质量不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网络条件好;若网络质量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网络条件差。其中,第一条件包括:下行数据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QOE值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或者信噪比低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具体的,下行数据可以反映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下载速度。若双卡管理模块确定下行数据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网络下载速度慢。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网络下载速度慢的情况下用户无法使用第一SIM卡正常上网,因此在下行数据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示例性的,第一预设值可以100Mbps,其中,Mbps表示每秒百万比特(megabits per second,Mbps)。
QOE值可以反映网络的时延、抖动、丢包、误码等情况。QOE值可以由调制解调器向双卡管理模块上报的一些网络指标计算得到。其中,网络指标包括信号强度、信噪比、网络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丢包率等。双卡管理模块可以直接获取QOE值,或者获取上述网络指标,并采用如线性加权和法对网络指标进行运算,得到QOE值。若双卡管理模块确定QOE值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则说明网络的时延、抖动、丢包、误码情况较多。双卡管理模块检测到网络的时延、抖动、丢包、误码情况较多的情况下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第一SIM卡上网,因此在QOE值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示例性的,第二预设值可以为2分,其中QOE值满分为5分。
信噪比可以反映第一制式下的网络的信道噪声和链路质量情况。若双卡管理模块确定信噪比低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则说明网络的信道噪声过大、链路质量不佳。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用户使用第一SIM卡上网时信道噪声过大、链路质量不佳的情况,会影响用户正常上网,因此在信噪比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示例性的,第三预设值可以为70dB,其中,dB表示分贝,dB是正常声音信号与无信号时噪声信号(信号单位为功率)的比值的单位。
在第二种应用场景中,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功耗满足第二条件。
第二条件包括:网络功耗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如,当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功耗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时,双卡管理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示例性的,第四预设值可以为3000W(W又称瓦特,瓦,W为功率单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卡管理模块可以在手机电量低于第五预设值的情况下,才判断网络功能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其中,第五预设值可以是总电量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等。
具体的,第一制式下的网络功耗大会降低手机的续航时间,那么当手机电量过低(如低于第五预设值)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第一制式则手机的续航时间短。而将第一制式切换为网络功耗较小的网络制式(如目标制式),则使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上网时手机的续航时间长。示例性的,手机在5G网络下剩余电量仅支持用户使用20分钟,但是切换至功耗较小的网络如4G网络,同样的剩余电量可供用户使用30分钟。那么在第一SIM卡当前采用的网络制式功耗过大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将第一SIM卡从5G网络对应的第一制式待切换至功耗较小的4G网络对应目标制式。
而第一SIM卡的制式发生切换,可能影响第一SIM的网络条件,进而影响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因此,在第一SIM卡的功耗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双卡管理模块先不将第一SIM卡直接回落至目标制式,而是获取第二SIM卡的第二制式,通过先将第二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获取网络质量信息,判断网络质量信息符合要求,才将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回落至目标制式,以在不影响用网体验的前提下降低第一SIM卡的网络功耗。
第三种应用场景中,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执行的制式切换操作。
当用户在手机上执行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的操作时,双卡管理模块检测到该操作,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用户指定的目标制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手机电量提示信息、显示屏的界面上出现网络提示图标、网络加载图标等提示信息,确定网络质量较差,从而执行制式切换操作。
具体的,用户可以利用第一SIM卡上网时感受到的如上网慢、网络断流、通话音质差等直观体验确定网络条件差从而执行切换操作。用户还可以利用屏幕显示的提示信息确定网络条件差,例如,提示信息包括显示屏的界面上出现信息发送不出去的网络提示图标,或者出现正在搜索网络的“加载圆圈”等。
当用户直观感受到上网慢、网络断了、通话音质差等网络问题,或者用户在显示屏上看到上述网络提示图标、网络加载图标后,用户便可执行制式切换操作,用户指定切换的网络制式即为目标制式。
示例性的,用户使用第一SIM卡上网时界面出现网络提示图标。如图6中的(a)所示,界面左上角从左到右依次显示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SIM卡网络、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SIM卡网络。可以看到使用第一制式注册在5G网络下,5G网络的信号栏显示的信号格数只有两格,表示信号强度低,网络质量差。此外,聊天界面显示用户发送了多条信息,但每条信息前都出现网络提示图标“感叹号”,表示用户当前所使用的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较差。因此,当出现网络提示图标“感叹号”,则表示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无法正常上网,因此用户可以执行制式切换操作,如将5G网络对应的制式切换为4G网络对应的制式。然后双卡管理模块检测到该制式切换操作,确定将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
又或者,用户使用第一SIM卡上网时界面出现正在搜索网络的“加载圆圈”。如图7中的(a)所示,界面左上角从左到右显示的仍是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SIM卡网络,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SIM卡网络。可以看到第一制式注册在5G网络下,5G网络的信号栏显示的信号格数只有一格,表示信号强度低,网络质量差。且视频播放卡顿,并在手机界面上出现一直转圈的网络提示图标,该转圈的网络图标便是搜索网络的“加载圆圈”,表示当前网络不可用,网络正在加载。因此,当出现该网络加载图标“加载圆圈”,则表示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无法正常上网,因此用户可以执行制式切换操作,如将5G网络对应的制式切换为4G网络对应的制式。然后双卡管理模块检测到该制式切换操作,确定将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加载圆圈”还可以显示在手机界面的左上角、右上角等位置。
当用户利用屏幕显示的提示信息确定网络条件差时,用户在手机的设置界面操作用于切换第一SIM卡的网络的按钮。按钮为图8中的(a)所示的SIM卡1网络的“单选框按钮”。当用户点击“单选框按钮”,在下拉框显示的选项中选择“4G”时,表示用户执行了将第一SIM卡的网络调整为4G网络的切换操作。根据用户所选择的4G网络,并结合第一SIM卡所在网络运营商确定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由此,双卡管理模块发起目标制式切换请求,用以将第一SIM卡在5G网络下的第一制式切换成4G网络下的目标制式。
当双卡管理模块采用上述方式确定将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之后,可以直接执行S504,也可以先执行S502-S503,确定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一致的情况下再执行S504。
S502、双卡管理模块获取第一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
其中,第一SIM卡运营商(即第一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和第二SIM卡运营商(即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可以是双卡管理模块从调制解调器上报的数据中获取的。例如,第一制式满足切换条件,表示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双卡管理模块向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调制解调器上报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运营商。调制解调器接收第三消息,向双卡管理模块上报第一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
S503、双卡管理模块判断第一SIM卡运营商与第二SIM卡运营商是否一致。若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SIM卡网络运营商与第二SIM卡网络运营商一致,则执行S504;若双卡管理模块确定第一SIM卡网络运营商与第二SIM卡网络运营商不一致,则结束本次第一制式切换,第一SIM卡仍停留在原来的第一制式下,并不切换至目标制式。
具体的,如上述所述,网络制式是一种信号传输标准,而不同网络制式对应的运营商基站不同,运营商基站所传输的数据及信号传输标准不同。例如,在第一SIM卡为B运营商而第二SIM卡为C运营商的情况下,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需注册在B运营商基站下,但第二SIM卡只能获取到注册在C运营商基站的网络制式下的网络质量信息。也就是说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不同既导致第二SIM卡所注册的运营商基站无法获取第一SIM卡所注册运营商基站的网络参数,又导致第一SIM卡无法在第二SIM卡所注册运营商基站下进行注册,因此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对第一SIM卡的制式切换是没有帮助的。那么为了避免因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不同可能导致的目标制式切换时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先确定第一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是否一致,在确认二者一致的情况下再执行后续步骤。这样可以提高减少切换制式时出现问题的几率,准确快速地对手机进行制式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比对PLMN值来确定网络运营商是否一致。
调制解调器获取PLMN值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从SIM卡的Eons(EnhancedOperator Name String)字串、CPHS ONS(Common PCN Handset Specification OperatorName String)字串、NITZ(NITZ Operator Name)中获取或者从配置文件XML文件中读取PLMN Name。
调制解调器将PLMN值所在字串通过RIL层传输给双卡管理模块,当传输的结果包含上述多种读取方式时,双卡管理模块以Eons、CPHS ONS、NITZ、XML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上述字串或配置文件中的PLMN值。例如,当调制解调器上报的PLMN值包含Eons以及XML文件时,双卡管理模块以优先级高的Eons中的PLMN值确定运营商名称。
该实施例中,双卡管理模块以订阅标识(Subscription Identifier,subid)区分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所对应的运营商值。具体的,subid卡表示手机所使用的SIM卡订阅的业务,一张SIM卡订阅一个业务,因此双卡管理模块可以基于subid值确定PLMN值对应的是第一SIM卡运营商还是第二SIM卡运营商。
示例性的,双卡管理模块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第一SIM卡的subid以及第二SIM卡的subid。调制解调器获取第一SIM卡的subid对应的PLMN值,以及第二SIM卡的subid对应的PLMN值,并上报给双卡管理模块。双卡管理模块确定与第一SIM卡的subid相对应的PLMN值表示第一SIM卡运营商,与第二SIM卡的subid对应的PLMN值表示第二SIM卡运营商。
一些实施例中,双卡管理模块可以不判断第一SIM卡运营商和第二SIM卡运营商是否一致,就执行S504。具体的,若目标制式为5G网络下的SA或者NSA且第一SIM卡运营商和第二SIM卡运营商对5G网络的信号传输标准相同,则第二SIM卡所注册的运营商基站获取的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相当于第一SIM卡待切换至目标制式下后注册的运营商基站的第一SIM卡核心网络参数。那么双卡管理模块可以执行S501后直接执行S504。
S504、双卡管理模块判断第二制式是否为目标制式。若第二制式为目标制式,则执行S507,若第二制式不为目标制式,则执行S505。
S505、若第二SIM卡不为目标制式,双卡管理模块向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
其中,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包括第二SIM卡标识(即第二SIM卡的subid)。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调制解调器根据第二SIM卡标识将第二SIM卡所在的第二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与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的区别在于携带的SIM卡标识不同,如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携带第一SIM卡标识,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携带第二SIM卡标识。
双卡管理模块执行S505之后,调制解调器接收到该指令,然后执行S506。
S506、调制解调器将第二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
若第二制式与目标制式为同一代网络下的不同制式,那么将第二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网络系统不变,网络系统对应的网络制式下的网络会发生变化。如将5G网络的NSA切换为SA,第二SIM卡仍在5G网络下,但第二SIM卡在5G SA下的网络与第二SIM卡在5G NSA下的网络并不相同。
若第二制式与目标制式为不同代的不同制式,那么将第二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相当于切换了网络系统。如将5G网络的NSA切换为4G网络的TDD-LTE,则第二SIM卡从5G网络回落到了4G网络。
本步骤中,无论是同一代网络下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还是不同代网络下的不同制式的切换,都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调制解调器向目标制式的基站发送驻网请求的方式,在目标制式的基站下注册,从而切换至目标制式。
以不同代网络下的不同制式切换为例,第二SIM卡切换成目标制式后手机界面如图6-图8所示。
具体的,以图6中的(b)所示的情况继续进行说明,第二制式对应的网络为5G,切换后,目标制式对应的网络为4G,说明调制解调器对第二SIM卡制式执行了切换操作,且切换后的网络状态图标可以在手机界面上更新。图6中的(b)可以看到,切换为4G下的目标制式后,第二SIM卡的信号显示满格,但由于用户当前使用流量的第一SIM卡未进行切换,所以网络较差,信息发不出去。
从图7中的(b)、与图8中的(b)同样也可以看到第二SIM卡切换为目标制式后,界面上的5G更新为4G,且信号由不满格显示为满格,说明第二SIM卡切换为目标制式后,网络质量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无法将第二SIM卡切换成目标制式。那么调制解调器根据第二SIM卡的搜网优先级(可参见上述切换优先级的介绍)重新搜索网络制式。若第二SIM卡不存在能够切换的网络制式,则调制解调器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制式下。
具体的,一些情况下,如第二SIM卡不支持第一SIM卡所要切换的目标制式时,调制解调器将第二SIM卡切换成目标制式则会操作失败,此时调制解调器可以根据搜网优先级重新搜索第二SIM卡可切换的网络制式,则调制解调器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制式下。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双卡管理模块发送将第二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的第二SIM卡制式切换指令。如此,便可避免调制解调器反复搜索目标制式下的网络导致的耗电问题。
S507、调制解调器向双卡管理模块上报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
其中,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用于表示目标制式下第二SIM卡所对应的网络质量的好坏情况,例如可以包括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和/或网络质量得分等信息。
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可以包括基站传输数据及终端检测数据。基站传输数据包括小区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带宽、频段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终端检测数据包括信号强度、路损、信号质量、移动数据业务和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Long-Term Evolution,VoLTE)高清通话的注册情况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小区ID是指第二SIM卡所驻留的小区的身份识别号。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频段是第二SIM卡当前驻留的小区所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上述数据可以是第二SIM卡在在目标制式下的基站发起小区注册的注册过程中由基站获取得到并传输给调制解调器的。
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是指手机的使用时的信号强弱,例如,手机状态栏的信号格数可以反映信号强度,格数越多,则信号强度越强,反之则相反。路损又称路径损耗、传播损耗,是指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路损的大小可以反映SIM卡(如第二SIM卡)所在网络的网络质量。另外,信号质量的高低也可以反映SIM卡所在网络的网络质量。上述信号强度、路损及信号质量都可以由调制解调器持续性获取得到。
移动数据和VoLTE高清通话的注册情况可以是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基站发起小区注册之后,由调制解调器获取得到。该数据可提供高清语音、视频通话等业务服务,当网络信号差时,手机可能不支持使用VoLTE服务,因此通过VoLTE的注册情况便可反映SIM卡的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得分可用于评估第二SIM卡网络状态,如在百分制下当网络质量得分为90分,则可以说明第二SIM卡的网络状态良好,当网络质量得分为30分,则可以说明第二SIM卡的网络状态较差。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质量得分可以是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的描述信息,即调制解调器可以根据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来确定网络质量得分,并将该网络质量得分上传至双卡管理模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质量得分可以直接从目标制式的注册基站中获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调制解调器向双卡管理模块上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类似,在S501中,双卡管理模块获取的网络数据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向双卡管理模块上报的第一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第一SIM卡网络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第一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和/或网络质量得分等信息。
S508、双卡管理模块根据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若确定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则执行S509,若不切换,则将第一SIM卡维持在第一制式下,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
其中,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上述预设条件),则双卡管理模块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不切换。
本实施例中,可以为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中的每个参数设置一个触发条件,当所有参数都达到对应的触发条件或者至少一参数达到对应的触发条件时,则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示例性的,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信号强度、路损及信号质量为例,首先为信号强度设置第一阈值,路损设置第二阈值,信号质量设置第三阈值。然后手机实时监测信号强度、路损及信号质量。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路损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信号质量低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表示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中的每个参数都满足对应的触发条件,则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双卡管理模块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那么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路损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或信号质量低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表示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参数达到对应的触发条件,则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双卡管理模块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那么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双卡管理模块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若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不切换。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将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与第一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相比较,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大于第一SIM卡网络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双卡管理模块根据网络质量信息确定不将第一SIM卡进行制式切换,则屏幕上可以出现提示信息,如图10的(a)和图11的(a)所示。检测到用户的制式切换操作后,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待切换为目标制式,当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不满足上述第二预设条件或者第三预设条件时,结束对第一SIM卡的制式切换,在屏幕上出现“切换至4G网络后网络条件较差,是否确定切换”的提示信息,并且在提示信息下方出现“切换”、“取消”的按钮。若检测到用户执行“点击切换按钮”的操作,则执行S509。如图10的(b)所示,屏幕上的第一SIM卡网络显示4G,且信号只有一格,比切换前的两格信号更弱,说明切换至4G网络下的目标制式后,信号强度变弱了。若检测到用户执行“点击取消按钮”的操作,则不切换,如图11的(b)所示,第一SIM卡停留在5G网络的第一制式下,第一SIM卡的信号仍为两格。
S509、双卡管理模块向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
其中,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包括第一SIM卡标识。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调制解调器将第二SIM卡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
S510、调制解调器将第一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
其中,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还包括目标制式以及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所注册的小区ID、频点。调制解调器根据第一SIM卡标识确定对手机中的哪一SIM卡执行切换制式操作,然后断开手机第一SIM卡在原网络制式(第一制式)下的连接,并将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下的第二SIM卡所在小区、频点。
以第一SIM卡在5G SA制式下网络质量较差为例,调制解调器收到第一SIM卡制式切换指令后,确定需要将第二SIM卡由第二制式切换至4G TDD-LTE,则调制解调器先向当前第一SIM卡所在的5G SA基站发送驻网申请请求,在得到该5G SA基站根据驻网申请请求返回的允许指令的情况下,手机断开第一SIM卡的5G SA制式,并将5G SA制式参数(小区、频点)配置成目标制式TDD-LTE的设置参数(第二SIM卡所在小区、频点),这样便可将第一制式切换至4G目标制式TDD-LTE,A运营商注册的第一SIM卡从5G网络回落至4G。以图6中的(c)所示的情况继续进行说明,切换后的手机界面可以如图6中的(c)所示。切换为目标制式后,对应为4G网络,4G网络的信号栏显示的信号满格,表示信号强度高,网络质量好。此外用户在聊天界面发送一条新信息,且该新信息发送成功并能够被对方所接收。表示经过第一SIM卡制式切换后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提升,能够满足用户正常传输信息的要求。
以图7中的(c)所示的情况继续进行说明,切换后的手机界面还可以如图7中的(c)所示,第一SIM卡切换至目标制式后,左上角第一SIM卡网络显示4G,信号满格,“加载圆圈”消失,且视频正常播放。可见经过第一SIM卡制式切换后第一SIM卡可以成功切换至网络质量较好的制式,并满足用户正常观看视频的要求。
以图8中的(c)所示的情况继续进行说明,当用户在手机设置界面执行切换第一SIM卡的网络操作后,切换成功的手机界面还可以如图8中的(c)所示,第二SIM卡由第二制式切换至TDD-LTE,且设置界面中显示第一SIM卡可适用的网络为4G网络,从手机界面的左上角可以看到,切换至4G网络后,手机的信号满格,表示网络状态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IM卡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后,第二SIM卡仍停留在目标制式下,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信号强度可以参考上述对图6中的(c)、图7中的(c)、图8中的(c)的介绍。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IM卡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目标制式后,第二SIM卡还可以切回第二制式。也就是说,当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成功后,第一SIM卡注册在目标制式,而第二SIM卡切回原第二制式。应理解,若第二制式为目标制式,则第二SIM卡保持在第二制式下。如图12所示,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在手机包括第一SIM卡和至少一张第二SIM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SIM卡的第一制式满足切换条件时,并不是直接将第一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而是先将第二SIM卡由第二制式切换成目标制式,并评估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网络质量是否满足第一SIM卡切换条件(又称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只有在满足第一SIM卡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才将第二SIM卡由第二制式切换至目标制式。若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并不满足第一SIM卡切换条件,则第一SIM卡仍停留在当下的第一制式下,并不进行制式切换。如此,便可避免第一制式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差的网络制式或者因为切换失败造成的用户无法上网的问题。
示例性的,若未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则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较差,如图9中的(a)所示,信息发出去后信息前出现“加载圆圈”,信息加载数秒后成功发出,用户可以收到对方的信息。此时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较差,手机不判断第二SIM卡在目标制式下的网络状态直接将第一SIM卡切换成目标制式,切换后网络的信号强度如图9中的(b)所示,信息也发不出去了,并且也收不到对方的信息,那么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会更差。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快速地将手机切换至网络质量更好的网络制式。在目标制式的网络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不会对网络制式进行切换,这样便可避免制式切换后第一SIM卡的网络质量更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为了能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更加清楚的说明,以下以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为同一网络运营商下的同一代网络为例,结合图12继续对网络制式切换方法进行说明。
该方案中,通信设备继续以手机为例,手机包括第一SIM和第二SIM卡,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都为A运营商,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都注册在同一网络制式下(即第一制式与第二制式相同)。
S1、当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变小,手机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二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S1相当于上述S504-506)。
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是指:在第一SIM卡注册在第一制式的网络时,第一SIM卡所注册的网络的信号强度。
同样的,下面提到的第二SIM卡网络信号强度是指:在第二SIM卡注册在第二制式的网络时,第二SIM卡所注册的网络的信号强度。
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是指:第二SIM卡注册在第三制式的网络时,第二SIM卡所注册的网络的信号强度。
第一SIM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是指:第一SIM卡注册在第三制式的网络时,第一SIM卡所注册的网络的信号强度。
S2、然后手机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S1相当于上述S509-S510)。
如图12所示,在切换前,第一制式与第二制式都为5G下的网络制式(如5G SA),其中,图12中的手机界面左上角的“5G/4G”表示第一SIM卡对应的网络(即第一SIM卡所注册的第一制式的网络),该网络的下方对应的是第一SIM卡网络信号强度,黑色占比越多,表示网络信号强度越大。左上角“5G”右边的“5G/4G”表示第二SIM卡对应的网络(即第二SIM卡所注册的第二制式的网络),该网络的下方对应的是第二SIM卡网络信号强度。
如图12的(a1)所示,第一制式下网络信号强度为三格,为总格数(4格)的四分之三,当第一制式下网络信号强度变差,手机界面如图12的(b1)所示,网络信号强度变为两格,此时5G SA待切换(即回落)为4G网络下的制式。手机先执行S1中的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二制式切换至第三制式,切换后第三制式对应4G网络,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如图12的(c1)所示,第一SIM卡的网络及网络信号强度不变,第二SIM卡的网络变为4G,第二SIM卡在4G网络对应的第三制式下,网络信号强度为4格,说明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在第二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好。然后手机执行S2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第一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如图12的(d1)所示,第一SIM卡的网络变为4G,第一SIM卡的网络信号强度为4格,说明第一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好。
此外,网络信号强度还可以由图12中的(a2)-(d2)所示,信号强度强弱由三角形阴影面积大小确定,当第一SIM的网络信号强度由图12的(a2)变为图12的(b2),表示网络质量满足切换条件,则手机执行S1将第二SIM卡的第二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切换后网络信号强度如图12的(c2)所示,第二SIM卡在4G网络下的三角形阴影面积大于在5G网络下的三角形阴影面积,说明第二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在第二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好。然后手机执行S2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一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如图12的(d2)所示,第一SIM卡在4G网络下的三角形阴影面积大于在5G网络下的三角形阴影面积,说明第一SIM卡在第三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比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至少一第二SIM卡,且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至少支持两个网络制式。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在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该步骤相当于上述S501。
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
若通信设备根据第二SIM卡网络质量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将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该步骤相当于上述S509-S510。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获取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之前,通信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若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不为第一目标制式,则通信设备将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一目标制式。该步骤相当于上述S505-S506。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通信设备获取第一SIM卡运营商信息和第二SIM卡运营商信息。该步骤相当于上述S502。
通信设备确定第一SIM卡运营商信息与第二SIM卡运营商信息一致。该步骤相当于上述S5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包括上述应用处理器及调制解调器,双卡管理模块为应用处理器中的一个模块,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通信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通信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手机3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
若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为第一目标制式,则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
若所述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不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不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且无法将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第二目标制式;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
若所述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二目标制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质量信息包括: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或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由所述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处理得到;
若所述网络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SIM卡核心网络参数或所述第二SIM卡网络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阈值,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的质量满足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的功耗满足第二条件;
所述通信设备检测到制式切换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SIM卡的运营商信息与所述第二SIM卡的运营商信息一致,且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满足切换条件时,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质量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维持在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下;
所述通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二SIM卡不存在能够切换的网络制式,则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维持在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下;
所述通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允许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一目标制式。
9.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和所述第二SIM卡所属的运营商相同,所述第一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一制式,所述第二SIM卡注册的网络为第二制式,所述第一制式和所述第二制式相同,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变小,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制式由第二制式切换为第三制式;
所述第二SIM卡在所述第三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SIM卡在所述第二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所述第一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三制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在所述第一制式下的下行数据、用户体验质量QOE数据、信噪比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数据、所述QOE数据和所述信噪比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制式下的网络质量,所述网络质量对应于所述第一SIM卡在第一制式下的网络信号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由所述第一制式切换为所述第三制式,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用户标识模块SIM卡的订阅标识subid、所述第二SIM卡在所述第三制式下注册的小区身份识别号;
若subid对应所述第一SIM卡的订阅标识,所述通信设备断开所述第一SIM卡在所述第一制式下的连接,并基于所述小区身份识别号将所述第一SIM卡注册至第二SIM卡在所述第三制式下注册的小区。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55127.3A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6056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5127.3A CN116056177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5127.3A CN116056177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177A true CN116056177A (zh) 2023-05-02
CN116056177B CN116056177B (zh) 2023-11-17

Family

ID=8612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5127.3A Active CN116056177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61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1285A (zh) * 2023-05-19 2023-06-23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03385A1 (en) * 2010-10-20 2013-08-0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al-Network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N105992290A (zh) * 2016-04-28 2016-10-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及其网络切换方法
WO2017092678A1 (zh) * 2015-11-30 2017-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7118263A1 (zh) * 2016-01-05 2017-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切换网络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69264A (zh) * 2018-03-27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低制式网络返回高制式网络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827422B1 (en) * 2019-11-13 2020-11-03 Syniverse Technologies, Llc Intelligent stee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LTE and 5G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21218494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双卡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03385A1 (en) * 2010-10-20 2013-08-0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al-Network Terminal Communication
WO2017092678A1 (zh) * 2015-11-30 2017-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7118263A1 (zh) * 2016-01-05 2017-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切换网络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992290A (zh) * 2016-04-28 2016-10-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及其网络切换方法
CN111869264A (zh) * 2018-03-27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低制式网络返回高制式网络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827422B1 (en) * 2019-11-13 2020-11-03 Syniverse Technologies, Llc Intelligent stee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LTE and 5G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21218494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双卡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1285A (zh) * 2023-05-19 2023-06-23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321285B (zh) * 2023-05-19 2023-08-15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177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760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mbms信息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JP7313474B2 (ja) アンテナパネルの応用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11565426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A31568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8989745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optimal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EP26350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Neighbor Cells
CN106465237A (zh) 无线通信方法、处理器及无线终端
CN116056177B (zh)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30300703A1 (en) Cell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IL268179A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JPWO2020215335A5 (zh)
JP2023554088A (ja) 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11997594B2 (en) Dynamic selection of an anchor node
US20230164681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321320A (zh)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5379535A (zh) 选网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543A1 (zh) 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接入网设备
US20230363010A1 (en) Random access typ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56800B (zh) 搜索网络的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US20240179684A1 (en) Random access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andom acces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KR102502560B1 (ko) 셀 선택 방법, 방송 메시지의 송신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16321333B (zh) 通信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40015777A1 (en) 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determines carrier aggregation or dual connect communication demand requirement for primary band selection
WO20232259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EP431923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