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8584A -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8584A
CN116318584A CN202310260878.8A CN202310260878A CN116318584A CN 116318584 A CN116318584 A CN 116318584A CN 202310260878 A CN202310260878 A CN 202310260878A CN 116318584 A CN116318584 A CN 116318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sb
symbol
control channel
time domain
broadcas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0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08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85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8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8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包括: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解决更高SCS时有效接收广播数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10733381.X,原申请日是2020年07月27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通信带宽和通信速率上,期望能够达到G比特量级的速率,为满足人们对通信高速率的要求,需要开发更大带宽的频谱。在当前5G的NR技术中,已经支持手机和基站在两个FR(Frequency Range,频率范围))上进行通信。其中FR1的范围是:410MHz到7.125GHz,FR2的范围是24.25GHz到52.6GHz。
当前3GPP标准开始研究在52.6GHz-71GHz的频段上进行移动无线通信,更高的通信频率虽然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优势,但对无线通信设计却带来更大的挑战,主要是:更高的频率有更大的多普勒频偏,同时也有更大的相位噪声产生。为解决高频带来的多普勒和相位噪声影响,采用更高的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载波间隔)如:SCS=240KHz,SCS=480KHz,SCS=960KHz。
为了克服载波升高到来的路径损耗增大和覆盖减少,高增益的波束赋型技术会被采纳,当基站在不同的方向上发送波束时,需要有波束切换的时间(通常认为切换时间约为100纳秒到200纳秒之间,如当SCS=960KHz时,波束切换时间超过1个符号的CP时间,需要占用有用OFDM的时间。在通信系统中引入波束切换符号会对现有技术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需要研究存在波束切换时SSB传输/RMSI数据调度的方法。
当前NR设计中,由于SCS较小,CP较长,波束切换时间小于CP,不需要考虑为调度数据波束切换预留时间。在高频上通信时,需要提供一种存在波束切换时针对上述调度数据的数据传输方案(包括SSB的候选位置,Type0-PDCCH时域参数,PDSCH调度时域参数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解决当前NR设计中没有考虑为调度数据波束切换预留时间,因此在采用更高的SCS时影响正常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可选地,一个时隙中所述SSB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
可选地,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2,或者,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9。
可选地,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0;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7。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通过协议约定方式确定所述SSB候选位置。
可选地,所述时域调度参数为协议生成的默认索引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可选地,一个时隙中所述SSB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
可选地,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2,或者,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9。
可选地,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0;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7。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通过协议约定方式确定所述SSB候选位置。
可选地,所述时域调度参数为协议生成的默认索引表。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配置信息,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配置信息,一个时隙中所述SSB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配置信息,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配置信息,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2,或者,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9。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配置信息,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0;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7。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通过协议约定方式确定所述SSB候选位置。
可选地,所述时域调度参数为协议生成的默认索引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设备中的存储器耦合,使得所述芯片在运行时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涉及的任一可能涉及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涉及的任一可能涉及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和设备,具体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基于正常CP的设计方法在进行广播数据传输配置时,通过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的配置,给出了一种更高SCS下如何有效接收广播数据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协议中定义的SSB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SCS为240KHz时对应的SSB候选位置示意图;
图3为现有SSB指示PDCCH及PDCCH调度关系示意图;
图4为现有不同波束到达接收端信号的增益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广播数据的传输的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方式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1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1中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1中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2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2中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2中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3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3中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3中其中一个时隙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3中另一个时隙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4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4中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4中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5中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5中频分复用模式下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5中时分复用模式下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相关技术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同步信号块SSB(Synchronous Signal Block;
如图1所示,SSB包括PSS(Primary Synchronous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 Synchronous Signal,次同步信号)/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UE在小区搜索时,根据PSS/SSS进行同步搜索,完成同步搜索后,接收PBCH,或者基站发送的基本系统信息。
2)SSB发送的候选位置与定时信息;
当前NR标准定义了SCS=15KHz/30KHz/120KHz/240KHz的SSB的发送规则,以SCS=240KHz为例进行说明。
当SCS是240kHz时,在一个5ms周期内,SSB发送的第一个符号位置索引是{8,12,16,20,32,36,40,44}+56·n.n=0,1,2,3,5,6,7,8。
如图2所示,SCS=240KHz时,设计的发送周期是5ms,支持64个SSB发送候选位置,即基站可能以5ms为周期发送SSB,即每5ms发送64个SSB。
3)终端小区搜索和接收广播的过程;
终端开机后,首先搜索SSB的PSS/SSS信号进行同步,获取到同步信息后,解析SSB中的PBCH,或者基本的小区配置信息;其中在PBCH中,进一步指示UE去检测RMSI(RemainSystem Information,剩余系统信息)的广播控制信道(标准上叫做:Type0-PDCCH),指示信息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传输RMSI的广播控制信道CORESET信息(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合,指示PDCCH的资源块符号个数和资源块RB数信息);
传输RMSI的广播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指示检测PDCCH的位置)。
终端根据Type0-PDCCH指示信息,检测相应的PDSCH调度信息,根据调度信息接收PDSCH。其中这里的调度信息包含时域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由协议生成的一个默认索引表。
如图3所示,假设终端搜索到SSB,从PBCH信息中,获取Type0-PDCCH信息:
和该SSB相关联的PDCCH占两个OFDM符号,位于符号#0和符号#1;
终端检测Type0-PDCCH,获取PDSCH的调度信息,时域信息index有两种可能的数值:index=0,根据PDSCH时域调度表可以知道,PDSCH的起始符号为#2,长度2个符号;index=1,根据PDSCH时域调度表可以知道,PDSCH的起始符号为#10,长度2个符号。
为了解决高频传输衰减大问题,会采用波束发送技术,波束发送技术是通过多天线赋型技术,将天线信号能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发送,这样可使得到达发送端的信号能量大大增强,信号强度的增加量依赖于天线的定向增益,天线定向增益越大,形成的波束越窄,其到达接收端的能力越大。
如图4所示,基站发送不同的SSB使用不同的波束,当从SSB-1波束切换到SSB-2的波束时,需要有一个切换的时间,切换时间的大小依赖于设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切换的时间为150ns-200ns(纳秒);在现有NR系统中,其SCS不会超过240KHz,其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大约200ns,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使用CP来执行波束切换,因此不存在波束切换间隔的问题;但在高频中,SCS可以达到960KHz,对于SCS大于480KHz时,CP长度无法满足波束切换的要求,因此需预留出专门的切换符号给波束切换。
在5G的OFDM系统中,使用CP来执行波束切解决符号间干扰问题,CP长度和SCS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CP长度和SCS关系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111
在通信过程中,需要切换波束时,收发信机即不能发送也不能接受,这个切换时间我们成为切换间隔(切换GAP),切换GAP的大小依赖于设备的能力,但大多设备的切换GAP一般为150纳秒-200纳秒之间。也就是说当SCS达到480KHz或者960KHz时,需要切换GAP。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网络设备501,用于确定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采用第二循环前缀CP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用户终端UE502,用于确定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采用第二循环前缀CP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具体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这里对上述“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进行说明:通常情况下,基站和终端需要在确定的波束切换位置上执行波束切换过程,在波束切换过程中导致数据发送/接收终端,由于考虑到硬件能力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站和终端中的一个节点,有可能提前完成波束切换过程,但仍然认为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是无效的或者是坏的,即不能认为是有用的信号或者信道。
基站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UE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接收广播数据。
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技术方案,基于正常CP的设计方法在进行广播数据传输配置时,在进行广播数据传输配置时预留波束切换位置,或者基于扩展CP的设计方法解决波束切换,通过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数据信道调度时域调度参数的配置,给出了一种更高SCS下如何进行波束切换的问题。
上述广播数据可以但不限于为RMSI数据,上述广播控制信道可以但不限于为Type0-PDCCH,上述数据信道可以但不限于为PDSCH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系统以及5G 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户终端UE,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也可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确定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采用第二循环前缀CP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步骤602,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了提供了两种解决波束切换的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基于正常CP设计,通过配置信息预留波束切换位置,从而可以利用波束切换位置进行波束,另一种方式是对正常CP进行扩展,利用扩展后的CP进行波束切换,进一步地,基于波束切换位置及扩展CP,对广播数据进行传输配置,配置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从而使基站基于传输配置信息进行广播数据发送,如果需要波束切换,则在波束切换位置进行波束切换或基于扩展CP进行波束切换,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有用的广播数据,UE基于传输配置信息进行广播数据接收,如果需要进行波束切换,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前或CP之前完成波束切换,在波束切换位置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有用的广播数据。
该方法应用于基站时,基站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该方法应用于UE时,UE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有用的SSB和广播控制信道;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接收广播数据。
UE和基站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为接口协议定义的配置信息。下面对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预留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
1)SSB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的配置方式
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当波束切换GAP超过CP长度的数值大于一定门限时(如:超过CP长度100%时),需要使用1个或者多个符号作为波束切换时间,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此时波束切换在配置的波束切换符号上执行,相应的,该符号不传输有用的信号/数据(如:不传输有用的SSB,广播控制信道,或者数据信道)。由于是整数个符号不能有效传输信号/数据,在设计PDSCH的时域调度参数时需要扣除该符号。
或者,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当波束切换GAP超过CP长度小于于一定门限时(如:超过CP长度50%时),仅仅需要一个符号的一部分时间做波束切换时间,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可以连续,此时为了避免波束切换对时间同步计算结果的影响,波束切换时间放置在SSB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结尾部分(如SSB中第四个符号,PBCH符号的结尾部分),相应的,该符号的结尾部分不传输有效的信号/数据(如:不传输有用的SSB,广播控制信道,或者数据信道),由于符号的部分不能有效传输信号/数据,在设计PDSCH的时域调度参数时不需要扣除该符号。
在配置时,在一个时隙中,可以配置1个或2个或3个SSB的候选位置,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4个OFDM符号。一个时隙内的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是不连续的,即中间大于1个符号的间隔。
在一个时隙内配置2个SSB的波束切换位置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一切换时间)设置在该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上一个时隙的末尾一个符号;
第二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二切换时间)设置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或者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预留的波束切换位置可以显性的方式在协议中指示,也可以隐性指示波束切换符号,具体如下:
显性指示波束切换符号:通过接口协议定义的波束切换位置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如描述为:符号编号x为波束切换符号(x为整数)、符号编号x为保留符号,或者描述为“某符号编号x不能够用于接收数据或者发送信号/数据”,均认为符号编号x可用于SSB的波束切换符号。
隐性指示波束切换符号: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例如:不定义波束切换符号的位置,只定义SSB的候选位置,以及和SSB相关联的Type0-PDCCH的时域位置,以及用于调度RMSI的PDSCH的时域信息,从这些定义中,基站/终端也可以推断出在哪些符号用于SSB波束切换。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任一方式确定波束切换位置: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二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位置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如和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在时隙n(n为整数)的符号1(或者说是第二个符号上),则可以认为波束切换符号在时隙n的第一个符号上。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上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例如:和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在时隙n的符号0上,则可以认为波束切换符号在时隙(n-1)的符号13上(或者说上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上)。
确定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的起始符号,和所述时隙内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只有一个符号间隔,确定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所述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例如和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和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只有一个符号间隔,则可以认为波束切换符号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
确定广播控制信道和时隙内第二SSB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SSB的切换时间为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例如Type0-PDCCH和SSB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模式3),则可以认为波束切换符号为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2)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的配置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3)配置时域调度参数的方式
时域调度表参数和波束切换位置如上述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或者和广播控制信道的起始符号以及广播控制信道的符号个数相关,也就是说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的结束符号相关。
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包括起始符号和符号个数,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结束,或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开始,且数据信道占用的符号不能跨越波束切换的符号。
二、采用扩展CP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当前NR技术中,除了支持正常CP外,还支持扩展CP。扩展CP和正常CP的特点如下:
正常CP:在一个特定时间长度的时隙中(如:1ms),总共14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长度约66.67微秒,剩余的时间分给14符号做CP。
扩展CP:在一个特定时间长度的时隙中(如:1ms),总共12个OFMD符号,每个符号长度约66.67微秒,剩余的时间分给12符号做CP。
总体而言,扩展CP比正常CP的时长要长一下,具体数值见下表2:
表2:正常CP和扩展CP长度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181
当波束切换时长在150ns-200ns之间时,扩展CP的长度大于波束切换的长度。因此当子载波跨度大于240KHz时,选择扩展CP来避免波束切换符号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1)配置SSB的候选位置的方式
通过协议明确SSB的候选位置,对于扩展CP时隙,如图7所示,SSB的候选位置可以包含如下三种:
1.1)单时隙配置,时隙内的SSB连续;
这里的单时隙配置是指:配置SSB符号的位置时,协议只明确一个时隙的位置,其它时隙采用相同的方法。在一个时隙中,SSB的位置可以有如下两种选项:
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6/7/8/9。
单时隙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1.2)多时隙配置,时隙内的SSB候选位置连续
这里的多时隙配置是指:配置SSB候选位置的符号位置时,协议明确多个时隙的位置,其它连续多个时隙采用相同的方法。多时隙配置可以按照单时隙配置的方法进行组合。在配置的多个时隙中,SSB候选位置可以如下:
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第三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14/15/16/17,及第四SSB候选的位置:符号编号18/19/20/21。
1.3)单时隙配置,时隙内的SSB不连续
这里的单时隙配置是指:配置SSB的符号位置时,协议只明确一个时隙的位置,其它时隙采用相同的方法。在一个时隙中,不连续的SSB候选位置可以为: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2)配置广播控制信道的方式
对于扩展CP的时隙,定义广播控制信道(Type0-PDCCH)和SSB候选位置的关系可以配置为两种:
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和SSB的第一个符号对齐,即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也叫模式3)。
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时隙的起始符号,或者上一个SSB候选位置的结束符号后的第一个符号,即采时分复用的方式(也叫模式1)。
3)配置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表的方式
PDSCH的起始符号为Type0-PDCCH之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为Type0-PDCCH对应的SSB之后的第一个符号。
下面以广播数据为RMSI数据,广播控制信道为Type0-PDCCH,数据信道为PDSCH信道为例,给出上述两种解决波束切换问题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例中,时隙内配置两个SSB候选位置,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第一切换时间)在上一个时隙的末尾一个符号,时隙内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第二切换时间)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第一SSB的Type0-PDCCH在第一切换时间后的符号,第二SSB的Type0-PDCCH在第二切换时间后的符号。
本实施例中进行RMSI传输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配置的SSB候选位置;
本实施例中配置一个时隙内包括两个SSB,SSB候选位置和切换时间位置具体如下:
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简称第一切换时间)设置在上一个时隙的末尾一个符号;
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简称第二切换时间)设置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
如图8所示为SSB的候选位置及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在配置波束切换位置之前,协议需要确定SSB的候选位置,一个时隙中SSB的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SSB0)的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SSB1)的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对应的:
SSB0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0之前时隙末尾的符号13上,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0的符号6上。
SSB2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0末尾的符号13上,SSB3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的符号6上(对应无线帧中的符号20上)。
步骤2,确定配置的SSB对应的Type0-PDCCH检测时机的起始位置,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第一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第二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如图9所示为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第一个符号在符号#0上,即位于SSB-0波束切换的符号的后面。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第一个符号在符号#7上,即位于SSB-1波束切换的符号的后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1中,可能只配置SSB的候选位置,而对应SSB的波束切换位置通过配置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来隐性确定的。如图9中,SSB1的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和SSB0的最后一个符号之间有一个符号的间隔(符号6),则认为符号6就是波束切换符号。同理,SSB0的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是符号0,则认为上一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13是波束切换符号。
本实施例中称当SSB和Type0-PDCCH采用时分复用时,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1。
步骤3,确定配置的用于接收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
时域调度表参数和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或者和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和符号个数相关,也就是说和Type0-PDCCH的结束符号有关。
确定有SSB的时隙中PDSCH的时域调度时间表,如图10所示为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和SSB相关联的内容)示意图,对于一个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如图10所示,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2,L=4;和S=9,L=4,其中S表示PDSCH的起始符号,L表示PDSCH的符号长度。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如图10所示,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2,L=11;和S=6,L=7。
综上所述,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1时,且PDCCH的符号个数时2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2,L=4}、{S=9,L=4}、{S=2,L=11}、{S=6,L=7}。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高频中存在波束切换间隔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如表3所示,对现有表格参数进行如下修改:
表3: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A(普通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221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23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包含波束切换时PDSCH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间隔时,则对应row index数值,调度是有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如:当row index=8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6,L=7,否则S=5,L=7。
上述是PDCCH的符号个数是2个时,确定PDSCH时域调度参数的确定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PDCCH的符号个数是1和PDCCH的符号个数是3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具体如下: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1,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3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3,L=3}、{S=10,L=3}、{S=3,L=10}、{S=6,L=7}。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1,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1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1,L=5}、{S=8,L=5}、{S=1,L=12}、{S=6,L=7}。
步骤4,UE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检测并接收RMSI信息,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进行SSB的搜索,解析对应的PBCH,并根据解析出Type0-PDCCH的配置信息,进行Type0-PDCCH的检测。
根据Type0-PDCCH的调度信息,以及RMSI的PDSCH时域调度表参数信息,进行RMSI的接收。
这里的RMSI,协议上也可以叫做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用于SI-RNTI加扰,搜索空间在Type0-PDCCH上做检测的调度信息调度的数据。
实施方式2
本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内配置2个SSB候选位置,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第一切换时间)在上一个时隙的末尾一个符号,时隙内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第二切换时间)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第一SSB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SSB的起始符号对齐,第二SSB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SSB的起始符号对齐。
本实施例中进行RMSI传输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SSB候选位置及切换时间位置;
第一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一切换时间)设置在上一个时隙的末尾一个符号;
第二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二切换时间)设置在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上。如图11所示为SSB候选位置及切换时间位置示意图,在配置波束切换位置之前,协议需要确定SSB的候选位置,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时隙配置的SSB候选位置有所不同:
时隙0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0)的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SSB1)的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对应的:SSB0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0之前时隙的符号13上,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0的符号6上。
时隙1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2)的候选位置是符号4/5/6/7(以无线帧计数的符号编号为:18/19/20/21)。第二SSB(SSB3)的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以无线帧计数的符号编号为:23/24/25/26)。对应的:SSB2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之前时隙的符号13上,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的符号8上。
步骤2,确定配置的SSB对应的Type0-PDCCH检测时机的起始位置:
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和第一SSB的第一个符号对齐。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和第二SSB的第一个符号对齐。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如图12所示为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2;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9;SSB-2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8;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23;
步骤3,确定配置的用于接收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
时域调度表参数和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或者和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和符号个数相关,也就是说和Type0-PDCCH的结束符号相关,PDSCH的起始符号为Type0-PDCCH的结束符号之后的符号。
确定有SSB的时隙中PDSCH的时域调度配置参数,如图13所示,对于一个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如图13所示,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S=4,L=2}、{S=7,L=2}、{S=11,L=2}。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如图13所示,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4,L=9}、{S=6,L=7}。
本实施例中称SSB和Type0-PDCCH的频分复用关系为模式3,当SSB和Type0-PDCCH的频分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时2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4,L=2}、{S=7,L=2}、{S=11,L=2}、{S=4,L=9}、{S=6,L=7}。
进一步的,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高频中存在波束切换间隔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修改现有协议的表格参数得到如下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
表4: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C(普通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261
/>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27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包含波束切换时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间隔时,则对应行索引(row index)数值,调度是有备注(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上述表格中新增加调度时域参数时,优先选择现有参数表格中的预留项,能够达到对现有协议修改量最小的目的。
如:当row index=5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11,L=2,否则S=10,L=2。
如:当row index=6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4,L=9,否则认为调度无效。
上述是PDCCH的符号个数是2个时确定PDSCH时域调度参数的确定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PDCCH的符号个数是1和PDCCH的符号个数是3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具体如下: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3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5,L=1}、{S=7,L=2}、{S=12,L=1}、{S=5,L=8}、{S=6,L=7}。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1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3,L=3}、{S=7,L=2}、{S=10,L=3}、{S=3,L=10}、{S=6,L=7}。
步骤4: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检测并接收RMSI信息,主要过程为:
首先进行SSB的搜索,解析对应的PBCH,并根据解析结果,进行Type0-PDCCH的检测。
根据Type0-PDCCH的调度信息,以及RMSI的PDSCH时域调度表参数信息,进行RMSI的接收。这里的RMSI,协议上也可以叫做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用于SI-RNTI加扰,搜索空间在Type0-PDCCH上做检测的调度信息调度的数据。
实施方式3
本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内有两个SSB候选位置,第一切换时间在第一SSB的起始符号前面,第二切换时间在第二SSB的起始符号前面。第一SSB对应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和第一SSB的起始符号对齐,第二SSB对应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和第二SSB的起始符号对齐。
本实施例中RMSI传输流程主要如下:
步骤1,确定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和切换时间位置。
本实施例在一个时隙内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和切换时间位置如下:
第一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一切换时间)设置在SSB起始符号的前面符号;
第二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二切换时间)设置在SSB起始符号的前面符号。
如图14所示为SSB的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在配置波束切换位置之前,协议需要确定SSB的候选位置,相邻两个时隙配置的SSB候选位置有所不同:
时隙0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0)的候选位置是符号1/2/3/4。第二SSB(SSB1)的候选位置是符号8/9/10/11。对应的:SSB0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符号0上,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n的符号7上。
时隙1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2)的候选位置是符号3/4/5/6(以无线帧计数的符号编号为:17/18/19/20)。第二SSB(SSB3)的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以无线帧计数的符号编号为:23/24/25/26)。对应的:SSB2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的符号2上,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的符号8上。
步骤2,确定配置的SSB对应的Type0-PDCCH检测时机的起始位置:
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和SSB的第一个符号对齐。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和SSB的第一个符号对齐。从UE端来看,SSB和对应的Type0-PDCCH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即SSB和Type0-PDCCH之间不需要做波束切换。
如图15所示为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8;SSB-2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7;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23。
步骤3,确定配置的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
时域调度表参数和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或者和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和符号个数相关,也就是和Type0-PDCCH的结束符号相关。
确定有SSB的时隙中PDSCH的时域调度配置参数,如图16所示为其中一个时隙的配置的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示意图,对于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图16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3,L=4};{S=10,L=4}。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图16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3,L=11};{S=5,L=9}。
如图17所示为另一个时隙的配置的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示意图,对于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图17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5,L=3};{S=11,L=3}。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调度数据长度不能够跨越波束切换符号,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图17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5,L=9};{S=7,L=7}。
综上所述,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时,且PDCCH的符号个数时2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3,L=4}、{S=10,L=4}、{S=3,L=11}、{S=5,L=9}、{S=5,L=3}、{S=11,L=3}、{S=7,L=7}。
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高频中存在波束切换间隔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修改现有协议的表格参数得到表5所示的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C。
表5: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C(普通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01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1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包含波束切换时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间隔时,则对应row index数值,调度是有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
如当row index=5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11,L=3},否则{S=10,L=2}。
如当row index=6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5,L=9,否则认为调度无效。
上述是PDCCH的符号个数是2个时确定PDSCH时域调度参数的确定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PDCCH的符号个数是1和PDCCH的符号个数是3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具体如下: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3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4,L=3}、{S=11,L=3}、{S=4,L=10}、{S=5,L=9}、{S=6,L=2}、{S=12,L=2}、{S=7,L=7}。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1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2,L=5}、{S=9,L=5}、{S=2,L=12}、{S=5,L=9}、{S=4,L=4}、{S=10,L=4}、{S=7,L=7}。
步骤4,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检测并接收RMSI信息;
具体过程参见实施方式1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中SSB和Type0-PDCCH的SCS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内包括两个SSB候选位置,第一切换时间在第一SSB的起始符号前面;第二切换时间在第二SSB的起始符号前面。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和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不对齐,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和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不对齐。
本实施例中RMSI的传输流程具体如下:
步骤1,确定配置的一个时隙内的SSB候选位置和切换时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配置的一个时隙内的SSB候选位置和切换时间位置如下:
第一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一切换时间)设置在第一SSB起始符号的前面符号;
第二SSB的切换时间(简称第二切换时间)设置在第二SSB起始符号的前面符号。
如图18所示,为SSB的波束切换位置示意图(以SSB的SCS=960KHz)。在配置波束切换位置之前,协议需要确定SSB的候选位置,图18中,相邻两个时隙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和候选数目有所不同:
时隙0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0)的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对应的:SSB0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符号8上。
时隙1中的SSB的候选位置,第一SSB(SSB1)的候选位置是符号14/15/16/17(以时隙为单位的符号编号为:0/1/2/3)。第二SSB(SSB2)的候选位置是符号19/20/21/22(以时隙为单位的符号编号为:5/6/7/8)。第三个SSB(SSB3)的候选位置是符号24/25/26/27(以时隙为单位的符号编号为:10/11/12/13)。对应的:SSB1的波束切换时间是在时隙1符号0的前一个符号上;SSB2的波束切换时间时隙1的符号18上;SSB3的波束切换时间时隙1的符号23上。
步骤2,确定配置的一个时隙内,Type0-PDCCH检测时机的起始位置:
这里的Type0-PDCCH SCS和SSB的SCS不同,实例中,SSB的SCS=480KHz,Type0-PDCCH的SCS为240KHz。且假设Type0-PDCCH的OFDM符号对应的CP足够长,能够完成波束切换,这样在设计Type0-PDCCH时,不用考虑波束切换的符号。
第一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符号0;
第二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符号1;
第三个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符号2;
第四个SSB对应的Type0-PDCCH起始符号为:符号3。
如图19所示,为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位置示意图,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0;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SSB-2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2;SSB-3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3。
步骤3,确定配置的RMSI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
时域调度表参数和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或者和Type0-PDCCH的起始位置和符号个数相关,也就是和Type0-PDCCH的结束符号相关。
确定有SSB的时隙中PDSCH的时域调度配置参数,如图20所示,对于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1)情况1(包含4个SSB):当两个时隙包含4个SSB时,对于SSB需要波束切换符号,Type0-PDCCH调度数据不需要波束切换符号的情况,做如下处理:
当SSB的切换符号位置,处于PDSCH符号位置的起始位置时,可使用CP做波束切换,因而波束切换符号不影响PDSCH数据长度的设计(如情况1的符号4,符号0)。
当SSB的切换符号位置,处于PDSCH符号位置的末尾位置时,无法直接使用CP做波束切换,因而波束切换符号影响PDSCH数据长度的设计(如情况1的符号6,符号11),只能以波束切换符号为结束,或者波束切换后为开始。
综上,假设PDCCH占用1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S=4,L=2}、{S=7,L=2}、{S=9,L=2}、{S=12,L=2}。
2)情况2(包含2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分析同情况1,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S=4,L=3};{S=4,L=5}、{S=9;L=3}、{S=9,L=5}。
需要说明的是,当PDCCH/PDSCH时隙中包含2个SSB时,选择候选位置0和候选位置2,其作用是SSB的波束切换发生PDCCH/PDSCH时隙的起始位置,这样可以使用CP做波束切换,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2时(SSB和Type0-PDCCH采用频分复用,但起始位置不相同),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4,L=2}、{S=7,L=2}、{S=9,L=2}、{S=12,L=2}、{S=4,L=3};{S=4,L=5}、{S=9;L=3}、{S=9,L=5}。
进一步的: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高频中存在波束切换间隔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如表6所示,修改如下现有表格参数::
表6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B(普通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5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包含波束切换时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间隔时,则对应row index数值,调度是有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
如:当row index=5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12,L=2,否则S=10,L=2。
如:当row index=16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需要波束切换,则调度的参数是S=9,L=3,否则认为调度无效。
步骤4: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检测并接收RMSI信息,具体过程参见上述实施方式1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实施方式5
本实施例采用扩展CP,具体的RMSI传输流程如下:
步骤1,确定配置的SSB候选位置;
一个时隙配置内配置1个SSB候选位置或2个SSB候选位置,SSB的候选位置可以采用如下:
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或者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6/7/8/9;或者
多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第三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14/15/16/17,及第四SSB候选的位置:符号编号18/19/20/21;或者
单时隙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步骤2,配置一个时隙里,Type0-PDCCH检测时机的起始位置:
对于频分复用模式,一个时隙内,第一SSB的Type0-PDCCH和第一SSB的起始符号对齐,第二SSB的Type0-PDCCH和第二SSB的起始符号对齐。
如图21所示,为SSB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示意图,对于频分复用模式(模式3),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4;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8;SSB-2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4;SSB-3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18。
对于时分复用模式(模式1),SSB-0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0;SSB-1对应的Type0-PDCCH的起始符号是#6。
步骤3:配置RMSI的PDSCH时域调度表;
对于频分模式(模式3),根据SSB的位置和复用关系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如图22所示,对于一个包含SSB的时隙,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图22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四个:{S=6,L=2}、{S=10,L=2}、{S=4,L=2}、{S=8,L=4};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图22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6,L=6}、{S=4,L=8}。
综上,在扩展CP的时域调度数据中,为例支持RMSI的PDSCH调度,至少包括如下数值中的一项:{S=6,L=2}、{S=10,L=2}、{S=4,L=2}、{S=8,L=4}、{S=6,L=6}、{S=4,L=8}。
进一步的: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当采用扩展CP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修改如下现有表格参数如表7所示的资源分配表。
表7: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C(扩展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71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8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扩展CP时隙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是在扩展CP上时,则对应row index数值,调度数值是有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
如当row index=6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是扩展CP,则调度的参数是S=6,L=6,否则认为调度无效。
上述是PDCCH的符号个数是2个时确定PDSCH时域调度参数的确定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PDCCH的符号个数是1和PDCCH的符号个数是3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具体如下: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3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7,L=1}、{S=11,L=1}、{S=5,L=1}、{S=9,L=3}、{S=7,L=5}、{S=5,L=7}。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3,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1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5,L=3}、{S=9,L=3}、{S=3,L=3}、{S=7,L=5}、{S=5,L=7}、{S=3,L=9}。
对于时分复用模式,如图23所示,对于一个包含SSB的时隙,SSB的位置和复用关系为模式1时,RMSI的PDSCH时域调度配置参数,分成两种情况:
情况1(包含两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2个SSB时,图23中,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2,L=4;S=8,L=4};
情况2(包含一个SSB):当一个时隙包含1个SSB时,假设PDCCH占用两个符号,则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两个:{S=6,L=6;S=2,L=10}。
综上,在扩展CP的时域调度数据中,至少包括如下数值中的一项:{S=2,L=4}、{S=8,L=4}、{S=6,L=6}、{S=2,L=10}。
进一步的,通过修改现有协议内容,实现当采用扩展CP时,支持上述时域资源分配参数,修改如下现有表格参数得到表8所示的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
表8:默认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A(扩展CP)
Figure BDA0004131245540000391
上述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格中,制定了扩展CP时隙的时域参数。上述note的标注含义是:当基站配置的SSB是在扩展CP上时且调度的是RMSI(即在Type0-PDCCH调度,使用SI-RNTI加扰的调度信令),则对应row index数值,调度是有note的参数,否则调度的是另外一行的参数。
如:当row index=8时,如果基站配置的SSB是扩展CP上时且调度的是RMSI(即在Type0-PDCCH调度,使用SI-RNTI加扰的调度信令),则调度的参数是S=6,L=6,否则认为调度参数S=5,L=6。
上述是PDCCH的符号个数是2个时确定PDSCH时域调度参数的确定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PDCCH的符号个数是1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PDSCH时域调度参数,具体如下:
当SSB和Type0-PDCCH的复用关系为模式1,且PDCCH的符号个数是1个时,需要支持PDSCH时域调度参数包括如下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S=1,L=5}、{S=7,L=5}、{S=5,L=7}、{S=1,L=11}。
步骤4: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检测并接收RMSI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进行SSB的搜索,解析对应的PBCH,并根据解析结果,进行Type0-PDCCH的检测;
根据Type0-PDCCH的调度信息,以及RMSI的PDSCH时域调度表参数信息,进行RMSI的接收。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设备,如图24所示包括:
处理器2400、存储器2401、收发机2402以及总线接口2403。
处理器24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401可以存储处理器24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2402用于在处理器24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4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4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它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24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401可以存储处理器24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400中,或者由处理器24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4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24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401,处理器2400读取存储器24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2400,用于读取存储器2401中的程序并执行:
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采用第二循环前缀CP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一个时隙内的波束切换位置为两个,被配置为如下任一方式:
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设置在该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者设置在上一个时隙末尾的符号;
时隙内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设置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或者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采用如下配置方式:
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与波束切换位置相关;或者
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与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的结束符号相关。
可选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包括起始符号和符号个数,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采用如下配置方式:
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结束,或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开始。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接口协议定义的波束切换位置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或
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二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位置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上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
确定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的起始符号,和所述时隙内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只有一个符号间隔,确定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所述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
确定广播控制信道和时隙内第二SSB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SSB的切换时间为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3,L=4}、{S=10,L=4}、{S=3,L=11}、{S=5,L=9}、{S=5,L=3}、{S=11,L=3}、{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4,L=3}、{S=11,L=3}、{S=4,L=10}、{S=5,L=9}、{S=6,L=2}、{S=12,L=2}、{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2,L=5}、{S=9,L=5}、{S=2,L=12}、{S=5,L=9}、{S=4,L=4}、{S=10,L=4}、{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2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9,L=2}、{S=12,L=2}、{S=4,L=3};{S=4,L=5}、{S=9;L=3}、{S=9,L=5}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的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或者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6/7/8/9;或者
多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第三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14/15/16/17,及第四SSB候选的位置:符号编号18/19/20/21;或者
单时隙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6,L=2}、{S=10,L=2}、{S=4,L=2}、{S=8,L=4}、{S=6,L=6}、{S=4,L=8}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7,L=1}、{S=11,L=1}、{S=5,L=1}、{S=9,L=3}、{S=7,L=5}、{S=5,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3}、{S=9,L=3}、{S=3,L=3}、{S=7,L=5}、{S=5,L=7}、{S=3,L=9}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8,L=4}、{S=6,L=6}、{S=2,L=10}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7,L=5}、{S=5,L=7}、{S=1,L=11}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设备为基站时,所述处理器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可选地,所述设备为UE时,所述处理器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接收广播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装置,如图25所示,包括:
配置确定单元2501,用于确定波束切换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采用第二循环前缀CP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数据传输单元2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一个时隙内的波束切换位置为两个,被配置为如下任一方式:
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设置在该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者设置在上一个时隙末尾的符号;
时隙内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设置为与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或者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采用如下配置方式:
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与波束切换位置相关;或者
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与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的结束符号相关。
可选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包括起始符号和符号个数,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采用如下配置方式:
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结束,或者以波束切换的符号为开始。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还用于:
通过接口协议定义的波束切换位置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或
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配置的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波束切换位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二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位置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
确定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在所述时隙的第一个符号,确定所述时隙内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上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
确定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的起始符号,和所述时隙内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只有一个符号间隔,确定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在所述第一SSB最后一个符号相邻的符号;
确定广播控制信道和时隙内第二SSB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SSB的切换时间为第二SSB的起始符号的前一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3,L=4}、{S=10,L=4}、{S=3,L=11}、{S=5,L=9}、{S=5,L=3}、{S=11,L=3}、{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4,L=3}、{S=11,L=3}、{S=4,L=10}、{S=5,L=9}、{S=6,L=2}、{S=12,L=2}、{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2,L=5}、{S=9,L=5}、{S=2,L=12}、{S=5,L=9}、{S=4,L=4}、{S=10,L=4}、{S=7,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2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9,L=2}、{S=12,L=2}、{S=4,L=3};{S=4,L=5}、{S=9;L=3}、{S=9,L=5}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的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或者单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6/7/8/9;或者
多时隙内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4/5/6/7,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第三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14/15/16/17,及第四SSB候选的位置:符号编号18/19/20/21;或者
单时隙配置第一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2/3/4/5,及第二SSB候选位置:符号编号8/9/10/11。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6,L=2}、{S=10,L=2}、{S=4,L=2}、{S=8,L=4}、{S=6,L=6}、{S=4,L=8}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7,L=1}、{S=11,L=1}、{S=5,L=1}、{S=9,L=3}、{S=7,L=5}、{S=5,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3}、{S=9,L=3}、{S=3,L=3}、{S=7,L=5}、{S=5,L=7}、{S=3,L=9}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配置确定单元对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8,L=4}、{S=6,L=6}、{S=2,L=10}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7,L=5}、{S=5,L=7}、{S=1,L=11}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该方法应用于基站时,数据传输单元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发送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可选地,该方法应用于UE时,数据传输单元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SSB候选位置和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在波束切换位置之后或CP之后的波束接收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根据广播控制信道和时域调度参数在数据信道接收广播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广播数据传输的装置和设备,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1的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应用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广播数据传输的装置和设备,这里不再重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供RMSI传输方法流程,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设备中的存储器耦合,使得所述芯片在运行时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涉及的任一可能涉及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涉及的任一可能涉及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所述SSB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2,或者,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9。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0;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协议约定方式确定所述SSB候选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调度参数为协议生成的默认索引表。
11.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候选位置被配置为:
每个SSB候选位置占用固定数目个OFDM符号,且相邻两个SSB的候选位置之间不连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所述SSB候选位置为两个,第一SSB候选位置是符号2/3/4/5,第二SSB候选位置是符号9/10/11/12。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第一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所述第二SSB的波束切换时间后的第一个符号,或者与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2,或者,所述第二SSB的起始符号位置为符号9。
16.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被配置为如下任一种:
时隙内第一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0;
时隙内第二SSB对应的广播控制信道起始符号为符号7。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时分复用的模式1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2,L=4}、{S=9,L=4}、{S=2,L=11}、{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1,L=5}、{S=8,L=5}、{S=1,L=12}、{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SB和广播控制信道的复用关系为采用频分复用的模式3时,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和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被配置为:
配置{S=4,L=2}、{S=7,L=2}、{S=11,L=2}、{S=4,L=9}、{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5,L=1}、{S=7,L=2}、{S=12,L=1}、{S=5,L=8}、{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或者
配置{S=3,L=3}、{S=7,L=2}、{S=10,L=3}、{S=3,L=10}、{S=6,L=7}中的至少一种时域调度参数;
其中S为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L为数据信道的符号个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协议约定方式确定所述SSB候选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调度参数为协议生成的默认索引表。
21.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候选位置、广播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调度参数;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传输SSB和广播控制信道。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260878.8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6318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0878.8A CN116318584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3381.XA CN113993089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202310260878.8A CN116318584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3381.XA Division CN113993089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8584A true CN116318584A (zh) 2023-06-23

Family

ID=797315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0878.8A Pending CN116318584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202010733381.XA Active CN113993089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3381.XA Active CN113993089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3041A1 (zh)
EP (1) EP4192042A4 (zh)
CN (2) CN116318584A (zh)
WO (1) WO20220225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4532A1 (zh) * 2015-02-28 2016-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及系统
US10638437B2 (en) * 2017-06-15 2020-04-28 Lg Electroin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MX2019014881A (es) * 2017-06-15 2020-02-13 Sharp Kk Metodo y aparato para generar y usar una se?al de referencia para canal de difusion para un sistema de radio.
CN109391906B (zh) * 2017-08-11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1226446A (zh) * 2017-11-14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0728916B2 (en) * 2017-11-17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signs for 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RMSI) control resource set (CORESET) and other system information (OSI) CORESET
US11160050B2 (en) * 2018-03-28 2021-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rge subcarrier spacing for SS/PBCH block
WO2020091554A1 (ko) * 2018-11-02 202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기지국이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들
WO2020095458A1 (ja) * 2018-11-09 2020-05-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181702B (zh) * 2018-11-09 2021-08-13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089A (zh) 2022-01-28
EP4192042A4 (en) 2024-01-24
EP4192042A1 (en) 2023-06-07
US20240023041A1 (en) 2024-01-18
CN113993089B (zh) 2023-08-04
WO2022022538A1 (zh)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8891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US1065288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54030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986479B2 (en) Carrier prioritization for tune-away
CN111148242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635653B2 (en) Switching between downlink and uplink
JP7037566B2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0529756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90132380A (ko)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비 및 네트워크 장비
WO201822858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KR20190126338A (ko)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비 및 네트워크 장비
US202302540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JP2022520269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9521539A (ja) 信号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設備及び端末設備
CN113194434A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3545150A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3993089B (zh) 一种广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113766648B (zh) 一种ssb传输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US9924408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ell search
CN115996472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