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6339B -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6339B
CN116316339B CN202310522827.8A CN202310522827A CN116316339B CN 116316339 B CN116316339 B CN 116316339B CN 202310522827 A CN202310522827 A CN 202310522827A CN 116316339 B CN116316339 B CN 116316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hell
wire body
cavity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28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6339A (zh
Inventor
林伟江
覃静能
刘北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ujiang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ujia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ujiang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ujia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28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6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9/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 H02G9/06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in underground tubes or conduits; Tubes or conduit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涉及地下电缆技术领域,一种抗压电缆,包括:导线本体;下壳体,其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下方;上壳体,其扣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方,所述导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的空腔之内;紧固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能将所述导线本体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能同时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紧固。本发明具有降低电缆本体受到的压力,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柔软的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由于电缆传输电力或信号的距离较远,所以需要将电缆铺设在具体位置来固定电缆。
现代社会电缆的铺设方式有电缆桥架铺设、埋地铺设等。由于市容建设、电缆安全等问题,电缆通常被埋入地下。相较于电缆桥架铺设,埋地铺设电缆除了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还具有输能力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电缆被铺设在地下时,电缆需覆盖不小于70mm的沙子,沙子会对电缆产生压力,同时当地面放置重物时,电缆会受到来自重物的压力。然而由于现有电缆的导体外是一层柔软的绝缘保护层,因此现有电缆不具备抗压功能,当电缆被覆盖沙子厚度过大或电缆被覆盖地面重物的重力过大时,电缆会因所受压力过大而破损,使电缆的使用寿命减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降低电缆本体受到的压力,降低电缆因为受到外部压力受到损伤的概率,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压电缆,包括导线本体;下壳体,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下方;上壳体,扣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方,所述导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的空腔之内;紧固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能将所述导线本体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能同时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紧固;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左卡箍,其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外且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壁抵接;右卡箍,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且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壁抵接,并能与所述左卡箍配合将所述导线本体抱紧;预紧螺杆,所述预紧螺栓杆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左卡箍外侧壁和所述右卡箍外侧壁分别与一个所述预紧螺杆固定连接;抵紧片,所述抵紧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抵紧片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的扣合处,每个所述抵紧片内侧壁同时与上壳体和下壳体外侧壁抵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外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预紧螺杆穿过的半圆槽,两个所述抵紧片外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预紧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抵紧片套设在所述预紧螺杆上;紧固螺母,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紧固螺母分别套设在一个所述浴巾螺杆远离所述导线本体一端;其中,每个所述抵紧片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板,两个所述插接板能在所述抵紧片安装到下壳体左右两侧的扣合处时从所述导线本体两侧对导线本体进行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电缆时,下壳体和上壳体在扣合到一起形成空腔,并将导线本体置于下壳体和上壳体扣合之后形成的空腔中,空腔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提供了变形余量,进而降低了置于空腔内部的导线本体受到上壳体或下壳体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通过紧固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导线本体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从而保证了导线本体在下壳体和上壳体扣合之后形成的空腔中的稳定,降低了导线本体发生晃动、偏转的概率,也使得导线本体能够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上壳体或下壳体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紧固机构的设置也可以同时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紧固,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防护效果。
通过将设置在导线本体外的壳体设置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形式,一方面方便了施工人员的电缆铺设,另一方面也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在部分产生损坏时的维修和更换。且紧固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紧固,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导线本体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之内,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且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方便后期的维护。
左卡箍与右卡箍扣合导线本体,紧固左卡箍与右卡箍使左卡箍与右卡箍抱紧导线本体。卡箍与预紧螺杆固定连接,在拧紧预紧螺杆时,紧固螺母的设置会带动套设在预紧螺杆上的抵紧片抵紧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加强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可靠性,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防护效果。在铺设一种抗压电缆时,将插接板插入下壳体下方的细沙或泥土等介质内固定插接板。由于抵紧片固定连接插接板,从而使得插接板的设置能够支撑上壳体和下壳体,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之后发生旋转的概率。此时抵紧片与预紧螺杆固定连接,由于预紧螺杆与卡箍固定连接,卡箍抱紧导线本体,由此导线本体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位置固定,从而紧固机构能够将导线本体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空腔内部,降低了导线本体发生晃动、偏转的概率,也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壁与导线本体之间的距离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上壳体或下壳体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
通过插接板的设置,使得在对抵紧片进行安装固定时,插接板能够被同步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侧,从而起到限制上壳体和下壳体转动的作用。插接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转动的限制作用,进而降低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空腔中的导线本体发生转动的概率,增加了导线本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空腔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损伤的概率;另一方面插接板的安装能够随抵紧片进行同步安装,不需要单独增设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方便了安装,且插接板的设置不仅能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支撑,还可对抵紧片进行支撑,增强了抵紧片的稳定性;最后,插接板也可在对抵紧片进行安装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在插接板安装到位时,抵紧片也能同步安装到位,降低了对工人的安装熟练度的要求。
可选的,所述导线本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两端均与所述上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支撑板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导线本体顶壁抵接的第一容纳部;所述导线本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两端均与所述下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下支撑板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导线本体底壁抵接的第二容纳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导线本体时,下支撑板与上支撑板共同抵接导线本体,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对导线本体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固定支撑导线本体不被紧固机构固定的部位,使导线本体整条被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增加了导线本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之后形成的空腔中的稳定性。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使导线本体能够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设置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上壳体或下壳体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此外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可填充材料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导线本体的支撑作用。第一容纳部与导线本体接触类型为面接触,第二容纳部与导线本体接触类型为面接触,两处面接触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对导线本体的支撑、固定作用更加稳定可靠。
抵紧片抵紧上壳体和下壳体,抵紧片的设置能够加强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可靠性,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防护效果。抵紧片与插接板固定连接,在铺设一种抗压电缆时需将插接板插入下壳体下面的细沙或泥土等介质中内从而固定插接板,插接板能够支撑上壳体和下壳体,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之后发生旋转的概率,使上支撑板保持在导线本体正上方,下支撑板保持在导线本体上下方,从而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主要承受导线本体上方压力,减少导线本体所受压力,从而减少了导线本体破损几率。
由于该抗压电缆在铺设到地下时,主要承受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导线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支撑,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变形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损伤的概率;且插接板能够限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转动,在起到原本作用的同时,使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主要承受来自于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也能对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支撑效果起到加强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外侧壁上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连通的第一浇筑孔,所述第二容纳部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的第二浇筑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一强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导线本体之前,通过第二浇筑孔向第二腔体内部填充第一强化层,上壳体安装后通过第一浇筑孔向第一腔体内部填充第一强化层。第一浇筑孔和第二浇筑孔的设置位置,使第一强化层的填充工序与一种抗压电缆其他零件的安装工序不会发生冲突。第一强化层的设置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受到外部压力过大破损时,第一强化层能够缓冲来自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压力,减少导线本体所受压力,此外,上壳体和下壳体破损时,第一强化层能减少土壤内杂质侵蚀导线本体,增加对导线本体的防护作用。
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优化自身内部结构,在不增加零件的基础上,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可以填充材料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具有缓冲功能,该设计思维新颖巧妙,减少零件生产工序,降低零件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所述紧固机构两侧的两个上挡板,所述下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所述紧固机构两侧的两个下挡板,两个所述下挡板能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扣合时与两个所述上挡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第三腔体,所述上壳体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内部连通的第三浇筑孔,所述第三腔体内填充有第二强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体安装之后,通过第三浇筑孔向第三腔体内灌输第二强化层。第三浇筑孔的设置位置,使第二强化层的填充工序与一种抗压电缆其他零件的安装工序不会发生冲突,第二强化层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固定卡箍,进而固定卡箍内部的导线本体,减少导线本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旋转的几率,另一方面第二强化层对上壳体和下壳体外侧壁起支撑作用,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壁因外部压力过大而破损的概率。
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优化自身内部结构,在不增加零件的基础上,使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在一起与夹紧机构形成第三腔体,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可以填充材料种类和容量,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导线的紧固支撑作用,该设计思维新颖巧妙,优化结构设计,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上壳体在与所述下壳体扣合处固定连接有沿所述上壳体长度方向的卡条,所述卡条设置有两条,且两个卡条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两侧,所述下壳体在与所述上壳体扣合处开设有沿所述下壳体长度方向的卡槽,所述卡槽开设有两条,且每条所述卡槽均能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扣合时供一条所述卡条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扣合上壳体和下壳体时,卡槽与卡条能够相互配合能使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限位,从而能够减少上壳体与下壳体发生错位的几率,使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配合更稳固。
通过优化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部位的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被抵紧片紧固之外,上壳体和下壳体还能通过自身结构增加配合的稳定性,此为结构优化设计,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强化层为发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胶被注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形成第一强化层,上壳体和下壳体外侧壁所受压力传递到导线本体。发泡胶为是依靠湿气固化的聚氨酯弹性密封发泡材料,发泡胶的设置能够缓冲导来自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压力,从而减少导线本体所受压力,减少导线本体破损几率。上壳体和下壳体受到外部压力过大破损时,发泡胶层的设置使导线不被裸露在细沙或土壤等介质内,增加对导线本体的防护作用。
通过将发泡胶注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不止用自身结构固定和支撑导线本体,还使用发泡胶缓冲上壳体和下壳体外部的压力,填充发泡胶操作手法简单,成本低,但能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具有缓冲外部压力的功能,设计思维巧妙。
可选的,所述第二强化层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被注入第三腔体内形成第二强化层,水泥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固定卡箍,进而固定卡箍内部的导线本体,减少导线本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旋转的几率,另一方面水泥对上壳体和下壳体外侧壁起支撑作用,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壁因外部压力过大而破损的概率。紧固螺母套设在预紧螺杆上,紧固螺母在拧紧预紧螺杆时会带动套设在预紧螺杆上的抵紧片抵紧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加强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可靠性,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防护效果,预紧螺杆设置在第三腔体内部,预紧螺杆被紧固螺母拧紧,从而预紧螺杆受到预紧力被拉细拉长,再将水泥注入第三腔体内部,预紧螺杆的设置能够减少水泥凝固之后开裂的几率,进而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因内部水泥开裂而涨裂的几率。
通过将第二强化层设置为混凝土层结构,混凝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硬度,能够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且预紧螺杆在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时也在预紧螺杆的杆部上施加拉力,即预紧螺杆的杆部本身具有预紧力,将混凝土浇筑进第三浇筑腔之后,混凝土层成型之后预紧螺杆会留在混凝土层之内,且在混凝土层当中对混凝土层施加预紧力,降低混凝土层开裂的概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挤压电缆的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该安装装置能在铺设所述下壳体时对所述下壳体进行固定。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压电缆的铺设方法,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铺设方法为:
S1,挖铺设槽,首先在需要铺设电缆地段挖取供电缆通过的铺设槽,对铺设槽进行整平,并铺垫细沙层;
S2,放置安装装置,在铺设槽底部放置能对下壳体进行支撑的安装装置;
S3,安装下壳体,首先将下壳体放置在安装装置上,并使下壳体的第二容纳部竖直向上设置,通过第二浇筑孔向第二腔体内部注入发泡胶;
S4,安装导线本体,将导向本体放置在下壳体上,安装左卡箍和右卡箍,使左卡箍和右卡箍将导线本体抱紧;
S5,安装上壳体,将上壳体安装在导线本体上方,使卡条和卡槽相互配合,上挡板与下挡板对齐;
S6,安装抵紧片,将抵紧片套设在紧固螺杆上,使插接板竖直向下,将紧固螺母套设在预紧螺杆上,并拧紧紧固螺母,使抵紧片抵紧上壳体和下壳体;
S7,拆卸安装装置,将安装装置拆卸,使插接板插入铺设槽底部细沙层内;
S8,浇筑,通过第一浇筑腔向第一腔体内注入发泡胶,通过第三浇筑腔向第三腔体内注入水泥;
S9,封铺设槽,继续在铺设槽中铺垫细沙,直至将上壳体覆盖。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设置在导线本体外的壳体设置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形式,一方面方便了施工人员的电缆铺设,另一方面也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在部分产生损坏时的维修和更换。且紧固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紧固,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导线本体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之内,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且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方便后期的维护。
2、通过插接板的设置,使得在对抵紧片进行安装固定时,插接板能够被同步固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侧,从而起到限制上壳体和下壳体转动的作用。插接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转动的限制作用,进而降低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空腔中的导线本体发生转动的概率,增加了导线本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空腔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损伤的概率;另一方面插接板的安装能够随抵紧片进行同步安装,不需要单独增设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方便了安装,且插接板的设置不仅能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支撑,还可对抵紧片进行支撑,增强了抵紧片的稳定性;最后,插接板也可在对抵紧片进行安装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在插接板安装到位时,抵紧片也能同步安装到位,降低了对工人的安装熟练度的要求。
3、由于该抗压电缆在铺设到地下时,主要承受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导线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支撑,降低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变形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导线本体受到损伤的概率;且插接板能够限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转动,在起到原本作用的同时,使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主要承受来自于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也能对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支撑效果起到加强的作用。
4、通过将第二强化层设置为混凝土层结构,混凝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硬度,能够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且预紧螺杆在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时也在预紧螺杆的杆部上施加拉力,即预紧螺杆的杆部本身具有预紧力,将混凝土浇筑进第三浇筑腔之后,混凝土层成型之后预紧螺杆会留在混凝土层之内,且在混凝土层当中对混凝土层施加预紧力,降低混凝土层开裂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抗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突出展示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突出展示紧固机构沿导线本体长度方向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突出展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图4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突出展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突出展示上壳体和下壳体沿导线本体长度方向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图7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线本体;2、紧固机构;21、左卡箍;22、右卡箍;23、紧固螺栓;24、预紧螺杆;25、紧固螺母;26、抵紧片;261、插接板;3、上壳体;31、上支撑板;311、第一容纳部;32、第一腔体;33、上挡板;34、第一浇筑孔;35、第三浇筑孔;36、半圆槽;37、卡条;4、下壳体;41、下支撑板;411、第二容纳部;42、第二腔体;43、第二浇筑孔;44、下挡板;45、卡槽;5、第三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8,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压电缆,参照图1和图2,一种抗压电缆包括导线本体1,导线本体1是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柔软的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导线本体1外端设置有对导线本体1起紧固作用的紧固机构2,紧固机构2上端设置有固定支撑导线本体1用的上壳体3,紧固机构2下端设置有固定支撑导线本体1用的下壳体4,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形成空腔,导线本体1设置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空腔内,上壳体3和下壳体4能够保护导线本体1,降低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
在安装导线本体1时,首先使用紧固机构2紧固导线本体1,然后将导线本体1安装在下壳体4内部,再将上壳体3与下壳体4配合安装,最后用紧固机构2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进行紧固。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形成空腔,并将导线本体1置于下壳体4和上壳体3之间空腔中,空腔为上壳体3和下壳体4提供了变形余量,进而降低了置于空腔内部的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紧固机构2将导线本体1固定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降低了导线本体1发生晃动、偏转的概率,也使得导线本体1能够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紧固机构2的设置也可以同时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进行紧固,降低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防护效果。
参照图2、图3和图4,紧固机构2包括左卡箍21,左卡箍21两端抵接有右卡箍22,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预紧螺杆24,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侧壁均开设有供预紧螺杆24穿过的半圆槽36(参照图5)。预紧螺杆24设置在上壳体3与下壳体4的扣合处,每个预紧螺杆24上均套设有一个抵紧片26,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侧壁共同与抵紧片26内侧壁抵接,预紧螺杆24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5,紧固螺母25与抵紧片26外侧壁抵接。
在将导线本体1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形成的空间之前,左卡箍21与右卡箍22扣合导线本体1,紧固螺栓23紧固左卡箍21与右卡箍22来使左卡箍21与右卡箍22抱紧导线本体1。卡箍与预紧螺杆24固定连接,在拧紧预紧螺杆24时,紧固螺母25会带动套设在预紧螺杆24上的抵紧片26抵紧上壳体3和下壳体4,能够加强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可靠性,降低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防护效果。
参照图2和图3,抵紧片26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板261。在铺设一种抗压电缆时,将插接板261插入下壳体4下方的细沙或泥土等介质内固定插接板261。由于抵紧片26固定连接插接板261,从而插接板261能够支撑上壳体3和下壳体4,减少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之后发生旋转的概率,增加了导线本体1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部空腔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导线本体1受到损伤的概率。此外插接板261的安装能够随抵紧片26进行同步安装,不需要单独增设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方便了安装,且插接板261的设置不仅能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进行支撑,还可对抵紧片26进行支撑,增强了抵紧片26的稳定性;最后,插接板261也可在对抵紧片26进行安装时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在插接板261安装到位时,抵紧片26也能同步安装到位,降低了对工人的安装熟练度的要求。
参照图4和图6,上壳体3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对导线本体1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上支撑板31,上支撑板31中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容纳部311,第一容纳部311抵接导线本体1外壁。下壳体4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对导线本体1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下支撑板41,下支撑板4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容纳部411,第二容纳部411抵接导线本体1外壁。
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导线本体1时,第一容纳部311与第二容纳部411共同抵接导线本体1,使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对导线本体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能够固定支撑导线本体1不被紧固机构2固定的部位,使导线本体1整条被固定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部,增加了导线本体1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之后形成的空腔中的稳定性。上支撑板31中部向上凹陷的第一容纳部311与导线本体1接触类型为面接触,下支撑板41中部向下凹陷的第二容纳部411与导线本体1接触类型为面接触,两处面接触使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对导线本体1的支撑、固定作用更加稳定可靠。
由于该抗压电缆在铺设到地下时,主要承受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导线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支撑,降低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变形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导线本体1受到损伤的概率。且插接板261能够限制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转动,在起到原本作用的同时,使得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主要承受来自于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也能对上支撑板31和下支撑板41的支撑效果起到加强的作用。
参照图4和图6,上支撑板31两端均与上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形成有第一腔体32,下支撑板41两端均与下壳体4内侧壁固定连接形成有第二腔体42。
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导线本体1时,第一腔体32和第二腔体42使导线本体1能够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降低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此外第一腔体32和第二腔体42内可填充材料增加上壳体3和下壳体4对导线本体1的支撑作用。
参照图1和图6,上壳体3外侧壁上开设有能与第一腔体32内部连通的第一浇筑孔34,第二容纳部411开设有能与第二腔体42内部连通的第二浇筑孔43,第一腔体32和第二腔体42内填充有第一强化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导线本体1之前,通过第二浇筑孔43向第二腔体42内部填充第一强化层,上壳体3安装后,再通过第一浇筑孔34向第一腔体32内部填充第一强化层。第一浇筑孔34和第二浇筑孔43的设置位置,使第一强化层的填充工序与一种抗压电缆其他零件的安装工序不会发生冲突。第一强化层的设置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受到外部压力过大破损时,第一强化层能够缓冲来自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压力,减少导线本体1所受压力,此外,上壳体3和下壳体4破损时,第一强化层能减少土壤内杂质侵蚀导线本体1,增加对导线本体1的防护作用。
上壳体3和下壳体4通过优化自身内部结构,在不增加零件的基础上,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可以填充材料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具有缓冲功能,该设计思维新颖巧妙,减少零件生产工序,降低零件生产成本。
参照图4和图6,上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紧固机构2两侧的两个上挡板33,下壳体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紧固机构2的两个下挡板44,两个下挡板44能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时与两个上挡板33、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共同组成第三腔体5,上壳体3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三腔体5内部连通的第三浇筑孔35,第三腔体5内填充有第二强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体3安装之后,通过第三浇筑孔35向第三腔体5内灌输第二强化层。第三浇筑孔35的设置位置,使第二强化层的填充工序与一种抗压电缆其他零件的安装工序不会发生冲突,第二强化层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固定卡箍,进而固定卡箍内部的导线本体1,减少导线本体1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部旋转的几率,另一方面第二强化层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侧壁起支撑作用,减少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壁因外部压力过大而破损的概率。
上壳体3和下壳体4通过优化自身内部结构,在不增加零件的基础上,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在一起与夹紧机构形成第三腔体5,增加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可以填充材料种类和容量,增加上壳体3和下壳体4对导线的紧固支撑作用,该设计思维新颖巧妙,优化结构设计,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7和图8,上壳体3在与下壳体4扣合处固定连接有沿上壳体3长度方向的卡条37,卡条37设置有两条,且两个卡条37分别位于上壳体3两侧。下壳体4在与上壳体3扣合处开设有沿下壳体4长度方向的卡槽45,卡槽45开设有两条,且每条卡槽45均能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时供一条卡条37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扣合上壳体3和下壳体4时,卡槽45与卡条37能够相互配合能使上壳体3与下壳体4相互限位,从而能够减少上壳体3与下壳体4发生错位的几率,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的配合更稳固。
通过优化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部位的结构,上壳体3和下壳体4被抵紧片26紧固之外,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还能通过自身结构增加配合的稳定性,此为结构优化设计,增加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功能。
参照图4和图6,第一强化层为发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胶被注入第一腔体32和第二腔体42内形成第一强化层,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侧壁所受压力传递到导线本体1。发泡胶为是依靠湿气固化的聚氨酯弹性密封发泡材料,发泡胶的设置能够缓冲导来自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压力,从而减少导线本体1所受压力,减少导线本体1破损几率。上壳体3和下壳体4受到外部压力过大破损时,发泡胶层的设置使导线不被裸露在细沙或土壤等介质内,增加对导线本体1的防护作用。
通过将发泡胶注入第一腔体32和第二腔体42,上壳体3和下壳体4不止用自身结构固定和支撑导线本体1,还使用发泡胶缓冲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部的压力,填充发泡胶操作手法简单,成本低,但能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具有缓冲外部压力的功能,设计思维巧妙。
参照图4和图6,第二强化层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被注入第三腔体5内形成第二强化层,水泥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固定卡箍,进而固定卡箍内部的导线本体1,减少导线本体1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内部旋转的几率,另一方面水泥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侧壁起支撑作用,减少上壳体3和下壳体4外壁因外部压力过大而破损的概率。紧固螺母25套设在预紧螺杆24上,紧固螺母25在拧紧预紧螺杆24时会带动套设在预紧螺杆24上的抵紧片26抵紧上壳体3和下壳体4,能够加强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扣合可靠性,降低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防护效果,预紧螺杆24设置在第三腔体5内部,预紧螺杆24被紧固螺母25拧紧,从而预紧螺杆24受到预紧力被拉细拉长,再将水泥注入第三腔体5内部,预紧螺杆24的设置能够减少水泥凝固之后开裂的几率,进而减少上壳体3和下壳体4因内部水泥开裂而涨裂的几率。
通过将第二强化层设置为混凝土层结构,混凝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硬度,能够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且预紧螺杆24在将上壳体3和下壳体4时也在预紧螺杆24的杆部上施加拉力,即预紧螺杆24的杆部本身具有预紧力,将混凝土浇筑进第三腔体5之后,混凝土层成型之后预紧螺杆24会留在混凝土层之内,且在混凝土层当中对混凝土层施加预紧力,降低混凝土层开裂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导线本体1时,首先使用紧固机构2紧固导线本体1,然后将导线本体1安装在下壳体4内部,再将上壳体3与下壳体4配合安装,最后用紧固机构2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进行紧固。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形成空腔,并将导线本体1置于下壳体4和上壳体3之间空腔中,空腔为上壳体3和下壳体4提供了变形余量,进而降低了置于空腔内部的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紧固机构2将导线本体1固定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降低了导线本体1发生晃动、偏转的概率,也使得导线本体1能够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导线本体1受到上壳体3或下壳体4挤压从而破损的概率,紧固机构2的设置也可以同时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进行紧固,降低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在扣合到一起之后发生错位或者脱离扣合状态的概率,增加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防护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挤压电缆的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的一种抗压电缆,该安装装置能在铺设下壳体时对下壳体进行固定。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压电缆的铺设方法,包括第一方面中的一种抗压电缆,铺设方法为:
S1,挖铺设槽,首先在需要铺设电缆地段挖取供电缆通过的铺设槽,铺设槽深度在900mm与1000mm之间,铺设槽宽度在290mm与300mm之间,对铺设槽进行整平,并铺垫细沙层;
S2,放置安装装置,在铺设槽底部放置能对下壳体4进行支撑的安装装置;
S3,安装下壳体4,首先将下壳体4放置在安装装置上,并使下壳体4的第二容纳部411竖直向上设置,通过第二浇筑孔43向第二腔体42内部注入发泡胶;
S4,安装导线本体1,将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扣合导线本体1,使用紧固螺栓23预紧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留有一定紧固余量,将导向本体放置在下壳体4上,调整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位置,使预紧螺杆24外端面贴合半圆槽36,安装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使左卡箍21和右卡箍22将导线本体1抱紧;
S5,安装上壳体3,将上壳体3安装在导线本体1上方,使卡条和卡槽45相互配合,上挡板33与下挡板44对齐;
S6,安装抵紧片26,将抵紧片26套设在紧固螺杆上,使插接板261竖直向下,将紧固螺母25套设在预紧螺杆24上,并拧紧紧固螺母25,使抵紧片26抵紧上壳体3和下壳体4;
S7,拆卸安装装置,将安装装置拆卸,使插接板261插入铺设槽底部细沙层内;
S8,浇筑,通过第一浇筑腔向第一腔体32内注入发泡胶,通过第三浇筑腔向第三腔体5内注入水泥;
S9,封铺设槽,继续在铺设槽中铺垫细沙,直至将上壳体3覆盖,铺设厚度在700mm与800mm之间。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线本体(1);
下壳体(4),其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1)下方;
上壳体(3),其扣设在所述下壳体(4)上方,所述导线本体(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4)和所述上壳体(3)之间的空腔之内;
紧固机构(2),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4)和所述上壳体(3)之间,能将所述导线本体(1)固定在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能同时对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紧固;
所述紧固机构(2)包括:
左卡箍(21),其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1)外且与所述导线本体(1)外侧壁抵接;
右卡箍(22),其设置在所述导线本体(1)外且与所述导线本体(1)外侧壁抵接,并能与所述左卡箍(21)配合将所述导线本体(1)抱紧;
预紧螺杆(24),所述预紧螺杆(24)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左卡箍(21)外侧壁和所述右卡箍(22)外侧壁分别与一个所述预紧螺杆(24)固定连接;
抵紧片(26),所述抵紧片(2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抵紧片(26)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左右两侧的扣合处,每个所述抵紧片(26)内侧壁同时与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外侧壁抵接,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外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预紧螺杆(24)穿过的半圆槽(36),两个所述抵紧片(26)外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预紧螺杆(24)穿过的通孔,所述抵紧片(26)套设在所述预紧螺杆(24)上;
紧固螺母(25),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紧固螺母(25)分别套设在一个所述预紧螺杆(24)远离所述导线本体(1)一端;
其中,每个所述抵紧片(26)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板(261),两个所述插接板(261)能在所述抵紧片(26)安装到下壳体(4)左右两侧的扣合处时从所述导线本体(1)两侧对导线本体(1)进行支撑。
2.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本体(1)和所述上壳体(3)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板(31),所述上支撑板(31)两端均与所述上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上支撑板(3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32),所述上支撑板(31)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导线本体(1)顶壁抵接的第一容纳部(311),所述导线本体(1)和所述下壳体(4)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板(41),所述下支撑板(41)两端均与所述下壳体(4)内侧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下壳体(4)和所述下支撑板(4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42),所述下支撑板(4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导线本体(1)底壁抵接的第二容纳部(411)。
3. 如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外侧壁上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腔体(32)内部连通的第一浇筑孔(34),所述第二容纳部(411)开设有能与所述第二腔体(42)内部连通的第二浇筑孔(43),所述第一腔体(32)和所述第二腔体(42)内填充有第一强化层。
4. 如权利要求2 至3 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所述紧固机构(2)两侧的两个上挡板(33),所述下壳体(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所述紧固机构(2)两侧的两个下挡板(44),两个所述下挡板(44)能在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扣合时与两个所述上挡板(33)、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共同组成第三腔体(5),所述上壳体(3)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5)内部连通的第三浇筑孔(35),所述第三腔体(5)内填充有第二强化层。
5.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在与所述下壳体(4)扣合处固定连接有沿所述上壳体(3)长度方向的卡条(37),所述卡条(37)设置有两条,且两个卡条(37)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3)两侧,所述下壳体(4)在与所述上壳体(3)扣合处开设有沿所述下壳体(4)长度方向的卡槽(45),所述卡槽(45)开设有两条,且每条所述卡槽(45)均能在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扣合时供一条所述卡条(37)卡接。
6. 如权利要求3 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层为发泡胶层。
7. 如权利要求4 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二强化层为混凝土层。
8. 一种抗挤压电缆的安装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 至7 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压电缆,其特征在于:安装装置能在铺设所述下壳体(4)时对所述下壳体(4)进行固定。
CN202310522827.8A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Active CN116316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2827.8A CN116316339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2827.8A CN116316339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339A CN116316339A (zh) 2023-06-23
CN116316339B true CN116316339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82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2827.8A Active CN116316339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63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2831A1 (fr) * 1981-03-24 1982-10-01 Lignes Telegraph Telephon Cabl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resistant a des contraintes elevees
CN101170247B (zh) * 2006-10-27 2010-05-19 3M新设资产公司 可再进入的接头围罩
KR100948975B1 (ko) * 2009-12-28 2010-03-23 주식회사 대흥종합엔지니어링건축사사무소 지중케이블 보호관
CN206225048U (zh) * 2016-11-25 2017-06-06 昆明昆缆龙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阻燃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JP7010199B2 (ja) * 2018-12-03 2022-01-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外装部材
CN211719304U (zh) * 2020-03-22 2020-10-20 海悦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抗弯折的家装电线
KR102361873B1 (ko) * 2020-03-31 2022-02-14 (주)다우티이씨 공동주택의 전원공급용 전선 보호커버
CN213042698U (zh) * 2020-09-28 2021-04-23 马志平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电缆
CN216134230U (zh) * 2021-07-14 2022-03-25 湖南龙泽尔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电缆保护壳
CN216215593U (zh) * 2021-10-23 2022-04-05 杭州昂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用四芯航空头电子束线
CN217086197U (zh) * 2022-03-29 2022-07-29 广东广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抗压电缆
CN218216510U (zh) * 2022-10-10 2023-01-03 王宇航 一种线缆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339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6339B (zh) 一种抗压电缆及其安装装置和铺设方法
KR20110041937A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에 의해 보호되는 전기자동차용 급전장치
JP2007051543A (ja) 断熱構造
CN106253190A (zh) 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CN103266692A (zh) 复合隔墙的顶部及底部安装结构
CN214379823U (zh) 一种用于市政管线铺设的防护装置
KR200445043Y1 (ko) 케이블 트로프
AU2012282294B2 (en) Components of a railway rail fastening assembly
CN211320885U (zh) 一种排水电缆沟
CN219824872U (zh) 一种新型整体式路基桥梁的凸形背墙结构
CN219196503U (zh) 一种具有排水隔热的平改坡屋顶
CN214093355U (zh) 一种防震型电缆用预埋套管装置
CN21751787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
CN207862991U (zh) 地下室沟槽防水结构
CN221009735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电缆防护槽
CN217782554U (zh) 一种混凝土电箱框架
CN214033809U (zh)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CN212641690U (zh) 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
CN220080352U (zh)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防排水一体化装置
CN217607436U (zh) 一种电缆沟盖板
CN210685021U (zh) 一种电力隧道沉降缝防水结构
CN215419401U (zh) 一种新型电气工程线缆保护装置
CN217379387U (zh) 一种t型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结构
CN211981799U (zh) 光伏支架组件
CN220414527U (zh) 一种墙梁的柔性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