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5168A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5168A
CN116315168A CN202310072510.9A CN202310072510A CN116315168A CN 116315168 A CN116315168 A CN 116315168A CN 202310072510 A CN202310072510 A CN 202310072510A CN 116315168 A CN116315168 A CN 116315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hannel switch
channel
power supply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25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玉川
李峥
高伟
何泓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25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51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5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连接至多通道开关模块及第一通信通道;针对每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当前外部设备执行如下步骤:A.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B.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储能市场不断发展,从小储能到大储能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管理系统(BMS)。根据储能中所应用的电池组数量不同,就需要有相匹配数量的BMS控制板。,一般的电量越大,所需的BMS控制板也越多,每个BMS控制板设备地址是不同的,另外在初期设计,后期优化过程中常会遇到需修改设备地址或更新软件等信息刷新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储能柜由多个电池箱组成,有时一个电池箱对应一个BMS从控,如图1所示。每个电池箱的BMS从控在电池厂出厂前会烧录统一的原始ID(即初始化的ID,每个电池箱的原始ID相同),系统厂在组装后,再根据所安装的位置烧录相应的实际ID,例如图1中左边自上而下,可以分别编号为1、2、3、4、5,右边自下而上分别编号为6、7、8、9、10,而根据该位置相应的ID可以是与上述编号一一对应,或与上述编号完全相同。
系统厂的具体烧录过程如下:使用烧录软件通过例如USB转CAN模块接到其中1个电池箱的从控接口上,参见图2,在上位机先设置原始ID,用于通过CAN总线与电池箱建立连接,然后人工确认连线接到了第几个电池箱的从控口上,然后根据电池箱的编号,确定该电池箱对应的实际ID,然后将该实际ID更新入连接的电池箱BMS从控。操作完成后,以实际ID尝试重新建立与该电池箱BMS从控的连接,如果连接成功,说明该电池箱BMS从控的ID更新成功,进而完成了该电池箱BMS从控的烧录工作。依上面步骤分别完成其他电池箱从控的ID更新工作。
以上更新ID方式效率非常低,且容易出错,例如可能将同一个实际ID更新到两个或更多个BMS从控。这是因为上面更新ID方式的过程中虽然存在对ID更新是否成功的检验,但只针对当前更新ID的BMS从控,只要BMS从控的ID用实际ID更新成功,则可以通过该实际ID重新成功连接,因而就直接得出ID更新成功,为此该检验过程不是检验更新的实际ID是否准确,而仅仅是检测更新过程是否失败。这样当后面系统级测试时,将会发现ID异常,但无法确认哪些个BMS从控更新了相同的实际ID。需要一个个单独接线检测确认。另外更新错ID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因为不确定某个BMS从控更新的实际ID具体内容,上位机就无法通过ID与该BMS从控建立连接,此时需要将可能的实际ID一个个输入尝试,直到试到正确的实际ID则可以连接成功。这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上述更新ID出错也会产生另一个衍生问题:在生产中若需要更新BMS从控软件,则需要在上述更新ID过程完成后,通过实际ID建立连接,然后更新软件。如果BMS从控的实际ID更新不正确,则通过正确的实际ID无法建立连接,导致更新软件失败,发生软件遗漏更新的问题。在系统测试时,未成功更新软件的现象可能无法被发现,进而造成后续使用过程中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息更新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包括:
将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连接至多通道开关模块及第一通信通道;
针对每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当前外部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A.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
B.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A中对多通道开关模块的控制具体是通过向该多通道开关模块发送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实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向多通道开关模块发送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通道建立与多通道开关模块的通信连接,并将通道开关报文发送至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所述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包含指示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的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和多个通道开关,每个通道开关的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和外部电源,所述步骤A中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收到通道开关报文后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接通当前外部设备连接的通道开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为同一总线通信通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后,接收多通道开关模块返回的通道开关状态信息,基于通道开关状态信息确认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已成功接通后,继续执行步骤B。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B后,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接收当前外部设备返回的信息更新结果报文,根据该信息更新结果报文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包括:利用更新信息尝试与当前外部设备建立连接,如果连接成功,则确认当前外部设更新信息成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新的信息包括当前外部设备的实际ID。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中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具体包括当前外部设备的原始统一ID。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新的信息包括:更新软件。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装置,包括:
上位机和多通道开关模块;
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连接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与外部电源;
所述上位机用于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并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通道开关模块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和多个通道开关,每个通道开关的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和外部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位机和多通道开关模块配合,每次循环只接通一个外部设备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使得只有一个外部设备上电,这样后续对外部设备进行信息更新时,只可能对该上电的外部设备有效,可以避免向多个或错误的外部设备更新错误的信息。此外整个过程省去了人工逐个插拔线缆逐个切换更新信息的过程,执行效率非常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储能柜的结构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对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信息更新方式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将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应用于多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的系统架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位机与多通道开关模块之间基于CAN总线进行通信的通信协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式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上位机101与多通道开关模块102连接,多通道开关模块102连接外部电源201与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301各自的供电端。上位机101与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之间借助第二通信通道T2建立通信,上位机101与外部设备301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通道T1建立通信。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同时参见图3和图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将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301连接至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以及第一通信通道T1上。
如图3所示,假设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301的数量为N个,可以分别编号为301a-301n。
步骤S402:针对每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当前外部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4021: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301中确定一个当前外部设备301i。
在这里,步骤S402通过循环,依次对每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执行循环体内的操作,每次循环被操作的外部设备称之为当前外部设备。
步骤S4022:控制多通道开关模块102,接通当前外部设备301i供电端与外部电源201之间的通道开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次循环只接通一个外部设备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201,使得只有一个外部设备上电,这样后续对外部设备进行信息更新时,只可能对该上电的外部设备有效,可以避免向多个或错误的外部设备更新错误的信息。为此每次循环通过步骤S4022切换一个当前外部设备301i供电端与外部电源201之间连通,实现对该外部设备301i的供电。
步骤S4022中对多通道开关模块的控制具体可以是通过向该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实现。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具体可以通过第二通信通道T2由上位机101发送至多通道开关模块102。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包含指示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301i与外部电源201之间的通道开关的信息。
步骤S4023:通过当前外部设备301i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T1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301i之间的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301i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301i,以使当前外部设备301i更新信息。
在步骤S4022中完成对当前外部设备301i的上电后,即可通过步骤S4023对该上电的当前外部设备301i进行信息更新。具体是借助第一通信通道T1将要更新的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301i中。
在实际中,上述第一通信通道T1和第二通信通道T2可以均为总线通信通道,甚至可以为同一条总线通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装置,包括:上位机和多通道开关模块;多通道开关模块连接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与外部电源;上位机用于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并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以下结合BMS从控作为待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实现。
图5示出了对多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的系统架构图。如图5所示,这里需要对10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更新的内容可以是每个BMS从控的实际ID,也可以是每个BMS需要更新的软件或软件配置信息。
10个BMS从控的供电端(PWR)通过控制端口连接在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上。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和多个通道开关1022。每个通道开关1022的电路两端连接对应的一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本实施例中即为BMS从控)的供电端和外部电源201。每个通道开关1022与BMS从控301供电端的连接具体是:通过控制端口1023上同时连接BMS从控301和通道开关1022的输出接口实现的。例如在本例中,全部通道开关1022依次被编号为Q1-Q10。且分别连接第1个BMS从控至第10个BMS从控与外部电源201,具体Q1开关连接外部电源201和控制端口1023上的输出接口P1,输出接口P1上又连接1个BMS从控,依此类推,……,Q10开关连接外部电源201和控制端口1023上的输出接口P10,且输出接口P10上又连接第10个BMS从控。
每个通道开关1022的接通和断开的状态具体可以通过其控制端的控制完成。例如图5示出的例子中,通道开关Q1-Q10均采用PMOS管,其中PMOS管的栅极作为上述的控制端使用。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每个通道开关的栅极连接,由此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可以控制不同接口的状态,即可直接控制每个通道开关的工作状态。在图5中,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通过其上的接口C1-C10分别连接通道开关Q1-Q10的栅极。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可以控制接口C1-C10中每个接口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进而控制通道开关Q1-Q10中每个通道开关的栅极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器件类型具体可以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为此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可以具有通信、收发报文、解析报文、执行相应控制流程的功能。
上位机101与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之间通过总线通信,上位机101与10个BMS从控之间也是通过总线通信,两个总线在本例中为同一条总线。为了实现总线连接,在图5中,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向上位机提供了CAN(控制器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接口(CANH和CANL),上位机通过转换模块1011(具体可以是USB转CAN总线模块)连接到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向上位机提供的CAN总线接口上。此外,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在控制端口1023上也提供了CAN总线端口,此处的CAN总线端口用于连接要进行信息更新的BMS从控1-10。另外,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上用于总线通信的管脚(CANH和CANL)与上述CAN总线端口相连。这样,在CAN总线上,上位机101既可以与通道控制子模块1021通信,也可以与BMS从控进行通信。
以下详细说明图5中示出的系统如何对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
首先,上位机101可以通过CAN总线向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的内容可由一个字节组成。而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可以通过CAN总线的标准报文发送,具体可以将CAN总线的标准报文中的一个字节空间定义为用于存储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这样的通信协议定义在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和上位机101之间达成一致,上位机101可以将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放在CAN总线报文的指定字节位置处,而接收到该报文的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则可以准确定位报文中的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字节位置并进行提取,然后解析。在一个特例中,该长度为一个字节的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的内容可以是0x55,而存储该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的字节位置可以是:报文数据段的第1个字节处。
多通道开关模块102解析发现接收到的报文中包含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后,则判断自身是否已上电并初始化完成,如果是,则向上位机101返回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已确认初始化OK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同样可以通过CAN总线报文传送。在通信协议定义中,可以将反馈信息所存储的字节位置与上文提到的确认命令的字节位置不同。当然考虑到多通道开关模块状态确认命令是由上位机101发送至多通道开关模块102,而反馈信息是由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至上位机101,为了进一步提高报文的空间利用率,可以将二者所占字节位置复用,例如均为数据段的第1个字节处。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至上位机101的确认初始化OK的反馈信息内容可以是0xAA。
上位机101在收到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的初始化OA的反馈信息后,依次针对每个要更新信息的BMS从控发送开关控制指令并更新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上位机101可以先尝试更新第1个BMS从控。为此上位机101可以向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接通第1个BMS从控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201之间的通道开关Q1、而关闭其他通道开关Q2-Q10的通道开关控制指令。该通道开关控制指令可以通过CAN总线报文发送。在通信协议中,可以通过多个比特位分别表示对每个通道开关的控制指令。例如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控制该比特位对应的通道开关为接通(闭合),而比特位的值为0表示控制该比特位对应的通道开关为断开。在通信协议中,可以根据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中包含的通道开关的数量,留足比特位的数量,以便能够将控制所有通道开关的状态的控制命令均能写入报文中。而在实际的报文通信协议中,报文内部的存储空间框架划分可能以字节Byte(占8个比特bit)为单位,为此仍然需要以字节的整数倍空间定义为存储通道开关的控制指令,只是每个字节内部的每个比特位对应不同的通道开关的控制指令,或者说,整个报文的空间划分是以字节为单位划分和对齐的。以图5为例,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内包含10个通道开关Q1-Q10,为此至少需要10个比特位存储通道开关控制指令,而能够容纳10个比特位的最小整数字节是两个字节(含16个比特位),可以定义两个字节中的前10个比特位分别对应Q1-Q10的开关控制指令,例如,这两个字节组成的整体中的第1个比特位表示Q1开关的开关控制指令,依次类推,第10个比特位表示Q10开关的开关控制指令。而两个字节组成的整体中的第11个至第16个比特位可以暂时预留,以便后续增加通道开关的数量时再进行定义分配。
多通道开关模块102通过CAN总线通道接收到上述包含通道开关控制指令的报文后,对报文内容解析,读取每个通道开关的控制指令,基于控制指令接通对应的通道开关,而断开其他的通道开关。具体地,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中根据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每个通道开关的控制状态,对控制接口C1-C10中每个接口的电平高低水平进行设置,进而控制通道开关Q1-Q10的控制端(即栅极)的电平高低,从而控制通道开关Q1-Q10中每个开关接通或断开。
这里,我们先说明对第一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为此通道开关控制指令指示接通通道开关Q1而断开其他通道开关Q2-Q10,由此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将控制端口中的输出接口P1通过通道开关Q1与电源连通,这样只有接在输出接口P1上的BMS从控1成功上电,而其他BMS从控2-10均未上电,接下来的信息更新操作将对它们不发挥作用。
为了保证上位机进行后续信息更新操作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可以在进行后续更新步骤之前,先确认此前对通道开关的控制是否成功。为此,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在根据通道开关控制指令接通相应通道开关后,还可以将包含各个通道开关当前状态的通道开关状态信息发送至上位机101,上位机101根据通道开关状态信息确认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是否已经成功接通。例如在本例中,此前多通道开关模块102接通了连接BMS从控1和外部电源201之间的通道开关Q1,而断开了其他通道开关。因此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将包含通道开关Q1处于接通而其他通道开关处于断开的通道开关状态信息发送至上位机101。
通道开关状态信息具体可以通过报文进行传送。在通信协议中,由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向上位机101的报文中可以采用与此前描述的通道开关控制指令类似的格式定义,例如,可以通过多个比特位分别表示对每个通道开关的状态信息,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对应的通道开关为接通状态,比特位的值为0表示对应的通道开关为断开状态。报文内部的存储空间框架划分可能以字节Byte(占8个比特bit)为单位,以图5为例,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内包含10个通道开关Q1-Q10,为此至少需要10个比特位存储通道开关的状态信息,而能够容纳10个比特位的最小整数字节是两个字节(含16个比特位),可以定义两个字节中的前10个比特位分别对应Q1-Q10的通道开关状态信息,例如,这两个字节组成的整体中的第1个比特位表示Q1开关的状态信息,依次类推,第10个比特位表示Q10开关的状态信息。而两个字节组成的整体中的第11个至第16个比特位可以暂时预留,以便后续增加通道开关的数量时再进行定义分配。
上位机101在收到包含通道开关状态信息的报文后,基于通信协议,对报文进行提取和解析,判断通道开关Q1已经接通,而其他通道开关Q2-Q10已经断开,则确认可以继续对通道开关Q1接通的BMS从控1进行信息更新。
图6示出了上位机101与多通道开关模块102之间基于CAN总线进行通信的通信协议定义的一个示例。其中bit0-bit15是指Byte1和Byte2组成的两个字节内容的内容展开。
上位机101接着通过BMS从控1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CAN总线通道建立与BMS从控1的通信连接,并将BMS从控1的更新信息发送至BMS从控1。在实际中,BMS从控在出厂前会被写入统一的原始ID,也就是说大部分的BMS从控在出厂前所写入的原始ID内容相同,系统厂可以根据对每个BMS从控的安装和使用需求对齐实际ID进行定义和更新。当本例中更新信息的过程被适用于用实际ID更新BMS从控时,可以使用BMS从控的原始ID与其通信并将实际的ID发送至BMS从控。BMS从控的实际ID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唯一标识该BMS从控,例如在一个储能柜中的所有BMS从控的实际ID不能出现重复。在总线通信过程中,报文中往往携带目的地的ID,用于接收方识别报文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在BMS从控还未被实际ID更新时,其内存储的仍然是初上的原始ID,为此上位机101需要使用原始ID发送报文,报文中携带需要更新的实际ID。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多通道开关模块102每次循环都只接通一个BMS从控上电,所以虽然多个BMS从控可能仍然在使用统一的原始ID,但只有上电的那个使用原始ID的BMS从控可以收到报文,而上位机101在发送该报文时也确实是要发报文给该上电的BMS从控,进而不会出现将错误的实际ID发给错误的BMS从控,进而避免产生例如将相同的实际ID更新到两个或多个BMS从控中的问题。
在本例中,假设唯一上电的BMS从控1已接收到上位机101发送的报文,报文中携带上位机101希望该BMS从控1更新的实际ID,例如根据该BMS从控1的序号,可以将其实际ID定义为“1”或“001”等于其序号相对应或相同的内容。BMS从控1可以从报文中解析出实际ID后,对自己持有的原始ID进行替换,更新为实际ID。更新完成后,该BMS从控1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时即将使用该实际ID。为了提高更新过程的稳定性,可以由上位机101确认信息是否更新成功。该确认过程可以在全部BMS从控的信息均更新完成后,再启动一个新的循环,依次接通每个BMS从控与电源并在每接通一个BMS从控后,对该接通上电的BMS从控进行验证,确认每个BMS从控是否信息更新成功。另一种替换的实现方式是,在对当前上电的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操作完成后,即顺带完成信息更新成功的确认操作。例如在本例中,当前上电的BMS从控1在收到更新信息的报文并对其原始ID更新为实际ID后,上位机101可以立即使用分配给BMS从控1的实际ID,尝试与BMS从控1建立连接,如果连接成功,说明BMS从控1已经成功用该实际ID进行更新。
上位机101可以使用上述主动确认的方式,对BMS从控的信息更新结果进行确认。在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BMS从控主动上报信息更新结果。例如BMS从控1在更新成功实际ID后,可以利用CAN总线通道向上位机101返回信息更新结果报文,该报文中携带信息更新结果,例如实际ID更新成功或更新失败。上位机101基于该信息更新结果报文确认BMS从控1是否更新成功信息。
在上位机101对BMS从控1进行信息更新完成后,接下来尝试对第2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同理,上位机101向多通道开关模块102发送接通第2个BMS从控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201之间的通道开关Q2、而关闭其他通道开关Q1、Q3-Q10的通道开关控制指令。多通道开关模块102根据通道开关控制指令接通通道开关Q2,使得BMS从控2上电,而其他BMS从控不上电。上位机101确认BMS从控2上电成功后,向BMS从控2发送更信息,例如可以利用BMS从控2的原始ID向BMS从控2发送分配给该BMS从控的实际ID。BMS从控2收到该更新信息后,利用收到的实际ID替换更新原始ID,作为该BMS从控2的新的ID。上位机101在确认BMS从控2已经完成信息更新后,继续尝试对第3个BMS从控进行信息更新,依此类推,直到全部10个BMS从控全部更新信息完成。
上述信息更新过程以更新实际ID为例进行描述,实际中上位机101对BMS从控的软件更新也通常适用于上述过程,区别主要在于,上位机101向BMS从控发送的更新信息为需要更新的软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位机和多通道开关模块配合,每次循环只接通一个外部设备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使得只有一个外部设备上电,这样后续对外部设备进行信息更新时,只可能对该上电的外部设备有效,可以避免向多个或错误的外部设备更新错误的信息。此外整个过程省去了人工逐个插拔线缆逐个切换更新信息的过程,执行效率非常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连接至多通道开关模块及第一通信通道;
针对每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当前外部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A.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
B.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对多通道开关模块的控制具体是通过向该多通道开关模块发送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实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多通道开关模块发送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通道建立与多通道开关模块的通信连接,并将通道开关报文发送至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所述通道开关控制报文包含指示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和多个通道开关,每个通道开关的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和外部电源,所述步骤A中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收到通道开关报文后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接通当前外部设备连接的通道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为同一总线通信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后,接收多通道开关模块返回的通道开关状态信息,基于通道开关状态信息确认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已成功接通后,继续执行步骤B。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B后,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接收当前外部设备返回的信息更新结果报文,根据该信息更新结果报文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当前外部设备是否更新信息成功包括:利用更新信息尝试与当前外部设备建立连接,如果连接成功,则确认当前外部设更新信息成功。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的信息包括当前外部设备的实际ID。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具体包括当前外部设备的原始统一ID。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的信息包括:更新软件。
12.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位机和多通道开关模块;
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连接全部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与外部电源;
所述上位机用于控制所述多通道开关模块,接通当前外部设备供电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道开关,并通过当前外部设备的当前身份标识ID,借助第一通信通道建立与当前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并将当前外部设备对应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当前外部设备,以使当前外部设备更新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多通道开关模块包括通道控制子模块和多个通道开关,每个通道开关的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需要更新信息的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和外部电源。
CN202310072510.9A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315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2510.9A CN116315168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2510.9A CN116315168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5168A true CN11631516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2510.9A Pending CN116315168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51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9369A (zh) * 2023-12-28 2024-02-02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9369A (zh) * 2023-12-28 2024-02-02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7499369B (zh) * 2023-12-28 2024-03-26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286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039128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远程子系统升级的方法
JPS60117943A (ja) 通信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CN106713096B (zh) 总线型fc-ae-1553网络系统及网络终端之间的数据发送和获取方法
CN116315168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3730959B (zh) 配电网设备的通信规约测试方法
CN109284121B (zh) 储能电源多级网络多控制设备同步更新程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02203A (zh)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682555A (zh) 网络的快速环冗余
CN104168172A (zh) 基于switch芯片的板间数据交互装置及数据交互方法
CN109376116B (zh) 芯片网络的拓扑结构的构建方法及芯片节点
JP2007274699A (ja)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定義する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6107618A (zh) 一种流量计控制器升级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8981A (zh) 一种适配物联网不同传感器的终端及方法
CN111813038B (zh) Plc模组上实现同时支持cco与sta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31668B (zh) 基于多节点uart通讯的波特率切换方法、空调系统及处理器
CN114640184A (zh) 一种主从自适应储能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3194048A (zh) 一种动态切换cpu与gpu拓扑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7478638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设备的编址方法及系统
CN115361315B (zh) 一种Openflow交换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364659B (zh) 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数据采集系统
CN116841640A (zh) 一种多系统统一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8761B (zh) 网络交换单元模块、网络交换机及信道识别切换方法
CN219831297U (zh) 测试机触发系统及芯片测试系统
CN217157453U (zh) 一对多通讯的无线遥控装置及工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