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6417B -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6417B
CN116296417B CN202310201927.0A CN202310201927A CN116296417B CN 116296417 B CN116296417 B CN 116296417B CN 202310201927 A CN202310201927 A CN 202310201927A CN 116296417 B CN116296417 B CN 116296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pressure
equivalent
fuel pump
suppl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19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96417A (zh
Inventor
孙晓峰
秦蕾
程荣辉
张光宇
刘宝
王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2019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6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6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6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96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6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4Test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G01M15/05Test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by combined monitoring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ngine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23/00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 G01L23/22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nits comprising pressure-sensitive members combined with ignitors for fir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G01L23/221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nits comprising pressure-sensitive members combined with ignitors for fir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上述方法包括: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基于第一燃油压力、第一质量流量、压降和第一管道信息,确定燃烧室内的压力;在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本公开通过将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作为一体化考虑,从而实现在同时考虑燃烧系统和供油系统脉动压力之间的耦合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以便根据影响机制采取合适有效的控制手段抑制耦合系统的振荡问题。

Description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力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振荡问题是制约了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人力和资源主要集中的地方。但是燃烧振荡问题又是涉及了多时间尺度和多空间尺度的跨尺度难题,其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包含了涉及火焰热释放脉动,流体流动脉动以及声波脉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由于燃油作为供应燃料,其脉动程度自然会影响到火焰的形态表现,进而影响到燃烧室中的燃烧振荡的特征。而反过来,一旦燃烧室中发生了燃烧振荡,在燃烧室中产生的压力脉动也会应影响到供油系统中的振荡表现。因此,如果将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分别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的准确性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所述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所述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所述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所述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所述等效阀门用于向所述燃烧系统输送燃油;
基于所述第一燃油压力、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所述压降和所述第一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燃烧室内的压力;
在所述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所述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所述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所述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所述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
第二压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燃油压力、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所述压降和所述第一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燃烧室内的压力;
压力异常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的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并基于第一燃油压力、第一质量流量、压降和第一管道信息,确定燃烧室内的压力;在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将供油系统的压力输入作为燃烧系统的输入,通过将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作为一体化考虑,从而实现同时考虑燃烧系统和供油系统脉动压力之间的耦合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以便根据影响机制采取合适有效的控制手段抑制耦合系统的振荡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燃烧耦合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等效供油-燃烧耦合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耦合系统反馈机制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由于燃烧振荡问题是制约了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人力和资源主要集中的地方。但是燃烧振荡问题又是涉及了多时间尺度和多空间尺度的跨尺度难题,且其具有影响因素多和影响机制复杂的特点,包含了涉及火焰热释放脉动、流体流动脉动以及声波脉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由于燃油作为供应燃料,其脉动程度自然会影响到火焰的形态表现,进而影响到燃烧室中的燃烧振荡的特征。而反过来,一旦燃烧室中发生了燃烧振荡,在燃烧室中产生的压力脉动也会应影响到油路系统中的振荡表现,这就使得供油系统和燃烧室彼此影响,需要从耦合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
另外,当燃烧室的供油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在燃烧室和供油系统中会监测到一致的振荡频率,且对应频率的幅值表现为供油系统中的幅值要明显大于燃烧室中监测到的幅值。在系统中出现的高幅值可能会对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几何结构造成明显破坏。这一结果意味着,对供油系统和燃烧室进行一体化研究进而讨论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时,供油系统和燃烧室可能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非常有意义的指导。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综合考虑供油与燃烧之间的耦合,将供油和燃烧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考虑,进而分析耦合系统可能会发生的振荡频率和发生振荡时的系统特征。通过分析获得的振荡诱因采取合适的手段抑制由高能量压力振荡幅值对系统所带来的结构破坏。
并且将供油与燃烧作为一个耦合系统综合考虑,可以避免通常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作为单独的子系统进行分析带来的问题。这是因为供油系统内流动的是未经燃烧的燃油,其物性状态表现为燃油液体,且其几何结构复杂而紧凑,其中的一个或是部分子结构都可以作为单独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样的,燃烧室内充满的是已经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单独研究涉及其中的物理机制和物性参数。但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分别独立来分析,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供油系统和燃烧室是不同的结构组成部分,两个独立的系统之间也是独立的,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干扰。因此,作为一个耦合的系统性问题,不可忽略的是,供油系统能否持续稳定的提供燃烧室所需要的燃油,将决定燃烧室中火焰能否稳定且高效的燃烧,同样的,燃烧室中的不稳定燃烧将作为供油系统的边界条件影响到供油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这样两个子系统之间便通过边界条件有机融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燃油耦合系统示意图。结合图1可知,供油系统需要在主燃油泵中实现压力的上升,再流经主燃油机械液压装置、燃滑油散热器以及增压放油阀,实现燃油在供油系统中的进一步增压,最终通过燃油喷嘴进入燃烧室实现燃烧的目的。
在燃油通过喷嘴进入燃烧室燃烧的过程中,供油系统中的燃油脉动会使燃烧室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扰动,反过来,燃烧室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压力扰动会导致供油系统面临不同的背压条件,进而影响到供油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本公开实施例结合燃烧室的不同工作条件,建立耦合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一体化模型,进而从系统性角度考虑燃烧室和供油系统的综合表现。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图1中的系统做出进一步地简化,将主燃油机械液压装置和燃滑油散热器等中间各种装置归类为等效容腔,将增压放油阀以及燃油喷嘴等装置作为等效阀门进行处理,这样图1所示的装置将进一步简化成图2所示的系统,这样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基于图2所示的系统进行分析。
如图2所示,燃油经过主燃油泵的作用后压力上升,其流动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动量方程进行刻画。此时,将主燃油泵作为激盘处理,即忽略其空间几何等特征结构的具体影响仅保留重要影响参数,认为主燃油泵沿轴向无限薄,其作为能量提供装置对燃油的增压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来描述:
(1)
其中,这里表示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燃油压力,/>表示燃油流经主燃油泵前的压力,/>描述了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表示包含主燃油泵管道的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
另外,是关于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通过下述公式(2)来表示:
(2)
其中,表示在燃油不可压的假设下的燃油密度,/>表示在燃油不可压的假设下的轴向流动速度。
结合图2所示,从燃油泵流出的燃油经过等效容腔进入等效阀门,然后从等效阀门进入燃烧室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其中,等效阀门包括由增压放油阀和燃油喷嘴等一系列装置组成,燃油经过等效阀门同样满足动量方程(3):
(3)
其中,表示等效阀门所在管道的等效轴向长度,/>表示等效阀门所在管道的等效面积;/>表示经过等效阀门所在管道产生的压降,/>表示燃烧室内的压力。
另外,表示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
实施例中通过将表示燃油经过喷嘴后在燃烧室内产生的压力,从而将供油系统与燃烧室通过压力条件相关联,即实现了将供油系统与燃烧室组成耦合系统,能够一体化分析发动机中燃烧室燃烧振荡和供油系统的燃油振荡问题,以及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而燃油经过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之间的等效容腔部分需要满足质量方程。于是,衔接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两个部分的质量方程可以通过下述公式(4)描述:
(4)
其中,表示等效容腔体积;由于等效容腔内可以看作是具有一维流动的燃油,根据理想流体媒质中有声扰动时密度与压力之间需要满足下述关系:
(5)
其中,表示液体中的声速。
实施例中结合上述公式(4)和公式(5),可以简化得到下述公式(6):
(6)
对于一个动力系统,其接受到系统扰动响应并做出反应会存在一个延迟时间,这种迟滞效应可以通过微分动力学方程(7)来描述:
(7)
其中,表示响应延迟时间,/>表示准稳态时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
为了对上述方程进一步化简,用燃油的质量流量,动量/>和时间/>对上述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中,U表示燃油的轴向流动速度,可以得到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微分动力学方程组:
(8)
其中, ,/>,/>
于是,包含了燃油泵,等效容腔以及等效阀门的耦合系统就可以通过以上微分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描述。此时,在刻画等效阀门的动量方程中包含了燃烧室中的压力,由此刻画了燃烧室中的压力扰动对供油系统稳定工作的作用,探究不同状态时燃烧室的状态参数,如压力等是否会对供油系统带来结构性破坏,同时,不稳定的燃油振荡会影响到燃烧室的燃烧振荡,决定发动机的燃烧室是否可以安全稳定运行,而燃烧室中的压力作为燃油喷嘴的出口条件会进一步影响到供油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形成完整的耦合反馈系统,如图3。
由于上述公式(8)是将各变量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而无量纲化处理的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经过阀门的质量流量及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等变量出现异常,可以定位出导致供油系统或者燃油系统出现问题所在。
实施例中,耦合系统中的每一部分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微分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描述,而哪一部分会出现不稳定性也能通过方程组的结果体现,如主燃油泵位置的压力异常,或是等效阀门装置处的脉动明显,或是中间等效容腔的脉动剧烈,这些结果可以分别反映不同部分的不合理设计,进而采取合适的方案。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不仅能够排查影响供油-燃烧系统振荡的影响因素,还具有计算速度快,工程应用实效性高的明显优点,能提供快速的设计优化方案,从而为工程实际中的改进技术方案提供针对性建议,实现通过对某一部分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抑制整个系统的振荡问题的目的。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是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进行一体化分析,同时考虑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振动特征。其区别于已有技术方案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分别作为单独的子系统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不同工作状态下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工作特点,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同时兼顾供油系统和燃烧室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分析耦合系统发生振荡时的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手段抑制耦合系统的振荡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燃油压力P及燃油喷嘴后燃烧室内的压力,二者是否分别大于预先设定的压力来检测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是否发生振荡问题。例如如果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燃油压力P过大,说明供油系统出现了问题,而供油系统包括主燃油泵等一系列的装置,可以通过上述包括方程组(8)方式来检测供油系统质量、流量等变化,来定位供油系统具体是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即实现快速的问题定位。同理,如果燃油喷嘴后燃烧室内的压力/>过大,说明燃烧室出现了问题。由于供油系统和燃油系统是耦合系统,二者相互影响,燃烧室内压力过大很可能是供油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了异常,同样可以依据上述包括方程组(8)的方式来快速定位出具体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以便针对该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10中,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其中,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等效阀门用于向燃烧系统输送燃油。
在步骤S420中,基于第一燃油压力、第一质量流量、压降和第一管道信息,确定燃烧室内的压力。
在步骤S430中,在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实施例中,可以结合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获取供油系统中燃油经过主燃油泵前的第二燃油压力、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流经主燃油泵的第二质量流量及主燃油泵管道的第二管道信息,第二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并根据基于第二燃油压力、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第二质量流量和第二管道信息,确定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这里的第二燃油压力、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和第二质量流量,可以是上述公式(1)中分别对应的燃油流经主燃油泵前的压力、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及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第二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可以结合上述实施例公式(1)来获得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其中,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用表示。
根据上述公式(2),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可以分别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主燃油泵后的燃油压力P、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和经过等效阀门所在管道产生的压降。第一管道信息包括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另外,参考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等效阀门包括增压放油阀和燃油喷嘴。
其中,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用表示。
这样可以结合上述公式(2)来获得燃烧室内的压力,如果燃烧室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说明燃烧室的压力过大,可以确定燃烧系统出现了异常。其中,该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值预先设定的数值。另外,在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确定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一旦供油系统或者燃烧室出现压力异常,可以检测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是否出现异常,来定位问题是不是出现在等效阀门。另外还可以检测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是否出现异常,来定位问题是不是出现在主燃油泵。
具体的,在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或者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时,检测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如果大于,确定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出现异常。在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或者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时,检测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如果大于,确定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出现异常。其中,第一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和第二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比如根据经验值或者具体产品的性能设定。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结合上述公式(1)~(8)对应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通过本公开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可以能够很好的解决下述问题:
1)在以燃油为燃料的发动机中,供油系统不稳定的燃油流量脉动会影响到燃烧室中的燃烧特征进而影响燃烧振荡表现。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可以考虑供油系统在不同工作状态时燃烧室中对应的压力脉动,判断对燃烧室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若在某些诱因的影响下,燃烧室内发生了燃烧振荡问题,此时燃烧室内的压力等状态参数将作为边界条件影响到供油系统的振荡特征。于是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耦合的系统中讨论燃烧振荡发生时供油系统内可能存在的振荡;
3)在同时包含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耦合系统中,一旦发生了系统性的振荡问题,将会使两个子系统中都存在非常明显的脉动压力。在实际实验中表现为通过解决供油系统的振荡同步抑制了燃烧室中出现的燃烧振荡的问题;同样地,通过有效控制燃烧室中存在的燃烧振荡问题,也同步抑制了供油系统中存在的振荡特征。于是。本公开实施例将同步考虑供油系统和燃烧室耦合情况下的振荡问题,并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产生振荡原因的结构部件,从而基于该几何结构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方案。
为了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作为统一的系统进行研究,讨论在耦合情况下供油系统与燃烧室的振荡特点,实现将供油系统和燃烧室一体化预测振荡行为的目标。本公开实施例利用微分动力学方程刻画了供油系统的工作状态,将燃烧室内的响应通过边界条件与供油系统耦合;此时,供油系统微分动力学方程中的背压项反应了燃烧室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振荡特征,从而实现燃烧室和供油系统的一体化分析。从而在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实现同时考虑燃烧室和供油系统脉动压力之间的耦合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根据影响机制采取合适有效的控制手段抑制耦合系统的振荡问题。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通过微分动力学方程刻画供油系统的工作状态,将燃烧室作为供油系统的边界条件进行一体化分析,同时包含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振荡问题;
2)通过一体化求解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的振荡问题,可以预测不同燃油脉动下燃烧室内的压力脉动情况,判断燃烧室是否会面临结构破坏的风险;
3)若燃烧室发生燃烧振荡并产生明显的压力振荡,本公开方案将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燃烧振荡对供油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影响,预测燃烧室不稳定流量工作状态下,供油系统是否也会面临明显的压力脉动超限进而危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4)计算速度快,工程实效性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影响振荡诱因,并提供相应的大量优化设计方案。
并且基于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研究和探索:首先,在工程实际中,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实际燃油发动机中预测供油系统和燃烧室耦合到一起后,供油系统的不稳定性振荡表现对燃烧室燃烧振荡的影响,以及燃烧室发生燃烧振荡后产生的压力脉动对供油系统振荡的反馈,即可以综合评估供油-燃烧系统的耦合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发生不稳定性脉动后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本公开实施例有利于探究实际工程耦合系统中出现振荡问题后,如何结合振荡影响因素提供合理的工程建议,即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案抑制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燃烧振荡,实现系统性的物理机制分析和控制解决方案。同时本公开实施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鲁棒性,可以推广至任意一个发动机动力系统中,对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组成的耦合系统振荡问题提供统一预测和分析。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该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或应用于服务器的芯片。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0,用于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所述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所述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所述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所述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
第一压力确定模块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燃油压力、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所述压降和所述第一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燃烧室内的压力;
压力异常判断模块30,用于在所述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获取供油系统中燃油经过主燃油泵前的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流经所述主燃油泵的第二质量流量及主燃油泵管道的第二管道信息,所述第二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
第二压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所述第二质量流量和所述第二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有关装置部分与上述方法相对应,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应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1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以及耦接至处理器1801的存储器1802,该处理器1801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上述处理器1801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器1802中,例如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处理器1801读取存储器1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操作/处理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系统,例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系统19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系统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包括诸如前文所述的功能等等。图7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框图。
计算机系统190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1900包括计算单元1901,该计算单元190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9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9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9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903中,还可存储计算机系统1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1901、ROM 1902以及RAM 1903通过总线1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905也连接至总线1904。
计算机系统19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905,包括:输入单元1906、输出单元1907、存储单元1908以及通信单元1909。输入单元1906可以是能向计算机系统19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19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19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19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1909允许计算机系统1900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的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19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19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19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9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902和/或通信单元19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9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9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更具体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部件或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例性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5)

1.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所述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所述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所述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所述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所述等效阀门用于向所述燃烧系统输送燃油;
基于所述第一燃油压力、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所述压降和所述第一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燃烧室内的压力;
在所述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获取供油系统中燃油经过主燃油泵前的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流经所述主燃油泵的第二质量流量及主燃油泵管道的第二管道信息,所述第二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
基于所述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所述第二质量流量和所述第二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在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等效容腔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中的燃烧室;所述燃油流经所述主燃油泵和所述等效阀门之间的所述等效容腔时,满足下述质量方程:
其中,表示经过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是关于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V表示等效容腔体积,所述等效容腔包括主燃油机械液压装置和燃滑油散热器,ρ表示燃油密度;
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等效容腔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中的燃烧室;所述燃油流经所述主燃油泵和所述等效阀门之间的所述等效容腔时,满足下述质量方程:
其中,表示经过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表示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V表示等效容腔体积,a表示燃油中的声速,P表示经过所述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阀门,包括:增压放油阀和燃油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或者所述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时,检测所述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如果大于,确定所述经过等效阀门的质量流量出现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或者所述供油系统出现压力异常时,检测所述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质量流量偏差阈值,如果大于,确定所述流经主燃油泵的质量流量出现异常。
5.一种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燃油通过供油系统中的主燃油泵和等效阀门后进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燃油流经所述等效阀门的第一质量流量、燃油经过所述等效阀门后在管道中产生的压降及所述管道的第一管道信息;所述第一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面积;
第二压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燃油压力、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所述压降和所述第一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燃烧室内的压力;
压力异常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燃烧室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燃烧系统出现压力异常;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获取供油系统中燃油经过主燃油泵前的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流经所述主燃油泵的第二质量流量及主燃油泵管道的第二管道信息,所述第二管道信息包括等效轴向长度和等效横截面积;
第二压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燃油压力、所述主燃油泵的增压能力、所述第二质量流量和所述第二管道信息,确定所述经过主燃油泵后的第一燃油压力。
CN202310201927.0A 2023-03-02 2023-03-02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296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1927.0A CN116296417B (zh) 2023-03-02 2023-03-02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1927.0A CN116296417B (zh) 2023-03-02 2023-03-02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6417A CN116296417A (zh) 2023-06-23
CN116296417B true CN116296417B (zh) 2024-03-12

Family

ID=8683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1927.0A Active CN116296417B (zh) 2023-03-02 2023-03-02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64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43908C1 (de) * 1985-12-12 1987-01-29 Mtu Muenchen Gmbh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Brennstoffzufuhr zum Nachbrenner eines Nebenstrom-Gasturbinenstrahltriebwerkes
CN111721517A (zh) * 2020-06-24 2020-09-29 湖南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嘴及燃油总管试验器用燃油系统
CN113202633A (zh) * 2021-04-28 2021-08-03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小涵道比一体化加力燃烧室供油规律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43908C1 (de) * 1985-12-12 1987-01-29 Mtu Muenchen Gmbh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Brennstoffzufuhr zum Nachbrenner eines Nebenstrom-Gasturbinenstrahltriebwerkes
CN111721517A (zh) * 2020-06-24 2020-09-29 湖南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嘴及燃油总管试验器用燃油系统
CN113202633A (zh) * 2021-04-28 2021-08-03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小涵道比一体化加力燃烧室供油规律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6417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15303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утечки топлива и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утечки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Haelterman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tioned QN-ILS procedure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Filtering
TW201723934A (zh) 類神經網路處理器中之批次處理
TW201706873A (zh) 類神經網路處理器中之向量運算單元
TW201706872A (zh) 用於在類神經網路處理器中使用之預取權重
CN116296417B (zh) 供油系统与燃烧系统一体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Bochkarev et al. Natural vibrations and stability of shells of revolution interacting with an internal fluid flow
CN109783882B (zh) 一种联合matlab与flowmaster的燃气轮机燃油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Lee et al. Performance metric for turbine stage under unsteady pulsating flow environment
Mosca et al. Influence of pulse characteristics on turbocharger radial turbine
Cheng et al. An adaptive aggregation-based approach for expensively constrained black-box optimization problems
KR100781340B1 (ko) 사용자 정의 확장 연산을 처리하는 연산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2017060A1 (zh) 车辆废气再循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455865A (zh) 一种叶片力建模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61661B (zh) 法兰孔剪切螺栓判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Lefor et al. Optimization of axial thrust balancing swirl breakers in a centrifugal pump using stochastic methods
Asprion et al. Efficient solution of the diesel-engin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by time-domain decomposition
Bassi et al. A high-order discontinuous Galerkin solver for 3D aerodynamic turbulent flows
Li et al. Modeling of hydraulic pipeline transients accompanied with cavitation and gas bubbles using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s
JP4710689B2 (ja) 内燃機関の性能予測解析方法及び性能予測解析システム
JP2012026379A (ja) エンジン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方法
Millo et al. 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 Analysis of nois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complex exhaust systems
Lee et 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twin-scroll turbine stage for vehicular turbocharger under unsteady pulsating flow environment
Wei et al. A new 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 cold test based on frequency analysis
US11781464B1 (en) Detecting reductant quality using a virtual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