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2975A -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2975A
CN116292975A CN202310190338.7A CN202310190338A CN116292975A CN 116292975 A CN116292975 A CN 116292975A CN 202310190338 A CN202310190338 A CN 202310190338A CN 116292975 A CN116292975 A CN 116292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shaft
seat
reset
rota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03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寿荣
蔡吉昌
张京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ekoe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ekoe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ekoe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ekoe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903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2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2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2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包括:本体,具有切换腔、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进水口与切换腔的进水孔相连通,本体设有切换面,切换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切换腔的出水孔,各个出水孔与各个出水口一一对应连通;切换座,包括切换片,切换座能周向转动地设于切换腔内并能沿自身转动轴心线的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切换片与切换面相密封贴合,在第二位置时,切换片与切换面相分离;切换座复位件,用于提供驱使切换座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复位力;按压驱动机构,按压驱动机构每次按压到位时均带动切换座沿正向转动预定角度以使得切换片切换地打开各个出水孔,同时还带动切换座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路切换结构通常设有本体、切换座和按压驱动机构,本体一般具有切换腔、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切换腔相连通,按压驱动机构常见的是采用类似圆珠笔式的按压切换结构,每按压一次按压驱动机构均能够带动切换座转动预定角度,从而使得进水口切换地与各个出水口相对应连通实现水流切换功能。然而,现有的切换座被驱动时往往需要克服水压的反作用力,从而导致驱动力值较大,使用体验不佳。为了解决水压导致驱动力值较大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技术改进,见专利公告号为CN217108328U,专利名称为“一种按压式节水水路切换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驱动按压驱动机构时无需克服水压,具有省力效果,然而,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在驱动按压驱动机构时需要克服密封件40的摩擦力,因此,驱动力值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水路切换结构,能够有效减轻按压力值,改善使用体验,并且结构简单、紧凑。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包括:
本体,具有切换腔、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切换腔的进水孔相连通,所述本体设有切换面,所述切换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切换腔的出水孔,各个所述出水孔与各个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进水口的水流经由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切换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水孔流至所述出水口;
切换座,包括与所述切换面相配合的切换片,所述切换座能周向转动地设于所述切换腔内并能沿自身转动轴心线的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片与所述切换面相密封贴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片与所述切换面相分离;
切换座复位件,用于提供驱使所述切换座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复位力;
按压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切换座相联动配合,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每次按压到位时均带动所述切换座沿正向转动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切换片切换地打开各个所述出水孔,同时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按压过程中还带动所述切换座由所述第一位置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未按压到位时撤去外力后,所述按压驱动机构不会带动所述切换座反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切换座能够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座还包括中空的转动套,所述切换片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的外周壁上,所述切换座绕所述转动套的轴心线转动;
所述按压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切换轴、第二切换轴和复位弹性件,所述本体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第一切换轴、第二切换轴和转动套的轴心线相重合,所述轴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转动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切换轴与所述轴套的第一滑槽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切换轴和第二切换轴轴向抵接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切换轴和第二切换轴提供复位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按压行程具有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切换轴带动所述第二切换轴沿所述轴套的第一滑槽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切换轴通过与所述转动套斜面配合以带动所述转动套转动第一角度;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二切换轴退出所述第一滑槽并进入所述转动套的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一切换轴通过与所述转动套斜面配合以继续带动所述转动套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之和为所述预定角度;撤去施加在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外力后,所述第二切换轴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和与所述轴套之间的斜面配合作用下相对所述轴套和转动套转动并重新滑入所述第一滑槽中。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切换轴设有第一切换斜面,所述第二切换轴设有第二切换斜面,所述转动套设有与所述第二切换斜面相配合的第三切换斜面和与第一切换斜面相配合的第四切换斜面,所述轴套设有第一复位斜面,所述第二切换轴设有与所述第一复位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复位斜面。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套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复位斜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切换轴位于所述本体内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块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第一切换斜面;
所述第二切换轴的外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的顶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复位斜面,所述第三凸块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切换斜面,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三凸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所述转动套的内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的顶面形成有所述第三切换斜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三凸块滑入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转动套的顶端端面形成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切换斜面;
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二切换轴上的第二切换斜面与所述转动套的第三切换斜面相配合以驱动所述切换座转动第一角度后,所述第二切换轴上的第三凸块滑入所述第二滑槽中,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切换轴上的第一切换斜面与所述第四切换斜面相对应,进而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切换轴上的第一切换斜面与所述第四切换斜面相配合以继续驱动所述切换座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撤去施加在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外力后,所述第一切换轴和所述第二切换轴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第二切换轴的第三凸块滑出所述第二滑槽后,在所述第二切换轴的第二复位斜面与所述轴套的第一复位斜面相抵接配合作用下,所述第二切换轴转动复位使得所述第三凸块重新滑入所述第一滑槽中;
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切换轴靠近所述第一切换轴的一端连接有同轴设置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伸入所述第一切换轴上设有的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中,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容置在所述第二切换轴的内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切换轴,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切换腔的底壁。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动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形成开口,所述转动套的顶端开口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伸入所述转动套内,所述转动套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切换腔相连通。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密封固定连接后围成所述切换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水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切换面、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驱动部伸出的通孔。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片和所述切换面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阻止各个所述出水孔之间的水流串流;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切换面上并围绕所述出水孔设置。
在一些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片为环形结构,所述切换片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对应时打开所述出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错开时关闭所述出水孔;所述切换座复位件采用弹性件或磁吸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将切换座设计为:切换座包括与切换面相配合的切换片,切换座能周向转动地设于切换腔内并能沿自身转动轴心线的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切换片与切换面相密封贴合,在第二位置时,切换片与切换面相分离,按压驱动机构按压过程中一方面带动切换座转动,另一方面带动切换座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这样,切换片一旦离开第一位置,则切换片面向切换面一侧的水压和背向切换面一侧的水压就能够相平衡,因此切换片与切换面相分离后切换片相对切换面的转动就无需克服水压作用,同时也无需克服切换片和切换面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加省力,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本发明的按压驱动机构未按压到位时撤去外力后,按压驱动机构不会带动切换座反向转动以使得切换座能够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也即,能够实现按压驱动机构前一次未按压到位的情况下,切换座被驱动转动后不会随着按压驱动机构的复位而转动复位,会保持在对应该按压驱动机构按压行程的角度处(也即,按压驱动机构的按压行程越大,切换座停留处的转动角度越大),后一次重新驱动按压驱动机构到位时,切换座再从前一次停留位置继续转动直到转动预定角度(即切换座后一次转动角度=预定角度-前一次转动角度)。也就是说,按压驱动机构按压时,无论是否按压到位,都能够使得切换座转动一个角度并停留在该角度处,该角度与按压行程成正比,这样对于需要无级控制出水口出水流量的应用场景十分适用,同时也适用于调节两个出水口之间的出水比例,相比现有常见的圆珠笔按压驱动机构的出水装置仅具有若干个固定的切换位置而言,本发明的出水控制更灵活,能够实现无级出水调节。
本发明的按压驱动机构通过设计为包括第一切换轴、第二切换轴和复位弹性件以实现分段式驱动,即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按压行程具有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使切换座受第二切换轴的斜面配合作用转动第一角度,在第二驱动行程中使切换座受第一切换轴的斜面配合作用转动第二角度,并且切换座与轴套之间没有形成斜面配合,而是第二切换轴与轴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这样,切换座就不会在按压驱动机构未按压到位的情况下撤去外力后反向转动复位,反向转动复位则是由第二切换轴替代,切换座从而能够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采用设置第二切换轴替换现有的切换座的反向转动复位(按压驱动机构未按压到位情况下),以实现切换座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的目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路切换结构的立体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路切换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路切换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切换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切换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切换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是:
10-本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21-轴套;1211-第一凸块;12111-第一复位斜面;1212-第一滑槽;13-切换腔;131-切换腔的进水孔;132-切换腔的出水孔;14-进水口;15-出水口;16-切换面;
20-切换座;21-切换片;211-过水孔;22-转动套;221-第四凸块;2211-第三切换斜面;222-第二滑槽;223-第四切换斜面;
30-按压驱动机构;31-第一切换轴;311-第二凸块;3111-第一切换斜面;32-第二切换轴;321-第三凸块;3211-第二复位斜面;3212-第二切换斜面;33-复位弹性件;34-导向轴;
40-切换座复位件。
50-密封件。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请查阅图1至图7,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水路切换结构,主要包括本体10、切换座20、按压驱动机构30和切换座复位件40。
其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体10具有切换腔13、进水口14和至少两个出水口15,进水口14与切换腔13的进水孔131相连通;本体10设有切换面16,切换面16上设有至少两个切换腔的出水孔132,各个出水孔132与各个出水口15一一对应连通,进水口14的水流经由切换腔13的进水孔131进入切换腔13内并通过切换腔13的出水孔132流至出水口15。
切换座20包括与切换面16相配合的切换片21,切换座20能周向转动地设于切换腔13内并能沿自身转动轴心线的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切换片21与切换面16相密封贴合,在第二位置时,切换片21与切换面16相分离。
按压驱动机构30设于本体10上并与切换座20相联动配合,按压驱动机构30每次按压到位时均带动切换座20沿正向转动预定角度以使得切换片21切换地打开各个出水孔132,同时按压驱动机构30按压过程中还带动切换座20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
切换座复位件40用于提供驱使切换座2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复位力。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本体10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密封固定连接后围成切换腔13,进水口14和进水孔131设于第一部分11上,切换面16、出水孔132和出水口15设于第二部分12上,第二部分12上还设有供按压驱动机构30的驱动部伸出的通孔。驱动机构30的驱动部具体是下文所述的第一切换轴31。
本实施例中,按压驱动机构30未按压到位时撤去外力后,按压驱动机构30不会带动切换座20反向转动以使得切换座20能够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切换座20还包括中空的转动套22,切换片21连接于转动套22的外周壁上,切换座20绕转动套22的轴心线转动。
按压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切换轴31、第二切换轴32、复位弹性件33和导向轴34。本体10的第二部分12上设有轴套121。轴套121、第一切换轴31、第二切换轴32和转动套22的轴心线相重合。轴套121的内周壁设有第一滑槽1212,转动套22的内周壁设有第二滑槽222。第一切换轴31与轴套121的第一滑槽1212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限位配合,第一切换轴31和第二切换轴32轴向抵接配合。复位弹性件33用于对第一切换轴31和第二切换轴32提供复位力。按压驱动机构30的按压行程具有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在第一驱动行程中,第一切换轴31带动第二切换轴32沿轴套121的第一滑槽1212轴向滑动,第二切换轴32通过与转动套22斜面配合以带动转动套22转动第一角度;在第二驱动行程中,第二切换轴32退出第一滑槽1212并进入转动套22的第二滑槽222中,第一切换轴31通过与转动套22斜面配合以继续带动转动套22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和为预定角度;撤去施加在按压驱动机构30的外力后,第二切换轴32在复位弹性件33的作用下和与轴套121之间的斜面配合作用下相对轴套121和转动套22转动并重新滑入轴套121的第一滑槽121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轴31设有第一切换斜面3111,第二切换轴32设有第二切换斜面3212,转动套22设有与第二切换斜面3212相配合的第三切换斜面2211和与第一切换斜面3111相配合的第四切换斜面223,轴套121设有第一复位斜面12111,第二切换轴32设有与第一复位斜面12111相配合的第二复位斜面3211。
具体的,轴套121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1211,第一凸块1211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复位斜面12111,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1211之间形成第一滑槽1212。
参见图3、图4和图6,第一切换轴31位于本体10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块311,第二凸块311位于第一滑槽1212内滑动,第二凸块311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切换斜面3111。
参见图3和图7,第二切换轴32的外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三凸块321,第三凸块321的顶面形成有第二复位斜面3211,第三凸块321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切换斜面3212,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第三凸块321在第一滑槽1212中滑动。
参见图5,转动套22的内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凸块221,第四凸块221的顶面形成有第三切换斜面2211,相邻的两个第四凸块221之间形成第二滑槽222,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第三凸块321能滑入第二滑槽222中,转动套22的顶端端面形成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切换斜面223。
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第二切换轴32上的第二切换斜面3212与转动套22的第三切换斜面2211相配合以驱动切换座20转动第一角度后,第二切换轴32上的第三凸块321滑入第二滑槽222中,并且使得第一切换轴31上的第一切换斜面3111与第四切换斜面223相对应,进而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切换轴31上的第一切换斜面3111与第四切换斜面223相配合以继续驱动切换座20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和为预定角度;撤去施加在按压驱动机构30的外力后,第一切换轴31和第二切换轴32在复位弹性件33的作用下复位,第二切换轴32的第三凸块321滑出第二滑槽222后,在第二切换轴32的第二复位斜面3211与轴套121的第一复位斜面12111相抵接配合作用下,第二切换轴32转动复位使得第三凸块321重新滑入第一滑槽1212中;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4设有1个,出水口15设有2个,第一凸块1211、第二凸块311、第三凸块321和第四凸块221的数量相同,均是设置为4个。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和图7,第二切换轴32靠近第一切换轴31的一端连接有同轴设置的导向轴34,导向轴34伸入第一切换轴31上设有的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中,导向轴34用于对第一切换轴31和第二切换轴32的轴向相对移动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33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容置在第二切换轴32的内腔中,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第二切换轴32,另一端抵接在切换腔13的底壁。
本实施例的按压驱动机构30是在现有的圆珠笔按压驱动机构的基础上改进的,主要不同点是本实施例的按压驱动机构30采用分阶段按压驱动(包括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而现有的圆珠笔按压驱动机构则不具有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本实施例通过分阶段按压驱动设计,能够使得切换座20在任何转动角度停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驱动机构30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圆柱笔上常见的按压驱动机构,这里不详细列举。
本实施例中,转动套2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形成开口,转动套22的顶端开口供按压驱动机构30伸入转动套121内,转动套22的底端开口与切换腔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切换片21和切换面16之间设有密封件50,密封件50阻止各个出水孔132之间的水流串流。具体的,密封件50为密封圈,密封圈设于切换面16上并围绕出水孔132设置。
本实施例中,切换片21为环形结构,切换片21上设有过水孔211,过水孔211与出水孔132相对应时打开出水孔132,过水孔211与出水孔132相错开时关闭出水孔132。
本实施例中,切换座复位件40采用弹性件,具体是一压缩弹簧。当然,切换座复位件40也可以采用磁吸件(未图示),通过磁吸件的磁力使得切换座20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的,切换座复位件40还可以是其他能够提供复位力的构件。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切换动作进行简单描述:
如图2所示,此时未按压第一切换轴31伸出本体10的部位(即按压驱动机构的驱动部),第一切换轴31上的第二凸块311和第二切换轴32的第三凸块321均位于轴套121的第一滑槽1212中,第二切换轴32的第二切换斜面3212与转动套22的第三切换斜面2211相对应配合。第一切换轴31与第二切换轴32相抵接。
当按压第一切换轴31到位时,第一切换轴31带动第二切换轴32克服复位弹性件33的弹性力而轴向向内运动,在第二切换轴32的第二切换斜面3212与转动套22的第三切换斜面2211的斜面配合作用下,切换座20正向转动第一角度,随后,第二切换轴32的第三凸块321滑入转动套22的第二滑槽222中,由于切换座20转动了第一角度,此时,第一切换轴31的第一切换斜面3111与转动套22的第四切换斜面223相对应,继续按压第一切换轴31,在第一切换轴31的第一切换斜面3111与转动套22的第四切换斜面223的斜面配合作用下,切换座20往同一方向(正向)继续转动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加上第二角度即切换座20每次转动的预定角度,切换座20转动预定角度后,切换片21切换打开出水孔132,从而使得两个出水口15切换出水。
当撤去施加在第一切换轴31的驱动外力后,第一切换轴31和第二切换轴32在复位弹性件33的作用下复位,第二切换轴32的第三凸块321滑出第二滑槽222后,在第二切换轴32的第二复位斜面3211与轴套121的第一复位斜面12111相抵接配合作用下,第二切换轴32转动复位使得第三凸块321重新滑入第一滑槽1212中,从而使得第二切换轴32的第二切换斜面3212重新与转动套22的第三切换斜面2211位置相对应,也即恢复到图2所示的初始未按压位置,为下次切换做准备。
当按压第一切换轴31未到位时,切换座20会停留在与按压驱动机构30的按压行程相对应的转动角度(该转动角度小于所述的预定角度)处而不会反向转动复位。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切换腔、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切换腔的进水孔相连通,所述本体设有切换面,所述切换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切换腔的出水孔,各个所述出水孔与各个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进水口的水流经由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切换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水孔流至所述出水口;
切换座,包括与所述切换面相配合的切换片,所述切换座能周向转动地设于所述切换腔内并能沿自身转动轴心线的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片与所述切换面相密封贴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片与所述切换面相分离;
切换座复位件,用于提供驱使所述切换座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复位力;
按压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切换座相联动配合,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每次按压到位时均带动所述切换座沿正向转动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切换片切换地打开各个所述出水孔,同时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按压过程中还带动所述切换座由所述第一位置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驱动机构未按压到位时撤去外力后,所述按压驱动机构不会带动所述切换座反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切换座能够在任意转动角度停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座还包括中空的转动套,所述切换片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的外周壁上,所述切换座绕所述转动套的轴心线转动;
所述按压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切换轴、第二切换轴和复位弹性件,所述本体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第一切换轴、第二切换轴和转动套的轴心线相重合,所述轴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转动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切换轴与所述轴套的第一滑槽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切换轴和第二切换轴轴向抵接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切换轴和第二切换轴提供复位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按压行程具有第一驱动行程和第二驱动行程,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切换轴带动所述第二切换轴沿所述轴套的第一滑槽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切换轴通过与所述转动套斜面配合以带动所述转动套转动第一角度;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二切换轴退出所述第一滑槽并进入所述转动套的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一切换轴通过与所述转动套斜面配合以继续带动所述转动套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之和为所述预定角度;撤去施加在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外力后,所述第二切换轴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和与所述轴套之间的斜面配合作用下相对所述轴套和转动套转动并重新滑入所述第一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轴设有第一切换斜面,所述第二切换轴设有第二切换斜面,所述转动套设有与所述第二切换斜面相配合的第三切换斜面和与第一切换斜面相配合的第四切换斜面,所述轴套设有第一复位斜面,所述第二切换轴设有与所述第一复位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复位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复位斜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切换轴位于所述本体内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块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第一切换斜面;
所述第二切换轴的外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的顶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复位斜面,所述第三凸块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切换斜面,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三凸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所述转动套的内周壁设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的顶面形成有所述第三切换斜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三凸块滑入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转动套的顶端端面形成有若干个等距离间隔布置的第四切换斜面;
在所述第一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二切换轴上的第二切换斜面与所述转动套的第三切换斜面相配合以驱动所述切换座转动第一角度后,所述第二切换轴上的第三凸块滑入所述第二滑槽中,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切换轴上的第一切换斜面与所述第四切换斜面相对应,进而在所述第二驱动行程中,所述第一切换轴上的第一切换斜面与所述第四切换斜面相配合以继续驱动所述切换座往同一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撤去施加在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外力后,所述第一切换轴和所述第二切换轴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第二切换轴的第三凸块滑出所述第二滑槽后,在所述第二切换轴的第二复位斜面与所述轴套的第一复位斜面相抵接配合作用下,所述第二切换轴转动复位使得所述第三凸块重新滑入所述第一滑槽中;
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轴靠近所述第一切换轴的一端连接有同轴设置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伸入所述第一切换轴上设有的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中,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容置在所述第二切换轴的内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切换轴,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切换腔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形成开口,所述转动套的顶端开口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伸入所述转动套内,所述转动套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切换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密封固定连接后围成所述切换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水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切换面、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有供所述按压驱动机构的驱动部伸出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和所述切换面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阻止各个所述出水孔之间的水流串流;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切换面上并围绕所述出水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为环形结构,所述切换片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对应时打开所述出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错开时关闭所述出水孔;所述切换座复位件采用弹性件或磁吸件。
CN202310190338.7A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Pending CN116292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0338.7A CN116292975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0338.7A CN116292975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2975A true CN116292975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0338.7A Pending CN116292975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29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071B2 (en) Waterway switch and on-off mechanism
AU2011339942B8 (en) Valve and valve core assembly thereof
WO2015123965A1 (zh) 一种旋转式流路切换阀
CN108506520B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
CN107218410B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及淋浴龙头
CN219606124U (zh)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CN116292975A (zh)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
CN111250282A (zh) 一种双开关的喷枪花洒
CN212899882U (zh) 一种轻便的水路切换装置
CN208679487U (zh) 一种花洒及旋转切换出水装置
CN114719058B (zh) 一种按压式节水水路切换结构
CN110686101A (zh) 一种按压式水路切换结构及出水装置
CN217108328U (zh) 一种按压式节水水路切换结构
CN212702493U (zh)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及具有其的花洒和龙头
CN110131426B (zh) 能自动复位的按压式阀芯及浴缸龙头
CN211820870U (zh) 一种按压杠杆式先导切换阀芯及切换阀
CN210687097U (zh) 一种按压式水路切换结构及出水装置
CN217713766U (zh) 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分水机构和淋浴龙头
CN220900695U (zh) 出水装置
CN209892832U (zh) 一种水龙头阀芯
CN219943253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14960122B (zh) 离合装置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1315297U (zh) 一种开关反向阀芯
CN211887475U (zh) 一种双开关的喷枪花洒
CN219655335U (zh)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