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1685A -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1685A
CN116271685A CN202211667138.8A CN202211667138A CN116271685A CN 116271685 A CN116271685 A CN 116271685A CN 202211667138 A CN202211667138 A CN 202211667138A CN 116271685 A CN116271685 A CN 116271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ercise
connecting rod
gear
rotationally connected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7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16671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16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1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168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178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for active exercising, the apparatus being also usable for passive exerc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78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powe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3575Apparatus used for exercising upper and lower limbs simultaneous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下肢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包括本体,本体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脚踏板在本体上呈对称设置;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旋转板上设置有一对拉手,拉手在旋转板上呈对称设置;本体上设置有头枕;有效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锻炼效果不理想、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形程和速率的调节、缺乏按摩机构和无法锻炼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肢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神经内科下肢需要康复的患者的康复锻炼操作,往往是在多名医护人员辅助作用下慢慢进行锻炼,这个过程十分繁琐且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现在技术中的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多为辅助锻炼器械,由电机带动患者进行锻炼;锻炼效果不理想,同时也无法根据患者需求调节锻炼行程和速率,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无法对患者进行按摩、整体协调性的锻炼和锻炼时背部的调节;因此,急需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来解决当前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有效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锻炼效果不理想、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形程和速率的调节、缺乏按摩机构和无法锻炼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包括本体,本体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脚踏板在本体上呈对称设置;本体内设置有与脚踏板相配合的第二锻炼机构;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本体内设置有与按摩盘相配合的第一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与第二锻炼机构相连接;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本体内设置有与旋转板相配合的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板上设置有一对拉手,拉手在旋转板上呈对称设置;旋转板内设置有与拉手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与第一按摩机构相连接;本体上设置有头枕。
进一步地:第一锻炼机构包括旋转板内转动连接的一对弧形齿条,弧形齿条分别与相对应的拉手固接;旋转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锻炼齿轮,弧形齿条均与第一锻炼齿轮相啮合;第一锻炼齿轮同轴固接有复位卷簧和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旋转板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连接蜗杆,旋转板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连接蜗轮。
进一步地:第一按摩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一多连接齿轮,第一多连接齿轮和第一连接蜗轮通过皮带相连接;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多连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三边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弧度齿轮,第一弧度齿轮分别位于第一三边齿轮两侧且与第一三边齿轮相配合;第一弧度齿轮均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功能齿轮,第一功能齿轮位于第二功能齿轮两侧且均与第二功能齿轮相啮合;第二功能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椭圆轮,第一椭圆轮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齿条,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杆,第一旋转连杆一端与第一旋转齿条滑动连接,第一旋转齿条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连杆相配合的滑槽,第一旋转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运动板,第一辅助运动板与第一椭圆轮相配合;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旋转齿条相配合的第一按摩齿轮,第一按摩齿轮与按摩盘同轴固接。
进一步地:第二锻炼机构包括与第一多连接齿轮同轴固接的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锻炼蜗杆,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锻炼蜗杆相啮合的第二锻炼蜗轮,第二锻炼蜗轮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偏心轮,第一偏心轮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偏心连杆,第一偏心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第一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本体转动连接;第一偏心连杆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第一偏心连杆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滑槽;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块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滑杆,第一固定滑杆同轴固接有第一辅助滑套,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辅助滑套相啮合的第一辅助螺杆;第一偏心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功能连杆,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功能连杆转动连接的第二功能连杆;第二功能连杆另一端与脚踏板固接。
进一步地:第二锻炼蜗轮与第一偏心轮固接位置位于第一偏心轮边缘处。
进一步地:第一偏心连杆与第一辅助连杆转动轴与第一偏心连杆和第一偏心轮的滑动轴同轴。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杆,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螺杆相啮合的第一滑动螺套,第一滑动螺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第一调节连杆另一端与旋转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按摩盘上设置有多个按摩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增益效果为:
1、本发明构思巧妙,创造性强,第一锻炼机构、第二锻炼机构和第一按摩机构间的配合,有效实现了对患者整体的锻炼,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第一旋转机构的设置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2、本发明功能全面,实用性强,第二锻炼机构内第一辅助滑套和第一辅助螺杆的设置,满足了不同患者对锻炼形程的需求,按摩盘上按摩球的设置保证了按摩功能的完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旋转机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锻炼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局部构件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局部构件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立体图。
图中:1、本体,2、旋转板,3、脚踏板,4、按摩盘,5、拉手,6、头枕,7、弧形齿条,8、第一锻炼齿轮,9、第一调节连杆,10、第一滑动螺套,11、第一调节螺杆,12、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3、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4、第一连接蜗杆,15、第一连接蜗轮,16、第一多连接齿轮,17、第一三边齿轮,18、第一弧度齿轮,19、第一功能齿轮,20、第二功能齿轮,21、第一椭圆轮,22、第一辅助运动板,23、第一旋转连杆,24、第一旋转齿条,25、第一按摩齿轮,26、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7、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8、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9、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30、第一锻炼蜗杆,31、第二锻炼蜗轮,32、第一偏心轮,33、第一偏心连杆,34、第一辅助连杆,35、限位块,36、第一固定滑杆,37、第一辅助滑套,38、第一辅助螺杆,39、第一功能连杆,40、第二功能连杆,41、复位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包括本体1,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3,脚踏板3在本体1上呈对称设置;本体1内设置有与脚踏板3相配合的第二锻炼机构;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4,本体1内设置有与按摩盘4相配合的第一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与第二锻炼机构相连接;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2,本体1内设置有与旋转板2相配合的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板2上设置有一对拉手5,拉手5在旋转板2上呈对称设置;旋转板2内设置有与拉手5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与第一按摩机构相连接;本体1上设置有头枕6。
如图1、2和4所示:当患者操作本发明时,患者在躺于本体1和旋转板2上后,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旋转机构调节旋转板2的倾斜度,然后患者头放在头枕6上、双手握住拉手5,双脚放在脚踏板3上,通过双手拉动拉手5带动第一锻炼机构进行运动,第一锻炼机构运动可带动第一按摩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锻炼的速率患者可自行掌控,同时也保证了对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锻炼;第一按摩机构的设置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当患者需要调节第二运动机构形程时,患者可通过第一辅助滑套37和第一辅助螺杆38实现对脚踏板3形程范围的调节;有效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锻炼效果不理想、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形程和速率的调节、缺乏按摩机构和无法锻炼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第一锻炼机构包括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的一对弧形齿条7,弧形齿条7分别与相对应的拉手5固接;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锻炼齿轮8,弧形齿条7均与第一锻炼齿轮8相啮合;第一锻炼齿轮8同轴固接有复位卷簧41和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同轴固接有第一连接蜗杆14,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蜗杆14相啮合的第一连接蜗轮15。
如图2、3和4所示:当患者双手通过拉手5带动弧形齿条7进行转动时,弧形齿条7转动可通过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和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带动第一连接蜗杆14和第一连接蜗轮15进行转动;复位卷簧41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锻炼机构的复位。
第一按摩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一多连接齿轮16,第一多连接齿轮16和第一连接蜗轮15通过皮带相连接;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多连接齿轮16相啮合的第一三边齿轮1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弧度齿轮18,第一弧度齿轮18分别位于第一三边齿轮17两侧且与第一三边齿轮17相配合;第一弧度齿轮18均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齿轮19,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功能齿轮20,第一功能齿轮19位于第二功能齿轮20两侧且均与第二功能齿轮20相啮合;第二功能齿轮20同轴固接有第一椭圆轮21,第一椭圆轮2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齿条24,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杆23,第一旋转连杆23一端与第一旋转齿条24滑动连接,第一旋转齿条24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连杆23相配合的滑槽,第一旋转连杆2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运动板22,第一辅助运动板22与第一椭圆轮21相配合;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旋转齿条24相配合的第一按摩齿轮25,第一按摩齿轮25与按摩盘4同轴固接。
如图4、5、6、7和8所示:第一连接蜗轮15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多连接齿轮16和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进行转动,第一多连接齿轮16转动可通过第一三边齿轮17带动与其相配合的第一弧度齿轮18进行转动,第一弧度齿轮18转动可通过第一功能齿轮19和第二功能齿轮20带动第一椭圆轮21进行转动,第一椭圆轮21转动可通过第一辅助运动板22带动第一旋转连杆23转动,在第一旋转连杆23转动的作用下,第一椭圆轮21转动可通过第一旋转齿条24带动第一按摩齿轮25和按摩盘4进行转动。
第二锻炼机构包括与第一多连接齿轮16同轴固接的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相啮合的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同轴固接有第一锻炼蜗杆30,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锻炼蜗杆30相啮合的第二锻炼蜗轮31,第二锻炼蜗轮31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偏心轮32,第一偏心轮3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偏心连杆33,第一偏心连杆3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34,第一辅助连杆34另一端与本体1转动连接;第一偏心连杆33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5,第一偏心连杆33上设置有与限位块35相配合的滑槽;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块35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滑杆36,第一固定滑杆36同轴固接有第一辅助滑套3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辅助滑套37相啮合的第一辅助螺杆38;第一偏心连杆3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功能连杆39,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功能连杆39转动连接的第二功能连杆40;第二功能连杆40另一端与脚踏板3固接;第二锻炼蜗轮31与第一偏心轮32固接位置位于第一偏心轮32边缘处;第一偏心连杆33与第一辅助连杆34转动轴与第一偏心连杆33和第一偏心轮32的滑动轴同轴。
如图1、4和9所示: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转动可通过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和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带动第一锻炼蜗杆30和第二锻炼蜗轮31进行转动,在第一辅助连杆34和限位块35的辅助下,第二锻炼蜗轮31转动可通过第一偏心轮32带动第一偏心连杆33进行转动,第一偏心连杆33转动可通过第一功能连杆39和第二功能连杆40带动相对应的脚踏板3滑动,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下肢锻炼;当需要调节脚踏板3锻炼形程时,患者可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辅助螺杆38转动,第一辅助螺杆38转动可通过第一辅助滑套37和第一固定滑杆36带动限位块35在第一偏心连杆33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对形程进行调节。
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杆11,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螺杆11相啮合的第一滑动螺套10,第一滑动螺套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9,第一调节连杆9另一端与旋转板2转动连接;按摩盘4上设置有多个按摩球。
如图1和2所示: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需求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1,第一调节螺杆11转动通过第一滑动螺套10和第一调节连杆9实现对旋转板2倾斜度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锻炼需求。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1、2、4、5和9所示:当患者操作本发明时,患者在躺于本体1和旋转板2上后,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旋转机构调节旋转板2的倾斜度,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需求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1,第一调节螺杆11转动通过第一滑动螺套10和第一调节连杆9实现对旋转板2倾斜度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锻炼需求;然后患者头放在头枕6上、双手握住拉手5,双脚放在脚踏板3上,通过双手拉动拉手5带动第一锻炼机构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当患者双手通过拉手5带动弧形齿条7进行转动时,弧形齿条7转动可通过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和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带动第一连接蜗杆14和第一连接蜗轮15进行转动;复位卷簧41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锻炼机构的复位。
第一锻炼机构运动可带动第一按摩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锻炼的速率患者可自行掌控,同时也保证了对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锻炼;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接蜗轮15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多连接齿轮16和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进行转动,第一多连接齿轮16转动可通过第一三边齿轮17带动与其相配合的第一弧度齿轮18进行转动,第一弧度齿轮18转动可通过第一功能齿轮19和第二功能齿轮20带动第一椭圆轮21进行转动,第一椭圆轮21转动可通过第一辅助运动板22带动第一旋转连杆23转动,在第一旋转连杆23转动的作用下,第一椭圆轮21转动可通过第一旋转齿条24带动第一按摩齿轮25和按摩盘4进行转动;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转动可通过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和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带动第一锻炼蜗杆30和第二锻炼蜗轮31进行转动,在第一辅助连杆34和限位块35的辅助下,第二锻炼蜗轮31转动可通过第一偏心轮32带动第一偏心连杆33进行转动,第一偏心连杆33转动可通过第一功能连杆39和第二功能连杆40带动相对应的脚踏板3滑动,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下肢锻炼;当需要调节脚踏板3锻炼形程时,患者可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辅助螺杆38转动,第一辅助螺杆38转动可通过第一辅助滑套37和第一固定滑杆36带动限位块35在第一偏心连杆33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对形程进行调节;第一按摩机构的设置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当患者需要调节第二运动机构形程时,患者可通过第一辅助滑套37和第一辅助螺杆38实现对脚踏板3形程范围的调节;有效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器械锻炼效果不理想、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形程和速率的调节、缺乏按摩机构和无法锻炼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Claims (8)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3),脚踏板(3)在本体(1)上呈对称设置;本体(1)内设置有与脚踏板(3)相配合的第二锻炼机构;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4),本体(1)内设置有与按摩盘(4)相配合的第一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与第二锻炼机构相连接;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2),本体(1)内设置有与旋转板(2)相配合的第一旋转机构;旋转板(2)上设置有一对拉手(5),拉手(5)在旋转板(2)上呈对称设置;旋转板(2)内设置有与拉手(5)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与第一按摩机构相连接;本体(1)上设置有头枕(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一锻炼机构包括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的一对弧形齿条(7),弧形齿条(7)分别与相对应的拉手(5)固接;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锻炼齿轮(8),弧形齿条(7)均与第一锻炼齿轮(8)相啮合;第一锻炼齿轮(8)同轴固接有复位卷簧(41)和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接锥齿轮(12)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第一从动连接锥齿轮(13)同轴固接有第一连接蜗杆(14),旋转板(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蜗杆(14)相啮合的第一连接蜗轮(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按摩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一多连接齿轮(16),第一多连接齿轮(16)和第一连接蜗轮(15)通过皮带相连接;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多连接齿轮(16)相啮合的第一三边齿轮(1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弧度齿轮(18),第一弧度齿轮(18)分别位于第一三边齿轮(17)两侧且与第一三边齿轮(17)相配合;第一弧度齿轮(18)均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齿轮(19),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功能齿轮(20),第一功能齿轮(19)位于第二功能齿轮(20)两侧且均与第二功能齿轮(20)相啮合;第二功能齿轮(20)同轴固接有第一椭圆轮(21),第一椭圆轮(2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齿条(24),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杆(23),第一旋转连杆(23)一端与第一旋转齿条(24)滑动连接,第一旋转齿条(24)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连杆(23)相配合的滑槽,第一旋转连杆(2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运动板(22),第一辅助运动板(22)与第一椭圆轮(21)相配合;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旋转齿条(24)相配合的第一按摩齿轮(25),第一按摩齿轮(25)与按摩盘(4)同轴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二锻炼机构包括与第一多连接齿轮(16)同轴固接的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锥齿轮(26)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第一从动传动锥齿轮(27)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传动锥齿轮(28)相啮合的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第二从动传动锥齿轮(29)同轴固接有第一锻炼蜗杆(30),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锻炼蜗杆(30)相啮合的第二锻炼蜗轮(31),第二锻炼蜗轮(31)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偏心轮(32),第一偏心轮(3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偏心连杆(33),第一偏心连杆(3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34),第一辅助连杆(34)另一端与本体(1)转动连接;第一偏心连杆(33)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5),第一偏心连杆(33)上设置有与限位块(35)相配合的滑槽;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块(35)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滑杆(36),第一固定滑杆(36)同轴固接有第一辅助滑套(3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辅助滑套(37)相啮合的第一辅助螺杆(38);第一偏心连杆(3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功能连杆(39),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功能连杆(39)转动连接的第二功能连杆(40);第二功能连杆(40)另一端与脚踏板(3)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二锻炼蜗轮(31)与第一偏心轮(32)固接位置位于第一偏心轮(32)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心连杆(33)与第一辅助连杆(34)转动轴与第一偏心连杆(33)和第一偏心轮(32)的滑动轴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杆(11),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螺杆(11)相啮合的第一滑动螺套(10),第一滑动螺套(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9),第一调节连杆(9)另一端与旋转板(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其特征在于:按摩盘(4)上设置有多个按摩球。
CN202211667138.8A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Withdrawn CN1162716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7138.8A CN11627168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7138.8A CN11627168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1685A true CN116271685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7138.8A Withdrawn CN11627168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16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7894A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4983761A (zh) 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111494160A (zh) 一种胸外科用术后锻炼装置
CN115006789A (zh) 心脏重症术后康复治疗装置
CN110974601A (zh) 介入科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
CN113663289B (zh) 一种骨科患者腿部康复训练用踩踏器
CN211067899U (zh) 一种腿部按摩康复装置
CN110538044A (zh) 一种儿童辅助运动康复装置
CN111513989A (zh) 一种内科护理锻炼装置
CN213965014U (zh) 一种中医用患者康复锻炼装置
CN213431462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锻炼装置
CN112618271A (zh) 一种医用重症病人下肢复健锻炼装置
CN215607453U (zh) 一种女性妇科治疗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
CN116271685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CN207640900U (zh) 一种骨科康复活动辅助装置
CN109157793A (zh) 一种骨科康复活动辅助装置
CN114177009A (zh)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肢体复健装置
CN215084626U (zh) 一种骨科康复锻炼装置
CN215461815U (zh) 一种神经内科自主训练装置
CN114602129A (zh) 心脏外科重症术后康复锻炼器
CN113713328A (zh) 宫颈癌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113082639B (zh) 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CN112999015A (zh) 神经内科用促进血液循环用康复训练装置
CN202665908U (zh) 大范围幅度可调的上下肢康健训练装置
CN215607380U (zh) 一种儿科临床用具有腿部锻炼功能的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