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4757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64757A CN116264757A CN202111517812.XA CN202111517812A CN116264757A CN 116264757 A CN116264757 A CN 116264757A CN 202111517812 A CN202111517812 A CN 202111517812A CN 116264757 A CN116264757 A CN 1162647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housing
- mounting surface
- circuit board
- flexible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还可以维持位于两个壳体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折弯形态基本不变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电路板、可以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为相对第一面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一固定部;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二固定部;柔性电路板的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部分折弯。本申请给出的电子设备适配于小型化设计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可折叠屏被广泛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比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等,在诸如这些移动终端中,主要包括两个壳体,两个壳体通过转轴结构连接,实现可折叠屏的展平和闭合。
比如,图1给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图,在图1中,第一壳体011通过转轴结构02与第二壳体012转动连接,折叠屏07设置在第一壳体011、转轴结构02和第二壳体012的一侧,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在转轴结构02的作用下相对或者相背转动时,就可以带动折叠屏07的折叠,例如,在图1中,当第一壳体011沿P1方向和第二壳体012沿P2方向相向转动时,就可以使得折叠屏07由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
一般,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上会分别设置有不同功能的电子器件,例如,在图1中,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03设置在第一壳体011上,电池04设置在第二壳体012上,印制电路板03需要与电池04电连接,目前,常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05作为电连接结构实现印制电路板03和电池04的互连。
在折叠屏07的折叠过程中,柔性电路板05配合转轴结构02需要反复折弯,进而,对柔性电路板05的可弯折寿命的要求较高,以及为了提升柔性电路板05的使用时限,对柔性电路板05在折弯时的形态也是有要求的,是可控的。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将柔性电路板05的靠近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两端分别通过补强板06固定在相对应的壳体上,除此之外,在柔性电路板05的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折弯区域设置有另一补强板06。也就是说,在折叠屏07的折叠过程中,通过三个补强板06可以维持柔性电路板05的形态,使得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趋势是可控的。
随着移动终端尺寸的减小,需要缩短图1的L方向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间距S也在不断减小,但是柔性电路板05沿L方向的尺寸,以及折弯的形态是基本维持不变,那么,如何在图1的L方向的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还需要维持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区域的折弯形态基本不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还可以维持位于两个壳体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折弯区域的折弯形态基本不变的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比如,可以是折叠屏手机、折叠屏平板电脑等设备。
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轴结构和柔性电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在转轴结构相对的两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结构能够相向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其中一面用于承载柔性屏,这样,在转轴结构的作用下,就可以实现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另外,第一壳体的靠近转轴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安装面,第二壳体的靠近转轴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为相对第一面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一固定部;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二固定部;柔性电路板的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部分折弯,形成折弯部,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转动时,折弯部能够弯折。
本申请给出的电子设备中,由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固定部可以与第一壳体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第二固定部可以与第二壳体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壳体上的电子器件和第二壳体上的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并且,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轴结构的带动下相向转动时,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折弯部也会配合转轴结构折弯,以使得第一壳体上的电子器件和第二壳体上的电子器件处于稳定的电连接关系。
另外,在本申请给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分别具有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安装面,和具有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安装面。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的位于折弯部两端的部分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这样的话,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动时,可以控制柔性电路板的折弯部的折弯形态,使得柔性电路板的折弯趋势是可控的,而不是任意的折弯。
除此之外,固定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安装面,和固定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安装面均为倾斜面,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倾斜面是相对第一壳体的用于承载柔性屏的面倾斜的面,相比将这两个安装面设置为与第一壳体的用于承载柔性屏的面相平行的面,在维持折弯部的折弯形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占据的空间,也可以这样解释,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变小时,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倾斜设置,可以维持柔性电路板的折弯部的长度基本不变,折弯形态也基本不变,以适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固定在第一安装面上,第一固定部固定在第一补强板上;第二补强板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第二固定部固定在第二补强板上。
通过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第一补强板上,第一补强板固定在第一安装面上,以及,通过将第二固定部固定在第二补强板上,第二补强板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可以提升整个柔性电路板的形态刚度,提升抗变形能力,也可以增强柔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转动时,第一面相对第二面靠近第二壳体;沿着第二面至第一面的方向,第一安装面自第一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第二安装面自第二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
可以这样理解该实施例,当第一壳体的第二面上设置电子器件时,第二壳体的与第一壳体的第二面处于同一侧的面上也设置有电子器件时,就可以将沿着第二面至第一面的方向,第一安装面自第一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第二安装面自第二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如此的话,可以使得缩短柔性电路板至第一壳体上的电子器件的路径,方便第一壳体上的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同理的,也可以缩短柔性电路板至第二壳体上的电子器件的路径,方便第二壳体上的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转动时,第一面相对第二面靠近第二壳体;沿着第二面至第一面的方向,第一安装面自第一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第二安装面自第二壳体朝靠近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还有,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弯部的靠近第一固定部的部分,以及折弯部的靠近第二固定部的部分,均朝第一面方向凸出。
这样的话,可以使得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平滑的过渡至折弯部,增强该柔性电路板的形态刚度和抗变形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子器件,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子器件;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并延伸至第一壳体上,与第一电子器件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接,并延伸至第二壳体上,与第二电子器件电连接。
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不仅包括了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折弯部,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铺设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延伸部,和铺设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延伸部,如此一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动时,第一延伸部会随之第一壳体一起转动,第二延伸部也会随之第二壳体一起转动,而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限定折弯部的折弯走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弯部的部分固定在转轴结构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折弯部包括向第二面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以及位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且连接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并向第一面方向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固定在转轴结构上。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了相邻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从而,可以将位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的连接部固定在转轴结构上。那么,柔性电路板的位于第一固定部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可以由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和固定的连接部控制折弯走势,还有,柔性电路板的位于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可以由固定的第二固定部和固定的连接部控制折弯走势,进而,可以控制整个柔性电路板的折弯走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补强板,第三补强板与第一面平行;第三补强板固定在转轴结构上,连接部固定在第三补强板上。
也就是说,采用了第三补强板将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固定在转轴结构上,增强连接部与转轴结构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提升整个柔性电路板的形态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折弯部包括向第二面方向凸出的一个凸出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柔性电路板包括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且远离折弯部的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第一壳体之间的缝隙被防水结构填充。
也就是说,将柔性电路板的靠近第一固定部的第三固定部通过防水结构与第一壳体连接,以阻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水进入第一壳体内,影响第一壳体中的电子器件的使用性能。
还有,由于将固定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安装面设置在倾斜的平面,这样的话,相比水平的平面,可以给防水结构避让出更多的空间,增加第一防水结构的尺寸,以提升该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形成有贯通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第一安装面形成在第一通孔的远离第二壳体的侧壁面上,第一通孔的形成第一安装面的侧壁面上还形成有与第一安装面相连接的第三安装面,第三安装面与第一面相平行;第三安装面上形成有防水结构,第三固定部固定在防水结构上;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自第一面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绕至第二面。
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壳体上开设用于供折弯部的部分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充分利用第一壳体,使得整个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更加紧凑,更加小型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压板结构;压板结构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且部分延伸至第一通孔内,将第一固定部压在第一安装面上,以及将第三固定部压在第三安装面上。
即利用压板结构对第一固定部的压紧力,提升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提升对折弯部的折弯走势的可控性。以及利用压板结构对第三固定部的压紧力,提升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五面和第六面,第五面和第一面位于同一侧;转轴结构形成有贯通第五面和第六面的第二通孔;折弯部的至少部分自第五面穿过第二通孔绕至第六面。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可以在第一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以供折弯部的靠近第一固定部的部分穿过,此实施例中,是在转轴结构上开设第二通孔,以供折弯部的与转轴结构相对的部分穿过,这样形成的柔性电路板,可以被称为过轴排线结构,以充分利用转轴结构占据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面相对第一面的倾斜角度为15°至7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屏;柔性屏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结构的同一侧;且柔性屏的部分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这样的话,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或者相对转动时,就可以带动柔性屏在闭合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闭合时的简化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10a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简化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图;
图15为沿着图14的B-B剖切后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5的C处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强板的结构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图;
图19为沿着图18的C-C剖切后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011-第一壳体;011a-第一通孔;
012-第二壳体;
02-转轴结构;02a-第二通孔;
03-电路板;
04-电池;
05-柔性电路板;
06-补强板;06a-第一端耳;06b-第二端耳;
061-第一补强板;062-第二补强板;063-第三补强板;
07-柔性屏;
08-封盖;
09-粘接胶层;
10-压板结构;
11-防水结构;111-第一防水层;112-第二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柔性屏且可改变柔性屏及自身的展开或折叠形态的各种电子设备。在不同使用需求下,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展开至展平状态,也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还可以处于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两种状态,即展平状态和闭合状态。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种状态,即位于展平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中间状态并不是只具有唯一的状态,可以是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状态。
示例性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照相机、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子设备等。为了便于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转轴结构02、第一壳体011、第二壳体012以及柔性屏07。
其中,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设置于转轴结构02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转轴结构02连接,转轴结构02能够运动,以使第一壳体011与第二壳体012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这里的第一壳体011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中框,类似的,这里的第二壳体012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中框。
继续参照图2,柔性屏07可以连续的覆盖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以及转轴结构02的同一侧面上,并且,柔性屏07的部分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011上,另一部分可以固定在第二壳体012上。这样的话,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相对或者相背运动时,就可以带动柔性屏07折叠或者展平。
柔性屏07能够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07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如前文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02的运动,在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柔性屏07可随第一壳体011与第二壳体012折叠或展开。
通常情况下,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折叠方式包括外折式和内折式。其中,外折式是指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下,柔性屏07都处于电子设备的外侧,也即在折叠过程中以及闭合状态下,柔性屏07仍然对用户可见,在闭合状态下用户还可以在柔性屏07上进行一些操作。比如,如图2所示的,当第一壳体011沿着P1方向转动,第二壳体012沿着P2方向转动时,柔性屏07处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这样的电子设备100就可以被称为外折式电子产品。
相对的,内折式是指在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下,柔性屏07都处于电子设备100的内侧,也即在折叠过程中柔性屏07逐渐对用户不可见,直到闭合状态下,柔性屏07被收容在两个壳体之间而完全隐藏。比如,如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图,当第一壳体011沿着P1方向转动,第二壳体012沿着P2方向转动时,柔性屏07处于电子设备100的内侧,直至闭合状态下,柔性屏07被收容在两个壳体之间而完全隐藏,这样的电子设备100就可以被称为内折式电子产品。
无论是图2所示的外折式电子设备100,还是图3所示的内折式电子设备100,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任一壳体可以形成安装空间,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池、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器件。其中,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的主控制器、存储单元、天线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电子器件,电池则可以为柔性屏07、电路板、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器件供电。如图4所示的,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图,在图4所示结构中,示出了可以在第一壳体011的安装空间内设置电路板03,比如,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可以在第二壳体012的安装空间内设置电池04,又或者,可以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上分别设置其他类型的电子器件,为了描述方便,可以把设置在第一壳体011上的电子器件称为第一电子器件,把设置在第二壳体012上的电子器件称为第二电子器件。
那么,为了使得电池04给电路板03供电,需要设置一种横跨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又由于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需要反复多次相对或者相背运动,进而需要采用一种具有柔性的、包含有折弯部的,从而可以弯折的电连接结构,比如,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图4中示出了柔性电路板05的其中一种可实现结构。
随着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如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沿L方向的尺寸在逐渐减小,以使得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容纳柔性电路板05的空间也在不断减小。但是,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形态是基本不能变的,比如,不能因为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沿L方向的尺寸减小,就可以减小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部的曲率半径,若折弯部的曲率半径减小的话,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反复折叠情况下,会严重缩短折弯部的折弯寿命,甚至可能导致柔性电路板05的电连接性能失效。
基于上述对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容纳柔性电路板05的空间在不断减小的情况下,本申请给出了一种新型的设置柔性电路板05的结构,那么,即使电子设备100的沿L方向的尺寸在逐渐减小,该设置结构也基本不会改变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部的折弯形态。下面对涉及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图5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100部分结构的简化图,该图5可以是沿着图3的A-A方向剖切得到的部分简化图,图6是图5的爆炸图,图7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电子设备100部分结构的简化图。在图5至图7所示结构中,省略了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转轴结构02。一并结合图5、图6和图7,示出了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壳体011的部分、第二壳体012的部分,以及示出了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其中,第一壳体011的靠近转轴结构0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安装面M1,第二壳体012的靠近转轴结构0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面M2,并且,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均为倾斜设置的面,例如,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均可以为倾斜平面。
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壳体01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A1和第二面B1,第二壳体012具有相对的第三面A2和第四面B2,第一面A1和第三面A2位于同一侧,第二面B1和第四面B2位于同一侧,柔性屏07可以被设置在第一面A1和第三面A2一侧,这样的话,当第一壳体011依照图5所示的P1方向旋转,第二壳体012依照图5所示的P2方向旋转时,形成的电子设备为内折式电子设备;或者,在另外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柔性屏07可以被设置在第二面B1和第四面B2一侧。
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的倾斜设置方式,其中,图5和图6给出了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的一种设置方式,即沿着第二面B1至第一面A1的方向(也就是图5和图6中所示的T1方向),第一安装面M1自第一壳体011朝靠近转轴结构02的方向倾斜,第二安装面M2自第二壳体012朝靠近转轴结构02的方向倾斜。另外,图7给出了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即沿着第一面A1至第二面B1的方向(也就是图7中所示的T2方向,T2方向是与图6中的T1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安装面M1自第一壳体011朝靠近转轴结构02的方向倾斜,第二安装面M2自第二壳体012朝靠近转轴结构02的方向倾斜。
也就是说,本申请给出的第一安装面M1和第二安装面M2均不是与第一面A1或者第二面B1相平行的面,而是相对第一面A1或者第二面B1具有夹角不等于零的的面。
继续结合图5、图6和图7,柔性电路板05的一部分沿与第一安装面M1相平行的方向布设,并固定在第一安装面M1上,以形成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部Q1;柔性电路板05的另一部分沿与第二安装面M2相平行的方向布设,并固定在第二安装面M2上,以形成图6所示的第二固定部Q2;以及,柔性电路板05的位于第一固定部Q1和第二固定部Q2之间的部分折弯,形成图6所示的折弯部Q3。
结合图8,介绍图5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在由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过程。见图8,第一壳体011沿P1方向旋转,第二壳体012沿P2方向旋转,由于第一固定部Q1固定在第一安装面M1上,进而第一固定部Q1随第一壳体011可以同步转动,以及,由于第二固定部Q2固定在第二安装面M2上,进而第二固定部Q2随第二壳体012也可以同步转动,如此的话,对比图5至图8所示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持续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部Q1和第二固定部Q2使得折弯部Q3的折弯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即折弯部Q3的曲率半径在逐渐增大,最终折弯部Q3配合转动结构实现电子设备的闭合。
另外,图9还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电子设备100部分结构的简化图,图9所示实施例和上述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是:用于固定第一固定部Q1的第一安装面M1,和用于固定第二固定部Q2的第二安装面M2也均为倾斜的面。图9所示实施例和上述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在图5和图6中的折弯部Q3包括了朝第二面B1凸出的一个凸出部,然而,在图9中,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弯部Q3包括了朝第二面B1凸出的两个凸出部,分别为第一凸出部Q31和第二凸出部Q32。
在其他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图9的基础上设置更多的凸出部。本申请对折弯部Q3的凸出部的数量,以及曲率半径值不做特殊限定。
再一并结合图5、图6和图9,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折弯部Q3的靠近第一固定部Q1的部分,以及折弯部Q3的靠近第二固定部Q2的部分,均朝第一侧面A1方向凸出。如此的话,可以使得第一固定部Q1平滑的过渡至折弯部Q3,同理的,可以使得第二固定部Q2也平滑的过渡至折弯部Q3。
基于上述对图5、图6、图7和图8,以及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05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上固定方式的描述,可以看出,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一固定部Q1和第二固定部Q2的安装面,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图1的安装面,本申请的安装面为倾斜的面,下面结合图10a和图10b解释当采用倾斜面固定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一固定部Q1和第二固定部Q2时,是如何在电子设备100的沿L方向的尺寸在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还基本不会改变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部Q3的折弯形态。
如图10a所示,图10a示出的是现有技术的柔性电路板的一种固定方式结构图,图10b示出的是本申请的柔性电路板的一种固定方式结构图。在图10b中,第一安装面M1相对第一面A1倾斜角度为45°,第二安装面M2相对第一面A1倾斜角度为-45°。如图10a,当固定第一固定部Q1的水平安装面沿L方向的S1尺寸为2mm时,对应到图10b,仅需要倾斜的第一安装面M1沿L方向的S2尺寸为1.414mm,就可以维持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依然包括两个凸出部,且每一凸出部的曲率半径基本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可以维持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折弯部的折弯形态基本不变。
除此之外,由于将图10a的水平安装面变更为图10b的倾斜安装面,进而,自第一固定部Q1朝折弯部Q3过渡的起弧切点会由图10a中的C1位置移动至图10b的C2位置,对应的起弧切点的移动量S4尺寸为1.3mm。这样一来,第一壳体011可以由图10a位置沿L方向移动S3=1.886mm,从而移动至图10b位置,同理的,第二壳体012也会由移动S3=1.886mm。如此的话,整个电子设备的沿L方向的尺寸就可以微缩3.772mm。
从另一思路考虑的话,相比现有技术,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沿L方向的尺寸不变时,若采用本申请的图10b的柔性电路板的固定方式,可以节省3.772mm的尺寸,这样就可以为其他结构件避让出更多的容纳空间,比如,可以增加防水结构的尺寸,以提升该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或者,可以增加电池尺寸,以增加电池容量;又或者,可以增加电路板的尺寸,以在电路板上设置更多的电子器件,适配该电子设备的高配置性能要求。
另外,由于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柔性电路板05的两端均固定在相对应的壳体结构上,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05不会沿着L方向左右偏移,多次折弯后形态一致性明显的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收益也明显提升。
在本申请给出的电子设备100中,还可以包括补强板。比如,在图5和图6中,包括第一补强板061和第二补强板062,第一补强板061固定在第一安装面M1上,第一固定部Q1固定在第一补强板061上,即,第一固定部Q1通过第一补强板061固定在第一安装面M1上。类似的,第二补强板062固定在第二安装面M2上,第二固定部Q2固定在第二补强板062上。
由于在图5和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05中,折弯部Q3仅包括一个朝第二侧面B1凸出的凸出部,进而,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相对转动时,通过第一补强板061和第二补强板062就可以约束折弯部Q3的折弯趋势,提升该柔性电路板05的形态刚度,增强折弯部Q3的抗变形能力,从而,使得当折弯部Q3多次折弯后依然可以维持初始形态,不发生变形。
再结合图9和图10b,图9和图10b所示的折弯部Q3包括了第一凸出部Q31和第二凸出部Q32,第一凸出部Q31和第二凸出部Q32之间通过连接部Q33相连接,且连接部Q33朝第一侧面A1方向凸出。那么,和上述图5和图6相比,除包括第一补强板061和第二补强板062之外,还包括第三补强板063,第三补强板063可以固定在转轴结构02上,连接部Q33固定在第三补强板063上,这里的第三补强板063与第一壳体011的第一侧面A1相平行。如此设计的话,通过第一补强板061和第三补强板063可以约束第一固定部Q1和连接部Q33之间的部分的弯折趋势,第二补强板062和第三补强板063可以约束第二固定部Q2和连接部Q33之间的部分的弯折趋势,最终通过三个补强板可以约束整个折弯部Q3的折弯走势,提升整个该柔性电路板05的形态刚度,增强折弯部Q3的抗变形能力。
基于上述对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部Q3的不同形态的描述,可以这样认为,当折弯部Q3包含图9所示的两个凸出部,或者更多个凸出部时,可以将折弯部03的部分固定在转轴结构02上,以使得电子设备在展平或者闭合时,约束折弯部Q3的折弯走势,使得折弯部Q3的折弯趋势是可以被控制的。
本申请涉及的补强板可以是钣材,比如,可以采用钢板;或者,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覆铜板,这种材料可以被称为FR-4材料;又或者,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本申请对补强板的可选择材料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些可以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粘接胶层将柔性电路板固定在补强板上,比如,可以采用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D)固定连接补强板和柔性电路板。由于压敏胶是一种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这样的话,当柔性电路板在折弯时,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具有增强长度自适应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中,在第一中框011和第二中框012的对接处,会形成间隙(如图3中的R区域),进而,该间隙会成为液体(例如,水)进入电子设备100内的路径。图11中示出了从间隙R流入的水的传输路径,如图11的带有箭头的虚线所示,为了阻止流入的水进入第一壳体011的电子器件中,和进入第二壳体012的电子器件中,本申请给出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防水结构11,防水结构11的设置位置具有多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下面针对防水结构11的设置位置、结构进行介绍。
图11给出的实现方式中,柔性电路板05包括与第一固定部Q1相连接,且远离折弯部Q3的第三固定部Q4,第三固定部Q4和第一壳体011之间的缝隙被防水结构11填充。这样的话,从间隙R流入的水在防水结构11的阻止作用下,不会进入第一中框011的电子器件内,进而也实现了对电子器件的保护。
另外,柔性电路板05还包括与第二固定部Q2相连接,且远离折弯部Q3的第四固定部Q5,为了防止从间隙R流入的水进而第二中框012的电子器件内,第四固定部Q5和第一壳体011之间的缝隙也被防水结构11填充,阻止水进入第二中框012的电气器件中,从而,提升整个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还有,由于固定第一固定部Q1的第一安装面M1为倾斜设置的面,那么,当本申请给出的电子设备100沿L方向的尺寸和现有电子设备100沿L方向的尺寸相等时,通过倾斜的安装面可以给防水结构11避让出更多的设置空间,进而就可以增加防水结构11沿L方向的尺寸,提升该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继续参照图11,在第一中框011上还形成有第三安装面M3,第三安装面M3与第一安装面M1相连接,并且,第三安装面M3是与第一面A1相平行的面,防水结构11被固定在第三安装面M3和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三固定部Q4之间形成的缝隙中。这样,在实现防水效果的前提下,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05自第一固定部Q1顺畅的延伸至第一中框011上。
对于设置在第二中框012上的防水结构11可以参照第一中框011上的防水结构11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12给出了本申请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实体结构图,见图12所示的,该电子设备100不仅包括了上述涉及的柔性电路板05、转轴结构02、设置在转轴结构02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还可以包括封盖08,封盖08与转轴结构02固定连接,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转轴结构02和封盖08被隐藏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但是,当电子设备100由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封盖08就会逐渐露出,不仅可以保护转轴结构02,还可以提升整个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度。
图13是图12中的柔性电路板05的结构图,柔性电路板05除包括第一固定部Q1、第二固定部Q2和折弯部Q3,以及第三固定部Q4和第四固定部Q5之外,柔性电路板05还可以包括与第三固定部Q4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Q6,以及与第四固定部Q5相连接的第二延伸部Q7。图13中的Q包含了第一固定部Q1、第二固定部Q2和折弯部Q3,以及第三固定部Q4和第四固定部Q5。
结合图12和图13,可以将第一延伸部Q6延伸至第一壳体011上,与设置在第一壳体011上的第一电子器件电连接,同样的,可以将第二延伸部Q7延伸至第二壳体012上,与设置在第二壳体012上的第二电子器件电连接。比如,可以将第一延伸部Q6与设置在第一壳体011上的电路板电连接,第二延伸部Q7与设置在第二壳体012上的电池电连接。
图14给出了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实体结构图,且图14为爆炸图。在该图14中,示出了柔性电路板05是如何设置在第一壳体011上的,对于柔性电路板05在第二壳体012上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柔性电路板05在第一壳体011上的设置方式。
见图14所示,第一壳体01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面A1和第二面B2的第一通孔011a,且第一通孔011a靠近转轴结构02开设,这样的话,柔性电路板05的一部分就可以自第一壳体011的第一面A1穿过第一通孔011a绕至第二面B1,也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在第一壳体011上开设第一通孔,以容纳折弯的柔性电路板05。
除此之外,再如图14,第一安装面M1形成在第一通孔011a的远离转轴结构02的侧壁面上,进而,就可以将补强板固定在第一通孔011a的第一安装面M1上,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自第一面A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011a的第一安装面M1绕至第二面B1。
图15给出的是图14的柔性电路板05与第一壳体011装配后的沿B-B方向剖切后的剖面图,图16是图15的C处放大图。如图16,示出了形成在第一壳体011上的第一安装面M1,补强板06固定在第一安装面M1上,并且,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通过粘接胶层09固定在补强板06上。
再如图16所示的,用于承载防水结构的第三安装面M3也形成在第一通孔011a的具有第一安装面M1的侧壁面上。如此设计的话,在开设第一通孔011a时,就可以一起将倾斜的第一安装面M1和水平的第三安装面M3形成,从工艺角度讲,可以简化制造工艺流程,不需要额外在第一通孔011a附近设置承载防水结构11的结构件,从整个电子设备结构讲,在实现防水的前提下,使得整个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以适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需求。
并且,再结合图16,第三安装面M3上设置有属于防水结构的第一防水层111,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自第一安装面M1延伸至第一防水层111上,直至延伸至第一壳体011的与电子器件连接的位置处。
请继续参阅图16,由于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和第一防水层111均设置在第一壳体011的第一通孔011a内,为了将柔性电路板05和第一防水层111压紧在该第一通孔011a内,如图16所示的,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中还包括压板结构10,压板结构10固定在第一壳体011上,且部分延伸至第一通孔011a,以将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一固定部Q1压在第一安装面M1上,以及将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三固定部Q3压在第三安装面M3上。
为了避免水从压板结构10和第三固定部Q3之间形成的缝隙中,进入第一壳体011的电子器件内,在一些可以选择的实现结构中,可以在压板结构10和第三固定部Q3之间的缝隙中也填充属于防水结构的第二防水层112,这样的话,柔性电路板05的第三固定部Q3被两层防水结构夹紧,以进一步提升该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对于图16的压板结构10与第一壳体011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比如,螺栓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压板结构10固定在第一壳体011上。
在可实现的装配工艺中,通过压板结构10将柔性电路板05的部分与第一壳体011压紧后,还可以继续采用点胶工艺,在第一通孔011a的缝隙中填充胶水,以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本申请涉及的防水层的材料可以选择硅胶、涤纶树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基材双面胶。
图17给出的是一种可以被设置在图15和图16的第一安装面M1上的补强板06的结构图,在该图17中,补强板0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耳06a和第二端耳06b,相对应的,可以在第一壳体011上开设可以嵌入第一端耳06a的镶嵌槽,和嵌入第二端耳06b的镶嵌槽,这样,在固定图16的补强板06时,可以将第一端耳06a和第二端耳06b嵌入相对应的镶嵌槽内,以进一步的提升补强板06与第一壳体011的连接强度。
下面结合图18和图19介绍柔性电路板05在一些可实现的布设方式中,与转轴结构02的位置关系。其中,图18给出的是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19给出的是图18的柔性电路板05与转轴结构02装配后的沿C-C方向剖切后的剖面图。如图18所示的,转轴结构02具有相对的面A3和面B3,这里的面A3可以被称为第五面,面B3可以被称为第六面,并且,面A3和第一壳体011的第一面A1处于同一侧,面B3和第一壳体011的第二面B1处于同一侧,转轴结构02上开设有贯通面A3和面B3的第二通孔02a,如图19,柔性电路板05的折弯部Q3的至少部分可以自面A3穿过第二通孔02a绕至面B3。也就是说,通过在转轴结构02上开设通孔,给折弯部Q3的折弯避让出空间,这样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可以被称为过轴排线电连接结构。
当然,由于图18和图19中的柔性电路板05包括了一个朝面B3凸出的凸出部,从而,在转轴结构02上开设了一个通孔。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如果柔性电路板05包括更多个凸出部时,相对应的,可以在转轴结构05上开设更多个通孔,进而为多个凸出部的折弯避让出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转轴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转轴结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结构能够相向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其中一面用于支撑柔性屏;
柔性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转轴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转轴结构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均为相对所述第一面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一固定部;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以形成第二固定部;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部分折弯,以形成折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
所述第一补强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补强板上;
所述第二补强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补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第二面靠近所述第二壳体;
沿着所述第二面至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自所述第一壳体朝靠近所述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安装面自所述第二壳体朝靠近所述转轴结构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折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部分,以及所述折弯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部分,均朝所述第一面方向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子器件;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电连接;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部分固定在转轴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折弯部包括向所述第二面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并向所述第一面方向凸出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转轴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补强板,所述第三补强板与所述第一面平行;
所述第三补强板固定在所述转轴结构上,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三补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折弯部包括向所述第二面方向凸出的一个凸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且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缝隙被所述防水结构填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远离所述转轴结构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侧壁面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连接的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平行;
所述第三安装面上形成有所述防水结构,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防水结构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自所述第一面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绕至所述第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压板结构;
所述压板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内,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压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以及将所述第三固定部压在所述第三安装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一面位于同一侧;
所述转轴结构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的第二通孔;
所述折弯部的至少部分自所述第五面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绕至所述第六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第一面的倾斜角度为15°至75°。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屏;
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结构的同一侧;
且所述柔性屏的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7812.XA CN116264757A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电子设备 |
PCT/CN2022/136571 WO2023109549A1 (zh) | 2021-12-13 | 2022-12-05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7812.XA CN116264757A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64757A true CN116264757A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2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17812.XA Pending CN116264757A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64757A (zh) |
WO (1) | WO20231095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75386A (zh) * | 2024-04-17 | 2024-05-2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23720Y (zh) * | 2008-12-19 | 2009-10-07 |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CN210781745U (zh) * | 2019-11-14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583791B (zh) * | 2020-05-07 | 2022-04-2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
-
2021
- 2021-12-13 CN CN202111517812.XA patent/CN11626475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05 WO PCT/CN2022/136571 patent/WO2023109549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09549A1 (zh) | 2023-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64635A1 (en) |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 |
US8654084B2 (en) | Portable terminal | |
US20220353355A1 (en) |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 |
US20090270135A1 (en) | Handheld device | |
CN108600425A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2034155U (zh) |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 |
WO2023109549A1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US10972646B2 (en) |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KR20070016329A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정전기 방전을 위한 엘씨디 모듈 고정구조 | |
US7447004B2 (en) | Portable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2034154U (zh) |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 |
CN219980857U (zh) | 可折叠设备 | |
JP4624329B2 (ja) |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 |
JP4642568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 | |
CN116030709A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114629980A (zh)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CN218886761U (zh) | 显示模组、移动终端设备 | |
CN219329876U (zh)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2034152U (zh) | 电子装置 | |
CN212519061U (zh) | 电子装置 | |
WO2024067215A9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7156792B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214675230U (zh) | 电子设备 | |
JP5472336B2 (ja) |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携帯通信機器 | |
JP4471888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