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4669A -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4669A
CN116264669A CN202111538240.3A CN202111538240A CN116264669A CN 116264669 A CN116264669 A CN 116264669A CN 202111538240 A CN202111538240 A CN 202111538240A CN 116264669 A CN116264669 A CN 116264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wireless device
intelligent terminal
wireless
broadca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82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杰
苏炯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82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46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5758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5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4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4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识别方法包括: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特征信息包括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或者外观信息。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在智能终端显示对应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通过识别方法,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以提高配对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日常使用到的无线设备也越来越多。而在使用之前,用户一般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来与无线设备配对连接。但是由于无线设备的增多,在配对连接的界面上往往可以搜出多个无线设备或者搜出型号相同的无线设备,用户并不能很容易地查找到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以改善现有无线设备难以快速查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在智能终端显示对应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其中,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或者外观信息。应当理解,不同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而如时间、历史连接、用电、外观等方面的信息,一般是跟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和使用偏好等有关,因此基于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相对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进行连接的无线设备,由此可以提高智能终端与无线设备的配对效率,并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时间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基于时间信息,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在各无线设备查找,以提高配对连接的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对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更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应当理解,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看到对应无线设备的动态的时间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该动态的时间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以进行配对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预设时间阈值,显示时间信息在预设时间阈值之内的无线设备。应当理解,当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或者在预设时间阈值以上时,智能终端可以隐藏该无线设备,以简化智能终端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历史上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应当理解,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信息和设备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同型号的无线设备,用户还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确认该无线设备是否曾被使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旧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用电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应当理解,用户可以通过用电信息和设备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同型号的无线设备,用户还可以基于用电信息来确认该无线设备是否曾被使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旧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对无线设备排序。在智能终端显示排序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所要连接的新设备,而不需要再查找设备列表,由此可以提高配对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外观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壳体颜色或者无线设备关于外观的参数。应当理解,对于外观方面的相关信息,用户的敏感度较高;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到对应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智能终端的颜色库中查找对应无线设备的颜色码。发送颜色码至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预设颜色序列,对无线设备排序。在智能终端显示排序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外观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预设颜色序列来查找无线设备,以简化查找流程并降低查找时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在智能终端显示具有对应特征信息的无线设备。基于此,可以简化智能终端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快速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之前,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存储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将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附加在广播消息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以此可以提高特征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智能终端与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除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应当理解,该特征信息可以作为临时性的信息。在智能终端与无线设备建立配对连接的关系后,智能终端可以从存储器中删除该特征信息,以简化智能终端所显示的内容。此外,该移除也可以指在存储该特征信息的情况下,不显示该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导出智能终端的账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在智能终端显示智能终端的账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响应用户的操作,对应修改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修改后的设备信息包括账户名称或者用户昵称。应当理解,上述的账户名称和用户昵称均可以用于供用户选择,以体现在修改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中。基于此,可以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以及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已连接的同型号的无线设备添加不同的识别标签;识别标签用于区分同型号的无线设备。应当理解,识别标签可以包括Emoji表情、符号表情或者文字说明等。基于此,通过各个识别标签,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而不需要再对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进行重命名,以便于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用户的操作,定位到具有对应外观信息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广播消息可以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该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可以存储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连接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和智能终端。无线设备可以发送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其中,特征信息包括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或者外观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接收无限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在解析该广播消息后,智能终端你可以获取该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智能终端还可以显示对应该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应当理解,不同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而如时间、历史连接、用电、外观等方面的信息,一般是跟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和使用偏好等有关,因此基于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相对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进行连接的无线设备,由此可以提高智能终端与无线设备的配对效率,并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设有切换按钮。该切换按钮可以用于显示或者隐藏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在与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除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其中,该移除可以指将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从存储器中删除,或者,也可以指不显示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但该特征信息仍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时间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基于时间信息,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在各无线设备查找,以提高配对连接的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在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之后,还可以对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更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应当理解,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看到对应无线设备的动态的时间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该动态的时间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以进行配对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根据预设时间阈值,显示时间信息在预设时间阈值之内的无线设备。应当理解,当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或者在预设时间阈值以上时,智能终端可以隐藏该无线设备,以简化智能终端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历史上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应当理解,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信息和设备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同型号的无线设备,用户还可以基于连接信息来确认该无线设备是否曾被使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旧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用电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应当理解,用户可以通过用电信息和设备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同型号的无线设备,用户还可以基于用电信息来确认该无线设备是否曾被使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旧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根据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对无线设备排序。在智能终端显示排序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所要连接的新设备,而不需要再查找设备列表,由此可以提高配对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外观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壳体颜色或者无线设备关于外观的参数。应当理解,对于外观方面的相关信息,用户的敏感度较高;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到对应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在颜色库中查找对应无线设备的颜色码。发送颜色码至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基于预设颜色序列,对无线设备排序。在智能终端显示排序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外观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预设颜色序列来查找无线设备,以简化查找流程并降低查找时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在智能终端显示具有对应特征信息的无线设备。基于此,可以简化智能终端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快速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发送广播消息之前,无线设备可以存储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将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附加在广播消息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以此可以提高特征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导出该智能终端的账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在智能终端显示智能终端的账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响应用户的操作,对应修改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修改后的设备信息包括账户名称或者用户昵称。应当理解,上述的账户名称和用户昵称均可以用于供用户选择,以体现在修改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中。基于此,可以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以及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对已连接的同型号的无线设备添加不同的识别标签;识别标签用于区分同型号的无线设备。应当理解,识别标签可以包括Emoji表情、符号表情或者文字说明等。基于此,通过各个识别标签,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而不需要再对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进行重命名,以便于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定位到具有对应外观信息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广播消息可以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该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可以存储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再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智能终端实现上述各实现方式中的识别方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智能终端可以实现与上述无线连接系统的智能终端相同的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智能终端、无线设备和服务器。无线设备用于发送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存储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时间信息。智能终端用于接收广播消息;基于对广播消息的解析,向服务器发送设备信息。服务器用于接收设备信息,查找对应设备信息的外观信息,以及发送对应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智能终端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对应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在蓝牙交互界面显示对应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融合显示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和外观信息。
本申请的识别方法通过获取及显示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可以方便用户相对快速地查找所需要进行连接的无线设备,以提高配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的智能终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硬件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时间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智能终端隐藏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于时间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设时间阈值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连接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用电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外观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外观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排序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颜色标识按键查找无线设备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于颜色标识按键查找无线设备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外观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于外观信息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当首次使用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智能手环、智能台灯等无线设备,用户需要将该无线设备与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配对,以在二者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关系。
以无线设备为TWS耳机、智能终端为手机,连接方式为蓝牙来举例说明,当首次使用TWS耳机,用户一般需要打开TWS耳机的配对模式,然后再打开手机关于蓝牙的交互界面,并且在交互界面上搜索、查找及配对连接该TWS耳机。
请参考图1,应当理解,由于如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无线设备的普及,用户在交互界面一般可以找到多个类型不同、型号不同的无线设备,并且该些无线设备在界面上显示的可能是型号、虚拟地址或者显示的可能是字母和数字混编的识别号;其中,名称、物理地址、IP地址、虚拟地址或者识别号等均可理解为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10。该设备信息10可以指该无线设备标识的信息,例如设备名称,MAC地址等。
用户在交互界面进行查找时,该些无线设备与所要进行配对的TWS耳机并没有较大差别,TWS耳机可能是设备列表里面的一个。基于此,对于显示型号的无线设备,用户可能会优选查找。在花费一定时间之后,用户可能看到自己所要连接的TWS耳机,进而点击并进行配对连接。而当用户通过型号没有查找到对应的TWS耳机时,用户可能会再查找显示识别号的无线设备。但是,对于该些显示字母和数字混编的识别号的无线设备,站在用户的角度,可能都是意义不明的字段;用户难以进行区分,配对连接的成功率较低。
此外,当在可连接范围内出现两台或者多台同型号的TWS耳机时,该些TWS耳机所显示的设备信息10可能一样或者基本一样;若是显示识别号,则如上一段所述,用户难以区分。一些情况下,用户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区分各个同型号的TWS耳机,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尝试配对连接,并且配对连接的期间还存在误连接的风险。
针对上面的情况,部分手机可能会根据各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来进行排序。基于此,用户可以通过各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来预估其与手机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哪台无线设备可以与TWS耳机相对应。
但是,由于TWS耳机等无线设备的体积较小,其信号强度可能远小于手机的信号强度,并且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例如在蓝牙的交互界面上,TWS耳机可能排在手机的后面或者排在各手机之间,用户仍难以快速查找到对应的TWS耳机。
以连接方式为WLAN,无线设备和智能终端均为手机再举例说明,两台手机之间通过WLAN直连来传输数据。应当理解,在传输数据之前,两台手机之间可能需要先进行配对操作;或者,发送数据的手机可能需要在WLAN直连的交互界面上选中接收数据的手机。一方面,类似上面的交互界面,在WLAN直连的交互界面上,可能会同时显示多个无线网络,用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查找。
另一方面,在该些交互过程中,用户有可能会误选其他无线设备,或者误传输数据到其他无线设备,因而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为了提高无线设备的可识别性,对于一般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显示屏的无线设备,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界面来修改其设备信息10。例如:用户可以修改该些无线设备的名称,以便于后续识别。但是该些操作需要用户手动进入至少三级菜单,操作相对繁琐并且也较难找到对应的交互界面。
而对于一般的TWS耳机、部分音箱、路由器等没有显示屏的无线设备,修改设备信息10则更为繁琐。应当理解,该修改一般是在其他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有显示屏的设备上进行,因此是建立在无线设备已经配对连接的前提之上。基于此,对于未曾连接过的无线设备,用户并不能进行修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无线连接系统以及智能终端。通过该些识别方法,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上相对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进行连接的无线设备,以提高配对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连接系统可以包括蓝牙连接系统。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连接系统也可以包括WiFi连接系统及其他系统,对此不加限制。
应当理解,在各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中,无线设备和智能终端并没有明显差别,二者之间也不必然具有从属关系。例如:无线设备可以为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者如智能台灯、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又例如:无线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智能终端为其他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对此不加限制。
应当理解,在以下各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中,无线设备和智能终端之间示例性地通过蓝牙的方式来建立无线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和智能终端之间也可以通过WLAN或者WLAN直连等方式建立无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立无线连接后,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来修改无线设备的信息。
图2示意了一种智能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智能终端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30,无线通信模块140,显示屏150等。
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终端100的限定。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等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的类型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处理单元中至少一种。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两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可以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高速缓冲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用过或使用频率较高的指令或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接口。接口的类型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2C接口,I2S接口,PCM接口,UART接口,MIPI,GPIO接口,SIM接口,或USB接口等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以上至少一种接口连接触摸传感器、音频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或摄像头等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智能终端100的限定。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智能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30,无线通信模块14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智能终端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两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或6G中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对天线1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3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50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3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40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BLE模块,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模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模块,FM模块,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或红外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14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两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4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4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3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40耦合,使得智能终端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其他智能终端通信。该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GSM,GPRS,CDMA,WCDMA,TD-SCDMA,LTE,BT,GNSS,WLAN,NFC,FM,或IR技术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该GNSS可以包括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等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智能终端100可以通过GPU,显示屏15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5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以及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5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显示屏150。显示屏150可以是LCD,OLED显示屏,AMOLED显示屏,FLED显示屏,Mini LED显示屏,Micro LED显示屏,Micro 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emitting diode,QLED)显示屏等中的至少一种。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智能终端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智能终端100的各种功能方法或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终端100的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可以使智能终端100实现以下任一实施例中的识别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卡连接器121、充电管理模块160A、电源管理模块160B、电池160C、USB连接器160D、音频模块170、传感器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和SIM卡接口194。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包括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和耳机连接器170D中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和骨传导传感器180M。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示例为智能终端100的蓝牙交互界面。在该蓝牙交互界面可以包括设备信息10、状态栏12、导航栏14、开关栏16和信息栏18。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栏12示例性地包括信号强度图标、WLAN图标、蓝牙图标、当前剩余电量图标和时间图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状态栏12还可以包括NFC图标、声音图标、WLAN热点图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航栏14可以提供当前所处的交互界面的信息。如图1所示例的,在蓝牙交互界面上,可以在导航栏提供蓝牙的标识信息,以及提供例如返回键等可供用户触摸的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栏16可以提供蓝牙开关的标识信息,以及提供例如蓝牙开关键等可供用户触摸的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栏18可以提供例如设备名称18A和收发的文件18B等信息。
如图1所示例的,该设备名称18A对应显示为“HUAWEI”。应当理解,当其他设备通过蓝牙搜到该智能终端100时,在其他设备的可配对设备列表上显示的设备名称即为“HUAWEI”。
在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用户对设备名称18A的修改操作后,该设备名称18A可以对应显示其他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的文件18B可以对应提供智能终端100通过蓝牙接收到的文件的信息。该文件的类型可以包括图片、音乐、视频、文本或者压缩包等,对此不加限制。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的文件18B还可以对应提供智能终端100通过蓝牙发送的文件的信息。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的文件18B还可以仅提供接收的文件的信息或者发送的文件的信息。
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广播消息可以指无线设备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的消息,并且可以携带有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该无线设备关于参数、时间、历史连接、用电、外观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无线设备为TWS耳机,其特征信息可以包括TWS耳机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TWS耳机的壳体颜色等。又例如:无线设备为智能音箱,其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智能音箱的壳体颜色、智能音箱的已连接次数或者智能音箱的总上电时长等,对此不加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等可以存储在无线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可以携带在广播消息的厂商自定义字段中。
应当理解,不同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而如时间、历史连接、用电、外观等方面的信息,一般是跟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和使用偏好等有关,因此用户也较为容易记住和识别出该些特征信息。
S102: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对无线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的解析,例如对广播消息中厂商自定义字段进行解析,智能终端100除了可以获取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外,还可以获取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蓝牙为例,厂商自定义字段可以理解为PDU(Protocol 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有效负载(Payload)字段。例如:该厂商自定义的字段可以包括PDU中的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值(Data Type Value)可例如为0xFF。其中,该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的前两个字节表示厂商ID,其他由厂商自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可以存储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可以存储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
S103:在智能终端显示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应当理解,单通过该设备信息,用户较难将智能终端100上显示的设备与实际的无线设备对应。该设备信息可以是无线设备的名称,例如:该设备信息显示为HUAWEIFreeBuds 3或者HUAWEI Sound X。
而在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中,通过利用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用户可以在交互界面上同步看到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而用户一般会对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较为敏感。基于此,根据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特征信息,用户在交互界面上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到与之对应的无线设备,以进行配对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智能终端100与无线设备的配对效率,并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的存储器可以仅存储有其设备信息。智能终端100的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有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在接收无线设备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的广播消息后,根据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智能终端可以在终端的存储器120查找对应该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在显示屏150上进行显示。在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100建立无线连接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将该特征信息写入无线设备的存储器中。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智能终端100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服务器在接收该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后,查找对应该设备信息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发送给智能终端100。在接收到特征信息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对应显示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100建立无线连接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将该特征信息写入无线设备的存储器中。
请参考图4,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下文各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在智能终端与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除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应当理解,该特征信息可以作为临时性的信息。应当理解,该临时性的信息可以指在智能终端100与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智能终端100可以从存储器120中删除该特征信息,以简化交互界面所显示的内容。此外,该临时性的信息还可以指智能终端100在存储该特征信息的情况下,不显示该特征信息。基于此,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上,用户可以看见已配对连接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但不必然会看到该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也可以响应用户的切换显示操作,以调用和显示已连接的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对此不加限制。其中,该切换显示操作可以是用户单击、双击、长按交互界面中的切换按钮;或者,用户在交互界面上通过双指或者三指执行向上滑动、向下滑动、横向滑动等滑动操作,对此不加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述,在智能终端100与某一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该智能终端100可以不显示该建立无线连接的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20,而仅显示设备信息10;此外,对于其他未建立无线连接的无线设备,智能终端100可以继续显示对应的设备信息10和特征信息20。
请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关于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20可以包括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本次的开机时间、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等跟时间关联的信息。无线设备可以在设备的存储器存储本次开机的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等信息,例如可以存储在无线设备的存储器中。该些时间信息可以附加在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中,以通过蓝牙等方式对外发送。
基于该时间信息,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在可配对设备列表中查找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以提高配对连接的效率。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配合图5来对上述实施例的识别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100通过蓝牙等方式可搜索到的无线设备中,存在三个同型号的HUAWEI P50以及两个同型号的HUAWEI FreeBuds 4。应当理解,若单从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10来看,用户可以知道HUAWEI P50是手机,HUAWEI FreeBuds 4是耳机。但是,用户难以分辨各HUAWEI P50,也难以区分各HUAWEI FreeBuds 4,实际匹配较为困难。
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上,对应每一手机或者耳机,同时显示了对应的设备信息10和时间信息。用户可以直接查找与设备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相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手机或者耳机,以进行配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无线设备例如是在9:18进入配对模式,则可以在交互界面的可配对设备列表中直接查找对应该时间的HUAWEI FreeBuds 4,以进行配对连接。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无线设备例如是在9:12进入配对模式,则在交互界面的可配对设备列表上可以查找到一个HUAWEI P50和一个HUAWEI FreeBuds 4。进而,用户可以配合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10来确定所要进行配对连接的设备。例如: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的类型为耳机,则可以选择HUAWEI FreeBuds 4;或者,无线设备的类型为手机,则可以选择HUAWEI P50。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100的蓝牙的交互界面上,对于搜到的各个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可能显示为MAC地址或者虚拟地址等。用户并不容易去识别该些设备信息所对应的无线设备类型。对此,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时间信息来查找对应的无线设备,以此实现快速查找和提高配对连接的效率。
请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述的图4和图5所示例的识别方法,智能终端100还可以设有切换按钮30,该切换按钮30可以供用户触摸。在响应用户对切换按钮30的触摸操作后,智能终端100可以选择性地显示或者隐藏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20。如图6所示例的,在响应用户对切换按钮30的触摸操作后,切换按钮30由打开切换成关闭,智能终端100可以隐藏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20。反之,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用户对切换按钮30的触摸操作后,智能终端100也可以显示或者重新显示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20;其中,重新显示是指在配对的过程中,智能终端100由显示特征信息切换成隐蔽特征信息,之后再由隐蔽特征信息切换成显示特征信息。
请同步参考图7和图8,对应到时间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智能终端100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与上述的识别方法相比,该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11: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
S112:解析广播消息,以获取设备信息和时间信息。
其中,步骤S111与步骤S101相同,步骤S112与步骤S102基本相同,对此不加赘述。
S113:对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更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
应当理解,在上述对应图5的实施例中,显示的时间信息为无线设备进入配对模式的时刻的时间信息,例如:HUAWEI P50这个无线设备在9:22进入配对模式,则显示的“9:22”这个时间并不会随着HUAWEI P50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增加而产生变化。而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中,通过设置计时器,可以更新各无线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等,以使对应的时间信息可以动态显示。
S114:在智能终端显示更新的时间信息。
应当理解,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上看到动态的时间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该动态的时间信息来查找无线设备,以进行配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特征信息的准确度,无线设备可以先在设备的存储器存储及更新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等时间信息,该些时间信息可以附加在广播消息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智能终端100在接收和解析无线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后,可以在终端的存储器120接力更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
如图8所示例的,智能终端100解析出HUAWEI FreeBuds 4在30秒前进入配对模式,并显示在交互界面上。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启动计时器,并在终端100的存储器120更新,以动态显示对应该HUAWEI FreeBuds 4的时间信息。智能终端100可以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如“35秒前进入配对模式”等更新后的时间信息。
应当理解,对于搜到的多个无线设备,智能终端100可以分别启动计时器,并分别更新各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如图8所示例的,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分别对各HUAWEI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分别更新时间信息。结合上述有关切换按钮30的实施例,在响应用户对切换按钮30的触摸操作后,智能终端100可以显示或者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对应动态的时间信息,图8示例的智能终端100的更新频率为5秒,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的更新频率也可以为1秒、2秒、3秒、10秒、30秒、1分钟或者2分钟等。
请参考图9,对应特征信息20为时间信息的各实施例,智能终端100还可以设置预设时间阈值。当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或者在预设时间阈值以上时,智能终端100可以隐藏该无线设备,以简化交互界面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
如图9所示例的,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2分钟;基于此,可以隐藏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大于2分钟的无线设备,以便于用户快速查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些被隐藏的无线设备可以存储在智能终端100的后台。在响应用户的触摸操作后,智能终端100可以重新显示被隐藏的无线设备,以便于用户查找。
请参考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特征信息20还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历史上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等信息;图10示例为连接次数。对应的,无线设备可以在设备的存储器存储该无线设备与各智能终端100的连接次数;或者,无线设备可以存储连接过的终端个数,例如可以存储在无线设备的存储器中。其中,无线设备可以通过计数器来实现对连接次数或者终端个数的计算。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信息也可以包括无线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等。该一段时间可例如为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等,对此不加限制。
应当理解,无线设备可以将该连接信息附加在广播消息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新的智能终端100在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后,可以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出该无线设备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区分各无线设备,以及区分同型号的新旧设备。
以图10为例,当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新的耳机时,用户可以在交互界面上直接查找连接次数为0的无线设备,然后根据设备信息10可以确定所要连接的耳机为HUAWEI FreeBuds 4。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用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的无线设备是否曾被别人使用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确保用户的消费权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设备的连接信息,对无线设备排序。如图10所示例的,按照连接次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对无线设备排序。基于此,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排在前面的是连接次数较少的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所要连接的新设备,而不需要过多查找设备列表,由此可以降低查找无线设备的时间,以及提高配对效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连接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来对无线设备排序,对此不加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对应连接信息的无线设备。该筛选操作可以是用户选择性地要求显示连接次数较少或者连接次数较多的无线设备。
请参考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特征信息20还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用电信息。该用电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等与电有关的信息。对应的,无线设备可以在设备的存储器存储该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等信息。
类似上述实施例,无线设备可以通过计数器来实现对总上电时长、历史充电次数等的计算,以及将该用电信息附加在广播消息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基于此,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区分各无线设备,以及区分同型号的新旧设备。
以图11为例,当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刚使用一段时间的新耳机时,用户可以在交互界面上直接查找总上电时长较短的无线设备,然后根据设备信息10可以确定所要连接的耳机为HUAWEI FreeBuds 4。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用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甄别新的无线设备是否曾被别人使用过,以确保用户的消费权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设备的用电信息,对无线设备排序。如图11所示例的,按照总上电时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来对无线设备排序。基于此,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排在前面的是总上电时长较短的无线设备。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所要连接的新设备,而不需要过多查找设备列表,由此可以降低查找无线设备的时间,以及提高配对效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总上电时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来对无线设备排序,对此不加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对应用电信息的无线设备。该筛选操作可以是用户选择性地要求显示总上电时长较短或者总上电时长较长的无线设备。
请参考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特征信息20还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根据无线设备类型的不同,该外观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设备的颜色、材质等信息,对此不加限制。例如:对于TWS耳机,该外观信息可以包括壳体颜色、耳塞类型、壳体材质等信息。又例如:对于智能手表、该外观信息可以包括壳体颜色,表带材质、表带颜色、显示屏尺寸等信息。其中,对于可更换表带的智能手表,其外观信息一般可以包括智能手表出厂时的表带的相关信息。
为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图12和图13,并以外观信息包括壳体颜色信息来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可以在设备的存储器存储该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例如在无线设备出厂时录入壳体颜色信息。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该外观信息,相对快速地查找无线设备。以图13为例,当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银色的耳机时,用户可以相对直观地在交互界面上查找到HUAWEI FreeBuds Pro,以提高交互体验。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可以预留颜色码空位。当该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100建立配对连接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设备信息。服务器查找对应无线设备的颜色码,并将该颜色码反馈回无线设备。无线设备可以存储颜色码,之后连接其他智能终端100时,可以将该颜色码附加在广播消息的厂商自定义字段中,并通过蓝牙等方式发送。应当理解,该智能终端100可以通过无线设备的物理地址、识别号或者序列号等方式来查找对应的颜色码,对此不加限制。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可以在终端的存储器120存储颜色库;例如该颜色库可以存储在智能终端100的存储器120中。基于此,在智能终端100无需通过服务器查找颜色(此亦可理解为断网)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颜色库来匹配出对应无线设备的颜色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壳体颜色的外观信息也可以与设备信息10融合呈现。应当理解,外观信息可以属于视觉上的信息,例如用颜色来呈现外观信息,而不必然需要通过文字来呈现。而其他如设备信息、时间信息等除了涉及视觉上的信息外,一般还需要结合文字上的信息,因此可以将外观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融合呈现。例如:对于壳体颜色为红色的TWS耳机,智能终端100可以在交互界面上用红色字体呈现其设备信息10;或者,对于壳体颜色为蓝色的手机,智能终端100可以在交互界面上用蓝色字体呈现其设备信息10。基于此,智能终端100可以相对简洁地呈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10和外观信息,以便于用户查找。
类似上述实施例,对应壳体颜色的外观信息也可以与时间信息、连接信息或者用电信息等特征信息20融合呈现。例如:对于连接次数为0、壳体颜色为红色的耳机,可以用红色字体呈现该耳机的设备信息和连接信息,对此不加赘述。
请参考图13,对应壳体颜色的外观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设备的壳体颜色来对无线设备排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存储有预设颜色序列。基于该预设颜色序列,智能终端100可以对搜到的各无线设备进行排序以及根据预设颜色序列设置颜色标识按键,以便于用户查找。应当理解,该预设颜色序列可以由厂商默认设置;或者,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进行自定义设置,对此不加限制。
如图14所示例的,预设颜色序列可例如为黑色、白色、金色、银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及其他。对应该些预设颜色标识,在图14中还设有颜色标识按键42;其中,紫色和其他的颜色标识按键并未在图14中呈现,用户可以通过在交互界面上进行滑动等操作,以调出紫色和其他的颜色标识按键。
请再参考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还包括:响应用户的操作,定位到具有对应外观信息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上,当设备列表的设备较多时,用户查找具有对应壳体颜色的无线设备仍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例如用户需要在智能终端100的交互界面上滑动查找。而基于该些颜色标识按键42,用户可以直接定位到所需连接的无线设备的大概位置,由此可以便于用户查找,以提高配对效率。如图14所示例,用户通过点击银色的颜色标识按键42,可以直接定位到壳体颜色为银色的无线设备,以此实现快速查找。
请参考图15,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种颜色可以理解为对比色;例如:黑色和白色、金色和银色。对此可以根据对比色来设计预设颜色序列以及颜色标识按键44,以便于用户在交互界面快速定位到对应颜色的无线设备,简化查找流程并降低查找时间。
如图15所示例的,每个颜色标识按键44可以对应到两种颜色,例如黑色和白色、金色和银色等。当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红色的耳机时,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红绿的颜色标识按键44,以直接定位到壳体颜色为红色或者绿色的无线设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颜色标识按键也可以对应到三种以上的多种颜色,对此不加限制。例如:某一个颜色标识按键可以对应到黑白灰此三种颜色,另一个颜色标识按键可以对应到红绿蓝此光学三原色,再一颜色标识按键可以对应到金银铜此三种颜色。
请参考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
其中,该筛选操作可以是用户选择性地要求显示某一颜色或者某些颜色的无线设备。
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对应颜色的无线设备。
基于此,可以简化交互界面上显示的无线设备总数,便于用户快速查找所需的无线设备。如图16所示例,以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银色的TWS耳机,无线连接方式为蓝牙连接来举例说明,用户可以通过双击、长按、向上滑动或者向下滑动等方式触摸对应银色的颜色标识按键42,。在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在交互界面上显示银色的HUAWEI FreeBuds Pro和HUAWEI Mate40,并隐藏其他颜色的无线设备。再根据用户所要连接的无线设备为银色的TWS耳机,用户可以在交互界面上快速查找到需要连接的HUAWEIFreeBuds Pro,以在智能终端100和HUAWEI FreeBuds Pro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关系。
请参考图17,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识别方法还可以根据对比色来对无线设备进行筛选。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双击、长按、向上滑动或者向下滑动等方式触摸对应金银色的颜色标识按键44,在可以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后,智能终端100可以在交互界面上显示金色和银色的无线设备,对此不加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已连接的无线设备,若是其中有两个或者多个设备为同型号,则可以在设备信息10周围附加识别标签,以便于用户区分该些无线设备。该识别标签可以包括Emoji表情、符号表情或者文字说明等。基于此,通过对应同型号的无线设备的各个识别标签,用户可以相对快速地查找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而不需要再对同型号的无线设备进行重命名,以便于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部分无线设备,可以在其出厂时通过软件录入上述的特征信息20,以便于附加在广播消息的厂商自定义字段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在交互界面上同步显示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和外观信息等特征信息20中的至少两种;基于此,用户可以综合考虑,以查找对应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如TWS耳机的无线设备,在与智能终端100连接后,一般的智能终端会绑定用户的账户进行命名或者关联用户的手机号来修改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此可能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对此,在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中,在智能终端100与无线设备建立配对连接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导出智能终端100的账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满足信息安全权限等的要求下,智能终端100可以自行导出各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或者,该智能终端100还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导出部分应用软件或者部分账号的用户昵称。其中,该部分账号可以指某一应用软件的至少一个账号。
在交互界面显示智能终端100的账户名称或者应用软件的用户昵称。
响应用户的操作,对应修改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上述的账户名称和用户昵称均可以用于供用户选择,以体现在修改后的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中。基于此,可以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以及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此外,用户可以不用手动输入来修改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还可以提高交互体验。

Claims (25)

1.一种蓝牙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服务器和无线设备;
所述无线设备用于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所述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存储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时间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广播消息;以及基于对所述广播消息的解析,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设备信息,查找对应所述设备信息的外观信息,以及发送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外观信息,以及在蓝牙交互界面显示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融合显示所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和所述外观信息。
2.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解析所述广播消息,以获取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
在所述智能终端显示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或者外观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广播消息,以获取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更新所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间阈值,显示所述时间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内的无线设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历史上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或者,
所述用电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或者,
所述外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壳体颜色或者所述无线设备关于外观的参数。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对所述无线设备排序;
在所述智能终端上显示排序后的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智能终端的颜色库中查找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颜色码;
发送所述颜色码至所述无线设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所述无线设备进行筛选;
在所述智能终端显示具有对应所述特征信息的所述无线设备。
10.如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的广播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无线设备存储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
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附加在所述广播消息中并对外发送。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除所述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消息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所述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存储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13.一种无线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无线设备;
所述无线设备用于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连接信息、用电信息或者外观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无线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基于对所述广播消息的解析,获取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显示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设有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用于显示或者隐藏所述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开机时间或者进入配对模式的时间。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在获取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之后,还用于对所述无线设备启动计时器,以更新所述无线设备的时间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阈值,显示所述时间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内的无线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历史上的连接次数或者连接过的终端个数;或者,
所述用电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总上电时长、剩余电量、可用时长或者历史充电次数;或者,
所述外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的壳体颜色或者所述无线设备关于外观的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对所述无线设备排序;以及
在所述智能终端上显示排序后的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在颜色库中查找对应所述无线设备的颜色码;发送所述颜色码至所述无线设备。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响应用户的筛选操作,对所述无线设备进行筛选;
在所述智能终端显示具有对应所述特征信息的所述无线设备。
22.如权利要求13至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设备在发送所述广播消息之前,还用于存储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特征信息附加在所述广播消息中并对外发送。
23.如权利要求13至2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在与所述无线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除所述无线设备的特征信息。
24.如权利要求13至2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消息包括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所述Manufacturer Specific Data字段存储所述无线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特征信息。
25.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智能终端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12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
CN202111538240.3A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264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240.3A CN116264669A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CT/CN2022/135758 WO2023109519A1 (zh) 2021-12-15 2022-12-01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8240.3A CN116264669A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4669A true CN116264669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2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8240.3A Pending CN116264669A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4669A (zh)
WO (1) WO20231095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1648B1 (ko) * 2006-10-09 2008-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정보 표시 방법
CN102238270A (zh) * 2010-04-22 2011-11-09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装置的辨识方法与使用其的移动电话
JP5726008B2 (ja) * 2011-07-28 2015-05-2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接続機器一覧の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CN111741513B (zh) * 2020-06-18 2023-04-07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519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7686A1 (zh) 引导智能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介质、控制终端及系统
CN113613238B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449328B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9920240B (zh) 一种红外控制器与红外设备自动匹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95179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54283A (zh) 一种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和终端
CN113691270B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883299A1 (en) Method for smart home appliance to access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339693A (zh) 一种多设备蓝牙配对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3498032A (zh) 一种上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70279B (zh) 基于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895991A (zh) 内容分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264669A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无线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6056050A (zh) 播放音频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3438102A (zh) 网络配置系统、网络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路由设备
WO2020062308A1 (zh) 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97438B (zh) 一种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7134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057521A1 (zh) 配置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1444949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236693A9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297530B (zh)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6668938A (zh) 图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6954441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915308A (zh) 一种去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