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6021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6021A
CN116256021A CN202310105407.XA CN202310105407A CN116256021A CN 116256021 A CN116256021 A CN 116256021A CN 202310105407 A CN202310105407 A CN 202310105407A CN 116256021 A CN116256021 A CN 116256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avity
road performance
road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54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红
胡艺峰
刘魁
王腾
胡新运
孙辉
余方海
高朋飞
唐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54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6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6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1Devices or auxiliary means for setting-out or 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new surfacing, e.g. templates, screed or reference line supports; Applications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surface 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surfacing, e.g. profilograph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30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 instrument;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et of instru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涉及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包含: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道路面图像采集的高清摄像装置、用于带动摄像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图像处理单元,该图像处理单元于采集图像的前景区域中获取道路性能;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将道路性能图像与预存的道路性能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道路性能的种类,摄像装置及控制单元均与图像处理单元分别连接;数据传输模块,该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分析及处理后道路性能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及管理平台中,数据传输模块与图像处理单元连接。本发明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能够获得当前路段的道路性能信息,为道路管养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车辆出行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保障车辆行驶安全,需要对道路性能进行监管,对道路性能的长期预测则为道路管养部门指定养护计划提供了依据,是道路性能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了获取城市道路性能评价模型所需的详尽数据,精确评价道路的性能状态,需要设置数据采集终端覆盖城市道路所有路段的全部区域,但是如此实施的成本高昂,可实施性差。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对于模型所需数据的获取,应分步实施,首先在流量大、当量面积大、重要度大、有代表性的路段上安装设备,等运行一段时间后,再逐步扩展。让设备分布到最有代表性的路段上,需要对即将布设设备的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论证,排除不必要的路段和不合理的路段,避免采集的数据信息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终端设备的作用。本发明基于道路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够获得当前路段的道路性能信息(裂缝、车辙、坑槽、障碍物四项评价指标),为道路管养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包含:
图像采集系统,该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道路面图像采集的高清摄像装置、用于带动摄像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用于摄像装置能够“捕捉”到各个方位角度的道路面状态图像;
图像处理单元,该图像处理单元于采集图像的前景区域中获取道路性能;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将道路性能图像与预存的道路性能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道路性能的种类,所述摄像装置及控制单元均与图像处理单元分别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该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分析及处理后道路性能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及管理平台中,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采集终端包括有以下实体部件:
立柱,该立柱上部开设有一左右方向贯通的容腔,立柱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结构;在所述容腔中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左横梁、右横梁,当左横梁与右横梁容置于容腔中处于未工作状态下时,左横梁与右横梁均为竖向设置,左横梁与右横梁的底端铰接在容腔侧壁上;
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左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第二摄像头,该第二摄像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右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设于第一空腔中,用于带动左横梁与右横梁转动及联动,使其从容腔两侧的开口“探出”,直至左横梁与右横梁运动至水平横置状态。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有以下实体部件:
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侧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第一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一转轴一端穿设容腔侧方的立柱与左横梁底端侧部固接;
第一链轮,该第一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上;
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正下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第二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二链轮,该第二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上;
电动机与第三转轴,所述电动机横卧于第二转轴下方的第一空腔中,电动机的电机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电动机的动力端与第三转轴一端连接,电动机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设有的一第三轴承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三链轮,该第三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上;
传动链条,该传动链条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第三链轮共同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四转轴,该第四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另一侧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设置,第四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四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一带轮,该第一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
第二带轮,该第二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带轮位于第一带轮正下方,且第二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带轮的直径;
第一传动皮带,该第一传动皮带与第三链轮、第五链轮共同连接;
所述左横梁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结构,在左横梁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二空腔的第一长孔,
第一丝杆,该第一丝杆内置于第二空腔中,第一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五轴承转动连接在左横梁两端;
第一移动座,该第一移动座套设在第一丝杆上,第一移动座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旋传动连接;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穿设所述第一长孔,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移动座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
第一锥齿轮,该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靠向左横梁底端的第一丝杆上,在第一锥齿轮侧方的左横梁上开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四转轴一端贯穿第一穿孔外延至第二空腔中;
第二锥齿轮,该第二锥齿轮位于第二空腔中,其固接在第四转轴端部,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上。
第五转轴,该第五转轴水平横置在第一转轴侧方的第一空腔中,第一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六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五转轴一端穿设容腔侧方的立柱与右横梁底端侧部固接;
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五转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连接;
第六转轴,该第六转轴水平横置在第四转轴侧方的第一空腔中,与第五转轴相对设置,第六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七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
第四齿轮,该第四齿轮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内部设有第三空腔结构,在右横梁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三空腔的第二长孔,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丝杆,该第二丝杆内置于第三空腔中,第二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八轴承转动连接在右横梁两端;
第二移动座,该第二移动座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第二移动座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旋传动连接;
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穿设第二长孔,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移动座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
第三锥齿轮,该第三锥齿轮固定套设在靠向右横梁底端的第二丝杆上,在第三锥齿轮侧方的右横梁上开设有一第二穿孔,所述第六转轴一端贯穿第二穿孔外延至第三空腔中;
第四锥齿轮,该第四锥齿轮位于第三空腔中,其固接在第六转轴端部,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采集终端还包括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可实现对容腔两端开口的封闭,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容腔顶端的立柱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一左凹槽、一右凹槽,立柱顶部具有所述第一空腔结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
长条形的左护板,该左护板设于左横梁侧方,左护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凹槽中,当左护板处于封闭状态时,左护板竖向设置在容腔一侧开口处;
长条形的右护板,该右护板设于右横梁侧方,右护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右凹槽中,当右护板处于封闭状态时,右护板竖向设置在容腔另一侧开口处;
第七转轴,该第七转轴水平横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一空腔中,第七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九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第七转轴中间段贯穿左凹槽裸露在外,所述左护板一端与处于左凹槽中的第七转轴中间段相连接;
第八转轴,该第八转轴水平横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一空腔中,第八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十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第八转轴中间段贯穿右凹槽裸露在外,所述右护板一端与处于右凹槽中的第八转轴中间段相连接;
第三带轮,该第三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七转轴上;
第四带轮,该第四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八转轴上,且第四带轮与第三带轮错位布置;
第五带轮,该第五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第五带轮设于第三齿轮外侧;
第六带轮,该第六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上,第六带轮设于第四齿轮内侧;
第二传动皮带,该第二传动皮带用于连接第三带轮与第六带轮;
第三传动皮带,该第三传动皮带用于连接第四带轮与第五带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通过在特定路段设置本发明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能够获得当前路段的道路性能信息(裂缝、车辙、坑槽、障碍物四项评价指标),为道路管养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数据传输模块,能够对两侧双向道路的性能进行多角度方位动态图像捕捉采集,以便更好地识别确定道路性能的种类;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以及将其与驱动机构联动,可实现对容腔两端开口的封闭,以达到防护左横梁、右横梁以及其上摄像头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中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的系统工作原理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的立体结构简图(左横梁与右横梁处于容腔中);
图3是图2状态下终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的立体结构简图(左横梁与右横梁逐渐转动打开);
图5是图4状态下终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的立体结构简图(左横梁与右横梁最终水平横置于道路上方);
图7是图6状态下终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立柱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左横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实施例1中立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左横梁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实施例2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左护板与右护板处于容腔中);
图15是实施例2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左护板与右护板逐渐随驱动机构打开);
图16是实施例2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左护板与右护板完全打开状态);
图17是实施例2中立柱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立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2中立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2中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二传动皮带以及第三传动皮带之间的位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立柱;101、容腔;102、第一空腔;103、左凹槽;104、右凹槽;
2、左横梁;201、第二空腔;202、第一长孔;203、第一穿孔;
3、右横梁;
4、第一摄像头;
5、第二摄像头;
6、第一转轴;601、第一轴承;
7、第一链轮;
8、第二转轴;801、第二轴承;
9、第二链轮;
10、电动机;11、第三转轴;1101、第三轴承;
12、第三链轮;13、传动链条;
14、第四转轴;1401、第四轴承;
15、第一带轮;16、第二带轮;17、第一传动皮带;
18、第一丝杆;1801、第五轴承;
19、第一移动座;20、第一连杆;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第一齿轮;24、第五转轴;2401、第六轴承;25、第二齿轮;26、第六转轴;2601、第七轴承;27、第三齿轮;28、第四齿轮;29、左护板;30、右护板;31、第七转轴;3101、第九轴承;32、第八转轴;3201、第十轴承;33、第三带轮;34、第四带轮;35、第五带轮;36、第六带轮;37、第二传动皮带;38、第三传动皮带。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主要由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数据传输模块构成,其中,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道路面图像采集的高清摄像装置、用于带动摄像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摄像装置能够“捕捉”到各个方位角度的道路面状态图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更为全面地识别道路性能,或者说道路受损状态,本实施例所述的道路性能包括道路裂缝、道路车辙、道路坑槽、道路障碍物。
图像处理单元于所述采集图像的前景区域中获取道路性能,摄像装置及控制单元均与图像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或无线连接,控制单元将所述道路性能图像与预存的道路性能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道路性能的种类。
数据传输模块与图像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或无线连接,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分析处理后道路性能数据经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及管理平台中,为道路管养人员提供了支持和依据。另外,本实施例的采集终端还通过设有定位模块对终端进行定位,以此明确采集终端所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7所示,采集终端包括立柱1,立柱1底端固定安装在双向道路的中间绿化带区域上,在立柱1的上部(即靠近立柱1顶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左右方向贯通的容腔101,容腔101两端开口分别朝向对应侧的道路。
在所述容腔101中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左横梁2、右横梁3,当左横梁2与右横梁3容置于容腔101中处于未工作状态下时,左横梁2与右横梁3均为竖向设置,左横梁2与右横梁3的底端(均为圆弧曲面)铰接在容腔101侧壁上,立柱1内部具有第一空腔102结构,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空腔102中,一目的在于带动左横梁2与右横梁3转动及联动,左横梁2与右横梁3具有转动方式为: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左横梁2与右横梁3的底端同步转动,与此同时,左横梁2与右横梁3的顶端分别逐渐从容腔101两侧的开口“探出”,直至左横梁2与右横梁3运动至水平横置状态,且分别位于两侧道路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4与第二摄像头5,第一摄像头4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活动安装在左横梁2上,第二摄像头5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活动安装在右横梁3上,当第一摄像头4与第二摄像头5开始动作后,即两者的镜头渐渐朝下,在不断改变摄像角度的运动下,对两侧双向道路的性能进行动态图像“捕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8-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含以下元件:
一第一转轴6,该第一转轴6水平横置在容腔101侧方的立柱1第一空腔102内,第一转轴6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一轴承6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第一转轴6一端穿设容腔101侧方的立柱1与左横梁2底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用作于直接带动左横梁2转动的部件。
一第一链轮7,该第一链轮7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6上。
一第二转轴8,该第二转轴8水平横置在容腔101正下方的立柱1第一空腔102内,第二转轴8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二轴承8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
一第二链轮9,该第二链轮9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8上。
一电动机10与一第三转轴11,所述电动机10横卧于第二转轴8下方的第一空腔102中,电动机10的电机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电动机10的动力端与第三转轴11一端连接,电动机10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或无线连接,控制单元操控电动机10正反转启停,第三转轴11的另一端通过设有的一第三轴承1101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
一第三链轮12,该第三链轮12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11上。
一传动链条13,该传动链条13与第一链轮7、第二链轮9以及第三链轮12共同连接在一起,用于将电动机10的动力自第三转轴11传递给第二转轴8、第一转轴6,进而带动左横梁2以及第三链轮12转动。
结合图10-图11以及图13所示,为了能够实现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摄像头4沿着左横梁2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四转轴14,该第四转轴14水平横置在容腔101另一侧方的立柱1第一空腔102内,与第一转轴6相对设置,第四转轴14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四轴承14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
一第一带轮15,该第一带轮15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14上。
一第二带轮16,该第二带轮16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8上,第二带轮16位于第一带轮15正下方,且第二带轮16的直径大于第一带轮15的直径。
一第一传动皮带17,该第一传动皮带17与第三链轮12、第五链轮共同连接在一起,用于将第二转轴8的动力传递给第四转轴14,且由于第一带轮15与第二带轮16两者直径的差异,依据机械传动原理及公式:
d2/d1=n1/n2;
式中,d2表示的是第二带轮16的直径;
d1表示的是第一带轮15的直径;
n1表示的是第一带轮15的转速;
N2表示的是第二带轮16的转速;
可以得出,第四转轴14的转速大于第二转轴8的转速,实现两者之间的差速。
进一步的,左横梁2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01结构,在左横梁2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二空腔201的第一长孔202,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一丝杆18,该第一丝杆18内置于第二空腔201中,第一丝杆18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五轴承1801转动连接在左横梁2两端。
一第一移动座19,该第一移动座19套设在第一丝杆18上,第一移动座19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一螺母(未示出)与第一丝杆18螺旋传动连接。
一第一连杆20,该第一连杆20穿设第一长孔202,第一连杆20一端与第一移动座19连接,第一连杆2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4;
一第一锥齿轮21,该第一锥齿轮21固定套设在靠向左横梁2底端的第一丝杆18上,在第一锥齿轮21侧方的左横梁2上开设有一第一穿孔203,所述第四转轴14一端贯穿第一穿孔203外延至第二空腔201中;
一第二锥齿轮22,该第二锥齿轮22位于第二空腔201中,其固定连接在第四转轴14端部,且第二锥齿轮22与第一锥齿轮21相啮合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实现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摄像头4于左横梁2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
再次参见图12所示,同样的,为了能够同步带动右横梁3转动以及第二摄像头5于右横梁3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满足对另一方道路性能采集,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一齿轮23,该第一齿轮23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6上。
一第五转轴24,该第五转轴24水平横置在第一转轴6侧方的第一空腔102中,第一转轴6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六轴承24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第五转轴24一端穿设容腔101侧方的立柱1与右横梁3底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转轴24用作于直接带动右横梁3转动的部件。
一第二齿轮25,该第二齿轮25固定套接在第五转轴24上,且第二齿轮25与第一齿轮23相啮合连接,以此达到将第一转轴6动力传递给第五转轴24,实现右横梁3的转动。
一第六转轴26,该第六转轴26水平横置在第四转轴14侧方的第一空腔102中,与第五转轴24相对设置,第六转轴26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七轴承26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
一第三齿轮27,该第三齿轮27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14上。
一第四齿轮28,该第四齿轮28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26上,且第四齿轮28与第三齿轮27相啮合连接,以此达到将第四转轴14动力传递给第六转轴26,以实现后述中第二摄像头5的移动。
进一步的,右横梁3与前述的左横梁2结构相同,因此,右横梁3内部设有第三空腔结构(未示出),在右横梁3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三空腔的第二长孔,另外还包括:
一第二丝杆,该第二丝杆内置于第三空腔中,第二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八轴承转动连接在右横梁3两端。
一第二移动座,该第二移动座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第二移动座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旋传动连接。
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穿设第二长孔,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移动座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5;
一第三锥齿轮,该第三锥齿轮固定套设在靠向右横梁3底端的第二丝杆上,在第三锥齿轮侧方的右横梁3上开设有一第二穿孔,所述第六转轴26一端贯穿第二穿孔外延至第三空腔中;
一第四锥齿轮,该第四锥齿轮位于第三空腔中,其固定连接在第六转轴26端部,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实现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摄像头5于右横梁3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当左横梁2与右横梁3转动至水平横置时,第一摄像头4、第二摄像头5正好分别处于左横梁2与右横梁3的最外端。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单元操控电动机10启动,左横梁2与右横梁3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逐渐从容腔101中打开,直至水平横置,处于两侧道路上方,期间,第一摄像头4与第二摄像头5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逐渐沿长孔方向移动到左横梁2与右横梁3外端,运动过程中,摄像头会不断地从侧上方对道路性能图像进行捕捉采集,最终达到对道路性能图像的正面俯视捕捉采集,采用此种动作方式目的在于便于系统单元辨识出道路性能的具体种类(道路裂缝、道路车辙、道路坑槽、道路障碍物),需要说明的是,道路裂缝与道路车辙属于“平面型”道路性能,而道路坑槽与道路障碍物则属于“立体型”道路性能,因此,通过不断改变角度方位达到摄像头对道路性能的采集及识别分析是有必要的。
实施例
基于实施例1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本实施例2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可实现对容腔101两端开口的封闭,以达到防护左横梁2、右横梁3以及其上摄像头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4-图20所示,在容腔101顶端的立柱1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一左凹槽103、一右凹槽104,立柱1顶部具有所述第一空腔102结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
一长条形的左护板29,该左护板29设于左横梁2侧方,左护板2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凹槽103中,当左护板29处于封闭状态时,左护板29竖向设置在容腔101一侧开口处;
一长条形的右护板30,该右护板30设于右横梁3侧方,右护板3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右凹槽104中,当右护板30处于封闭状态时,右护板30竖向设置在容腔101另一侧开口处;
一第七转轴31,该第七转轴31水平横置在立柱1顶部的第一空腔102中,第七转轴31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九轴承31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且第七转轴31中间段贯穿左凹槽103裸露在外,所述左护板29一端与处于左凹槽103中的第七转轴31中间段相连接,即由第七转轴31直接带动左护板29翻转;
一第八转轴32,该第八转轴32水平横置在立柱1顶部的第一空腔102中,第八转轴32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十轴承3201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02内壁上,且第八转轴32中间段贯穿右凹槽104裸露在外,所述右护板30一端与处于右凹槽104中的第八转轴32中间段相连接,即由第八转轴32直接带动左护板29翻转;
一第三带轮33,该第三带轮33固定套接在第七转轴31上。
一第四带轮34,该第四带轮34固定套接在第八转轴32上,且第四带轮34与第三带轮33错位布置;
一第五带轮35,该第五带轮35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14上,第五带轮35设于第三齿轮27外侧;
一第六带轮36,该第六带轮36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26上,第六带轮36设于第四齿轮28内侧;
一第二传动皮带37,该第二传动皮带37用于连接第三带轮33与第六带轮36,以将第六转轴26的动力传递给第七转轴31,实现左护板29的同步翻转;
一第三传动皮带38,该第三传动皮带38用于连接第四带轮34与第五带轮35,以将第四转轴14的动力传递给第八转轴32,实现右护板30的同步翻转;
电动机10启动带动左横梁2与右横梁3转动工作期间,由于差速的缘故,左护板29、右护板30会相对于左横梁2与右横梁3提前翻转,不会对左横梁2与右横梁3转动造成干涉阻碍,使得运动期间左护板29、右护板30始终位于左横梁2与右横梁3上方;当电动机10启动带动左横梁2与右横梁3回转至容腔101中时,左护板29、右护板30又会在驱动机构的带动正好回到容腔101两侧开口处,竖向设置进入防护状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
图像采集系统,该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道路面图像采集的高清摄像装置、用于带动摄像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用于摄像装置能够“捕捉”到各个方位角度的道路面状态图像;
图像处理单元,该图像处理单元于采集图像的前景区域中获取道路性能;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将道路性能图像与预存的道路性能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道路性能的种类,所述摄像装置及控制单元均与图像处理单元分别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该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分析及处理后道路性能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及管理平台中,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该立柱上部开设有一左右方向贯通的容腔,立柱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结构;在所述容腔中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左横梁、右横梁,当左横梁与右横梁容置于容腔中处于未工作状态下时,左横梁与右横梁均为竖向设置,左横梁与右横梁的底端铰接在容腔侧壁上;
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左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第二摄像头,该第二摄像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右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设于第一空腔中,用于带动左横梁与右横梁转动及联动,使其从容腔两侧的开口“探出”,直至左横梁与右横梁运动至水平横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侧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第一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一转轴一端穿设容腔侧方的立柱与左横梁底端侧部固接;
第一链轮,该第一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上;
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正下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第二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二链轮,该第二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上;
电动机与第三转轴,所述电动机横卧于第二转轴下方的第一空腔中,电动机的电机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电动机的动力端与第三转轴一端连接,电动机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设有的一第三轴承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三链轮,该第三链轮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上;
传动链条,该传动链条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第三链轮共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四转轴,该第四转轴水平横置在容腔另一侧方的立柱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设置,第四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四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一带轮,该第一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
第二带轮,该第二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带轮位于第一带轮正下方,且第二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带轮的直径;
第一传动皮带,该第一传动皮带与第三链轮、第五链轮共同连接;
所述左横梁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结构,在左横梁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二空腔的第一长孔,
第一丝杆,该第一丝杆内置于第二空腔中,第一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五轴承转动连接在左横梁两端;
第一移动座,该第一移动座套设在第一丝杆上,第一移动座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旋传动连接;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穿设所述第一长孔,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移动座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
第一锥齿轮,该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靠向左横梁底端的第一丝杆上,在第一锥齿轮侧方的左横梁上开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四转轴一端贯穿第一穿孔外延至第二空腔中;
第二锥齿轮,该第二锥齿轮位于第二空腔中,其固接在第四转轴端部,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上;
第五转轴,该第五转轴水平横置在第一转轴侧方的第一空腔中,第一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六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五转轴一端穿设容腔侧方的立柱与右横梁底端侧部固接;
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五转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连接;
第六转轴,该第六转轴水平横置在第四转轴侧方的第一空腔中,与第五转轴相对设置,第六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七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
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
第四齿轮,该第四齿轮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横梁内部设有第三空腔结构,在右横梁一侧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三空腔的第二长孔,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丝杆,该第二丝杆内置于第三空腔中,第二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八轴承转动连接在右横梁两端;
第二移动座,该第二移动座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第二移动座通过内部设有的一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旋传动连接;
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穿设第二长孔,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移动座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
第三锥齿轮,该第三锥齿轮固定套设在靠向右横梁底端的第二丝杆上,在第三锥齿轮侧方的右横梁上开设有一第二穿孔,所述第六转轴一端贯穿第二穿孔外延至第三空腔中;
第四锥齿轮,该第四锥齿轮位于第三空腔中,其固接在第六转轴端部,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可实现对容腔两端开口的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腔顶端的立柱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一左凹槽、一右凹槽,立柱顶部具有所述第一空腔结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
长条形的左护板,该左护板设于左横梁侧方,左护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凹槽中,当左护板处于封闭状态时,左护板竖向设置在容腔一侧开口处;
长条形的右护板,该右护板设于右横梁侧方,右护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右凹槽中,当右护板处于封闭状态时,右护板竖向设置在容腔另一侧开口处;
第七转轴,该第七转轴水平横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一空腔中,第七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九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第七转轴中间段贯穿左凹槽裸露在外,所述左护板一端与处于左凹槽中的第七转轴中间段相连接;
第八转轴,该第八转轴水平横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一空腔中,第八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一第十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第八转轴中间段贯穿右凹槽裸露在外,所述右护板一端与处于右凹槽中的第八转轴中间段相连接;
第三带轮,该第三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七转轴上;
第四带轮,该第四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八转轴上,且第四带轮与第三带轮错位布置;
第五带轮,该第五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上,第五带轮设于第三齿轮外侧;
第六带轮,该第六带轮固定套接在第六转轴上,第六带轮设于第四齿轮内侧;
第二传动皮带,该第二传动皮带用于连接第三带轮与第六带轮;
第三传动皮带,该第三传动皮带用于连接第四带轮与第五带轮。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立柱底端固定安装在双向道路的中间绿化带区域上,且所述容腔两端开口分别正面朝向对应侧的道路。
CN202310105407.XA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Pending CN116256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5407.XA CN116256021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5407.XA CN116256021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6021A true CN116256021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5407.XA Pending CN116256021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60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67863B (zh) 一种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检测装置
CN112590833B (zh) 一种智能铁路轨道巡检设备
CN11625602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性能数据采集终端
CN210955131U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检测设备
CN112792827A (zh) 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
CN111962450A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
CN113259593B (zh) 安全巡检装置及基于物联网的电网数据采集系统
CN217006099U (zh) 一种配电网环网柜温度监测装置
CN216201606U (zh) 一种新型管网施工用cctv检测设备
CN220243220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检测装置
CN208386761U (zh) 用于列车车底监测装置的防护门
CN11387056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无人机巡航信息分享装置
CN214480993U (zh) 一种道路交通车辆监督使用的自动监控拍摄装置
CN211736830U (zh) 一种平移门的活动机构
CN114378844B (zh) 一种楼宇环境下的智能检测机器人
CN117330893B (zh)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监测系统
CN220727696U (zh) 一种监控装置
CN221248820U (zh) 一种变电所轨道巡检机器人
CN221120067U (zh) 一种用于矿山巡检的装置
CN115000879B (zh) 基于图像学习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及巡检方法
CN114763869B (zh) 一种基于5g的交通用监控调节装置
CN221283244U (zh) 一种可监控公共安全的停车识别装置
CN221258331U (zh) 一种高速公路全天候交通数据采集设备
CN112304901B (zh) 一种车载顶置式快速激光燃气检测仪
CN220789562U (zh) 一种市政桥梁工程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