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0126A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0126A
CN116250126A CN202280005974.1A CN202280005974A CN116250126A CN 116250126 A CN116250126 A CN 116250126A CN 202280005974 A CN202280005974 A CN 202280005974A CN 116250126 A CN116250126 A CN 116250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59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50126A8 (zh
Inventor
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50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0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0126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0126A8/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12Monobloc comprising multiple compart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以及隔离件,隔离件设于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第一电极组件、隔离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壳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极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极片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二腔体的第二极片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第一极片组件于隔离件上的第一投影的面积为S1,第二极片组件于隔离件上的第二投影的面积为S2,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3,满足S3/S1≥0.9,S3/S2≥0.9。此时,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无人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由于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单个电池单体并不能够实现期望的输出功率;因此,通常将多个电池单体相互串联、并联或混联,以使得该多个电池单体共同配合而实现期望功率的输出。然而,将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并联或混联虽然能够提高输出功率,但是整个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却较低。因此,同袋串联/并联电池的设计被提出,同袋串联/并联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同一壳体内的多个电极组件,串联的电极组件之间需通过隔离件分隔开以避免高电压下电解液的分解,并联的电极组件之间通过隔离件分隔开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同袋串联/并联电池中,由于壳体内存在多个电极组件,在热压化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化成不均匀,导致在循环过程中出现析锂等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提高同袋串联/并联电池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以及隔离件,隔离件设于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第一电极组件、隔离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壳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极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极片组件;第二电极组件包括收容于第二腔体的第二极片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第一极片组件于隔离件上的第一投影的面积为S1,第二极片组件于隔离件上的第二投影的面积为S2,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3,满足S3/S1≥0.9,S3/S2≥0.9。此时,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重叠面积,在热压化成工艺过程中能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有更大的重叠面积均匀受压,以促进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 I膜)的均匀形成,降低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的未重叠部分出现析锂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满足S3/S1≥0.95,S3/S2≥0.95。如此,可以进一步地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在热压化成过程中更加均匀受压,进一步促进SE I膜的均匀形成,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极片组件包括第一正极极片,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位于第一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沿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二极片组件包括第二正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位于第二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沿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相邻,第二边缘与第四边缘相邻,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第二边缘与第四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4mm,d2≤4mm。
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与第二极片组件中有效参与锂离子脱嵌的正极活性面积错位较小,促进相对侧负极SE 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的未重叠活性部分析锂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极片组件还包括第一负极极片,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位于第一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沿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超出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一伸出区;第二极片组件还包括第二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位于第二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沿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超出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伸出区。如此,可以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出现析锂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正极极片还包括位于第一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绝缘层,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绝缘层与第一伸出区至少部分重叠;和/或,第二正极极片还包括位于第二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绝缘层,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二绝缘层与第二伸出区至少部分重叠。如此,第一绝缘层在第一方向上为第一伸出区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在热压化成工艺中,促进第一伸出区的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均匀的SE I膜。同样,第二绝缘层在第一方向上为第二伸出区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在热压化成工艺中,促进第二伸出区的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均匀的SE I膜。从而降低第一极片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的负极极片边缘出现析锂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为叠片结构;沿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方向,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沿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方向,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五边缘与第七边缘相邻,第六边缘与第八边缘相邻,第五边缘与第七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3,第六边缘与第八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4,满足:d3≤4mm,d4≤4mm。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与第二极片组件中有效参与锂离子脱嵌的正极活性面积错位较小,促进相对侧负极SE 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的未重叠活性部分析锂的风险。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重合;和/或,沿着第一方向观察,第二边缘与第四边缘重合。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五边缘与第七边缘重合;和/或,沿着第一方向观察,第六边缘与第八边缘重合。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满足条件中的至少一者:(a)隔离件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以及中间层,中间层位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b)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极耳,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均从壳体的同一侧伸出;(c)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串联。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满足S3/S1≥0.9,S3/S2≥0.9。此时,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重叠面积,在热压化成工艺过程中能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有更大的重叠面积均匀受压,以促进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均匀形成,降低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的未重叠部分出现析锂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着XY平面剖切后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着直线MM'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电极组件、隔离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极片组件为卷绕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极片组件为叠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沿Z方向观察时第一极片组件与第二极片组件重叠情况的示意图;
图8是沿Z方向观察时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重叠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以及隔离件20,壳体10用于限制出容纳电极组件的封闭空间,隔离件20用于分隔壳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加壳体10内部的独立腔体的数量。
壳体10包括第一封印部103,第一封印部103用于与隔离件20进行封印,也即,第一封印部103用于与隔离件20进行固定连接(可以是热熔连接或粘结)。其中,第一封印部103包括第一封印边1031,第一封印边1031为第一封印部103远离壳体10的腔体空间的一边。
电化学装置100可以包括一个隔离件20,也可以包括多个隔离件20,当电化学装置100包括一个隔离件20时,一个隔离件20可以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当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多个隔离件20,多个隔离件20可以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腔体,例如,当电化学装置100具体包括两个隔离件20时,两个隔离件20可以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独立的腔体;当电化学装置100包括三个隔离件20时,三个隔离件20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独立的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20包括第一封印区21,电化学装置100进行封装时,隔离件20的位于第一封印区21的部分与其它部件进行封印。也即,隔离件20在第一封印区21的部分与其它部件进行固定连接(可以是热熔连接或粘结)。当电化学装置100仅具有一个隔离件20时,隔离件20的第一封印区21的两侧壁面均与壳体10连接。当电化学装置100具有两个隔离件20时,其中一个隔离件20的第一封印区21的一侧壁面与另一个隔离件20连接、另一侧壁面与壳体10连接。当隔离件20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位于中间的隔离件20的第一封印区21的两侧壁面均与位于该隔离件20两侧的其他隔离件20连接。
第一封印区21可以呈“回”字形,且第一封印区21可以延伸至隔离件20的外侧边沿位置,第一封印区21也可以与隔离件20的外侧边沿间隔一定距离。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以电化学装置100包括一个隔离件20来进行举例说明。一个隔离件20将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分别称为第一腔体101以及第二腔体102。
电化学装置100可以包括两个电极组件,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数量的电极组件。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中,以电化学装置100包括两个电极组件来进行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两个电极组件分别为第一电极组件30以及第二电极组件40。当电化学装置100具有一个隔离件20,且该隔离件20分隔出两个独立的腔体时,第一电极组件30设置于前述的第一腔体101,第二电极组件40设置于前述的第二腔体102。第一电极组件30、隔离件20以及第二电极组件40沿第一方向(Z方向)分布,第一方向与隔离件20的厚度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第一电极组件30、隔离件20以及第二电极组件40的剖视图。第一电极组件30包括第一极片组件32以及第一极耳34,第一极耳34与第一极片组件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片组件32包括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负极极片322以及第一隔离膜323,第一隔离膜323位于第一正极极片321与第一负极极片322之间,第一隔离膜323用于降低第一正极极片321与第一负极极片322短接的风险。第一极耳34的数量至少有两个,用于与第一正极极片321连接的第一极耳34为正极耳,用于与第一负极极片322连接的第一极耳34为负极耳。
第一正极极片321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3211和位于第一正极集流体3211表面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第一正极集流体3211两个相对的表面均设置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可以是部分区域设置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也可以是全部区域设置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
第一负极极片322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3221和位于第一负极集流体3221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第一负极集流体3221两个相对的表面均设置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可以是部分区域设置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也可以是全部区域设置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
为了便于理解极片组件的结构,下面以第一极片组件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极片组件32的结构适用于第二极片组件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极片组件32为卷绕结构,即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隔离膜323以及第一负极极片322沿着第一厚度方向叠置后并沿着第一长边方向卷绕。其中,第一厚度方向是指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隔离膜323以及第一负极极片322三者中任意一者的厚度方向,第一长边方向是指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隔离膜323以及第一负极极片322三者中任意一者的长边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Z方向)相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极片组件32为叠片结构,即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隔离膜323以及第一负极极片322沿着第一厚度方向叠置,此时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隔离膜323以及第一负极极片322的数量均有多个,沿着第一厚度方向,每一个第一正极极片321与每一第一负极极片32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隔离膜323。其中,第一厚度方向是指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一负极极片322以及第一隔离膜323三者任一者的厚度方向。第一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Z方向)相同。
可理解的,第一极片组件32可以是上述的卷绕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的叠片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
同样的,第二电极组件40的结构与第一电极组件30的结构类似。
具体如下:
请再次参阅图4,第二电极组件40包括第二极片组件42以及第二极耳44,第二极耳44与第二极片组件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片组件42包括第二正极极片421、第二负极极片422以及第二隔离膜423,第二隔离膜423位于第二正极极片421与第二负极极片422之间,第二隔离膜423用于降低第二正极极片421与第二负极极片422短接的风险。第二极耳44的数量至少有两个,用于与第二正极极片421连接的第二极耳44为正极耳,用于与第二负极极片422连接的第二极耳44为负极耳。
第二正极极片421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4211和位于第二正极集流体4211表面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第二正极集流体421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均设置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可以是部分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也可以是全部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
第二负极极片422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4221和位于第二负极集流体4221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第二负极集流体422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均设置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可以是部分区域设置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也可以是全部区域设置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中隔离件20未示出,沿着第一方向Z,第一极片组件32于隔离件20上的第一投影的面积为S1,第二极片组件42于隔离件20的第二投影的面积为S2,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3,满足S3/S1≥0.9,S3/S2≥0.9。应当理解的,从第一方向Z观察,忽略第一隔离膜323,第一极片组件32中第一正极极片321与第一负极极片322在隔离件20上的投影面积即为第一极片组件32在隔离件20上的第一投影面积S1;忽略第二隔离膜423,第二极片组件42中第二正极极片421与第二负极极片422在隔离件20上的投影面积即为第二极片组件42在隔离件20上的第二投影面积S2。特别地,若从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负极极片322覆盖第一正极极片321,第二负极极片422覆盖第二正极极片421,此时,沿第一方向Z观察时,第一电极组件32的与第二电极组件42之间重叠的面积S3实际上是第一负极极片322与第二负极极片422的重叠面积。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电化学装置100内部堆叠多个电极组件,若不对多个电极组件堆叠错位进行管控限制,将导致多个电极组件之间错位较大,在进行热压化成工艺时,容易造成错位部分化成不均匀,从而影响SEI膜的均匀性,进而导致电化学装置在后续的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析锂等安全隐患。
本申请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当控制电化学装置内部堆叠的多个电极组件的错位情况以满足一定条件时,能改善各电极组件中SEI膜形成的均匀性。以电化学装置包括两个电极组件为例,当第一极片组件32与第二极片组件42沿着第一方向Z,满足S3/S1≥0.9、S3/S2≥0.9时,第一极片组件32与第二极片组件42错位情况较小,在进行热压化成工艺时能使得第一极片组件32与第二极片组件42所受到的压力均匀,促进SE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的面积S1、第二投影的面积S2满足S3/S1≥0.95,S3/S2≥0.95。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电极组件30与第二电极组件40错位情况更小,在进行热压化成工艺时,第一极片组件32与第二极片组件42所受到的压力更为均匀,进一步促进SE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改善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34与多个第二极耳44均从壳体10的第一封印边1031伸出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34与多个第二极耳44从壳体10的不同侧伸出,且在壳体10的同一侧至少有一个第一极耳34与一个第二极耳44连接,且相连接的第一极耳34与第二极耳44的极性不同,以使第一电极组件30与第二电极组件40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沿着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的宽度方向X,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32121以及第二边缘32122。沿着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宽度方向,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包括相对的第三边缘42121以及第四边缘42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宽度方向相同。
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边缘32121与所述第三边缘42121相邻,第二边缘32122与第四边缘42122相邻,第一边缘32121与第三边缘42121之间的距离为d1,第二边缘32122与第四边缘42122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4mm,d2≤4mm。此时,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错位小,可以降低第一电极组件32与第二电极组件42之间有效参与锂离子脱嵌的正极活性面积的错位程度,从而促进相对侧负极SEI膜的均匀形成,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的未重叠活性部分析锂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边缘32121与第三边缘32122重合,和/或,沿着第一方向Z观察,第二边缘32122与所述第四边缘42122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沿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的宽度方向X,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包括超出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的第一伸出区3222a。沿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宽度方向,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包括超出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第二伸出区4222a。如此,可以降低第一负极极片322以及第二负极极片422出现析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第一正极极片321还包括位于第一正极集流体3211表面的第一绝缘层3213,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绝缘层3213与所述第一伸出区3222a至少部分重叠;和/或,第二正极极片421还包括位于第二正极集流体4211表面的第二绝缘层4213,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二绝缘层4213与第二伸出区322a至少部分重叠。如此,第一绝缘层3213可以为第一伸出区3222a在第一方向Z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在热压化成工艺过程中压实位于第一伸出区3222a的部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3222,同样,第二绝缘层3213可以为第二伸出区4222a在第一方向Z起到支撑的作用,有利于在热压化成工艺过程中压实位于第二伸出区4222a的部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4222。从而促进第一伸出区3222a和第二伸出区4222a的负极活性材料层表面形成均匀的SEI膜,降低第一极片组件32和/或第二电极组件42的负极极片边缘出现析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层3213以及第二绝缘层4213二者绝缘层的材料包括粘结剂和无机颗粒,绝缘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无机颗粒包括HfO2、SrTiO3、SnO2、CeO2、MgO、NiO、CaO、BaO、ZnO、ZrO2、Y2O3、Al2O3、TiO2、SiO2、勃姆石、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磷酸锂、锂钛磷酸盐、锂铝钛磷酸盐、锂镧钛酸盐、锂锗硫代磷酸盐、锂氮化物、SiS2玻璃、P2S5玻璃、Li2O、LiF、LiOH、Li2CO3、LiAlO2、锂锗磷硫陶瓷或石榴石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b)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丁腈橡胶、聚胺酯、氟化橡胶、聚乙烯醇或聚丙烯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c)基于绝缘层的质量,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至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8,当第一极片组件32和第二极片组件42均为叠片结构时,沿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的长度方向Y,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包括相对的第五边缘32123和第六边缘32124;沿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长度方向Y,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包括相对的第七边缘42123和第八边缘42124。沿着第一方向Z观察,第五边缘32123与所述第七边缘42123相邻,第六边缘32124与第八边缘42124相邻,第五边缘32123与第七边缘42123之间的距离为d3,第六边缘32124与第八边缘42124之间的距离为d4,满足d3≤4mm,d4≤4mm。如此,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3212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4212的错位程度,进而降低第一电极组件32与第二电极组件42之间有效参与锂离子脱嵌的正极活性面积的错位程度,,从而促进相对侧负极SEI膜的均匀形成,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的未重叠活性部分析锂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五边缘32123与第七边缘42123重合;和/或,沿着第一方向Z观察,第六边缘32124与第八边缘42124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20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以及中间层,中间层位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
中间层的材质包括金属、碳材料或第一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金属包括Ni、Ti、Cu、Ag、Au、Pt、Fe、Co、Cr、W、Mo、Al、Mg、K、Na、Ca、Sr、Ba、Si、Ge、Sb、Pb、In、Zn、不锈钢及其组合物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碳材料包括碳毡、碳膜、炭黑、乙炔黑、富勒烯、导电石墨膜或石墨烯膜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或上述物质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封装层(即第一封装层或第二封装层)的材质包括第二聚合物。
第二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酰胺、聚酯、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或上述物质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1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1)负极极片的制备:将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导电炭黑(Super P)、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6:1.5:2.5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调配成固含量为70wt%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的一个表面上,烘干,得到单面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极片。在负极集流体铜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双面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极片。冷压后,将负极极片裁切成41mm×61mm的规格待用。
(2)正极极片的制备: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调配成固含量为75wt%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的一个表面上,烘干,得到单面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极片。在正极集流体铝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双面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极片。冷压后,将正极极片裁切成38mm×58mm的规格待用。
(3)电解液的制备:在干燥氩气气氛中,首先将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以质量比EC:EMC:DEC=30:50:20混合,然后向有机溶剂中加入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6)溶解并混合均匀,得到基于电解液的质量,LiPF6浓度为12.5%的电解液。
(4)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制备:将隔膜、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依次层叠设置组成叠片结构,然后将整个叠片结构的四个角固定好得到极片组件。每个电极组件包含一个正极极耳和一个负极极耳,正极极耳为铝(Al),负极极耳为镍(Ni),两个极耳并排设置;隔膜选用厚度为15μm的聚乙烯(PE)膜。
(5)隔离件的制备:将封装层材料聚丙烯(PP,熔点为140℃)均匀分散到分散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得到PP悬浊液;利用涂胶机,在厚度为50μm铝层两侧分别涂覆PP悬浊液;然后在130℃进行烘干处理,其中,铝层单侧PP封装层的厚度为25μm,隔离件总厚度为100μm。
(6)电极组件组装:将冲坑成型的铝塑膜(厚度为150μm)置于组装夹具内,坑面朝上,将第一电极组件置于坑内,并在铝塑膜的边缘处第一电极组件的极耳对应的区域设置极耳胶,然后将隔离件放置于第一电极组件上,使得边沿对齐,施加外力压紧得到组装半成品。将组装半成品置于组装夹具内,隔离件一面朝上,将第二电极组件放置于隔离件上,使得边沿对齐,施加外力压紧,然后将另一个冲坑成型的铝塑膜坑面朝下覆盖于第二电极组件上,并在铝塑膜的边缘处第二电极组件的极耳对应的区域设置极耳胶。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正负极极耳均引出铝塑膜外,采用热压的方式进行顶封和侧封,得到组装电极组件。其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0.2%,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4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0mm。
(7)注液封装:分别给每个腔体注入电解液,经热压、化成、脱气后密封。
(8)串联连接:将第一电极组件的负极极耳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正极极耳通过激光焊的方式焊接连接在一起,实现串联连接,锂离子电池组装完成。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2.7%,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3mm。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5.1%,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2mm。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7.6%,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1mm。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100%,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0mm。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1.2%,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3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1mm。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0.4%,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3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1.5mm。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0.4%,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2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3mm。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1.2%,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1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4mm。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90.4%,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1mm,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3为4.5mm。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组件组装步骤中,第一极片组件和第二极片组件的重叠投影面积占比S3/S1为87.8%,正极活性材料层宽度方向单侧错位距离d1为5mm。
测试方法:
安全性测试:将锂离子电池在25±3℃下,以1C恒定电流充电至8.4V,然后以8.4V恒定电压充电至电流0.05C,使锂离子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然后1C电流放电至6.0V,如此重复循环,在第200次循环充电至满充状态下,将锂离子电池拆解,观察其中一个电极组件的负极极片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若该侧边缘长度10%以上存在深灰色金属层,则定义为严重析锂,若该侧边缘长度5-10%存在浅灰色金属层,则定义为轻微析锂,若该侧边缘长度5%以下存在或不存在浅灰色金属层,则定义为不析锂。
表1不同重叠投影面积的电化学装置析锂情况统计表
Figure BDA0004113227680000161
由上表1的对比例1和实施例1-10可知,当在其它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例1-10中的重叠投影面积S3/S1及S3/S1≥90%,可以在热压化成的工艺过程中,使得电极组件受压更均匀,有利于促进SE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降低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组件析锂的风险。同时,由实施例2-8与实施例1、9-10比较可知,两个电极组件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的错位进一步满足d1≤3mm和/或d3≤3mm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极组件中负极极片边缘析锂的风险,这是由于,d1≤3mm和/或d3≤3mm可以使得第一极片组件与第二极片组件中有效参与锂离子脱嵌的正极活性面积错位较小,从而促进相对侧负极SEI膜的均匀形成,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极片组件以及第二极片组件的未重叠活性部分析锂的风险。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本申请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本申请的电子装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组件,所述第一极片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
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片组件,所述第二极片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
隔离件,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所述隔离件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片组件于所述隔离件上的第一投影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极片组件于所述隔离件上的第二投影的面积为S2,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3,满足S3/S1≥0.9,S3/S2≥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S3/S1≥0.95,S3/S2≥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组件包括第一正极极片,所述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沿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所述第二极片组件包括第二正极极片,所述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沿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邻,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相邻,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4mm,d2≤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组件还包括第一负极极片,所述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沿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超出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一伸出区;
所述第二极片组件还包括第二负极极片,所述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第二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沿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超出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伸出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极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绝缘层,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伸出区至少部分重叠;和/或,所述第二正极极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二绝缘层,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二伸出区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组件和所述第二极片组件为叠片结构;沿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沿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相对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五边缘与所述第七边缘相邻,所述第六边缘与所述第八边缘相邻,所述第五边缘与所述第七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第六边缘与所述第八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4,满足:d3≤4mm,d4≤4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重合;和/或,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五边缘与所述第七边缘重合;和/或,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六边缘与所述第八边缘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以及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层与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
(b)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均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伸出;
(c)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串联。
10.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电化学装置。
CN202280005974.1A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250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4558 WO2023184399A1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0126A true CN116250126A (zh) 2023-06-09
CN116250126A8 CN116250126A8 (zh) 2024-05-28

Family

ID=8663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5974.1A Pending CN116250126A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0126A (zh)
WO (1) WO202318439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307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WO2022000226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921994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921993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5267B2 (ja) * 2008-10-07 2014-06-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677671B2 (ja) * 2017-03-21 2020-04-08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CN113471631B (zh) * 2021-07-05 2024-04-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15644564U (zh) * 2021-08-25 2022-01-25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极片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307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WO2022000226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921994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921993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4399A1 (zh) 2023-10-05
CN116250126A8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8811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36495A (ko) 둘 이상의 케이스 부재들을 포함하는 각형 전지셀
JP3822445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US2013005251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cell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323202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JP2012252888A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US2006026984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103378B1 (ko) 가스 흡착제가 포함되어 있는 전극 리드를 구비한 전지셀
KR20170033601A (ko) 탈기 과정의 공정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223948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90348644A1 (en) High power battery and battery case
KR20180058333A (ko) 전극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JP2005243455A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16207286A (ja) 電極および電池
TWI398031B (zh) 鋰離子電池組
KR101725921B1 (ko) 단위셀 적층체들과 중간 적층셀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JP2006012703A (ja) 二次電池
KR101515672B1 (ko) 2 이상의 양극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에 의한 전기 화학 소자
CN116250126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3033687A (ja) 蓄電池モジュール
TW472425B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170021027A (ko) 분리막 시트에 의해 권취된 구조의 단위셀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WO2023197160A1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487857B2 (ja) 加圧ジ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918605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2.24

False: 2023.02.13

Number: 23-0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9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2.24

False: 2023.02.13

Number: 23-02

Volu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