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4550A -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44550A CN116244550A CN202211623829.8A CN202211623829A CN116244550A CN 116244550 A CN116244550 A CN 116244550A CN 202211623829 A CN202211623829 A CN 202211623829A CN 116244550 A CN116244550 A CN 116244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coal consumption
- supply coal
- load
- load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供电煤耗测算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基于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基于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本发明通过实现了能够根据供电煤耗基准值、预设负荷‑煤耗变化率曲线,并结合机组实时负荷率,准确地计算出供热机组的供热煤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机组供热煤耗计算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电煤耗计算方法、一种供电煤耗计算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力营销中,供热机组在供热期的实时煤耗测算是分析供热机组在电力营销中成本测算的关键,也是供热机组在供热期测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虽然目前已经提出了相关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但目前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所述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可选地,所述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所述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
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
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供电煤耗基准值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供热机组的预设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
利用公式(2),对所述预设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基准值;
C0=Ct×(1+f(xt)) (2);
其中,C0表示供电煤耗基准值;Ct表示预设供电煤耗;xt表示预设负荷率;f(xt)表示预设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包括:
利用公式(3),对所述负荷率、所述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和所述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
Cr=C0×(1+f(xr)) (3);
其中,Cr表示供电煤耗初始值;xr表示负荷率;f(xr)表示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的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包括:
利用公式(4),对所述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包括:
利用公式(5),对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实际值;
C=Cr-Cj (5);
其中,C表示所述供电煤耗实际值。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电煤耗计算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所述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误差修正模块,用于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还用于:
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所述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
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
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如上述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基于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基于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实现了能够根据供电煤耗基准值、预设负荷-煤耗变化率曲线,并结合机组实时负荷率,准确地计算出供热机组的供热煤耗。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煤耗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具体地,在机组实际运行时,负荷率通过折合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到的供热机组的负荷得到,也即为供热机组的运行负荷与最大运行负荷的比值,例如:60.87%。
S200,基于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需要说明的是,机组在实际运行时,负荷率、环境温度会对机组实时供电煤耗产生影响,机组的供热煤耗随着负荷率升高而降低。以机组的100%负荷运行对应的供电煤耗为基准煤耗,其他负荷率下实时供电煤耗基于基准煤耗的升高称之为煤耗变化率。根据长期运行实测,得到不同负荷率对应的煤耗变化率,对此进行拟合形成预设负荷-煤耗变化率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不同温度条件下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采用机组运行日同期的负荷率和预设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曲线,来计算出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
具体地,将实时获取的供热机组的负荷率输入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中,得到该负荷率下的基于基准煤耗的变化率,再结合供热机组基准煤耗,计算出供电煤耗初始值。
S300,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热电比是指热电厂供热量和供电量(换算成热量)的比值。也即有效利用热量中供热量与供电量(换算成热量)之比,例如:14.6%。
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是指热电厂的原始供电煤耗的损失率,例如:1.5。
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热情况下,供热机组的实时煤耗会低于同一工况下的纯凝机组,所以通过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来计算出供热机组的供电煤耗修正值,以对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
S400,基于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具体的,在计算出供电煤耗修正值后,即可利用供电煤耗修正值对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以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在本实施中,通过实时获取的供热机组的负荷率、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和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计算出供电煤耗初始值,然后再通过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来对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以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由于通过计算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对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了修正,使得最终计算出了准确的供电煤耗。
可选地,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步骤一,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步骤二,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
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
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根据长期运行实测,得到不同负荷率对应的煤耗变化率,如下表所示:
序号 | 负荷率 | 煤耗变化率 |
1 | 30% | 20% |
2 | 40% | 12% |
3 | 50% | 7% |
4 | 60% | 3% |
5 | 70% | 2% |
6 | 80% | 1% |
7 | 100% | 0 |
对表中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形成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拟合曲线表达式为公式(1):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
在对上述表中的数据拟合完成后,以负荷率为横轴,煤耗变化率为纵轴,构建二维坐标系,从而得到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使得后续能够根据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计算出任意时刻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对应的煤耗变化率。
在本实施中,通过利用公式(1),对长期运行实测下不同负荷率和对应负荷率进行拟合,以得到能够反映负荷率与煤耗变化率之间规律的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从而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对任意时刻的供热机组的负荷率进行计算,以得到对应的煤耗变化率。
可选地,供电煤耗基准值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步骤一,获取供热机组的预设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
步骤二,利用公式(2),对预设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基准值;
C0=Ct×(1+f(xt)) (2);
其中,C0表示供电煤耗基准值;Ct表示预设供电煤耗;xt表示预设负荷率;f(xt)表示预设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负荷率和预设供电煤耗是指供热机组运行日同期的负荷率和供电煤耗。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某台供热机组运行期同期的供电煤耗为286.97g/MWh、运行同期的负荷率为69.1%,代入公式(2)进行计算,286.97x(1+(-0.916*0.6913+2.491*0.6912-2.1882*0.691+0.685))=292.34,得到供电煤耗基准值为292.34g/MWh。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公式(2),对获取供热机组的预设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并结合预设负荷率-煤耗变化率曲线,计算出供电煤耗基准值,使得后续可以基于供电煤耗基准值,计算出供热机组实时获取的负荷率下的对应供电煤耗初始值。
可选地,上述步骤S200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利用公式(3),对负荷率、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和供电煤耗基准值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Cr=C0×(1+f(xr)) (3);
其中,Cr表示供电煤耗初始值;xr表示负荷率;f(xr)表示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实时监测系统测算供热机组的负荷率为60.87%,代入公式(3)进行计算,292.34x(1+(0.916*0.60873+2.491*0.60872-2.1882*0.6087+0.685))=301.91,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为301.91g/MWh。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公式(3),对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率、预设负荷-煤耗变化率曲线和供电煤耗基准值进行计算,得到了供电煤耗初始值。由于供电煤耗初始值是基于供电煤耗基准值计算的,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参考值,使得减少了计算出的供电煤耗初始值的误差,从而提高了计算出的供电煤耗初始值的准确度。
可选地,上述步骤S300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利用公式(4),对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需要说明是,在供热情况下,供热机组的实时煤耗会低于同一工况下的纯凝机组,所以对计算出的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而修正的具体数值通过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决定。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供热机组的热电比为14.6%,供热机组的供热标准煤耗调整系数为1.5,代入公式(4)进行计算,0.146x 36x 1.5÷1000=7.884,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为7.884g/MWh。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公式(4),对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以对计算出的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供电煤耗的计算准确度。
可选地,上述步骤S400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利用公式(5),对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C=Cr-Cj (5);
其中,C表示供电煤耗实际值。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供电煤耗初始值为301.91g/MWh,供电煤耗修正值为7.884g/MWh,代入公式(5)进行计算,301.91-7.884=294.026,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为294.026g/MWh。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公式(5),对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这使得能够根据供电煤耗修正值对供电煤耗初始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准确的供电煤耗。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煤耗计算装置200。
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煤耗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数据获取模块210,用于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第一计算模块220,用于基于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误差修正模块230,用于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第二计算模块240,用于基于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可选地,第一计算模块220具体还用于: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应理解的是,该装置与上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在被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执行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基于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基于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还包括: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还包括:供电煤耗基准值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获取供热机组的预设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
利用公式(2),对预设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基准值;C0=Ct×(1+f(xt))(2);其中,C0表示供电煤耗基准值;Ct表示预设供电煤耗;xt表示预设负荷率;f(xt)表示预设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还包括:利用公式(3),对负荷率、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和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Cr=C0×(1+f(xr))(3);其中,Cr表示供电煤耗初始值;xr表示负荷率;f(xr)表示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还包括:利用公式(4),对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还包括:利用公式(5),对供电煤耗初始值和供电煤耗修正值进行计算,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C=Cr-Cj(5);其中,C表示供电煤耗实际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所述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拟合出所述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
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
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煤耗基准值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供热机组的预设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
利用公式(2),对所述预设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基准值;
C0=Ct×(1+f(xt)) (2);
其中,C0表示供电煤耗基准值;Ct表示预设供电煤耗;xt表示预设负荷率;f(xt)表示预设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包括:
利用公式(3),对所述负荷率、所述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和所述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
Cr=C0×(1+f(xr)) (3);
其中,Cr表示供电煤耗初始值;xr表示负荷率;f(xr)表示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包括:
利用公式(5),对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供电煤耗实际值;
C=Cr-Cj (5);
其中,C表示所述供电煤耗实际值。
7.一种供电煤耗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供热机组的负荷率;其中,所述负荷率通过折合供热机组的实时负荷得到;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负荷率、预设供电煤耗基准值和预设负荷-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得到供电煤耗初始值;
误差修正模块,用于基于供热机组的热电比和供热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调整系数,得到供电煤耗修正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煤耗初始值和所述供电煤耗修正值,得到供电煤耗实际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还用于:
获取供热机组的历史负荷率和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
利用公式(1),对历史负荷率和历史负荷率对应的供电煤耗变化率进行计算,以拟合出所述负荷率-供电煤耗变化率曲线;
f(x)=-0.916x3+2.491x2-2.1882x+0.6585(1);
其中,x表示历史负荷率,f(x)表示历史负荷率对应的煤耗变化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煤耗计算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23829.8A CN116244550A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23829.8A CN116244550A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44550A true CN116244550A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3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23829.8A Pending CN116244550A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44550A (zh) |
-
2022
- 2022-12-16 CN CN202211623829.8A patent/CN11624455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147978A1 (zh) | 一种直管道内壁面温度测量及瞬态识别方法和计算机终端 | |
CN116318449B (zh) | 温度校准方法及装置 | |
CN108356603A (zh) | 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变形误差补偿方法及系统 | |
CN116244550A (zh) | 供电煤耗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5108976A (ja) | 部品発注支援システム及び部品発注支援方法 | |
CN112809451B (zh) | 机床主轴温度修正方法、热伸长量补偿方法、介质及机床 | |
CN112003608B (zh) | 频率源的温度补偿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3532614A (zh) | 用于预测传感器数据的方法、处理器及称重系统 | |
CN116481601A (zh) | 稀释风流量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657854B (zh) | 一种作物需水量预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10865530A (zh) | 一种原子时计算方法 | |
US20170131123A1 (en) | Estimating system parameters from sensor measurements | |
WO2023063044A1 (ja) | 測定値温度係数補正装置及び測定値温度係数補正プログラム | |
CN114688696B (zh) |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除湿热补偿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7290171B (zh) | 一种内存芯片测试设备及方法 | |
CN111884589B (zh) | 频率源的温度补偿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7007294A (zh) | 空预器换热性能的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810960B (zh) | 一种电力系统状态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7379944B (zh) | 净烟气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010126A (zh) | 一种供热系统的时间延迟与温度损失计算方法、设备及介质 | |
CN116722617A (zh) | 一种智能手表充电控制方法和介质 | |
CN117287856A (zh) | 热管理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8244874A (zh) | 一种服务器功耗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7261527A (zh) | 车辆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 |
CN117161140A (zh) | 弯曲转子的热矫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