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414A -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414A
CN116235414A CN202080105477.XA CN202080105477A CN116235414A CN 116235414 A CN116235414 A CN 116235414A CN 202080105477 A CN202080105477 A CN 202080105477A CN 116235414 A CN116235414 A CN 116235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ding
data
code
information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4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5414A8 (zh
Inventor
颜矛
高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35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5414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414A8/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其中,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数据的大小能够很好的匹配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级联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传输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信道编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编解码,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传输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但是信道编解码方式在网络信号较差或者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时,如果信道编码的码率较高可以采用重复的方式提升传输性能,但是在信道编码的码率较低时,仅靠重复对传输性能的提升有限,因此,亟需一种信道编码方式提高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当信道编码的码率较低时获取的信道编码增益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例如第一传输块)。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数据能够很好的匹配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级联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内容,确定第一数据的大小,或对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和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对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以及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准确的确定第一数据的大小,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确定第一数据。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1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2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3
其中,n为非负整数,例如n=0、1、2或3。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4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S。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准确的确定第一数据的大小,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数据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确定第一数据。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5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6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7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8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TBS′为第一传输块的大小或者TBS′为以下S301中所涉及到的未量化的中间变量N info
在TBS′为第一传输块的大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TBS′=R 1·R 2·G 2·S,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
在TBS′为以下S301中所涉及到的未量化的中间变量N info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首先根据TBS′=R 1·R 2·G 2·S确定TBS′的大小,然后终端设备根据以下S301中所记载的方式,以及TBS′的值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 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任一项中: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媒介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基于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MAC-CE或者DCI中的任一个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第一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第一码块;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码块分别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二码块;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二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三码块。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上过程,对第一数据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从而提高第一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降低第一数据的传输错误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09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以及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和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确定第一码块的数量,进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码块的数据对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0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以及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和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确定第一码块的数量,进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码块的数量对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 据如下公式确定:
N=(B/R 1+CL)/C。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以及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和第一码块的数量C确定第一码块的比特数。终端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码块的数量C以及第一码块的比特数,对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1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以及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和第一码块的数量C确定第一码块的比特数。终端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码块的数量C以及第一码块的比特数,对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根据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在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道编码信息时,可以降低第一指示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降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开销。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2
基于上述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根据重复次数,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3
基于上述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根据重复次数和门限值Z,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4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5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6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7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S。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S。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8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19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0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S′还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1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任一项中:RRC,MAC-CE,DCI。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第一CRC,生成第二数据;
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对所述多个第一码块分别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二码块;
对所述多个第二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三码块。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2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3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N=(B/R 1+CL)/C。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4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根据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5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6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进行级联编码的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系统中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至少一种”是指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组合,“至少一个”是指任意一个或者任意多个的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包括以下情况:①A;②B;③C;④A和B;⑤A和C;⑥B和C;⑦A、B和C。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
其中,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通过通信链路连接。终端设备10可以通过该通信链路向网络设备20发送上行数据。相应的,网络设备20可以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0的上行数据。或者,网络设备20可以通过该通信链路向终端设备10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终端设备10可以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网络设备20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可应用于演进的全球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 (next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网络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TRP、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下一代eNB(next generation eNB,ng-eNB)等)、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例如,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所述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设备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LTE系统中可以称为eNB或eNodeB,5G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称为gNB,本申请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设备,例如,智能汽车(smart car或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 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或driverless car或pilotless car或automobile)、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或autonomous car)、纯电动汽车(pure EV或Battery 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NR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数据传输。对于下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网络设备。对于D2D的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以下的频谱和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调制、解调
调制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加载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
调制方法包括:多载波调制、单载波调制,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脉冲振幅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调制、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
解调为调制的逆过程,用于从调制后的信号中解调出原始数据。解调有时也可以称为检测。
2、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
资源块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是基于OFDM的通信系统中频率资源的基本单位。
一个资源块一般由N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组成,一个资源元素也称为一个子载波。其中N的值一般取12。
若干个资源块组成一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或者也称为物理资源块组。
在通信传输过程中,通常以资源块或者资源块组为单位进行预编码,进行预编码发送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一个预编码资源组可以不小于一个资源块组。
3、码字(codeword)
码字是对在一个时隙上发送的一个传输块进行CRC插入、码块(code block)分割并为每个码块插入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之后,得到的数据码流。
每个码字与一个TB相对应,因此一个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至多发送2个码字。码字可以看作是带出错保护的TB。一个码字进一步被拆分成一个或者多个码块。
4、码块(code block)
码块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的基本单元。也即是说,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每次针对一个码块的全部比特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交织)。
5、层Layer
层Layer也可以称为传输层(transmission layer)。对1个或2个码字进行加扰(scrambling)和调制(modulation)之后得到的复数符号(调制符号)进行层映射后,会映射到一个或多个传输层。
传输层通常被映射到天线端口,因此也被称为天线端口。每层对应一条有效的数据流。传输层的个数,即层数被称为“传输阶”或“传输秩(rank)”。传输秩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层数必须小于或等于发射天线端口个数和接收天线端口个数二者的最小值,即“层数≤min(发射天线端口数,接收天线端口数)”。
在NR的下行传输中,一般情况下,传输层数等于天线端口数。
指示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传输时采取的层数和/或天线端口数(或者,进一步包括各个天线端口的编号)可以通过DCI指示。
在NR中,天线端口也可以与发送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TCI)、波束等相对应。例如一个TCI对应多个天线端口,或者一个波束对应多个天线端口。
以上是对本申请涉及到的部分内容以及概念所作的简单介绍。
在当前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级联编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级联编码的方式包括以下S201-S206。
S201、终端设备确定原始信息比特(source bits)。
S202、终端设备对原始信息比特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确定第一信息比特。
其中,第一次信道编码也称为外码(outer channel coder)。
S203、终端设备对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interleaver),确定第二信息比特。
需要指出的是,该S203为可选的步骤,也即是说,终端设备可以不对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
S204、终端设备对第二信息比特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确定第三信息比特。
其中,第二次信道编码也称为外编码(inner channel coder)。
S205、终端设备对两次信道编码后的第三比特信息进行层映射,时频资源映射。
S206、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传输该第三比特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记载的级联编码,包括级联编码方式和/或级联译码方式,即在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支持级联编码能力时,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即能够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编码,和/或者,能够采用级联译码的方式对级联编码的数据进行译码。
但是当前的5G通信系统不支持级联编码,仅支持以重复的方式提升传输性能。
当前,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的物理层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S301-S308。
S301、终端设备接收来自高层的传输块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输块1为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数据协议单元(protocol Ddata unit,PDU)。
其中,传输块1的大小(TBS1)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DCI中指示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传输的层数(和/或 者端口数)N L。其中,调制编码方案MCS为索引信息,用于指示调制阶数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7
目标码率R、频谱效率等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a-步骤e确定TBS1的值,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a、终端设备确定未量化的中间变量N info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8
其中,N L为传输块1的映射层数,N RE为传输块1映射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数量,R为目标码率,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29
为调制阶数。
步骤b、终端设备根据中间变量N info确定量化后中间变量N′ info
需要指出的是,在N info的取值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TBS1的方法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N info≤3824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以下步骤c和步骤d确定TBS1的值(记为情况I)。
在N info>3824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以下步骤e和步骤f确定TBS1的值(记为情况II)。
下面,分别情况I和情况II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I、N info≤3824
在情况I中,终端设备根据以下步骤c和步骤d确定TBS1的值。
步骤c、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0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1
步骤d、终端设备根据如下表1查询不大于的N′ info的数值,作为TBS1的值。
表1
Index TBS Index TBS Index TBS Index TBS
1 24 31 336 61 1288 91 3624
2 32 32 352 62 1320 92 3752
3 40 33 368 63 1352 93 3824
4 48 34 384 64 1416
5 56 35 408 65 1480
6 64 36 432 66 1544
7 72 37 456 67 1608
8 80 38 480 68 1672
9 88 39 504 69 1736
10 96 40 528 70 1800
11 104 41 552 71 1864
12 112 42 576 72 1928
13 120 43 608 73 2024
14 128 44 640 74 2088
15 136 45 672 75 2152
16 144 46 704 76 2216
17 152 47 736 77 2280
18 160 48 768 78 2408
19 168 49 808 79 2472
20 176 50 848 80 2536
21 184 51 888 81 2600
22 192 52 928 82 2664
23 208 53 984 83 2728
24 224 54 1032 84 2792
25 240 55 1064 85 2856
26 256 56 1128 86 2976
27 272 57 1160 87 3104
28 288 58 1192 88 3240
29 304 59 1224 89 3368
30 320 60 1256 90 3496
情况II、N info>3824
在情况II中,终端设备根据以下步骤e和步骤f确定TBS1的值。
步骤e、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2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3
步骤f、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码率R,以及N′ info确定TBS1的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4
时,终端设备确定传输块1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5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6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7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8
且N′ info>8424时,终端设备确定传输块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39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0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1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2
且N′ info≤8424时,终端设备确定传输块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3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4
S302、终端设备对传输块1进行第一CRC,确定传输块2。
其中,终端设备对传输块1进行第一CRC的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S303、终端设备对传输块2分块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码块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物理层对传输块2分块后,确定C个码块1。C为正整 数。
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是否对传输块2分块后进行第二CRC处理,可以根据传码块1的数量确定。
一种示例,在码块1的数量为1时,终端设备对传输块2进行分块后的分块仍相当于原传输块,此时终端设备无需在对传输块2进行分块后对码块1进行第二CRC处理。
又一种示例,在码块1的数量大于1时,终端设备对传输块2进行分块后进行第二CRC处理得到码块1。
S304、终端设备对码块1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码块2。
S305、终端设备对码块2进行速率匹配和加扰,生成码块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码块的大小E满足如下公式1: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5
或者,第六码块的大小满足如下公式2: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6
在本申请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7
表示向上取整,也可以用ceil(·)表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8
表示向下取整,也可以用floor(·)表示。在其它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确定E的取值,例如round(·)。本申请不作限定。
G 1为传输块1编码后的总比特数,可以满足如下公式3: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49
N L为传输块1的映射层数,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0
为传输块1的调制阶数,N RE为传输块1映射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数量。C为第四码块的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第六码块的数量与第四码块相同都为C个。在C个第六码块中,码块大小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1
的第六码块的数量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2
码块大小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3
的第六码块的数量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4
S306、终端设备对码块3进行调制和层映射。
S307、终端设备将调制和层映射后的码块3映射到时频资源上。
S308、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码块3。
在当前的5G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对传输块进行数据传输时,仅能进行一次信道编码,而不能进行级联编码。
为解决当前5G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无法对传输块进行级联编码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编码方法,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级联编码。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包括:
S40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 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一种示例,第一数据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传输块。终端设备确定该传输块的过程为: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终端设备能够进行信道编码的传输块的大小。在确定传输块的大小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以及传输块的大小,生成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该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的每个传输块的大小均等于终端设备能够进行信道编码的传输块的大小。
S401、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对第一数据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在此之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第一数据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例如第一传输块)。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数据能够很好的匹配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级联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能够适用于上行传输场景(记为场景a)和下行传输场景(记为场景b)。
以下,以第一数据为第一传输块为例,对上述场景a和场景b进行详细说明。
场景a、上行传输场景
如图5所示,在场景a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500-S514实现。
S5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级联编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以下至少一项中:下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MAC-CE消息。
S5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级联译码。
也即是说,网络设备支持采用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译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第一次译码,然后采用第一次信道编码对应的译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第二次译码的译码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以下至少一项中:系统信息、 或者RRC消息、MAC-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其他信息中间接指示。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指示。
S5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恩的第四指示信息。
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辅助信息,用于辅助基站调度终端设备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S502为可选的步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不执行S502,直接执行S50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PH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秩(rank indicator,RI)信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
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PHR,以使得网络设备根据该PHR确定是否采用级联编码,并进一步根据是否采用级联编码向终端设备调度相应的传输资源和指示信息。
在PHR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增加发射功率来提高终端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因此,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上报的PHR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在终端设备上报的PHR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提高终端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又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RSRP和/或RSRQ等参数。网络设备根据RSRP和/或RSRQ确定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的质量较高时,终端设备无需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链路的质量较低时,终端设备需要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因此,在RSRP的值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和/或RSRQ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在RSRP的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和/或RSRQ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门限值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提高终端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类似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RI、CQI或者BSR等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在传输性能较高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降低终端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复杂度。
在传输性能较低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 信道编码,提高终端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S5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任一项中:无线资源控制RRC,介质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下行控制信息DCI。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的部分信息。
该调度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级联编码的使能信息,级联编码信息,频率资源调度,时间资源调度,MCS,重复次数。
其中,级联编码使能信息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支持级联编码功能。
级联编码信息包括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
频率资源调度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调度的频率资源。
时间资源调度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调度的时间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信息中的其他参数间接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采用级联编码功能。
一种示例,网络设备通过MCS的值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具体来说,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中的MCS的值小于等于预设MCS值,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中的MCS的值大于预设MCS值,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再一种示例,网络设备通过重复次数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具体来说,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中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中的重复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又一种示例,网络设备通过频率资源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资源门限值,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小于预设频率资源门限值,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又一种示例,网络设备通过时间资源终端设备是否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间资源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资源门限值,则表明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间资源小于预设时间资源门限值,则表明网络设备 指示终端设备不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需要指出的是,在终端设备确定是否进行级联编码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级联编码使能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支持级联编码。在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支持级联编码之后,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确定是否采用级联编码的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S5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次信道编码可以为以下一个或多个:循环码(cyclic codes)、汉明码(Hamming code)、重复码(repetition code)、多项式码(例如Bose–Chaudhuri–Hocquenghem,BCH码)、Reed-Solomon码、代数几何码、Reed-Muller码、完备码、格雷(Golay)码、咬尾卷积码(TBCC,tail bit convolutional code)、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Polar码、乘积码。
第二次信道编码可以为当前3GPP中采用的信道编码。例如,LDPC或者Polar码。
S5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
其中,第一传输块的大小指的是第一传输块包括的比特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
一种示例,第一传输块的大小可以满足如下公式4:
TBS′=R 1·R 2·G 2 公式4
其中,TBS′为第一传输块的大小或者TBS′为上述S301中所涉及到的未量化的中间变量N info
在TBS′为第一传输块的大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公式4,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TBS。
在TBS′为上述S301中所涉及到的未量化的中间变量N info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首先根据公式4确定TBS′的大小,然后终端设备根据S301中所记载的方式,以及TBS′的值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TBS。
R 1为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为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G 2为第一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根据上述公式4确定的TBS′的值可能不是整数,而终端设备所需的TBS′的值需要为整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对公式4进行取整,确定TBS′的值。
例如,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5
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6
又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7
又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8
其中,n可以为非负整数。例如n=1;再例如n=2;再例如n=3。
又一种示例,第一传输块的大小可以满足如下公式5:
TBS′=R 1·R 2·G 2·S 公式5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根据上述公式4确定的TBS的值可能不是整数,而终端设备 所需的TBS′的值需要为整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对公式4进行取整,确定TBS′的值。
例如,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59
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0
又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1
又或者,终端设备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2
以下,对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编码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或者,在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时,第一信道编码信息中包括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不包括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
具体来说:在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3
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4
一种示例,预设门限值Z的值为4。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一种示例,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为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的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5
又例如,在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为m的情况下,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6
又一种示例,在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为m的情况下,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7
其中x为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的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可以将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或者第一码块)进行非整数次重复。
例如,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或者第一码块)的长度为B比特,进行的非整数次重复次数为r+α,其中r为正整数,α为不大于1的正数。则第一次信道编码后的一个第二码块长度为(r+α)×B。具体地,例如r=1,α=0.5,或者r=2,α=0.3。
以下,对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进行说明:
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可以通过MCS指示确定。
以下,对第一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8
第k个RB(或者RBG)中,被调度的子载波数量(资源元素数量)N′ RE,k,以及第k个RB(或者RBG)被调度传输的层数v k,确定第一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的值。
具体来说,第一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满足以下公式6: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69
其中,N′ RE,k满足以下公式7: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0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1
为一个RB(或者RBG)中的子载波数量(资源元素数量),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2
的值 为固定值,例如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3
表示一个时隙中第k个RB(或者RBG)被调度的OFDM符号数量;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4
表示一个时隙中第k个RB(或者RBG)开销的数量,例如,用于CSI-RS传输的开销的数量。
基于上述公式6和公式7,第一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满足以下公式8: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5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参数: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6
v k,等参数可以通过RRC,MAC-CE,DCI中的任一个信令消息指示,或者通过RRC,MAC-CE,DCI中的多个信令消息共同指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506、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生成第一传输块。
S507、终端设备对第一传输块进行第一CRC,生成第二传输块。
其中,终端设备对第一传输块进行第一CRC的过程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进行CRC的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S508、终端设备对第二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以及第二CRC,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即,L为第二CRC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一种示例,第一码块的数量C可以满足如下公式9: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7
又一种示例,第一码块的数量C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0: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8
其中,B为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L为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K cb为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其中,K cb的取值可以为8448。或者,K cb还可以有其他取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一种示例,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1: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79
又一种示例,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2: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0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L为第二CRC的比特长度,以及K′ cb为第一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
一种示例,第一码块的数量C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3: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1
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 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又一种示例,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4: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2
或者,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5: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3
S509、终端设备对多个第一码块分别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二码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块的数量C 2根据与第一码块的数量相同,即C 2=C。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块的数量C 2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为第一码块的数量C,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第三CRC的比特长度L 3,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一种示例,第二码块的数量C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6: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4
其中,C为第一码块的数量,N为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L为第二CRC的比特长度,K′ cb为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L 3为第三CRC的比特长度。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第一码块的数量N,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一种示例,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7: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5
或者,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8: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6
又一种示例,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19: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7
或者,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0: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8
又一种示例,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1: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89
或者,第二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 2,可以满足如下公式22: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0
其中,B为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C 2为第二码块的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取整操作(例如,向上取整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1
向下取整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2
四舍五入round(·))之间可以进行任意替换。例如,向上取整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3
可以替换为向下取整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4
或者替换为四舍五入round(·))。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第二码块对应K个第一码块。具体来说,对于K个第一码块,该K个码块中的每一个第一码块在第一次信道编码之后得到一个比特块,分别对该K个第一码块进行信道编码,得到K个比特快,该K个比特块构成一个第 二码块,其中K为整数。例如,K=1;再例如,K=2、4、6、8、或10。可选地,终端设备对K个比特块进行第三CRC,得到一个第二码块。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个第二码块对应一个第一码块。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对一个第一码块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之后得到一个比特块(长度为N),终端设备将该比特快拆分成K′个比特块(例如,长度为N/K′、或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5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6
的K′个比特块)。终端设备分别对拆分后的K′个比特块进行第三CRC,确定K′个第二码块。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 2个第二码块对应C个第一信道编码之后的第一码块,即非整数个第一码块对应一个第二码块(或者,非整数个第二码块对应一个第一码块)。可选地,终端设备对对应一个第二码块的非整数个第一码块,进行第三CRC,得到一个第二码块。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个第一信道编码之后的第一码块分别映射到C 2个第二码块。即,每一个第二码块中包含来自C个(或者多个)第一信道编码之后的第一码块。可选地,第二码块经过第三CRC。
可选地,第三CRC与S507中的第一CRC不同;和/或,第三CRC与S508中的第二CRC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还可以对第一次信道编码之后的第一码块进行交织确定第二码块。终端设备是否对第一次信道编码之后的第一码块进行交织为可选的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510、终端设备对多个第二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三码块。
S511、终端设备对第三码块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
S512、终端设备对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后的第三码块进行调制和层映射。
S513、终端设备对调制和层映射后的第三码块进行时频资源映射。
需要指出的是,若终端设备需要对数据进行重复(repetitions)处理,则终端设备可以多次重复执行以上S511中的速率匹配,扰码,以及S512和S513。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S51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该处理后的数据包括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后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码块。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以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在终端设备对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后进行说明。在实际过程中,第一次信道编码还可以发生在终端设备进行码块划分并进行第二CRC之前(记为情况1);或者,第一次信道编码还可以发生在终端设备对传输块进行第一CRC之前(记为情况2)。
以下分别对情况1和情况2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1、第一次信道编码发生在终端设备码块划分之前。
如图6所示,在该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600-S614实现。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S6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S60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S601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恩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S602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603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
其中,S604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
其中,S605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6、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生成第一传输块。
其中,S606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7、终端设备对第一传输块进行第一CRC,生成第二传输块。
其中,S607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8、终端设备对第二传输块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第三传输块。
其中,S608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9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9、终端设备对第三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第四码块。
其中,S609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8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10、终端设备对多个第四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五码块。
其中,S61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11、终端设备对第五码块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
S612、终端设备对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后的第五码块进行调制和层映射。
S613、终端设备对调制和层映射后的第五码块进行时频资源映射。
S61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该处理后的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后的第五码块。
情况2、第一次信道编码还可以发生在终端设备对传输块进行第一CRC之前。
如图7所示,在该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700-S714实现。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S7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S70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S701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恩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S702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703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
其中,S704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确定第一传输块的大小。
其中,S705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6、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生成第一传输块。
其中,S706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7、终端设备对第一传输块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第四传输块。
其中,S707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9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8、终端设备对第四传输块进行第一CRC,生成第五传输块。
其中,S708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9、终端设备对第五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第六码块。
其中,S709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8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10、终端设备对多个第六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七码块。
其中,S71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11、终端设备对第七码块进行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
S712、终端设备对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后的第七码块进行调制和层映射。
S713、终端设备对调制和层映射后的第七码块进行时频资源映射。
S71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该处理后的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后的第七码块。
场景b、下行传输场景
如图8所示,在场景b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800-S814实现。
S8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S80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S801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恩的第四指示信息。
其中,S802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803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4、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
其中,S804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5、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信息,确定第六传输块的大小。
其中,S805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6、网络设备根据第六传输块的大小,以及待传输的数据,生成第七传输块。
其中,S806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7、网络设备对第七传输块进行第一CRC,生成第八传输块。
其中,S807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8、终端设备对第八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并进行第二CRC,确定多个第八码块。
其中,S808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8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09、终端设备对第八码块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第九码块。
其中,S809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09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10、终端设备对多个第九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十码块。
其中,S81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5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811、终端设备对第十码块进行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
S812、终端设备对HARQ处理,速率匹配扰码后的第十码块进行调制和层映射。
S813、终端设备对调制和层映射后的第十码块进行时频资源映射。
S81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该处理后的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进行时频资源映射后的第十码块。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以第一次信道编码和第二次信道编码在网络设备对传输块进行分块处理后进行说明。在实际过程中,第一次信道编码还可以发生在网络设备进行码块划分并进行第二CRC之前;或者,第一次信道编码还可以发生在终端设备对第一传输块进行第一CRC之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场景a中的情况1和情况2,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场景b的下行传输场景中,网络设备执行S803的时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S814之后执行S803,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同时执行S803和S814,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以下,以对DCI进行级联编码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编码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NR中定义了多种DCI格式,例如,DCI format 0-0/0-1/1-0/1-1。其中,DCI格式0(例如0-0和0-1)用于调度上行传输,格式1(例如1-0和1-1)用于调度下行传输。
另外,根据传输物理信道的不同,进一步可以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er,RNTI)将DCI加扰。
例如,传输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物理信道对应的DCI通过SI-RNTI加扰。
传输寻呼信息(paging)的物理信道对应的DCI通过P-RNTI加扰。
传输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消息2的物理信道对应的DCI通过RA-RNTI加扰。
传输随机接入消息3或消息4的物理信道对应的DCI通过TC-RNTI(temporary cell RNTI)加扰。
传输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指令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order的DCI通过C-RNTI加扰。
DCI中包含如下表2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字段:
表2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000097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2中所示出的各个字段,对于对应的占用长度包括0比特的字段,若该字段占用的比特长度为0比特,则表示该DCI中不包括该字段。
对于对应的占用长度大于0比特的字段,在某些特定的DCI中也可以不包括该字段。
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基站和终端检测,通常将DCI的长度对齐。即,用于调度不同物理信道传输的DCI大小不一样。其中,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 field是决定其Payload size大小的一个参数。
由于不同物理信道传输时对应的DCI的实际负载不相同,为了对齐格式,DCI中的比特除了用于承载实际信息的比特外,还会有些比特不承载实际信息。这些不承载实际信息的比特通常会作为预留比特。
例如,在66RB带宽下,PDCCH order、寻呼消息、系统消息、消息2分别可以有10、6、15、16比特长度字段预留。在现有实现中,预留比特通常固定为某个状态,例如固定为0(也即预留比特的值固定为0)。
在现有技术中,预留的比特位对于DCI的信息传输作用很小,且也不能对DCI的传输性能起到作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级联编码方案,可以首先采用重复编码的方式对DCI进行信道编码,在重复编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预留比特位对DCI进行重复编码,在重复编码之后,采用Polar码的编码方式对DCI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实现级联编码。
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对DCI进行级联编码的过程包括以下S900-S904。
S900、网络设备对DCI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
该DCI为总比特长度为Z的DCI,该DCI的Z个比特中包括该Z个比特中包X个预留比特,以及Y个有效信息比特,且Z=X+Y。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DCI的总比特长度Z,可以根据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确定第一数据(传输块)的大小的方式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对该DCI进行重复编码的过程如下:
a、对DCI中的Y个有效字段进行重复,得到K个比特。
b、将该K个比特添加到所述X个预留比特中,得到新的比特字段的组成为[Y,K,X-K]。其中,K为正整数,X≥K。
也即是说,进行重复编码后的DCI中,包括Y个有效信息比特,K个有效信息比特的重复比特,以及X-K个预留比特。
具体来说,在对DCI进行重复编码时,可以将DCI中的Y个有效字段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资源有效字段(例如上述表2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字段)中的K个比特,添加到上述X个比特中,其中,K小于等于预留比特长度X。上述X、Y、Z、K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当K大于Y时,对该Y个比特进行重复,直到得到为K个比特。根据该方法确定的新的DCI比特字段组成为[Y,K,X-K],即Y个有效信息比特,K个有效信息的重复比特,X-K个预留比特。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K个比特的位置,或者K个比特中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灵活确定。
一种示例,所述K个比特紧接着所述Y个有效信息比特。
再一种示例,所述K个比特位于DCI中Z个比特的最后K个比特。
又一种示例,其中K个比特为Y个比特的最前面K个。
又一种示例,其中K个比特为Y个比特的最后K个。
又一种示例,K个比特对应DCI有效字段(例如上述表2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字段)中的部分字段的一次或多次重复。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进行重复编码后的DCI的长度与现有DCI的长度完全相同,且有效信息比特字段以及位置与现有DCI完全相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现有的方式对DCI进行检测,确定DCI中的信息。同时网络设备采用重复传输的方式对K个有效比特进行重复,可以进一步降低该K个有效比特的误码率,从而提高了传输DCI的传输性能。
可选的,所述K个比特为Y个比特的一个映射,其中映射关系预定义。例如,采取生成矩阵为G的汉明码映射,其中G的维度可以为K×Y。
或者,可以将DCI有效字段(例如上述表2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字段)中的部分字段连续重复多次,且使得重复之后DCI总比特长度不变(仍然为Z)。
例如,将其中的MCS字段重复。
再例如,将其中的频域资源分配字段重复。
又例如,将其中的时域资源分配字段重复。
S901、网络设备对第一次信道编码后的DCI进行CRC。
S902、网络设备对CRC后的DCI进行RNTI加扰。
S903、网络设备对RNTI加扰后的DCI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
S9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次信道编码后的DCI。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DCI。
其中,第二次信道编码可以为LDPC或者Polar码等编码方式,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通信单元10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3。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 理单元10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1-S206,图3中的S301-S308,图4中的S400和S401,图5中的S500-S514,图6中的S600-S614,图7中的S700-S714,图8中的S800-S803,以及S814,图9中的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0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0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单元10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0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网络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6、图3中的S308,图5中的S500-S503、以及S514,图6中的S600-S603、以及S614,图7中的S700-S703、以及S714,图8中的S800-S814,图9中的S900-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0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0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通信。存储单元1003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
其中,当通信装置10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时,处理单元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0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003可以是存储器。当通信装置10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处理单元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002可以是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单元1003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其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通信装置100中的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单元1002,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00的处理单元1001。可选的,通信单元10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
图10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0中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例如,处理单元可以称为处理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或图12,该通信装置110包括处理器11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1101连接的存储器1102。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1,通信装置110还包括收发器1103。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收发器11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11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11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1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收发器11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结构。
当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1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1-S206,图3中的S301-S308,图4中的S400和S401,图5中的S500-S514,图6中的S600-S614,图7中的S700-S714,图8中的S800-S803,以及S814,图9中的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收发器11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1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6、图3中的S308,图5中的S500-S503、以及S514,图6中的S600-S603、以及S614,图7中的S700-S703、以及S714,图8中的S800-S814,图9中的S900-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收发器11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通信。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2,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结构。
当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1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1-S206,图3中的S301-S308,图4中的S400和S401,图5中的S500-S514,图6中的S600-S614,图7中的S700-S714,图8中的S800-S803,以及S814,图9中的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 理器11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6、图3中的S308,图5中的S500-S503、以及S514,图6中的S600-S603、以及S614,图7中的S700-S703、以及S714,图8中的S800-S814,图9中的S900-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通信。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图11和图12也可以示意网络设备中的系统芯片。该情况下,上述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可以由该系统芯片实现,具体所执行的动作可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图11和图12也可以示意终端设备中的系统芯片。该情况下,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可以由该系统芯片实现,具体所执行的动作可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记为终端设备130)和网络设备(记为网络设备1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可分别参见图13和图12。该终端设备130可以为终端设备。
图13为终端设备13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13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13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图2中的S201-S206,图3中的S301-S308,图4中的S400和S401,图5中的S500-S514,图6中的S600-S614,图7中的S700-S714,图8中的S800-S803,以及S814,图9中的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也可以称为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3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3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 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图14为网络设备1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1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14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unit,简称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unit,简称DU))1402。
该RRU14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411和射频单元1412。该RRU14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该RRU1401与BBU14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例如,分布式基站。
该BBU14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BBU14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该BBU1402还包括存储器1421和处理器1422,该存储器14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142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该存储器1421和处理器14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140能够执行图2中的S206、图3中的S308,图5中的S500-S503、以及S514,图6中的S600-S603、以及S614,图7中的S700-S703、以及S714,图8中的S800-S814,图9中的S900-S9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网络设备14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功能,或者,操作和功能,分别设置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是个单独的半导体芯片,也可以跟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为一个半导体芯片,例如,可以跟其他电路(如编解码电路、硬件加速电路或各种总线和接口电路)构成一个SoC(片上系统),或者也可以作为一个ASIC的内置处理器集成在所述ASIC当中,该集成了处理器的ASIC可以单独封装或者也可以跟其他电路封装在一起。该处理器除了包括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该接口电路用于与该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 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
    或者,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S。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任一项中:无线资源控制RRC,介质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下行控制信息DCI。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生成第二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码块分别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二码块;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二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三码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1
    或者,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2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N=(B/R 1+CL)/C
    或者,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3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根据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4
    在所述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5
  1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次信道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确定;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2,所述第一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总比特数G 2,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的比例因子S。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
    或者,所述第一数据的大小TB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TBS′=R 1·R 2·G 2·S。
  18. 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以下任一项中:无线资源控制RRC,介质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下行控制信息DCI。
  20. 根据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 用于: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生成第二数据;
    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确定多个第一码块;
    对所述多个第一码块分别进行第一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二码块;
    对所述多个第二码块分别进行第二次信道编码生成多个第三码块。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所述第二次信道编码对应的最大码块包括的比特数K cb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6
    或者,所述第一码块的数量C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7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第二数据的比特数量B,码块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数量L,以及第一码块的数量C。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N=(B/R 1+CL)/C
    或者,所述第一码块包括的比特数N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8
  25. 根据权利要求14-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为重复编码,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根据所述第一次信道编码的重复次数确定。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重复次数m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09
    在所述重复次数m大于预设门限值Z的情况下,第一次信道编码的码率R 1的值为
    Figure PCTCN2020126869-APPB-100010
  2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105477.XA 2020-11-05 2020-11-05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2354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6869 WO2022094897A1 (zh) 2020-11-05 2020-11-05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414A true CN116235414A (zh) 2023-06-06
CN116235414A8 CN116235414A8 (zh) 2023-07-21

Family

ID=8145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477.XA Pending CN116235414A (zh) 2020-11-05 2020-11-05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5414A (zh)
WO (1) WO20220948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8379B1 (ko) * 1997-06-16 2000-03-15 정선종 단일 콘케티네이티드 부호기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106452460B (zh) * 2016-09-21 2018-0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码与重复码级联的纠错编码方法
CN110890894A (zh) * 2018-09-07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4897A1 (zh) 2022-05-12
CN116235414A8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169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 block division
CN114884619B (zh) 用于对使用极化码的控制信息的联合解码和验证的crc比特
EP349789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on of scma codebooks
CN107835063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08282247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695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82066B2 (e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ing polar codes
US20120307776A1 (en) Base st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the same
US1192398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14826478A (zh) 编码调制与解调解码方法及装置
JP7493682B2 (ja) Nr v2xにおけるリソース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5336202A (zh) 一种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07305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78182A1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34363A1 (zh)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和通信装置
TWI791023B (zh) 編碼輸入資料為極性碼的方法及設備、解碼方法及用以解碼碼字的設備
CN111246419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2094897A1 (zh)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744130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4001496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268114A1 (zh) 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表格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423313B (zh) 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装置
EP434411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771802B (zh)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7335920A (zh) 编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3.27

False: 2023.03.23

Number: 23-01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9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3.27

False: 2023.03.23

Number: 23-01

Volu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