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077A - 利用反射表面的位置确定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反射表面的位置确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077A
CN116235077A CN202080104906.1A CN202080104906A CN116235077A CN 116235077 A CN116235077 A CN 116235077A CN 202080104906 A CN202080104906 A CN 202080104906A CN 116235077 A CN116235077 A CN 116235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ignal
smart
reflective device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49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睿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235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5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transponders powered from received waves, e.g. using passive transponders, or using passive reflectors
    • G01S13/751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transponders powered from received waves, e.g. using passive transponders, or using passive reflectors wherein the responder or reflector radiates a coded sig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65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with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rogator and respond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01S13/876Combination of several spaced transponders or reflectors of known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01S13/878Combination of several spaced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of known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transponder or a refl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73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multipath or indirect path propagation signals i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档总体上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智能反射设备进行定位,这可以增加无线接入节点或基站的覆盖范围。在定位会话期间,智能反射设备可以向接收节点反射信号。可以确定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并且可以基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确定接收节点的位置。

Description

利用反射表面的位置确定
技术领域
本文档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中的智能反射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定位已经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中的一个。从3G到4G到5G,大多数商业通信系统支持定位服务,以允许确定通信节点的位置。当前定位服务可以仅利用基站。然而,如果除了基站之外通信节点也用于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则可能需要将这样的节点并入定位服务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文档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使用智能反射设备来确定节点的位置的方法、系统、装置和设备。
在一些实现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由接收节点接收由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信号;由源标识节点在该信号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之后基于该信号来确定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以及由位置确定节点基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标识目标节点的位置。
在一些其他实现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的系统。该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读取计算机代码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个。
在又一些其他实现中,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代码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该计算机代码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引起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个。
上述和其他方面及其实现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更详细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2A示出了示例智能反射设备的框图。
图2B示出了反射入射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的图。
图2C示出了以多个反射角进行反射的表面的图。
图3A示出了入射信号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3B示出了反射信号的示例的时序图,该反射信号的频率大于图3A的入射信号的频率并且占空比约为50%。
图3C示出了反射信号的另一示例的时序图,该反射信号的频率小于图3A的入射信号的频率并且占空比约为50%。
图3D示出了反射信号的另一示例的时序图,该反射信号占空比小于50%。
图3E示出了反射信号的另一示例的时序图,该反射信号占空比大于50%。
图3F示出了反射信号的另一示例的时序图,该反射信号具有变化的频率和/或占空比。
图4A示出了在非重叠时间段中根据相应反射方案进行反射的多个智能反射设备的时序图。
图4B示出了在包括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的传播路径之上传输信号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描述了涉及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网络的目标节点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的无线通信。利用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来确定位置可以允许在定位会话中需要更少的基站。这进而可以为其他无线通信任务释放基站资源,因为定位会话不需要基站。利用智能反射设备进行定位的另一优点是,创建附加视线(LOS)路径。LOS路径对于确定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通信节点之间的绝对距离对于位置计算是必要的。如果物体阻挡了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直接路径,则智能反射设备可以为信号传播提供新的或附加的LOS路径,这进而可以用于位置确定。鉴于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和附图,这些和其他技术改进、优点和益处将变得很清楚。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被配置为彼此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节点。通信节点可以用于确定接收节点的位置,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通信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02和至少一个无线接入节点104。图1中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被示出为包括两个用户设备102和两个无线接入节点104。然而,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各种其他示例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102和/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的各种组合中的任何一个,包括仅一个用户设备102和仅一个无线接入节点104、仅一个用户设备102和两个或更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102而没有任何无线接入节点104、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102和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或者两个或更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而没有任何用户设备102。
用户设备102可以包括能够通过网络无线通信的单个电子设备或装置或多个电子设备或设备(例如,其网络)。用户设备(user device)可以包括或以其他方式被称为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此外,用户设备可以是或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设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膝上型计算机)或固定或静止设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台式计算机或通常长时间不移动的其他计算设备,诸如电器、包括物联网(IoT)的其他相对较重的设备、或在商业或工业环境中使用的计算设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各种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2可以包括耦合到天线108以实现与无线接入节点104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电路系统106,。收发器电路系统106还可以耦合到处理器110,处理器110也可以耦合到存储器112或其他存储设备。存储器112中可以存储有指令或代码,该指令或代码在由处理器110读取和执行时引起处理器110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
类似地,无线接入节点104还可以包括单个电子设备或装置或多个电子设备或装置(例如,其网络),并且可以包括能够通过网络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和/或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接入节点104进行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或其他无线网络接入点。例如,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节点104可以包括4G LTE基站、5G NR基站、5G中央单元基站、5G分布式单元基站、下一代节点B(gNB)、增强型节点B(eNB)或其他基站。无线接入节点104可以包括耦合到天线116以实现与用户设备102或另一无线接入节点104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电路系统114,天线116可以包括各种方式的天线塔118。收发器电路系统114还可以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处理器120也可以耦合到存储器122或其他存储设备。存储器122中可以存储有指令或代码,该指令或代码在由处理器120读取和执行时引起处理器120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
在各种实施例中,无线系统100中的两个通信节点(诸如用户设备102和无线接入节点104、两个用户设备102而没有无线接入节点104、或两个无线接入节点104而没有用户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一个或多个标准和/或规范在移动网络和/或无线接入网络中或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接入网络彼此无线通信。通常,标准和/或规范可以定义通信节点可以在其下进行无线通信的规则或过程,其可以包括用于在毫米(mm)波频带和/或使用多天线方案和波束成形功能进行通信的规则和过程。另外地或替代地,标准和/或规范是定义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或蜂窝技术的标准和/或规范,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第四代(4G)长期演进(LTE)、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或新无线电免许可(NR-U)。
在无线系统100中,通信节点被配置为在彼此之间无线地传送信号。通常,无线系统100中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或包括传输或接收,并且通常是同时进行的,这取决于通信中特定节点的视角。例如,对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给定通信,其中第一节点正在向第二节点传输信号,而第二节点正在从第一节点接收信号,第一节点可以称为发送节点或发送设备,第二节点可以称为接收节点或接收设备,并且该通信可以被认为是针对第一节点的传输和针对第二节点的接收。当然,由于无线系统100中的通信节点既可以发送信号也可以接收信号,因此单个通信节点可以同时是发送节点/设备和接收节点/设备,或者在作为发送节点/设备与接收节点/设备之间切换。
此外,特定信号可以被表征或定义为上行链路(UL)信号、下行链路(DL)信号或侧链(SL)信号。上行链路信号是从用户设备102传输给无线接入节点104的信号。下行链路信号是从无线接入节点104传输给用户设备102的信号。侧链信号是从第一用户设备102传输给第二用户设备102的信号,或者是从第一无线接入节点104传输给第二无线接入节点104的信号。
此外,另一种类型的通信节点是智能反射设备124。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网络,或者与之通信。如本文中使用的,智能反射设备是具有能够反射信号的表面并且具有可变反射幅度的设备。智能反射设备和/或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也可以或以其他方式被称为智能反射表面(IRS)、大型智能表面(LIS)、大型智能元表面(LIM)、智能反射阵列、可重配置智能表面(RIS)、软件定义表面(SDS)、软件定义元表面(SDM)、无源智能表面(PIS)或无源智能镜。
通常,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接收入射信号并且反射入射信号。表面响应于反射或作为反射的结果而输出的信号称为反射信号。换言之,反射信号是由表面反射的入射信号的反射版本。
此外,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可以被配置为以反射幅度来反射入射信号。通常,反射幅度是或指示表面反射的入射信号的功率量。反射幅度可以是以功率为单位(诸如瓦特)的值,或者可以表示为入射信号的功率的百分比或分数。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可以动态地改变其反射幅度,使得其能够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反射幅度。
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通过被配置为在至少两个反射幅度之间改变而具有可变反射幅度。例如,表面可以以最大反射幅度和最小反射幅度进行反射。当表面以最大反射幅度反射时,该表面反射的入射信号的功率与其能够反射的功率相同。在各种实施例中,当表面以最大反射幅度反射时,该表面反射入射信号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功率,使得反射信号具有100%或基本上100%(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由于不可避免的功率损耗(诸如由于表面的固有特性,例如介电损耗、金属损耗或欧姆损耗)而导致的略低于100%的百分比)的入射信号功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表面以最大反射幅度反射时,表面输出的反射信号的功率大于入射信号的功率,即,大于100%的入射信号功率。对于这样的其他实施例,表面被配置为放大入射信号和/或输出入射信号的放大版本。此外,当表面以最小反射幅度反射时,该表面吸收的入射信号的功率与其能够吸收的功率相同。在各种实施例中,当表面以最小反射幅度反射时,该表面吸收入射信号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功率,使得入射信号的功率没有或基本上没有被反射。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被配置为以在最大反射幅度与最小反射幅度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反射幅度来反射入射信号。例如,表面可以被配置为以在入射信号功率的0%到100%之间的各种百分比中的任何一个(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25%、50%或75%)来输出反射信号。对于这样的实施例,智能反射设备的表面可以从最大反射幅度与中间反射幅度之间、最小反射幅度与中间反射幅度之间和/或不同中间反射幅度之间的反射改变。
此外,表面的反射幅度可以与表面的吸收幅度成反比,这可以是或指示表面吸收的入射信号的功率量。通常,表面吸收的入射信号的功率是表面不反射的功率。因此,表面的吸收幅度越高,其反射幅度越低。
更详细地,图2A示出了智能反射设备200的示例配置的框图,其表示图1中的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示例配置。智能反射设备200包括表面202和控制器204。表面202包括多个表面元件(SE)(也称为表面单元(SU))206。表面元件206是具有相关联的可变(或动态可改变)反射幅度的表面202的一部分。因此,同一表面202的不同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可以被独立地控制和/或改变,使得在任何给定时间点,不同表面元件206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反射幅度。进而,表面202在给定时间点的总反射幅度或组合反射幅度可以对应于和/或基于表面202的表面元件206在该给定时间点的反射幅度组合。
如本文中所述,表面元件206可以具有各种配置中的任何一种,和/或可以由各种材料中的任何材料制成,使得其能够具有可变和可控制的反射幅度。此外,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控制器204可以被配置为以各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来控制和/或改变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诸如通过输出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和/或通过改变施加到表面元件206的电偏置,诸如电压或电流。通过其控制,控制器204进而可以改变表面元件206的特征,诸如表面元件的反射幅度所依赖于的材料特性和/或电特性。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表面元件206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可变电阻,并且可变电阻的值的改变可以改变表面元件206吸收的功率量,进而改变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因此,控制器204可以相应地设置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以便配置具有期望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此外,当控制器204想要改变反射幅度时,它相应地改变产生新的期望反射幅度的电阻值。除了可变电阻之外或与可变电阻结合的方式可以用于提供具有可变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
控制器204可以在操作期间的任何给定时间点将表面202配置为具有或要具有最大反射幅度、最小反射幅度或中间反射幅度。为了配置具有最大反射幅度的表面202,控制器204可以控制表面元件206,使得所有表面元件206被配置为以其相应最大反射幅度反射。类似地,为了配置具有最小反射幅度的表面202,控制器204可以控制表面元件206,使得所有表面元件206被配置为以其相应最小反射幅度反射。
此外,为了配置具有中间反射幅度的表面202,控制器204可以控制表面元件206,使得至少一个表面元件206配置有相关的最小反射幅度或中间反射幅度,并且少于所有表面元件206被配置为具有其相关的最小反射幅度。配置具有中间反射幅度的表面202的各种方法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取决于中间反射幅度的百分比、以及个体表面元件206可以被配置为具有的反射幅度的粒度。通常,当结合考虑时,表面元件206可以具有平均反射幅度,该平均反射幅度是个体反射幅度的平均值,并且可以确定表面202的反射幅度。因此,控制器204可以配置具有最大反射幅度、最小反射幅度或特定中间反射幅度的特定数目的表面元件206,这些反射幅度进而产生与表面202的期望中间反射幅度相对应的平均反射幅度。简言之,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为了配置具有50%的中间反射幅度的表面202,控制器204可以将一半表面元件206配置为具有最大反射幅度并且将一半表面元件206配置为具有最小反射幅度,或者可以将所有表面元件206配置为具有相应50%的中间反射幅度,或者可以将表面元件206的一半配置为具有相应75%的中间反射幅度,而将另一半配置为具有25%的中间反射幅度。可能有各种方法可以用来配置具有最大反射幅度、最小反射幅度和一个或多个中间反射幅度的某种组合的表面元件206,以实现表面202的期望平均或总体中间反射幅度。
再次参考图2A和图2B,智能反射设备200的表面202也可以具有可变反射角(angleof reflection)(或反射角(reflection angle))。为了具有可变反射角,每个表面元件206可以具有相关联的可变相移,通过该相移,表面元件206反射入射信号si(t)以输出反射信号sr(t)。进而,个体表面元件206的相移的组合确定反射角Θr,在该反射角Θr处,表面202输出反射信号sr(t)。因此,改变一个或多个相移可以改变反射角Θr。以这种方式,通过设置和改变相移,表面202通过改变反射角Θr来执行波束成形,以便在某些方向上动态地引导反射信号。
此外,通常,在任何给定时间点,智能反射设备200的表面202的表面元件206可以被划分、分离或组织成表面元件的部分或组,使得每个表面元件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表面元件206。每个表面元件部分可以具有其自身的相关联的可变反射幅度和/或可变反射角,以该可变反射幅度和/或可变反射角,每个表面元件部分反射信号。控制器204可以被配置为独立地控制不同表面元件部分,包括独立地设置和/或调节不同表面元件部分的反射幅度和反射角。在这样做时,在持续时间操作中的任何给定时刻,任何给定的两个表面元件部分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反射幅度和/或反射角。
图2C示出了一个示例实施例,其中表面202被分离或划分成两个部分,包括第一表面部分202(1)和第二表面部分202(2)。第一部分202(1)被配置为反射第一入射信号si1(t)以便以相关反射幅度和第一反射角Θr1输出第一反射信号sr1(t),并且第二部分202(2)被配置为反射第二入射信号si2(t)以便以相关反射幅度和第二反射角Θr2输出第二反射信号si2(t)。控制器204可以控制表面元件以使其具有相关联的反射幅度,使得部分202(1)、202(2)具有一定的相关反射幅度。此外,控制器204可以控制表面元件206的相移,使得部分202(1)、202(2)以一定的反射角Θr1、Θr2反射。其他配置是可能的,其中表面202被划分成两个以上的表面元件部分,每个表面元件部分配置有它们自己的反射幅度和反射角。
特别地参考图2A,控制器204被配置为控制表面202和表面元件206。控制器204可以通过设置和/或改变表面202的反射幅度(包括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和/或通过设置和/或改变表面202的反射角(包括表面元件206的相移)来控制表面202和表面元件206。类似于图1中的通信节点,控制器204可以包括处理器208和存储器(或其他存储设备)210。在各种实施例中,存储器210中可以存储有指令或代码,该指令或代码在由处理器208读取和执行时引起处理器208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另外地或替代地,存储器21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表面202和表面元件206的一个或多个反射方案。反射方案的细节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配置,控制器204包括耦合到天线214的收发器电路系统212。收发器电路系统212还可以耦合到处理器208和/或存储器210。对于这些示例配置中的至少一些,和/或对于其他示例配置,控制器204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该连接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线或电缆,该电线或电缆也连接到其他设备或通信节点。因此,在各种实施例中,智能反射设备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节点进行外部通信,诸如通过无线地、通过电线或其组合来传输和接收信号。
在特定示例配置中,控制器204可以根据预定反射方案来控制表面202和表面元件206,该预定反射方案指示控制器如何配置表面202的反射幅度和/或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预定反射方案可以通过向控制器204指示用于配置每个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来实现这一点。对于一些示例配置,反射方案可以明确地或直接地提供该指示,诸如通过明确地标识每个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在其他示例配置中,预定反射方案可以隐式或间接地提供该指示。例如,反射方案可以指示表面202的特定反射幅度,并且控制器204可以被配置为将该特定幅度转换为每个表面元件206的对应反射幅度,诸如通过配置有算法或映射,该算法或映射提供表面202的各种幅度与个体表面元件206的各种反射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另一示例,反射方案可以指示应当具有最大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的数目、应当具有最小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的数目、和/或应当具有一定中间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的数目,并且基于该信息,控制器204可以确定每个表面元件206的反射幅度。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各种实施例中,反射方案可以指示表面元件206的图案。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反射方案可以指示同一预定部分(诸如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所有表面元件206要被配置为具有相同反射幅度。另外地或替代地,图案可以指示表面元件206的相邻行或相邻列要具有不同反射幅度,即,表面元件的行或列在最大反射幅度与最小反射幅度之间交替。其他示例图案可以指示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相邻表面元件206具有不同反射幅度。在特定示例配置中,图案指示表面元件206的至少一部分要以方格布置具有最大反射幅度和最小反射幅度。各种其他示例图案可以是可能的。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各种实施例中,反射方案可以具有时间分量,该时间分量指示表面202在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反射幅度。基于时间分量,控制器204可以确定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在该持续时间内,控制器204将表面元件206配置为具有由表面方案指示的特定反射幅度。在特定示例配置中,表面方案指示多个反射幅度和多个时间段,并且将每个反射幅度与时间段中的一个相关联。为了说明,表面方案可以指示两个反射幅度,包括高反射幅度和低反射幅度,并且还可以指示两个时间段,包括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通常,高反射幅度比低反射幅度具有更高幅度或更高百分比。例如,高反射幅度可以是最大反射幅度或中间反射幅度,而低反射幅度可以是最小反射幅度或中间反射幅度。如果高反射幅度和低反射幅度都是中间反射幅度,则高反射幅度对应于比低反射幅度更高的百分比。表面方案可以指示控制器204在第一时间段期间根据高反射幅度来配置表面元件206,并且在第二时间段期间根据低反射幅度来配置表面元件206。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各种实施例中,反射方案的时间分量可以指示第一组时间段和第二组时间段。反射方案可以指示在第一组中的时间段期间根据高反射幅度来配置表面元件206,而在第二组中的时间段期间根据低反射幅度来配置表面元件206。在特定示例配置中,第一组时间段和第二组时间段彼此交错,引起控制器204交替地在第一时间段配置具有高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并且在第二时间段配置具有低反射幅度的表面元件206。在各种配置中,第一时间段可以等于第二时间段,可以长于第二时间段,或者可以短于第二时间段。
此外,标识两个以上的反射幅度和/或两个以上的时间段或两组时间段的反射方案也是可能的。例如,表面方案可以指示三个反射幅度和三个或更多个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控制器204将根据三个反射幅度来配置表面元件206。
图3A-图3F示出了入射信号si(t)的时序图(图3A)和表面202可以基于反射方案的不同时间分量而输出的反射信号sr(t)的类型的各种非限制性示例(图3B-图3F)。为了简单起见,图4B-图4F所示的反射方案指示两个反射幅度,包括高反射幅度和低反射幅度,根据该反射幅度,控制器204在反射入射信号si(t)的同时配置表面元件206。在图中,当表面元件206被配置为具有高反射幅度时反射信号sr(t)的功率由相关幅度Y1表示,而当表面元件204被配置为具有低反射幅度时反射信号sr(t)的功率由相关幅度Y2表示。
此外,图3B-图3E每个示出了反射信号sr(t)传播的两组相关时间段T1和T2。表面元件206在第一组时间段T1期间以高反射幅度反射入射信号si(t),并且在第二组时间段T2期间以低反射幅度反射入射信号si(t)。关于图3B和图3C,时间段T1和T2彼此大致相等,从而导致大致恒定的频率和约50%的占空比。图3B和图3C还示出,时间段T1和T2可以延长或缩短,从而导致反射信号sr(t)的不同的较低或较高频率。图3D示出了反射方案的时间分量,其指示第一时间段T1短于第二时间段T2,从而导致反射信号sr(t)具有通常恒定的频率和小于50%的占空比。图3E示出了反射方案的时间分量,其指示第一时间段T1长于第二时间段T2,从而导致反射信号sr(t)具有大致恒定的频率和大于50%的占空比。图3F示出了反射方案的时间分量,其指示与高反射幅度和低反射幅度相关联的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持续时间,从而导致反射信号sr(t)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和/或占空比。
通常,智能反射设备200的表面202被配置为输出反射信号,该反射信号具有与入射信号不同的至少一个对应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反射信号也可以称为调制信号,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入射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这是由于由表面202执行的反射。示例特性包括能量、功率、频率和占空比。例如,当表面202通过被配置为具有中等反射幅度或最小反射幅度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元件206反射入射信号时,反射信号可以具有与入射信号的能量和/或功率不同的(即,更低的)能量和/或功率。作为另一示例,根据控制器204如何根据给定反射方案控制表面元件206,表面202可以输出具有与入射信号的频率不同的频率的反射信号,诸如图3A所示的较高频率或图3B所示的较低频率。类似地,在入射信号具有占空比的各种实施例中,根据控制器204使用的反射方案,表面202可以输出占空比不同于入射信号(更高或更低)的反射信号。
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智能反射设备200的表面202可以被分离或划分成多个独立控制的部分,如前面参考图2C所述。对于这样的实施例,每个部分可以与对应反射方案相关联。例如,关于图2C,控制器204可以将第一表面部分202(1)配置为根据第一反射方案反射,并且可以将第二表面部分202(2)配置为根据第二反射方案反射。不同反射方案可以引起不同部分输出具有相同特性或具有彼此不同的至少一个特性(例如,频率、功率或占空比)的相应反射信号。不同特性可以指示或标识智能反射设备200的不同部分。
再次参考图1,如前所述,无线系统100中的通信节点中的一个可以向另一通信节点发送信号,诸如以下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或侧链信号的形式。信号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的路径被称为传播路径。在智能反射设备124处于信号的传播路径中的情况下,智能反射设备124的表面可以在信号到达接收设备之前反射信号。
接收设备(诸如用户设备102或无线接入节点104)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之前检测接收信号是否被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为此,接收设备可以分析或确定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然后确定接收信号是否被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在各种实施例中,接收设备的处理器110、120被配置为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诸如根据时钟在特定时间采样,以便获取接收信号的采样值。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为了检测信号是否被反射,接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知道或标识由发送设备传输的原始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预定特性和/或由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信号的一种或多个特性。在确定接收信号的(多个)实际特性之后,接收设备(诸如其处理器)可以将(多个)实际特性与(多个)预定特性进行比较。接收设备可以基于(多个)实际特性是否匹配(多个)预定特性(通过精确匹配(多个)预定特性或通过在(多个)预定特性的可接受范围内)来确定信号是否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
作为示例说明,接收设备可以知道从发送设备传输的原始信号的频率。在接收到接收信号时,接收设备可以测量接收信号的频率。如果接收设备确定接收信号的频率与原始信号的频率匹配,则接收设备可以确定在从发送设备传输到由接收设备接收之间,接收信号未被智能反射设备124沿着传播路径反射。作为另一示例说明,接收设备可以知道由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反射信号的频率。在接收到接收信号时,接收设备可以测量接收信号的频率。如果接收设备确定接收信号的频率与反射信号的频率匹配,则接收设备可以确定在从发送设备传输到由接收设备接收之间,信号由智能反射设备124沿着传播路径反射。
另外地或替代地,对于至少一些示例配置,接收设备可以确定反射由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124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为此,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可以指示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124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也就是说,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预定特性可以与智能反射设备124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相关联。进而,在接收到信号时,接收设备可以确定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是否与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预定特性匹配,并且如果它们匹配,则确定在信号被接收设备接收之前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124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特性。
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示例特征是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ID)。知道智能反射设备的ID对于包括可能位于通信节点之间的信号传播路径中的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环境可以特别有用。确定ID可以使得接收设备(或发送设备或系统100中的其他通信节点)能够标识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中的哪个反射了信号。因此,对于其中无线系统100包括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或与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通信的至少一些示例配置,智能反射设备120可以被配置为输出具有彼此不同的对应特性的反射信号,每个反射信号唯一地对应于它们自己的ID。为了说明,第一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输出指示第一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第一ID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反射信号,并且第二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输出指示第二智能反射设备124的第二ID的具有第二频率的反射的信号。在接收到接收信号时,接收设备可以确定接收信号的频率是否与第一频率或第二频率相匹配,并且进而确定接收信号是由具有第一ID的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还是由具有第二ID的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
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配置,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由无线系统100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节点(称为控制设备)控制,诸如由无线接入节点104或用户设备102控制。例如,控制设备可以控制给定智能反射设备124的表面202的反射幅度或多个表面元件206的相关反射幅度。另外地或替代地,控制设备可以控制智能反射设备124使用的(多个)反射方案、和/或智能反射设备24使用(多个)特定反射方案的时间。另外地或替代地,控制设备可以诸如通过设置或调节来控制智能反射设备124的反射角,诸如光束扫描过程的一部分。
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系统100,控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控制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对于一些示例,控制设备通过在不同的不重叠的时间段期间调度要由不同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信号的传输来控制多个反射设备124。相反,如果不同智能反射设备124在公共时间段内反射相应信号,则反射信号可以在被相应接收设备接收之前组合。组合信号可以具有不同于个体反射信号的特性的特性(频率、占空比、功率等),使得在接收到时,接收设备可能无法检测到接收信号是否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和/或反射接收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例如,ID)。因此,在不同时隙中调度由不同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信号的传输可以避免不期望地组合这样的信号。这样,响应于调度,一个或多个发送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期间传输要由第一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第一组一个或多个信号,并且可以在第二时间段期间传输要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第二组一个或多个信号。第二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不重叠,并且对于至少一些实施例,第二时间段可以从第一时间段的结束充分地延迟,使得由第一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一个或多个反射信号不与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任何反射信号相结合或以其他方式被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任何反射信号干扰。这样,接收由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可以确定信号被反射和/或第一智能反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性。
图4A示出了两个智能反射设备在不同的非重叠时间段根据相应反射方案进行反射(诸如通过控制设备的控制)的示例。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在从第一时间t0延伸到第二时间t1的第一时间段期间根据第一反射方案反射一个或多个信号。此外,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在从第三时间t2延伸到第四时间t3的第二时间段期间根据第二反射方案反射信号。
如图4所示,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不重叠。此外,对于至少一些示例配置,诸如图4所示的配置,预定时间量可以在时间段之间延伸。例如,如图4所示,预定时间量可以在第二时间t1与第三时间t2之间延伸,以防止不希望的组合。对于其他示例配置,一个时间段可以在另一时间结束的同时开始(例如,图4中的t1和t2相同)。
通信节点可以控制智能反射设备124的其他方法也是可能的。此外,通常,为了控制智能反射设备124,控制设备可以向智能反射设备120发送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智能反射设备200的控制器204可以接收该控制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智能反射设备200的控制器20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与控制设备的有线连接、无线地(诸如通过天线214)或其组合来接收控制信号。
此外,对于其他示例配置,智能反射设备124是自我控制的,因为控制器204确定反射方案或以其他方式控制其表面202、表面元件206和/或反射角,而不受外部设备的控制。例如,智能反射设备200的存储器210可以预先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射方案,并且控制器204以其他方式在智能反射设备制造时或至少在操作之前预先配置有控制表面202和表面元件206的能力,并且控制器204可以在其使用寿命或操作时段期间仅依赖于预配置。在各种配置中,在难以访问的位置(诸如前面描述的位置)可以配置有自控制(或独立)智能反射设备。另外地或替代地,自控制智能反射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其未被设计为用于与任何一个特定通信节点(例如,任何特定基站)一起操作,而是改进了在不同时间点在智能反射设备的预定距离或附近移动的各种通信节点中的任何一个的覆盖范围。被配置为输出具有指示电池寿命的特性的反射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对于这种自控制智能反射设备可能特别有用。
此外,对于一些实施例,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传播路径可以仅包括单个智能反射设备124,使得通过传播路径传送的信号在被接收设备接收之前被单个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对于其他实施例,传播路径包括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使得通过传播路径传送的信号可以在被接收设备接收之前被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中的每个反射。例如,在传播路径包括N个智能反射设备124(其中N是两个或更多个)的情况下,信号可以在被接收设备接收之前被N个智能反射设备124的表面反射N次。对于特定示例配置,多个智能反射设备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根据相关反射方案反射相应入射信号的表面,使得接收信号的特性可以基于或对应于多个反射方案的组合。
与在传播路径中仅包括单个智能反射设备的配置一样,接收由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多次反射的信号的接收设备可以具有由接收设备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然后,接收设备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特性是否匹配一个或多个预定特性。如果是,则接收设备可以确定接收信号被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和/或反射该信号的多个智能反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例如,ID或电池寿命)。
图4B示出了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的传播路径来传输信号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在框402,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传输信号。在框404,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根据一个或多个反射方案将该信号反射一次或多次。在框406,接收设备从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接收反射信号。如果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包括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则接收设备可以从最后反射该信号的最后的智能反射设备接收反射信号。在框406,接收设备可以检测接收信号是否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和/或反射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诸如通过检测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如前所述。基于检测,接收设备可以采取一个或多个动作,如前所述。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由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反射的一个或多个反射信号可以用于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如本文中使用的,目标节点是无线通信系统100中要确定其位置的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可以是接收用于确定位置的信号的接收节点。在其他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可以是传输用于确定位置的信号的传输节点。此外,如本文中使用的,位置是指示或传达通信节点的物理或地理位置或地点(例如,地理位置)的信息。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位置包括或指示一个或多个坐标,诸如纬度坐标或经度坐标。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位置包括或指示通信节点所在的蜂窝网络中的小区。位置信息指示的其他类型的位置也是可能的。
为了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接收节点可以接收由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反射信号。在特定实施例中,由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并且由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可以最初由传输节点传输。源标识节点可以诸如通过确定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标识智能反射设备。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基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源标识节点和位置确定可以是相同节点或不同节点,并且节点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与目标节点相同或不同。
更详细地,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节点接收到反射信号,接收节点可以确定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标识特性是用于标识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信号的特性,诸如频率、功率或占空比,如前所述。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接收节点还可以确定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定位特性。定位特性是在定位方法中用于确定或计算位置的信号的特性。非限制性示例定位特性包括传输延迟(例如,绝对或实际传输延迟、伪或相对传输延迟)和到达角。定位方法是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输入(诸如一个或多个定位特性)确定位置的方法或方法组合(或方法学、过程或算法)。非限制性示例定位方法包括基于到达时间(TOA)的定位、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基于到达角(AOA)的定位、单往返时间(单RTT)测量和多往返时间(多RTT)测量。
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接收节点可以仅确定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而不确定任何定位特性,因为(多个)标识特性可以单独指示位置。例如,反射设备的身份进而可以指示智能反射设备和/或目标节点所在的小区。所指示的小区可以提供目标节点的相对粗略或估计的位置,并且其可以用作目标节点的位置。相反,将一个或多个定位特性与一个或多个定位方法一起使用可以为目标设备提供一组坐标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更精确或更具体的位置。
在确定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之后,源标识节点可以确定信号源的身份。如前所述,不同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输出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特性的反射信号。例如,不同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输出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不同占空比或其组合的反射信号。给定特性或给定特性组合可以用作给定智能反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ID)。在各种实施例中,源标识节点可以配置有(例如,配置为存储)将智能反射设备与相关信号特性或相关信号特性组合相关联的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因此,在确定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之后,源标识节点可以诸如通过使用数据库来诸如从多个智能反射设备中标识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对于其中源标识节点不同于接收节点的实施例,接收节点可以向源标识节点发送标识特性,以便源标识节点标识智能反射设备。
在基于反射信号的至少一个标识特性确定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124的身份之后,位置确定节点可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对于其中位置确定节点是与源标识节点不同的节点的实施例,源标识节点可以向位置确定节点发送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基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在特定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节点可以确定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并且可以结合所接收的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特性(例如,如前所述的传输延迟或到达角)使用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来确定位置。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节点可以配置有或可以访问将通信节点(例如,无线接入节点104、智能反射设备124和/或已知用户设备102(例如,具有固定位置的静止用户设备)的身份与位置(例如,坐标或小区)相关联的数据库、表或其他数据结构。因此,对于这样的实施例,在确定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之后,位置确定节点可以使用数据库来确定所标识的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节点可以接收指示通信节点的位置的信号。例如,发送节点(例如,无线接入节点104)可以向位置确定节点传输数据分组,该数据分组指示一个或多个通信节点的位置,该通信节点已经或将要向接收节点传输或反射信号以用于目标节点的位置的确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反射设备124可以以预定反射方案反射信号,使得反射信号具有标识智能反射设备24的位置的特性。将通信节点的位置传送给位置确定节点的各种方法是可能的。此外,位置确定节点可以结合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和反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特性使用各种定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基于TOA的定位、基于TDOA的定位、基于AOA的定位、单RTT测量、多RTT测量、或其各种组合中的任何一种,如前所述)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
在各种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基于多个信号的接收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多个信号中的一个可以是在被接收节点接收之前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多个信号中的另一信号可以由传输节点直接发送给接收节点,即,不被任何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另外地或替代地,多个信号中的另一信号可以是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第二反射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中,仅单个智能反射设备、或两个或更多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可以反射由接收节点接收的相应信号,并且目标节点的位置基于这些反射信号的接收来确定。
此外,在其中目标节点是传输节点的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多个接收节点(例如,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来确定传输节点的位置。多个接收节点中的每个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以确定接收节点的位置。在各种这样的实施例中,传输节点可以传输(诸如全向传输)由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信号。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可以将至少一个信号反射给多个接收节点。多个接收节点每个可以确定其接收的每个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和/或一个或多个位置特性,这进而可以被源标识节点和位置确定节点用来确定传输节点的位置。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在位置确定节点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之后,所确定的位置可以以各种方式中的任何方式使用。例如,诸如接收节点或传输节点等通信节点可以诸如通过显示来输出所确定的位置,诸如通过使用接收节点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诸如导航应用或显示通信节点的地图和/或位置的应用)。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如果位置确定节点不同于目标节点,则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向目标节点传输信号,以向目标节点通知其位置。另外地或替代地,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向执行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各种通信节点中的任何一个通知所确定的位置,并且节点可以使用所确定的位置来执行其基于位置的业务。例如,被配置为发送广告或其他内容的通信节点可以向目标节点传输一个或多个信号,该信号包括与所确定的位置相关的广告或其他内容。为了说明,如果所确定的位置在商店的特定距离内,则通信节点可以向目标节点传输与商店相关的广告。作为另一示例,被配置为执行紧急服务的通信节点可以使用所确定的位置来向某些紧急服务(诸如警察、消防员或紧急医疗护理)通知和/或通告目标节点的位置。所确定的位置的各种其他用途也是可能的。
在各种实施例中,传输节点可以全向地传输信号,接收节点可以基于传输信号接收多个信号,并且位置确定节点基于多个接收信号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在接收到多个信号之后,接收节点可以确定每个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信号特性(例如,频率、功率、占空比)和一个或多个位置特性。此外,源标识节点可以基于每个信号的特性来确定每个接收信号的源。例如,对于每个接收信号,源标识节点标识接收节点直接从其接收到信号的传输节点、或在信号被接收节点接收之前反射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然后,位置确定节点确定其标识的每个节点的位置,并且基于传输或反射信号的其他节点的位置以及由接收节点接收的信号的位置特性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
此外,在其中位置确定节点使用基于TOA的定位的各种实施例中,接收节点可以与传输节点同步。进而,接收节点可以根据其接收的信号来确定绝对传输延迟。在其中位置确定节点使用基于TDOA的定位的其他各种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定时方案,该定时方案引起信号到接收节点的同时传输和/或反射,这进而允许接收节点确定其接收的信号中的伪或相对传输延迟。例如,在其中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和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将分别向接收节点反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系统中,调度节点(其可以是传输节点、接收节点或通信系统中的任何其他节点)可以确定传输节点将分别向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和第二智能反射设备传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时间,使得在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第一信号的同时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第二信号。另外地或替代地,如果传输节点将直接向接收节点传输信号,则调度节点可以确定传输节点将直接向接收节点传输信号的时间,使得在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将其相应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的同时传输节点直接向接收节点传输其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调度节点可以基于传输节点与智能反射设备之间的传播延迟和/或距离来确定上述时间。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通信节点可以采用RTT来进行到达时间测量。例如,接收节点可以首先传输(诸如全向传输)信号。传输节点可以从接收节点接收信号,这可以触发传输节点发送或广播信号,该信号在被接收节点接收之前被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反射。通过首先传输信号,然后在往返定时下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接收节点可以进行传输延迟测量,这些传输延迟测量然后用于确定接收节点的位置。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具有多个非目标节点(例如,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节点104、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102和/或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124),所有这些节点或少于全部的这些节点可以用于定位会话和/或作为参与定位会话的候选,在该定位会话期间,信号被传输、接收和反射以用于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可以与调度节点相同或不同的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被配置为跟踪或监测非目标节点针对给定定位会话的可用性或可用性状态。如果非目标节点能够在定位会话期间传输或接收(或反射,在非目标节点是智能反射设备的情况下)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则非目标节点可以可用于参与给定定位会话。此外,如果非目标节点在定位会话期间不能传输或接收(或反射,在非目标节点是智能反射设备的情况下),则非目标节点可能无法参与给定定位会话。例如,如果非目标节点已经被调度为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节点处于不同通信会话中,或者以其他方式在定位会话将要发生的时间内没有可用资源来传输、接收或反射,则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将该非目标节点标识为不可用。基于非目标节点的可用性,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从多个非目标节点中选择用于参与定位会话的非目标节点,其中的至少一个非目标节点可以是智能反射设备。在确定参与非目标节点之后,调度节点可以确定或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节点将传输信号的传输时间。
此外,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同智能反射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反射方案反射,以便输出具有不同特性的信号,这些不同特性进而唯一地标识或区分不同智能反射设备。例如,不同反射方案可以引起不同智能反射设备输出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电平、不同占空比或其组合的反射信号。对于至少一些示例实施例,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控制参与的反射设备根据相关反射方案反射,使得它们输出唯一标识它们自己的反射信号。
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不同智能反射设备可以输出具有不同频率(诸如不同载波频率)的反射信号,而没有不同反射方案或独立于具有不同反射方案。例如,不同智能反射设备可以具有结构差异,诸如不同天线元件设计,这引起或允许它们以不同频率反射或以其他方式操作。对于这样的实施例,不同智能反射设备可以以不同频率(例如,不同载波频率)反射信号,这些信号唯一地标识不同智能反射设备,而不同智能反射设备不需要根据不同反射方案设置其相应表面元件。进而,源标识节点可以基于由接收节点接收的信号的不同频率(例如,不同载波频率)来标识智能反射设备。其他示例实施例可以采用指纹技术来唯一地标识智能反射设备并且区分不同智能反射设备。
如上所述,目标节点可以是接收节点或传输节点。对于其中目标节点是接收节点的实施例,传输节点可以向智能反射设备传输信号,智能反射设备进而将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位置确定节点然后基于将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的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确定反射节点的位置,如前所述。此外,对于其中目标节点是传输节点的实施例,传输节点可以向智能反射设备传输信号,智能反射设备进而将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然后,位置确定节点基于将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的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来确定传输节点的位置。各种数目的用户设备102、无线接入节点104和/或智能反射设备124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定位会话期间用作非目标节点,以进行传输、接收或反射,以便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无论目标节点在定位会话期间是接收节点还是传输节点。
图5是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定位方法的示例流程图500。在框502,接收节点可以在用于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的定位会话期间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示例接收节点可以包括用户设备102或无线接入节点104,尽管接收设备的其他类型的通信节点也是可能的。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接收节点接收之前被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在各种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信号包括多个信号。对于这些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多个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在被接收节点接收之前被两个智能反射设备反射。对于这些实施例中的其他实施例,多个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直接从发送节点传输给接收节点。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确定用于参与定位会话的一个或多个非目标节点。定位控制节点可以基于除了目标节点之外的用户设备102、无线接入节点104和智能反射设备124(其可以是参与定位会话的候选)的可用性状态来进行上述确定。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调度节点可以确定传输节点将传输或广播信号以供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在其中将采用基于TDOA的定位的特定示例实施例中,调度节点可以确定用于传输节点向参与智能反射设备传输信号的时间,使得所有参与智能反射设备同时向接收节点反射信号。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对于参与定位会话的智能反射设备,定位会话控制节点可以控制参与智能反射设备,使得它们以反射方案进行反射,这进而引起参与智能反射设备输出反射信号,每个反射信号具有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该标识特性标识输出该信号的智能反射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反射设备可以输出具有不同频率(诸如不同载波频率)的反射信号,该反射信号独立于反射方案来标识智能反射设备。
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接收节点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信号,以便触发一个或多个传输节点向接收节点传输信号。接收节点的这种初始传输可以根据往返时间测量方案,该方案允许接收节点确定接收信号的位置特性(诸如到达时间)。
在框504,源标识节点基于由接收节点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来确定参与定位会话的参与非目标节点的身份,包括(多个)参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在各种实施例中,接收节点可以确定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特性,诸如频率、功率和/或占空比,该标识特性进而可以标识向接收节点传输或反射信号的(多个)传输节点和/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
在框506,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基于所确定的身份来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节点可以基于所确定的身份来确定参与非目标节点的位置。对于至少一些实施例,位置确定节点可以接收指示参与节点的位置的数据分组。另外地或替代地,智能反射设备可以将具有标识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的特性的信号反射给接收节点。此外,接收节点可以确定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定位特性,并且位置确定节点可以使用位置特性作为定位方法的输入,诸如基于TOA的定位、基于TDOA的定位或基于AOA的定位,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参与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可以指示目标节点所在的特定小区。对于这样的实施例,特定小区可以提供目标节点的位置,例如粗略位置。
上面的描述和附图提供了具体的示例实施例和实现。然而,所描述的主题可以以各种不同形式体现,并且因此,所涵盖或要求保护的主题旨在被解释为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任何示例实施例。旨在为所要求保护或涵盖的主题提供合理广泛的范围。例如,主题尤其可以体现为方法、设备、组件、系统或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因此,实施例可以例如采用硬件、软件、固件、存储介质或其任何组合的形式。例如,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由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组件、设备或系统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代码来实现。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可以具有在上下文中建议或暗示的细微含义,超出了明确陈述的含义。同样,本文中使用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实现中”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短语“在另一实施例/实现中”不一定是指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旨在包括全部或部分示例实施例的组合。
通常,术语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例如,本文中使用的诸如“和”、“或”或“和/或”等术语可以包括多种含义,这些含义可以至少部分取决于使用这样的术语的上下文。通常,“或”如果用于关联列表,诸如A、B或C,则旨在表示A、B和C,这里用于包括性意义,以及A、B或C,这里用于排他性意义。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而用于以单一意义描述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以复数意义描述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诸如“一个(a)”、“一个(an)”或“该(the)”等术语可以被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传达复数用法。此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因素,而是可以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附加因素,这再次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特征、优点或类似语言的引用并不表示可以用本解决方案来实现的所有特征和优点都应当被包括在其任何单个实现中。相反,提及特征和优点的语言被理解为表示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优点或特性被包括在本解决方案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特征和优点以及类似语言的讨论可以但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本解决方案的所描述的特征、优点和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根据本文中的描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解决方案可以在没有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特征或优点的情况下实践。在其他情况下,可以在某些实施例中认识到附加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能并非存在于本解决方案的所有实施例中。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接收节点接收由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信号;
由源标识节点在所述信号被所述智能反射设备反射之后基于所述信号来确定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以及
由位置确定节点基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来标识目标节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来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包括:
由所述位置确定节点基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来确定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以及
由所述位置确定节点基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位置、以及所述信号来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还基于在所述信号被所述智能反射设备反射之前传输所述信号的传输节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其中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还基于直接从所述传输节点接收的第二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智能反射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并且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接收节点接收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以及
由所述源标识节点基于所述第二信号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
其中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还基于所述第二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以及所述第二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以及所述信号来标识所述接收节点的所述位置还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基于到达时间(TOA)的定位、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或基于到达角(AOA)的定位、单往返时间测量、多往返时间测量、或基于指纹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TDOA的定位被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调度节点确定传输节点要向所述智能反射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间;以及
由所述调度节点确定所述传输节点要直接向所述接收节点传输第二信号的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所述智能反射设备要反射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TDOA的定位被用于标识所述接收节点的所述位置,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其中所述智能反射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反射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调度节点确定传输节点要向所述智能反射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间;以及
由所述调度节点确定传输节点要向第二智能反射设备传输第二信号的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被确定为引起所述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在所述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反射所述第一信号的同时反射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接收节点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前传输第二信号;以及
由传输节点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而向所述智能反射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位置确定节点接收指示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接收节点从所述智能反射设备接收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的标识特性指示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标识特性包括频率、功率、或占空比中的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定位会话控制节点从多个智能反射设备中确定要参与定位会话以标识所述接收节点的所述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包括:由所述定位会话控制节点确定所述多个智能反射设备在所述定位会话期间的可用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指示所述目标节点所在的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并且所述智能反射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反射设备,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包括:由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频率来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接收节点接收由第二智能反射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以及
由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频率来确定第二智能反射设备的身份,
其中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位置还基于所述第一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包括第一载波频率,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频率包括第二载波频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智能反射设备的所述身份包括:由所述接收节点确定所述信号的标识特性,其中所述标识特性包括频率、功率、或占空比中的至少一项。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位置确定节点包括所述接收节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位置确定节点包括通信系统中与接收节点分离的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节点包括所述接收节点。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节点包括:在所述信号被反射到所述接收节点之前向所述智能反射设备传输所述信号的传输节点。
23.一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中的每个智能反射设备包括控制器和表面,所述表面包括多个网络元件,所述系统被配置为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代码,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引起所述处理器利用至少一个智能反射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104906.1A 2020-09-08 2020-09-08 利用反射表面的位置确定 Pending CN1162350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3897 WO2022051882A1 (en) 2020-09-08 2020-09-08 Position determination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077A true CN116235077A (zh) 2023-06-06

Family

ID=80630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4906.1A Pending CN116235077A (zh) 2020-09-08 2020-09-08 利用反射表面的位置确定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6458A1 (zh)
EP (1) EP4179360A4 (zh)
CN (1) CN116235077A (zh)
WO (1) WO2022051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14989A (zh) * 2022-06-10 202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184B (zh) * 2012-11-09 2019-03-15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定位系统及其反射装置的识别方法
CN104105198B (zh) * 2014-07-30 2018-11-2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589038B1 (en) * 2018-06-22 2022-10-12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node
WO2020096506A1 (en) * 2018-11-09 2020-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ing mirrors as a positioning solution
CN110174644A (zh) * 2019-05-14 2019-08-27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多无线传感信号进行测距的方法和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11245494B (zh) * 2020-01-13 2022-06-10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1882A1 (en) 2022-03-17
US20230266458A1 (en) 2023-08-24
EP4179360A4 (en) 2024-01-10
EP4179360A1 (en)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9345A1 (en) Method to modulate signals by reflecting surfaces
KR10219952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517937B2 (ja) 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無線ノード、ならびに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および無線ノードにおける方法
US9768847B2 (en)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enabling accurate measurements
TWI613893B (zh) 參考信號傳輸及接收方法、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
JP4227009B2 (ja) 測位システム、測位方法及び測位サーバ
US20170123039A1 (en) Ultra wideband (uwb)-based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WO2020216522A1 (en) Radar probing using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KR102478002B1 (ko) 장치들의 위치 측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29744A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스캐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0159023B2 (en) Network node, access node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user equipments to receiv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02222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reflecting surface
US20220393748A1 (en) Beamforming an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KR20190101381A (ko) 무선 단말 장치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무선 기지국 장치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무선 단말 장치, 및 무선 기지국 장치
US20230266458A1 (e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US20240163840A1 (en) Use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for backscatter node positioning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KR20200084926A (ko) 전파 채널 다이버시티에 기반한 전송 경로 식별
JP7482097B2 (ja) ビームを形成して基地局装置と端末装置との間の通信の中継を行う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37173A1 (en)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in low-power reduced capability user equipment
US11350350B2 (en) Directional scan and connection mechanis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240137989A1 (e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20240179494A1 (en) Use of backscatter signals for positioning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ES2726150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adquirir información de característica espacial de canal, y estación base
US20220303725A1 (e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lpp) enhancements for latency control
JP675611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位置推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