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3078A -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3078A
CN116233078A CN202310062603.3A CN202310062603A CN116233078A CN 116233078 A CN116233078 A CN 116233078A CN 202310062603 A CN202310062603 A CN 202310062603A CN 116233078 A CN116233078 A CN 116233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real
processing modul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26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富银
朱新洋
朱耿贤
满晓磊
刘春昱
张俐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izhi Kedian Testing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izhi Kedian Testing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izhi Kedian Testing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izhi Kedian Testing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26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3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3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可视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不同的指令,与无损检测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讯,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检测,判断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结构,若符合,则交给对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否则将数据进行丢弃处理;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为通讯请求方和目标方之间的双方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接收的原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本发明可以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而且不易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已经进入到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信息加工时代,目前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图像化发展。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更广泛、要求更严格。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获取的数据需保持较低的错误率;在来源上,数据来源地更加广泛,甚至分散于全国各地;在数据种类上,数据类型变得更加多样化,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
传统的无损检测设备仅具备测量、采集、存储、显示等基本功能,不具备数据实时传输功能,数据的传输往往需要借助于USB口或RS232口。在现场测量结束后,工作人员需通过USB线等数据线将接收机接入电脑、手机等终端,来实现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线传输数据的模式往往需要多名工作人员亲自到测量现场进行数据的读取并记录,而存储在设备内的测量数据一般也只能在测量结束后获取。当有多个测量地点或非同一区域的待检测物同时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就需要往返移动去获取检测数据,工作效率低、强度极高,人力成本高,记录过程中数据准确率降低且极易丢失,数据共享性差。
随着无损检测领域的发展,部分设备已运用蓝牙传输技术或无线局域网方式实现了数据的近距离传输至移动终端,然后借助移动终端的5G网络传至远程终端。这种方式采用“无损检测设备-移动终端-远程终端”间接式的数据传输模式需要至少两人亲自在测量现场,一人操作仪器设备,另一人操作移动终端,对于异地或远距离来说,更是不可能做到实时传输。测量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专家指导时,专家必须亲临现场指导,成本高且耗时长。为获取检测现场的实时情况、操作现场的场景观看、待测物体(或待测点位)的信息确认、向操作人员发出操作指导、做出检测结果的诊断分析,远程工作人员也只能间接性地借助移动终端通过音频或视频形式来实现。
实现“无损检测设备-远程终端”直接式的实时数据传输模式,是无损检测设备的发展新趋势。辅助无损检测领域的工作人员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测量过程,实时传输获取的多种检测数据、显示屏截取的图片数据和现场录制的音视频数据,使远程工作人员在Web应用端和手机移动端可以实时观看无损检测设备的测量过程并远程指导现场操作,获取和记录设备所获取的数据、截图、录音录像文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无损检测的快速诊断。因而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得到提高,而且不易丢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用于对无损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多种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处理分析,将其发送给指定人员并进行显示,显著解决无损检测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数据准确率低、数据共享性差等实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可视化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不同的指令,与无损检测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讯,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检测,判断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结构,若符合,则交给对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否则将数据进行丢弃处理;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为通讯请求方和目标方之间的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接收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测量数据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以及声音采集模块;所述测量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探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摄像头,所述声音采集模块连接麦克风,所述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给测量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传输给图像采集模块,所述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传输给声音采集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在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二进制式原始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的不同指令组合,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其中,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包括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以及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指令数据处理模块、原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接收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指令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指令数据,根据指令格式解析出指令类型,按照类型分发指令;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初步处理测量数据、图片、视频、音频在内的原始数据;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客户端采集、处理并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进行解析,解析后送到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的二进制原始数据按照预设规则解析成对应的十进制测量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校准数据,生成校准曲线,将测量值带入曲线取最接近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初步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还用于分别封装生成JSON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作为待用数据,以备传输或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第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的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原始数据以及第二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执行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损检测设备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实时传输数据,所述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客户端向无损检测设备端发起建立连接请求,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该请求并转发到无损检测设备端;
无损检测设备端接收到请求后,判断是否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若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则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若不接受该请求,则回发拒绝指令并断开连接请求;
当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后,任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定时向对方发送心跳信号,当累积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另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发送的心跳信号时,判定为对方已经离线;若离线端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断开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若离线端不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保持数据传输通道,直至测量结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任一客户端为无损检测设备或移动客户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客户端为手机或电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实现“无损检测设备-远程终端”直接式的数据传输,采用远程无线传输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即时发送给需要接收数据的工作人员。借助Web端或手机端收到数据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实现远距离实时传输。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数据实时传输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使用装置内置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实现远程音视频通话,不仅可以远程进行观看整个测量过程并给出操作指导,还可以将测量过程中的录音录像或截取的测量界面发送给对方。综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和装置可以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而且不易丢失。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与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由于实现“无损检测设备-远程终端”直接式的实时数据传输模式,是无损检测设备的发展新趋势。辅助无损检测领域的工作人员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测量过程,实时传输获取的多种检测数据、显示屏截取的图片数据和现场录制的音视频数据,使远程工作人员在Web应用端和手机移动端可以实时观看无损检测设备的测量过程并远程指导现场操作,获取和记录设备所获取的数据、截图、录音录像文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无损检测的快速诊断。因而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得到提高,而且不易丢失。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用于对无损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多种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处理分析,将其发送给指定人员并进行显示,显著解决无损检测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数据准确率低、数据共享性差等实际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PC、便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具有显示和处理功能的设备,当然也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为本申请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申请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与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可视化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不同的指令,与无损检测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讯,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测量数据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以及声音采集模块;所述测量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探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摄像头,所述声音采集模块连接麦克风,所述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给测量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传输给图像采集模块,所述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即通过麦克风设备将环境中的模拟信号采集成PCM方式编码的原始数据,其中PCM数据记录下的是原始波形的强度。在进行PCM脉冲式编码之前还需要进行模数转换,即设备中获取音频的原始数据传输给声音采集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根据不同的指令,数据采集模块与无损检测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讯,控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二进制式原始数据,用户可在测量过程中,根据需要向数据采集模块发送不同指令组合,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其中,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包括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以及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检测,判断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结构,若符合,则交给对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否则将数据进行丢弃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指令数据处理模块、原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接收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指令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指令数据,根据指令格式解析出指令类型,按照类型分发指令;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初步处理测量数据、图片、视频、音频在内的原始数据;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客户端采集、处理并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进行解析,解析后送到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令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指令数据,根据指令格式解析出指令类型,按照类型分发指令,用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无损检测设备端在发起测量后会向对方客户端发送一条邀请观看的指令,对方接收到指令后按照指令格式进行相应显示,同意该邀请后,绘制与设备端相同的测量界面,并实时接收对方设备端发送来的数据,以实现同步在线观看与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初步处理由测量数据、图片、视频、音频等组成的原始数据。对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的二进制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解析成对应的十进制测量值。为减小数据抖动,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校准数据,生成校准曲线,将测量值带入曲线取最接近的值。对于采集的音频、视频及图片,进行初步处理,裁剪过大的音频、视频和图片。裁剪过大的音频的处理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ANS音频降噪、AGC自动增益控制、AEC回声抑制、静音检测、混音和声音特效处理。由于设备采集的原始声音往往包含了背景噪声,影响听众的主观体验,降低音频压缩效率。通过噪声抑制处理后,噪声抑制的作用是探测出背景固定频率的杂音并消除背景噪音。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采用的编码技术可以为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编码冗余、视觉冗余等。通过麦克风设备将环境中的模拟信号采集成PCM方式编码的原始数据时,音频编码是指使用编码器对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常见的编码器有MP3编码、AAC编码、WAV编码、OGG编码,本实施例中使用AAC编码。由于声音与画面在采集、预处理、编码的过程中,都是分开进行处理的,但实际播放的时候,需要将声音和画面同时展示,因而本实施例中将音频和视频编码后的数据打包到一个文件里常用的文件封装格式为MPEG和WAV。
进一步地,将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初步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分别封装生成JSON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作为待用数据,以备传输或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客户端采集、处理并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进行解析,对于收到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解码操作,可以得到视频像素数据(一般为YUV420或ARGB式)和音频采样数据(一般为PCM数据)。解析后送到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为通讯请求方和目标方之间的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建立通讯连接请求指令时,将该请求发送到目标方,目标方同意请求后,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IM即时通讯传输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已经生成的JSON、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基于WebRTC实时通讯技术实现在线音视频流的传输。双方在webRTC通道实现音视频实时在线观看,通道通过推流的方式将己方音视频画面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由服务器进一步做数据转发,转发可以是点播上传、直播推流、本地文件或低延时传输。相应的通道通过拉流的方式获取对方的音视频画面,拉流主要是从文件下载、直播拉流、本地文件和低延时传输获取音视频数据。音视频数据体积通常很大,传输的时候是连续不断的多媒体流量,因此通过流媒体技术进行传输,遵循流媒体协议。音视频在传输过程中最容易受到的影响:网络抖动,即原本应该发/收的数据包却没有发/收,便产生了网络抖动。判断网络是否抖动从丢包率是否增加、RTT是否延长或者发送率是否下降。其中RTT用以描述收发时间,用于表示网络延时,发送率用于表示带宽,即网口允许收发的数据量大小。为解决网络抖动,提升平稳性,在音视频处理过程中设置一段缓冲空间,这便是JitterBuffer。它一头链接编解码器,一头链接网络协议栈,在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充当中间货仓。
另外,双方不通过音视频在线交流时,数据传输模块是一个聊天会话通道进行各种消息如键入文字、图片、语音等的交流。将用户要发送的数据以数据流的形式,将传输数据经分割、打包后,通过两台机器之间建立起的虚电路,进行连续的、双向的、严格保证数据正确性的数据传输通道。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第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中的接收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接收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向用户形象展示原始数据以及第二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对于接收到的原始测量数据,将页面布局中相应位置的数字进行替换,并同步显示出该数据带来的统计值的改变,当数据超限或者出现异常时通过不同颜色显示数来提示用户。接收到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视频像素数据和音频采样数据,要经过渲染之后才能显示,一般可以使用OpenGL、Direct3D等来做视频渲染,然后再送显到相应的窗口或View(SurfaceView或TextureView等)显示出来。由于每一个音频帧和视频帧都带有初始值相同的时间戳(PTS),PTS标记的是将此帧数据进行渲染展示的时间戳。于是我们可以将音频时长固定,令其PTS稳定增长,并作为参考时间轴,并将PTS相近的视频帧与参考时间进行展示,如果匹配一直则音频同步。
例如,当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其他客户端发起的视频通话请求后,将该通话请求上传到无损检测设备端,通过其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后,发送至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用户通过UI交互界面控制设备端,发出是否接受请求的指令。若发出拒绝该请求的指令,则断开该连接请求。若发出同意该请求的指令,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双方成功建立视频通话。如果设备端选择仅展示测量数据,其他客户端可以同步观看到设备端数据可视化模块显示的测量界面,动态看到探头采集到的实时测量数据,同时并可与设备端进行音视频交流。如果设备端选择同时显示测量数据与测量场景,设备端将测量界面和摄像头同步拍摄画面同步传输,让对方实时观看整个测量过程。同时,当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后,其他客户端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通过该通道实时传输至设备端,数据经设备端的接受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发至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
为其他客户端显示测量数据的过程时,无损检测设备端可以保存测量数据并选择发送给对方,还可以截图测量界面中的重要瞬间,或者录制整个测量过程进行保存和发送。记录人员无需再到现场进行数据记录,该场景还可用于实现专家远程指导测量过程,当遇到问题需要专家指导时可以与专家建立通话,专家通过视频通话观看测量过程,实时进行指导。
在非视频通话的情况下,设备端与其他客户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后,当设备端开始进行测量时会向其他客户端发起一条观看邀请的指令。当其他客户端同意进入观看后,测量数据通过数据通信通道进行实时传输,经过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将测量数据经该客户端的数据可视化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数据实时传输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使用装置内置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实现远程音视频通话,不仅可以远程进行观看整个测量过程并给出操作指导,还可以将测量过程中的录音录像或截取的测量界面发送给对方。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执行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损检测设备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实时传输数据,所述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客户端向无损检测设备端发起建立连接请求,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该请求并转发到无损检测设备端;
无损检测设备端接收到请求后,判断是否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若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则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若不接受该请求,则回发拒绝指令并断开连接请求;
当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后,任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定时向对方发送心跳信号,当累积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另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发送的心跳信号时,判定为对方已经离线;若离线端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断开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若离线端不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保持数据传输通道,直至测量结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任一客户端是指无损检测设备、手机、电脑等移动客户端中的任意一个。
相对于传统无损检测领域的测量数据记录方式大多为现场抄录或近距离蓝牙传输到第三方。数据共享性性差、数据准确性差且易丢失。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实现“无损检测设备-远程终端”直接式的数据传输,采用远程无线传输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即时发送给需要接收数据的工作人员。借助Web端或手机端收到数据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实现远距离实时传输。
综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和装置可以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而且不易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的计算机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装置、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例、完全的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例,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装置”。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图5显示的计算机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402、连接不同装置组件(包括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的总线403、显示器404。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器401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401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方法:
获取任一客户端向无损检测设备端发起建立连接请求,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该请求并转发到无损检测设备端;
无损检测设备端接收到请求后,判断是否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若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则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若不接受该请求,则回发拒绝指令并断开连接请求;
当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后,任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定时向对方发送心跳信号,当累积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另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发送的心跳信号时,判定为对方已经离线;若离线端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断开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若离线端不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保持数据传输通道,直至测量结束。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40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的程序/实用工具,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装置、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403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计算机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通过总线403与计算机设备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装置、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装置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实现“无损检测设备-远程终端”直接式的数据传输,采用远程无线传输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即时发送给需要接收数据的工作人员。借助Web端或手机端收到数据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实现远距离实时传输。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数据实时传输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使用装置内置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实现远程音视频通话,不仅可以远程进行观看整个测量过程并给出操作指导,还可以将测量过程中的录音录像或截取的测量界面发送给对方。综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和装置可以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共享性,而且不易丢失。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可视化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不同的指令,与无损检测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讯,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检测,判断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结构,若符合,则交给对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否则将数据进行丢弃处理;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为通讯请求方和目标方之间的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接收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测量数据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以及声音采集模块;所述测量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探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摄像头,所述声音采集模块连接麦克风,所述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给测量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传输给图像采集模块,所述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传输给声音采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在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二进制式原始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的不同指令组合,采集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其中,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包括探头采集的测量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以及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指令数据处理模块、原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接收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指令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指令数据,根据指令格式解析出指令类型,按照类型分发指令;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初步处理测量数据、图片、视频、音频在内的原始数据;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客户端采集、处理并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进行解析,解析后送到数据可视化模块进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的二进制原始数据按照预设规则解析成对应的十进制测量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校准数据,生成校准曲线,将测量值带入曲线取最接近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初步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还用于分别封装生成JSON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作为待用数据,以备传输或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第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的所述接收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展示原始数据以及第二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
9.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执行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损检测设备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实时传输数据,所述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客户端向无损检测设备端发起建立连接请求,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该请求并转发到无损检测设备端;
无损检测设备端接收到请求后,判断是否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若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则无损检测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模块为双方建立基于WebRTC实时通讯和IM即时通讯的数据传输通道;若不接受该请求,则回发拒绝指令并断开连接请求;
当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后,任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定时向对方发送心跳信号,当累积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另一客户端或任一无损检测设备端发送的心跳信号时,判定为对方已经离线;若离线端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断开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若离线端不是无损检测设备端时,则保持数据传输通道,直至测量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客户端为无损检测设备或移动客户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客户端为手机或电脑。
CN202310062603.3A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6233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2603.3A CN11623307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2603.3A CN11623307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3078A true CN116233078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2603.3A Pending CN11623307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30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673A (zh) * 2023-06-30 2023-07-28 安格利(成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音像记录与检测设备数据同步联动及声控检索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1406U (zh) * 2011-10-13 2012-05-30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无损检测系统
CN102510393A (zh) * 2011-10-13 2012-06-20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无损检测系统
CN104897770A (zh) * 2015-05-31 2015-09-09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钢丝绳无损检测系统
CN110026962A (zh) * 2019-04-12 2019-07-19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损检测系统
CN110174423A (zh) * 2019-04-26 2019-08-2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x射线检测的远程监控指导系统
CN110733038A (zh) * 2019-09-30 2020-01-31 浙江工业大学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及数据处理系统
CN110912976A (zh) * 2019-11-15 2020-03-24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施工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CN111782639A (zh) * 2020-07-04 2020-10-16 武汉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损检测工程的数据整理平台
CN113138900A (zh) * 2021-04-27 2021-07-20 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994097A (zh) * 2022-05-26 2022-09-02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无损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1406U (zh) * 2011-10-13 2012-05-30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无损检测系统
CN102510393A (zh) * 2011-10-13 2012-06-20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无损检测系统
CN104897770A (zh) * 2015-05-31 2015-09-09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钢丝绳无损检测系统
CN110026962A (zh) * 2019-04-12 2019-07-19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损检测系统
CN110174423A (zh) * 2019-04-26 2019-08-2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x射线检测的远程监控指导系统
CN110733038A (zh) * 2019-09-30 2020-01-31 浙江工业大学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及数据处理系统
CN110912976A (zh) * 2019-11-15 2020-03-24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施工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CN111782639A (zh) * 2020-07-04 2020-10-16 武汉国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损检测工程的数据整理平台
CN113138900A (zh) * 2021-04-27 2021-07-20 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994097A (zh) * 2022-05-26 2022-09-02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无损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673A (zh) * 2023-06-30 2023-07-28 安格利(成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音像记录与检测设备数据同步联动及声控检索方法
CN116506673B (zh) * 2023-06-30 2023-09-12 安格利(成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音像记录与检测设备数据同步联动及声控检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743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session parameters for effective video collaboration among heterogenous devices
EP3100245B1 (en) Selection and display of adaptive rate streams in video security system
US897622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osting a video call between a plurality of endpoints
CN102761603B (zh) VDI环境下的网页flash视频重定向的方法
US200302209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conferencing with audio redirection within a 360 degree view
US11700419B2 (en) Re-encoding predicted picture frames in live video stream applications
CN108040061B (zh) 一种云会议直播方法
CN110891084A (zh) 一种基于自主hvdp协议的瘦客户端远程桌面控制系统
CN113395477B (zh) 基于视频会议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2799891B (zh) iOS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6233078A (zh)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装置和方法
EP2645710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erminal through ip network and mcu
CN110691238A (zh) 一种视频重建质量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Xue et al. A WebRTC-based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with screen sharing
CN115904281A (zh) 云桌面会议共享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68331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ideo communications
CN112468763A (zh) 会议电视的视频传输和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72683B (zh) 一种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98700B (zh)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5766695A (zh) 基于WebSocket的工业相机实时画面的远程浏览方法及装置
CN111107316B (zh) 图像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364934A (zh) 一种利用可视电话实现远程监控视频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17119216B (zh) 一种直播解说的方法、系统以及直播系统的使用方法
CN205081880U (zh) 一种网络可视化分布式任务协作装置
CN114827742B (zh) 直播互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