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1515B -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1515B
CN116221515B CN202310520584.4A CN202310520584A CN116221515B CN 116221515 B CN116221515 B CN 116221515B CN 202310520584 A CN202310520584 A CN 202310520584A CN 116221515 B CN116221515 B CN 116221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be
liquid cooling
sect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05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21515A (zh
Inventor
吴凯
宋飞亭
周聪
侯跃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05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1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1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1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21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1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02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axially
    • F16L23/024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axially characterised by how the flanges are joined to, or form an extension of, the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02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axially
    • F16L23/032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axi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composition of the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16Flanged joi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管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以及第一连接管,第一接头用于与液冷板连通;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和连接段,密封段与第一接头密封连通,连接段的内径小于密封段的内径;第一接头密封插设于所述密封段内;密封段设有两个,两个密封段分设于连接段的两端;第一接头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接头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密封段内。本申请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可以改善压降,使得不同支路的流量均匀。

Description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接头和连接管组成的管路连接组件中,由于接头与连接管插接的连接方式,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变径区域,使得液体在管路连接组件中流动时会出现压力变化的现象,且压力变化不可控,无法满足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旨在缓解目前的管路连接组件使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以及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与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和连接段,所述密封段与所述第一接头密封连通,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段的内径。
本申请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以及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和连接段,连接段的内径小于密封段的内径,相较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的内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的压力损失,降低压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从而可以满足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可扩宽其使用范围。如本申请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不仅可以用于普通的管路连通,还可以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管路的连通。如液冷系统中,通过控制压降变化,使本申请的管路连接组件与普通管路连接组件配合实现不同液冷板内的流量相同,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连接段的内径等于第一接头的内径,可使得液体由第一接头进入连接段内后流动状态没有太大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的压力损失,降低压降,从而适用于要求流量均衡的液冷系统;连接段的内径大于第一接头的内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流阻,例如通过控制连接段的内径尺寸控制流阻大小,从而使得液体由第一接头进入连接段内时流阻可控,使压降可控,从而适用于不同压降需求的水冷系统;提高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的液冷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连接段的纵截面面积,使得液体经第一接头进入连接段后流动空间变小,质点间摩擦加剧,相较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的内径,可进一步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密封插设于所述密封段内。第一接头通过密封插接的方式插设于密封段,使得两者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段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段分设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接头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所述密封段内。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便于同一第一连接管与两个液冷板分别连通,可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相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只要使得连接段的内径与任一第一接头的内径相同,便可使得两个第一接头与第一连接管组合形成的管路连接组件的内腔为等截面腔体,或者类似等截面腔体,便于管路连接组件中各部件的设计、加工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密封段过盈密封。第一接头和密封段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密封,密封方式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具有弹性,所述内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管段对应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管段组合形成所述连接段,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对应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管段组合形成所述密封段。
第一连接管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功能,且便于组装。其中,当第一接头插设于密封段内并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时,即第一接头插设于内管的第一管段内,如此,设置内管具有弹性,可以使得第一接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内管实现密封,便于第一接头和第一连接管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对应部分凸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管段组合形成组合限位结构,所述组合限位结构通过与所述第一接头抵接限定所述第一接头的插入深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第一接头插入第一连接管内的深度,以将第一接头限定在密封段内,降低因第一接头插入过多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通过使得第一接头与组合限位结构抵接的方式安装第一接头,可以使得不同管路连接组件中第一接头的插入深度一致,从而实现标准化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凸出所述外管的内壁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插入端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限位结构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对第一接头插入第一连接管内的深度的限定效果良好,可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可靠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绕设于所述外管的内壁的环形结构。限位结构采用环形结构,在第一接头插入第一连接管内时,可以与第一接头的不同区域相接触,相较仅在外管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限位结构的存在导致第一接头插设方向出现歪斜的风险,提高限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径。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的外径,相较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第一接头的外径,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接头进入连接段的风险,降低第一接头插入过多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外壁对应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容置所述限位结构。凹陷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内管的外壁轮廓与外管的内壁轮廓相同或者相似,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管和外管两者组装后内管因限位结构的存在而被挤压变形的风险,提高内管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内管和外管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的连接面围成所述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由第二管段的外壁以及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之间的连接面围成,可以在制备内管时直接形成,不用二次加工,可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为一体件;和/或,所述外管为一体件。当内管采用一体件时,内管的结构稳定,便于制备。当外管采用一体件时,外管的结构稳定,便于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为柔性管;和/或,所述外管为刚性管。当内管采用柔性管时,便于与第一接头过盈配合,以实现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当外管采用刚性管时,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管的外壁受到外力后,不易对内管的形状造成变形,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管的内壁的形状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管内液体的流速、流量等不易发生改变,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体通过管路连接组件时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为橡胶管。当内管采用橡胶管时,内管的弹性性能较佳,且便于取材,成本低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为合金管或者尼龙管。当外管为合金管时,可以采用P12合金管,也可以采用铝合金管、不锈钢管等,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这样可以使得外管不易变形,机械性能良好,避免外管受力对内管的形状造成影响,满足使用需要。当外管为尼龙管时,外管的质地比内管硬,第一接头与第一连接管过盈插接时,外管对内管及第一接头的抱紧力比较大。另外,相较外管采用合金管,外管采用尼龙管,弹性更好(过盈后不容易永久变形),价格更加低廉。同时当内管为橡胶管或者可以通过注塑制得的其他管体时,外管采用尼龙管,容易与内管一起注塑出来,这样可以使得外管与内管粘合性更好,实际使用过程不容易与内管分离,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连接管的失效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段包括第三管段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弹性层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周壁。密封段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连接段分别为刚性管段。第三管段和连接段分别采用刚性管段,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两者受到外力发生变形的风险,进而可以在第一定程度上使得液体在第一连接管内流动状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管段与连接段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使得两者的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主管以及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套设于所述主管内;其中,沿所述主管的轴线方向,所述环形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主管的长度;所述主管超出所述环形件的部分形成所述密封段,所述主管与所述环形件对应的部分以及所述环形件组合形成所述连接段。第一连接管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件与所述主管接触密封。环形件与主管接触密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连接管内的液体进入环形件和主管之间的缝隙内的风险,从而降低液体经过第一连接管时的压力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外壁上凸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的设置便于管路连接组件与其他结构组装,如管路连接组件可借助安装结构与电池单体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包括多个管连接件以及多个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多个所述液冷板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以及多个管连接件。其中,至少一个管连接件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由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可以降低压降,或者进一步增大压降,这样通过选用合适规格的管连接件,以及合理设置不同管连接件的排布方式,可以调整液冷系统中不同支路的压降,起到流量均匀的目的,使得不同液冷板内的流量相同或者相当,进而使得液冷系统不同区域对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相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进液管以及排液管;所述进液管用于与外接供液系统连通;相连接的所述液冷板和所述管连接件形成一个并联支路,多个所述并联支路的进水端分别与同一所述进液管连通,多个所述并联支路的出水端分别与同一所述排液管连通。液冷系统包括进液管以及排液管,便于液冷系统与外接供液系统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相较连接于液冷板的出液口,管路连接组件连接于液冷板的进液口,更容易实现液冷板内流量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上游。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相当。其中,第一组件便于取材,使得液冷系统便于组装,且制作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下游。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相当。其中,第一组件便于取材,使得液冷系统便于组装,且制作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管连接件为所述管路连接组件,至少两个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中,其中一部分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另一部分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位于上游的部分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位于下游的另一部分所述连接段的内径。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内的流量相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同一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通的所述管连接件的结构相同。这样可使得组装液冷系统时,不易将不同管连接件的位置装错,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至少部分所述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液冷系统的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的间隙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多个电池单体中的至少部分电池单体设置在液冷系统的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间隙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相当。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电池的冷却效果良好,用电装置的使用性能稳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中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中外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二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0、车辆;
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
10、管路连接组件,20、电池单体,30、液冷板,40、进液管,50、排液管,60、管连接件,70、第一组件;
11、第一接头,12、第一连接管,71、第二接头,72、第二连接管;
121、密封段,122、连接段,123、内管,124、外管,125、限位结构,126、凹陷结构,127、主管,128、环形件,129、安装结构;
1211、第三管段,1212、弹性层,1231、第一管段,1232、第二管段;
d1、连接段的内径,d2、密封段的内径,d3、第一接头的内径,d4、第一接头的插入端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5、第二管段的内径,d6、第二管段的外径,d7、第一管段的外径,d8、第一管段的内径,h、限位结构凸出外管的内壁的高度,X、进液管的供液方向,Y、主管的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液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不管是哪种形状的电池,温度对其的影响都不可小觑。温度不同,将影响动力电池的安全、寿命、功能、性能等,温度过高或过低,动力电池都将可能出现热失控、寿命严重衰减、充放电限制等问题,因此为了使动力电池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需要借助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电池热管理系统可分为空气冷却系统、液体冷却系统、热管冷却系统、相变冷却系统等。其中,液体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优于空气冷却系统,且相对热管冷却系统和相变冷却系统成本更低,同时具有稳定高效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液体冷却系统又称液冷系统,是通过冷却液作为热量交换载体,利用液体泵和液冷管路完成冷却液在电池系统内的流动,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直接接触冷却是将电池组直接浸在冷却液体中;间接接触冷却是在电池组内布置液冷板,通过液冷板与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直接接触,再通过换热,使得液冷板内液体带走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
在相关技术中,在电池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液冷板,使得液冷板的板面和电池模块中电池单体的侧面相接触,并通过连接管将相邻两个液冷板连通,形成多个液冷板并联的并联液路,再将并联液路通过进液管和排液管与外接供液系统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外接供液系统通过进液管向并联液路提供冷却液,之后冷却液经进液管以及连接管进入各液冷板,再通过在液冷板中流动带走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实现为电池单体降温的目的。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连接管的主体部分(除出入口外的部分)不同区域的内径一致。而连接管与液冷板连通时,一般先将接头与液冷板连接,再将接头与连接管连接,或者先将接头与连接管连接,再将接头与液冷板连接,以实现液冷板与连接管的连通。其中,接头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使用时需将接头插入连接管实现两者的连通,但两者插接后会使得接头的内壁与连接管的内壁之间会形成一个台阶结构,这样两者组合形成的管路连接组件内用于供液体流动的通道存在一个变径区域,使得液体的流动状态在经过管路连接组件时会由层流变为湍流,导致流体压力变化,且压力变化不可控。这样无法满足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上述特殊情况可以为减小压降,也可以为进一步增大压降。
为缓解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该管路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和连接段,同时连接段的内径小于密封段的内径,相较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的内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的压力损失,降低压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从而可以满足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可扩宽其使用范围。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不仅可以用于普通的管路连通,还可以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管路的连通。如液冷系统中,与普通管路连接组件配合实现不同液冷板内的流量相同,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单体可以用于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或者使用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的各种储能系统。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电池100包括电池单体20和液冷系统。其中,电池单体2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每个电池单体2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2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一般情况下,电池100中设有多个电池单体20,多个电池单体20呈二维阵列排布,相邻两列之间存在间隙。
液冷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30以及多个管连接件60。其中,多个液冷板30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液冷板30通过一个管连接件60连通。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
使用时,将每列电池单体20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液冷板30,并使液冷板30与电池单体20的表面导热接触。之后再将相邻两个液冷板30通过管路连接组件连通。最后将所有液冷板30和管连接件60组合形成的组合液路与进液管40和排液管50连通。
如下,以管路连接组件应用于电池并与也冷板配合使用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进行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10。该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接头11以及第一连接管12。第一接头11用于与液冷板连通。第一连接管12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密封段121与第一接头11密封连通。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
第一接头11用来连接液冷板,可采用外螺纹端接式水管接头、卡套式水管接头、自固式水管接头等,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11可以直接与液冷板连通,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如集流体、管道等中任一或者多个连接件与液冷板连通,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第一连接管12可以为与两个第一接头11分别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一接头11连通的管件,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与液冷板连通,另一端直接与另一液冷板连通的管件;还可以为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与液冷板连通,另一端通过其他管件或者连接结构与液冷板连通的管件,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第一连接管12可以为一个管体,也可以为多个管件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当第一连接管12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分别为第一连接管12的一部分。当第一连接管12为多个管件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时,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可以分别为其中一个管件,也可以为同一个管件中的两部分。
密封段121一般为由第一连接管12的一个端面沿管长方向向内延伸一定距离的管段,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第一接头11实现密封连通,也可以在插接的基础上再结合密封胶、密封带等与第一接头11实现密封连通,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连接段122一般直接与密封段121连接,也可以与密封段121之间存在一定间隔,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连接段122可以为位于第一连接管12中间区域的部分,也可以为由第一连接管12的另一个端面沿管长方向向内延伸一定距离的管段,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定。如管路连接组件10中设有两个第一接头11,且两个第一接头11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2连接,此时第一连接管12设有两个密封段121,那么第一连接管12位于中间区域的部分为连接段122;如管路连接组件10中仅设有一个第一接头11,第一连接管1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与一个液冷板连通,第二端的内径小于第一端的内径,此时第一连接管12的第二端为连接段122。
连接段122的内径d1是指连接段122内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密封段121的内径d2是指密封段121内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当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中至少一个为变截面结构时,即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中至少一个在不同位置的纵截面的内径不完全一致时,上述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是指,连接段122的最大内径小于密封段121的最小内径。连接段122的最大内径是指连接段122中每个位置的纵截面的内轮廓对应一个直径,所有这些直径中数值最大的直径。密封段121的最小内径是指密封段121中每个位置的纵截面的内轮廓对应一个直径,所有这些直径中数值最小的直径。
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第一连接管12中,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当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但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时,如图4和图5所示,相较相关技术中第一连接管12不同区域的内径不变的方案,可使得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与连接段122的内径d1更加接近,从而使得液体由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时流动状态不易由层流转为湍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液体通过管路连接组件10时的能量损失,降低压降。
当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时,如图5和图6所示,相较相关技术中第一连接管12不同区域的内径不变的方案,可使得液体经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后流动空间变小,质点间摩擦加剧,可进一步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接头11以及第一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2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相较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设置与密封段121相连的第一接头11的内径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从第一接头11流经第一连接管12时的压力损失,降低压降,或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大液体从第一接头11流经第一连接管12时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从而可以满足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可扩宽其使用范围。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不仅可以用于普通的管路连通,还可以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管路的连通。如液冷系统中,通过控制压降变化,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10与普通管路连接组件配合实现不同液冷板内的流量相同,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是指第一接头11的内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
连接段122的内径d1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可使得液体由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内后流动状态没有太大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的压力损失,降低压降,从而适用于要求流量均衡的液冷系统;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流阻,例如通过控制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尺寸控制流阻大小,从而使得液体由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内时流阻可控,使压降可控,从而适用于不同压降需求的水冷系统;提高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的液冷系统的性能。经测试,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22的内径d1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相等,相较采用普通管路连接组件10,可以使得压力损失下降10%左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连接段122的纵截面面积,使得液体经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后流动空间变小,质点间摩擦加剧,相较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可进一步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提高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接头11密封插设于密封段121内。密封插设是指第一接头11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密封段121实现密封连通。第一接头11通过密封插接的方式插设于密封段121,使得两者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密封段121设有两个。两个密封段121分设于连接段122的两端。第一接头1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接头11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密封段121内。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第一接头1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两个第一接头11的结构不同时,两个密封段121根据使用需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即使两个第一接头11的结构不同,两个密封段121的结构相同也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接头11实现密封连接,则两个密封段121的结构可以相同;若两个密封段121的结构只有不同时才能分别与两个第一接头11实现密封连接,则两个密封段121的结构需要设计为不同。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便于同一第一连接管12与两个液冷板30分别连通,可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相同。如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只要使得连接段122的内径d1与任一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相同,便可使得两个第一接头11与第一连接管12组合形成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内腔为等截面腔体,或者类似等截面腔体,便于管路连接组件10中各部件的设计、加工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1与密封段121过盈密封。过盈是指第一接头11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第一接头11和密封段121插接后两者之间没有空隙。第一接头11和密封段12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密封,密封方式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及图9所示,第一连接管12包括内管123和套设于内管123外的外管124。内管123具有弹性,内管1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1231和第二管段1232,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d5小于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d8。外管124与第二管段1232对应部分以及第二管段1232组合形成连接段122,外管124与第一管段1231对应部分以及第一管段1231组合形成密封段121。如此,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d5即为连接段122的内径d1,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d8即为密封段121的内径d2,即d5=d1,d8=d2。
内管123和外管124可以分别采用单个管体,也可以分别采用多个管体连接而成,且内管123和外管124的结构和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内管123具有弹性是指,内管123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或者可以基本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基本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是指,在形变后,内管123虽在尺寸和形状上存在微小变化,但不影响正常使用。
第一管段1231和第二管段1232一般直接连通,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变径管段连,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外管124与第二管段1232对应部分是指,外管124中与第二管段1232重叠部分。外管124与第一管段1231对应部分是指,外管124中与第一管段1231重叠部分。
第一连接管1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功能,且便于组装。其中,当第一接头11插设于密封段121内并与第一连接管12相连时,即第一接头11插设于内管123的第一管段1231内,如此,设置内管123具有弹性,可以使得第一接头1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内管123实现密封,便于第一接头11和第一连接管12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10所示,外管124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232对应部分凸设有限位结构125。限位结构125与第二管段1232组合形成组合限位结构。组合限位结构通过与第一接头11抵接限定第一接头11的插入深度。其中,组合限位结构与第一接头11抵接是指,第一接头11插入密封段121后第一接头11的端面与组合限位结构的侧面相抵。
限位结构125可以为凸设于外管124的内壁上的块体、三角形结构、半圆形结构等。
由于第一接头11一般通过过盈插接的方式插设于第一管段1231内,即第一接头11的外径一般大于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又由于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小于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因此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必然小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如此,当第一接头11插入第一连接管12时,第二管段1232的侧壁会与第一接头11的端部相抵接,对第一接头11的插入起到一定阻挡作用,但第二管段1232一般为弹性结构,当插接力较大时,第一接头11仍会对第二管段1232进行挤压,进而插入第二管段1232内。
而本实施例在外管124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232对应部分设置了限位结构125,限位结构125一般采用硬度大于第二管段1232的材料制成时,这样可以增大第一连接管12中与第二管段1232对应部分的硬度,即使得限位结构125与第二管段1232组合形成的组合限位结构的硬度较大,且可以使得第二管段1232的厚度较小、可变形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第一接头11在插入连接段122时受到的阻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第一接头11插入第一连接管12内的深度,以将第一接头11限定在密封段121内,降低因第一接头11插入过多造成的不良影响。
比如,管路连接组件10设有两个第一接头11时,其中一个第一接头11插入过多,使得另一第一接头11与第一连接管12的连接长度(即另一第一接头11与密封段121之间的有效密封长度)无法符合预设要求,影响另一第一接头11与第一连接管12的密封效果。由此可见,将第一接头11限定在密封段121内,可使得管路连接组件10具有一个或者两个第一接头11时,每个第一接头11与第一连接管12的密封长度均可以符合预设长度。
另外,通过使得第一接头11与组合限位结构抵接的方式安装第一接头11,可以使得不同管路连接组件中第一接头11的插入深度一致,从而实现标准化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限位结构凸出外管的内壁的高度h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的插入端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4。
限位结构凸出外管的内壁的高度h是指,限位结构125远离外管124的内壁的面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的垂直间距。
第一接头11的插入端为第一接头11中插入连接管12内的端部。上述第一接头11的插入端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4是指第一接头11的插入端的外壁与外管124的内壁之间的垂直间距。
限位结构125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对第一接头11插入第一连接管12内的深度的限定效果良好,可使得限位结构125的限位可靠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限位结构125为绕设于外管的内壁的环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环形结构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环形结构为一个时,可以为筒形结构,当环形结构为多个时,多个环形结构可以间隔设置。
限位结构125采用环形结构,在第一接头11插入第一连接管12内时,可以与第一接头11的不同区域相接触,相较仅在外管124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12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限位结构125的存在导致第一接头11插设方向出现歪斜的风险,提高限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
环形结构的内径是指环形结构的内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第一接头11的外径是指第一接头11的外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或者圆锥形结构的直径。由于第一接头11的外壁一般可以为非平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是指环形结构中不同位置对应的内径的最小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外壁的不同位置对应的外径的最大值。
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相较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接头11进入连接段122的风险,降低第一接头11插入过多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内管123的外壁对应限位结构125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126。凹陷结构126用于容置限位结构125。
内管123的外壁对应限位结构125的部分是指,内管123的外壁中与限位结构125对应的部分,也是内管123的外壁中与限位结构125相接触的部分。
凹陷结构126的形状可以与限位结构125的形状相同或者相似,凹陷结构126的各向尺寸可以与限位结构125相应方向的尺寸相同或者略大于限位结构125的尺寸,只要限位结构125可以插设于凹陷结构126内即可。
凹陷结构126的设置可以使得内管123的外壁轮廓与外管124的内壁轮廓相适配,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管123和外管124两者组装后内管123因限位结构125的存在而被挤压变形的风险,提高内管123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内管123和外管124的组装效率。其中,轮廓相适配是指在内管123和外管124套接时,两者相接触的表面,即内管123的外壁与外管124的内壁的不同区域均可以贴合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管段1232的外径d6小于第一管段1231的外径d7。第二管段1232的外壁以及第二管段1232与第一管段1231之间的连接面围成凹陷结构126。
第一管段1231的外径d7是指第一管段1231的外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第二管段1232的外径d6是指第二管段1232的外壁围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
凹陷结构126由第二管段1232的外壁以及第二管段1232与第一管段1231之间的连接面围成,可以在制备内管123时直接形成,不用二次加工,可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23为一体件;和/或,外管124为一体件。
一体件是指通过一道或者多道工艺制得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件体。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以下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内管123为一体件;
第二个方案,外管124为一体件;
第三个方案,内管123为一体件,且外管124为一体件。
当内管123采用一体件时,内管123的结构稳定,便于制备。当外管124采用一体件时,外管124的结构稳定,便于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23为柔性管;和/或,外管124为刚性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以下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内管123为柔性管;
第二个方案,外管124为刚性管;
第三个方案,内管123为柔性管,且外管124为刚性管。
上述各方案中柔性管为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且在外力撤销后,柔性管可以恢复原状或者形状无法完全恢复的管体,只要可以满足使用需要即可。柔性管可以为橡胶管、塑胶管等。上述各方案中刚性管为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的管体,可以为金属管、塑料管等。
当内管123采用柔性管时,便于与第一接头11过盈配合,以实现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当外管124采用刚性管时,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管12的外壁受到外力后,不易对内管123的形状造成变形,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管12的内壁的形状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管12内液体的流速、流量等不易发生改变,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体通过管路连接组件10时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23为橡胶管。当内管123采用橡胶管时,内管123的弹性性能较佳,且便于取材,成本低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24为合金管或者尼龙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以下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外管124为合金管;
第二个方案,外管124为尼龙管。
当外管124为合金管时,可以采用P12合金管,也可以采用铝合金管、不锈钢管等,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这样可以使得外管124不易变形,机械性能良好,避免外管124受力对内管123的形状造成影响,满足使用需要。当外管124为尼龙管时,外管124的质地比内管123硬,第一接头与第一连接管过盈插接时,外管124对内管123及第一接头的抱紧力比较大。另外,相较外管124采用合金管,外管124采用尼龙管,弹性更好(过盈后不容易永久变形),价格更加低廉。同时当内管123为橡胶管或者可以通过注塑制得的其他管体时,外管124采用尼龙管,容易与内管123一起注塑出来,这样可以使得外管124与内管123粘合性更好,实际使用过程不容易与内管123分离,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连接管的失效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密封段121包括第三管段1211和弹性层1212。第三管段1211与连接段122连接,弹性层1212贴合设置于第三管段1211的内周壁。
第三管段1211为第一连接管12的一部分。弹性层1212可以为贴设于第三管段1211内周壁上的弹性涂层、弹性贴膜等,还可以为通过套接方式贴合设置于第三管段1211内的橡胶套、复合材料套等,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密封段121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段1211与连接段122分别为刚性管段。
刚性管段可以为金属管、塑料管等,受到外力不易发生变形的管段。
第三管段1211和连接段122分别采用刚性管段,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两者受到外力发生变形的风险,进而可以在第一定程度上使得液体在第一连接管12内流动状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段1211与连接段122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三管段1211与连接段122为一体成型结构是指,两者可以为同一管体的两部分。
第三管段1211与连接段12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使得两者的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管12包括主管127以及套设于主管127内的环形件128。
其中,沿主管127的轴线方向Y,环形件128的长度小于主管127的长度。主管127超出环形件128的部分形成密封段121。主管127与环形件128对应的部分以及环形件128组合形成连接段122。此时,主管超出环形件的部分的内径为密封段121的内径d2,环形件的内径为连接段122的内径d1。
环形件128可以为管体,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块体,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环形件128和主管127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环形件128可以位于主管127的中部,也可以位于主管127的端部,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设置。
主管127可以一端超出环形件128,即环形件128位于主管127的端部,此时,第一连接管12形成一个密封段121;主管127也可以两端均超出环形件128,即环形件128位于主管127的中部,此时形成两个密封段121。
第一连接管1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件128与主管127接触密封。环形件128与主管127接触密封是指环形件128的外周壁与主管127的内周壁相互接触且两者之间没有间隙。环形件128与主管127接触密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连接管12内的液体进入环形件128和主管127之间的缝隙内的风险,从而降低液体经过第一连接管12时的压力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段122的外壁上凸设有安装结构129。安装结构可以为凸块、凸棱、凸片等,具体可以根据管路连接组件10的具体结构和使用需要而定。安装结构129的设置便于管路连接组件10与其他结构组装,如管路连接组件10可借助安装结构129与电池单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至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10。该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接头11和第一连接管12。第一接头11用于与液冷板连通。第一连接管12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121和连接段122。密封段121与第一接头11密封连通,密封段121设有两个且分设于连接段122的两端。同时第一接头1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相同。两个第一接头11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密封段121内,并通过与密封段121过盈配合实现与第一连接管12的密封连通。
连接段122的外壁上凸设有安装结构129。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密封段121的内径d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
第一连接管12包括内管123和外管124。内管123为一体式的橡胶管,具有弹性。内管1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1231和第二管段1232,第二管段1232的内径d5小于第一管段1231的内径d8。
外管124为一体式的合金管。外管124套设于内管123外,外管124的内壁与环形凸台对应部分凸设有限位结构125。限位结构125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外径。
内管123的外壁与限位结构125对应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126,凹陷结构126用于容置限位结构125。
为便于第一接头11的插入,一般情况下,连接管12的端部形成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一般为喇叭状圆环形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当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可以减小压降,当连接段122的内径d1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可以进一步增大压降。
请参照图1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多个管连接件60以及多个液冷板30。其中,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多个液冷板30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液冷板30通过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管连接件60包括相互插接的接头和连接管。当管连接件60不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时,连接管为内径不变的管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一般除液冷板30和管连接件60外,还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安装于液冷板30的端部,接头通过与集流体连接实现与液冷板30的连接。若液冷板30的结构中自带集流结构,或者接头自带集流功能,则接头也可以与液冷板30直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液冷板30和管连接件60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液冷系统中一般会将多个液冷板30并联,多个并联的液冷板30一般与同一进液管40和同一排液管50连接,而相关技术所采用的管连接件60只能用于增大压降,且压降增大范围有限,而进液管40内的液体压力随着液体的流动会逐渐降低,这样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越远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越小,即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越远的液冷板30内的流量越小,从而使得不同位置的液冷板30内的液体量出现偏差,很难调节均匀。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中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这样,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近的管连接件60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管连接件60,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可以采用连接段122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的管路连接组件10,这样可以使得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的流阻小于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近的管连接件60的流阻,从而提高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使得不同位置的液冷板30内的流量相当。
或者,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近的管连接件60可以采用连接段122的内径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的管路连接组件10,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管连接件60,或者采用连接段122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的管路连接组件10。这样可以使得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的流阻小于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近的管连接件60的流阻,从而提高距离进液管40的进液口较远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使得不同位置的液冷板30内的流量相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30以及多个管连接件60。其中,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由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可以降低压降,或者进一步增大压降,这样通过选用合适规格的管连接件60,以及合理设置不同管连接件60的排布方式,可以调整液冷系统中不同支路的压降,起到流量均匀的目的,使得不同液冷板30内的流量相同或者相当,进而使得液冷系统不同区域对电池单体20的冷却效果相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系统还包括进液管40以及排液管50。进液管40用于与外接供液系统连通。相连接的液冷板30和管连接件60形成一个并联支路,多个并联支路的进水端分别与同一进液管40连通,多个并联支路的出水端分别与同一排液管50连通。
进液管40和排液管50可以分别采用内径大于第一连接管12的内径的管体,也可以采用内径与第一连接管12的内径相当的管体,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每个并联支路可以直接与进液管40或者排液管50连通,也可以多个并联支路连通后再与进液管40或者排液管50连通,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定。
液冷系统包括进液管40以及排液管50,便于液冷系统与外接供液系统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管路连接组件10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
液冷板30一般具有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相较连接于液冷板30的出液口,管路连接组件10连接于液冷板30的进液口,更容易实现液冷板30内流量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13至图15所示,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第一组件70。第一组件7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71和第二连接管72,第二接头71与液冷板30连通,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X,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第一组件70位于管路连接组件10的上游。
第二接头71可采用外螺纹端接式水管接头、卡套式水管接头、自固式水管接头等,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头71可以直接与液冷板30连通,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如集流体、管道等中任一或者多个连接件与液冷板30连通,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第二接头71的尺寸和结构可以与第一接头11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第二连接管72可以为与两个第二接头71分别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二接头71连通的管件,也可以为一端通过第二接头71与液冷板30连通,另一端直接与另一液冷板30连通的管件,还可以为一端通过第二接头71与液冷板30连通,另一端通过其他管件或者连接结构与液冷板30连通的管件,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是指,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的不同位置的纵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者相当。相当是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不同位置的纵截面的形状或者尺寸存在微小差异,不会对流经该内腔的液体的流动状态造成影响,或者所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相当。其中,第一组件70便于取材,使得液冷系统便于组装,且制作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连接段122的内径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第一组件70。第一组件7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71和第二连接管72,第二接头71与液冷板30连通,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第一组件70位于管路连接组件10的下游。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相当。其中,第一组件70便于取材,使得液冷系统便于组装,且制作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管连接件60为管路连接组件10,至少两个管路连接组件10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路连接组件10中,其中一部分管路连接组件10的连接段122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另一部分管路连接组件10的连接段122的内径小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位于上游的部分连接段122的内径,小于位于下游的另一部分连接段122的内径。
至少两个管路连接组件10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是指,当只要两个管连接件60为管路连接组件10时,所有的管路连接组件10均连接于液冷板30的进液口,当三个以上(包括三个)管连接件60为管路连接组件10时,可以所有的管路连接组件10均连接于液冷板30的进液口,也可以一部分管路连接组件10连接于液冷板30的进液口,剩余管路连接组件10连接于液冷板30的出液口。
位于上游的部分连接段122是指,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连接段,可即为第一连接段。其中,第一连接段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个,且小于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的数量。
位于下游的另一部分连接段122是指,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除第一连接段外的剩余连接段。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液冷系统中,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液体流经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大于流经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时所受的阻力,从而使得位于下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可以与位于上游的管连接件60内的流量相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与同一液冷板3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通的管连接件60的结构相同。
一般情况下,同一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接有一个管连接件60,出液口连接有一个管连接件60。与同一液冷板3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通的管连接件60的结构相同是指,与同一液冷板30连通的两个管连接件60的结构相同。
这样可使得组装液冷系统时,不易将不同管连接件60的位置装错,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请参照图1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1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至少部分电池单体20设置在液冷系统的相邻两个液冷板30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100除电池单体20和液冷系统外,还可以包括箱体,或者其他结构,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多个电池单体20中的至少部分电池单体20设置在液冷系统的相邻两个液冷板30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20的冷却效果相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13、图14及图1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
液冷系统包括进液管40、排液管50、多个管连接件60和多个液冷板30。进液管40用于与外接供液系统连通。排液管50用于将液冷板30中液体排出。管连接件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11和第一连接管12,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10。多个液冷板30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液冷板30通过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连通。相连接的液冷板30和管连接件60形成一个并联支路,多个并联支路的进水端与同一进液管40分别连通,多个并联支路的出水端与同一进液管40分别连通。
多个电池单体20呈间隔设置的多列排布,每列电池单体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液冷板30,液冷板30的其中一个板面与电池单体20的其中一个侧面导热接触。
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连接组件10的连接段122的内径d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头11的内径d3。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管连接件60为第一组件70。第一组件7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71和第二连接管72,第二接头71与液冷板30连通,第二连接管72的内腔为等截面腔。沿进液管40的供液方向X,与液冷板30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管连接件60中,第一组件70位于管路连接组件10的上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池用于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用电装置可以是前述任一应用电池的设备或系统。用电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同,也会使得用电装置除电池外,还包括其他结构,如车架等,具体可以根据用电装置的具体类型而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电池的冷却效果良好,用电装置的使用性能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5)

1.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用于与液冷板连通;以及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密封段和连接段,所述密封段与所述第一接头密封连通,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段的内径;
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
内管,具有弹性,所述内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以及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管段对应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管段组合形成所述连接段,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对应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管段组合形成所述密封段;
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对应部分凸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管段组合形成组合限位结构,所述组合限位结构通过与所述第一接头抵接限定所述第一接头的插入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密封插设于所述密封段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段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段分设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
所述第一接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接头一一对应插设于两个所述密封段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相同。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密封段过盈密封。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凸出所述外管的内壁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插入端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绕设于所述外管的内壁的环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径。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壁对应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容置所述限位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的连接面围成所述凹陷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一体件;
和/或,所述外管为一体件。
14.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柔性管;
和/或,所述外管为刚性管。
1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橡胶管。
1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合金管或者尼龙管。
17. 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管连接件,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以及
多个液冷板,多个所述液冷板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连通。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
进液管,用于与外接供液系统连通;以及
排液管;
相连接的所述液冷板和所述管连接件形成一个并联支路,多个所述并联支路的进水端分别与同一所述进液管连通,多个所述并联支路的出水端分别与同一所述排液管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
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为等截面腔;
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上游。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
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至少一个所述管连接件为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为等截面腔;
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下游。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管连接件为所述管路连接组件,至少两个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
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中,其中一部分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另一部分所述管路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
沿所述进液管的供液方向,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的所有所述管连接件中,位于上游的部分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位于下游的另一部分所述连接段的内径。
23.如权利要求17-22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通的所述管连接件的结构相同。
2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权利要求17-2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至少部分所述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液冷系统的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
25.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CN202310520584.4A 2023-05-10 2023-05-10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116221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584.4A CN116221515B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584.4A CN116221515B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1515A CN116221515A (zh) 2023-06-06
CN116221515B true CN116221515B (zh) 2023-07-18

Family

ID=8657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0584.4A Active CN116221515B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15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2727A (ja) * 2001-09-27 2004-06-10 Noriatsu Kojima 二層管
CN101476658B (zh) * 2009-01-16 2010-06-02 北京航天凯撒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承插管接件
KR100998358B1 (ko) * 2010-09-09 2010-12-06 주식회사 서일탑스코 자동 신축 이음관
CN204515660U (zh) * 2015-03-23 2015-07-29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多功能整合式连接头组合结构
CN212676346U (zh) * 2020-06-24 2021-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接头组件、电池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213809303U (zh) * 2020-11-24 2021-07-27 青岛华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用冷却水管接头
CN217158352U (zh) * 2022-03-11 2022-08-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管、电池、用电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4497826B (zh) * 2022-04-18 2022-08-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CN217764637U (zh) * 2022-05-20 2022-11-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接头、连接结构、换热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1515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6994B (zh) 用于电池单元温度控制的挤制散热片
CN108346839B (zh) 电池换热系统
EP3637535B1 (en) Uniform flow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ttery energy-storage liquid cooling system
WO2023160118A1 (zh) 电池、用电装置
CN114665194B (zh) 管路组件、冷却装置、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9766599U (zh) 一种电池冷却管路、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16221515B (zh) 管路连接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4109478A1 (zh) 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627923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10040305U (zh) 水冷电池箱体
CN219800995U (zh) 双面冷却电池模块
CN217764637U (zh) 管接头、连接结构、换热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671758U (zh) 冷却结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9086085U (zh) 液冷件、液冷组件、液冷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885215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642937U (zh) 电池的壳体结构和电池
CN221928278U (zh) 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
CN221928272U (zh)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
CN221102216U (zh) 热管理组件、电池的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267826U (zh) 浮动接头、换热系统、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1530042U (zh) 换热板及电池包
US20230130382A1 (en) Flow restrictor
CN219796446U (zh) 管路接头组件、电池包调温系统及电池包
CN221150207U (zh)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21278744U (zh) 接头管件、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