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1496A -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1496A
CN116221496A CN202310285603.XA CN202310285603A CN116221496A CN 116221496 A CN116221496 A CN 116221496A CN 202310285603 A CN202310285603 A CN 202310285603A CN 116221496 A CN116221496 A CN 116221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ipe
block
vertica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56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56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1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1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28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 F16L1/036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the pipes being composed of sections of short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42Gripping members engaging only the external or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articles
    • B66C1/425Gripping members engaging only the external or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articles motor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66C13/085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2Driving gear incorporating electric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6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涉及地源热泵管施工技术领域。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包括安装杆和用于悬吊安装杆的悬吊装置,安装杆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操作杆;安装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杆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用于抵紧竖直管的夹持杆和与夹持杆转动连接的驱动杆,夹持杆与安装杆转动连接,驱动杆与操作杆转动连接;操作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全部的夹持杆相互配合,以夹持竖直管,有利于使竖直管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各处均匀受力,以减小连接管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可减小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源热泵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管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室外换热管,其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水平管和插设于地下的竖埋管;其中,竖埋管主要用于供管内的介质与深层地下的岩土或地下水等进行热交换。
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示意图,参照图1,竖埋管1包括连接管11和两个竖直管12,连接管11位于竖直管12的下端的位置;连接管11呈“U”型,连接管11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竖直管12熔接相连,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另一竖直管12熔接相连,从而使两个竖直管12相互连通。施工时,先将竖埋管1位于连接管11的一端插入预先钻设的埋管孔内;在钻机的钻杆上安装机械叉2;然后操控钻杆下移,以供机械叉2叉住连接管11的弯曲部,从而带动连接管11向埋管孔的底部移动,以使竖直管12同步下移,直至连接管11到达埋管孔底部位置,即表示竖埋管1下管操作完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下管操作时,随着竖直管位于埋管孔内的长度的增加,竖直管与埋管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容易导致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以改善竖埋管的连接管与竖直管之间容易在下管过程中发生松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包括包括用于插设至用于埋设竖埋管的埋管孔内的安装杆和用于悬吊安装杆的悬吊装置,所述安装杆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操作杆;所述安装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夹持竖埋管的竖直管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杆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抵紧竖直管的夹持杆和与夹持杆转动连接的驱动杆,所述夹持杆与安装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操作杆转动连接;当所述操作杆相对于安装杆向下移动时,所述夹持杆靠近竖直管的一端可与竖直管的外周壁抵接;所述操作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管时,先将竖埋管设置有连接管的一端插入预先设置在指定位置的埋管孔内;然后通过悬吊装置将安装杆吊起并通过驱动组件对操作杆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之间产生间隔;然后,将竖埋管的竖直管放置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之间的间隔内;松开操作杆,操作杆带动驱动杆向下移动,以驱动夹持杆转动,以使夹持杆靠近竖直管的一端与竖直管的外周壁抵紧;最后使操控悬吊装置使安装杆下移,即可使安装杆带动竖直管向下移动至对应的埋管孔内。
当安装杆难以下移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操作杆向下移动,以带动安装杆继续下移;安装杆下移的过程中,操作杆在自身重力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始终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可使每组夹持杆均夹紧竖直管,以带动竖直管自动随安装杆下移。全部的夹持杆相互配合,以夹持竖直管,有利于使竖直管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各处均匀受力,以减小连接管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可减小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的可能性。
当连接管到达埋管孔的指定位置时,悬吊装置驱动安装杆向上移动;同时,驱动组件向上提起操作杆,使操作杆相对于安装杆向上移动,以使夹持杆与竖直管分离,减小竖直管随安装杆上移而向上移动至埋管孔的外部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安装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安装杆的安装连接件连接的安装对接件;所述操作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操作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操作杆的操作连接件连接的操作对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连接件与安装对接件相互配合,以使两个安装杆相互连接;操作连接件与操作对接件相互配合,以使两个操作杆相互连接。施工时,可根据竖埋管需要埋设的最大深度选择对应数量的安装杆,适用性更高,操作更加便捷。多个安装杆之间可相互连接,对应的操作杆之间可相互连接,从而有利于减小每个安装杆和对应的操作杆的长度,以便于安装杆的存放和运输。
可选的,所述操作连接件包括与操作杆相连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相连的连接块;所述操作对接件包括对接杆、对接块、对接板和弹性对接件;所述对接杆的其中一端与操作杆相连,另一端与对接块相连;所述对接块背离对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供连接块插设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板与对接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对接板远离自身转轴的一端向对接槽的底壁方向延伸并向连接杆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弹性对接件用于驱动对接板向连接杆方向转动;当所述对接板远离自身转轴的一端与连接块背离对接槽的底壁的一端的端壁抵接时,所述连接块与对接槽的底壁之间存在供连接块移动的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操作杆连接时,操控位于上方位置的操作杆随安装杆向下移动,以使对应的操作杆下移,从而使连接块插设于对接槽内,此时,弹性对接件可使对接板与连接杆抵接,从而使对接板远离自身转轴的一端移动至连接块背离对接槽的底壁的一侧,以限制连接块相对于对接块的移动,从而使对应的两个操作杆相互连接;当需要将两个操作杆分离时,将对接板向远离连接杆的方向转动,以使对接板与连接块分离,即可供连接块相对移动至对接槽的外部。
当两个操作杆相互连接时,连接块与对接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供位于上方位置的操作杆向上移动,从而可供位于对应的安装杆上的相对的两个夹持杆相互远离,以便于安装竖直管。
可选的,所述对接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供对接板嵌设的嵌置槽;所述连接块的周壁与对接槽的内周壁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的周壁与对接槽的内周壁相互贴合,以限制相互连接的两个操作杆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有利于提高两个操作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操作杆设置有抵接块,所述安装杆位于抵接块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块抵接的限位块;当所述抵接块与限位块抵接时,所述夹持杆与竖直管的外周壁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块随操作杆向下移动并与限位块抵接时,限位块可限制抵接块的向下的移动,以限定相对的两个夹持杆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减小夹持杆对竖直管的作用力过大而导致竖直管发生损坏的风险。同时,操作杆可带动安装杆向下移动,以提高安装杆向下移动的稳定性,减小安装杆发生卡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抵接块包括与操作杆相连的固定块、沿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块滑移连接的调节块和用于固定调节块的固定件;所述调节块用于与限位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调节块的位置,可调节调节块与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对应的两个夹持杆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便于夹持杆对不同直径的竖直管的夹持。
可选的,所述安装杆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块的上端壁抵接的驱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块随操作杆向上移动而与驱动块抵接时,操作杆可带动安装杆向上移动,以提高安装杆向上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杆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与竖直管的外周壁抵接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设置有用于与竖直管背离安装杆的一侧的外周壁抵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竖直管之间设置有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管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安装杆或操作杆向上提起以清理埋管孔的口部或检修设备,此时夹持杆可能与竖直管发生分离;当夹持杆与竖直管分离后,夹持板与限位板相互配合,以限制竖直管的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减小竖直管移动至相对的两个夹持杆之间的间隔之外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应的两个夹持杆再次夹紧竖直管。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夹持板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板背离竖直管一侧的侧壁抵接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竖直管时,将竖直管对准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板之间的位置,并向安装杆方向抵压竖直管;竖直管带动限位板向安装杆方向转动,以供竖直管自动移动至两个夹持板之间的位置;此时,弹性件驱动限位板与定位板抵紧,以限制竖直管向两个夹持板之间的间隔的外部的移动。限位板与夹持板转动连接,有利于使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竖直管的外径,从而减小竖直管移动至夹持板背离安装杆的一侧的可能性,以保证竖直管始终位于两个夹持板之间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埋:
埋管孔施工:在指定的位置设置用于埋设竖埋管的埋管孔;
组装竖埋管:将两根竖直管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形成竖埋管;
下管:使用上述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将竖埋管下放至埋管孔内;
填孔:向埋管孔内装填填充物,以固定竖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进行竖埋管的下管操作,有利于减小竖埋管的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的风险,从而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全部的夹持杆相互配合,以夹持竖直管,有利于使竖直管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各处均匀受力,以减小连接管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可减小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的可能性;
2.连接块与对接块相互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当两个操作杆相互连接后,位于上方位置的操作杆可相对地向上移动,便于安装竖直管;
3.抵接块随操作杆向下移动并与限位块抵接时,限位块可限制抵接块的向下的移动,以减小夹持杆对竖直管的作用力过大而导致竖直管发生损坏的风险;
4.使用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进行竖埋管的下管操作,有利于减小竖埋管的连接管与竖直管发生松脱的风险,从而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用于展示操作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用于展示抵接块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7是用于展示操作杆之间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9 是图2中的D部放大图。
图10是图2中的E部放大图。
图中,1、竖埋管;11、连接管;12、竖直管;2、机械叉;3、安装杆;31、操作杆;311、滑动块;312、滑动杆;32、让位孔;33、抵接块;331、固定块;3311、固定螺孔;332、调节块;3321、调节孔;333、固定件;34、限位块;35、驱动块;36、夹持板;361、限位板;3611、弹性件;362、定位块;37、上连接块;38、下连接块;39、拨动孔;4、悬吊装置;41、支撑架;411、驱动组件;4111、配重块;4112、驱动件;42、悬吊组件;421、收卷辊;422、收卷绳;4221、悬吊杆;423、收卷电机;5、夹持装置;51、夹持组件;511、夹持杆;5111、延伸杆;512、驱动杆;6、操作连接件;61、连接杆;62、连接块;7、操作对接件;71、对接杆;72、对接块;721、对接槽;7211、嵌置槽;7212、挡块;722、让位槽;73、对接板;74、弹性对接件;8、拨动杆;81、拨动板;9、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附图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参照图2,包括安装杆3和悬吊装置4,悬吊装置4包括支撑架41和悬吊组件42;支撑架41用于安装悬吊组件42,以供悬吊组件42将安装杆3悬吊在用于埋设竖埋管1的埋管孔的上方;通过操控悬吊装置4,可将安装杆3向下放置于埋管孔内。每个安装杆3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夹持装置5,夹持装置5沿安装杆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使用时,将竖埋管1的其中一个竖直管12通过安装杆3的其中一侧的夹持装置5固定,将竖埋管1的另一竖直管12通过位于安装杆3的另一侧的夹持装置5固定,即可将竖埋管1连同安装杆3一同放入埋管孔内。
参照图3和图4,安装杆3呈内部中空且两端贯穿的管状;安装杆3内设置有操作杆31,操作杆31包括若干滑动块311和位于相邻两个滑动块311之间的滑动杆312,滑动杆312的每一端均与位于对应位置的滑动块311焊接固定,以使全部的滑动块311相互连接;滑动块311与安装杆3的内侧壁滑移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操作杆31也可以为单个直杆;操作杆31位于安装杆3的外部,且操作杆31通过滑轨和滑座与安装杆3滑移连接。
参照图2和图4,支撑架41设置有驱动组件411,驱动组件411用于与滑动杆312相连,以驱动滑动块311向上或向下移动。
参照图3和图4,滑动块311的数量与位于安装杆3的其中一侧的夹持装置5的数量相同;安装杆3位于每个滑动块311的位置的两侧的外侧壁均贯穿开设有让位孔32;位于安装杆3的每一侧的每个让位孔32均沿安装杆3的宽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让位孔32为条形孔,让位孔32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滑动块311可封堵让位孔32,以减小埋管孔内的泥沙等进入安装杆3内部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5,让位孔32内设置有抵接块33,抵接块33包括固定块331、调节块332和固定件333。固定块331呈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贯穿的管状;固定块331与位于对应位置的滑动块311焊接固定。调节块332的一端插设于固定块331的下端的内部,且调节块332与固定块33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以供调整调节块332的下端壁与固定块331的上端壁之间的距离。固定块331背离滑动块311的一侧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固定螺孔3311,固定件333包括螺钉;固定件333与固定螺孔3311的内侧壁螺纹连接,调节块332开设有调节孔3321,调节孔3321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件333的一端可插设于任意调节孔3321内,以限制调节块332的移动,从而使调节块332与固定块331固定。
参照图3,夹持装置5包括沿安装杆3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组件51,夹持组件51包括夹持杆511和驱动杆512。夹持杆511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且夹持杆511的下端向相对的另一夹持杆511的方向倾斜设置;夹持杆511通过转轴与安装杆3的外侧壁转动连接。驱动杆512的其中一端与夹持杆511位于其转轴的上方的位置转动连接;驱动杆512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另一驱动杆512的方向倾斜设置。驱动杆512的上端与位于对应位置的固定块331铰接。将竖直管12放置于两个夹持杆511之间的位置;当固定块331随滑动块311向下移动时,固定块331可带动驱动杆512下移,以使夹持杆511的下端向另一夹持杆511的方向移动,以夹紧竖直管12。
参照图3,安装杆3位于固定块331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34和驱动块35;限位块34位于调节块332的下方且限位块34与让位孔32的下端的内端壁一体成型,驱动块35位于固定块331的上方且驱动块35与让位孔32的上端的内端壁一体成型。当调节块332与限位块34抵接时,夹持杆511与竖直管12的外周壁抵紧,以供滑动块311带动安装杆3下移,以将竖直管12向埋管孔的底部移动;当固定块331与驱动块35抵接时,夹持杆511与竖直管12分离,以供滑动块311带动安装杆3向上移动至埋管孔的外部。
参照图3,安装杆3位于夹持杆511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均设置有夹持板36,每个夹持板36均沿安装杆3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且夹持板36与安装杆3的外侧壁焊接固定;竖直管12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板36之间的位置。夹持板36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361,限位板361的其中一侧与夹持板36铰接,另一侧向相对的另一夹持板36方向延伸。夹持板36位于限位板361背离安装杆3的一侧的位置焊接固定有定位块362;限位板361设置有弹性件3611,弹性件3611包括扭簧;弹性件3611套设于限位板361的转轴上,且弹性件3611的其中一端与限位板361相连,另一端与夹持板36相连,以使限位板361背离安装杆3的一侧的侧壁与定位块362抵紧。限位板361可限制竖直管12向两个夹持板36之间的间隔的外部的移动,以供竖直管12与夹持杆511保持对齐。本实施例中,夹持杆511的下端焊接固定有延伸杆5111,延伸杆5111的长度方向沿安装杆3的厚度方向设置,以便于与竖直管12保持对齐。
参照图6和图7,安装杆3的上端设置有安装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安装对接件;安装连接件包括上安装块,安装对接件包括下安装块,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均与安装杆3的外侧壁焊接固定。上安装块与下安装块均贯穿开设有通孔;两个安装杆3连接时,将安装杆3的下端与位于埋管孔内的安装杆3的上端对齐;然后通过螺栓将上安装块与对应的下安装块相连,以使两个安装杆3的端壁相互抵紧,从而使两个安装杆3相互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连接件也可以是套设于安装杆3的上端的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可绕自身轴线相对于安装杆3转动;对应的安装对接件为与安装杆3的下端焊接固定的螺纹套管;螺纹套筒的内周壁开设有内螺纹,螺纹套管的外周壁开设有外螺纹;螺纹套管与螺纹套筒螺纹配合,以使两个安装杆3相互固定连接。
参照图7和图8,位于两个安装杆3的内部的滑动块311之间设置有操作连接件6和操作对接件7。操作连接件6包括连接杆61和连接块62,连接杆61的其中一端与位于下方位置的滑动块311焊接,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连接块62焊接固定。操作对接件7包括对接杆71、对接块72、对接板73和弹性对接件74。对接杆71的其中一端与位于上方位置的滑动块311焊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对接块72焊接固定;对接块72靠近对接杆71的一端位于安装杆3的内部,且对接块72与安装杆3的内侧壁滑移连接。对接块72背离对接杆71的一端的端壁向上开设有对接槽721,以供连接块62插设。本实施例中,当连接块62插设于对接槽721内后,连接块62的周壁与对接槽721的内周壁相互贴合。
参照图7和图8,对接槽721的内侧壁开设有嵌置槽7211,嵌置槽7211与对接块72背离对接杆71的一端的端壁相通。对接板73位于嵌置槽7211内;对接板73的下端与嵌置槽7211的内侧壁铰接,以供对接板73转动至嵌置槽7211内,从而供连接块62插入对接槽721。嵌置槽7211位于对接板73的下方的位置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挡块7212;弹性对接件74包括扭簧,弹性对接件74套设于对接板73的转轴上,且弹性对接件74的其中一端与对接板73相连,另一端与挡块7212相连,以驱动对接板73的上端向连接杆6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对接板73与连接杆61抵接。当位于上方位置的滑动块311向下移动时,对接块72可带动连接块62向下移动,从而使位于下方位置的滑动块311同步向下移动;当位于上方位置的滑动块311向上移动时,对接板73可向上移动并与连接块62背离对接槽72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壁抵接,以限制连接块62向对接槽721的外部的移动;此时,连接块62与对接槽72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
参照图7和图8,安装杆3位于连接块6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拨动杆8,拨动杆8与对接板73一一对应,每个拨动杆8均位于对应的对接板73的下方的位置。安装杆3位于拨动杆8位置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拨动孔39,拨动杆8的其中一端贯穿拨动孔39并延伸至拨动孔39的外部;拨动杆8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对接块72开设有供拨动杆8滑入的让位槽722,让位槽722与对接槽721相通,且让位槽722靠近挡块7212的一侧的内侧壁与对接槽721的对应一侧的内侧壁平齐。
参照图7和图8,当需要将连接块62与对接块72分离时,向上滑动拨动杆8,以使拨动杆8滑动至让位槽722内,从而使拨动杆8靠近嵌置槽7211的一侧的侧壁与对接板73抵接,以将对接板73抵推至嵌置槽7211内,以使对接板73与连接杆61和连接块62分离;然后将位于上方位置的安装杆3向上提起,即可使带动对接板73的上端向上移动至连接块62的上方的位置,从而可供连接块62与对接块72分离。连接块62与对接槽721分离后,拨动杆8与对接板73分离,挡块7212可限制对接板73向对接槽721的外部的转动。
参照图6和图7,拨动杆8位于安装杆3的外部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拨动板81,拨动板81通过螺钉与安装杆3固定,以遮盖拨动孔39,减小埋管孔内的泥沙进入安装孔的内部的可能性。当需要使连接块62与对接块72分离时,拆下对应的螺钉并向上移动拨动板81即可。
参照图2和图9,下管前,在最下方的安装杆3的下端通过螺栓安装防护罩9,防护罩9可将安装杆3的下端密封。防护罩9的下端呈倒锥型,便于将埋管孔内的泥沙向孔内壁位置驱动,从而便于安装杆3带动竖埋管1下移。
参照图2和图10,悬吊组件42包括收卷辊421、收卷绳422和收卷电机423。收卷辊421的两端与支撑架41转动连接;收卷电机423与支撑架41通过螺栓固定,且收卷电机423的输出轴与收卷辊421相连,以驱动收卷辊421转动;收卷绳422绕设于收卷辊421上,收卷绳422远离收卷辊421的一端连接有悬吊杆4221,悬吊杆4221通过螺栓与上安装块相连。当收卷电机423驱动收卷辊421转动以收卷收卷绳422时,悬吊杆4221可将安装杆3吊起;当收卷辊421放卷收卷绳422时,安装杆3可自动下落。
参照图2和图10,驱动组件411包括配重块4111和驱动件4112;配重块4111的下表面连接有操作对接件7,以用于与滑动块311上的操作连接件6相连。驱动件4112的结构与悬吊组件42的结构相同;驱动件4112的收卷绳422与配重块4111的上表面相连;配重块4111用于下压滑动块311,以使滑动块311向下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11也可以包括液压缸。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下管时,向将悬吊杆4221与其中一端安装杆3设置有上安装块的一端相连,并使配重块4111上的操作对接件7与对应的安装杆3上的操作连接件6相连;然后,悬吊组件42和驱动组件411的收卷辊421同步转动,以将安装杆3吊起至埋管孔的上方的位置;然后,将竖埋管1的其中一个竖直管12放置于安装杆3其中一侧的下端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511之间的位置,将竖埋管1的另一竖直管12放置于安装杆3的另一侧的下端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511之间的位置;驱动组件411的收卷辊421放卷收卷绳422,以供配重块4111带动滑动块311下移,从而使夹持杆511夹紧竖直管12;然后,驱动组件411和悬吊组件42的收卷辊421同步放卷收卷绳422,安装杆3带动竖埋管1向埋管孔内移动;当安装杆3上的空置的夹持杆511随安装杆3移动至埋管孔的空口的位置时,驱动组件411的收卷辊421收卷收卷绳422,以供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511相互分开,此时,将竖直管12继续放入对应的两个夹持杆511之间的位置,再使驱动组件411的收卷辊421放卷收卷绳422,以供夹持杆511再次夹紧竖直管12,并使安装杆3再次下移。如上循环进行,即可将竖埋管1插入埋管孔内。
竖直管12随安装杆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全部的夹持杆511相互配合,有利于使竖直管1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各处均匀受力,以减小连接管11的受力大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连接管11与竖直管12发生松脱的可能性。
竖埋管1的连接管11移动至指定深度位置后,驱动组件411驱动配重块4111上移,以使夹持杆511与竖直管12分离;滑动块311通过固定块331抵推驱动块35,以驱动安装杆3同步上移,从而保证夹持杆511在安装杆3上移过程中始终与竖直管12保持分离的状态。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竖埋管1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埋管孔施工:通过钻机在指定的位置钻出指定深度的埋管孔;
S2、组装竖埋管1:将连接管11的每一端均与对应的竖直管12熔接相连;
S21、向组装完成的竖埋管1内注满水并调整水压至指定的试验值;维持指定的水压至指定的时长,观察压力变化,确定竖埋管1的连接处及竖埋管1的管壁无破裂后,将竖埋管1的两端密封,以使试验用水填充于竖埋管1内;
S3、下管:使用本实施中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将竖埋管1下放至埋管孔内;
S4、填孔:向埋管孔内注入混凝土浆料,以填充竖埋管1与埋管孔的内壁之间的空隙,从而固定竖埋管1。
竖埋管1可以在建筑基础施工用的深基坑施工完成后再埋设于深基坑的底部;竖埋管1也可以在深基坑施工前埋设在需要挖设深基坑的位置。
当需要在深基坑施工前埋设竖埋管1时,在下管过程中,可在竖埋管1的竖直管12的上端的位置固定标记绳;使标记绳的长度与将要施工的深基坑的深度相等。下管时,当标记绳的末端位于埋管孔的孔口处时,即停止下管。当深基坑施工时,将深基坑开挖至指定深度,即可使竖埋管1的上端显露,以供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水平管的施工操作,有利于减少竖埋管1因开挖基坑而造成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设至用于埋设竖埋管(1)的埋管孔内的安装杆(3)和用于悬吊安装杆(3)的悬吊装置(4),所述安装杆(3)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操作杆(31);所述安装杆(3)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夹持竖埋管(1)的竖直管(12)的夹持装置(5),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设置在安装杆(3)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夹持组件(51);所述夹持组件(51)包括用于抵紧竖直管(12)的夹持杆(511)和与夹持杆(511)转动连接的驱动杆(512),所述夹持杆(511)与安装杆(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512)与操作杆(31)转动连接;当所述操作杆(31)相对于安装杆(3)向下移动时,所述夹持杆(511)靠近竖直管(12)的一端可与竖直管(12)的外周壁抵接;所述操作杆(31)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安装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安装杆(3)的安装连接件连接的安装对接件;所述操作杆(3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操作连接件(6),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操作杆(31)的操作连接件(6)连接的操作对接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连接件(6)包括与操作杆(31)相连的连接杆(61)和与连接杆(61)相连的连接块(62);所述操作对接件(7)包括对接杆(71)、对接块(72)、对接板(73)和弹性对接件(74);所述对接杆(71)的其中一端与操作杆(31)相连,另一端与对接块(72)相连;所述对接块(72)背离对接杆(71)的一端设置有供连接块(62)插设的对接槽(721),所述对接板(73)与对接槽(72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对接板(73)远离自身转轴的一端向对接槽(721)的底壁方向延伸并向连接杆(61)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弹性对接件(74)用于驱动对接板(73)向连接杆(61)方向转动;当所述对接板(73)远离自身转轴的一端与连接块(62)背离对接槽(72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壁抵接时,所述连接块(62)与对接槽(721)的底壁之间存在供连接块(62)移动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721)的内侧壁设置有供对接板(73)嵌设的嵌置槽(7211);所述连接块(62)的周壁与对接槽(721)的内周壁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31)设置有抵接块(33),所述安装杆(3)位于抵接块(3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块(33)抵接的限位块(34);当所述抵接块(33)与限位块(34)抵接时,所述夹持杆(511)与竖直管(12)的外周壁抵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33)包括与操作杆(31)相连的固定块(331)、沿操作杆(3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块(331)滑移连接的调节块(332)和用于固定调节块(332)的固定件(333);所述调节块(332)用于与限位块(3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块(33)的上端壁抵接的驱动块(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与竖直管(12)的外周壁抵接的夹持板(36),所述夹持板(36)设置有用于与竖直管(12)背离安装杆(3)的一侧的外周壁抵接的限位板(361);所述限位板(361)与竖直管(12)之间设置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61)与夹持板(36)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36)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板(361)背离竖直管(12)一侧的侧壁抵接的定位块(362)。
10.地源热泵竖埋管(1)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埋管孔施工:在指定的位置设置用于埋设竖埋管(1)的埋管孔;
组装竖埋管(1):将两根竖直管(12)通过连接管(11)相互连接形成竖埋管(1);
下管: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泵竖埋管(1)下管装置将竖埋管(1)下放至埋管孔内;
填孔:向埋管孔内装填填充物,以固定竖埋管(1)。
CN202310285603.XA 2023-03-22 2023-03-22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221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03.XA CN11622149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03.XA CN11622149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1496A true CN116221496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5603.XA Pending CN11622149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14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8680A (zh) * 2023-07-27 2023-08-29 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安装用地埋管自动下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8680A (zh) * 2023-07-27 2023-08-29 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安装用地埋管自动下管装置
CN116658680B (zh) * 2023-07-27 2023-10-24 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安装用地埋管自动下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43835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гружных опор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RU237848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урения 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подземных скважин
CN111473163B (zh) 一种供热管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20210381189A1 (en) Pile lif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221496A (zh) 地源热泵竖埋管下管装置及地源热泵竖埋管施工方法
CN110259404B (zh) 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
KR20140029276A (ko) 절단 장치 가이드용 가이드 프레임
CN112303333A (zh) 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的施工方法
CN110206071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缝加固方法与装置
US8056251B1 (en) Top plate alignment template device
CN111519612B (zh) 一种全护筒跟进长螺旋钻孔压灌咬合桩施工方法
GB2499061A (en) A top plate template device for subterranean drilling or boring
GB2399376A (en) Centralising a column in a shaft
CA2461493C (en) Device for raising and supporting the foundation of a building, and pile assembly therefor
CN201746836U (zh) 一种锚固装置
CN111519611B (zh) 一种可横向连接钢筋笼的咬合桩施工方法
CN115059071A (zh) 一种预制桩沉桩工法
CN114215474A (zh) 全回旋钻机清障施工工艺
CN11394417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设备
CN208486840U (zh) 光爆钻孔精度控制固定结构
CN219808376U (zh) 基坑支护侧壁锚索拔除装置
CN219710260U (zh) 一种超深灌注桩桩端岩土取样的施工装置
CN220377258U (zh) 一种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操作平台
CN218813689U (zh) 锚索钢腰梁连接结构
CN217174805U (zh) 一种园林施工基坑压实填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