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5762A -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15762A CN116215762A CN202310484893.0A CN202310484893A CN116215762A CN 116215762 A CN116215762 A CN 116215762A CN 202310484893 A CN202310484893 A CN 202310484893A CN 116215762 A CN116215762 A CN 1162157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hell
- sleeve
- fixed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04—Fixations or other anchoring arrangements
- B63B22/08—Fixations or other anchoring arrangements having means to release or urge to the surface a buoy on submergence thereof, e.g. to mark location of a sunken object
- B63B22/12—Fixations or other anchoring arrangements having means to release or urge to the surface a buoy on submergence thereof, e.g. to mark location of a sunken object the surfacing of the buoy being assisted by a gas released or generated on submergence of the buo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04—Fixations or other anchor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18—Buoys having means to control attitude or position, e.g. reaction surfaces or te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22—Inflatable buoys with gas genera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022/006—Buo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or watch purpo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底勘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包括有支撑壳,支撑壳的上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壳,支撑壳设为透明材质,第一固定壳的内环面固接有连接壳,连接壳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球,转动球的上部固接有密封罩,密封罩的内部设置有勘测模块,第一固定板的下侧面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固定板并与其滑动连接且密封配合,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摩擦套,摩擦套用于限位转动球。本发明通过密封罩所受到的浮力使勘测模块摆动至竖直状态,提高勘测模块对海底生态环境勘测范围,避免海底凹凸不平造成勘测模块处于倾斜状态,导致勘测模块勘测范围缩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勘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不断地攫取和开发,给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需要通过在海底修建人工珊瑚、种植水草等措施对海洋的生态进行修复。
在近海生态系统修复完毕后,海洋生态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为了能够勘测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成效,需要向海底投放勘测装置,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状态,现有勘测装置在配重块的作用下移动至海底,由于海底地形凹凸不平,造成现有的勘测装置摆放处于倾斜状态,减小了勘测范围,勘查装置长时间处于倾斜状态,容易受水流冲击发生倾倒,造成对海底生态系统的勘测中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勘测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包括有支撑壳,支撑壳的上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壳,支撑壳设为透明材质,第一固定壳的内环面固接有连接壳,连接壳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球,转动球的上部固接有密封罩,密封罩的内部设置有勘测模块,勘测模块安装有与远程控制终端的控制模块,支撑壳的内壁固接有具有光伏发电功能的蓄电池,控制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连接壳的内壁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连接壳密封配合,第一固定板的下侧面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固定板并与其密封滑动配合,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摩擦套,摩擦套用于限位转动球,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带动摩擦套移动,解除转动球的限位,密封罩受浮力向上并保持竖直状态,第一固定板设置有用于辅助转动球摆动的辅助摆正组件,支撑壳的下部设置有封闭机构,封闭机构用于防止支撑壳下部零部件与海水接触,支撑壳内设置有锚定机构,锚定机构用于对支撑壳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辅助摆正组件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均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第一滑动杆与第一固定板密封配合,第一滑动杆的上端固接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动轮,第一固定板的上侧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支撑座,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一滑动杆铰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
进一步的,封闭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壳,第二固定壳固接于支撑壳的下侧,第二固定壳的下部安装有底板,底板用于对第二固定壳下部进行密封,底板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盲孔,第二固定壳的内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与底板相邻的盲孔限位配合,第一连接架固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杆之间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相邻第一连接架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快速分离组件,快速分离组件使第二固定壳和底板分离。
进一步的,快速分离组件包括有滑动环,滑动环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的内壁,第二固定壳的内壁固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位于滑动环的上侧,滑动环和固定环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固定壳的内壁固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固定且连通有第一导器管,第一导器管与伸缩杆连通,第一固定壳的外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海水流速传感器,海水流速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锚定机构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转动套,转动套均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转动套与第二固定壳密封配合,转动套固接有第一齿轮,支撑壳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套的下部插接有套管,套管与底板转动连接且密封配合,套管的下端固接有限位环,套管的中部设置有花键槽,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钻杆,钻杆的上部设置有与套管花键槽配合的凸块,套管的内壁固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钻杆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件,转动套设置有快速连接组件,快速连接组件用于将转动套和相邻的套管连接,支撑壳设置有分离上浮组件,分离上浮组件用于带动支撑壳和其上部件快速上浮。
进一步的,快速连接组件包括有支撑环,支撑环固接于转动套的外壁,转动套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二滑动杆,转动套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连接件,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滑动杆固接,套管的上部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通孔,连接件穿过套管相邻的通孔,第二滑动杆套设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支撑环和相邻的连接件,转动套的内壁固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第三滑动杆靠近连接件的一端固接有挤压盘,第三滑动杆的另一端固接有活塞,活塞与转动套的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第三滑动杆套设有第五弹性件,第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第三固定板和活塞。
进一步的,连接件的上下两部均设置有倾斜面,且挤压盘的外环面的下部设置有弧形面,挤压盘向下挤压周向等间距连接件的倾斜面,周向等间距的挤压连接件相远离移动。
进一步的,分离上浮组件包括有密封盖,密封盖安装于第一固定壳的上部,第一固定壳设置有环形空腔,密封盖与第一固定壳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固定壳与密封盖密封配合,第一固定壳的环形空腔内设置有气囊,支撑壳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气管,第一固定壳贯穿式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气囊和第二导气管连通,第二导气管连通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固接有连接套,连接套与相邻的转动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气囊设置为环形,气囊膨胀后用于对密封罩和勘测模块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限定支撑壳位置的防脱连机构,防脱连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壳,防脱连机构包括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通过安装板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的内顶部,第一转动轴固接有线辊,线辊上缠绕的连接绳与底板固接,第一转动轴固接有第一固定盘,第一转动轴靠近第一固定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固接有第二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和第一固定盘之间固接有扭簧,第二固定壳的内顶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第二固定盘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凹槽,第二限位杆与第二固定盘的凹槽配合,第二限位杆的下部固接有浮球。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三根钻杆将本发明锚定在海底,提高本发明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本发明受水流冲击发生晃动倾倒;通过摩擦套固定转动球,提高勘测模块对海底生态环境进行勘测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密封罩受海水冲击发生晃动;通过密封罩所受到的浮力使勘测模块摆动至竖直状态,提高勘测模块对海底生态环境勘测范围,避免海底地形凹凸不平造成勘测模块处于倾斜状态而导致的勘测模块勘测范围缩小;利用三个电动轮带动转动球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对转动球上的附着物进行清理,避免了转动球的上侧附着有杂质而阻碍转动球摆动竖直状态;气囊带动第一固定壳和其上的部件快速移动至海面,避免海底水流速度过快带动海底沙石不断撞击本发明而导致本发明损坏;通过线辊上的连接绳与锚定在海底的底板对本发明进行限位,使本发明在指定区域内移动,避免本发明受海浪冲击后向远处漂浮而导致工作人员寻找本发明困难;利用扭簧对线辊上的连接绳所受到的牵引力进行缓冲,避免线辊上的连接绳受力过大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壳和密封罩等零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壳和连接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辅助摆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固定壳和支撑壳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底板和滑动环等零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锚定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分离上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脱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固定盘和浮球等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支撑壳;102、第一固定壳;103、连接壳;104、转动球;105、密封罩;106、勘测模块;107、第一固定板;108、电动推杆;109、摩擦套;201、第一滑动杆;202、电动轮;203、支撑座;204、转动杆;301、第二固定壳;302、底板;303、第一连接架;304、第一限位杆;305、伸缩杆;306、连接板;307、第一弹性件;308、滑动环;309、固定环;310、第二弹性件;311、第一气体发生器;312、第一导器管;313、海水流速传感器;401、转动套;402、第一齿轮;403、驱动电机;404、第二齿轮;405、套管;4051、限位环;406、钻杆;407、第二固定板;408、第三弹性件;409、支撑环;410、第二滑动杆;411、连接件;412、第四弹性件;413、第三固定板;414、第三滑动杆;415、挤压盘;416、活塞;417、第五弹性件;501、密封盖;502、气囊;503、第二气体发生器;504、第二导气管;505、第一连接管;506、第二连接管;507、连接套;601、第一转动轴;611、线辊;602、第一固定盘;603、第二转动轴;604、第二固定盘;605、扭簧;606、第二连接架;607、第二限位杆;608、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有支撑壳101,支撑壳101的上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壳102,支撑壳101设为透明材质,太阳光能透过支撑壳101,第一固定壳102的内环面固接有连接壳103,连接壳10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球104,连接壳103与转动球104密封配合,转动球104的上部固接有密封罩105,密封罩105的内部设置有勘测模块106,密封罩105用于对勘测模块106进行保护,勘测模块106安装有与远程控制终端的控制模块,勘测模块106用于对海底生态系统的恢复成效进行勘测,支撑壳101的内壁固接有具有光伏发电功能的蓄电池,控制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太阳光能透过支撑壳101并照射在蓄电池的光伏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连接壳103的内壁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07,第一固定板107与连接壳103密封配合,第一固定板107的下侧面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电动推杆108,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固定板107,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与第一固定板107滑动连接且密封配合,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固接有摩擦套109,摩擦套109与转动球104接触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片,摩擦套109用于限位转动球104,避免密封罩105受海水冲击发生晃动,电动推杆108的伸缩杆带动摩擦套109移动,解除对转动球104的限位,密封罩105受浮力向上并保持竖直状态,第一固定板107设置有用于辅助转动球104摆动的辅助摆正组件,支撑壳101的下部设置有封闭机构,封闭机构用于防止支撑壳101下部零部件与海水接触,支撑壳101内设置有锚定机构,锚定机构用于对支撑壳101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辅助摆正组件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三根第一滑动杆201,三根第一滑动杆201均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107,第一滑动杆201与第一固定板107密封配合,第一滑动杆201的上端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动轮202,三个电动轮202的外环面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片,第一固定板107的上侧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三个支撑座203,支撑座203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4,转动杆204的外端与相邻的第一滑动杆201铰接,转动杆204摆动使电动轮202贴合在转动球104的下侧,通过启动三个电动轮202,使转动球104沿不同方向转动,连接壳103将转动球104附着的杂质进行清理,转动杆204的内端与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铰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封闭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壳301,第二固定壳301固接于支撑壳101的下侧,第二固定壳301的下部安装有底板302,底板302用于对第二固定壳301下部进行密封,防止海水进入到第二固定壳301内,导致第二固定壳301内的零件受到海水腐蚀,底板302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三个盲孔,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三个第一连接架303,第一连接架303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304,第一限位杆304与底板302相邻的盲孔限位配合,第一限位杆304对底板302进行限位,防止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底板302与第二固定壳301分离,第一连接架303的上部固接有伸缩杆305,伸缩杆305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杆304之间固接有连接板306,连接板306与相邻第一连接架303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件307,第一弹性件307设置为拉簧,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部设置有快速分离组件,快速分离组件使第二固定壳301和底板302分离。
如图5和图6所示,快速分离组件包括有滑动环308,滑动环308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固定环309,固定环309位于滑动环308的上侧,滑动环308和固定环309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件310,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第一气体发生器311,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内部填充有化学药剂,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内的化学药剂反应会生成大量气体,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固定且连通有第一导器管312,第一导器管312与伸缩杆305的连通,第一导器管312内的气体流入至伸缩杆305内,伸缩杆305内气体压力增加,克服第一弹性件307的拉力,使第一限位杆304与底板302的盲孔分离,第一固定壳102的外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海水流速传感器313,海水流速传感器313用于实时监测海底水流速度,海水流速传感器313将监测到的数值传递至控制模块,海水流速传感器313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锚定机构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三个转动套401,三个转动套401均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转动套401与第二固定壳301密封配合,转动套401的上部固接有第一齿轮402,支撑壳101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机403,驱动电机403的输出轴固接有与第一齿轮402啮合的第二齿轮404,第二齿轮404与三个第一齿轮402啮合,第二齿轮404周向转动使三个转动套401周向转动,转动套401的下部插接有套管405,套管405与底板302转动连接且密封配合,套管405的下端固接有限位环4051,套管405的中部设置有花键槽,套管40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钻杆406,三根钻杆406将本发明锚定在海底,提高本发明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本发明受水流冲击发生晃动倾倒,钻杆406的上部设置有与套管405花键槽配合的凸块,套管405通过花键槽与钻杆406的凸块配合,使套管405带动钻杆406周向转,直至钻杆406旋入到海底,套管405的内壁固接有第二固定板407,第二固定板407与相邻的钻杆406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件408,第三弹性件408设置为拉簧,利用第三弹性件408的拉力使钻杆406位于套管405内,转动套401设置有快速连接组件,快速连接组件用于将转动套401和相邻的套管405连接,支撑壳101设置有分离上浮组件,分离上浮组件用于带动支撑壳101和其上部件快速上浮。
如图7所示,快速连接组件包括有支撑环409,支撑环409固接于转动套401的外壁,转动套401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四根第二滑动杆410,转动套401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四个连接件411,连接件411与相邻的第二滑动杆410固接,套管405的上部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通孔,利用四个连接件411将相邻的套管405和转动套401连接,连接件411穿过套管405相邻的通孔,支撑环409和相邻的连接件411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件412,第四弹性件412套设于相邻的第二滑动杆410,第四弹性件412设置为弹簧,转动套401的内壁固接有第三固定板413,第三固定板413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414,第三滑动杆414靠近连接件411的一端固接有挤压盘415,连接件411的上下两部均设置有倾斜面,且挤压盘415的外环面的下部设置有弧形面,挤压盘415向下挤压周向等间距连接件411的倾斜面,周向等间距的挤压连接件411相远离移动,第三滑动杆414的另一端固接有活塞416,活塞416与转动套401的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相邻的第三固定板413和活塞416之间固接有第五弹性件417,第五弹性件417套设于第三滑动杆414。
如图8所示,分离上浮组件包括有密封盖501,密封盖501安装于第一固定壳102的上部,第一固定壳102设置有环形空腔,密封盖501用于对第一固定壳102进行密封,密封盖501与第一固定壳10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密封盖501受到的挤压力超过预定值后,密封盖501会与第一固定壳102分离,第一固定壳102与密封盖501密封配合,第一固定壳102的环形空腔内设置有气囊502,气囊502设置为环形,气囊502膨胀后用于对密封罩105和勘测模块106进行保护,气囊502用于缓冲海浪对密封罩105的冲击力,防止海浪冲击密封罩105,造成密封罩105破裂损害,支撑壳101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气体发生器503,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气管504,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内部填充有化学药剂,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内的化学药剂反应会生成大量气体,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内的气体进入到气囊502,使气囊502瞬间膨胀,第一固定壳102贯穿式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连接管505,第一连接管505与气囊502和第二导气管504连通,第二导气管504连通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二连接管506,第二连接管506的下端固接有连接套507,连接套507与相邻的转动套401上端转动连接。
在使用本发明时,工作人员吊绳和自动脱钩吊具连接于本发明,并将本发明放置于海底,当三个钻杆406的下端接触到海底后,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向控制模块传递信号,随后控制模块启动驱动电机403,驱动电机403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404周向转动,第二齿轮404带动三个第一齿轮402周向转动,使三个转动套401通过连接件411带动套管405周向转动,套管405带动钻杆406周向转动,在钻杆406周向转动的过程中,钻杆406旋入到海底内,钻杆406上的凸块沿套管405的花键槽向下移动,当钻杆406上的凸块与限位环4051接触后,停止向下移动,当三根钻杆406旋入到海底后,控制模块关闭驱动电机403,通过三根钻杆406将本发明锚定在海底,提高本发明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本发明受水流冲击发生晃动倾倒。
当本发明锚定完成后,自动脱钩吊具与本发明自动分离,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向控制模块放射信号,控制模块随后启动电动推杆108,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带动摩擦套109向下移动,摩擦套109解除对转动球104的固定,此时电动轮202并不与转动球104接触,在密封罩105的浮力作用下,使密封罩105摆动至平竖直状态,随后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复位并关闭,使摩擦套109重新对转动球104进行固定,通过摩擦套109固定转动球104,提高勘测模块106对海底生态环境勘测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密封罩105受海水冲击发生晃动,通过密封罩105所受到的浮力使勘测模块106摆动至竖直状态,提高勘测模块106对海底生态环境勘测范围,避免海底凹凸不平造成勘测模块106处于倾斜状态而导致勘测模块106勘测范围缩小。
在勘测模块106勘测海底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密封罩105始终受到不同方向的海水冲击,造成转动球104与摩擦套109发生滑动,导致勘测模块106和密封罩105发生倾斜,因此控制模块会间隔式启动电动推杆108,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带动摩擦套109向下移动,解除摩擦套109对转动球104的限位,使密封罩105重新摆动至竖直状态,提高勘测模块106的勘测范围,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复位,摩擦套109重新对转动球104限位。
在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带动三根转动杆204的内端向下移动,三根转动杆204的外端分别带动相邻的第一滑动杆201向上移动,使三个电动轮202均与转动球104接触,控制模块控制三个电动轮202依次转动,三个电动轮202带动转动球104沿不同的方向转动,转动球104沿连接壳103转动,连接壳103将转动球104外侧的附着进行清理,控制模块随后控制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向上移动,三个转动杆204分别带动相邻的第一滑动杆201向下移动,使三个电动轮202与转动球104失去接触,此时在密封罩105的浮力作用下,密封罩105沿连接壳103摆动至竖直状态,然后摩擦套109重新对转动球104固定,控制模块关闭第一滑动杆201,利用三个电动轮202带动转动球104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对转动球104上的附着物进行清理,避免了转动球104的上侧附着有杂质而阻碍转动球104摆动竖直状态。
在本发明对海底生态环修复后的效果进行勘测境勘测一段时间后,控制模块将勘测装置勘测数值传递至远程控制终端,工作人员对本发明进行打捞回收,在回收打捞前,控制模块启动驱动电机403,驱动电机403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404反向转动,使套管405带动钻杆406反向转动,钻杆406从海底旋出,三根钻杆406解除对本发明锚定,第三弹性件408复位,工作人员随后通过吊绳将本发明上提回收。
勘测模块106对海底生态环境勘测时,海水流速传感器313对海水流速进行实时监测,海水流速传感器313将监测数值传递至控制模块,当海水流速传感器313监测海水流速超过预定值后,控制模块同步启动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503,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内的化学药剂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内产生的气体沿第一导器管312流动,第一导器管312的气体流入到伸缩杆305内,伸缩杆305的伸缩端推动连接板306,连接板306带动第一限位杆304与底板302相邻盲孔失去配合,第一弹性件307被拉伸,随后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310弹力释放,第二弹性件310带动滑动环308向下移动,滑动环308向下推动底板302,使底板302和第二固定壳301快速分离。
同时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内产生的气体流入到第二导气管504内,第二导气管504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506流入到转动套401内,转动套401内气体压力增加,气体向下推动活塞416,活塞416的通过第三滑动杆414带动挤压盘415向下移动,第五弹性件417被压缩,挤压盘415向下挤压四个连接件411,连接件411受挤压后均向外侧滑动,连接件411带动其上的第二滑动杆410向外侧移动,第四弹性件412被压缩,连接件411向外侧移动并从套管405的通孔移动,连接件411解除对套管405的限位。
第二导气管504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505流入至气囊502内,气囊502瞬间膨胀,气囊502瞬间膨胀将密封盖501向上顶出,密封盖501与第一固定壳102失去配合,膨胀后的气囊502受海水的浮力带动第一固定壳102和其上的部件向上移动,随后套管405和相邻的转动套401失去连接,气囊502带动第一固定壳102和其上的部件快速移动至海面,避免海底水流速度过快带动海底沙石不断撞击本发明而导致本发明损坏,工作人员及时对本发明进行收回,并将海底的底板302和其上的部件回收,工作人员并将本发明的零件更换,便于下次使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用于限定支撑壳101位置的防脱连机构,防脱连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壳301,防脱连机构包括有第一转动轴601,第一转动轴601通过安装板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顶部,第一转动轴601固接有线辊611,线辊611缠绕有连接绳,线辊611上缠绕的连接绳与底板302固接,第一转动轴601的右部固接有第一固定盘602,第一转动轴601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603,第二转动轴603固接有第二固定盘604,第二固定盘604和第一固定盘602之间固接有扭簧605,扭簧605用于缓冲线辊611上连接绳受到的拉力,防止连接绳断裂损坏,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顶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架606,第二连接架606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607,第二固定盘604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凹槽,第二限位杆607与第二固定盘604的凹槽配合,第二限位杆607的下部固接有浮球608,浮球608与海水接触后受到浮力,浮球608带动第二限位杆607与第二固定盘604的凹槽限位配合。
在气囊502碰撞后并带动第一固定壳102和其上的部件快速移动至海面的过程中,线辊611上连接绳始终与底板302连接,在第一固定壳10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三根钻杆406继续将底板302锚定在海底,第一固定壳102上升时,线辊611转动并不断释放其上的连接绳,线辊611带动第一转动轴601和第一固定盘602转动,第一固定盘602通过扭簧605带动第二固定盘604周向转动,由于第一固定壳102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此时的浮球608并不受海水浮力,当第一固定壳102上升至海面时,浮球608受到海水的浮力,浮球608推动第二限位杆607沿第二连接架606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限位杆607接触第二固定盘604,第一固定壳102和其上的部件受海浪冲击后发生移动,使第二固定盘604周向转动,使第二限位杆607与第二固定盘604的凹槽配合,当海面上的海浪冲击在本探测装置时,通过线辊611上的连接绳与锚定在海底的底板302对本发明进行限位,使本发明在指定区域内移动,避免本发明受海浪冲击后向远处漂浮而导致工作人员寻找本发明困难,在第一固定壳102上升过程中第二固定盘604还没有被第二限位杆607限位,此时第一转动轴601、第一固定盘602和第二固定盘604快速转动,使第一固定壳102快速移动至海面,同时在海浪冲击在本发明时,线辊611上的连接绳再次受到拉扯力,线辊611带动第一固定盘602转动,由于第二固定盘604被第二限位杆607限位,第一固定盘602与之间的扭簧605扭转,对线辊611上的连接绳所受到的牵引力进行缓冲,避免线辊611上的连接绳受力过大发生断裂,工作人员随后对本发明回收,并将海底的底板302和其上的部件回收,便于下次使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壳(101),支撑壳(101)的上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壳(102),支撑壳(101)设为透明材质,第一固定壳(102)的内环面固接有连接壳(103),连接壳(10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球(104),转动球(104)的上部固接有密封罩(105),密封罩(105)的内部设置有勘测模块(106),勘测模块(106)安装有与远程控制终端的控制模块,支撑壳(101)的内壁固接有具有光伏发电功能的蓄电池,控制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连接壳(103)的内壁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07),第一固定板(107)与连接壳(103)密封配合,第一固定板(107)的下侧面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电动推杆(108),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固定板(107)并与其密封滑动配合,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固接有摩擦套(109),摩擦套(109)用于限位转动球(104),电动推杆(108)的伸缩杆带动摩擦套(109)移动,解除转动球(104)的限位,密封罩(105)受浮力向上并保持竖直状态,第一固定板(107)设置有用于辅助转动球(104)摆动的辅助摆正组件,支撑壳(101)的下部设置有封闭机构,封闭机构用于防止支撑壳(101)下部零部件与海水接触,支撑壳(101)内设置有锚定机构,锚定机构用于对支撑壳(101)进行固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辅助摆正组件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滑动杆(201),第一滑动杆(201)均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107),第一滑动杆(201)与第一固定板(107)密封配合,第一滑动杆(201)的上端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动轮(202),第一固定板(107)的上侧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支撑座(203),支撑座(203)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4),转动杆(204)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一滑动杆(201)铰接,转动杆(204)的另一端与电动推杆(108)的伸缩端铰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封闭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壳(301),第二固定壳(301)固接于支撑壳(101)的下侧,第二固定壳(301)的下部安装有底板(302),底板(302)用于对第二固定壳(301)下部进行密封,底板(302)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盲孔,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连接架(303),第一连接架(303)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304),第一限位杆(304)与底板(302)相邻的盲孔限位配合,第一连接架(303)固接有伸缩杆(305),伸缩杆(305)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杆(304)之间固接有连接板(306),连接板(306)与相邻第一连接架(303)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件(307),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部设置有快速分离组件,快速分离组件使第二固定壳(301)和底板(302)分离。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快速分离组件包括有滑动环(308),滑动环(308)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固定环(309),固定环(309)位于滑动环(308)的上侧,滑动环(308)和固定环(309)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件(310),第二固定壳(301)的内壁固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第一气体发生器(311),第一气体发生器(311)固定且连通有第一导器管(312),第一导器管(312)与伸缩杆(305)连通,第一固定壳(102)的外壁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海水流速传感器(313),海水流速传感器(313)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锚定机构包括有周向等间距的转动套(401),转动套(401)均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转动套(401)与第二固定壳(301)密封配合,转动套(401)固接有第一齿轮(402),支撑壳(101)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机(403),驱动电机(403)的输出轴固接有与第一齿轮(402)啮合的第二齿轮(404),转动套(401)的下部插接有套管(405),套管(405)与底板(302)转动连接且密封配合,套管(405)的下端固接有限位环(4051),套管(405)的中部设置有花键槽,套管(40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钻杆(406),钻杆(406)的上部设置有与套管(405)花键槽配合的凸块,套管(405)的内壁固接有第二固定板(407),第二固定板(407)与相邻的钻杆(406)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件(408),转动套(401)设置有快速连接组件,快速连接组件用于将转动套(401)和相邻的套管(405)连接,支撑壳(101)设置有分离上浮组件,分离上浮组件用于带动支撑壳(101)和其上部件快速上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快速连接组件包括有支撑环(409),支撑环(409)固接于转动套(401)的外壁,转动套(401)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二滑动杆(410),转动套(401)滑动连接有周向等间距的连接件(411),连接件(411)与相邻的第二滑动杆(410)固接,套管(405)的上部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通孔,连接件(411)穿过套管(405)相邻的通孔,第二滑动杆(410)套设有第四弹性件(412),第四弹性件(41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支撑环(409)和相邻的连接件(411),转动套(401)的内壁固接有第三固定板(413),第三固定板(413)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414),第三滑动杆(414)靠近连接件(411)的一端固接有挤压盘(415),第三滑动杆(414)的另一端固接有活塞(416),活塞(416)与转动套(401)的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第三滑动杆(414)套设有第五弹性件(417),第五弹性件(417)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第三固定板(413)和活塞(416)。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连接件(411)的上下两部均设置有倾斜面,且挤压盘(415)的外环面的下部设置有弧形面,挤压盘(415)向下挤压连接件(411)的倾斜面,挤压连接件(411)相远离移动。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分离上浮组件包括有密封盖(501),密封盖(501)安装于第一固定壳(102)的上部,第一固定壳(102)设置有环形空腔,密封盖(501)与第一固定壳(10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固定壳(102)与密封盖(501)密封配合,第一固定壳(102)的环形空腔内设置有气囊(502),支撑壳(101)的内壁通过安装板固接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气体发生器(503),第二气体发生器(503)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气管(504),第一固定壳(102)贯穿式固接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一连接管(505),第一连接管(505)与气囊(502)和第二导气管(504)连通,第二导气管(504)连通有周向等间距的第二连接管(506),第二连接管(506)的下端固接有连接套(507),连接套(507)与相邻的转动套(401)转动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气囊(502)设置为环形,气囊(502)膨胀后用于对密封罩(105)和勘测模块(106)进行保护。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限定支撑壳(101)位置的防脱连机构,防脱连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壳(301),防脱连机构包括有第一转动轴(601),第一转动轴(601)通过安装板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顶部,第一转动轴(601)固接有线辊(611),线辊(611)上缠绕的连接绳与底板(302)固接,第一转动轴(601)固接有第一固定盘(602),第一转动轴(601)靠近第一固定盘(6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603),第二转动轴(603)固接有第二固定盘(604),第二固定盘(604)和第一固定盘(602)之间固接有扭簧(605),第二固定壳(301)的内顶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架(606),第二连接架(606)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607),第二固定盘(604)设置有周向等间距的凹槽,第二限位杆(607)与第二固定盘(604)的凹槽配合,第二限位杆(607)的下部固接有浮球(60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84893.0A CN116215762B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84893.0A CN116215762B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15762A true CN116215762A (zh) | 2023-06-06 |
CN116215762B CN116215762B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658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84893.0A Active CN116215762B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1576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10080A (zh) * | 2024-04-10 | 2024-05-10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全地形移动综合指标测量记录装置 |
CN118243890A (zh) * | 2024-05-28 | 2024-06-25 | 济南广鑫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式水质监测装置 |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O820377L (no) * | 1981-02-10 | 1982-08-11 |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 Forankring for anlegg anordnet paa svoemmende legemer i havet |
JP2003127974A (ja) * | 2001-10-26 | 2003-05-08 | Tsurumi Seiki:Kk | 海洋データ測定用フロート装置 |
US8875645B1 (en) * | 2013-11-13 | 2014-11-04 | Teledyne Instruments, Inc. | Variable bouyancy profiling float |
US20180265173A1 (en) * | 2017-03-16 | 2018-09-20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daptive observation platform device for sea surface |
EP3731319A1 (en) * | 2019-04-26 | 2020-10-28 | UNIST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tand-alone buoy with seawater battery |
WO2020228464A1 (zh) * | 2019-05-15 | 2020-11-19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洋观测探杆的海底静力贯入装置及贯入方法 |
CN112078731A (zh) * | 2020-09-25 | 2020-12-15 | 广州互媒盈动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网络的生态信息识别设备 |
CN213456988U (zh) * | 2020-11-30 | 2021-06-15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水文地质勘测用水流速检测仪器 |
CN113108768A (zh) * | 2021-04-14 | 2021-07-13 | 张冰 | 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水文水资源勘测装置 |
CN214524301U (zh) * | 2021-04-13 | 2021-10-29 | 钟卓 | 一种模块化组合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
CN113602430A (zh) * | 2021-08-25 | 2021-11-05 |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 一种海洋生态监测浮标 |
CN113671562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中建华宸(海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底勘探平台 |
CN114056491A (zh) * | 2021-12-22 | 2022-02-18 | 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海洋环境监测装置 |
CN216332599U (zh) * | 2021-10-29 | 2022-04-19 | 胡玉海 | 一种模块化组合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
WO2022148427A1 (zh) * | 2021-01-07 | 2022-07-14 | 杭州蓝憬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漂浮式测量装置 |
CN115123460A (zh) * | 2022-08-31 | 2022-09-30 |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 一种智能型海洋测绘用浮标 |
CN217820334U (zh) * | 2022-07-05 | 2022-11-15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一种水文水资源用便捷勘测装置 |
CN115420348A (zh) * | 2022-11-04 | 2022-12-02 |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
CN115503888A (zh) * | 2022-11-07 | 2022-12-23 |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多功能浮标及其使用方法 |
CN218198712U (zh) * | 2022-09-07 | 2023-01-03 | 宗长荣 | 一种组合式测流浮标设备 |
CN115930911A (zh) * | 2022-12-04 | 2023-04-07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一种海洋原位监测系统用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
-
2023
- 2023-05-04 CN CN202310484893.0A patent/CN1162157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O820377L (no) * | 1981-02-10 | 1982-08-11 |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 Forankring for anlegg anordnet paa svoemmende legemer i havet |
JP2003127974A (ja) * | 2001-10-26 | 2003-05-08 | Tsurumi Seiki:Kk | 海洋データ測定用フロート装置 |
US8875645B1 (en) * | 2013-11-13 | 2014-11-04 | Teledyne Instruments, Inc. | Variable bouyancy profiling float |
US20180265173A1 (en) * | 2017-03-16 | 2018-09-20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daptive observation platform device for sea surface |
EP3731319A1 (en) * | 2019-04-26 | 2020-10-28 | UNIST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tand-alone buoy with seawater battery |
WO2020228464A1 (zh) * | 2019-05-15 | 2020-11-19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洋观测探杆的海底静力贯入装置及贯入方法 |
CN112078731A (zh) * | 2020-09-25 | 2020-12-15 | 广州互媒盈动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网络的生态信息识别设备 |
CN213456988U (zh) * | 2020-11-30 | 2021-06-15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水文地质勘测用水流速检测仪器 |
WO2022148427A1 (zh) * | 2021-01-07 | 2022-07-14 | 杭州蓝憬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漂浮式测量装置 |
CN214524301U (zh) * | 2021-04-13 | 2021-10-29 | 钟卓 | 一种模块化组合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
CN113108768A (zh) * | 2021-04-14 | 2021-07-13 | 张冰 | 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水文水资源勘测装置 |
CN113602430A (zh) * | 2021-08-25 | 2021-11-05 |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 一种海洋生态监测浮标 |
CN113671562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中建华宸(海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底勘探平台 |
CN216332599U (zh) * | 2021-10-29 | 2022-04-19 | 胡玉海 | 一种模块化组合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
CN114056491A (zh) * | 2021-12-22 | 2022-02-18 | 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海洋环境监测装置 |
CN217820334U (zh) * | 2022-07-05 | 2022-11-15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一种水文水资源用便捷勘测装置 |
CN115123460A (zh) * | 2022-08-31 | 2022-09-30 |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 一种智能型海洋测绘用浮标 |
CN218198712U (zh) * | 2022-09-07 | 2023-01-03 | 宗长荣 | 一种组合式测流浮标设备 |
CN115420348A (zh) * | 2022-11-04 | 2022-12-02 |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
CN115503888A (zh) * | 2022-11-07 | 2022-12-23 |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多功能浮标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930911A (zh) * | 2022-12-04 | 2023-04-07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一种海洋原位监测系统用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10080A (zh) * | 2024-04-10 | 2024-05-10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全地形移动综合指标测量记录装置 |
CN118243890A (zh) * | 2024-05-28 | 2024-06-25 | 济南广鑫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式水质监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15762B (zh)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15762B (zh) | 一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勘测装置 | |
CN111846111B (zh) | 一种可防止生物吸附的海洋环境监测用自发电式浮标装置 | |
CN108107116B (zh) | 一种混凝土桥墩裂纹探伤机器人及其探伤方法 | |
CN112902027B (zh) | 一种输气管道自动漏气检测标记装置 | |
WO2013110928A2 (en) | An underwater turbin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underwater turbine | |
CN212932609U (zh) | 一种河道水质监测装置 | |
CN107100220A (zh) | 深水基槽清淤智能有轨机器人 | |
CN112653879A (zh) | 一种河流湖泊排污暗管无人船舶监测系统 | |
CN114384223A (zh) | 一种自行移动式海洋水域环境检测装置 | |
CN114313108A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海洋剖面浮标 | |
JPS6380078A (ja) | 波力発電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7433611B (zh) | 一种河道水位监测装置 | |
CN112758287B (zh) | 水下遥控检测和处置作业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7433839A (zh) | 一种调控浮力的海洋调查用机器人取样装置 | |
CN107630781A (zh) | 一种应用于浅海的水下波浪能发电装置 | |
CN115163964B (zh) | 一种变径气囊封堵机器人系统 | |
CN113715977A (zh) | 一种可以与船体快速对接移动的漂浮式波浪发电机构 | |
CN114943449B (zh) | 一种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11794895B (zh) | 一种密闭型自适应潮位摆板波浪发电装置 | |
CN113814919A (zh) |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用管道对接装置 | |
CN106593334B (zh) | 自潜式水下钻芯取样装置 | |
CN207347005U (zh) | 一种新型救援三脚架 | |
CN116497857B (zh) | 一种竹节状水下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111485540B (zh) | 一种带防锈处理的海上钻井平台支柱防锈设备 | |
CN118329164B (zh) | 一种水利工程测绘用水位监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Mou Jingdong Inventor after: Yuan Mengna Inventor after: Lin Peng Inventor after: Lu Zhao Inventor before: Mou Jingdong Inventor before: Meng Na Inventor before: Lin Peng Inventor before: Lu Zhao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