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9007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9007A
CN116209007A CN202111433199.3A CN202111433199A CN116209007A CN 116209007 A CN116209007 A CN 116209007A CN 202111433199 A CN202111433199 A CN 202111433199A CN 116209007 A CN116209007 A CN 11620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ratio
data
retransmission data
bler
target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1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腾
姚春峰
程明泉
史尚奇
付瑞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4331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90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688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6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使得在数据重传时,较大程度的减少重传资源的浪费,使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中,出错数据的重传主要是由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Quest,HARQ)机制处理。当数据出错时,接收到的错误数据会保存在缓存区中,并与后续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从而得到一个比单独解码更可靠的数据包。
传统的数据重传方案中,重传数据所使用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与首传数据一致,然而,采用这种重传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重传资源浪费,最终影响系统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使得在数据重传时,较大程度的减少重传资源的浪费,使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改善。
为至少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
为至少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执行模块,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获取模块,用于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
为至少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ock ErrorRate,BLER),以便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然后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重新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以实现重传数据的压缩比的更新,并采用更新后的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重传资源的浪费,从而改善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识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的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国内或者国外有5G、4G基站产品的场景。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
步骤102,根据上一周期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步骤103,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压缩比。
步骤104,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以便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然后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重新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以实现压缩比的更新,并采用更新后的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能够在BLER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减少重传资源的浪费,从而改善系统的吞吐量。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在步骤101中,当数据传输失败时,用户设备会向接收端重传该数据,在完成一个时间周期后,用户设备会统计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相应的,每完成一个时间周期,都会统计该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以便确定下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由于一个时间周期内,会发生多次数据重传的情况,当上一时间周期结束,可以统计上一时间周期的多次数据重传中的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数和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数,并通过NACK数以及ACK数计算上一周期内重传数据的BLER值。
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BLER:
BLER=NACK数/(NACK数+ACK数)
在步骤102中,用户设备首先会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重新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在根据上一周期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之前,用户设备会判断获取的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在根据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之前,用户设备还会获取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然后通过调整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具体地,在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低BLER门限(BLERLowThreshold,BLER LThr)且小于预设的高BLER门限(BLER HighThreshold,BLER H Thr)的情况下,表明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无需调整,则直接将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作为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小于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表明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过大,则减小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大于或等于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表明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过小,则增大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其中,高BLER门限与低BLER门限会在首传数据传输之前就定义好,实际取值为经验值,例如,高BLER门限值为25%,低BLER门限值为20%。通过预先设置低BLER门限与高BLER门限,可以确定出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是否合适,有无导致资源浪费,进而对其进行调整,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较少数据重传的误块率。
具体实现中,根据更新步长来调整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小于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减小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即若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小于预设的低BLER门限,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调整为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更新步长;在BLER大于或等于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增大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即若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高BLER门限,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调整为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更新步长。其中,更新步长会在首传数据传输之前就定义好,实际取值为经验值,例如,更新步长取值0.1。根据更新步长调整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使得经过调整的压缩比更符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
在步骤103中,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用户设备会获取确定好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在获取确定好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之前,用户设备首先会确定首传数据在传输时所使用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在确定首传数据的RB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才会获取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其中,首传数据为首次传输时的数据。
具体地,若首传数据使用较小的RB数,即首传数据传输时所占用的资源较少,并没有产生浪费,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后,用户设备还会以首传数据所使用的RB数重传该数据;若首传数据在传输时所使用的RB数超过预设阈值,即首传数据传输时所占用的资源较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则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后,会获取本周期的目标压缩比。其中,预设阈值为一个经验值。通过预先确定首传数据在传输时所使用的初始RB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避免对使用RB数较少的数据进行压缩比的更新,导致重传数据的BLER增加,降低通信质量。其中,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在首传数据传输之前预先分配,以使首传数据使用初始RB数进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104中,用户设备会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确定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然后以目标RB数传输重传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的压缩比决定了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资源,即RB数,因此,在得到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后,会根据目标压缩比和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确定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以便重传数据根据目标RB数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例子中,根据目标压缩比和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得到的RB数可能不符合数据的传输规则,因此,目标RB数的取值需要选择最接近于目标压缩比*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的RB值。例如,目标压缩比为0.7,初始RB数为10,计算得到RB数为7,但是7不符合数据的235原则,则目标RB数的值可以为最接近于7的8,即目标RB数=8。根据目标压缩比与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确定最终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考虑到了目标RB数是否数据传输规则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例子中,在重传数据为首个周期的重传数据的情况下,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为初始压缩比,以使首个周期的重传数据根据初始压缩比进行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会根据首个周期的重传数据的BLER和初始压缩比来确定,以此类推。
其中,初始压缩比为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的压缩比,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基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确定。
具体地,由于不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通信质量不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传输时所使用的最佳压缩比也会不同,即初始压缩比根据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决定。因此,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会被根据通信质量划分为多个分区,则初始压缩比为该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的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下行信道会以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其中之一的方式划分用户设备;上行信道以MCS、SINR或路损其中之一的方式划分用户设备。通过预先将用户设备根据通信质量划分成多个分区,以便确定该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并根据该分区的初始压缩比确定该用户设备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具体实现中,在小区中的用户设备被划分为多个分区之后,各个分区的用户设备会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各个分区的用户设备分别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BLER,根据上一周期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压缩比,然后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
假设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根据CQI指标被分为以下三个分区,并定义以下初始参数:
CQI=0~6的为远区域F0,CQI=7~11的为中区域F1,CQI=12~15的为近区域F2。
其中,三个区域独立工作,各分区的压缩比,即初始压缩比为ComRatioFi=0.5;预先分配的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为100;预先定义高门限为25%,低门限为20%;以数据重传达到10000次为一个周期;采用固定的更新步长0.1。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S1: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BLER。
具体而言,当完成一个时间周期,即数据重传了10000次,统计已完成的周期内重传数据的BLER=BLERFi,即上一周期的BLERFi。
S2:根据上一周期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具体而言,若BLER_Fi≥BLER_H_Thr,即BLER_Fi≥25%,则目标压缩比为ComRatioFi+更新步长=0.5+0.1=0.6。
若BLER_Fi<BLER_L_Thr,即BLER_Fi<20%,则目标压缩比为ComRatioFi-更新步长=0.5-0.1=0.4。
若BLER_L_Thr≤BLER_Fi<BLER_H_Thr,则目标压缩比不变,即目标压缩比=0.5。
S3: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压缩比。
S4: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
具体而言,根据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和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计算得到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根据目标RB数传输重传数据。其中,若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为100,则在目标压缩比=0.6的情况下,目标RB数为0.6*100=60;在目标压缩比=0.4的情况下,目标RB数为0.4*100=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的更新步长可以采用变步长,例如,在本周期采用的更新步长为0.1,在下一周期可以变为0.2,具体取值在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正常的数据业务中,或者将其与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技术组合,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示例均为方便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例的必须,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包括:统计模块201、执行模块202、获取模块203和传输模块204。
具体而言,统计模块201,用于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
执行模块202,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执行模块202还用于在BLER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低BLER门限且小于预设的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将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作为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小于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减小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大于或等于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增大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执行模块202还用于在BLER小于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减小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在BLER大于或等于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增大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一个例子中,执行模块202还用于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压缩比之前,确定首传数据的初始资源块RB数超过预设阈值。
在一个例子中,执行模块202还用于根据目标压缩比和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确定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
获取模块203,用于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压缩比。
传输模块204,用于根据目标压缩比传输重传数据。
在一个例子中,传输模块204还用于根据目标RB数,传输重传数据。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和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实施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所述存储器3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
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
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包括:
在所述BLER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低BLER门限且小于预设的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将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作为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所述BLER小于所述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减小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在所述BLER大于或等于所述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增大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BLER小于所述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减小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包括:
在所述BLER小于所述低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减小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BLER大于或等于所述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增大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包括:
在所述BLER大于或等于所述高BLER门限的情况下,根据更新步长增大所述上一周期的重传数据的压缩比,得到所述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首传数据的初始资源块RB数超过预设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和所述首传数据的初始RB数,确定所述重传数据的目标RB数;
根据所述目标RB数,传输所述重传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重传数据为首个周期的重传数据时,所述重传数据的压缩比为初始压缩比;所述初始压缩比为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的压缩比;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分区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确定。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周期性地统计重传数据的误块率BLER;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所述BLER,确定本周期的重传数据的目标压缩比;
获取模块,用于在首传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压缩比;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传输所述重传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111433199.3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09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199.3A CN116209007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2/132688 WO2023093618A1 (zh) 2021-11-29 2022-11-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199.3A CN116209007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9007A true CN116209007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0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3199.3A Pending CN116209007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9007A (zh)
WO (1) WO20230936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6108C (zh) * 2007-04-20 2010-03-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064889B1 (ko) * 2013-10-22 2020-01-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압축 레벨을 최적화하는 harq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그 처리 방법
CN103944690B (zh) * 2014-04-28 2017-05-17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数据重传系统中的位图压缩方法
EP3711223A1 (en) * 2017-11-15 2020-09-23 IDAC Holdings, Inc. New radio transmissions with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CN110611936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基站、用户设备及重传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3618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6511B1 (en)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EP3403351B1 (en) Feedback for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CN110035544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600375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apt the number of harq processe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topology
US201602188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more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topology with limited harq processes
JP6479216B2 (ja) 高信頼性かつ低レイテンシな通信における増加したキャパシティの探索
US202001699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9152071B (zh) 数据传输指示及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292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功率的装置及方法
EP3226455A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10168982A (zh) 自适应多harq实体设计
CN107733578B (zh) 一种对下行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AU201945971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1655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CN111757519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708750B (zh)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238735B (zh) 可用软信道比特最大值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US111662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620900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583519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9247460B2 (en) Adjustment of link adaptation parameter based on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 load
CN108631926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5071903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确认方法及装置
JP2023504350A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伝送装置
CN102387010B (zh) 可用软信道比特最大值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