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1228A -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1228A
CN116201228A CN202310354298.5A CN202310354298A CN116201228A CN 116201228 A CN116201228 A CN 116201228A CN 202310354298 A CN202310354298 A CN 202310354298A CN 116201228 A CN116201228 A CN 116201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upporting seat
shaped steel
plate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4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江
刘松阳
安敬敬
邢婷婷
鲁风陶
侯如彦
李承祥
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inghu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inghu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inghu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inghu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42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1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1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1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185Connections not covered by E04B1/21 and E04B1/2403, e.g. connections between structural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预制件本体,在两个预制件本体之间安装有型钢,所述预制件本体靠近型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置在支撑座靠近型钢的一侧,所述支撑座两侧的引导板背离支撑座的一端沿远离型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型钢的端部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型钢预固定在支撑座上的限位组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型钢和支撑座配合螺母对型钢进行固定。本申请具有提升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结构是指型钢和混凝土混合的结构,钢混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在装配式时将预制件和钢结构连接的结构。通过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连接和浇筑而形成的建筑。
相关技术中关于钢混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包括预制件本体,预制件本体设置有多个,在预制件本体上套设有钢板,在钢板上设置有工字梁,在预制件本体的侧面设置有钢梁,钢梁安装在两个相邻的预制件本体之间,钢梁的端部和工字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在安装时,需要将钢梁的端部和工字梁对其放置后再使用螺栓进行固定,但是在安装时,不便同时将钢梁的两端和工字梁对其,且在安装螺栓时,钢梁的位置易出现偏移,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预制件本体,在两个预制件本体之间安装有型钢,所述预制件本体靠近型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置在支撑座靠近型钢的一侧,所述支撑座两侧的引导板背离支撑座的一端沿远离型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型钢的端部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型钢预固定在支撑座上的限位组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型钢和支撑座配合螺母对型钢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型钢时,设置两个预制件本体之间的间距大于型钢的长度,以便将型钢放置在两个预制件本体之间,且型钢的端部和预制件本体对应放置,同时设置引导杆以便引导型钢放置在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限位组件对型钢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型钢出现和支撑座脱离的现象,以便对型钢的位置进行调节,最后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提升安装效率。
可选的,限位组件包括套板和限位板,所述套板设置在支撑座和引导板的外部,所述套板在支撑座上沿朝向型钢长度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套板上开设有供型钢穿过的开口,所述限位板转动设置在支撑座靠近引导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支撑座和套板之间,所述限位板靠近型钢的一侧和型钢抵接用于将型钢限制在支撑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型钢放置在支撑座上后,转动限位板至和型钢抵接,然后移动套板的位置至限位板的外部,减少限位板出现朝向远离型钢的方向转动,在调节型钢的位置时,对型钢的位置进行限制,放置型钢和支撑座分离或者偏移,提升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套板上设置有抵接螺栓,所述抵接螺栓和套板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抵接螺栓的端部和限位板背离型钢的一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型钢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通过抵接螺栓的端部和限位板抵接,将限位板和型钢抵接,对型钢的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提升型钢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与型钢和安装板的间隙处对应,所述顶块靠近型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顶块沿朝向型钢和安装板的间隙处滑动通过引导斜面和型钢抵接调节型钢的位置,所述支撑座背离型钢的一侧螺纹设置有推动螺栓,所述推动螺栓的端部穿过支撑座延伸至滑槽内,所述推动螺栓的端部和顶块抵接用于对顶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型钢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转动推动螺栓,推动螺栓的端部和顶块抵接,带动顶块移动,顶块通过引导斜面和型钢抵接后继续移动,带动型钢移动,将型钢调节至指定的位置,提升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滚杆,所述滚杆的转动轴沿垂直于型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型钢靠近支撑座的一侧和滚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钢通过滚杆放置在支撑座上,在型钢移动时,滚杆转动,通过滚杆减少型钢和支撑座的摩擦力,以便将型钢调节至指定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型钢上靠近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滚杆卡设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型钢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滚杆和卡槽扣合,然后通过固定螺栓对型钢进行固定后,使得型钢保持和支撑座抵接的状态,通过滚杆和卡槽的扣合,能够进一步限制型钢相对支撑座出现横向位移的现象,提升整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套板和限位板的转动轴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型钢放置在滚杆上,且滚杆和卡槽未扣合时,限位板可朝向和套板的间隙处转动至倾斜状态,且此时保持和型钢抵接的状态,并通过套板进行固定,即即使在型钢和滚杆抵接时,也可通过限位板对型钢的位置进行限制,放置型钢出现偏移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上背离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限位板背离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挡板的侧面和套板的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且设置套板的侧面和挡板抵接,以便快速的将套板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对型钢进行限制。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型钢的两侧,所述限位板上设置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和型钢抵接,所述辅助板上设置有辅助螺栓,所述辅助螺栓依次穿过辅助板、型钢以及另一辅助板配合螺母将辅助板和型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辅助板增加和型钢的接触面积,同时设置辅助螺栓将辅助板和型钢固定连接,提升型钢整体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安装板通过连接筋浇筑在预制件本体内,将两个预制件本体间隔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安装型钢的长度;
S2,转动限位板至限位板的侧面和引导板抵接,同时将套板移动至安装板抵接的位置;
S3,将型钢通过引导板放置在支撑座上;
S4,转动限位板至和型钢的边缘处抵接,然后移动套板至限位板的外部;
S5,转动推动螺栓,推动螺栓带动顶块移动,顶块通过引导斜面对型钢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型钢移动至卡槽和滚杆对应的位置,同时顶块的侧面和型钢抵接;
S6,限位板转动至和型钢地接,同时辅助板和型钢抵接;
S7,依次将固定螺栓、抵接螺栓和辅助螺栓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和螺母配合,完成对型钢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安装时,将型钢放置在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限位板对型钢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型钢出现和支撑座脱离的现象,同时可使型钢能够在支撑座上移动,将型钢移动至指定的位置进行固定,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顶块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限位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辅助板的结构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抵接螺栓的结构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混装配式建筑中滚杆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1、预制件本体;2、型钢;21、卡槽;3、安装板;31、连接筋;4、支撑座;41、固定螺栓;42、滑槽;5、引导板;6、限位组件;61、限位板;62、套板;621、开口;622、抵接螺栓;623、辅助板;624、辅助螺栓;7、顶块;71、引导斜面;72、推动螺栓;8、滚杆;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
参照图1和图2,钢混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件本体1,预制件本体1设置有两个,在两个预制件本体1之间的型钢2,在预制件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安装板3,在安装板3靠近预制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筋31,连接筋31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筋31在安装板3上均匀间隔设置,连接筋31和预制件本体1内的钢筋连接,连接筋31和钢筋共同浇筑在预制件本体1内,在安装板3上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设置安装板3靠近另一预制件本体1的一侧,型钢2的端部放置在支撑座4上,型钢2和支撑座4上穿设有固定螺栓41,型钢2通过固定螺栓41安装在两个预制件本体1之间。
参照图2和图3,在支撑座4的两侧设置有引导板5,引导板5设置在支撑座4靠近型钢2的一侧,且引导板5背离支撑座4的一端沿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便型钢2通过引导板5放置在支撑座4上。然后使用固定螺栓41对型钢2进行固定。
参照图2和图3,设置型钢2的长度小于两个预制件本体1之间的间距,即型钢2的端部和安装板3之间间隔设置。以便将型钢2放置在两个预制件本体1之间,进而放置在支撑座4上,同时在放置在支撑座4上后,以便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校正,将型钢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同时在支撑座4上设置有用于对型钢2进行预固定的限位组件6,使得在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减少型钢2出现和支撑座4脱离的现象。提升安装安全性。
参照图4和图5,限位组件6包括套板62和限位板61,套板62套设在支撑座4和引导板5的外部,且套板62内侧和支撑座4背离型钢2的一侧抵接,且和引导板5背离型钢2的一侧抵接,套板62在支撑座4上沿型钢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套板62上开设有供型钢2穿过的开口621,限位板61转动设置在支撑座4上,限位板61设置在支撑座4靠近引导板5的一侧,且设置在引导板5靠近型钢2的一侧,限位板61设置在支撑座4和套板62之间,限位板61靠近型钢2的一侧和型钢2抵接。在安装型钢2时,转动支撑座4的方向转动至展开状态,然后将型钢2放置在支撑座4上,将套板62套设在支撑座4上,同时移动至限位板61的外部,对限位板61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限位板61保持和型钢2抵接的状态,通过限位板61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起到预固定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5,在套板62上设置有抵接螺栓622,抵接螺栓622穿过套板62和限位板61抵接,抵接螺栓622和套板62螺纹配合连接,在将型钢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转动抵接螺栓622至和限位板61背离支撑座4的一侧抵接,对型钢2进行固定。
参照图4和图5,在限位板61上设置有辅助板623,辅助板623设置在限位板61背离其转动端的一侧,且辅助板623垂直于限位板61设置,在限位板61和型钢2抵接时,辅助板623和型钢2抵接,限位板6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板61分别设置在型钢2的两侧。在辅助板623和型钢2上穿设有辅助螺栓624,辅助螺栓624依次穿过辅助板623、型钢2以及另一辅助板623,通过辅助螺栓624和螺母配合将辅助板623和型钢2固定连接,提升型钢2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为了便于将型钢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在支撑座4上靠近安装板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2,滑槽42设置在支撑座4背离地面的一侧,在滑槽4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顶块7,顶块7设置在型钢2和安装板3的间隙处,在支撑座4靠近地面的一侧螺纹配合有推动螺栓72,推动螺栓72的端部穿过支撑座4延伸至滑槽42内,且推动螺栓72的端部和顶块7的侧面抵接,在顶块7上靠近型钢2的边缘处开设有引导斜面71,在顶块7朝向背离地面的方向移动时,引导斜面71和型钢2的边缘处抵接,继续移动顶块7,通过引导斜面71带动型钢2沿远离安装板3的方向滑动,进而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校正,直至移动至引导斜面71和型钢2分离,即顶块7的侧面和型钢2端部抵接,将型钢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同时通过推送螺栓对顶块7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型钢2两端的支撑座4上均设置有顶块7,通过分别调节顶块7的位置即可将型钢2调节至指定位置。
参照图5和图6,为了便于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在支撑座4上转动设置有滚杆8,滚杆8的转动轴沿垂直于型钢2的长度方向设置,型钢2靠近支撑座4的一侧和滚杆8抵接,以便通过滚杆8减少型钢2和支撑座4之间的摩擦力,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6和图7,在型钢2上靠近支撑座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1,滚杆8的侧面卡设在卡槽21内,且滚杆8的侧面和滚槽的内壁抵接,在型钢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滚杆8和卡槽21扣合,进一步提升型钢2的稳定性。
参照图6和图7,在型钢2放置在滚杆8上时,由于型钢2未完全和支撑座4抵接,所以限位板61转动至型钢2处时,其侧面不能和型钢2抵接,限位板61和型钢2的边缘处抵接。设置套板62和限位板61的转动轴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即在型钢2完全移动至指定位置,且限位板61和型钢2抵接时,套板62和限位板61之间间隔设置。滚杆8未和卡槽21扣合时,可移动套杆至限位板61的外部,通过限位板61对型钢2进行预固定。
参照图4和图5,在限位板61上背离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9,挡板9设置在限位板61背离安装座的一侧,且挡板9的侧面和套板62的侧面抵接,设置套板62的宽度小于型钢2端部和安装板3之间的间隙。以便在移动套板62时,通过将套板62的侧面和挡板9抵接,将套板62移动至指定位置,提升安装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将型钢2放置在支撑座4上,同时转动限位板61以及移动套板62至限位板61的外部,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限制,然后调节型钢2至指定的位置,通过设置限位板61将型钢2预固定在支撑座4上,减少型钢2出现偏移的现象,在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通过固定螺栓41对型钢2固定在支撑座4上,提升安装效率。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钢混装配式建筑。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安装板3通过连接筋31浇筑在预制件本体1内,将两个预制件本体1间隔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安装型钢2的长度;
S2,转动限位板61至限位板61的侧面和引导板5抵接,同时将套板62移动至安装板3抵接的位置;
S3,将型钢2通过引导板5放置在支撑座4上;
S4,转动限位板61至和型钢2的边缘处抵接,然后移动套板62至限位板61的外部;
S5,转动推动螺栓72,推动螺栓72带动顶块7移动,顶块7通过引导斜面71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型钢2移动至卡槽21和滚杆8对应的位置,同时顶块7的侧面和型钢2抵接;
S6,限位板61转动至和型钢2地接,同时辅助板623和型钢2抵接;
S7,依次将固定螺栓41、抵接螺栓622和辅助螺栓624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和螺母配合,完成对型钢2的安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预制件本体(1),在两个预制件本体(1)之间安装有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1)靠近型钢(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板(5),所述引导板(5)设置在支撑座(4)靠近型钢(2)的一侧,所述支撑座(4)两侧的引导板(5)背离支撑座(4)的一端沿远离型钢(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型钢(2)的端部和安装板(3)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4)上设置有用于将型钢(2)预固定在支撑座(4)上的限位组件(6),所述支撑座(4)上设置有固定螺栓(41),所述固定螺栓(41)依次穿过型钢(2)和支撑座(4)配合螺母对型钢(2)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套板(62)和限位板(61),所述套板(62)设置在支撑座(4)和引导板(5)的外部,所述套板(62)在支撑座(4)上沿朝向型钢(2)长度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套板(62)上开设有供型钢(2)穿过的开口(621),所述限位板(61)转动设置在支撑座(4)靠近引导板(5)的一侧,所述限位板(61)设置在支撑座(4)和套板(62)之间,所述限位板(61)靠近型钢(2)的一侧和型钢(2)抵接用于将型钢(2)限制在支撑座(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板(62)上设置有抵接螺栓(622),所述抵接螺栓(622)和套板(62)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抵接螺栓(622)的端部和限位板(61)背离型钢(2)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上靠近安装板(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2),所述滑槽(42)内滑动设置有顶块(7),所述顶块(7)与型钢(2)和安装板(3)的间隙处对应,所述顶块(7)靠近型钢(2)的边缘处开设有引导斜面(71),所述顶块(7)沿朝向型钢(2)和安装板(3)的间隙处滑动通过引导斜面(71)和型钢(2)抵接调节型钢(2)的位置,所述支撑座(4)背离型钢(2)的一侧螺纹设置有推动螺栓(72),所述推动螺栓(72)的端部穿过支撑座(4)延伸至滑槽(42)内,所述推动螺栓(72)的端部和顶块(7)抵接用于对顶块(7)的位置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上转动设置有滚杆(8),所述滚杆(8)的转动轴沿垂直于型钢(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型钢(2)靠近支撑座(4)的一侧和滚杆(8)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2)上靠近支撑座(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1),所述滚杆(8)卡设在卡槽(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板(62)和限位板(61)的转动轴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1)上背离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9),所述挡板(9)设置在限位板(61)背离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挡板(9)的侧面和套板(62)的侧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61)分别设置在型钢(2)的两侧,所述限位板(61)上设置辅助板(623),所述辅助板(623)和型钢(2)抵接,所述辅助板(623)上设置有辅助螺栓(624),所述辅助螺栓(624)依次穿过辅助板(623)、型钢(2)以及另一辅助板(623)配合螺母将辅助板(623)和型钢(2)固定连接。
10.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混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安装板(3)通过连接筋(31)浇筑在预制件本体(1)内,将两个预制件本体(1)间隔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安装型钢(2)的长度;
S2,转动限位板(61)至限位板(61)的侧面和引导板(5)抵接,同时将套板(62)移动至安装板(3)抵接的位置;
S3,将型钢(2)通过引导板(5)放置在支撑座(4)上;
S4,转动限位板(61)至和型钢(2)的边缘处抵接,然后移动套板(62)至限位板(61)的外部;
S5,转动推动螺栓(72),推动螺栓(72)带动顶块(7)移动,顶块(7)通过引导斜面(71)对型钢(2)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型钢(2)移动至卡槽(21)和滚杆(8)对应的位置,同时顶块(7)的侧面和型钢(2)抵接;
S6,限位板(61)转动至和型钢(2)地接,同时辅助板(623)和型钢(2)抵接;
S7,依次将固定螺栓(41)、抵接螺栓(622)和辅助螺栓(624)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和螺母配合,完成对型钢(2)的安装。
CN202310354298.5A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201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298.5A CN11620122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298.5A CN11620122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1228A true CN116201228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3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4298.5A Pending CN11620122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12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912B (zh) 用于轨道车辆车行道的支承梁
US20020023805A1 (en) Elevator guide rail mounting assembly
EP3247843A1 (en) Locking and regulation device for panels and slabs
US20040118065A1 (en) Column hung shoring bracket and slab support truss system
AU2005203034A1 (en) Building element support system retaining member
US5617599A (en) Bridge deck panel insta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4046041B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墙体后浇带的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919077U (zh) 钢筋笼防滚架
EP4330479B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framework structure, a method for suspending a framework structure on an exterior wall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and the use of such suspension system
CN116201228A (zh) 一种钢混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RU218093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облицовочных плит
CN112388806A (zh) 一种预制柱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200255532Y1 (ko) 높낮이 조절이 용이한 커튼월 고정용 화스너
RU2404002C1 (ru) Прокатная клеть
CN114046039B (zh) 一种墙体接茬处的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FI124759B (fi) Parvekerakenne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CN116065708A (zh) 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偏移预防装置
JP2017137697A (ja) 柱又は梁構造
EP1715118A2 (en) Fully recoverable shuttering system for cast floors
DE10312561A1 (de) Fahrweg für eine elektromagnetische Schnellbahn
CN220301529U (zh) 装配式钢结构内嵌墙板连接结构
JP2000255954A (ja) マン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支持装置
CN219931217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
KR200182865Y1 (ko) 거푸집 레벨 조정장치
CN21758015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钢护筒导向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