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5355A -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5355A
CN116195355A CN202080105156.XA CN202080105156A CN116195355A CN 116195355 A CN116195355 A CN 116195355A CN 202080105156 A CN202080105156 A CN 202080105156A CN 116195355 A CN116195355 A CN 116195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link
timer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side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1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鹏宇
李国荣
张健
王昕�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95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5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以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Description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Rel-15以及之前版本的车联网(V2X,Vehicle to Everything)通信中,支持边链路(Sidelink)资源的两种分配方式:Mode 1和Mode 2。对于Mode 1,边链路资源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进行分配而获得;对于Mode 2,终端设备自主地选择发送资源,即发送资源通过感知(sensing)或检测-资源选择过程获得。
另一方面,新无线(NR,New Radio)V2X是目前Rel-16标准化的研究项目之一,相比于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V2X,NR V2X需要支持诸多新场景和新业务(例如远程驾驶、自动驾驶和车队行驶等),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指标(高可靠、低时延、高数据速率等)。
NR V2X定义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边链路反馈信道(PSFCH,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CCH承载第一级(1st stage)边链路控制信息(SCI,Sidelink Control Informaiton),1st stage SCI主要用于预留资源。PSSCH承载第二级(2nd stage)SCI以及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2nd stage SCI主要用于TB解调。PSFCH承载边链路反馈信息(可称为HARQ-ACK)。边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资源(时频资源)位于某一资源池内。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根据Rel-17 V2X的立项文件(WID,work item description),需要对边链路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进行研究。由于在边链路上特别是针对Mode 2,重传资源不再由网络设备分配,而是由发送设备(Tx UE)在资源池(resource pool)内选择的,目前没有针对边链路DRX机制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
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PSCCH)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根据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预留资源进行针对重传的非连续接收;由此能够实现边链路DRX机制,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设备的重传数据,并且能够节省功耗。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一示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一示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一示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指符合如下任意通信标准的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增强的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高速报文接入(HSPA,High-Speed Packet Access)等等。
并且,通信系统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任意阶段的通信协议进行,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通信协议:1G(generation)、2G、2.5G、2.75G、3G、4G、4.5G以及5G、新无线(NR,New Radio)等等,和/或其他目前已知或未来将被开发的通信协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网络设备”例如是指通信系统中将终端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并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备:基站(BS,Base Station)、接入点(AP、Access Point)、发送接收点(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广播发射机、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网关、服务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等等。
其中,基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B或NB)、演进节点B(eNodeB或eNB)以及5G基站(gNB),等等,此外还可包括远端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远端无线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中继(relay)或者低功率节点(例如femeto、pico等等)。并且术语“基站”可以包括它们的一些或所有功能,每个基站可以对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术语“小区”可以指的是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或者“终端设备”(TE,Terminal Equipment或Terminal Device)例如是指通过网络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并接收网络服务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终端、用户台(SS,Subscriber Station)、接入终端(AT,Access Terminal)、站,等等。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备: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机器型通信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数字相机,等等。
再例如,在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等场景下,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进行监控或测量的机器或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机器类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终端、车载通信终端、设备到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终端、机器到机器(M2M,Machine to Machine)终端,等等。
此外,术语“网络侧”或“网络设备侧”是指网络的一侧,可以是某一基站,也可以包括如上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术语“用户侧”或“终端侧”或“终端设备侧”是指用户或终端的一侧,可以是某一UE,也可以包括如上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本文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设备”可以指网络设备,也可以指终端设备。
以下通过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示意性说明了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例的情况,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103。为简单起见,图1仅以两个终端设备和一个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103之间可以进行现有的业务或者未来可实施的业务发送。例如,这些业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图1示出了两个终端设备102、103均处于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内,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两个终端设备102、103可以均不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内,或者一个终端设备102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内而另一个终端设备103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终端设备102、103之间可以进行边链路发送。例如,两个终端设备102、103可以都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内进行边链路发送以实现V2X通信,也可以都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外进行边链路发送以实现V2X通信,还可以一个终端设备102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内而另一个终端设备103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外进行边链路发送以实现V2X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2和/或103可以自主选择边链路资源(即采用Mode2),在这种情况下边链路发送可以与网络设备101无关,即网络设备101是可选的。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将自主选择边链路资源(即采用Mode 2)和由网络设备分配边链路资源(即采用Mode 1)结合起来;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V2X中,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感知检测+资源选择的过程来获得边链路发送资源,其中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感知(sensing)来获得资源池内资源的占用情况。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前一段时间内(称为感知窗)的资源占用情况来估计后一段时间内(称为选择窗)的资源占用情况。关于NR V2X中感知检测+资源选择的过程,还可以参考3GPP TS 36.213 V15.2.0中第14.1.1.6等处的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V2X为例对边链路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适用于V2X以外的边链路发送场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术语“边链路”和“V2X”可以互换,术语“PSFCH”和“边链路反馈信道”可以互换,术语“PSCCH”和“边链路控制信道”或“边链路控制信息”可以互换,术语“PSSCH”和“边链路数据信道”或“边链路数据”也可以互换。
另外,发送(transmitting)或接收(receiving)PSCCH可以理解为发送或接收由PSCCH承载的边链路控制信息;发送或接收PSSCH可以理解为发送或接收由PSSCH承载的边链路数据;发送或接收PSFCH可以理解为发送或接收由PSFCH承载的边链路反馈信息。边链路发送(Sidelink transmission,也可称为边链路传输)可以理解为PSCCH/PSSCH发送或者边链路数据/信息发送。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说明。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边链路数据,因此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资源选择以确定边链路数据的发送资源。从边链路数据发送的角度,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设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202,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附图2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意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适当地调整各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此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一些操作或者减少其中的某些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进行适当地变型,而不仅限于上述附图2的记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进行边链路DRX。具体地,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在该状态下终端设备在对应的接收资源池内进行PSCCH检测;终端设备还可以在边链路上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在该状态下终端设备不在对应的接收资源池内进行PSCCH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关于DRX机制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例如,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对应的业务为单播),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业务为组播),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对应的业务为广播)。
例如,UE 1可以对PSCCH进行盲检,在盲检到某一SCI中的destination ID与本身UE ID相同,或者destination ID包括本身UE ID,或者该SCI指示了UE 1感兴趣的业务,则UE 1认为该SCI是发送给自己的SCI,可以根据该SCI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后述的第二至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是 由PSCCH或PSSCH承载的SCI,但本申请不限于此。此外,当前时隙例如是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PSCCH和/或PSSCH所在的时隙。
以下针对某一个边链路进程进行说明,在使用定时器(timer)时,定时器是针对每个进程分别启动/停止的,即终端设备针对不同进程可以分别配置定时器,每种定时器可以有多个。对于多个边链路进程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合集进行处理。例如,如果UE 1有多个边链路进程,如果针对某一个边链路进程需要被激活或开启,则该UE 1就应该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SCI中指示的预留资源,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预留资源的时间位置被激活(active)或开启(on),并在该时间位置进行边链路信息(例如PSCCH/PSSCH)的接收,由此实现V2X DRX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进入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
例如,UE 1在时隙1接收到UE 2发送的某一SCI后,如果该SCI指示了对应的PSSCH(处于资源池内的时隙1中)以及预留资源1(处于资源池内的时隙2中),则该UE 1可以确定在时隙1至时隙2之间的时间内,UE 2不会再发送边链路信息或边链路数据,则UE 1可以进入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由此能够节约功耗并实现V2X DRX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被激活或开启,并且持续(或保持)边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时隙或多个连续时隙。
例如,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NACK)的情况下,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被激活或开启。
再例如,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ACK)的情况下,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于(或保持)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以下将以定时器为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非定时器机制。此外,与本申请实施例中DRX或定时器相关的时隙等只考虑边链路 资源池内的时隙,定时器的“启动”“停止”“超时”等均是针对边链路资源池内的时隙而言。对于不包含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时隙,即边链路不能使用的时隙,已经运行的定时器应该为“挂起”或“pengding”状态。
对于定时器的运行时间长度,以包含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时隙个数计算,也可以转换成对应的毫秒值。对于不包含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时隙,计算定时器的时间长度时并不计算在内,即此时定时器应该挂起(或pending),不对这些资源池外时隙进行计数。
对于时隙和毫秒的转换,以下以发送设备进行感知和资源选择时的时隙为例说明。例如,M′是M转换到逻辑时隙(logical slot)之后的对应时隙个数,M是定时器的实际时间长度对应的时隙个数,如下式(1)所述:
Figure PCTCN2020123006-APPB-000001
其中,N为20ms内能够被用于边链路发送的时隙的个数。以上仅示意性说明了时隙和毫秒的转换,具体内容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一定时器。例如,第一定时器可以定义为drx-HARQ-RTT-TimerSL,在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但第一终端设备是否进入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其他边链路进程的情况。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例如,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该个数为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期间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的总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一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一定时器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NACK)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例如,所述第二定时器为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运行期间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 第二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
例如,第二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被启动,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时间长度为一个时隙。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一示例图,示出了SCI指示有该SCI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均在32个时隙之内),并且去使能HARQ-ACK(HARQ disabled)的情况。
如图3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3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1(第一SCI);该SCI 1中指示有与其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3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该SCI 1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3中的2 nd Tx所示)和预留资源2(如图3中的3 rd Tx所示)。
如图3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该SCI 1后,可以在该SCI 1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启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如图3所示,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 1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3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可以为一个时隙。
如图3所示,在收到并正确解码预留资源1对应的SCI 2之后,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 1或SCI 2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2)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3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2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的值可以为1,即该定时器可以运行一个时隙。
以上示例性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以及接收设备的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源标识(source ID)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源标识(source ID)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例如,如图3所示,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如图3中的2 nd Tx所示)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
假如在该预留资源1(如图3中的2 nd Tx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某一SCI(第二SCI),该第二SCI指示的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源标识(source ID)以及HARQ进程标识与前述的第一SCI指示的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源标识(source ID)以及HARQ进程标识相同,可以认为该第二SCI指示了该HARQ process的重传,则接收设备可以接收到该重传并且停止该drx-RetransmissionTimerSL。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被使能,并且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ACK)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可以保持所述非激活或关闭状态。例如,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不被启动。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示出了SCI指示有该SCI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均在32个时隙之内),并且使能HARQ-ACK(HARQ enabled)的情况。
如图4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4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1(第一SCI);该SCI 1中指示有与其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4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SCI 1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4中的2 nd Tx所示)和预留资源2(如图4中的3 rd Tx所示)。
如图4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该SCI 1后,可以在该SCI 1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启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如图4所示,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 1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4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的值可以 为1。
如图4所示,在收到并正确解码预留资源1对应的SCI 2之后,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如图4所示,假如HARQ-ACK enable且接收设备反馈了ACK,则预留资源2(如图4中的3 rd Tx所示)被第二终端取消(cancel)或释放(release),在该预留资源2所在时隙接收设备不再启动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
以上示例性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以及接收设备的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DRX)。
例如,所述第三定时器可以定义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发送设备(Tx UE)用于发送初传的发送资源1(如图3或图4中的1 st Tx所示)位于第三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运行期间。发送设备可以获得接收设备的DRX配置,由此可以保证至少所选择资源的首个资源所在时隙位于接收设备的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内。
以上各个实施例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型。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也可以将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起来。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根据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预留资源进行非连续接收;由此能够实现边链路DRX机制,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设备的重传数据,并且能够节省功耗。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说明,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结合起来,也可以单独地实施。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50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附图5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意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适当地调整各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此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一些操作或者减少其中的某些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进行适当地变型,而不仅限于上述附图5的记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当前发送可能为最后一次重传,或者相邻两个资源不在32个slot之内。对于相邻两个资源不在32个slot之内的情况,接收设备需要能够接收到重传。
由此,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例如,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的第32个时隙的首个符号位置,第一终端设备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的最后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
例如,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例如,第一定时器可以定义为drx-HARQ-RTT-TimerSL,在所述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该个数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 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一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一定时器超时。例如,所述预定时隙数目为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的时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例如,所述第二定时器可以定义为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在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被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多个连续的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个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示出了SCI 0指示有该SCI0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在32个时隙之内)以及SCI 1没有指示该SCI 1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不在32个时隙之内),并且去使能HARQ-ACK(HARQ disabled)的情况。
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6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0;该SCI 0中指示有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6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该SCI 0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
如图6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该SCI 0后,可以在该SCI 0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启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如图6所示,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 0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6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的值可以为1。
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预留资源1(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1(第一SCI);该SCI 1中没有指示该SCI 1所在时隙后的预留资源。如图6所示,在该预留资源1之后的32个时隙内没有预留资源;用于重传的 预留资源2(如图6中的3 rd Tx所示)与预留资源1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32个时隙。
如图6所示,对应于预留资源1(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在收到并正确解码预留资源1对应的SCI 1之后,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SCI所在时隙(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在该第一SCI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31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
如图6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2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如图6所示,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可以运行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上。
以上示例性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以及接收设备的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中的边链路控制信息(2 nd stage SCI)指示是否还有重传或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例如,在图6中对应于预留资源1(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接收到第一SCI,并且该第一SCI对应的PSSCH中携带有2 nd stage SCI。如果该2 nd stage SCI指示该HARQ process后续还有重传,则可以如图6所示,在31个时隙后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如果该2 nd stage SCI指示该HARQ process后续没有重传或者后续的重传次数为0,则接收设备可以不再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和/或信道忙碌率(CBR,Channel Busy Rate),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例如,在图6中对应于预留资源1(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接收到第一SCI。如果该第一SCI指示优先级高(例如高于某一门限),则可以如图6所示,在31个时隙后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如果该第一SCI指示优先级低(例如低于某一门限),则接收设备可以不再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例如,针对不同的优先级,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候选值不同。
例如,可以在资源池配置的IE中配置对应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值。对应于 不同优先级或不同优先级范围,可以配置不同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SL的取值。可选的,优先级越高,drx-RetransmissionTimerSL的取值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被使能,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ACK)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可以在边链路上保持所述非激活或关闭状态。例如,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不被启动。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示出了SCI 0指示有该SCI 0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在32个时隙之内)以及SCI 1没有指示该SCI 1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不在32个时隙之内),并且使能HARQ-ACK(HARQ enabled)的情况。
如图7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7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0;该SCI 0中指示有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7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该SCI 0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7中的2 nd Tx所示)。
如图7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该SCI 0后,可以在该SCI 0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启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如图7所示,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 0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7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的值可以为1。
如图7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预留资源1(如图7中的2 nd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 1(第一SCI);该SCI 1中没有指示该SCI 1所在时隙后的预 留资源。如图7所示,在该预留资源1之后的32个时隙内没有预留资源;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2(如图7中的3 rd Tx所示)与预留资源1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32个时隙。
如图7所示,对应于预留资源1(如图7中的2 nd Tx所示),在收到并正确解码该预留资源1对应的SCI 1之后,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SCI所在时隙(如图6中的2 nd Tx所示)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在该第一SCI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31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
如图7所示,假如HARQ-ACK enable且接收设备反馈了ACK,则预留资源2(如图7中的3 rd Tx所示)可能被取消(cancel),因此接收设备可以不再启动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
以上示例性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以及接收设备的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DRX)。
例如,所述第三定时器可以定义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发送设备(Tx UE)用于发送初传的发送资源1(如图6或图7中的1 st Tx所示)位于第三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运行期间。发送设备可以获得接收设备的DRX配置,由此可以保证至少所选择资源的首个资源所在时隙位于接收设备的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内。
以上各个实施例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型。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也可以将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起来。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根据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是否指示预留资源进行非连续接收;由此能够实现边链路DRX机制,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设备的重传数据,并且能够节省功耗。
第三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说明,与第一、二方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可以与第一、二方面的实施例结合起来,也可以单独地实施。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的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8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
802,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PSCCH)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附图8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意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适当地调整各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此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一些操作或者减少其中的某些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进行适当地变型,而不仅限于上述附图8的记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PSCCH/PSSCH。例如,第二终端设备由于重评估(re-evaluation)/抢占(pre-emption)/冲突控制(congestion control)/优先级等因素,没有在这个资源上进行发送且触发了资源重选,此时重选的资源可能不能保证相邻两个资源在32slot之内,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也需要收到对应的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
例如,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在当前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二定时器。
例如,第二定时器可以定义为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在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运行期间,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还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的情况下,第二定时器的值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在边链路资源池内所述第二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期间内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
例如,以图3和图4为例,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3或4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第一SCI);该SCI中指示有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3或4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3或4中的2 nd Tx所示)和预留资源2(如图3或4中的3 rd Tx所示)。
假如在该预留资源1(如图3或4中的2 nd Tx所示),接收设备没有接收到PSCCH/PSSCH,则接收设备可以从该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该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在边链路资源池内预留资源2(如图3或4中的3 rd Tx所示)所在时隙之前的最后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没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知道后续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所述预定时隙数目例如为31。
例如,以图6和图7为例,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6或7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第一SCI);该SCI中指示有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6或7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6或7中的2 nd Tx所示)。
假如在该预留资源1(如图6或7中的2 nd Tx所示),接收设备没有接收到PSCCH/PSSCH,则接收设备可以从该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该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第31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例如,针对不同的优先级,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候选值不同。
例如,可以在资源池配置的IE中配置对应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值。对应于不同优先级或不同优先级范围,可以配置不同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SL的取值长度。 可选的,优先级越高,drx-RetransmissionTimerSL的取值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在接收到所述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预留资源进行重选的重选资源位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之后。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的另一示例图,示出了SCI指示有该SCI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例如这表示相邻资源在32个时隙之内)以及该预留资源由于碰撞而产生重选,并且去使能HARQ-ACK(HARQ disabled)的情况。
如图9所示,发送设备(Tx UE)通过发送资源1(如图9中的1 st Tx所示)向接收设备(Rx UE)发送SCI;该SCI中指示有对应PSSCH的资源(即如图9中的1 st Tx所示),此外还指示有该SCI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1(如图9中的2 nd Tx所示)。
如图9所示,接收设备接收到该SCI后,可以在该SCI所在时隙之后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启动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如图9所示,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到在SCI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即预留资源1)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结束后超时。
如图9所示,在该drx-HARQ-RTT-TimerSL定时器超时或停止后的第一个符号,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被启动,接收设备进入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对通过预留资源1发送的重传进行接收。
如图9所示,接收设备在预留资源1(如图7中的2 nd Tx所示)没有接收到PSCCH/PSSCH;则drx-RetransmissionTimerSL定时器继续运行。如图9所示,发送设备可以针对预留资源1进行重选,该重选资源(如图9中重选的2 nd Tx所示)位于该预留资源1(如图9中2 nd Tx所示)之后。
以上示例性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以及接收设备的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 (DRX)。
例如,所述第三定时器可以定义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定时器还可以是其他名称或定义。
例如,如图9所示,发送设备(Tx UE)用于发送初传的发送资源1(如图9中的1 st Tx所示)位于第三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运行期间。发送设备可以获得接收设备的DRX配置,由此可以保证至少所选择资源的首个资源所在时隙位于接收设备的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内。
以上各个实施例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型。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也可以将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起来。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根据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预留资源进行非连续接收;由此能够实现边链路DRX机制,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设备的重传数据,并且能够节省功耗。
第四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该装置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前述的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终端设备的某个或某些部件或者组件,与第一至三方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的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01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处理单元1002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被激活或开启,并持续边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时隙或多个连续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 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的意向接收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例如,所述第一定时器为drx-HARQ-RTT-TimerSL,在所述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所述个数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期间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一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一定时器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NACK)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处理单元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例如,所述第二定时器为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在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被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01还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002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并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可以在边链路上处于或保持所述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
例如,所述第三定时器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01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处理单元1002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的最后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例如,所述第一定时器为drx-HARQ-RTT-TimerSL,在所述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可以处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所述个数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一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一定时器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处理单元1002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使第一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被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连续的多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个数。 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处理单元1002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不启动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中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是否还有重传或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和/或信道忙碌率,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针对不同的优先级,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候选值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01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处理单元1002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在当前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二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还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个数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边链路资源池内所述第二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期间内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没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知道后续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当第二定时器的值到达0后,该第二定时器超时。
以上各个实施例仅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型。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也可以将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对与本申请相关的各部件或模块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或者模块,关于这些部件或者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此外,为了简单起见,图10中仅示例性示出了各个部件或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或信号走向,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可以采用总线连接等各种相关技术。上述各个部件或模块可以通过例如处理器、存储器、发射机、接收机等硬件设施来实现;本申请实施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边链路控制信息,根据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预留资源进行非连续接收;由此能够实现边链路DRX机制,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设备的重传数据,并且能够节省功耗。
第五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参考图1,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至少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102,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103,其发送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至少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102,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103,其发送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至少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102,其接收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 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103,其发送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网络设备。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0(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1120;存储器1120耦合到处理器1110。其中该存储器1120可存储各种数据;此外还存储信息处理的程序1130,并且在处理器1110的控制下执行该程序1130。
此外,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机1140和天线1150等;其中,上述部件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设备11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1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网络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图11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设备。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10和存储器1220;存储器1220存储有数据和程序,并耦合到处理器121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程序而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的控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使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再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程序而实现如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的控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使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再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程序而实现如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例如处理器121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的控制:接收第三边链 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使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230、输入单元1240、显示器1250、电源1260。其中,上述部件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终端设备12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2中所示的所有部件,上述部件并不是必需的;此外,终端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图12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中当在终端设备中执行所述程序时,所述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至三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一至三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
本申请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申请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本申请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装置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例如,图中所示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图中所示的各个步骤。这些硬件模块例如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将这些软件模块固化而实现。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移动终端的存储卡中。例如,若设备(如移动终端)采用的是较大容量的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则该软件模块可存储在该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 装置中。
针对附图中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针对附图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关于包括以上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下述的附记:
附记1.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被激活或开启,并持续边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时隙或多个连续时隙。
附记3.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
附记4.根据附记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
附记5.根据附记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附记6.根据附记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附记7.根据附记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为drx-HARQ-RTT-TimerSL,在所述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
附记8.根据附记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所述个数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期间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
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9.根据附记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NACK)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附记10.根据附记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为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在所述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11.根据附记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12.根据附记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1。
附记13.根据附记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附记14.根据附记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被使能,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在边链路上处于(或保持)所述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附记15.根据附记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不被启动。
附记16.根据附记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DRX)。
附记17.根据附记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18.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指示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附记19.根据附记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的最后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附记20.根据附记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
附记21.根据附记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附记22.根据附记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附记23.根据附记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为drx-HARQ-RTT-TimerSL, 在所述drx-HARQ-RTT-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非激活(inactive)或关闭(off)状态。
附记24.根据附记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所述个数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时隙,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25.根据附记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为31。
附记26.根据附记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NACK)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附记27.根据附记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为drx-Retransmission TimerSL,在所述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28.根据附记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被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连续的多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个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29.根据附记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中的边链路控制信息(2 nd stage SCI)指示是否还有重传或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附记30.根据附记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和/或信道忙碌率(CBR,Channel Busy Rate),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附记31.根据附记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
附记32.根据附记3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不同的优先级,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候选值不同。
附记33.根据附记26至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附记34.根据附记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被使能,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在边链路上保持所述非激活或关闭状态。
附记35.根据附记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不被启动。
附记36.根据附记18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DRX)。
附记37.根据附记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38.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
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PSCCH)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附记39.根据附记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意向(intended)接收终端。
附记40.根据附记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附记41.根据附记38至4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针对边 链路进程,在当前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二定时器。
附记42.根据附记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为drx-RetransmissionTimer SL,在所述drx-RetransmissionTimerSL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43.根据附记4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还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边链路资源池内所述第二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期间内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44.根据附记4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没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知道后续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每经过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减1。
附记45.根据附记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为31。
附记46.根据附记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
附记47.根据附记38至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四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附记48.根据附记38至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DRX)。
附记49.根据附记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为OnDurationTimer,在所述OnDurationTimer运行期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active)或开启(on)状态。
附记50.根据附记38至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预留资源进行重选的重选资源位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之后。
附记5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如附记1至50任一项所述的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
附记52.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其发送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
附记5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其接收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其发送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
附记54.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其接收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第二终端设备,其发送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

Claims (20)

  1. 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从所述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被激活或开启,并持续边链路资源池内的一个时隙或多个连续时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和/或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的意向接收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目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感兴趣的业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时隙个数,所述时隙个数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的用于下一次发送的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前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期间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处理单元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且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在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下接收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且所述第二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标识与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目的标识和源标识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不启动第二定时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初传的资源所在时隙位于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三定时器周期性运行且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非连续接收。
  10. 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没有指示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并经过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之后,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上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针对边链路进程,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一定时器;
    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值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31。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去使能,或者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非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处理单元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激活或开启状态;
    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连续的多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个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被使能,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反馈了确认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的下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所述处理单元针对所述边链路进程不启动第二定时器。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物理边链路共享信道中的第二级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还有后续重传,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和/或信道忙碌率,确定是否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根据所述第一边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的优先级被确定;针对不同的优先级,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的候选值不同。
  16. 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有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所在时隙后用于重传的第一预留资源;以及
    处理单元,其在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上没有接收到对应的物理边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所在的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边链路资源池内的多个连续时隙处于激活或开启状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针对边链路进程,在当前时隙之后的边链路资源池内第一个符号启动第二定时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还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边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一个边链路资源池内时隙,到边链路资源池内所述第二预留资源所在时隙的期间内所包含的资源池内时隙总数。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知所述第一预留资源后没有用于所述重传的第二预留资源、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知道后续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值为边链路资源池内预定时隙数目。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预留资源进行重选的重选资源位于所述第一预留资源之后。
CN202080105156.XA 2020-10-22 2020-10-22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1953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3006 WO2022082677A1 (zh) 2020-10-22 2020-10-22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5355A true CN116195355A (zh) 2023-05-30

Family

ID=8129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156.XA Pending CN116195355A (zh) 2020-10-22 2020-10-22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7718A1 (zh)
EP (1) EP4236598A4 (zh)
JP (1) JP2023546400A (zh)
KR (1) KR20230069177A (zh)
CN (1) CN116195355A (zh)
WO (1) WO20220826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28463A (ko) * 2021-01-05 2023-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에서 자원 할당 정보를 기반으로 drx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4502169A (ja) * 2021-01-13 2024-0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9189B (zh) * 2016-07-21 2022-04-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通过侧链路发现用户设备(ue)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07486A (zh) * 2016-08-11 2018-07-20 索尼公司 用于网络控制端和网络节点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WO2018064477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WI678125B (zh) * 2017-09-28 2019-11-21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控制新無線電之非連續接收的裝置及方法
CN111800764B (zh) * 2019-08-22 2022-05-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边链路drx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800894A (zh) * 2019-08-22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delink的DRX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1556590B (zh) * 2020-04-13 2022-07-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边链路非连续接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6598A4 (en) 2023-12-20
US20230247718A1 (en) 2023-08-03
JP2023546400A (ja) 2023-11-02
KR20230069177A (ko) 2023-05-18
WO2022082677A1 (zh) 2022-04-28
EP4236598A1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565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ing sidelink resources
JP2022541717A (ja) 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20230247718A1 (en) Side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196844A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77384A1 (zh) 资源选择方法以及装置
WO202102780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4745A (zh) 边链路资源选择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151060A1 (zh)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63212A1 (zh) 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929960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16724662A (zh)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954183B (zh) 管理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97833A (zh) 信息发送方法,资源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205387A1 (zh) 边链路资源的重选方法及装置
WO2021226971A1 (zh) 数据发送方法,资源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EP4301073A1 (en)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20240172321A1 (en) Methods, Node, U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ligning Partial Sensing Configuration with DRX Configuration
WO2022151268A1 (zh) 边链路发送,边链路接收方法及装置
EP421835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c ce based inter-device coordination of sidelink transmissions
WO2022236633A1 (zh) 边链路资源的重选方法及装置
WO202225221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1155569A1 (zh) 边链路资源的选择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14146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01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10422A1 (zh) 边链路协作信息的指示和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