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2303A -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2303A
CN116192303A CN202111434034.8A CN202111434034A CN116192303A CN 116192303 A CN116192303 A CN 116192303A CN 202111434034 A CN202111434034 A CN 202111434034A CN 116192303 A CN116192303 A CN 116192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rainfall
weather
distance resolu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40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圣利
姜大洁
袁雁南
姚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40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23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219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8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2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5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天气感知方法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Description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天气雷达探测天气情况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可检测气象目标区域分布等优势。然而,天气雷达的部署成本高,且由于天气雷达扫描周期较长,且发射功率高、连续工作时间短、需要冷却时间,不能满足用户了解实时(分钟量级以下)天气情况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下的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用户无法实时了解指定区域天气情况的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或者,
第二通信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应用于第三通信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所述第三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装置,该装置包括:
天气感知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或者,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天气感知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该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三通信设备,该第三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三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及第三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所第二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或周期性地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满足用户实时了解指定区域天气情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为单站雷达和双站雷达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回波体散射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应用发起降雨检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监测降雨情况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通信感知一体化/通感一体化
未来后第五代(Beyond fifth generation,B5G)和6G无线通信系统有望提供各种高精度的传感服务,如机器人导航的室内定位、智能家居的Wi-Fi传感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雷达传感。传感和通信系统通常是单独设计的,并占用不同的频段。然后,由于毫米波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的广泛部署,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信号往往在时域和角度域都具有高分辨率,这使得利用通信信号实现高精度传感成为可能。因此,最好是联合设计传感和通信系统,使它们能够共享同一频段和硬件,以提高频率效率并降低硬件成本。这促使了对通信和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Communication,ISAC)的研究。ISAC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以支持许多重要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网络中,自动驾驶车辆将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包括超高分辨率的地图和接近实时的信息,以进行导航和避免即将到来的交通拥堵。在同样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中的雷达传感器应该能够提供强大的、高分辨率的障碍物探测功能,分辨率在厘米量级。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ISAC技术提供了使用相同硬件和频谱资源实现高数据率通信和高分辨率障碍物探测的可能。ISAC的其他应用包括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和活动识别、无人驾驶飞机的通信和传感、XR、雷达和通信一体化等。每个应用都有不同的要求、限制和监管问题。ISAC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巨大的研究兴趣和关注。例如,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关于ISAC的学术出版物,从收发机架构设计、ISAC波形设计、联合编码设计、时-频-空信号处理,到实验性能延时、原型设计和现场测试。
ISAC通过硬件设备共用和软件定义功能的方式获得通信和感知双功能的一体化低成本实现,特点主要有:一是架构统一且简化,二是功能可重构可扩展,三是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备成本降低、尺寸减小,二是频谱利用率提升,三是系统性能提升。
学术界通常将ISAC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共存、共运行、共设计和共同协作。
共存:通信和感知是两个相互分立的系统,两者会相互干扰,解决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距离隔离、频段隔离、时分工作,MIMO技术、预编码等。
共运行:通信和感知共用硬件平台,利用共有信息提升共同的性能,二者之间的功率分配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主要问题是:低信噪比、相互干扰、低吞吐率。
共设计:通信和感知成为一个完全的联合系统,包括联合信号设计、波形设计、编码设计等,前期有线性调频波形、扩频波形等,后来聚焦到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波形、MIMO技术等。
共同协作:多个通信感知一体化节点相互协作实现公共目标。例如,通过通信数据传输共享雷达探测信息,典型场景有驾驶辅助系统、雷达辅助通信等。
目前,根据5G通信系统架构进行技术升级而有望实现的典型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场景如下表1所示。
表1通感一体化典型场景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061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071
(2)雷达技术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的方式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距离。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探测目标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方位角、俯仰角,以及从以上信息中提取出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包括目标的尺寸和形状等。
雷达技术最初用于军事用途,用来探测飞机、导弹、车辆、舰艇等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雷达越来越多用于民用场景,典型应用是气象雷达通过测量云雨等气象目标的回波来测定关于云雨的位置、强度等信息用来进行天气的预报。进一步地,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物联网、通信技术等的蓬勃发展,雷达技术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中,大大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等。例如,汽车雷达通过测量车辆之间、车辆与周边环境物之间、车辆与行人之间等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对车辆的驾驶提供预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
在技术层面上,雷达有很多分类方式。按照雷达收发站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单站雷达和双站雷达,如图2所示,为单站雷达和双站雷达示意图,其中,(a)为单站雷达,(b)为双站雷达。对于单站雷达,信号发射机与接收机一体、共用天线;优点是目标回波信号与接收机本振之间天然是相干的、信号处理较为方便;缺点是信号收发不能同时进行,只能采用具有一定占空比的信号波形,从而带来探测的盲区,需要采用复杂的算法来弥补;或者收发信号同时进行,收发之间严格隔离,但是对于大功率的军用雷达来说很难做到。对于双站雷达,信号发射机与接收机位于不同的位置;优点是信号收发能够同时进行,可以采用连续波波形进行探测;缺点是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很难实现同频和相干,信号处理较为复杂。
在通感一体化无线感知应用中,雷达技术可以采用单站雷达模式,也可以采用双站雷达模式。
在单站雷达模式下,收发信号共用天线,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通过环形器进入不同的射频处理链路;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采用连续波信号波形实现无盲区的探测,前提是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需要很好的隔离,通常需要100dB左右的隔离度,以消除发射信号泄露对接收信号的淹没。由于单站雷达的接收机具有发射信号的全部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匹配滤波(脉冲压缩)的方式进行信号处理,获得较高的信号处理增益。
在双站雷达模式下,不存在收发信号的隔离问题,极大地简化的硬件的复杂度。由于雷达信号处理建立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在5G NR通感一体化应用中,可以利用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等)等已知信息进行雷达信号处理。但是,由于同步信号、参考信号等的周期性,信号波形的模糊图不再是图钉形,而是钉板形,时延和多普勒的模糊程度会增大、且主瓣的增益相较单站雷达模式降低了许多,降低了距离和速度的测量范围。通过恰当的参数集设计,距离和速度的测量范围能够满足汽车、行人等常见目标的测量需求。此外,双站雷达的测量精度与收发站点相对目标的位置有关,需要选择合适的收发站点对来提高探测性能。
(3)气象雷达方程与散射率因子
1)气象雷达方程:
气象目标,如雨、雪、冰雹等,后向散射形成的雷达回波可以建模成由三维体积产生的分布式散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回波体散射模型示意图。在体散射模型中,在方位向和俯仰向维度考虑雷达波束3dB宽度范围,在径向距离维度考虑一个距离分辨单元范围,构成一个最小可分辨的体散射单元。
在体散射模型雷达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在角度维度上的积分运算需要知道天线的方向图,高斯函数是一个常用的天线主瓣近似模型。在方向图高斯近似下,体散射模型雷达回波的接收功率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081
公式(1)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Pt表示雷达辐射电磁波功率;
G表示雷达天线增益,天线增益与天线阵面面积和辐射电磁波波长有关:G=4πAe2,其中Ae表示天线有效面积;
λ表示雷达辐射电磁波波长;
η表示气象目标的体积散射率,其物理含义是每立方米气象目标的RCS(雷达截面积),其单位为m2/m3=m-1;记一个微分体积单元dV的RCS为dσ,则有η=dσ/dV;
ΔR表示距离R处一个距离分辨单元的距离维长度;
R表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的中心距离;
θ3表示雷达辐射电磁波主瓣在方位向维度的3dB宽度;
φ3表示雷达辐射电磁波主瓣在俯仰向维度的3dB宽度;
Ls表示系统损耗因子,主要包括雷达系统自身引起的功率损失,包括转换开关、功分器、波导等引起的损耗,通常情况下为固定损耗,可在设备出厂前进行测定,典型情况下为3~10dB;
La为表示大气衰减,是距离的函数,距离R(单位:m)处目标的双程损耗分贝数为:La(R)(dB)=2αR/1000(dB),其中α为每km的单程损耗分贝数、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这里假设大气损耗在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内是缓慢变化的,从而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内的大气损耗系数为与R有关的常数。
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与点散射情况不同,体散射接收功率随距离衰减的规律是R2,而不是R4。这是因为任意时刻对雷达接收功率有贡献的散射体的范围取决于雷达分辨单元的大小,而分辨单元的大小是随着R增加的。当距离较远时,天线波束的展宽导致分辨单元大小增加,与R2成正比。
2)散射率因子:
雷达气象通常采用散射率的归一化因子,以表示气象目标(如雨和雪)的散射特性,通常用符号Z表示。气象目标回波是体散射回波,实际观测到的回波是由雷达分辨单元内众多的雨滴、悬浮水粒、冰雹或者雪花的后向散射复合而成的。由于Z仅和体积密度、散射体的尺寸有关,气象学家更喜欢用散射率Z而非雷达截面积η作为参数表示雷达的回波强度。
通常把水滴建模成小的导电球体,当球半径r远小于雷达波长λ时,特别是2πr/λ<<1时,该模型准确度较高。在5G NR的FR1频段内,波长在50~670mm之间。雨滴的半径一般都在0.25~1.5mm之间,其中以0.35~0.45mm范围内为最多,也有大于2mm的,但当半径大于3mm时水滴有时会在气流作用下发生破裂。所以FR1频段内满足2πr/λ<<1的条件,符合应用瑞利散射模型条件。
假设一个雷达分辨单元内各散射体的雷达回波相互独立、非相干叠加,则散射率因子的定义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091
公式(2)中,Di为雨滴的直径,单位通常为mm散射率因子的单位为mm6/m3,N表示一个雷达分辨单元内各种后向散射体的数目,ΔV为体积单元。由于观测到Z的变化范围非常大,所以通常采用dB表示,记为dBZ。
散射率因子Z可以由体积散射率η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092
其中,K=(m2-1)/(m2+2),m表示复折射指数。折射指数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然而,当波长在3~10cm(雷达频率在3GHz~10GHz之间),且温度在0~20℃时,对于由水构成的散射体,|K|2的数值近似为常数0.93;对于由冰构成的散射体,|K|2的数值近似为常数0.197。
因此,给出一个雷达分辨单元内回波功率测量值,就可以根据体散射模型下的雷达方程估计出体积散射率η,然后将η转换成散射率因子Z。散射率因子Z的数值与空气中的含水量或降雨量有关,现在已有许多模型可以将散射率因子Z的观测值与降雨量联系起来。下表2给出了最常见的模型,这是美国NEXRAD国家气象雷达系统中采用的模型,显示了观测到的Z值(dBZ),和降水率之间的6个对应关系。电视节目天气预报中采用的商用多普勒气象雷达也使用相似的模型。
表2dBZ散射率和降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等级 降雨率(mm/h) 散射率(dBZ) 种类
1 0.49~2.7 ≥18且<30 小雨
2 2.7~13.3 ≥30且<41 中雨
3 13.3~27.3 ≥41且<46 大雨
4 27.3~48.6 ≥46且<50 强降雨
5 48.6~133.2 ≥50且<57 暴雨
6 ≥133.2 ≥57 大暴雨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4所示,该天气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转发的感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感知需求信息来源于第三通信设备上的第一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
其中,第一应用为由除核心网和空口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应用服务,第一应用也可以称为第三方应用,包括智能手机、PC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装载的应用。
在第一应用请求对目标区域或当前定位区域进行天气感知的情况下,第一应用将天气感知请求发送给第一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该天气感知请求后,生成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其中,感知区域的位置可以是感知区域的空间范围,感知区域的位置范围等。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针对感知区域进行天气感知。其中,感知区域是指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的区域。
感知区域可以通过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指示。感知区域可以根据第三通信设备指定的区域或第三通信设备的定位信息。
感知区域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例如根据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确定的区域。
或者,感知区域是根据第三通信设备的定位信息确定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其中,不重复执行可以理解为单次感知。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时间范围或重复周期。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重复周期,重复终止条件。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地监测天气情况,在感知周期时间到达时,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可选的,在定时器的触发下,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地监测天气情况,该定时器的运行时长与感知周期时间有关。
第一通信设备执行一次天气感知,是在第一通信设备能够覆盖的距离和角度范围内执行一次天气感知。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通过气象目标的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通过自发自收进行天气情况检测。
步骤401、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天气感知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感知测量数据,在天气感知任务执行完成后,得到感知结果。
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直接将感知结果上报给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将感知测量数据上报给第二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感知测量数据后,基于该感知测量数据执行完剩下的天气感知任务,得到感知结果。
第二通信设备将感知结果上报给第一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
第一应用的应用服务器将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得到感知区域的天气情况,并发送给第一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或周期性地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的天气情况检测,具备通感一体化状态下,能够实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天气情况检测的能力。因此,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的天气情况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的具体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尚不明确。同时,受到通信设备发射功率限制,类似天气雷达的工作方式借鉴到通信设备中,信号处理算法也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如何实现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从而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是需要解决的。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针对气象目标为降雨的天气感知,提出了具体的降雨情况感知算法和流程。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确定波束指向角度,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回波预处理结果和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湿孔径衰减值进行降雨率分布检测,得到降雨率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设备首先根据感知区域确定波束指向角度,根据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然后,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回波预处理结果和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并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根据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和湿孔径衰减值进行降雨率分布检测,得到降雨率分布。
其中,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是预先获得的基线校准数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应用发起降雨检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三方应用发起降雨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三方应用请求进行降雨情况感知。
2)第三方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将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该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降雨情况感知。
3)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根据接收到的降雨情况感知需求信息,选择用来执行天气感知的第一通信设备,并调取校准过程所得的基线校准数据,并将感知需求信息和基线校准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确定用来执行降雨情况感知的第一通信设备并将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调取校准过程所得的基线校准数据;
执行降雨情况感知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距离感知区域最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信设备,或者其他感知范围覆盖待感知区域(即感知区域)的合适的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将降雨情况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执行降雨情况感知的第一通信设备。
4)第一通信设备执行降雨情况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5)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一次波束驻留不能完整覆盖感知区域,则调整波束指向,进行下一次波束驻留,重复步骤4)的操作,直至覆盖完整个感知区域。
6)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7)第二通信设备将感知结果上报给第三方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
第三方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将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得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有雨/无雨、降雨率分布),最终发送给第三方应用。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将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得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并将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发送给第三方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将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发送给第三方应用。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可选的,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步骤2a,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结合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波束指向角度;
其中,目标区域信息是指前述实施例提及的目标区域的信息。
步骤3a,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步骤4a,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步骤5a,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得到降雨判决结果;然后基于降雨判决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无雨的情况下,结束降雨情况检测流程。
步骤6a,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步骤7a,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一次波束驻留不能完整覆盖感知区域的情况下,调整波束指向角度,进行下一次波束驻留的降雨情况感知,即重复上述步骤3a至步骤6a,直至覆盖完所述感知区域,得到所述感知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监测降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监测降雨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通信设备在定时器的触发下,周期性地执行降雨情况感知动作。
2)第一通信设备将各波束指向的降雨情况检测结果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心,以其最大覆盖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圆形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3)第一通信设备将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上报至第二通信设备。
4)第二通信设备收集一个大的区域内(如一个省份区域、或一个城市区域)所有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并将所有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该大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5)第二通信设备将该大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发送给应用服务器。
6)应用服务器根据连接到该应用服务器的所有第三方应用的位置情况,将各第三方应用所处位置周边的降雨情况推送给第三方应用。
可选的,在所述感知周期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b,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步骤2b,根据辐射天线波束的方位向宽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步骤3b,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步骤4b,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步骤5b,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步骤6b,在完成一个角度上的降雨情况检测后,结束当前波束指向的驻留,将波束指向偏移一个方位向宽度的角度,进行下一个角度扇形区域的降雨情况感知,即重复步骤2b至步骤5b,直至方位向覆盖允许的最大角度范围后,结束当前周期的降雨情况感知;
步骤7b,将各波束指向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心,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最大覆盖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圆形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地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下面对校准过程进行描述。
1)降雨判决门限校准
降雨判决门限,通过以下校准方法得到:
分别在晴朗天气和小雨天气下,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分别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p×Nm大小的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所述第一数据矩阵或第二数据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Np个数值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内的接收回波功率值,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第一总接收功率和第二总接收功率;
重复Nb个感知信号帧,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Nb个感知信号帧,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二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四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第一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一判决门限用于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第二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二判决门限用于对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
具体地,考虑到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或者随着空气状况的变化,由于降雨之外的气象因素(例如干燥空气、空气中水汽、雾霾等)的变化,该因素造成的信号衰减也会相应变化。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校准,同时,需要对降雨检测/判决的门限进行校准。
所述的降雨之外气象因素的校准方法如下:
在晴朗天气下,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p×Nm的数据矩阵: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
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为Np个数值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内的接收回波功率值。
对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对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2
进行相加得到/>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3
对/>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4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5
进行相加得到/>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6
最终,得到一个1×Nm的矢量,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总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7
其中,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8
重复Nb个感知信号帧,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9
其中,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0
为第一时间长度内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
进一步得到晴朗天气下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1
即第三平均值。
所述Nb的取值可以由感知功能网元配置,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或感知功能网元根据上述校准过程的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动态设定。
在小雨天气下,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长度各个距离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2
其中,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3
为第一时间长度内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二平均值。
进一步得到小雨天气下感知信号帧时间长度接收回波总功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614
即第四平均值。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第一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一判决门限用于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
其中,τtotal为校准过程中根据Ttot时间长度(即第一时间长度)接收回波总功率的平均值(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的第一判决门限,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71
/>
其中,C1为小于1的正实数,根据校准数据确定。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第二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二判决门限用于对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
其中,τi为校准过程中根据Ttot时间长度(即第一时间长度)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即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的第二判决门限,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72
其中,C2为小于1的正实数,根据校准数据确定。
2)湿孔径衰减校准
湿孔径衰减是指发生降雨后,收发天线表面被淋湿后附着的雨水对辐射和接收电磁波造成的衰减,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衰减来源。
在降雨率分布检测过程中,需单独用到湿孔径衰减值,可通过雨后湿孔径状态与晴天干孔径状态对某一个参考目标的接收回波功率之差得到湿孔径衰减Lw注意,此时校准得到的湿孔径衰减已经是双程衰减。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通信主导信号;
感知主导信号;
感知增强的通信主导信号;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的波形为连续波波形或脉冲波形。
第一信号采用宽带信号波形,可以是:
a)通信主导信号:如NR信号、LTE信号、Wi-Fi信号等;
b)感知主导信号:如雷达信号,包括:连续调频波(Frequency Modulated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信号、OFDM雷达信号(包括相位编码OFDM雷达信号)、雷达线性调频LFM(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信号、简单脉冲串信号、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等;
c)感知增强的通信主导信号:通过对通信主导信号进行时频域设计得到以增加其感知能力得到的信号;
d)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指专为通感一体化场景新设计的信号波形,可能包括:基于NR信号进行参考信号适用性设计的信号波形、多符号OFDM脉冲信号波形等。
所述第一信号可以是连续波波形,也可以是脉冲波形。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包括:
在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将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划分为Nm个距离分辨单元,获取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所述回波信号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生成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对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1×Nm的矢量,所述矢量表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对所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进行求和,得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
其中,所述感知信号帧包括Np个感知信号周期,所述感知信号周期为发射一次第一信号并进行回波信号处理的周期;
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为一个Np×Nm的矩阵,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如15分钟)周期性地,或在第三方应用/核心网/感知功能网元等的信令控制下,以感知信号帧为时间长度执行感知过程,其中,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长度包含Np个感知信号周期。
在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将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划分为Nm个距离分辨单元,获取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所述回波信号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得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81
其中,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为Np个数值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的接收回波功率值。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也即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
对接收回波数据矩阵Praw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1×Nm的矢量,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和(也称为总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82
其中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83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记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84
下面介绍降雨情况检测方法。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得到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
统计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分析,输出降雨判决结果;
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雨情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接收回波总功率判决
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总功率进行如下判决: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1
则初步判定为无雨,当前降雨情况检测结束。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2
则初步判定为有雨,进行后续检测。
其中,τtotal为校准过程中得到的第一判决门限,τtotal的计算方法前面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2步: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判决
对于每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功率进行判决。对于第i个距离单元,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3
则记当前距离分辨单元检测标志Di=0。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4
则记当前距离分辨单元检测标志Di=1。
其中,τi为校准过程中得到的第二判决门限,τi的计算方法前面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3步:距离分辨单元过门限数统计
统计第2步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功率的判决结果,对所有距离分辨单元检测标志求和: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5
然后,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数分析: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6
则认为确实发生降雨事件,进行后续降雨率分布检测;
如果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197
则认为没有发生降雨事件,降雨检测过程结果。此时有少数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功率过门限,检测标志位1,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受噪声的影响,接收功率值有部分野值;二是发射波束路径上有其他物体反射回波。
上述判决中,C3为远小于1的正实数,可根据调试经验值设定;例如,可设置round(C3Nm)=5,round()表示取整数。
完成此步骤后,输出探测路径上的有雨/无雨判别结果。对于判别结果为有雨的情况,进行后续处理。
第4步:距离分辨单元过门限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
当过检测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数Dtotal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数Nm的比例超过C3后,进行距离分辨单元过门限特征分析。
可选的,所述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从第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开始对所有距离分辨单元进行分块Block与间隙Gap统计,其中,Block用于表征有雨,Gap用于表征无雨,得到NB个Block和NG个Gap,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距离分辨单元,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G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于第i个Block,在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不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Block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合并为一个新的Gap,并将所述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Gap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对于第i个Gap,在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Gap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合并为一个新的Block,并将所述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输出Block集合和Gap集合;
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i个Block为第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Gap;在所述第i个Block为最后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Gap;
在所述第i个Gap为第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Block;在所述第i个Gap为最后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Block。
下面结合图7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的示意图。
从第一个过检测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设为第m个距离分辨单元)开始对数据进行分块(Block)与间隙(Gap)统计,如图7所示:
第m个距离分辨单元划入第1个Block(记为B1={m}),
然后考察第m+1个距离分辨单元,如果Dm+1=1(如上所述,表示过检测门限),则将第m+1个距离分辨单元划入第1个Block(记为B1={m,m+1});
继续考察第m+2个距离分辨单元,直到第n个距离分辨单元Dn=0(如上所述,表示过检测门限),第1个Block结束,记为(B1={m,m+1,…,n-1}),此时出现第1个Gap,记为G1={n};
继续考察第n+1个距离分辨单元,如果Dn+1=0,则将第n+1个距离分辨单元划入第1个Gap,记为G1={n,n+1};
继续考察第n+2个距离分辨单元,直到第q个距离分辨单元Dq=1,第1个Gap结束,记为G1={n,n+1,…q-1},此时出现第2个Block,记为B2={q};
以此类推,最终将从第一个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到最后一个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之间的所有距离分辨单元,划分成NB个Block和NG个Gap,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距离分辨单元。
进一步,根据Block和Gap的划分,进行如下处理:
对于第i个Block(Bi),如果其包含的距离单元数为1(记为l(Bi)=1),且与其相接壤的两个Gap(假设为Gm和Gm+1)包含的距离单元数满足:l(Gm)≥2且l(Gm+1)≥2,则将Bi中所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改为不过门限,然后取消Bi,并将Gm、Bi、Gm+1合并为一个新的Gap,原Bi中所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功率改为Gm和Gm+1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用于后续信号处理。如果Bi为第1个Block,则只需考虑其后续的1个Gap;如果Bi为最后一个Block,则只需考虑其前面的1个Gap。
对于第i个Gap(Gi),如果其包含的距离单元数为1(记为l(Gi)=1),且与其相接壤的两个Block(假设为Bm和Bm+1)包含的距离单元数满足:l(Bm)≥2且l(Bm+1)≥2,则将Gi中所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改为过门限,然后取消Gi,并将Bm、Gi、Bm+1合并为一个新的Block;原Gi中所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功率改为Bm和Bm+1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用于后续信号处理。
以上处理的目的和好处是:由于发射波束在降雨的反射回波非常微弱,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功率经常会出现野值:单独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或者单独的不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经过上述处理,能够消除部分野值,利于提高后续信号处理的准确度。
完成此步骤后,输出探测路径上的有雨/无雨分布结果:集合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11
内分辨单元为有雨,集合/>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12
内为无雨。
在上述步骤确定有降雨情况发生后,并且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的接收功率数值,进行如下详细描述的降雨率分布检测。
对于处理后的所有Block中的距离分辨单元的集合Btotal中的距离分辨单元按照有降雨处理,计算其降雨率ρi,i∈Btotal;对于处理后的所有Gap中的距离分辨单元的集合Gtotal中的距离分辨单元按照无降雨处理,有ρi=0,i∈Gtotal
当有雨/无雨检测的结果为有雨,并完成上述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进入降雨率分布检测过程。降雨率分布检测的对象是计算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ρi,i∈Btotal,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数据预处理后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进行计算。
基于上述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如果全部的Nm个距离分辨单元中的第1个距离分辨单元(离通信设备最近的距离分辨单元)的结果是有雨,即D1=1,则在下述的计算中需要考虑湿孔径衰减(校准过程中已经测得);如果D1=0,则不需要考虑湿孔径衰减。以下描述中,在雷达方程中均包含了Lw一项,在D1=1时,Lw为1;在D1=0时,Lw为事先测得的湿孔径衰减值。
方式一,近似算法:忽略途中雨衰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以及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基于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对于第i∈Btotal个距离分辨单元ΔV=ΔRθ3φ3的降雨,由该降雨距离分辨单元引起的单个脉冲的反射回波功率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21
同时,该距离分辨单元中心距离Ri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22
根据前文所述的体散射雷达方程,考虑湿孔径衰减(双程,在系统校准过程中测得,记为Lw),可得到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23
进一步,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可得到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24
同理,得到其他所有i∈Btotal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Z={Zi},i∈Btotal
根据FR1频段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ρ之间的幂次关系:
Z=200ρ1.6
得到所有i∈Btotal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31
结合所有i∈Gtotal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ρi=0,i∈Gtotal,最终得到在当前波束指向、0~cT/2距离范围内的Nm个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通过在360°方向扫描并进行上述处理,可得到当前通信设备周边降雨率分布情况。
方式二,修正算法:考虑途中雨衰
在近似算法中,没有考虑途中降雨对所考虑距离分辨单元的雨衰的影响。根据张培昌等《气象雷达学》和俞小鼎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所述,传统气象雷达(或者称为天气雷达)对途中降雨衰减的考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考虑厘米波及更长波长受雨衰影响较小,可不予考虑,此时在传统气象雷达最远作用距离和大雨场景下,最大可带来10dB的误差;第二类是考虑雨衰的影响,其考虑方式是假设途中降雨率与被测距离处降雨率相同,直接在求解雷达方程时将雨衰代入,最终求解得到降雨率。
应该意识到,传统气象雷达对途中雨衰的考虑忽略了降雨的区域性变化,特别是对于降雨的变化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降雨率测量有一定的误差。
根据ITU-R P.838-3建议书《预测方法中使用的雨天衰减的具体模型》,降雨对电磁波造成的的衰减A(dB/km)与降雨强度ρ(mm/h)之间具有如下的幂次关系:
A=kρa
在FR1频段(sub-6GHz)范围内,考虑载频为6GHz的场景,此时有k≈7×10-4,a≈1.58,在6级降雨强度分类(参见上述表2)中第3级大雨场景下(考虑降雨率ρ=20mm/h),5km处双程雨衰约为0.8dB,在更强降雨或更高频段上,雨衰则更大。不考虑雨衰会低估远处的降雨率。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宽带距离分辨雷达信号处理,提出一种迭代雨衰处理算法。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根据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到第i-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以及雨衰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以及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和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以及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对i进行加一操作,计算下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直至得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其中,所述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为在不考虑途中雨衰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考虑i∈Btotal(接收回波功率过门限)的第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全部Nm个距离分辨单元中为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其中心距离通信设备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1
由于该距离分辨单元之前无降雨,忽略其自身雨衰的影响。应用体散射模型雷达方程,考虑湿孔径衰减Lw,可得到其体积散射率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2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得到散射率因子: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3
/>
进而根据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之间的幂次关系,得到该距离单元上的降雨率: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4
在得到第i个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ρi后,可根据雨衰与降雨率的幂次法则计算从通信设备到Btotal集合(接收回波功率过门限)内的第二个分辨单元的雨衰,记该距离分辨单元在全部Nm个距离分辨单元中为第j个距离分辨单元。
从通信设备到该第j个距离分辨单元之间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5
从通信设备到该j个距离分辨单元之间的雨衰为:
Lr,j(dB)=2ΔR·k(ρi)a
Lr,j(dB)表示以dB计的与通信设备距离为Rj处距离分辨单元散射体所经历的双程雨衰。上式中的雨衰为线性单位的雨衰值,如下: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46
在计算该j个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时,将该雨衰值代入: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51
后续处理同第i个分辨单元的处理,得到第j个分辨单元的降雨率ρj
同理,Btotal集合(接收回波功率过门限)内第三个分辨单元(记该距离分辨单元在全部Nm个距离分辨单元中为第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所经历的双程路径雨衰为:
Lr,m(dB)=2ΔR·k(ρi)a+2ΔR·k(ρj)a
同样将其转换为线性单位后代入雷达方程计算该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进而得到该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进而得到该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以此类推,进行第n个距离分辨单元体积散射率ηn的计算时,代入Btotal集合(接收回波功率过门限)内距离分辨单元号小于n的所有距离分辨单元引起的双程路径雨衰值,
Figure BDA0003381150210000252
上述迭代算法归纳如下:
不考虑Btotal集合内第一个分辨单元回波受雨衰的影响,计算其降雨率;
考虑Btotal集合内第一个分辨单元的雨衰和降雨率,用以计算得到Btotal集合内第二个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考虑Btotal集合内第一个分辨单元和第二个分辨单元的雨衰和降雨率,用以计算得到Btotal集合内第三个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考虑Btotal集合内第一个分辨单元、第二个分辨单元和第三个分辨单元的雨衰和降雨率,用以计算得到Btotal集合内第四个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以此类推,最终得到所有分辨单元上的降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宽带雷达距离分辨回波信号处理算法,根据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和瑞利散射的散射率因子模型得到探测路径上的降雨率和降雨率分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提出基于接收回波总功率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联合有雨/无雨判别,可以准确地检测是否降雨;
②基于对感知信号帧内多感知信号周期回波的相干叠加提升检测信噪比,提出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升降雨率分布检测的准确性;
③考虑途中雨衰对降雨率测量的影响,提出迭代雨衰处理算法,特别适用于载频较高、或路径较长、或降雨强度较高的场景,提升了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上述降雨情况感知各步骤得到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上报感知辅助信息,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所述参考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所述参考信息可以是周期性获取,也可以是基于触发获取。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方站点的降雨测量数据,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所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或者,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配备的降雨测量设备,得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换言之,所述参考信息的获取方法可以是:
1)第一通信设备配备降雨情况的专用降雨测量设备,直接测量得到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所述专用降雨测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雨量计;
2)参考信息可以由感知功能网元向第三方站点请求,参考信息从AF到NEF再到感知功能网元;
其中,所述第三方站点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站、其他具有通信功能并且配备有降雨情况专用测量设备的站点等;
可选的,所述参考信息的请求可以是基于地理位置信息。
可选的,感知功能网元调度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同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降雨情况感知过程,感知目标区域覆盖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区域;
第一通信设备向感知功能网元上报降雨情况感知结果,感知功能网元结合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和参考信息,得到第一通信设备降雨情况感知的误差。
感知功能网元向第一通信设备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感知节点发送降雨情况感知误差信息,用于其他感知节点修正自身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从而提升降雨情况感知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自发自收信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结合雨衰模型实现降雨情况和降雨率分布的检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降雨率检测提出了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和迭代雨衰处理算法,可提升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0、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通信设备上的第一应用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或者请求对某一区域或当前定位区域进行天气感知的情况下,第一应用将天气感知请求发送给第一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该天气感知请求后,生成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或者,第一应用将感知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连接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转发该感知需求信息至第二通信设备。
步骤801、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选择用来执行降雨情况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或者,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降雨情况感知需求信息,选择用来执行天气感知的第一通信设备,并调取校准过程所得的基线校准数据,并将感知需求信息和基线校准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
步骤802、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步骤803、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感知需求信息后,根据感知需求信息执行天气感知任务,并将获得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上报给第二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0、第二通信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定时器的触发下,周期性地执行降雨情况感知动作,并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第二通信设备则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并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或者,第二通信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
将所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通过第三通信设备上的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至所述第三通信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根据用户需求上报的感知结果,第二通信设备将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例如所述感知区域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对于周期性上报的感知结果,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一个大的目标区域内(如一个省份区域、或一个城市区域)所有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内的降雨情况,例如,所述目标区域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至连接该应用服务器的第一应用所在的第三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将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将感知测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例如,感知功能网元,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感知结果的方法可以参照第一通信设备进行降雨情况感知的各个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所述感知结果和所述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感知节点。
其中,所述参考信息可以是周期性获取,也可以是基于触发获取。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三方站点请求获取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参考信息从AF到NEF再到第二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方站点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站、其他具有通信功能并且配备有降雨情况专用测量设备的站点等。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通信设备配备的专用降雨测量设备测量得到的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所述专用降雨测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雨量计。
可选的,所述参考信息的请求可以是基于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降雨情况感知结果,第二通信设备结合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和参考信息,得到第一通信设备降雨情况感知的误差。
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感知节点发送降雨情况感知误差信息,用于其他感知节点修正自身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从而提升降雨情况感知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可选的,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辅助信息,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自发自收信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结合雨衰模型实现降雨情况和降雨率分布的检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降雨率检测提出了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和迭代雨衰处理算法,可提升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如图10所示,该天气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0、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应用为由除核心网和空口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应用服务,第一应用也可以称为第三方应用,包括智能手机、PC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装载的应用。
第三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例如,第一输入可以为对第一应用的目标功能的操作,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输入,则获知用户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步骤1001、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所述第三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响应于用户的输入,将用户的天气感知需求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再由应用服务器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由第二通信设备选择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天气感知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天气感知装置执行天气感知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1所示,该天气感知装置1100包括:
天气感知模块1110,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1120,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气感知装置根据用户需求或周期性地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确定波束指向角度,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回波预处理结果和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湿孔径衰减值进行降雨率分布检测,得到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天气感知模块1110,用于: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结合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波束指向角度;
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一次波束驻留不能完整覆盖感知区域的情况下,调整波束指向角度,进行下一次波束驻留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覆盖完所述感知区域,得到所述感知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在所述感知周期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所述天气感知模块1110,用于: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辐射天线波束的方位向宽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完成一个角度上的降雨情况检测后,结束当前波束指向的驻留,将波束指向偏移一个方位向宽度的角度,进行下一个角度扇形区域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方位向覆盖允许的最大角度范围后,结束当前周期的降雨情况感知;
将各波束指向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心,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最大覆盖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圆形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地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降雨判决门限通过以下校准方法得到:
分别在晴朗天气和小雨天气下,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分别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p×Nm大小的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所述第一数据矩阵或第二数据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Np个数值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内的接收回波功率值,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第一总接收功率和第二总接收功率;
重复Nb个感知信号帧,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Nb个感知信号帧,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二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四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第一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一判决门限用于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第二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二判决门限用于对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通信主导信号;
感知主导信号;
感知增强的通信主导信号;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的波形为连续波波形或脉冲波形。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包括:
在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将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划分为Nm个距离分辨单元,获取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所述回波信号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生成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对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1×Nm的矢量,所述矢量表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对所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进行求和,得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
其中,所述感知信号帧包括Np个感知信号周期,所述感知信号周期为发射一次第一信号并进行回波信号处理的周期;
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为一个Np×Nm的矩阵,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得到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
统计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分析,输出降雨判决结果;
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从第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开始对所有距离分辨单元进行分块Block与间隙Gap统计,其中,Block用于表征有雨,Gap用于表征无雨,得到NB个Block和NG个Gap,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距离分辨单元,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G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于第i个Block,在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不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Block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合并为一个新的Gap,并将所述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Gap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对于第i个Gap,在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Gap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合并为一个新的Block,并将所述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输出Block集合和Gap集合;
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i个Block为第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Gap;在所述第i个Block为最后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Gap;
在所述第i个Gap为第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Block;在所述第i个Gap为最后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Block。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以及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基于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根据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到第i-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以及雨衰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以及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和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以及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对i进行加一操作,计算下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直至得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其中,所述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为在不考虑途中雨衰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天气感知装置,根据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和瑞利散射的散射率因子模型得到探测路径上的降雨率和降雨率分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提出基于接收回波总功率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联合有雨/无雨判别,可以准确地检测是否降雨;
②基于对感知信号帧内多感知信号周期回波的相干叠加提升检测信噪比,提出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升降雨率分布检测的准确性;
③考虑途中雨衰对降雨率测量的影响,提出迭代雨衰处理算法,特别适用于载频较高、或路径较长、或降雨强度较高的场景,提升了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可选的,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感知辅助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感知辅助信息,其中,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所述参考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可选的,所述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方站点的降雨测量数据,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所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或者,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配备的降雨测量设备,得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自发自收信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结合雨衰模型实现降雨情况和降雨率分布的检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降雨率检测提出了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和迭代雨衰处理算法,可提升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气感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能够实现图4至图7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2所示,该天气感知装置12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210,用于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选择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发送模块1230,用于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接收模块12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13所示,该天气感知装置1300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1310,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气感知装置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并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或者,第二通信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将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通过第三通信设备上的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至所述第三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感知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
感知误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感知结果和所述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感知节点。
可选的,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可选的,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辅助信息,其中,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自发自收信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结合雨衰模型实现降雨情况和降雨率分布的检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降雨率检测提出了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和迭代雨衰处理算法,可提升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气感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能够实现图8至图9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如图14所示,该天气感知装置1400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1410,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第一处理模块1420,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气感知装置响应于用户的输入,将用户的天气感知需求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再由应用服务器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由第二通信设备选择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气感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气感知装置能够实现图10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500,包括处理器1501和存储器1502,存储器15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5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500为第一通信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01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侧的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500为第二通信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01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通信设备侧的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500为第三通信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01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三通信设备侧的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感知周期时间到达。该第一通信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第一通信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该第二通信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二通信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第二通信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三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该第三通信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三通信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第三通信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图1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600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
该终端1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601、网络模块1602、音频输出单元1603、输入单元1604、传感器1605、显示单元1606、用户输入单元1607、接口单元1608、存储器1609以及处理器16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信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x 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6中示出的通信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通信设备的限定,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6041和麦克风16042,图形处理器1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606可包括显示面板1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6061。用户输入单元1607包括触控面板1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6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6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6 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6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6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6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6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10中。
其中,处理器1610,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射频单元1601,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或周期性地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天气情况检测,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确定波束指向角度,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回波预处理结果和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湿孔径衰减值进行降雨率分布检测,得到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1610,用于: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结合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波束指向角度;
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一次波束驻留不能完整覆盖感知区域的情况下,调整波束指向角度,进行下一次波束驻留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覆盖完所述感知区域,得到所述感知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在所述感知周期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1610,用于: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辐射天线波束的方位向宽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完成一个角度上的降雨情况检测后,结束当前波束指向的驻留,将波束指向偏移一个方位向宽度的角度,进行下一个角度扇形区域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方位向覆盖允许的最大角度范围后,结束当前周期的降雨情况感知;
将各波束指向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心,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最大覆盖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圆形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通感一体化场景,给出了降雨情况感知的具体流程,第一通信设备周期性地进行降雨情况感知,并上报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实现了基于通信设备自发自收降雨情况检测,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降雨情况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降雨判决门限通过以下校准方法得到:
分别在晴朗天气和小雨天气下,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分别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p×Nm大小的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所述第一数据矩阵或第二数据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Np个数值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内的接收回波功率值,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第一总接收功率和第二总接收功率;
重复Nb个感知信号帧,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Nb个感知信号帧,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二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四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第一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一判决门限用于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第二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二判决门限用于对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通信主导信号;
感知主导信号;
感知增强的通信主导信号;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的波形为连续波波形或脉冲波形。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包括:
在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将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划分为Nm个距离分辨单元,获取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所述回波信号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生成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对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1×Nm的矢量,所述矢量表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对所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进行求和,得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
其中,所述感知信号帧包括Np个感知信号周期,所述感知信号周期为发射一次第一信号并进行回波信号处理的周期;
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为一个Np×Nm的矩阵,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得到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
统计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分析,输出降雨判决结果;
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从第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开始对所有距离分辨单元进行分块Block与间隙Gap统计,其中,Block用于表征有雨,Gap用于表征无雨,得到NB个Block和NG个Gap,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距离分辨单元,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G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于第i个Block,在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不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Block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合并为一个新的Gap,并将所述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Gap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对于第i个Gap,在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Gap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合并为一个新的Block,并将所述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输出Block集合和Gap集合;
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i个Block为第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Gap;在所述第i个Block为最后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Gap;
在所述第i个Gap为第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Block;在所述第i个Gap为最后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Block。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以及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基于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可选的,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根据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到第i-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以及雨衰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以及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和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以及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对i进行加一操作,计算下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直至得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其中,所述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为在不考虑途中雨衰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宽带雷达距离分辨回波信号处理算法,根据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和瑞利散射的散射率因子模型得到探测路径上的降雨率和降雨率分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提出基于接收回波总功率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的联合有雨/无雨判别,可以准确地检测是否降雨;
②基于对感知信号帧内多感知信号周期回波的相干叠加提升检测信噪比,提出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升降雨率分布检测的准确性;
③考虑途中雨衰对降雨率测量的影响,提出迭代雨衰处理算法,特别适用于载频较高、或路径较长、或降雨强度较高的场景,提升了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射频单元1601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感知辅助信息,其中,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610还用于:
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所述参考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可选的,所述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方站点的降雨测量数据,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所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或者,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配备的降雨测量设备,得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自发自收信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结合雨衰模型实现降雨情况和降雨率分布的检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降雨率检测提出了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进行各距离分辨单元接收回波功率数据预处理和迭代雨衰处理算法,可提升降雨率检测的性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输入单元1607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所述处理器1610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可选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可选的,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可选的,射频单元1601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响应于用户的输入,将用户的天气感知需求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再由应用服务器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由第二通信设备选择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可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的需求。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如图17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700包括:天线1701、射频装置1702、基带装置1703、处理器1704和存储器1705。天线1701与射频装置17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702通过天线17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7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7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702,射频装置17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70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7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70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7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7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7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7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70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70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705上并可在处理器17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704调用存储器17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1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如图18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800包括:处理器1801、网络接口1802和存储器1803。其中,网络接口1802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803上并可在处理器18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801调用存储器1803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2或图13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天气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气感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及第三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42)

1.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确定波束指向角度,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回波预处理结果和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湿孔径衰减值进行降雨率分布检测,得到降雨率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的感知区域位置信息或预先确定的目标区域信息,结合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波束指向角度;
根据所述波束指向角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一次波束驻留不能完整覆盖感知区域的情况下,调整波束指向角度,进行下一次波束驻留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覆盖完所述感知区域,得到所述感知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知周期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包括:
获取基线校准数据,所述基线校准数据包括降雨判决门限和湿孔径衰减值;
根据辐射天线波束的方位向宽度,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
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在所述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覆盖距离范围内以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单元的径向的降雨率分布,并根据辐射波束与水平面的夹角,投影得到水平面上各位置的降雨率分布;
在完成一个角度上的降雨情况检测后,结束当前波束指向的驻留,将波束指向偏移一个方位向宽度的角度,进行下一个角度扇形区域的降雨情况感知,直至方位向覆盖允许的最大角度范围后,结束当前周期的降雨情况感知;
将各波束指向的降雨情况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中心,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最大覆盖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圆形区域内的降雨地图和降雨率分布地图。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判决门限通过以下校准方法得到:
分别在晴朗天气和小雨天气下,发射第一信号并接收回波,分别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p×Nm大小的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所述第一数据矩阵或第二数据矩阵的每一行Nm个数值为一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接收回波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功率值,每一列Np个数值为一个距离分辨单元在各个不同感知信号周期内的接收回波功率值,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矩阵和第二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第一总接收功率和第二总接收功率;
重复Nb个感知信号帧,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Nb个感知信号帧,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对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二平均值进行求和,得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四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接收回波总功率的第三平均值和第四平均值,得到第一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一判决门限用于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得到第二判决门限,其中,所述第二判决门限用于对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
10.根据权利要求4、6-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通信主导信号;
感知主导信号;
感知增强的通信主导信号;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的波形为连续波波形或脉冲波形。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回波预处理结果,包括:
在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将第一通信设备的最大探测距离划分为Nm个距离分辨单元,获取每个感知信号周期内所述回波信号在各个距离分辨单元上的接收回波功率,生成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对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的各列进行求和,得到一个1×Nm的矢量,所述矢量表示一个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对所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进行求和,得到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
其中,所述感知信号帧包括Np个感知信号周期,所述感知信号周期为发射一次第一信号并进行回波信号处理的周期;
所述接收回波数据矩阵为一个Np×Nm的矩阵,Np为大于1的正整数,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回波预处理结果和所述降雨判决门限,进行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和数据预处理,输出降雨判决结果和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进行有雨/无雨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判决门限,对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进行判决,得到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
统计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判决结果,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分析,输出降雨判决结果;
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过门限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占总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数量的比例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并对所述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输出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包括:
从第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开始对所有距离分辨单元进行分块Block与间隙Gap统计,其中,Block用于表征有雨,Gap用于表征无雨,得到NB个Block和NG个Gap,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距离分辨单元,NB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G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对于第i个Block,在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不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Block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Gap合并为一个新的Gap,并将所述i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Gap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对于第i个Gap,在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为1,且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判决结果修改为过门限,并将所述i个Gap以及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合并为一个新的Block,并将所述i个Gap包含的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值修改为与其接壤的两个Block中所有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的平均值;
输出Block集合和Gap集合;
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i个Block为第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Gap;在所述第i个Block为最后一个Block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Gap;
在所述第i个Gap为第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后续的第一个Block;在所述第i个Gap为最后一个Gap的情况下,只考虑其前面的一个Block。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基于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以及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基于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各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降雨判决结果为有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湿孔径衰减值,执行降雨率分布检测流程,包括:
根据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到第i-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以及雨衰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回波信号的途中雨衰,以及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和所述湿孔径衰减值,计算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
根据瑞利散射模型和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体积散射率,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
根据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散射率因子,以及散射率因子与降雨率的关系,得到所述第i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对i进行加一操作,计算下一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直至得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
结合所述所有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得到当前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的降雨率分布;
其中,所述第1个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的降雨率为在不考虑途中雨衰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感知辅助信息,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所述参考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方站点的降雨测量数据,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返回的所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或者,
通过第一通信设备配备的降雨测量设备,得到降雨测量数据,将所述降雨测量数据作为所述参考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
22.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或者,
第二通信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
将感知区域或目标区域的降雨情况通过第三通信设备上的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至所述第三通信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感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降雨情况的参考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所述感知结果和所述参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降雨情况感知误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感知节点。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测量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回波数据矩阵;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各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总接收功率;
感知信号帧时间内Nm个距离分辨单元的接收回波总功率,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的结果;
经过过门限距离分辨单元特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接收回波功率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降雨判决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对应的有雨/无雨分布检测结果;
各辐射波束指向在有雨情况下对应的降雨率分布。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辅助信息,其中,所述感知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感知信号波形配置信息;
降雨情况感知的执行时间;
第一通信设备的辐射波束指向。
32.根据权利要求22-3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P;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核心网或感知功能网元。
33.一种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所述第三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区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感知区域的位置;
空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空间粒度;
时间分辨率,用于指示所述天气感知的时间粒度;
感知重复配置信息,指示关于重复执行天气感知的配置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重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不重复执行;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重复执行;
按照第一周期重复执行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气感知包括降雨情况感知,其中,所述降雨情况感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有雨/无雨情况检测;有雨/无雨分布检测;降雨率分布检测。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感知区域的降雨情况。
38.一种天气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气感知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天气感知,获得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上报所述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感知需求信息,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感知周期时间到达。
39.一种天气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用于执行天气感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感知需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或者,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的感知测量数据或感知结果。
40.一种天气感知装置,其特种在于,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输入;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通过所述第一应用连接的服务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感知需求信息;
其中,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用于请求进行天气感知。
4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4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气感知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34034.8A 2021-11-29 2021-11-29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92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4034.8A CN116192303A (zh) 2021-11-29 2021-11-29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34219 WO2023093825A1 (zh) 2021-11-29 2022-11-25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4034.8A CN116192303A (zh) 2021-11-29 2021-11-29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2303A true CN116192303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4034.8A Pending CN116192303A (zh) 2021-11-29 2021-11-29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2303A (zh)
WO (1) WO20230938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5945B2 (en) * 2015-04-29 2023-01-17 Climate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nitoring weather and field conditions
CN108387953B (zh) * 2018-02-22 2021-03-12 苏州大学 一种分布式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CN110611527B (zh) * 2019-09-17 2021-01-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阵列天线、波束成形方法及感知和通信一体化系统
CN11274842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感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3825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amu et al. An overview of massive MIMO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Recent advances and outlook
Matolak et al. Initial results for air-ground channel measurements & modeling for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Over-sea
WO2023078297A1 (zh) 无线感知协同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Zhu et al. A general altitude-dependent path loss model for UAV-to-ground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Geok et al. 3D RT adaptive path sensing Method: RSSI modelling validation at 4.5 GHz, 28 GHz, and 38 GHz
Wang et al.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for millimeter-wave automotive radar
CN117978603A (zh) 一种基于ofdm的反向散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15604728A (zh) 通信感知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Salous et al. IRACON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
WO2023093825A1 (zh) 天气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90115A (zh) 感知、感知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Lübke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antenna positions for joint radar-communication at 77 GHz
CN113543017B (zh) 毫米波车联网的波束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419144A (zh) 感知信号周期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7469A (zh) 无线感知的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11737A (zh) 感知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Bai et al. Direct target localization and vector-velocity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bandwidth synthesis in distributed 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
Hrovat et al.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and Sensing in Terahertz Band: A Propagation Channel Perspective
Wei et al.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deling: A Survey
WO2023174342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2237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设备
Han et al. Terahertz channel modeling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WO2024012366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设备
Chen et al. Radar Aided Active Predic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Lübke et al. Antenna Setup for Future Joint Radar-Communica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Mounting Pos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