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2493A -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2493A
CN116182493A CN202111455446.XA CN202111455446A CN116182493A CN 116182493 A CN116182493 A CN 116182493A CN 202111455446 A CN202111455446 A CN 202111455446A CN 116182493 A CN116182493 A CN 116182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f
groove
movable shelves
guide groove
shelf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54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叩祝
刘东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54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2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2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2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2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by shelves
    • F25D25/024Slidable she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搁架组件包括安装框体、固定搁架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分别与安装框体滑动连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其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和固定搁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在固定搁架的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活动搁架折叠,在满足搁架组件下方物品放置时所需避让空间的需求,也能够确保搁架组件上方物品放置的所需面积,提升搁架组件的使用自由度,为用户提供更大程度的利用空间。

Description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搁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搁架组件和一种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设备中具有放置物品的搁架,搁架的面积决定了物品的可用空间,搁架多为平面样式。当用户需要放入高度不一致的物品时,由于相邻平面式搁架构造出的可放置空间高度确定,当可放置空间高度小于物品高度时,则会导致物品无法放入,若可放置空间高度远高于物品高度时,那么物品顶部与平面式搁架之间的空间未被应用。
考虑到现有相邻搁架之间形成的可放置空间的高度无法适应于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常常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单个搁架,通过调整单个搁架的位置来解决不同物品的不同空间需求问题。
然而,目前可移动搁架的方案仅涉及单个搁架的移动,单个搁架所能提供的可变空间有限,无法适应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搁架组件。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家电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其包括安装框体、固定搁架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分别与安装框体滑动连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其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和固定搁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在固定搁架的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搁架组件包括安装框体、固定搁架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固定搁架不会相对安装框体发生运动,其与安装框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唯一。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均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从而能够构造出多个可变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分别与安装框体滑动连接,安装框体用于装配活动搁架,同时也能够辅助活动搁架移动,令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平稳移动,从而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和固定搁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此时,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搁架(固定搁架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提供最大化的物品搁置面积,物品能够选择任一搁架放置。其中,并排设置是指三个搁架排列在一条线上,不分前后。比如,三个搁架在水平方向上平铺设置,可以沿前后方向铺展开,也可以沿左右方向铺展设置。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可以沿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堆叠设置后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位于固定搁架的一侧,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位于固定搁架的上侧,则位于顶部的一个活动搁架的上方能够用于放置物品。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位于固定搁架的下侧时,则固定搁架用于放置物品。其中,堆叠设置是指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一层一层地堆起来,不分上下。比如,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在上下方向上堆叠设置。
由于活动搁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那么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折叠状态则包括多种,比如,一个活动搁架折叠、两个活动搁架折叠或者两个以上的活动搁架折叠等多种情况。具体地,当活动搁架的数量为两个时,则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在不同的折叠状态下,能够提供不同的物品搁置面积,同时也能够提供多种可选的避让空间,适应于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搁架具有放置物品的搁置面,即对于搁架组件整体而言,固定搁架的搁置面是始终存在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搁置面会根据展开状态、折叠状态而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前后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的后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左右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的左侧或右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全折叠状态下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可以位于固定搁架的下方或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在折叠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相连。
在该设计中,无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在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在全折叠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相连,以方便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作为一个共同体,在后续相对于安装框体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同步移动,提升多个活动搁架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而言,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一个活动搁架回缩折叠,能够提供一处避让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两个活动搁架回缩折叠时,能够提供两处避让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活动搁架折叠,在满足搁架组件下方物品放置时所需避让空间的需求,也能够确保搁架组件上方物品放置的所需面积,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提升搁架组件的使用自由度,为用户提供更大程度的利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每个活动搁架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搁置面。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相邻两个活动搁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该设计中,每个活动搁架包括搁置面,搁置面朝上设置,搁置面用于放置物品、承载物品。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搁架组件整体在展开状态下呈现出规则的姿态,多个物品放置在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上能够整齐排列。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活动搁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能够为相邻两个活动搁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活动余量,由于活动搁架均具有一定的厚度,若相邻活动搁架紧紧挨着,那么在一个活动搁架相对相邻活动搁架运动时,二者容易干涉,发生非必要的相互刮擦磨损,影响活动搁架的使用寿命,妨碍活动搁架的顺畅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的宽度和活动搁架的厚度相关,当活动搁架的厚度较大时,则第一间隙的宽度较大。若活动搁架的厚度较薄时,则第一间隙的宽度较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在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每个活动搁架包括相对于安装框体的运动行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包括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第一搁架的运动行程大于第二搁架的运动行程。安装框体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至少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搁架的一部分和第二搁架的一部分分别伸入导向槽后并沿着导向槽运动。
在该设计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每个活动搁架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不同,当多个活动搁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每个活动搁架的运动行程不同。当活动搁架的数量为两个时,分别包括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第一搁架的运动行程大于第二搁架的运动行程。具体而言,当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在前后方向分布时,第一搁架相较于第二搁架来说,第一搁架靠前设置,当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首先运动,当第一搁架运动至第二搁架的一侧时,第一搁架与第二搁架相连,二者作为一个共同体再继续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框体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用于辅助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稳移动。具体地,导向槽至少沿第一方向延伸,从而才能实现第一搁架、第二搁架折叠回缩。第一搁架的一部分伸入导向槽内,并沿着导向槽移动,从而为第一搁架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第二搁架的一部分也伸入导向槽内,并沿着导向槽移动,从而为第二搁架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能够想到地,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分别在导向槽的不同槽段移动,避免二者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导向槽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一搁架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槽内,第一搁架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搁架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内。
在该设计中,导向槽包括上下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这是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会在上下方向上堆叠,那么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在运动过程中,不仅存在有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即在水平方向移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为了匹配第一搁架、第二搁架的运动趋势,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也在上下方向分布。其中,第一搁架的第一部分沿着第一导槽移动,第一搁架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二导槽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搁架分别沿着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移动,第二搁架沿着第二导槽移动,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能够在第二导槽内实现联动,使得在后续的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能够带动第一搁架同步运动,通过令第一搁架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搁架的一部分均沿着第二导槽移动,简化二者的联动结构,同时也能够简化导向槽的分布方式,简化安装框体的结构。
能够想到的是,第一搁架的第二部分在第二导槽的前段移动,第二搁架的一部分沿着第二导槽的后段移动,二者的移动互不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在上下方向上分布包括两种分布方式。具体来说,第一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靠上,第二导槽靠下设置,第一搁架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的上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可以带动第一搁架继续向上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上楼梯”的过程。第二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靠下,第二导槽靠上设置,第一搁架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的下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可以带动第一搁架继续向下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下楼梯”的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的下方,第一导槽包括第一前槽和设于第一前槽端部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导槽包括第二前槽和设于第二前槽端部的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一搁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以限制第一搁架相对安装框体移动。
在该设计中,为了适应于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即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均呈曲折状。其中,第一导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的下方,即第一导槽为下导槽,第二导槽为上导槽,沿着第一导槽移动的第一搁架会回缩至第二搁架的下方,第二搁架会带动第一搁架继续向下移动,即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在由展开状态下向折叠状态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不仅向后移动,还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槽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一前槽,第一前槽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的前端相对于安装框体发生位移,第二导槽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二前槽,第二前槽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的后端相对于安装框体发生位移。对于第一搁架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在整个第一导槽内移动,第一连接部在第二导槽的第二前槽移动,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前端定位,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后端定位,当第一搁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为第一搁架提供可靠的位置限定,确保第一搁架相对于安装框体的位置稳定性,能够很好地承载其上方的物品。
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中一者为磁性件,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中另一者可以为磁性件或磁吸件,在磁力作用下,第一限位部可以与第一定位部磁性吸引,从而实现第一搁架的前端定位。同样地,第二定位部和第一连接部也可以采用磁性吸引的连接方式。当第一搁架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则用户可以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搁架,以克服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磁力、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一搁架相对安装框体自由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定位槽与第一前槽连通,并相对于第一前槽朝背离第二定位部的方向曲折延伸,第一限位部嵌入定位槽内。
在该设计中,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定位槽与第一前槽连通,第一限位部能够在定位槽和第一前槽之间移动,定位槽朝下折弯延伸,使得定位槽和第一前槽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仅通过设置定位槽即可实现第一搁架的前端限位,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上的第一限位部能够沿着第一前槽移动,然后下移并嵌入定位槽内,第一限位部卡接在限位台阶处,从而实现第一搁架的前端限位作用,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第一搁架的前端下沉,以此来确定第一搁架是否移动至展开状态。当第一搁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向后推动,此时,第一限位部会从定位槽脱离出来而进入到第一前槽内,第一限位部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一导槽内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搭接槽与第二前槽连通,并沿第一方向且靠近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伸入搭接槽。
在该设计中,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搭接槽与第二前槽连通,第一连接部能够在搭接槽和第二前槽之间移动,搭接槽朝前水平延伸,从而在第二前槽的前端构成一个搭接平台,仅通过设置搭接槽即可实现第一搁架的后端位置稳定,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上的第一连接部能够沿着第二前槽移动,然后移动至搭接槽内,第一连接部搭接于搭接平台上,从而实现第一搁架的后端限位作用。当第一搁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向后推动,此时,第一连接部会从搭接槽脱离,向后滑入第二前槽内,第一连接部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二前槽内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框体上设有位于第二前槽内的配合部,配合部与第二前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第二导槽还包括第二后槽,第二后槽位于第二前槽背离第二定位部的一侧。第二搁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限位部与配合部接触配合,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后槽内,以限制第二搁架相对安装框体移动。
在该设计中,安装框体上还设有配合部,配合部位于第二前槽内,配合部能够与第二搁架的前端接触,实现第二搁架的前端定位。配合部与第二前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避让第一搁架后端的第一连接部的,当第一搁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后端的第一连接部会沿着第二前槽向后移动,而由于第二搁架的前端此时仍与配合部接触,第二搁架还未相对安装框体移动,配合部与第二前槽之间的间距可以允许第一搁架自由移动,不会受到干涉,与此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搁架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第二导槽还包括与第二前槽连通的第二后槽,第二后槽设在第二前槽的后方,即第二前槽背离第二定位部的一侧。对于第二搁架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展开状态下,第二限位部与配合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二搁架的前端定位,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后槽内,配合部能够限制第二搁架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确保展开状态下的第二搁架的位置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载位于其上方的物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二后槽相对于第二前槽朝靠近第一导槽的方向多次折弯并形成弯折段和延伸段,弯折段位于第二前槽和延伸段之间,第二连接部抵靠于弯折段内。
在该设计中,由于第一导槽位于第二导槽的下方,当第二后槽朝向第一导槽折弯时,则意味着第二后槽朝下折弯,弯折段位于第二前槽和延伸段之间,弯折段和第二前槽之间具有限位台阶,在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部位于弯折段并抵接在前述的限位台阶处,限制第二搁架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对于第二搁架而言,其前端具有配合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限位作用,其后端具有第二连接部抵接于弯折段的限位作用,进而能够保证第二搁架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自展开状态经由部分折叠状态切换至全折叠状态。第一导槽还包括第一后槽,第一后槽位于第一前槽背离第一定位部的一侧。由展开状态向部分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沿第一前槽移动,第一搁架的第一连接部沿第二前槽朝靠近第二搁架的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在该设计中,由于活动搁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不同数量的活动搁架相对安装框体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多个折叠状态。当活动搁架包括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时,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当处于部分折叠状态时,靠外的第一搁架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以至于折叠在第二搁架一侧,第二搁架未相对安装框体运动。当处于全折叠状态时,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均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靠外的第一搁架先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以使其折叠在第二搁架一侧且二者相互连接,接着,第二搁架带动第一搁架同步相对于安装框体继续运动,从而提供更多的避让空间。
具体地,第一导槽还包括第一后槽,第一后槽位于第一前槽的后侧,由于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前槽的前端,则第一后槽连通设于第一前后的后端,当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作为共同体继续向后移动时,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会沿着第一后槽继续向后移动,即第一限位部沿着第一后槽移动,能够为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构成的共同体提供前端平稳移动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前槽和第一后槽的连接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其中,第二搁架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一搁架受力后能够顶起抵接部,以使第二限位部和配合部分离。
在该设计中,在部分折叠状态下,即第一搁架运动至第二搁架的下侧时,此时,第一搁架与第二搁架处于连接状态,二者构成了一个共同体。其中,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前槽和第一后槽的连接处,第一连接部向后运动并与第二搁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此时,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的后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搁架的第二限位部与配合部配合连接,第二搁架仍然不能相对安装框体自由移动。由于第二搁架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处于部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搁架已经位于第二搁架的下方,此时,用户向上轻抬第一搁架的前端,第一搁架会顶起抵接部,而将第二限位部与配合部之间的接触关系解除,即第二搁架的前端已经解除限位,与此同时,第二搁架的后端能够沿第二后槽朝后自由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搁架顶起第二搁架,使得第二搁架与安装框体解除限位关系,而又由于第二搁架的后端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搁架后端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已经形成了共同体,二者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同步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搁架与抵接部相接触,第一搁架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在该设计中,无论是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全折叠状态,第一搁架均与抵接部保持接触状态,第一搁架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即抵接部朝下凸出高度大于第二限位部朝下凸出高度,使得只有在第一搁架向上顶起时,才会令第二限位部与配合部分离,也就是说,能够令第二搁架在半折叠状态下处于稳定位置,只有需要切换至全折叠状态时,令第一搁架向上顶起,才会改变第二限位部和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
同时,第一搁架与抵接部相接触,第一搁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搁架的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使得第二搁架的搁置面能够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为物品提供可靠的支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槽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二导槽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避让槽,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能够伸入避让槽内。
在该设计中,由于第二导槽位于第一导槽的上方,当第一导槽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二导槽的方向凸出时,也就意味着第一导槽的一部分朝向凸出,形成向上凸出的避让槽。在部分折叠状态下,为了确保第一搁架能够被抬起时,以将第二限位部从配合部中顶出,避让槽用于确保第一限位部不会与安装框体干涉,确保第一搁架能够被顺畅地抬起,已完成第二搁架与安装框体接触限位关系。值得说明的是,避让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搁架向上抬起的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包括挂钩,第一连接部伸入挂钩的挂槽中。
在该设计中,第二连接部具体包括挂钩,挂钩形成有一侧开口的挂槽,挂槽朝第二限位部的方向开设。当第一搁架由展开状态向部分折叠状态移动时,第一搁架上的第一连接部会沿着第二导槽的第二前槽向后移动,第一连接部最终会进入挂槽内部,从而与第二搁架之间构成可分离的连接关系。由于挂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也方便第一搁架与第二搁架之间的连接,以令二者在部分折叠状态下构成共同体,同时,当第一搁架相对于第二搁架分离时,用户通过抽拉第一搁架,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从挂钩中脱出,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由部分折叠状态向全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同步相对于安装框体运动,且第一限位部、第二连接部分别沿着第一后槽、第二后槽移动。
在该设计中,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位于第二搁架的一侧,二者相互连接并构成一个共同体。在由部分折叠状态向全折叠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作为一个共同体相对于安装框体移动,此时,对于共同体而言,起到前端导向的作用为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起到后端导向作用的是第二搁架的第二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在第一后槽内移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后槽内移动,从而确保作为共同体的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平稳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框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框体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连接在固定搁架相对的两侧,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固定搁架之间具有容置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在容置区内移动。
在该设计中,安装框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分别设有导向槽等结构,二者的结构对称设置。固定搁架具有相对的两侧以安装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从而使得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固定搁架的结构稳定性更加可靠。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固定搁架会构成容置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在展开状态、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下往复切换时,均会处于容置区内。需要说明的是,容置区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适应于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运动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具有与容置区连通的操作口,处于展开状态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一部分位于操作口内。
在该设计中,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包括连接端和敞开端,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连接端均与固定搁架相连,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敞开端具有间隔,二者之间形成操作口,操作口与容置区连通。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搁架、第二搁架和固定搁架依次排布,第一搁架靠前设置,第二搁架位于中间,固定搁架靠内设置,当用户通过向后推动第一搁架即可将第一搁架推向第二搁架的下方,用户继续对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的共同体进行推动,可以令二者一同回缩至固定搁架的下方,操作口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一搁架进行推拉操作,从而方便第一搁架、第二搁架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下的自由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搁架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家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搁架组件,因此具有该搁架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设备包括冰箱,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冷藏室,其中,搁架组件的安装框体连接在冷藏室内,搁架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朝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至堆叠在冷藏室内。
在该设计中,家电设备包括冰箱,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形成一侧开口的冷藏室,搁架组件位于冷藏室内。安装框体固定连接在冷藏室内,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前后方向平铺在储藏室内,在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朝远离开口的方向,即向后移动,最终实现堆叠在冷藏室内。当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用于抽拉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朝靠近开口的方向,即朝前移动最终平铺在储藏室内,为用户提供最大化的搁置面积。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搁架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搁架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搁架组件在全折叠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安装框体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搁架组件,
110安装框体,
111第一框体,
112第二框体,
113配合部,
114容置区,115操作口,
120活动搁架,
121第一搁架,1211第一限位部,1212第一连接部,
122第二搁架,1221第二限位部,1222第二连接部,1223抵接部,
123第一间隙,124第二间隙,
130导向槽,
131第一导槽,1311第一前槽,1312定位槽,1313第一后槽,1314避让槽,
132第二导槽,1321第二前槽,1322搭接槽,1323第二后槽,1324弯折段,1325延伸段,
140固定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搁架组件100和家电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安装框体110、固定搁架140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分别与安装框体110滑动连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其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和固定搁架14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在固定搁架140的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搁架组件100包括安装框体110、固定搁架140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固定搁架140不会相对安装框体110发生运动,其与安装框体110的相对位置关系唯一。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均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从而能够构造出多个可变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分别与安装框体110滑动连接,安装框体110用于装配活动搁架120,同时也能够辅助活动搁架120移动,令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平稳移动,从而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和固定搁架14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此时,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搁架(固定搁架140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能够提供最大化的物品搁置面积,物品能够选择任一搁架放置。其中,并排设置是指三个搁架排列在一条线上,不分前后。比如,三个搁架在水平方向上平铺设置,可以沿前后方向铺展开,也可以沿左右方向铺展设置。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可以沿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堆叠设置后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位于固定搁架140的一侧,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位于固定搁架140的上侧,则位于顶部的一个活动搁架120的上方能够用于放置物品。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位于固定搁架140的下侧时,则固定搁架140用于放置物品。其中,堆叠设置是指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一层一层地堆起来,不分上下。比如,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上下方向上堆叠设置。
由于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那么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折叠状态则包括多种,比如,一个活动搁架120折叠、两个活动搁架120折叠或者两个以上的活动搁架120折叠等多种情况。具体地,当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两个时,则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在不同的折叠状态下,能够提供不同的物品搁置面积,同时也能够提供多种可选的避让空间,适应于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搁架140具有放置物品的搁置面,即对于搁架组件100整体而言,固定搁架140的搁置面是始终存在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搁置面会根据展开状态、折叠状态而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前后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140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120的后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左右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140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120的左侧或右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全折叠状态下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可以位于固定搁架140的下方或上方。
其中,进一步地,无论在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在全折叠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相连,以方便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作为一个共同体,在后续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同步移动,提升多个活动搁架120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而言,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一个活动搁架120回缩折叠,能够提供一处避让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两个活动搁架120回缩折叠时,能够提供两处避让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活动搁架120折叠,在满足搁架组件100下方物品放置时所需避让空间的需求,也能够确保搁架组件100上方物品放置的所需面积,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提升搁架组件100的使用自由度,为用户提供更大程度的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每个活动搁架120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搁置面。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相邻两个活动搁架1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23。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活动搁架120包括搁置面,搁置面朝上设置,搁置面用于放置物品、承载物品。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搁架组件100整体在展开状态下呈现出规则的姿态,多个物品放置在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上能够整齐排列。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活动搁架1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23,第一间隙123能够为相邻两个活动搁架120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活动余量,由于活动搁架120均具有一定的厚度,若相邻活动搁架120紧紧挨着,那么在一个活动搁架120相对相邻活动搁架120运动时,二者容易干涉,发生非必要的相互刮擦磨损,影响活动搁架120的使用寿命,妨碍活动搁架120的顺畅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123的宽度和活动搁架120的厚度相关,当活动搁架120的厚度较大时,则第一间隙123的宽度较大。若活动搁架120的厚度较薄时,则第一间隙123的宽度较小。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在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每个活动搁架120包括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的运动行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第一搁架121的运动行程大于第二搁架122的运动行程。安装框体110上设有导向槽130,导向槽130至少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搁架121的一部分和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分别伸入导向槽130后并沿着导向槽130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每个活动搁架120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不同,当多个活动搁架12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每个活动搁架120的运动行程不同。当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两个时,分别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第一搁架121的运动行程大于第二搁架122的运动行程。具体而言,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前后方向分布时,第一搁架121相较于第二搁架122来说,第一搁架121靠前设置,当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121首先运动,当第一搁架121运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一侧时,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相连,二者作为一个共同体再继续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框体110上设有导向槽130,导向槽130用于辅助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稳移动。具体地,导向槽130至少沿第一方向延伸,从而才能实现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折叠回缩。第一搁架121的一部分伸入导向槽130内,并沿着导向槽130移动,从而为第一搁架121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也伸入导向槽130内,并沿着导向槽130移动,从而为第二搁架122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能够想到地,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分别在导向槽130的不同槽段移动,避免二者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导向槽130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槽131内,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2内。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槽130包括上下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这是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会在上下方向上堆叠,那么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运动过程中,不仅存在有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即在水平方向移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为了匹配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的运动趋势,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也在上下方向分布。其中,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部分沿着第一导槽131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搁架121分别沿着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移动,第二搁架122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能够在第二导槽132内实现联动,使得在后续的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能够带动第一搁架121同步运动,通过令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均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简化二者的联动结构,同时也能够简化导向槽130的分布方式,简化安装框体110的结构。
能够想到的是,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在第二导槽132的前段移动,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沿着第二导槽132的后段移动,二者的移动互不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在上下方向上分布包括两种分布方式。具体来说,第一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131靠上,第二导槽132靠下设置,第一搁架121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上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可以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上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上楼梯”的过程。如图3和图8所示,第二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131靠下,第二导槽132靠上设置,第一搁架121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下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可以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下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下楼梯”的过程。
进一步地,第一导槽1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2的下方,第一导槽131包括第一前槽1311和设于第一前槽1311端部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导槽132包括第二前槽1321和设于第二前槽1321端部的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一搁架121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一连接部1212,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211与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以限制第一搁架121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于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即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均呈曲折状。其中,第一导槽1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2的下方,即第一导槽131为下导槽,第二导槽132为上导槽,沿着第一导槽131移动的第一搁架121会回缩至第二搁架122的下方,第二搁架122会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下移动,即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由展开状态下向折叠状态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不仅向后移动,还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槽131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一前槽1311,第一前槽1311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发生位移,第二导槽132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二前槽1321,第二前槽1321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121的后端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发生位移。对于第一搁架121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一连接部1212,第一限位部1211在整个第一导槽131内移动,第一连接部1212在第二导槽132的第二前槽1321移动,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211与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121前端定位,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121后端定位,当第一搁架12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为第一搁架121提供可靠的位置限定,确保第一搁架121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的位置稳定性,能够很好地承载其上方的物品。
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1211中一者为磁性件,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1211中另一者可以为磁性件或磁吸件,在磁力作用下,第一限位部1211可以与第一定位部磁性吸引,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定位。同样地,第二定位部和第一连接部1212也可以采用磁性吸引的连接方式。当第一搁架121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则用户可以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搁架121,以克服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磁力、第一连接部1212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相对安装框体110自由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10所示,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1312,定位槽1312与第一前槽1311连通,并相对于第一前槽1311朝背离第二定位部的方向曲折延伸,第一限位部1211嵌入定位槽1312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1312,定位槽1312与第一前槽1311连通,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在定位槽1312和第一前槽1311之间移动,定位槽1312朝下折弯延伸,使得定位槽1312和第一前槽1311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仅通过设置定位槽1312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限位,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121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沿着第一前槽1311移动,然后下移并嵌入定位槽1312内,第一限位部1211卡接在限位台阶处,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限位作用,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下沉,以此来确定第一搁架121是否移动至展开状态。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121向后推动,此时,第一限位部1211会从定位槽1312脱离出来而进入到第一前槽1311内,第一限位部1211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一导槽131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10所示,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1322,搭接槽1322与第二前槽1321连通,并沿第一方向且靠近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212伸入搭接槽132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1322,搭接槽1322与第二前槽1321连通,第一连接部1212能够在搭接槽1322和第二前槽1321之间移动,搭接槽1322朝前水平延伸,从而在第二前槽1321的前端构成一个搭接平台,仅通过设置搭接槽1322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后端位置稳定,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121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连接部1212能够沿着第二前槽1321移动,然后移动至搭接槽1322内,第一连接部1212搭接于搭接平台上,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后端限位作用。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121向后推动,此时,第一连接部1212会从搭接槽1322脱离,向后滑入第二前槽1321内,第一连接部1212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二前槽1321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10所示,安装框体110上设有位于第二前槽1321内的配合部113,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d。第二导槽132还包括第二后槽1323,第二后槽1323位于第二前槽1321背离第二定位部的一侧。第二搁架122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接触配合,第二连接部1222位于第二后槽1323内,以限制第二搁架122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框体110上还设有配合部113,配合部113位于第二前槽1321内,配合部113能够与第二搁架122的前端接触,实现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定位。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d,该间距d避让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的,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会沿着第二前槽1321向后移动,而由于第二搁架122的前端此时仍与配合部113接触,第二搁架122还未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之间的间距d可以允许第一搁架121自由移动,不会受到干涉,与此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搁架122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第二导槽132还包括与第二前槽1321连通的第二后槽1323,第二后槽1323设在第二前槽1321的后方,即第二前槽1321背离第二定位部的一侧。对于第二搁架122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在展开状态下,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接触配合,实现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定位,第二连接部1222位于第二后槽1323内,配合部113能够限制第二搁架122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确保展开状态下的第二搁架122的位置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载位于其上方的物品。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后槽1323相对于第二前槽1321朝靠近第一导槽131的方向多次折弯并形成弯折段1324和延伸段1325,弯折段1324位于第二前槽1321和延伸段1325之间,第二连接部1222抵靠于弯折段1324内。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槽131位于第二导槽132的下方,当第二后槽1323朝向第一导槽131折弯时,则意味着第二后槽1323朝下折弯,弯折段1324位于第二前槽1321和延伸段1325之间,弯折段1324和第二前槽1321之间具有限位台阶,在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部1222位于弯折段1324并抵接在前述的限位台阶处,限制第二搁架122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对于第二搁架122而言,其前端具有配合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21之间的限位作用,其后端具有第二连接部1222抵接于弯折段1324的限位作用,进而能够保证第二搁架122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图5和图8所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能够自展开状态经由部分折叠状态切换至全折叠状态。第一导槽131还包括第一后槽1313,第一后槽1313位于第一前槽1311背离第一定位部的一侧。由展开状态向部分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沿第一前槽1311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沿第二前槽1321朝靠近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的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不同数量的活动搁架120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多个折叠状态。当活动搁架120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时,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当处于部分折叠状态时,靠外的第一搁架121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以至于折叠在第二搁架122一侧,第二搁架122未相对安装框体110运动。当处于全折叠状态时,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均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靠外的第一搁架121先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以使其折叠在第二搁架122一侧且二者相互连接,接着,第二搁架122带动第一搁架121同步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继续运动,从而提供更多的避让空间。
具体地,第一导槽131还包括第一后槽1313,第一后槽1313位于第一前槽1311的后侧,由于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前槽1311的前端,则第一后槽1313连通设于第一前后的后端,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共同体继续向后移动时,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会沿着第一后槽1313继续向后移动,即第一限位部1211沿着第一后槽1313移动,能够为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构成的共同体提供前端平稳移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211位于第一前槽1311和第一后槽1313的连接处,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连接部1222相连。其中,第二搁架122还包括抵接部1223,抵接部1223位于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之间,第一搁架121受力后能够顶起抵接部1223,以使第二限位部1221和配合部113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在部分折叠状态下,即第一搁架121运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下侧时,此时,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处于连接状态,二者构成了一个共同体。其中,第一限位部1211位于第一前槽1311和第一后槽1313的连接处,第一连接部1212向后运动并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相连,此时,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的后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配合连接,第二搁架122仍然不能相对安装框体110自由移动。由于第二搁架122包括抵接部1223,抵接部1223位于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之间,处于部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搁架121已经位于第二搁架122的下方,此时,用户向上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第一搁架121会顶起抵接部1223,而将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之间的接触关系解除,即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已经解除限位,与此同时,第二搁架122的后端能够沿第二后槽1323朝后自由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搁架121顶起第二搁架122,使得第二搁架122与安装框体110解除限位关系,而又由于第二搁架122的后端的第二连接部1222,与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相连接,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已经形成了共同体,二者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搁架121与抵接部1223相接触,第一搁架121与第二限位部12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
在该实施例中,无论是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全折叠状态,第一搁架121均与抵接部1223保持接触状态,第一搁架121与第二限位部12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即抵接部1223朝下凸出高度大于第二限位部1221朝下凸出高度,使得只有在第一搁架121向上顶起时,才会令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分离,也就是说,能够令第二搁架122在半折叠状态下处于稳定位置,只有需要切换至全折叠状态时,令第一搁架121向上顶起,才会改变第二限位部1221和配合部113之间的配合状态。
同时,第一搁架121与抵接部1223相接触,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相配合,使得第二搁架122的搁置面能够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为物品提供可靠的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9所示,第一导槽131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二导槽132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避让槽1314,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伸入避让槽1314内。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槽132位于第一导槽131的上方,当第一导槽131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二导槽132的方向凸出时,也就意味着第一导槽131的一部分朝向凸出,形成向上凸出的避让槽1314。在部分折叠状态下,为了确保第一搁架121能够被抬起时,以将第二限位部1221从配合部113中顶出,避让槽1314用于确保第一限位部1211不会与安装框体110干涉,确保第一搁架121能够被顺畅地抬起,已完成第二搁架122与安装框体110接触限位关系。值得说明的是,避让槽1314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搁架121向上抬起的位移。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1222包括挂钩,第一连接部1212伸入挂钩的挂槽中。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22具体包括挂钩,挂钩形成有一侧开口的挂槽,挂槽朝第二限位部1221的方向开设。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部分折叠状态移动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连接部1212会沿着第二导槽132的第二前槽1321向后移动,第一连接部1212最终会进入挂槽内部,从而与第二搁架122之间构成可分离的连接关系。由于挂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也方便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之间的连接,以令二者在部分折叠状态下构成共同体,同时,当第一搁架121相对于第二搁架122分离时,用户通过抽拉第一搁架121,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1212从挂钩中脱出,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由部分折叠状态向全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同步相对于安装框体110运动,且第一限位部1211、第二连接部1222分别沿着第一后槽1313、第二后槽1323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121位于第二搁架122的一侧,二者相互连接并构成一个共同体。在由部分折叠状态向全折叠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一个共同体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此时,对于共同体而言,起到前端导向的作用为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起到后端导向作用的是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第一限位部1211在第一后槽1313内移动,第二连接部1222在第二后槽1323内移动,从而确保作为共同体的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框体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框体110包括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分别连接在固定搁架140相对的两侧,第一框体111、第二框体112和固定搁架140之间具有容置区114,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容置区114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框体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上分别设有导向槽130等结构,二者的结构对称设置。固定搁架140具有相对的两侧以安装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从而使得第一框体111、第二框体112和固定搁架140的结构稳定性更加可靠。第一框体111、第二框体112和固定搁架140会构成容置区114,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展开状态、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下往复切换时,均会处于容置区114内。需要说明的是,容置区114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适应于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运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之间具有与容置区114连通的操作口115,处于展开状态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一部分位于操作口115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包括连接端和敞开端,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连接端均与固定搁架140相连,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敞开端具有间隔,二者之间形成操作口115,操作口115与容置区114连通。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和固定搁架140依次排布,第一搁架121靠前设置,第二搁架122位于中间,固定搁架140靠内设置,当用户通过向后推动第一搁架121即可将第一搁架121推向第二搁架122的下方,用户继续对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的共同体进行推动,可以令二者一同回缩至固定搁架140的下方,操作口115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一搁架121进行推拉操作,从而方便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下的自由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搁架组件100。
本申请提供的家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搁架组件100,因此具有该搁架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家电设备包括冰箱,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冷藏室,其中,搁架组件100的安装框体110连接在冷藏室内,搁架组件100中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朝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至堆叠在冷藏室内。
在该实施例中,家电设备包括冰箱,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形成一侧开口的冷藏室,搁架组件100位于冷藏室内。安装框体110固定连接在冷藏室内,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前后方向平铺在储藏室内,在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朝远离开口的方向,即向后移动,最终实现堆叠在冷藏室内。当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用于抽拉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朝靠近开口的方向,即朝前移动最终平铺在储藏室内,为用户提供最大化的搁置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且搁架组件100还包括固定搁架140的情况下,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和固定搁架140沿前后方向平铺设在储藏室内,第一搁架121靠近开口设置,最靠近用户设置。
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位于定位槽1312内,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位于搭接槽1322内,第二搁架122的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相接触,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抵接在第二导槽132中的弯折段1324处,固定搁架140设在安装框体110上,三者的位置相对于安装框体110而言均处于稳定位置,此时,搁架组件100整体具有最大的搁置面积,即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和固定搁架140均可以用于放置物品。
当第一搁架121相对于第二搁架122、固定搁架140和安装框体110移动时,即第一搁架121即将切换至部分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二搁架122位置不发生变化。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沿第一前槽1311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沿着第二前槽1321移动,且第一连接部1212不会与第二前槽1321内的配合部113干涉,这是因为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d,而第一连接部1212正是由间距d处移动,随着第一连接部1212朝后移动,最终会移动至第二搁架122后端的第二连接部1222处,第二连接部1222具体为挂钩,即第一连接部1212会挂于挂钩中,使得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的后端相连。
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要作为一个共同体同步继续向后运动时,用户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此时,第一搁架121会通过抵接部1223,使得原本连接的第二限位部1221和配合部113分离,此时,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共同体均与安装框体110接触限位关系,用户继续向后推动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第一搁架121前端的第一限位部1211会在第一后槽1313内继续移动,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会在第二后槽1323内继续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一同回缩至固定搁架140的底部,完成整个折叠过程。
能够想到地,当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要从固定搁架140的底部被抽拉出来,首先,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一个整体会向前移动,第二搁架122的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相互配合实现第二搁架122的前端限位,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会抵靠在弯折段1324和第二前槽1321之间形成的限位台阶处,此时,第二搁架122的位置已经确定而不会再随着第一搁架121向前移动,也就是说,搁架组件100已经处于部分折叠状态。当用户继续抽拉第一搁架121时,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会从第二搁架122的挂钩中脱出,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分离,此时,第一搁架121相对第二搁架122而言可以独立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沿着第一前槽1311向前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沿着第二前槽1321向前移动,最终,第一限位部1211嵌入定位槽1312内,第一连接部1212搭接在搭接槽1322内,第一搁架121的位置稳定,搁架组件100整体呈展开状态。
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搁架组件100包括安装框体110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分别与安装框体110连接,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其中,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相连并沿第二方向堆叠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搁架组件100包括安装框体110和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均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从而能够构造出多个可变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分别与安装框体110连接,安装框体110用于装配活动搁架120,同时也能够辅助活动搁架120移动,令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平稳移动,从而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此时,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能够提供最大化的物品搁置面积,物品能够选择任一活动搁架120放置。其中,并排设置是指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排列在一条线上,不分前后。比如,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水平方向上平铺设置,可以沿前后方向铺展开,也可以沿左右方向铺展设置。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可以沿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堆叠设置,堆叠设置后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位于上侧的一个活动搁架120的上方也能够用于放置物品。其中,堆叠设置是指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一层一层地堆起来,不分上下。比如,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上下方向上堆叠设置。由于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那么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折叠状态则包括多种,比如,一个活动搁架120折叠、两个活动搁架120折叠或者两个以上的活动搁架120折叠等多种情况。具体地,当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两个时,则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在不同的折叠状态下,能够提供不同的物品搁置面积,同时也能够提供多种可选的避让空间,适应于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在全折叠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相连,以方便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作为一个共同体,方便后续同步移动,提升多个活动搁架120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而言,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一个活动搁架120回缩折叠,能够提供一处避让空间,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两个活动搁架120回缩折叠时,能够提供两处避让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活动搁架120折叠,在满足搁架组件100下方物品放置时所需避让空间的需求,也能够确保搁架组件100上方物品放置的所需面积,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提升搁架组件100的使用自由度,为用户提供更大程度的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每个活动搁架120包括搁置面,搁置面朝上设置,搁置面用于放置物品、承载物品。在展开状态下,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搁架组件100整体在展开状态下呈现出规则的姿态,多个物品放置在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上能够整齐排列。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活动搁架1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23,第一间隙123能够为相邻两个活动搁架120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活动余量,由于活动搁架120均具有一定的厚度,若相邻活动搁架120紧紧挨着,那么在一个活动搁架120相对相邻活动搁架120运动时,二者容易干涉,发生非必要的相互刮擦磨损,影响活动搁架120的使用寿命,妨碍活动搁架120的顺畅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123的宽度和活动搁架120的厚度相关,当活动搁架120的厚度较大时,则第一间隙123的宽度较大。若活动搁架120的厚度较薄时,则第一间隙123的宽度较小。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中每个活动搁架120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不同,当多个活动搁架12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每个活动搁架120的运动行程不同。当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两个时,分别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第一搁架121的运动行程大于第二搁架122的运动行程。具体而言,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前后方向分布时,第一搁架121相较于第二搁架122来说,第一搁架121靠前设置,当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121首先运动,当第一搁架121运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一侧时,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相连,二者作为一个共同体再继续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框体110上设有导向槽130,导向槽130用于辅助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稳移动。具体地,导向槽130至少沿第一方向延伸,从而才能实现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折叠回缩。第一搁架121的一部分伸入导向槽130内,并沿着导向槽130移动,从而为第一搁架121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也伸入导向槽130内,并沿着导向槽130移动,从而为第二搁架122的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能够想到地,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分别在导向槽130的不同槽段移动,避免二者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导向槽130包括上下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这是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会在上下方向上堆叠,那么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运动过程中,不仅存在有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即在水平方向移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为了匹配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的运动趋势,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也在上下方向分布。其中,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部分沿着第一导槽131移动,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搁架121分别沿着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移动,第二搁架122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能够在第二导槽132内实现联动,使得在后续的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能够带动第一搁架121同步运动,通过令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均沿着第二导槽132移动,简化二者的联动结构,同时也能够简化导向槽130的分布方式,简化安装框体110的结构。
能够想到的是,第一搁架121的第二部分在第二导槽132的前段移动,第二搁架122的一部分沿着第二导槽132的后段移动,二者的移动互不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在上下方向上分布包括两种分布方式。具体来说,第一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131靠上,第二导槽132靠下设置,第一搁架121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上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可以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上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上楼梯”的过程。如图3和图8所示,第二种分布方式为:第一导槽131靠下,第二导槽132靠上设置,第一搁架121可以移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下方,在后续折叠过程中,第二搁架122可以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下移动,整个折叠过程类似于“下楼梯”的过程。
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于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即第一导槽131和第二导槽132均呈曲折状。其中,第一导槽1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2的下方,即第一导槽131为下导槽,第二导槽132为上导槽,沿着第一导槽131移动的第一搁架121会回缩至第二搁架122的下方,第二搁架122会带动第一搁架121继续向下移动,即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在由展开状态下向折叠状态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不仅向后移动,还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槽131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一前槽1311,第一前槽1311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发生位移,第二导槽132包括靠前设置的第二前槽1321,第二前槽1321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第一搁架121的后端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发生位移。对于第一搁架121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一连接部1212,第一限位部1211在整个第一导槽131内移动,第一连接部1212在第二导槽132的第二前槽1321移动,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211与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121前端定位,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实现第一搁架121后端定位,当第一搁架12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为第一搁架121提供可靠的位置限定,确保第一搁架121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的位置稳定性,能够很好地承载其上方的物品。
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1211中一者为磁性件,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限位部1211中另一者可以为磁性件或磁吸件,在磁力作用下,第一限位部1211可以与第一定位部磁性吸引,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定位。同样地,第二定位部和第一连接部1212也可以采用磁性吸引的连接方式。当第一搁架121要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则用户可以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搁架121,以克服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磁力、第一连接部1212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相对安装框体110自由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10所示,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1312,定位槽1312与第一前槽1311连通,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在定位槽1312和第一前槽1311之间移动,定位槽1312朝下折弯延伸,使得定位槽1312和第一前槽1311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仅通过设置定位槽1312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限位,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121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沿着第一前槽1311移动,然后下移并嵌入定位槽1312内,第一限位部1211卡接在限位台阶处,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限位作用,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第一搁架121的前端下沉,以此来确定第一搁架121是否移动至展开状态。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121向后推动,此时,第一限位部1211会从定位槽1312脱离出来而进入到第一前槽1311内,第一限位部1211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一导槽131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10所示,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1322,搭接槽1322与第二前槽1321连通,第一连接部1212能够在搭接槽1322和第二前槽1321之间移动,搭接槽1322朝前水平延伸,从而在第二前槽1321的前端构成一个搭接平台,仅通过设置搭接槽1322即可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后端位置稳定,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当第一搁架121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连接部1212能够沿着第二前槽1321移动,然后移动至搭接槽1322内,第一连接部1212搭接于搭接平台上,从而实现第一搁架121的后端限位作用。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用户可以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然后再向将第一搁架121向后推动,此时,第一连接部1212会从搭接槽1322脱离,向后滑入第二前槽1321内,第一连接部1212解除限制,能够自由地在第二前槽1321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安装框体110上还设有配合部113,配合部113位于第二前槽1321内,配合部113能够与第二搁架122的前端接触,实现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定位。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d,该间距d避让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的,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会沿着第二前槽1321向后移动,而由于第二搁架122的前端此时仍与配合部113接触,第二搁架122还未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配合部113与第二前槽1321之间的间距d可以允许第一搁架121自由移动,不会受到干涉,与此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搁架122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第二导槽132还包括与第二前槽1321连通的第二后槽1323,第二后槽1323设在第二前槽1321的后方,即第二前槽1321背离第二定位部的一侧。对于第二搁架122而言,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在展开状态下,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接触配合,实现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定位,第二连接部1222位于第二后槽1323内,配合部113能够限制第二搁架122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确保展开状态下的第二搁架122的位置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载位于其上方的物品。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由于第一导槽131位于第二导槽132的下方,当第二后槽1323朝向第一导槽131折弯时,则意味着第二后槽1323朝下折弯,弯折段1324位于第二前槽1321和延伸段1325之间,弯折段1324和第二前槽1321之间具有限位台阶,在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部1222位于弯折段1324并抵接在前述的限位台阶处,限制第二搁架122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对于第二搁架122而言,其前端具有配合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21之间的限位作用,其后端具有第二连接部1222抵接于弯折段1324的限位作用,进而能够保证第二搁架122在展开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活动搁架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不同数量的活动搁架120相对安装框体110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多个折叠状态。当活动搁架120包括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时,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当处于部分折叠状态时,靠外的第一搁架121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以至于折叠在第二搁架122一侧,第二搁架122未相对安装框体110运动。当处于全折叠状态时,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均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靠外的第一搁架121先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以使其折叠在第二搁架122一侧且二者相互连接,接着,第二搁架122带动第一搁架121同步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继续运动,从而提供更多的避让空间。
具体地,第一导槽131还包括第一后槽1313,第一后槽1313位于第一前槽1311的后侧,由于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前槽1311的前端,则第一后槽1313连通设于第一前后的后端,当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共同体继续向后移动时,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会沿着第一后槽1313继续向后移动,即第一限位部1211沿着第一后槽1313移动,能够为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构成的共同体提供前端平稳移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部分折叠状态下,即第一搁架121运动至第二搁架122的下侧时,此时,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处于连接状态,二者构成了一个共同体。其中,第一限位部1211位于第一前槽1311和第一后槽1313的连接处,第一连接部1212向后运动并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相连,此时,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的后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配合连接,第二搁架122仍然不能相对安装框体110自由移动。由于第二搁架122包括抵接部1223,抵接部1223位于第二限位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之间,处于部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搁架121已经位于第二搁架122的下方,此时,用户向上轻抬第一搁架121的前端,第一搁架121会顶起抵接部1223,而将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之间的接触关系解除,即第二搁架122的前端已经解除限位,与此同时,第二搁架122的后端能够沿第二后槽1323朝后自由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搁架121顶起第二搁架122,使得第二搁架122与安装框体110解除限位关系,而又由于第二搁架122的后端的第二连接部1222,与第一搁架121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212相连接,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已经形成了共同体,二者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无论是部分折叠状态,还是全折叠状态,第一搁架121均与抵接部1223保持接触状态,第一搁架121与第二限位部12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即抵接部1223朝下凸出高度大于第二限位部1221朝下凸出高度,使得只有在第一搁架121向上顶起时,才会令第二限位部1221与配合部113分离,也就是说,能够令第二搁架122在半折叠状态下处于稳定位置,只有需要切换至全折叠状态时,令第一搁架121向上顶起,才会改变第二限位部1221和配合部113之间的配合状态。
同时,第一搁架121与抵接部1223相接触,第一搁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2与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相配合,使得第二搁架122的搁置面能够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为物品提供可靠的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9所示,由于第二导槽132位于第一导槽131的上方,当第一导槽131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二导槽132的方向凸出时,也就意味着第一导槽131的一部分朝向凸出,形成向上凸出的避让槽1314。在部分折叠状态下,为了确保第一搁架121能够被抬起时,以将第二限位部1221从配合部113中顶出,避让槽1314用于确保第一限位部1211不会与安装框体110干涉,确保第一搁架121能够被顺畅地抬起,已完成第二搁架122与安装框体110接触限位关系。值得说明的是,避让槽1314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搁架121向上抬起的位移。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1222具体包括挂钩,挂钩形成有一侧开口的挂槽,挂槽朝第二限位部1221的方向开设。当第一搁架121由展开状态向部分折叠状态移动时,第一搁架121上的第一连接部1212会沿着第二导槽132的第二前槽1321向后移动,第一连接部1212最终会进入挂槽内部,从而与第二搁架122之间构成可分离的连接关系。由于挂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也方便第一搁架121与第二搁架122之间的连接,以令二者在部分折叠状态下构成共同体,同时,当第一搁架121相对于第二搁架122分离时,用户通过抽拉第一搁架121,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1212从挂钩中脱出,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在部分折叠状态下,第一搁架121位于第二搁架122的一侧,二者相互连接并构成一个共同体。在由部分折叠状态向全折叠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作为一个共同体相对于安装框体110移动,此时,对于共同体而言,起到前端导向的作用为第一搁架121的第一限位部1211,起到后端导向作用的是第二搁架122的第二连接部1222,第一限位部1211在第一后槽1313内移动,第二连接部1222在第二后槽1323内移动,从而确保作为共同体的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能够相对于安装框体110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搁架组件100还包括固定搁架140,固定搁架140设在安装框体110上,且固定搁架140相对于安装框体110静止,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固定搁架140具有放置物品的搁置面,即对于搁架组件100整体而言,固定搁架140的搁置面是始终存在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搁置面会根据展开状态、折叠状态而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前后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140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120的后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沿左右方向分布时,则固定搁架140可以设在两个活动搁架120的左侧或右侧。当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处于全折叠状态下时,则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可以位于固定搁架140的下方或上方。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框体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上分别设有导向槽130等结构,二者的结构对称设置。固定搁架140具有相对的两侧以安装第一框体111和第二框体112,从而使得第一框体111、第二框体112和固定搁架140的结构稳定性更加可靠。第一框体111、第二框体112和固定搁架140会构成容置区114,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在展开状态、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下往复切换时,均会处于容置区114内。需要说明的是,容置区114不仅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还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适应于至少两个活动搁架120的运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包括连接端和敞开端,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连接端均与固定搁架140相连,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敞开端具有间隔,二者之间形成操作口115,操作口115与容置区114连通。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和固定搁架140依次排布,第一搁架121靠前设置,第二搁架122位于中间,固定搁架140靠内设置,当用户通过向后推动第一搁架121即可将第一搁架121推向第二搁架122的下方,用户继续对第一搁架121和第二搁架122的共同体进行推动,可以令二者一同回缩至固定搁架140的下方,操作口115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一搁架121进行推拉操作,从而方便第一搁架121、第二搁架122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下的自由切换。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框体;
固定搁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上;
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分别与所述安装框体滑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化;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和所述固定搁架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沿第二方向堆叠在所述固定搁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每个活动搁架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搁置面;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搁置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相邻两个活动搁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展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中每个活动搁架包括相对于所述安装框体的运动行程,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包括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所述第一搁架的运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二搁架的运动行程;
所述安装框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至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搁架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搁架的一部分分别伸入所述导向槽后并沿着所述导向槽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槽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搁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导槽包括第一前槽和设于所述第一前槽端部的第一定位部;
所述第二导槽包括第二前槽和设于所述第二前槽端部的第二定位部,其中,
所述第一搁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接触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搁架相对所述安装框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前槽连通,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前槽朝背离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方向曲折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搭接槽,所述搭接槽与所述第二前槽连通,并沿所述第一方向且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搭接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框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前槽内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前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第二导槽还包括第二后槽,所述第二后槽位于所述第二前槽背离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搁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后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二搁架相对所述安装框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后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前槽朝靠近所述第一导槽的方向多次折弯并分别形成弯折段和延伸段,所述弯折段位于所述第二前槽和所述第二后槽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抵靠于所述弯折段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折叠状态包括部分折叠状态和全折叠状态,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能够自所述展开状态经由所述部分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全折叠状态;
所述第一导槽还包括第一后槽,所述第一后槽位于所述第一前槽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
由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部分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前槽移动,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二前槽朝靠近所述第二搁架的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分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前槽和所述第一后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搁架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搁架受力后能够顶起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配合部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搁架与所述抵接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搁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槽的一部分朝靠近所述第二导槽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避让槽,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一限位部能够伸入所述避让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挂钩,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挂钩的挂槽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部分折叠状态向所述全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搁架和所述第二搁架同步相对于所述安装框体运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着第一后槽、所述第二后槽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框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框体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搁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固定搁架之间具有容置区,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在所述容置区内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具有与容置区连通的操作口,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操作口内。
19.一种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搁架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家电设备包括冰箱,所述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冷藏室,其中,所述搁架组件的安装框体连接在所述冷藏室内,所述搁架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活动搁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搁架朝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移动至堆叠在所述冷藏室内。
CN202111455446.XA 2021-11-29 2021-11-29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Pending CN116182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5446.XA CN116182493A (zh) 2021-11-29 2021-11-29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5446.XA CN116182493A (zh) 2021-11-29 2021-11-29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2493A true CN116182493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5446.XA Pending CN116182493A (zh) 2021-11-29 2021-11-29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24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82493A (zh)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WO2009123530A1 (en) Dishwasher
CN116182492A (zh)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WO2023092600A1 (zh) 搁架组件和家电设备
KR101631649B1 (ko) 토글 스위치
CN101231121B (zh) 冰箱用托盘拉出装置
CN102803877A (zh) 具有舱室底部的柜式家用电器
KR200456243Y1 (ko) 책꽂이
CN101601192B (zh) 下滑开闭型便携式终端
CN211242370U (zh) 一种内嵌式结构多功能柜
CN101231125B (zh) 冰箱用抽屉式门装置
EP3926267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wiring mechanism
CN208659263U (zh) 碗篮组件和洗碗机
MX2007004666A (es) Mecanismo de tapa para un lavavajillas de tipo gaveta.
CN216454870U (zh) 一种洗碗机及其刀叉盘安装结构
CN216256228U (zh) 一种抽屉的简便拆装结构
CN217365021U (zh) 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及层板高度可调的柜体
CN112484386A (zh) 搁物架及冰箱
CN217603406U (zh) 清洁设备的三通阀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9982497U (zh)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CN214730501U (zh) 一种折叠篮
CN101288139B (zh) 具有按钮引导装置的“推-推”型电切换设备
CN218419685U (zh) 清洁设备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114111189B (zh) 折叠瓶座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7461882U (zh) 空气炸锅门体组件和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