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5944A -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 Google Patents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5944A
CN116175944A CN202310127024.2A CN202310127024A CN116175944A CN 116175944 A CN116175944 A CN 116175944A CN 202310127024 A CN202310127024 A CN 202310127024A CN 116175944 A CN116175944 A CN 116175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ir
outlet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70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5944B (zh
Inventor
何汉昭
梁达辉
汤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70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5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5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5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5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5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imultaneously
    • B29C55/165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5/04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using gas or fl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5/06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for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包括:增压柜与补偿组件。增压柜设有高压腔,高压腔设有补偿出口。补偿组件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部与出风部,进风部与补偿出口相连通,出风部用于与薄膜的边部区域相对设置。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在工作时,工艺热风进入到高压腔后,通过补偿出口进入到补偿组件中,由补偿组件的出风部输送到薄膜的边部区域,对薄膜边部区域进行加热补偿,来弥补薄膜的边部区域的加热效率的不足,可有效提升薄膜横向宽幅受热风作用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提高薄膜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背景技术
薄膜拉伸是薄膜在一定的工艺温度环境下,在对称设置的环形轨道间的通道两端面被沿线连续均布的链夹所夹持从轨道入口端牵引到出口端,各链夹在滚轮或滑块的引导下沿环形导轨运行,两侧对应的链夹发生间距的增加,构成了对薄膜的横向拉伸;如同一侧相邻链夹的间距又同时增大,则形成了对薄膜的纵、横向同步拉伸。
薄膜拉伸时需在高的工艺温度条件下进行,在烘箱的薄膜运行沿线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烘箱单元,每个烘箱单元设置有独立的热风内循环系统,该热风内循环系统包括配置在烘箱两侧的加热器、增压柜、以及等距靠近薄膜表面的静压箱,增压柜的低压腔与加热器相连通,其高压腔与静压箱相连通。烘箱单元内部的环境空气在被吸进增压柜的低压腔入口前,被带温度控制的加热器所重新加热,增压柜配置的叶轮把低压腔的空气增压后送入增压柜的高压腔,再由高压腔经各主出口输送到每个静压箱腔体内,静压箱单端封闭、且面向薄膜侧分布有送风主喷嘴,与工艺环境温度相适应的高压空气通过送风主喷嘴均匀的作用在薄膜的表面,及后形成烘箱环境空气并最终回到增压柜的低压腔,再重复上述的循环热交换过程。
传统的内循环热交换技术为薄膜拉伸工艺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温度环境,同时也使薄膜在整个处理过程能快速获得必要的热能。薄膜主体部分在沿线静压箱主喷嘴送出高压热风的持续作用下,实现了所需的工艺温度。然而,薄膜的边部区域,尤其是越接近链夹夹持的位置,加热效率与薄膜主体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将导致薄膜的拉伸质量不稳定,收得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它能够提高薄膜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包括:
增压柜,所述增压柜设有高压腔,所述高压腔设有补偿出口;
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部与出风部,所述进风部与所述补偿出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部用于与所述薄膜的边部区域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包括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设置的条缝口和/或至少一个第一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缝口的喷射方向与所述薄膜表面呈锐角设置,并背向所述薄膜的中心线;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导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链夹、以及设置于所述链夹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薄膜的边部区域,所述出风部位于靠近于所述薄膜中心线的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出风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孔,所述第二风孔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支撑梁;所述导轨与所述支撑梁相连;所述导轨与所述夹持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所述支撑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腔还设有主出口;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与所述主出口对应连通,所述静压箱上设有至少一个主喷嘴,所述主喷嘴用于与薄膜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出口与所述补偿出口布置于所述高压腔的同一个侧面上;
所述进风部包括所述中转风腔,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中转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风管、以及与所述风管相连通的补偿风腔;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补偿风腔连通;所述补偿风腔位于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所述静压箱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柜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薄膜的相对两侧;
每个所述增压柜的所述主出口为多个,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主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主出口;
所述静压箱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一静压箱,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二静压箱;
每个所述增压柜的所述补偿出口为两个,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的第一补偿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下方的第二补偿出口;
所述补偿组件为一个,用于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或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相连通;或者,所述补偿组件为两个,分别用于设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与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补偿出口的第一风量调节阀,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出口的第二风量调节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柜还包括贯穿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部的低压腔、设置于所述低压腔的进气端的加热器、以及增压风机;所述增压风机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部,并位于所述低压腔的出气口,用于将所述低压腔内部的气体加压输出到所述高压腔。
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
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在工作时,工艺热风进入到高压腔后,通过补偿出口进入到补偿组件中,由补偿组件的出风部输送到薄膜的边部区域,对薄膜边部区域进行加热补偿,来弥补薄膜的边部区域的加热效率的不足,可有效提升薄膜横向宽幅受热风作用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提高薄膜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图2在B处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增压柜与补偿组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增压柜的结构示意图。
10、增压柜;11、高压腔;111、补偿出口;112、主出口;113、第一风量调节阀;114、第二风量调节阀;12、低压腔;13、加热器;14、增压风机;141、吸风部;142、叶轮;20、补偿组件;21、进风部;22、出风部;221、条缝口;222、板件;223、第二风孔;23、风管;24、补偿风腔;30、薄膜;40、导轨;41、第一通气孔;50、链夹;60、夹持组件;70、支撑梁;71、第二通气孔;80、静压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的边部区域,尤其是越接近链夹夹持的位置,加热效率与薄膜主体有明显的差异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静压箱主喷嘴所送出的热风在薄膜的边部区域受轨道梁、链夹等干扰,流动性相对较弱导致该区域的薄膜与热风间的热交换效率有所下降;同时,链夹一般是具有较大热惯性的金属链夹,其整体的温升速度远低于受迎面热风作用的薄膜的温升速度,当薄膜两个相对边部在沿线被金属链夹所夹持时,出现薄膜在加热过程中边部区域所获得的热能持续被对其接触夹持的金属链夹所吸收。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它能够提高薄膜30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参阅图1、图2与图4,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一视角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增压柜10与补偿组件20相连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包括:增压柜10与补偿组件20。增压柜10设有高压腔11,高压腔11设有补偿出口111。补偿组件20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部21与出风部22,进风部21与补偿出口111相连通,出风部22用于与薄膜30的边部区域相对设置。
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在工作时,工艺热风进入到高压腔11后,通过补偿出口111进入到补偿组件20中,由补偿组件20的出风部22输送到薄膜30的边部区域,对薄膜30边部区域进行加热补偿,来弥补薄膜30的边部区域的加热效率的不足,可有效提升薄膜30横向宽幅受热风作用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提高薄膜30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请参阅图1至图3,图3示出了图2在B处的一视角结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部22包括沿薄膜30的纵向方向设置的条缝口221和/或至少一个第一风孔(图中未示出)。如此,出风部22向外喷出到薄膜30边部区域的气体形成风帘,以及基于正压外溢效应,能实现温度精度要求最高的薄膜30区域不受外部区域温度波动所影响;也阻止了静压箱80的主喷嘴的强风(风压强度大于补偿组件20作用于薄膜30的边部区域)对轨道机构的吹扫作用所导致的油雾的形成,以及避免油雾在烘箱空间的大量发散导致对薄膜30的污染,即起到屏蔽油雾,减小污染薄膜30的作用。
可选地,出风部22例如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板件222,靠近于薄膜30的两个板件222的部位配合形成条缝口221。或者,出风部22设置为盒体,盒体靠近于薄膜30的部位形成有条缝口221。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条缝口221的喷射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m所示)与薄膜30表面呈锐角设置,并背向薄膜30的中心线。如此,出风部22向外喷出的气体朝向外部喷射,避免气体流向薄膜30的中心区域而造成扰动,能保证薄膜30中部区域的温度稳定性。此外,条缝口221喷出的气体给薄膜30的边部区域加热后,将流动到增压柜10的进气口,回流入到增压柜10中。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导轨40、设置于导轨40上的链夹50、以及设置于链夹50上的夹持组件60。夹持组件60用于夹持薄膜30的边部区域。出风部22位于靠近于薄膜30中心线的夹持组件60的一侧。出风部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孔223。第二风孔223的喷射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n所示)垂直于薄膜30。如此,由于出风部22位于靠近于薄膜30中心线的夹持组件60的一侧,即占据薄膜30的边部区域所对应的上方空间或下方空间,抵挡了静压箱80垂直作用于薄膜30的边部区域的气流,而在出风部22上还设有将气流垂直喷射到薄膜30上的第二风孔223,使得气流通过第二风孔223喷射到薄膜30的边部区域,以保持原来的功能。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支撑梁70。导轨40与支撑梁70相连。导轨40与夹持组件60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41。支撑梁70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71。如此,出风部22向外喷出的气体经过薄膜30的边部区域后,通过第一通气孔41与第二通气孔71形成的流道(如图2中的多个小箭头所示)向外流动,并回流入到增压柜10中。此外,该热风分流模式能使薄膜30区域对外围的轨道系统保持单向流动,避免了外围温度场对薄膜30区的干扰;夹持组件60的第一通气孔41更可实现其夹持薄膜30的工作面与工艺温度的快速响应,换言之,夹持组件60的工作面的温度能快速响应工艺温度,意味着不会对薄膜30的边部区域构成温度差干扰。
请参阅图1、图2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压腔11还设有主出口112。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静压箱80。静压箱80与主出口112对应连通,静压箱80上设有至少一个主喷嘴。主喷嘴用于与薄膜30相对设置。如此,在工作时,高压腔11还同步将高压气体输出到静压箱80,通过静压箱80的主喷嘴喷射到薄膜30给薄膜30进行加热。可见,高压腔11分别提供高压气体给静压箱80与补偿组件20,这样能使得结构相对简化,无需分别给补偿组件20、静压箱80各自配备独立的高压腔11。
当然,作为一些可选的方案,补偿组件20与静压箱80各自配备高压腔11。
可选地,主喷嘴包括但不限于为设置于静压箱80上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数量例如为多个,间隔地布置于静压箱80上,使得能流向薄膜30上的各个区域,使薄膜30均匀受热,保证处理质量。此外,通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孔、椭圆形孔、腰型孔、多边形孔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请参阅图4与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增压柜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出口112与补偿出口111布置于高压腔11的同一个侧面上。
此外,进风部21包括中转风腔,补偿组件20还包括与中转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风管23、以及与风管23相连通的补偿风腔24。出风部22与补偿风腔24连通。补偿风腔24位于靠近于薄膜30的静压箱80的一侧。如此,一方面,补偿出口111进入到中转风腔,中转风腔通过风管23输出到补偿风腔24,补偿风腔24通过出风部22将热气流向外输出;另一方面,补偿风腔24起到提高气流稳定性的作用;此外,由于中转风腔通过风管23与补偿风腔24连通,补偿风腔24位于靠近于薄膜30的静压箱80的一侧,可见布置位置合理,能与静压箱80相互错开,避免相互干涉。
具体而言,当薄膜30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静压箱80与补偿风腔24时,补偿风腔24位于静压箱80的下方;当薄膜30的下方分别设置有静压箱80与补偿风腔24时,补偿风腔24位于静压箱80的上方。
可选地,中转风腔内部设置导流翼把气流导向到风管23。
可选地,补偿风腔24位于夹持组件60与导轨40的上方,出风部22位于靠近于薄膜30中心线的夹持组件60的一侧。补偿风腔24与出风部22组合形成的结构呈L形状,使得能最大程度对链夹50区域形成物理覆盖屏蔽,更阻隔静压箱80的主喷嘴的强风对链夹50及导轨40的直接作用导致润滑油雾的产生。
请参阅图1至图5,具体而言,每个中转风腔通过两个风管23与补偿腔室连通,两个风管23分别位于中转风腔的相对两侧。此外,静压箱80能设置于两个风管23之间的间隔中。如此,中转风腔通过两个风管23将气流输出到补偿腔室中,两个风管23具体对称设置时能进一步使得气流稳定性提高,以及有助于增压空气对薄膜30的边部区域进行加热补偿时沿线传输路径的稳定;此外,由于静压箱80能设置于两个风管23之间的间隔中,使得布置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减小。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柜10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薄膜30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每个增压柜10的主出口112为多个,包括设置于薄膜30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主出口,以及设置于薄膜30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主出口。相应地,静压箱80包括与第一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一静压箱,以及与第二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二静压箱。此外,每个增压柜10的补偿出口111为两个,包括设置于薄膜30上方的第一补偿出口,以及设置于薄膜30下方的第二补偿出口。
可选地,补偿组件20为一个,用于设置于薄膜30上方或下方,并分别与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相连通;或者,补偿组件20为两个,分别用于设置于薄膜30的上方与下方,并分别与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对应连通。
具体而言,第一静压箱、第二静压箱各自设置为一端与高压腔11相连通,另一端设为封闭端。
具体而言,相对设置的两个增压柜10的第一静压箱交替布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增压柜10的第二静压箱交替布置。
具体而言,每个增压柜10的第一静压箱例如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一补偿出口的相对两侧。每个增压柜10的第二静压箱例如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补偿出口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主出口112及补偿出口111在增压柜10同侧方向水平间隔设置,有助于增压柜10的高压腔11的气流层在相同方向稳定、有序地流动;同时,配合两增压柜10的该错位布局方式,使与它们相连接的两相邻静压箱80的送风方向相交错,以快速平衡工艺风在单一静压箱80内输送过程中所出现的风压、温度衰减而对薄膜30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两相同的增压柜10迎面错位的间隔不低于主出口112的宽度尺寸,方可满足各静压箱80在纵向获得足够的布局空间的要求。
当然,每个增压柜10的第一静压箱、第二静压箱还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与设置为其它数量,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补偿出口111的第一风量调节阀113,以及设置于主出口112的第二风量调节阀114。如此,用于对各主出口112及补偿出口111的风量单独调节,以满足工艺要求。
请参阅图1、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柜10还包括贯穿设置于高压腔11内部的低压腔12、设置于低压腔12的进气端的加热器13、以及增压风机14。增压风机14设置于高压腔11内部,并位于低压腔12的出气口,用于将低压腔12内部的气体加压输出到高压腔11。具体而言,增压风机14的吸风部141通过出气口伸入到低压腔12的内部,增压风机14工作时,通过吸风部141将低压腔12内部的气体吸入,并在自身叶轮142的高速转动下,将吸入的气体加压输出到高压腔11。如此,烘箱单元内部的环境空气在被吸进增压柜10的低压腔12入口前,被带温度控制的加热器13所重新加热,增压柜10配置的叶轮142把低压腔12的空气增压后送入增压柜10的高压腔11,再由高压腔11经各主出口112输送到每个静压箱80腔体内,静压箱80单端封闭、且面向薄膜30侧分布有送风主喷嘴,与工艺环境温度相适应的高压空气通过送风主喷嘴均匀的作用在薄膜30的表面,及后形成烘箱环境空气并最终回到增压柜10的低压腔12,再重复上述的循环热交换过程。
可选地,高压腔11分别与位于薄膜30上方的第一主出口与第一补偿出口相连通,还分别与位于薄膜30下方的第二主出口与第二补偿出口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
上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在工作时,工艺热风进入到高压腔11后,通过补偿出口111进入到补偿组件20中,由补偿组件20的出风部22输送到薄膜30的边部区域,对薄膜30边部区域进行加热补偿,来弥补薄膜30的边部区域的加热效率的不足,可有效提升薄膜30横向宽幅受热风作用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提高薄膜30的拉伸质量,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包括:
增压柜,所述增压柜设有高压腔,所述高压腔设有补偿出口;
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部与出风部,所述进风部与所述补偿出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部用于与所述薄膜的边部区域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设置的条缝口和/或至少一个第一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缝口的喷射方向与所述薄膜表面呈锐角设置,并背向所述薄膜的中心线;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导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链夹、以及设置于所述链夹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薄膜的边部区域,所述出风部位于靠近于所述薄膜中心线的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出风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孔,所述第二风孔的喷射方向垂直于所述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支撑梁;所述导轨与所述支撑梁相连;所述导轨与所述夹持组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所述支撑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还设有主出口;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与所述主出口对应连通,所述静压箱上设有至少一个主喷嘴,所述主喷嘴用于与薄膜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口与所述补偿出口布置于所述高压腔的同一个侧面上;
所述进风部包括所述中转风腔,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中转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风管、以及与所述风管相连通的补偿风腔;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补偿风腔连通;所述补偿风腔位于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所述静压箱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柜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薄膜的相对两侧;
每个所述增压柜的所述主出口为多个,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主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主出口;
所述静压箱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一静压箱,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二静压箱;
每个所述增压柜的所述补偿出口为两个,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的第一补偿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下方的第二补偿出口;
所述补偿组件为一个,用于设置于所述薄膜上方或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相连通;或者,所述补偿组件为两个,分别用于设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与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出口、第二补偿出口对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补偿出口的第一风量调节阀,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出口的第二风量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柜还包括贯穿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部的低压腔、设置于所述低压腔的进气端的加热器、以及增压风机;所述增压风机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部,并位于所述低压腔的出气口,用于将所述低压腔内部的气体加压输出到所述高压腔。
10.一种薄膜生产线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生产线烘箱的送风补偿单元。
CN202310127024.2A 2023-02-15 2023-02-15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Active CN116175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024.2A CN116175944B (zh) 2023-02-15 2023-02-15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024.2A CN116175944B (zh) 2023-02-15 2023-02-15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5944A true CN116175944A (zh) 2023-05-30
CN116175944B CN116175944B (zh) 2024-10-11

Family

ID=8643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7024.2A Active CN116175944B (zh) 2023-02-15 2023-02-15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59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2351A (zh) * 2023-09-19 2023-12-05 佛山市盟思拉伸装备有限公司 薄膜拉伸烘箱、局部温度可调的烘箱单元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1730A (ja) * 2001-06-12 2002-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テンタオーブン及び温風乾燥装置
CN203719332U (zh) * 2013-12-23 2014-07-16 李光均 一种烘干房
CN208529720U (zh) * 2018-06-06 2019-02-22 山东圣和塑胶发展有限公司 拉伸装置边部加热装置
CN210025995U (zh) * 2019-05-07 2020-02-07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边膜冷却装置
CN211424787U (zh) * 2019-12-30 2020-09-04 碧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流水线风冷降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1730A (ja) * 2001-06-12 2002-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テンタオーブン及び温風乾燥装置
CN203719332U (zh) * 2013-12-23 2014-07-16 李光均 一种烘干房
CN208529720U (zh) * 2018-06-06 2019-02-22 山东圣和塑胶发展有限公司 拉伸装置边部加热装置
CN210025995U (zh) * 2019-05-07 2020-02-07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边膜冷却装置
CN211424787U (zh) * 2019-12-30 2020-09-04 碧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流水线风冷降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2351A (zh) * 2023-09-19 2023-12-05 佛山市盟思拉伸装备有限公司 薄膜拉伸烘箱、局部温度可调的烘箱单元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5944B (zh) 2024-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75944B (zh)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其送风补偿单元
US408552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ely suspending moving webs of material
US3012335A (en) Treating web-like material by a gaseous medium
US3403456A (en) Impingement type drying apparatus
JP5716872B1 (ja) 横型熱処理装置及びこの横型熱処理装置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EP0531739B1 (en) Steam box
US6108939A (en) Blower nozzle
US3739490A (en) Orifice pattern for jet dryers
FI86997C (fi) Fixeringsanordning
KR20220000991A (ko) 필름 제조 장치
US10676847B2 (en) Discharge nozzle plate for center-to-ends fiber oxidation oven
CN210718533U (zh) 高速导热油喷射式干燥机
US3467313A (en) Heated humidifying apparatus
CN205736452U (zh) 一种平台装置及应用其的数码喷印系统
CN110667243A (zh) 具有干燥装置的接装纸印刷机和接装纸印刷的方法
CN210148918U (zh) 川流式薄膜预热烘箱
CN221685074U (zh) 一种毛绒布烘干装置
JP2000314070A (ja) 経糸糊付け機の熱風乾燥装置
CN219486306U (zh) 热风循环装置
CN219856450U (zh) 一种印刷设备精准烘干器
CN213708122U (zh) 气流辅助加工设备及玻璃生产装置
CN114438691B (zh) 拉幅机用下部喷嘴升降结构体
CN220871397U (zh) 一种铝单板用隧道炉加热装置
CN214917789U (zh) 一种管路表面涂层固化烘烤炉
CN209697384U (zh) 锂离子电池涂布隔离膜高效干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