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355A -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0355A
CN116170355A CN202310098434.9A CN202310098434A CN116170355A CN 116170355 A CN116170355 A CN 116170355A CN 202310098434 A CN202310098434 A CN 202310098434A CN 116170355 A CN116170355 A CN 11617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message
ring
domain controll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84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0355B (zh
Inventor
姜天宇
李中华
熊张林
刘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84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0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0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2Network monito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将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将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云端接收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利用域控制器能够同时参与主网段逻辑环与子网段逻辑环的网络管理的特点,通过域控制器将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主网段Ring报文,然后上传至云端,在只向云端发送一条网络管理报文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锁定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

Description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过去的分布式到域集中式的转化,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模块化程度和控制器功能集成度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对应的功能域也随之出现,用于控制并实现汽车的各种功能。在整车存在众多控制器的情况下,整车的直接网络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但与此同时,对于整车的直接网络管理也变得复杂。在整车的直接网络管理中,当其中一个控制器被唤醒后,便会在网络总线上发送网络管理报文,使得车端其它的控制器也会被唤醒,车辆整体处于唤醒状态。
因此,当整车中有控制器被异常唤醒时,则整车网络被异常唤醒,车辆便无法正常休眠,故需要锁定导致整车网络被异常唤醒的异常唤醒源,然后才能对异常唤醒源进行诊断并使整车处于正常休眠状态。中国专利CN112558590A公开了一种网络管理异常监测方法、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当监测到整车系统在预设时长内休眠且从休眠状态被唤醒时,确定整车系统的多个控制器中的目标控制器,然后获取目标控制器的网络数据,并发送目标控制器的网络数据至控制系统,能够分析并确定出整车系统被异常唤醒的目标控制器。但该方法未考虑到整车中控制器数量多的问题,直接通过网关控制器检测整车系统中控制器的休眠情况,会受到网关端口数量的限制,同时,总线需要传输的网络数据量较大,使得总线负载越来越高,影响了整车网络通讯质量,导致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锁定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用于解决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锁定困难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将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所述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将所述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将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包括:
由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
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所述控制器子网内的各控制器形成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
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通过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至所述域控制器。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所述Alive报文中携带有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接收所述Alive报文后被唤醒,并基于所述目标节点地址标记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基于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二后继节点,并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二后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后继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地址标记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并基于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三后继节点,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三后继节点,直至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全部控制器被唤醒。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由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域控制器唤醒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所述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根据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的形成,包括:
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其对应的节点地址置于第一Ring报文中,并根据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所述第一Ring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一后继节点;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对所述第一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若确定所述第一Ring报文形式与所述Ring报文形式不匹配,将所述第一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并根据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所述第二Ring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二后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后继节点对所述第二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将所述第二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三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直至形成子网段Ring报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包括:
解析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获得所述目标节点地址;
基于预先设置的节点地址与控制器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地址对应的目标控制器;
将所述目标控制器确定为所述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云端根据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监控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所述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第二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描述的基于控制器仿真虚拟化测试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基于控制器仿真虚拟化测试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其中,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并将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然后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最后将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使得云端接收到主网段Ring报文后,能够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利用域控制器能够同时参与主网段逻辑环与子网段逻辑环的网络管理的特点,通过域控制器将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主网段Ring报文,然后上传至云端,在只向云端发送一条网络管理报文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锁定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接网络管理状态转换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域控制构架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接网络管理逻辑环框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子样本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下文描述中,探讨了大量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更透彻的解释,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以方框图的形式而不是以细节的形式来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本发明的实施例难以理解。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直接网络管理是通过发送和接收两种类型的消息来建立逻辑环,即Alive message和Ring message。其中,Alive message是一个节点要加入逻辑环时要发送的消息,Ring message是网络正常工作时的环消息,是从一个节点传递给下一个节点,依次在逻辑环中传递,以表示网络中的节点正常工作的信息,而当某一节点功能不正常时,就会周期性地向网络中发送LimpHome message,直接网络管理分配了特定的网络管理CAN报文在网络上发送,采用直接网络管理这种令牌环策略的网络管理机制,使网络上的所有控制器能够同步进入休眠状态,以保证整车休眠。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接网络管理状态转换的框图。如图1所示,直接网络管理包括三个主状态,分别为网络管理停止,网络管理运行和网络管理关闭,而在网络管理运行阶段又包含三个子状态,分别为网络管理初始化,网络管理唤醒和网络管理睡眠,其中,三个子状态的状态关系为:网络管理初始化完毕后,唤醒网络管理进入运行状态;当满足休眠条件时,进入网络管理睡眠状态;处于网络管理睡眠状态时,当检测到有网络管理报文发出时,进入网络管理初始化状态。
其中,网络管理报文中数据单元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报文ID包括有目的地址、运行代码以及其他数据场。
表1:网络管理报文数据单元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071
在整车的直接网络管理中,当其中一个控制器被唤醒后,便会在网络总线上发送网络管理报文,使得车端其它的控制器也会被唤醒,车辆整体处于唤醒状态。当整车中有控制器被异常唤醒时,则整车网络被异常唤醒,车辆便无法正常休眠,需要锁定导致整车网络被异常唤醒的异常唤醒源,然后才能对异常唤醒源进行诊断并使整车处于正常休眠状态。目前,主要通过中央网关检测整车系统中各控制器的休眠情况,然后将被异常唤醒的目标控制器上传至云端,上述的方式未考虑到整车中控制器数量多的问题,直接通过网关控制器检测整车系统中各控制器的休眠情况,会受到中央网关端口数量的限制,不会与总线上的每个控制器连接,同时,总线需要传输的网络数据量较大,使得总线负载越来越高,影响了整车网络通讯质量,导致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锁定困难的问题。
由此,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环境包括云端201和车端202,在车端202中,域控制器一端与域内的各控制器相连,形成域控制器的子网段,另一端与中央网关相连,形成域控制器的主网段,中央网关与云端201连接,从而实现车辆数据的上云和下载。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车端202中,可以利用域控制器同时参与主网段逻辑环与子网段逻辑环的网络管理的特点,通过域控制器将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主网段Ring报文,然后通过中央网关上传至云端201,在只向云端201发送一条网络管理报文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锁定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物料平衡图规划系统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并由该实施环境中的关联解析模块具体执行。应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示例性实施环境,并由其它实施环境中的设备具体执行,本实施例不对该方法所适用的实施环境进行限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分别提出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下将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物料平衡图规划系统的构建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4,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301,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
其中,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子网段Ring报文是在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最终传递到域控制器的Ring报文。应当理解的是,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存在不止一个的情况,或者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为多个时,也会存在多个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不在同一个域控制器子网段中的情况,而控制器一旦被异常唤醒,其对应的节点地址都会传递到云端,使云端能够基于节点地址确定被异常唤醒的目标控制器。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包括:
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Alive报文唤醒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
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控制器子网内的各控制器形成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
子网段Ring报文通过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至域控制器。
车端通过域控制器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其中,首先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被唤醒后会发送Alive报文,该Alive报文能够唤醒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然后当域控制器子网内的控制器都被唤醒后,各控制器则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最后子网段Ring报文通过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至域控制器。
对于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与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的形成,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域控制构架图。如图4所示,例如,域控制器(控制器A)同时参与域控制器主网段和域控制器子网段的网络管理,其中,域控制器主网段还包括有中央网关(控制器B)、其他的域控制器,比如控制器C,域控制器子网段还包括在域控制器(控制器A)之下的各系统的控制器,比如包括控制器D、控制器E、控制器F。应当理解的是,每个控制器都分配有网络管理报文ID与节点地址,如表2所示:
表2:控制器与网络管理报文ID以及节点地址对应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01
如表2所示,例如,控制器D对应的网络管理报文ID为403,节点地址为03。在域控制器(控制器A)的主网段与子网段中,域控制器(控制器A)、中央网关(控制器B)、控制器C,按照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域控制器(控制器A)、控制器D、控制器E、控制器F,按照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值得注意的是,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可以是自定义的,比如按照各控制器的节点地址,从小地址到大地址,再由最大地址到最小地址的逻辑传输网络管理报文,即小地址→大地址、最大地址→最小地址。
根据表1,各控制器与其网络管理报文ID以及节点地址的对应表,和按照小地址→大地址、最大地址→最小地址的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的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和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具体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域控制构架图。如图4所示,主网段中域控制器(控制器A)、中央网关(控制器B)、控制器C,按照上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了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域控制器(控制器A)、控制器D、控制器E、控制器F,按照上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了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
在一实施例中,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Alive报文唤醒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包括:
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Alive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后继节点接收Alive报文后被唤醒,并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
第一后继节点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二后继节点,并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二后继节点,以使第二后继节点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并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三后继节点,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三后继节点,直至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全部控制器被唤醒。
当域控制器子网段中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时,该控制器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其中,Alive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第一后继节点为按照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接收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的Alive报文的节点。在第一后继节点接收到Alive报文后被唤醒,并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使得第一后继节点知晓被异常唤醒的具体控制器,应当理解的是,Alive报文在域控制器子网段传递中,其余控制器都可以基于Alive报文中携带的目标节点地址知晓被异常唤醒的具体控制器。然后第一后继节点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二后继节点,并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二后继节点,此时第二后继节点则可以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并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三后继节点,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三后继节点,直至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全部控制器被唤醒,其中,第二后继节点为按照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接收第一后继节点发送的Alive报文的节点,第三后继节点为按照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接收第二后继节点发送的Alive报文的节点。
请继续参见图4,假设控制器D被异常唤醒,则控制器D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将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即控制器E,控制器E接收到Alive报文后被唤醒,则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D,然后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二后继节点,即控制器F,并将Alive报文传递至控制器F,控制器F接收到Alive报文后被唤醒,则基于目标节点地址标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D,并基于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三后继节点,即域控制器(控制器A),并将Alive报文传递至域控制器(控制器A),域控制器(控制器A)接收到Alive报文后被唤醒,此时,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全部控制器都被唤醒。
在一实施例中,在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Alive报文唤醒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之后,方法还包括:
基于域控制器唤醒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
因为域控制器同时参与了该域控制器主网段和子网段的网络管理,当域控制器被唤醒后,基于被唤醒的域控制器,该域控制器主网段中的各控制器也会被唤醒,然后形成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其中,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的唤醒方式,同域控制器子网段中除了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之外其余控制器被唤醒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传递Alive报文的过程中,对应的域控制器子网段内传递的Alive报文如表3所示,对应的域控制器主网段内传递的Alive报文如表4所示。
表3:域控制器子网段内Alive报文传递形式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21
表4:域控制器主网段内Alive报文传递形式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22
如表3和表4所示,表中的报文ID表示控制器网络管理报文ID,目的地址表示控制器的源地址,运行代码表示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其他数据场表示预留数据场。例如控制器E的报文ID为403,目的地址为03,运行代码为01,而其他数据场用于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被唤醒的控制器的节点地址作为标志位写入其中。
在一实施例中,子网段Ring报文的形成,包括:
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其对应的节点地址置于第一Ring报文中,并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一Ring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
第一后继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对第一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
第一后继节点若确定第一Ring报文形式与Ring报文形式不匹配,将第一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并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二Ring报文传递至第二后继节点,以使第二后继节点对第二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将第二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三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直至形成子网段Ring报文。
域控制器子网段中的控制器被异常唤醒后,会将其对应的节点地址置于第一Ring报文中,并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一Ring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当第一后继节点接收到第一Ring报文后,能够基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对第一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应当理解的是,控制器被正常唤醒时与被异常唤醒时的Ring报文形式是不一样的,其中控制器被正常唤醒下的Ring报文形式可以自定义。若第一后继节点确定第一Ring报文形式与上述预先设置的Ring报文形式不匹配,则将第一Ring报文中携带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即将第一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相同位置处,然后又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二Ring报文传递至第二后继节点,以使第二后继节点对第二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将第二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三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直至形成最终的子网段Ring报文。
请继续参见图4,假设控制器D被异常唤醒,会将其对应的节点地址03置于第一Ring报文中,并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一Ring报文传递至控制器E,当控制器E接收到第一Ring报文后,能够基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对第一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若确定第一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的形式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的其他数据场的形式不匹配,则将第一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控制器D的节点地03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相同位置处,然后又根据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第二Ring报文传递至控制器F,控制器F对第二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将第一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控制器D的节点地址03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的相同位置处,直至形成最终的子网段Ring报文,该子网段Ring报文的其他数据场中携带的目标节点地址则03。其中,对应的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的Ring报文形式如表5所示:
表5: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Ring报文传递形式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41
步骤S302,将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当域控制器接收到子网段Ring报文后,则将该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从而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步骤S303,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通过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从而可以基于中央网关将目标节点地址上传至云端,写入主网段Ring报文的过程与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Ring报文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对应的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传递的Ring报文形式如表6所示:
表6: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Ring报文传递形式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42
步骤S304,将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云端接收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在车端,通过中央网关将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云端在接收到该主网段Ring报文后,则可以快速锁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在一实施例中,云端接收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包括:
解析主网段Ring报文,获得目标节点地址;
基于预先设置的节点地址与控制器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节点地址对应的目标控制器;
将目标控制器确定为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云端在接收到中央网关发送的主网段Ring报文后,便会对主网段Ring报文进行解析,获得目标节点地址,然后基于预先设置的节点地址与控制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该目标节点地址对应的目标控制器,该目标控制器则为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主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信息,云端根据主网段Ring报文,监控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
云端可以根据主网段Ring报文中的特定字段,获得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信息。其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运行状态信息查表获得,如表7所示:
表7:运行状态查询表
Figure BDA0004072476560000151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装置600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写入模块602,用于将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第二写入模块603,用于将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传输模块604,用于将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云端接收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实质上是设置了多个模块用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功能和技术效果参照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接口与处理器和收发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通信接口用于进行通信,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方法的各个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地,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子样本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子样本。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子样本、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子样本、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子样本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将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所述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将所述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将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包括:
由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
根据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所述控制器子网内的各控制器形成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
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通过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传递至所述域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第一后继节点,所述Alive报文中携带有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接收所述Alive报文后被唤醒,并基于所述目标节点地址标记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基于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二后继节点,并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二后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后继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地址标记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并基于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确定第三后继节点,将所述Alive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三后继节点,直至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全部控制器被唤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发送Alive报文,并通过所述Alive报文唤醒所述域控制器子网内的其余控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域控制器唤醒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所述域控制器主网内的各控制器根据所述节点地址传递原则,形成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的形成,包括:
所述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将其对应的节点地址置于第一Ring报文中,并根据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所述第一Ring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一后继节点;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的在正常唤醒情况下的Ring报文形式,对所述第一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后继节点若确定所述第一Ring报文形式与所述Ring报文形式不匹配,将所述第一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二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并根据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将所述第二Ring报文传递至所述第二后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后继节点对所述第二Ring报文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将所述第二Ring报文中的节点地址置换在第三Ring报文的相同位置处,直至形成子网段Ring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包括:
解析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获得所述目标节点地址;
基于预先设置的节点地址与控制器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地址对应的目标控制器;
将所述目标控制器确定为所述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云端根据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监控所述域控制器主网段中各控制器以及所述域控制器子网段中各控制器的运行状态。
8.一种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域控制器子网段逻辑环中的子网段Ring报文,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中携带有被异常唤醒的控制器的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子网段Ring报文写入所述域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中;
第二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管理报文内的目标节点地址写入域控制器主网段逻辑环中的主网段Ring报文中;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上传至云端,以使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主网段Ring报文后,确定车端网络的异常唤醒源。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098434.9A 2023-02-10 2023-02-10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170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8434.9A CN116170355B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8434.9A CN116170355B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355A true CN116170355A (zh) 2023-05-26
CN116170355B CN116170355B (zh) 2024-05-17

Family

ID=86415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8434.9A Active CN116170355B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035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035A (zh) * 2013-03-29 2013-07-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sek标准的网络休眠方法、装置及ecu
CN111698107A (zh) * 2019-03-13 2020-09-22 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整车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2436977A (zh) * 2020-10-15 2021-03-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sek网络管理的控制器休眠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3064403A (zh) * 2021-03-28 2021-07-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sek网络管理的控制器状态监控方法
CN113364613A (zh) * 2021-05-19 2021-09-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3459808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异常唤醒管理方法、装置及云端管理平台、汽车
CN113691396A (zh) * 2021-08-09 2021-11-2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异常休眠唤醒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20038303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ntrol device, vehicle having th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ntrol device
CN114675620A (zh) * 2021-06-23 2022-06-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4827184A (zh) * 2021-07-12 2022-07-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异常唤醒的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及云服务器
CN115202317A (zh) * 2022-05-31 2022-10-18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网络休眠唤醒异常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5348291A (zh) * 2022-08-19 2022-11-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utosar网络管理灵活设计方法、系统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035A (zh) * 2013-03-29 2013-07-1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sek标准的网络休眠方法、装置及ecu
CN111698107A (zh) * 2019-03-13 2020-09-22 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整车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3459808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异常唤醒管理方法、装置及云端管理平台、汽车
US20220038303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ntrol device, vehicle having th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ntrol device
CN112436977A (zh) * 2020-10-15 2021-03-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sek网络管理的控制器休眠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3064403A (zh) * 2021-03-28 2021-07-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sek网络管理的控制器状态监控方法
CN113364613A (zh) * 2021-05-19 2021-09-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4675620A (zh) * 2021-06-23 2022-06-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4827184A (zh) * 2021-07-12 2022-07-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异常唤醒的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及云服务器
CN113691396A (zh) * 2021-08-09 2021-11-2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网络异常休眠唤醒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02317A (zh) * 2022-05-31 2022-10-18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网络休眠唤醒异常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5348291A (zh) * 2022-08-19 2022-11-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utosar网络管理灵活设计方法、系统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YANWEN; GONG JINFENG; ZHANG HONGWEI; RONG HUI: "Design of automotive CAN network management based on OSEK standard",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 September 2011 (2011-09-19) *
张新宇等: "车辆CAN网络休眠异常监控方法研究", 汽车实用技术, 15 September 2020 (2020-09-15) *
王跃飞等: "一种用于车载网络通信管理的逻辑环机制研究", 电子学报, 15 November 2014 (2014-11-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355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g et al. Asynchronous spiking neural P systems with rules on synapses
CN108985774B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激励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962586B2 (en) Updating machines while disconnected from an update source
CN106055454B (zh) 一种服务器主板的监控方法
CN101482858A (zh) 互连体系结构状态覆盖测量方法
Wang et al. Minimization of dynamic sensor activation in discrete event systems for the purpose of control
CN109886693B (zh) 区块链系统的共识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Hsu et al. Standby system with general repair, reboot delay, switching failure and unreliable repair facility—a statistical standpoint
Zhihong et al. A robust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O2007074905A1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システム
US20210089005A1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150662A (zh) 消息传输方法、分布式系统、设备、介质和无人车
CN112702220B (zh) 网络测试方法和网络测试装置
Hu et al. State-based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strategy for Takagi–Sugeno fuzzy fractional-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switching topologies
CN116170355B (zh) 车端网络异常唤醒源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7529953B1 (en) Communication bus power state management
CN112598135A (zh) 模型训练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US20230231937A1 (en) EtherCAT Device with Clock Generation Mode and Clock Propagation Mode
CN115510635B (zh) 空间环境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41106A (zh) 一种时间同步精度的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486583B (zh) 设备的健康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4428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power usage of an energy-aware computing system
CN116193472B (zh) 车载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evi et al. MCS-51 microcontroller bas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using CAN protocol
CN117155781B (zh) 数据处理器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数据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