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8887A -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8887A
CN116158887A CN202111416992.2A CN202111416992A CN116158887A CN 116158887 A CN116158887 A CN 116158887A CN 202111416992 A CN202111416992 A CN 202111416992A CN 116158887 A CN116158887 A CN 116158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guide wire
stent
guidewir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69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鑫
肖本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69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88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8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8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0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 A61F2002/9511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the retaining means being filaments or wi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本申请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体及导丝,所述支架体包括主支及设于所述主支同一端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主支具有一主管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具有第一支管腔和第二支管腔,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第二支管腔均与所述主管腔连通,连通的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主管腔及所述第二支管腔形成一预设通路,所述导丝的部分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且所述导丝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架体沿所述预设通路移动。本发明的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能够快速地建立延长支架输送器的导丝入路,同时解决导丝提前脱出或无法顺利推进问题,大大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由于手术时间过长,产生相关并发症。

Description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的疾病之一,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材料的更新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支架器械,其支架结构基本都是分体式结构,其包括呈“人”字形的主体分叉支架和延长支架,其中主体分叉支架具有一个长髂支和一个短髂支。释放时先将主体分叉支架通过长髂支一侧股动脉释放,并将短髂支释放在腹主动脉瘤的瘤腔内,再通过对侧股动脉将短髂支延长,在延长的过程中,首先需从对侧股动脉穿入一根导丝,通过控制导丝,将导丝选入短髂支内,作为对侧髂动脉延长支架输送器导入的导丝入路,如图1所示。由于腹主动脉瘤的瘤腔通常都较大,而短髂支直径通常为十几毫米,同时又加上血流自上而下的冲击,使得导丝a选入短髂支b的难度增大,术中医生通常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来完成导丝的选入,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并发症的概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其旨在降低导丝选入分叉支架短分支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体及导丝,所述支架体包括主支及设于所述主支同一端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主支具有一主管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具有第一支管腔和第二支管腔,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第二支管腔均与所述主管腔连通,连通的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主管腔及所述第二支管腔形成一预设通路,所述导丝的部分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且所述导丝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架体沿所述预设通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预设通路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对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的导丝进行约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体内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支架体相对固定,所述限位组件上和/或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支架体之间设有可供所述导丝穿过的限位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固接的具有管腔的管状限位件,所述管腔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和/或,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局部固接的片状限位件,所述片状限位件与所述支架体的非固接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和/或,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固接的具有通孔的环状限位件,所述通孔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腔具有靠近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一近侧壁和远离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一远侧壁;
所述第二支管腔具有靠近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二近侧壁和远离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二远侧壁;
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近侧壁和所述第二近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远侧壁和所述第二近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近侧壁和所述第二远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远侧壁和所述第二远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的所述导丝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防止所述导丝在不受外力时脱离所述支架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导丝外周面上的凹槽;和/或,形成于所述导丝外周面上的粗糙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凹槽时,所述凹槽为楔形凹槽,所述楔形凹槽的收敛端指向所述导丝的近端,所述楔形凹槽与所述限位组件配合使得所述导丝在外力作用下仅能朝向远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丝的远端端部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通道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导丝仅能单向脱离所述支架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器和上述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输送器用于输送所述覆膜支架,所述输送器包括鞘芯及鞘管,所述覆膜支架置于所述鞘芯和鞘管之间。
本发明的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在主支内设置主管腔,在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内分别设有第一支管腔和第二支管腔,并使第一支管腔、第二支管腔均与主管腔连通并形成与外界贯通的预设通路,将导丝的部分置于预设通路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支架体沿支架体内的预设通路移动,从而可快速建立延长支架输送器的导丝入路,同时解决导丝提前脱出或无法顺利推进问题,大大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由于手术时间过长,产生相关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释放分支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覆膜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覆膜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中覆膜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导丝与限位结构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导丝与限位结构的相对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中导丝通过预设通路由第一支管腔进入第二支管腔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中导丝进入对侧髂总动脉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中导丝与抓捕器配合建立对侧导丝入路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中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建立对侧导丝入路完成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覆膜支架;
10:支架体、11:主支、11a:主管腔、12:第一分支、12a:第一支管腔、13:第二分支、13a:第二支管腔;
20:导丝、20a:平滑段、20b:防滑段、20b1:凹槽、20b2:粗糙部、20c:防脱块;
30a:管状限位件、30a1:第一通道、30b:片状限位件、30b1:第二通道、30c:环状限位件、30c1:第三通道;
200:抓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或者输送该医疗器械的输送系统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或者输送系统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覆膜支架100包括支架体10及导丝20。其中,支架体10和导丝20均包括远端和近端,支架体10内形成有一预设通路S,其中,预设通路S与外界相通,此处的外界指支架体10的外部。导丝20的远端沿预设通路S进入支架体10并使导丝20的部分预置于支架体10内,导丝20的近端置于支架体20外,导丝20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支架体10沿支架体10内的预设通路S移动。本发明的包括有支架体10和导丝20的覆膜支架100被装载于输送器内,在使用过程中,覆膜支架100释放后,可施加外力至导丝20,使得导丝20沿预设通路S移动,从而可快速建立延长支架输送器的导丝入路,降低导丝20选入分叉支架短分支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其中,施加外力至导丝20,使得导丝20沿预设通路S移动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自导丝20的近端推送导丝20,使得导丝20沿预设通路S移动。或通过捕获器捕捉导丝20的远端,然后拉动捕获器,使得导丝20在捕获器的拉动下沿预设通路S移动。或结合近端推送导丝20及远端捕获器捕获拉动的方式实现导丝20的移动。应当理解,上述施加外力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导丝20的远端沿预设通路S进入支架体10并部分置于支架体10内包括导丝20的远端沿预设通路进入支架体10并其远端穿出支架体10、以及导丝20的远端沿预设通路进入支架体10但其远端并未穿出支架体10两种情况。导丝20的远端穿出支架体10即导丝20的远端伸出了支架体10,此时导丝20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部分置于支架体10内。导丝20的远端未穿出支架体10即导丝20的远端未伸出支架体10,此时导丝20的远端及靠近远端的部分导丝置于支架体10内。
如图2所示,支架体10包括主支11及第一分支12和第二分支13。主支11、第一分支12和第二分支13均包括一远端和一近端,第一分支12的远端和第二分支13的远端同时与主支11的近端连接,主支11具有一主管腔11a,第一分支12具有一第一支管腔12a,第二分支13具有一第二支管腔13a,第一支管腔12a和第二支管腔13a均与主管腔11a连通。示例性的,以腹主动脉分叉支架为例进行说明,支架体10为呈“人”字形的三通结构,其包括近端的主支和位于远端的一对髂支,这一对髂支包括适用于右侧髂动脉或腹主动脉的右髂支和适用于左侧髂动脉的左髂支,其中,右髂支的长度大于左髂支,左髂支和右髂支的远端在主支的近端处形成主体分叉。可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支架体1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可理解的是,第一分支12和第二分支13的近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近端管口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端管口。导丝20穿过第一近端管口或第二近端管口沿预设通路S进入支架体10并部分置于支架体10内,并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通路S移动。其中,导丝20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通路S移动包括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所述正向移动指自第一近端管口穿入、并依次经过第一支管腔12a、主管腔11a和第二支管腔13a后自第二近端管口穿出的移动。所述反向移动指自第二近端管口穿入、并依次经过第二支管腔13a、主管腔11a第一支管腔12a后自第一近端管口穿出的移动。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移动指正向移动。
由于导丝细小且有一定的硬度,而管腔形成的预设通路在压缩前后腔径变化较大,这就导致置于预设通路内的预制导丝会因为这种变化而其位置会不断变化,且这种变化往往不可预估与控制,常常会导致预制导丝远端滑脱较短的分支,或者导致导丝的推送困难,鉴于此,参阅图3所示,覆膜支架还包括设于预设通路上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对预置于预设通路内的导丝进行约束,受约束的预制导丝的位置不会随管腔的压缩而改变,且在推送过程中限位结构会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便于预制导丝顺畅送出。优选的,限位结构距第二分支的第二支管腔的远端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使得预制导丝在靠近第二支管腔的管口处进有径向活动的空间,这保证了导引导管在穿过预制导丝后可以顺利的进入第二支管腔,进而完成延长支架的植入。
作为限位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支架体10内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支架体10相对固定,限位组件上和/或限位组件与支架体10之间设有可供导丝20穿过的限位通道。其中,限位组件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与支架体10相对固定,应当说明的是,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其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可通过支架体的波圈形成,例如,预制导丝可以穿插于内覆膜于波圈之间,内覆膜与波圈对预制导丝进行压制约束。还可的是,波圈间隔性的径向侧伸出内覆膜形成可供预制导丝穿过的约束部。当然的是,限位结构限定约束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限位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架体10的管腔壁上的具有通孔腔的管状限位件30a,管状限位件30a内部的管腔形成用于供导丝20穿过的第一限位通道30a1。示例性的,管状限位件30a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固定。
具体地,第一支管腔12a具有靠近主支11的中心轴的第一近侧壁和远离主支11的中心轴的第一远侧壁。第二支管腔13a具有靠近主支11的中心轴的第二近侧壁和远离主支11的中心轴的第二远侧壁。
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示,作为管状限位件30a的一种设置方式,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近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分别固设有一个管状限位件30a。具体地,管状限位件30a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与第一近侧壁和第二近侧壁相连。管状限位件30a沿支架体10的轴向延伸,且第一支管腔12a内的管状限位件30a与第一分支12的长度基本一致,第一支管腔12a内的管状限位件30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管腔12a的近端和远端相连。第二支管腔13a内的管状限位件30a的长度略小于第二分支13的长度,第二支管腔13a内的管状限位件30a的上端与第二支管腔13a的近端相连,第二支管腔13a内的管状限位件30a的下端与第二分支13的第二近侧壁相连,其下端距离第二支架的远端一定距离,从而通过管状限位件30a内的第一限位通道30a1对第一支管腔12a和第二支管腔13a内的导丝20的入路进行有效地约束限位。导丝20从第一支管腔12a的近端插入至第一支管腔12a的管状限位件30a的第一限位通道内,然后通过第一支管腔12a的远端伸入至主管腔内,弯曲后再通过第二支管腔13a的远端进入第二支管腔13a的管状限位件30a的第一限位通道内,最后通过第二支管腔13a的近端伸出至支架体10的外部,通过管状限位件30a不仅对导丝20进行了周向的约束,且在预设通路内建立狭小的移动通道,避免了导丝在预设通路内的随意移动滑脱,且保证了预置导丝20顺利推进,利于快速地建立延长支架输送器的导丝入路,降低导丝20选入分叉支架短分支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分别固设有一个管状限位件30a;或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近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远侧壁上分别固设有一个管状限位件30a;或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远侧壁上分别固设有一个管状限位件30a,以上多种设置方式均能够有效地对导丝20的入路进行限位,当然的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
优选的,管状限位件30a的第一限位通道30a1的内径尺寸大于导丝20的外径尺寸,同时小于等于2倍的导丝20的外径尺寸,避免由于管状限位件30a的第一限位通道30a1的直径尺寸过小或过大,造成覆膜支架100植入后导丝20在推进过程中发生弯曲堆叠,从而导致导丝20推进困难或者无法推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管状限位件30a可间隔性的连接于支架体10的管腔壁上,管状限位件30a的结构可参照上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管状限位件30a的轴向长度较上述实施例较短,因此,较短的多个管状限位件30a可间隔性设置。
再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导丝20设于主管腔11a的弯曲部分的半径尺寸R0≥2mm,可避免由于导丝20的弯曲半径过小导致后续导丝20推送阻力大,推送困难,避免造成覆膜支架100移位,手术失败。同时,导丝20设于主管腔11a的弯曲部分的顶点与支架体10分叉处的距离L0应大于等于导丝20的直径尺寸,并小于等于主支11的覆膜高度L1,从而避免由于导丝20在主管腔11a内的设置位置过高,造成导丝20占用主支11的覆膜的压缩空间,导致覆膜支架100的装配和释放困难。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管状限位件30a的设置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另外,导丝20的在预设通路内的设置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作为限位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局部固接的片状限位件30b,片状限位件30b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的非固接处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导丝20穿过的第二限位通道30b1。示例性的,片状限位件30b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固定。
具体地,参阅图5和图6所示,作为片状限位件30b的一种设置方式,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分别固设有一个片状限位件30b,片状限位件30b仅两侧部分与管腔壁相固接,并在片状限位件30b中间未与管腔壁的固接处与管腔壁间形成第二限位通道30b1。同时,主管腔11a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片状限位件30b,设于主管腔11a内的片状限位件30b与主管腔11a的管腔壁间同样形成第二限位通道30b1,导丝20设于主管腔11a的弯曲部分穿过片状限位件30b并与主管腔11a的管腔壁间的第二限位通道30b1。示例性的,片状限位件30b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将片状限位件30b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固定。
通过将片状限位件30b分别与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相连,能够进一步地延长导丝20在主管腔11a内的路径并增大导丝20在主管腔11a内的弯曲半径,从而降低对导丝20弯曲性能的要求,同时可以提高覆膜支架100植入后导丝20的推送性能,降低推送阻力。同时,通过片状限位件30b对第一支管腔12a、第二支管腔13a和主管腔11a内的导丝入路共同进行限位,有利于将覆膜支架100压缩到更小的直径尺寸,降低覆膜支架100的装配难度。此外,分布于主管腔11a内的片状限位件30b设于导丝20的弯曲部分的顶点位置,从而避免覆膜支架100植入后,导丝20在推送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无法顺利从第二支管腔13a内的第二限位通道30b1推送至支架体10的外部。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片状限位件30b的设置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另外,导丝20的在预设通路内的设置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作为限位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7和图8所示,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架体10的管腔壁上的具有通孔的环状限位件30c,通孔形成用于导丝20穿过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
具体地,参阅图7和图8所示,作为环状限位件30c的一种设置方式,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分别连接设有多个环状限位件30c,多个环状限位件30c相互间隔设置,并在多个环状限位件30c的环形通孔间共同组成用于导丝20穿过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同时,主管腔11a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环状限位件30c,设于主管腔11a内的环状限位件30c与主管腔11a的管腔壁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PTFE热处理方式或者PET缝合方式将环状限位件30c与支架体10的管腔壁相连接。导丝20设于主管腔11a的弯曲部分穿过环状限位件30c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上述环状限位件30c同样对导丝进行了周向的约束,能够快速地建立延长支架输送器的导丝入路,降低导丝20选入分叉支架短分支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环状限位件30c的设置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另外,导丝20的在预设通路内的设置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出的第一支管腔12a的第一远侧壁和第二支管腔13a的第二近侧壁上,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还需说明的是,上述示出的管状限位件、片状限位件及环状限位件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同时包括管状限位件30a和片状限位件30b。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同时包括管状限位件30a、片状限位件30b以及环状限位件30c。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同时包括片状限位件30b和环状限位件30c。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同时包括管状限位件30a和环状限位件30c,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为了防止由于腹主动脉分叉支架10在制作装配及支架释放过程中造成预置导丝20提前脱落,影响手术的后续操作或导致手术失败,参阅图9至图12所示,作为优选,导丝20上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与限位结构配合以防止导丝在不受外力时脱离支架体,防滑结构增强了导丝20与限位结构的连接强度,防止导丝2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脱离出支架体10。示例性的,防滑结构包括设于导丝20外周面上的凹槽20b1;和/或,设于导丝20外周面上的粗糙部20b2。
示例性的,参阅图9~图12所示,导丝20包括平滑段20a和预制于支架体内的防滑段20b,防滑结构形成于防滑段20b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20b1可与粗糙部20b2单独设置或者可结合设置,具体设置形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如前述,导丝20的移动方向包括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其中,正向移动为自第一支管腔12a、经主管腔11a及至第二支管腔13a的移动,即图1中黑色尖头所示的方向为预设通路S的正方向。反向移动为自第二支管腔13a、经主管腔11a及至第一支管腔12a的移动,即与图1中黑色尖头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预设通路S的反方向。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导丝反向移动脱离出支架体10,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在防滑结构包括凹槽20b1时,凹槽20b1为楔形凹槽,楔形凹槽的收敛端指向导丝的近端,楔形凹槽与限位结构配合使得导丝在外力作用下仅能朝向远端移动,即仅能正向移动,也就是说,导丝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该方式不仅防止导丝提前脱落,而且使得导丝在外力作用下仅能朝向远端移动,有效防止医生由于误操作将预置导丝从长分支抽出。其中,防滑段20b上的楔形凹槽的最大径向尺寸与平滑段20a的直径尺寸相等。
如图10所示,楔形凹槽与环状限位件30c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相配合,从而增强导丝20与环状限位件30c间的连接强度,防止覆膜支架100在制作装配及释放过程中造成导丝20的提前脱落,影响手术的后续操作或导致手术失败。
具体地,参阅图10所示,导丝20的防滑段20b上设置的楔形凹槽沿导丝20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为b0,环状限位件30c沿自身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为b1,其中b1≤b0≤2b1,从而避免由于防滑段20b上的楔形凹槽的长度尺寸设置过小,导致环状限位件30c无法与楔形凹槽相配合,造成导丝20的防滑段20b的防滑作用失效;或者由于防滑段20b上的楔形凹槽的长度尺寸设置过大,环状限位件30c与防滑段20b配合后,导丝20仍可沿环状限位件30c进行滑动,从而导致防滑作用的降低,降低制作装配及覆膜支架100释放过程中造成导丝20提前脱落的风险。此外,楔形凹槽的收敛端指向导丝20的近端,即楔形凹槽的大径段指向导丝20的近端,在使用操作过程中,楔形凹槽的收敛端可以挂接住环状限位件30c,楔形凹槽的小径段又不会影响导丝20沿预设通路S正常推进,保证导丝20仅能沿预设通路S的正方向单向前进,避免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导丝20从反方向抽出。
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粗糙部20b2与环状限位件30c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相配合,从而增强导丝20与环状限位件30c间的连接强度,防止覆膜支架100在制作装配及释放过程中造成导丝20的提前脱落,影响手术的后续操作或导致手术失败。其中,粗糙部20b2可由多种工艺获得,具体不做限定。粗糙部20b2的直径尺寸与平滑段20a的直径尺寸相等。
进一步地,参阅图1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导丝20的远端端部还设有防脱块20c,防脱块20c的外径大于限位通道的内径,以使得导丝20仅能单向脱离所述支架体。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防脱块20c为球形面指向远端的部分球型结构,防脱块20c的最大直径尺寸为D0,环状限位件30c的第三限位通道30c1的直径尺寸为D1,其中D0>D1,从而保证导丝20只能沿预设通路S的正方向单向前进,避免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导丝20从反方向抽出,降低对覆膜支架100的导丝入路建立失败的风险。
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导丝20的防滑段20b除与图7和图8中所示的环状限位件30c相配合外,还可以与本发明中其他形式的限位组件相配合,如防滑段与图3和图4中的管状限位件30a相配合,或防滑段与图5和图6中的片状限位件30b相配合,均能够有效地保证导丝20只能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通路S的正方向单向前进,避免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导丝20从反方向抽出,降低对覆膜支架100的导丝入路建立失败的风险。应当说明的是,在防滑段20b上的凹槽与管状限位件30a相配合时,可只在导丝远端处设置凹槽结构以便与管状限位件30a的末端钩挂住即可。其中,上述实施例的导丝20也可用于其他支架结构中。
以腹主动脉分叉支架为例进行说明,结合图13至图16所示,其中,覆膜支架100内的导丝20是预置于支架体10内的,具体释放流程如下:先将主支11及第二分支13释放开,然后将预置导丝20沿预设通路S向前推进,直至预置导丝20从支架体10内推出,使其进入到对侧髂总动脉,或者导丝20从第二分支13内推出后,从对侧股动脉进入抓捕器200,并通过抓捕器200抓捕并牵引导丝20从对侧股动脉切口伸出,从而完成对侧髂动脉延长支架导丝入路的建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输送系统,该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器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覆膜支架100,输送器用于输送覆膜支架100,输送器包括鞘芯及鞘管,覆膜支架100置于鞘芯和鞘管之间。由于该覆膜支架输送系统设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覆膜支架100,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覆膜支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及导丝,所述支架体包括主支及设于所述主支同一端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主支具有一主管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具有第一支管腔和第二支管腔,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第二支管腔均与所述主管腔连通,连通的所述第一支管腔、所述主管腔及所述第二支管腔形成一预设通路,所述导丝的部分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且所述导丝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架体沿所述预设通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预设通路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对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的导丝进行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体内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支架体相对固定,所述限位组件上和/或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支架体之间设有可供所述导丝穿过的限位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固接的具有管腔的管状限位件,所述管腔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和/或,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局部固接的片状限位件,所述片状限位件与所述支架体的非固接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和/或,包括与所述支架体固接的具有通孔的环状限位件,所述通孔形成所述限位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腔具有靠近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一近侧壁和远离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一远侧壁;
所述第二支管腔具有靠近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二近侧壁和远离所述主支的中心轴的第二远侧壁;
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近侧壁和所述第二近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远侧壁和所述第二近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近侧壁和所述第二远侧壁上;
或;所述限位组件至少固设于所述第一远侧壁和所述第二远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预置于所述预设通路内的所述导丝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防止所述导丝在不受外力时脱离所述支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导丝外周面上的凹槽;和/或,形成于所述导丝外周面上的粗糙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凹槽时,所述凹槽为楔形凹槽,所述楔形凹槽的收敛端指向所述导丝的近端,所述楔形凹槽与所述限位组件配合使得所述导丝在外力作用下仅能朝向远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的远端端部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通道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导丝仅能单向脱离所述支架体。
10.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器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输送器用于输送所述覆膜支架,所述输送器包括鞘芯及鞘管,所述覆膜支架置于所述鞘芯和鞘管之间。
CN202111416992.2A 2021-11-25 2021-11-25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6158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992.2A CN116158887A (zh) 2021-11-25 2021-11-25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992.2A CN116158887A (zh) 2021-11-25 2021-11-25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8887A true CN116158887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6992.2A Pending CN116158887A (zh) 2021-11-25 2021-11-25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88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3991B2 (en) Controlled expansion stent graft delivery system
EP1894545B1 (en) Multiple in vivo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US8491646B2 (en) Stent graft
US20170304097A1 (en)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having an inner shaft component with a loading pad or covering on a distal segment thereof for stent retention
EP3398568B1 (en) Delivery system and lumen stent system
US10098767B2 (en) Reconfigurabl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EP3378438B1 (en) Endovascular stent
US9452069B2 (en) Reconfigurabl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070156224A1 (en) Handle system for deploying a prosthetic implant
US903975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vascular device
US20220218503A1 (en) Locking assembly for coupling guidewire to delivery system
KR20080002984A (ko) 신속한 삽입을 위한 의료장치
CA2608160A1 (en)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US9393140B2 (en) Reconfigurabl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03860292A (zh) 用于腔内装置的预载式丝
US9192499B2 (en) Inner catheter for a self-expanding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 with a closed coil wire
US20130289692A1 (en) Reconfigurabl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150313738A1 (en) Push and pull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
AU2020229784B2 (en) Modular branched endoprostheti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6158887A (zh)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US20140100645A1 (en)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 with an inner catheter having a flushing groove
US11559417B1 (en)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doluminal delivery of branched vascular endoprosthetic devices
CN112998919B (zh) 输送器
CN111096833A (zh) 输送器
WO2018005473A1 (en) Delivery systems for endovascular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