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5328A -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5328A
CN116155328A CN202111399890.4A CN202111399890A CN116155328A CN 116155328 A CN116155328 A CN 116155328A CN 202111399890 A CN202111399890 A CN 202111399890A CN 116155328 A CN116155328 A CN 11615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sc
information
terminal
precoding matrix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98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荣灵
姜大洁
郑凯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98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53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592 priority patent/WO20230883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5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方法包括:BSC终端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BSC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反向散射(Backscatter,BSC)硬件设计中,BSC系统可能存在无源射频组件或者半无源射频组件。BSC系统包含以下部分:BSC发射机(Backscatter Transmitter)或反向散射通信终端(BSC UE)、BSC接收机(Backscatter Receiver)。以无源终端为例,无源BSC UE收集环境中的射频信号的能量,并将要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环境中的信号发送给接收机,以实现无源BSC UE与接收机之间的通信。
BSC UE可以通过多天线技术进行上行信号的传输,从而获得多天线处理增益。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支持基于码本的传输和非码本传输两种上行传输方案。传统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方案中,NR系统支持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OFDM波形的码本,然而,BSC UE的预编码设计受到硬件、功耗和传输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存在传输速率低、远距离传输时覆盖能力弱等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上行传输方法对信号进行传输,会造成信号严重失真和较大衰落,造成较大的误码率和检测难度,因此传统的上行传输方案不适用于BSC UE的信号调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能够解决BSCUE上行传输存在较大误码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BSC终端,该方法包括:
反向散射BSC终端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BSC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BSC接收设备,该方法包括:
BSC接收设备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BSC接收设备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BSC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BSC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及BSC接收设备,所述终端为BSC终端,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BSC接收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了调制信息和/或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BSC UE在上行传输时,基于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小现有的上行传输方式中造成的信号失真和信号衰落的问题,减小误码率和信号检测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BSC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组情况下的BSC终端的预编码设计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分组情况下的BSC终端的预编码设计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选择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在进行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时,首先对下面描述中所用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一、反向散射通信:
BSC系统包含以下部分:Backscatter Transmitter/BSC UE、BackscatterReceiver。以BSC UE为例,其结构如图2所示。BSC系统利用环境中的射频信号,例如来自蜂窝、电视广播和WiFi信号,BSC UE收集其能量,并将要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环境中的信号发送给BSC接收机,以实现无源BSC UE与BSC接收机之间的通信。BSC的BSC UE作为BSC系统中的无源器件,主要由射频能量收集器、开关、调制模块和信息解码器几个重要部分组成。BSCUE接收到环境中的射频源信号,并从中获取能量,存储在能量收集器中,为BSC UE本身的信号处理和信号发射等硬件模块提供能源。随后,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调制,并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输给BSC接收机。
具体地,为了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比特发送给BSC接收机,BSC UE通过控制切换负载阻抗来改变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及相位,以实现对接收到的环境中载波的调制,最终BSC接收机可接收并解码反向散射信号。
定义反射系数为Γ,BSC UE的每根天线阻抗均为ZA,第i个负载阻抗为Zi,可得:
Figure BDA0003364704570000051
Figure BDA0003364704570000052
其中,θA和θi分别表示天线和第i个负载阻抗的相位。假设BSC UE共有M根天线(M≥2)和N个负载阻抗,其中每根天线的天线阻抗均相等,则第i个负载阻抗Zi对应的反射系数Γi的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3364704570000053
Figure BDA0003364704570000054
/>
Figure BDA0003364704570000055
由上述公式可知:反射系数的幅值和相位与负载阻抗的选取有很大的关系,进一步可看出,负载阻抗的幅值和相位影响了反射系数的幅值和相位。
二、预编码技术:
在5G通信系统中,一个基站服务多个用户,存在严重的用户间干扰和用户内数据流间干扰。虽然通过在基站端增加天线,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干扰,提高系统容量,但是系统性能提升有限。为了抑制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和简化用户端的设计成本,基站在下行链路采用预编码技术。
在5G NR之前,由于基站天线数量较少,通过为每根天线配置一条射频链路实现全数字预编码,可大幅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然而,在多天线系统中,基站会配置大规模天线,若为每根天线配置一条射频链路,则需大规模的射频链路及数模转换器,将导致系统功耗和硬件复杂度的急剧上升。混合预编码作为提升多天线系统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采用数模混合的两级成形结构实现波束成形。相比于全数字预编码,混合预编码可以保证系统频谱效率的同时,通过减少射频链路等硬件配置,降低硬件功耗和成本,使大规模天线应用于5G系统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成为可能。混合预编码分为基带预编码和模拟预编码两部分:对于数字预编码,每个要发送的数据流至少需要一条射频链路;对于模拟预编码,每条射频链路可与多根天线相连,只负责调相,不改变信号的模值。
NR标准支持最多4层的上行(即PUSCH)多天线预编码,如果上行传输采用DFT预编码OFDM技术,则只能支持单层的传输。终端关于PUSCH的多天线预编码可以配置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码本的传输,另一种是基于非码本的传输。
上行多天线传输的一个限制就是终端可以多大程度上控制天线间的相关性,或者说终端两个天线上发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终端控制。一般来说,在做多天线预编码时,需要准确调整各个天线端口的权值,其中包括特定的相移。这些权值会应用于不同天线端口发射的信号上。
BSC UE使用全向天线的发送和接收是很难实现的,需考虑Backscatter的波束管理,以增强覆盖性能。在NR系统的初始波束建立时,网络侧会发送多个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这些SSB依次发送并且每个SSB都承载在不同的下行波束上。一方面SSB和下行波束相关联,另一方面SSB还和上行随机接入时机、前导码等资源联系,这样网络侧可以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获知终端选择的下行波束,从而建立起始波束对。在随后的通信过程中,终端假设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一直沿用同样的空间滤波器,也即网络侧一直保持被SSB使用的发射波束。网络侧也会假设终端的上行传输一直沿用同样的空间滤波器,也即终端会一直保持RACH中使用的发射波束,因此网络侧认为后续的上行接收可以沿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最优接收波束。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1、反向散射BSC终端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例如:BSC Receiver、基站,或者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具有相同硬件结构的终端等。所述连接相关信息为所述BSC UE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的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BSC终端发送的导频序列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等。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传输相关信息;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即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将信道编码方式(例如业务信道、控制信道等)、码率等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 UE。
步骤302、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BSC终端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包括: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预编码和/或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即为所述BSC终端需要进行上行传输的数据。
步骤303、BSC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BSC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连接相关信息,选择对应的天线和负载阻抗连接方案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或,向第二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可以为BSC Receiver,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可以为反向散射收发机(BSC Transceiver)。所述BSC终端可以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也可以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二BSC接收设备,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为除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外的其他设备,例如射频源。
本申请的实施例,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了调制信息和/或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BSC UE在上行传输时,基于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小现有的上行传输方式中造成的信号失真和信号衰落的问题,减小误码率和信号检测难度。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302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
该实施例中,在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根据预编码矩阵对信息比特进行预编码处理;和/或,根据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对信息比特进行调制。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说明BSC UE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实现过程和确定调制方式的实现过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即所述BSC UE可以直接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指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或者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该方式一中,所述BSC UE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再基于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从已分组的负载阻抗中确定最优的负载阻抗连接方式,从而生成预编码矩阵。
以所述信号调制信息指示的调制方式为四进制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Keying,4ASK)为例,所述BSC UE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指示的4ASK调制方式,在分组的情况下控制天线选择对应的负载阻抗实现4ASK,如图4所示,将负载阻抗分为两组,Γ1和Γ6是所选的用于4ASK的两个阻抗。基于4ASK调制时的负载阻抗分组和连接信息,结合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在t1时刻选择Γ1和Γ5,在t2时刻选择Γ2和Γ6,以生成预编码矩阵。
方式二: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该方式二中,所述BSC UE基于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再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从已分组的负载阻抗中确定最优的负载阻抗连接方式,从而生成预编码矩阵。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该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BSC UE可以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由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信道测量,获得并向所述BSC UE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可选地,所述BSC UE也可以通过无导频序列发送的方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BSC UE发送的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可选地,所述BSC UE可以进行下行信道测量,获得下行信道测量信息,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导频序列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测量信息联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从而利用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指示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和负载阻抗与天线的连接情况。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是从负载阻抗不分组/分组的情况下连接所得,其中,所述负载阻抗分组的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负载阻抗不分组的情况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面以负载阻抗分组的情况介绍预编码矩阵的生成原理:为了产生2个不同方向的波束(波束1与波束2,T=2),将6个负载阻抗(Γ1~Γ6)分为2组,每组3个负载阻抗,即可生成维度为3×2的码本。如图4,Γ1~Γ3为第1组,Γ4~Γ6为第2组,两根天线在同一时间只能选择对应分组阻抗中的两个负载阻抗与其相连。该实施例中,在BSC上行传输过程中,按顺序依次发送不同方向的波束。当天线在t1时刻选择了Γ1和Γ5后,Γ1和Γ5对应的相位信息被选取。选择Γ1和Γ5后,激励电流的相位变化,基于线阵的阵因子表达式(阵列响应矢量),可得到第1个波束,如图4中的波束1所示。类似地,图4中给出了假设选择Γ2和Γ6后,能够产生波束2的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可以包括:
(1)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即所述BSC UE可以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直接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或者
(2)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对于上述方式(2)中,BSC UE根据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预编码矩阵,如图4所示,对所述负载阻抗进行分组,在t1时刻选择Γ1和Γ5,在t2时刻选择Γ2和Γ6,基于已有的负载阻抗分组和连接信息,确定调制方式。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信道测量获得的。所述BSC UE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导频序列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并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发送至所述BSC UE;可选地,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导频信号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导频序列。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可以包括:随机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或者,遍历每个所述负载阻抗,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用于实现所述BSC UE对导频信号的调制。所述BSCUE根据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实现导频信号的调制,其中对所述导频信号的调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其中,所述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可以为:随机确定每根天线连接某个负载阻抗;或者,遍历每个负载阻抗,例如:在第一时刻,第一天线与负载阻抗1连接,在第二时刻,第一天线与负载阻抗2连接,以此类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所述BSC UE发送所述导频序列的调制过程。
以所述导频序列可以用于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为例,所述BSC UE导频序列的调制方式是通过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实现的,其负载阻抗选择示意图如图6所示。假设所述BSC UE有2根天线和6个负载阻抗(Γ1~Γ6),每根天线所接开关的状态(开启/闭合)可以由控制器控制。
所述BSC UE天线通过选择不同的阻抗连接方式,实现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所述导频序列可以为由“0”、“1”信息bit组成的序列),用于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
1)随机确定每根天线连接某个阻抗,发送“0”表示不连接的全吸收状态,发送“1”表示随机从6个负载阻抗(Γ1~Γ6)中选择1个。该连接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且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有可能接收到功率很微弱的导频信号,但该方式能节约功耗并降低时延。
2)通过遍历的方式确定天线连接的负载阻抗:若考虑1根天线与1个负载阻抗连接,则发送“0”代表不连接的全吸收状态,发送“1”时,可遍历6个负载阻抗(Γ1~Γ6),取接收功率最大的负载阻抗连接;若考虑2根天线与2个不同的负载阻抗连接,则可以在第一时刻选择Γ1和Γ2与两根天线连接,在第二时刻选择Γ3和Γ4与两根天线连接,以此类推。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通过该连接方式能够测量获取到功率最强的导频序列,有利于后续通信。下面举例说明三种用于导频序列调制的不同调制方式:
1)若考虑二进制振幅键控(On-Off Keying,OOK)或二相相移键控(Binary PhaseShift Keying,BPSK)传输导频序列,仅需一根天线和2个负载阻抗完成传输。其中,考虑OOK时,需要设置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与天线阻抗相位相等,发送“0”时为不连接的全吸收状态,发送“1”时为连接状态。考虑BPSK时,需设置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相差90°,发送“0”时表示不连接状态且相位为360°,发送“1”时表示连接状态且相位为0°。
2)若考虑四进制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4ASK)传输导频序列,需要2根天线和4个负载阻抗完成传输,且需设置其中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与天线阻抗相位相等,两根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状态为连接/不连接,可实现所述BSC UE发送“00”(两根天线与负载阻抗都不连接)、“10”或“01”(其中一根天线与负载阻抗连接)和“11”(两根天线均与负载阻抗连接)。
3)若考虑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传输导频序列,需要将4个负载阻抗设置为两组,每组中的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相差90°,使用两根天线同时传输,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状态为连接/不连接。其中,a)BSC UE发送“00”时,两根天线与负载阻抗都不连接,相位均为360°;b)BSC UE发送“11”时,两根天线均与负载阻抗连接,相位均为0°;c)BSC UE发送“10”或“01”时,仅一根天线与负载阻抗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天线的反射系数相位会得到不一样的值。
下面说明所述BSC UE确定所述调制方式的实现过程。
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BSC UE发送的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确定信号调制信息;可选地,所述BSC UE可以进行下行信道测量,获得下行信道测量信息;所述第一BSC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导频序列和所述下行信道测量信息联合确定所述信号调制信息。
若所述信号调制信息指示的所述BSC UE的调制方式为幅度调制4ASK,需要2根天线和4个负载阻抗完成传输,且设置其中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与天线阻抗相位相等,两根天线与负载阻抗的状态为连接/不连接状态,可实现所述BSC UE发送“11”(表示两根天线都连接)、“10”或“01”(表示其中一根天线连接)和“00”(表示两根天线均不连接),其余4个负载阻抗的相位可设置为(0,360°)中的某个相位值。其它调制方式与所述导频序列的调制方式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载波信号;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将所述待发送数据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
该实施例中,提供所述载波信号供所述BSC UE调制信号的设备,和接收所述BSC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设备,可以为同一个设备,也可以为不同设备。以所述BSC UE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例,所述BSC UE根据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如图4所示,对负载阻抗进行分组,在t1时刻选择Γ1和Γ5,在t2时刻选择Γ2和Γ6。基于已有的负载阻抗分组和连接信息,确定调制方式;所述BSC UE可以根据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具体确定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BSC UE确定调制方式和/或预编码矩阵后,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调制到载波上,假设调制后的信号为s。在调制和生成预编码矩阵时,通常|s11|小于-10dB可实现已调信号的有效辐射,因此,在获取预编码矩阵信息和调制信息时,考虑馈线的传输损耗等影响,BSC UE反射系数取值范围可放大至(-1/3,1/3)。所述BSC UE通过控制切换不同的负载阻抗改变反向散射信号的相位信息,得到BSC UE的预编码矩阵F,所述预编码矩阵F可以与调制信号直接相乘后,经天线发射到无线信道,则反向散射给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的信号可表示为Fs。BSC UE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数据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对上行传输数据进行接收并检测。
可选地,所述BSC UE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可以包括:通过闭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或者,通过开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其中,闭环上行传输方式的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调制信息依赖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开环上行传输方式对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或者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依赖程度较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BSC UE通过闭环上行传输方式进行上行传输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在闭环上行传输中,预编码矩阵信息和调制信息依赖于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调制信息可以准确的指示负载阻抗的分组方式和连接方式。
可选地,所述BSC UE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可以包括: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时分波束扫描和时分的随机波束成形;基于成形的波束,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该实施例中,所述BSC UE的上行传输可以分为时分波束扫描和时分的随机波束成形(Random Beamforming),在已成形的波束中,可以进一步切换负载阻抗与天线的连接,从而改变波束宽度。可选地,所述BSC UE的控制器可以控不同开关的同时开启或者闭合,从而实现波束向量的加权,进一步实现目标波束指向。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负载阻抗的排列方式可以包括线性排列方式或分组排列方式。其中,所述线性排列方式中,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自由度较大;所述分组排列方式中,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自由度较小。所述BSC UE对于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和调制阶数可以通过负载阻抗的分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确定,所述调制方式可以包括:幅度调制、相位调制、频率调制以及其他调制方式。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时,所述BSC UE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所述网络配置相关信息为所述BSC UE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的已知网络配置,例如:码本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级中的调制方式,例如信道编码方式、码率等。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方法的实现过程如图7所示,以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Backscatter Receiver为例,包括:
步骤71、所述BSC UE向所述BSC Receiver发送用于上行传输的导频序列;可选地,所述BSC UE可以进行下行信道测量。
步骤72、所述BSC Receiver根据所述导频序列确定预编码矩阵信息和/信号调制信息等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并指示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和连接方式。
步骤73、所述BSC UE根据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和连接方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现有BSC的技术基础上,与传统单天线BSC链路传输相比,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调制信息与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BSC多天线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信号失真、传输过程存在较大误码率和检测难度的问题。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BSC接收设备,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801、BSC接收设备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例如:BSCReceiver、基站,或者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具有相同硬件结构的终端等。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根据BSC UE的导频序列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所述BSC UE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在所述BSC接收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后,所述BSC UE传输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调制方式也被确定。
步骤802、BSC接收设备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所述BSC接收设备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发送至所述BSC UE,BSC UE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准则可通过所述BSC接收设备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指示。所述BSC UE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和/或调制,从而获得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BSC终端发送传输相关信息;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即所述BSC接收设备还可以将信道编码方式、码率等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 UE。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的数据。
该实施例中,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所述BSC UE根据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和/或调制,获得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后,可以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至该第一BSC接收设备,也可以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至第二BSC接收设备,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BSC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为所述BSC接收设备进行上行信道测量时的信号能量和/或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获得的。
该实施例中,所述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BSC UE发送的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是根据BSC接收设备信号能量和/或信号质量最好的准则确定的,即在所述BSC接收设备进行上行信道测量时,能够获得最好的信号质量和/或最好的信号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根据信号质量或者信号能量需求设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说明所述BSC接收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以及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的实现过程。
所述BSC UE可以进行下行信道测量,获得下行信道测量信息,所述BSC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导频序列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测量信息联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从而利用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指示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和负载阻抗与天线的连接情况。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是从负载阻抗不分组/分组的情况下连接所得,其中,所述负载阻抗分组的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负载阻抗不分组的情况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面以负载阻抗分组的情况介绍预编码矩阵的生成原理:为了产生2个不同方向的波束(波束1与波束2,T=2),将6个负载阻抗(Γ1~Γ6)分为2组,每组3个负载阻抗,即可生成维度为3×2的码本。如图4,Γ1~Γ3为第1组,Γ4~Γ6为第2组,两根天线在同一时间只能选择对应分组阻抗中的两个负载阻抗与其相连。该实施例中,在BSC上行传输过程中,按顺序依次发送不同方向的波束。当天线在t1时刻选择了Γ1和Γ5后,Γ1和Γ5对应的相位信息被选取。选择Γ1和Γ5后,激励电流的相位变化,基于线阵的阵因子表达式(阵列响应矢量),可得到第1个波束,如图4中的波束1所示。类似地,图4中给出了假设选择Γ2和Γ6后,能够产生波束2的示意图。
所述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BSC UE发送的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确定信号调制信息(可选地,也可结合下行信道测量信息联合确定)。若信号调制信息中指示的BSCUE调制方式为幅度调制4ASK,需2根天线和4个负载阻抗完成传输,且设置其中2个负载阻抗的相位与天线阻抗相位相等,两根天线与负载阻抗的状态为连接/不连接状态,可实现所述BSC UE发送“11”(表示两根天线都连接)、“10”或“01”(表示其中一根天线连接)和“00”(表示两根天线均不连接),其余4个负载阻抗的相位可设置为(0,360°)中的某个相位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向所述BSC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例中,所述BSC接收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BSC UE发送的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从而获得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向所述BSC UE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所述BSC UE可以根据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可选地,所述BSC UE也可以通过无导频序列发送的方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导频序列。
该实施例中,所述BSC UE向所述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所述BSC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导频序列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并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所述信号调制信息发送至所述BSC UE。
其中,所述BSC UE可以基于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即第一连接方式)实现导频信号的调制,对所述导频信号的调制可以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以及相位调制中的至少一项。所述BSC UE可以随机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或者,遍历每个所述负载阻抗,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所述BSC UE进行导频信号调制的具体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负载阻抗的排列方式包括天线与负载阻抗连接自由度较大的线性排列方式和连接自由度较小的分组排列方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BSC接收设备可以为与所述BSC UE进行信息交互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在所述BSC接收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BSC UE向所述BSC接收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现有BSC的技术基础上,与传统单天线BSC链路传输相比,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调制信息与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BSC多天线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信号失真、传输过程存在较大误码率和检测难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BSC接收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应用于BSC终端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BSC接收设备实现的所有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行传输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上行传输装置执行上行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装置。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900,应用于BSC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92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930,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或者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或者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
第一调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导频信号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导频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随机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或者
遍历每个所述负载阻抗,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和/或,
向第二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闭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或者
通过开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负载阻抗的排列方式包括:线性排列方式或分组排列方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载波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将所述待发送数据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时分波束扫描和时分的随机波束成形;
基于成形的波束,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了调制信息和/或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BSC UE在上行传输时,基于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小现有的上行传输方式中造成的信号失真和信号衰落的问题,减小误码率和信号检测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7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1000,应用于BSC接收设备,所述BSC接收设备为第一BSC接收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10,用于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1020,用于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连接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为所述BSC接收设备进行上行信道测量时的信号能量和/或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获得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SC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导频序列。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SC终端发送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现有BSC的技术基础上,与传统单天线BSC链路传输相比,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调制信息与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负载阻抗的分组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BSC多天线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信号失真、传输过程存在较大误码率和检测难度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8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存储器11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1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BSC终端的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100为BSC接收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BSC接收设备的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BSC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处理器用于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12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2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01、网络模块1202、音频输出单元1203、输入单元1204、传感器1205、显示单元1206、用户输入单元1207、接口单元1208、存储器1209以及处理器12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2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2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2041和麦克风12042,图形处理器12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206可包括显示面板12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61。用户输入单元1207包括触控面板12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2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2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2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2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2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2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2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2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2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2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2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
其中,射频单元1201,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处理器121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所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了调制信息和/或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BSC UE在上行传输时,基于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小现有的上行传输方式中造成的信号失真和信号衰落的问题,减小误码率和信号检测难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或者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或者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导频信号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导频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还用于:随机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或者
遍历每个所述负载阻抗,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用于:
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和/或,
向第二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用于通过闭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或者
通过开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负载阻抗的排列方式包括:线性排列方式或分组排列方式。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获取载波信号;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将所述待发送数据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210用于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时分波束扫描和时分的随机波束成形;所述射频单元1201用于基于成形的波束,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SC的硬件架构、调制方式及预编码设计考虑了调制信息和/或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可以指示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BSC UE在上行传输时,基于天线和负载阻抗的连接情况,联合控制不同反射系数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小现有的上行传输方式中造成的信号失真和信号衰落的问题,减小误码率和信号检测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BSC接收设备,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通信接口用于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该BSC接收设备实施例与上述应用于BSC接收设备的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BSC接收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BSC接收设备,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所述BSC接收设备可以网络侧设备或者终端。以所述BSC接收设备为网络侧设备为例,如图13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300包括:天线131、射频装置132、基带装置133、处理器134和存储器135。天线131与射频装置13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32通过天线13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3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3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32,射频装置13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3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3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3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3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3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3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3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3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3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35上并可在处理器13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34调用存储器13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0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及BSC接收设备,所述终端为BSC终端,所述BSC接收设备为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应用于BSC终端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BSC接收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应用于BSC接收设备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41)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向散射BSC终端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BSC终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
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或者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天线与已分组的所述负载阻抗的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连接方式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或者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是根据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导频信号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导频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包括:
随机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或者
遍历每个所述负载阻抗,确定与所述天线连接的所述负载阻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
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和/或,
向第二BSC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二BSC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
通过闭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或者
通过开环上行传输方式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阻抗的排列方式包括:线性排列方式或分组排列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载波信号;
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将所述待发送数据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括:
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时分波束扫描和时分的随机波束成形;
基于成形的波束,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18.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BSC接收设备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BSC接收设备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连接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为所述BSC接收设备进行上行信道测量时的信号能量和/或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获得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向所述BSC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导频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BSC终端发送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BSC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25.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对信息比特进行处理,获得待发送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确定传输所述信息比特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信息比特的调制方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或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或者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以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调制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或者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负载阻抗的分组信息;根据所述分组信息确定所述调制方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是根据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5或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导频序列;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是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天线与所述负载阻抗的第一连接方式;
第一调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导频信号进行调制,获得所述导频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BSC接收设备发送的传输相关信息;
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或码率。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载波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将所述待发送数据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网络配置相关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天线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数量;
所述BSC终端的负载阻抗的阻抗值;
所述BSC终端的储能信息;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频率;
所述BSC终端的工作带宽;
所述BSC终端的开关速度。
35.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导频序列,确定BSC终端的天线与负载阻抗的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BSC终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或信号调制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BSC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的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得所述连接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连接相关信息为所述BSC接收设备进行上行信道测量时的信号能量和/或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获得的。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频序列进行上行信道测量,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SC终端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3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40.一种BSC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4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4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4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1399890.4A 2021-11-19 2021-11-19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Pending CN116155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890.4A CN116155328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PCT/CN2022/132592 WO2023088376A1 (zh) 2021-11-19 2022-11-17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890.4A CN116155328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5328A true CN116155328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9890.4A Pending CN116155328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5328A (zh)
WO (1) WO20230883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401B (zh) * 2014-12-16 2019-08-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适应预编码方法、基站及系统
FR3087980A1 (fr) * 2018-10-25 2020-05-01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symboles pilotes
CN109462430A (zh) * 2019-01-04 2019-03-12 电子科技大学 多天线共生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及波束赋形优化方法
FR3099670A1 (fr) * 2019-08-02 2021-02-05 Orange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au moins une zone pour la rétrodiffusion d’un signal ambiant et /ou pour la réception d’un signal ambiant rétrodiffus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8376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2135B1 (ko) 업링크 채널의 구성 방법,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측 장치 및 단말
CN114172773B (zh)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552686B2 (en) Beam reporting based on detection of a trigger event
US202200296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beam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454548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ccording to a transmit space-frequency diversity scheme
WO2023088376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CN116134922A (zh) Pusch重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104297A1 (en) Extended power class for uplink (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s
CN115333581B (zh) 终端天线面板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120252A1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43562A1 (zh) 来波方向估计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396073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23246919A1 (zh)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40073882A1 (en) Bea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Surfa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17025A1 (zh) 导频参数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6614162A (zh) 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73870A (zh) 用于反向散射通信bsc的预编码方法、装置及终端
KR2022005068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6683955A (zh) 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介质
CN117318773A (zh) 信道矩阵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7440389A (zh) 波束调整方法、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83954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676669A (zh)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7394887A (zh) 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634475A (zh) 信息上报、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