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3588A -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53588A CN116153588A CN202310399273.7A CN202310399273A CN116153588A CN 116153588 A CN116153588 A CN 116153588A CN 202310399273 A CN202310399273 A CN 202310399273A CN 116153588 A CN116153588 A CN 1161535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 preset
- cable
- sub
-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28—After-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0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by brai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包括,铝箔绕包机、分屏蔽网编织机、绞合机、总屏蔽网编织机、电缆挤塑机、牵引机、检测机构、用以根据通过检测机构获取的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对待测电缆和各设备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以及,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针对下一批次电缆的制备过程中将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的调节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导致该整批次的电缆报废,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噪声,电磁噪声的辐射或传导(EMI)会严重干扰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时候连接各机电设备模块的电缆就需要具备电磁噪声干扰功能,来保护自身的信号不受干扰,其中,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是一种通过外加屏蔽层的方式形成的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的电缆,其广泛应用于具有精密电子装置的场所,比如计算机中心、自动化设备、仪表、机器人设备、数控机床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231276A,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生产方法及系统,所述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线缆制备装置、包膜装置、塑封装置和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线缆制备装置用于将金属导体拉直成金属丝;所述包膜装置用于在所述金属丝的外周壁上包覆绝缘层以形成绝缘金属线;所述绞合装置用于将多股所述绝缘金属线绞合以形成金属绳;所述塑封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将所述金属绳塑封后冷却以形成预制电缆。由此可见,所述存在以下问题:所述生产系统没有对完成生产后的电缆进行性能检测,如果因为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就会导致该整批次的电缆报废,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导致该整批次的电缆报废,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包括:
铝箔绕包机,用以在线芯表面缠绕铝箔以形成分屏蔽铝箔绕包层;
分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铝箔绕包机的输出端,用以在分屏蔽铝箔绕包层表面编织分屏蔽金属丝以形成分屏蔽编织层;
绞合机,其设置在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将若干带有分屏蔽编织层的线芯与尼龙丝绞合以形成基线;
总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绞合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所述基线的表面编制总屏蔽金属丝以形成总屏蔽编织层;
电缆挤塑机,其设置在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总屏蔽编织层的外侧挤压形成外护套层;
牵引机,其设置在所述电缆挤塑机的输出端,用以牵引电缆,包括用以牵引电缆的牵引轮和用以驱动牵引轮的牵引电机;
检测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牵引机的输出端,用以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作为待测电缆并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判定机构,其与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机构测得的各所述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制得的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以及,在判定制得的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和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该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
调节机构,其分别与所述铝箔绕包机、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绞合机、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电缆挤塑机、所述牵引机和所述判定机构中的对应部件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制备下一批次电缆时将针对该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其中,调节的参数包括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和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机构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α为第一评价参数,设定α=0.55,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M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一残次电缆的总数量,n为电缆内基线的根数,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所述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和厚度均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所述分屏蔽铝箔绕包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大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一残次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二直径,所述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三直径,所述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一功率,第一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二功率,第二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三功率,第三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三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与预设功率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功率差值,并根据功率差值确定针对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一修正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
第二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二修正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第一预设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第三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三修正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第三预设条件满足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调节至对应功率且调节后的功率大于预设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四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分屏蔽编织层的直径与预设直径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直径差值,并根据直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
第二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第一预设直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第三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三比值;所述第三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判定所述分屏蔽编织层完成调节后。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系统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总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γ为第三评价参数,设定γ=0.62,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N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二残次电缆的总数量,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等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五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二残次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确定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所述第一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第二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二转速;所述第二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第三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三转速;所述第三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判定机构,其用以根据通过检测机构获取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对待测电缆和各设备进行判定,以及调节机构,其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针对下一批次电缆的制备过程中将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解决了因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导致整批次电缆的报废。
进一步地,判定机构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来初步判定待测电缆是否合格,并判定了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为分屏蔽效果或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合格,并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对应部分系统的故障或者误差,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初步解决了出现不合格的待测电缆后生产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误差的设备。
进一步地,判定模块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对分屏蔽编织层是否合格进行了判定,以准确发现是否出现生产系统误差或故障,以及误差或故障的原因,并确定了解决误差或故障的方式,从而解决了因生产系统中牵引机和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问题和误差对电缆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过小导致于分屏蔽编织层的密度过低进而影响基线的分屏蔽效果参数值,故将直径增加至预设值,使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效果,从而通过了对生产系统分屏蔽金属丝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电缆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牵引机牵引速度过快导致分屏蔽编织层的编制密度过低进而影响基线的分屏蔽效果参数值,进而将电机功率降低至预设值,从而提高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使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缠绕的铝箔过薄而导致分屏蔽效果不合格时,调节机构对应增大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缠绕的铝箔的厚度的增加,从而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修正了针对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来避免调节后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进而电缆牵引速度变慢后导致的铝箔缠绕厚度增加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标准。
进一步地,在分屏蔽编织层编织完成后,所述判定机构通过调节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来相应的减少尼龙丝的绞合数量,从而保证了基线的截面尺寸,进一步保证了电缆的性能。
进一步地,在完成基线的制备后,所述判定机构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确定了总屏蔽编织层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并通过增加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来增加总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从而解决了总屏蔽编织层不合格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过慢而影响电缆的总屏蔽效果参数值,调节机构将编织转速增加至预设值,从而提高了总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使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达到预设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判定机构根据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调节机构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的流程图;
图中:1、铝箔绕包机;2、分屏蔽网编织机;3、绞合机;4、总屏蔽网编织机;5、电缆挤塑机;6、牵引机;61、牵引电机;62、牵引轮62;7、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均为通过本发明所述判定机构在进行本次电缆生产前三个月的历史采集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采集结果中综合分析评定得出。本发明所述判定机构在进行本次电缆生产前三个月中累计检测的3225条待测电缆及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以及生产系统的运行参数综合确定本次电缆生产的各项预设参数标准的数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单项上述参数的确定方式可以为根据数据分布选取占比最高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使用加权求和以将求得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将各历史数据代入至特定公式并将利用该公式求得的数值作为预设标准参数或其他选取方式,只要满足本发明所述系统能够通过获取的数值明确界定单项判定过程中的不同特定情况即可。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所述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示意图;判定机构根据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的流程图;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的流程图;调节机构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的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包括:
铝箔绕包机1,用以在线芯表面缠绕铝箔以形成分屏蔽铝箔绕包层;
分屏蔽网编织机2,其设置在所述铝箔绕包机1的输出端,用以在分屏蔽铝箔绕包层表面编织分屏蔽金属丝以形成分屏蔽编织层;
绞合机3,其设置在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2的输出端,用以将若干带有分屏蔽编织层的线芯与尼龙丝绞合以形成基线;
总屏蔽网编织机4,其设置在所述绞合机3的输出端,用以在所述基线的表面编制总屏蔽金属丝以形成总屏蔽编织层;
电缆挤塑机,其设置在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输出端,用以在总屏蔽编织层的外侧挤压形成外护套层;
牵引机6,其设置在所述电缆挤塑机的输出端,用以牵引电缆,包括用以牵引电缆的牵引轮62和用以驱动牵引轮62的牵引电机61;
检测机构7,其设置在所述牵引机6的输出端,用以从牵引机6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作为待测电缆并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判定机构,其与所述检测机构7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机构7测得的各所述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制得的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以及,在判定制得的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和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该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
调节机构,其分别与所述铝箔绕包机1、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2、所述绞合机3、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4、所述电缆挤塑机、所述牵引机6和所述判定机构中的对应部件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制备下一批次电缆时将针对该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其中,调节的参数包括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和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检测机构7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设定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3;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8;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机构7从牵引机6输出的电缆中截取1000mm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α为第一评价参数,设定α=0.55,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设定M0=40,设定预设时长=60min,M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一残次电缆的总数量,设定M=4,设定预设时长=60min,n为电缆内基线的根数,设定n=6根,Vos为检测机构7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牵引机6的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降低至对应值,设定运行功率=3000W;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设定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6.5;
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对应值,设定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0.5mm;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设定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7.5;
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和厚度均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所述分屏蔽铝箔绕包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大至对应值,设定夹角=30°;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一残次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设定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6.5,并将该差值记为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一直径,设定第一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1.05,所述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33;
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二直径,设定第二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1.10,所述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66;
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三直径,设定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1.20,所述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设定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6.5,并将该差值记为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牵引机6的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一功率,设定第一功率调节系数=0.99,第一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33;
第二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二功率,设定第二功率调节系数=0.95,第二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66;
第三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三功率,设定第三功率调节系数=0.92,第三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设定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7.5,并将该差值记为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一夹角,设定第一预设夹角调节系数=1.1,所述第一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5;
第二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二夹角,设定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1.2,所述第二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设定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1.2;
第三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三夹角,设定第三预设夹角调节系数=1.5,所述第三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三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与预设功率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功率差值,并根据功率差值确定针对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一修正夹角,设定第一预设夹角修正系数=0.998,所述第一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设定第一预设功率差值=100;
第二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二修正夹角,设定第二预设夹角修正系数=0.995,所述第二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设定第二预设功率差值=200;
第三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1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三修正夹角,设定第三预设夹角修正系数=0.992,所述第三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第三预设条件满足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牵引电机61的运行功率调节至对应功率且调节后的功率大于预设功率,设定预设功率=2800W。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四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分屏蔽编织层的直径与预设直径的差值,设定预设直径=1.5mm,并将该差值记为直径差值,并根据直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一比值,设定第一比值调节系数=0.99;所述第一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设定第一预设直径差值=0.3;
第二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二比值,设定第二比值调节系数0.98;所述第二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设定第二预设直径差值=0.5;
第三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三比值,设定第三比值调节系数=0.95;所述第三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判定所述分屏蔽编织层完成调节后。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系统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总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γ为第三评价参数,设定γ=0.62,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7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设定M0=40,设定预设时长=60min,N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二残次电缆的总数量,设定N=4,预设时长=60min,Vos为检测机构7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等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设定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22.00;
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设定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22.00;
第五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二残次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确定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设定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1;所述第一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设定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2.2;
第二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二转速,设定第二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2;所述第二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设定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2.2,设定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4.0;
第三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三转速,设定第三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3;所述第三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设定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4.0。
实施例1,以数控设备专用电缆的生产为例:
检测机构7从检测牵引机6输出的数控设备专用电缆中截取1000mm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理想工频屏蔽系数检测,经过检测之后,该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65,判定机构判定为该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进一步计算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20.50,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小于等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其中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22.00,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为1.50,其小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其中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2.2,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其中,编织转速=300r/min,调整后第一转速=330r/min。
调节后,使用上述步骤重新制备和检测数控设备专用电缆,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82,判定机构判定为该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
实施例2,以电脑主机电源线电缆的生产为例:
检测机构7从检测牵引机6输出的电脑主机电源线电缆中截取1000mm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理想工频屏蔽系数检测,经过检测之后,该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22,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是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进一步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8.36,其大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其中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7.5,因此中控处理器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所述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为0.86,其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其中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0.5,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1.2,应该使用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30°增加至第二夹角,其中,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1.2,增加后的第二夹角=36°。
调节后,使用上述步骤重新制备和检测电脑主机电源线电缆,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89,判定机构判定为该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
实施例3,以自动化设备专用电缆的生产为例:
检测机构7从检测牵引机6输出的自动化设备专用电缆中截取1000mm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理想工频屏蔽系数检测,经过检测之后,该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15,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是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进一步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7.45,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6.5,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7.5,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为0.95,则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0.95,使用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0.5mm增加至0.6mm,其中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1.20。
调节后,使用上述步骤重新制备和检测制备的电缆,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67,判定机构判定该待测电缆依然不符合预设标准。
并进一步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进一步计算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20.94,其小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22.00,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为1.06,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4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其中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1.1,编织转速=350r/min,增加后的第一转速=385r/min。
调节后,使用上述步骤重新制备和检测制备的电缆,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0.91,判定机构判定该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铝箔绕包机,用以在线芯表面缠绕铝箔以形成分屏蔽铝箔绕包层;
分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铝箔绕包机的输出端,用以在分屏蔽铝箔绕包层表面编织分屏蔽金属丝以形成分屏蔽编织层;
绞合机,其设置在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将若干带有分屏蔽编织层的线芯与尼龙丝绞合以形成基线;
总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绞合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所述基线的表面编制总屏蔽金属丝以形成总屏蔽编织层;
电缆挤塑机,其设置在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总屏蔽编织层的外侧挤压形成外护套层;
牵引机,其设置在所述电缆挤塑机的输出端,用以牵引电缆,包括用以牵引电缆的牵引轮和用以驱动牵引轮的牵引电机;
检测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牵引机的输出端,用以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作为待测电缆并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判定机构,其与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机构测得的各所述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制得的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以及,在判定制得的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和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该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
调节机构,其分别与所述铝箔绕包机、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绞合机、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电缆挤塑机、所述牵引机和所述判定机构中的对应部件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制备下一批次电缆时将针对该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其中,调节的参数包括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和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机构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α为第一评价参数,设定α=0.55,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M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一残次电缆的总数量,n为电缆内基线的根数,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所述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和厚度均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所述分屏蔽铝箔绕包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大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一残次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二直径,所述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三直径,所述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一功率,第一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二功率,第二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三功率,第三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二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第三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三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与预设功率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功率差值,并根据功率差值确定针对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一修正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
第二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二修正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第一预设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第三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三修正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第三预设条件满足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调节至对应功率且调节后的功率大于预设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机构在第四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分屏蔽编织层的直径与预设直径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直径差值,并根据直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
第二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第一预设直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第三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三比值;所述第三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判定所述分屏蔽编织层完成调节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系统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总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γ为第三评价参数,设定γ=0.62,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N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二残次电缆的总数量,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等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第五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二残次电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确定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所述第一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第二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二转速;所述第二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第三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三转速;所述第三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9273.7A CN116153588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9273.7A CN116153588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3588A true CN116153588A (zh) | 2023-05-23 |
CN116153588B CN116153588B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635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99273.7A Active CN116153588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53588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2525A (ja) * | 1999-10-25 | 2001-05-08 | Yazaki Corp | テープ巻き付け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巻き付け方法 |
CN108878007A (zh) * | 2018-06-19 | 2018-11-23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用屏蔽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440445A (zh) * | 2022-09-27 | 2022-12-06 | 广州岭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压交联电缆防凹陷挤塑工艺 |
-
2023
- 2023-04-14 CN CN202310399273.7A patent/CN1161535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2525A (ja) * | 1999-10-25 | 2001-05-08 | Yazaki Corp | テープ巻き付け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巻き付け方法 |
CN108878007A (zh) * | 2018-06-19 | 2018-11-23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用屏蔽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440445A (zh) * | 2022-09-27 | 2022-12-06 | 广州岭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压交联电缆防凹陷挤塑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3588B (zh) | 2023-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269161C (en) | High performance data cable | |
CN107731416B (zh) | 一种特种聚氯乙烯绝缘电子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线 | |
CN1216384C (zh) | 高性能数据电缆和充气非氟化护套高性能数据电缆 | |
CN116153588B (zh) |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 |
US11978573B2 (en) | Coaxial cable | |
CN117079894A (zh) | Bp神经网络、1394线缆成缆方法、装置及制造方法 | |
CN105489285A (zh) | 高柔性双护套拖链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441284U (zh) | 一种测温电缆 | |
CN108022689B (zh) | 一种用于拖链系统的网络电缆 | |
CN111091926A (zh) | 一种八类线及其生产工艺 | |
JP4851195B2 (ja) | 押出被覆ケーブルの被覆厚制御方法 | |
CN213844802U (zh) | 舰船用低噪声电缆 | |
CN215496046U (zh) | 一种抗干扰岸电电缆 | |
CN112863759B (zh) | 一种无卤低烟环保型卷筒卷盘智能电缆及制备方法 | |
CN201307435Y (zh) | 屏蔽型耐辐射控制软电缆 | |
CN211507180U (zh) | 工业计算机设备及以太网连接电缆 | |
CN118262973B (zh) | 一种基于双重屏蔽双绞线结构的七a类线缆制备方法 | |
CN110120283B (zh) | 一种拖链电缆及电缆制备方法 | |
CN112233838A (zh) | 一种轨道交通用智能监控用特种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 |
US7311030B2 (en) | Method of optimizing braiding control parameters for a sheath for shielding a bundle of electrical conductors, and a bundle as obtained in this way | |
CN118155955B (zh) | 一种线缆屏蔽层的全自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6059006U (zh) | 一种核电站用1e级四同轴电缆 | |
CN101183572A (zh) | 工程设备用屏蔽电缆制造方法 | |
CN117454669B (zh) | 一种光伏电缆加工用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220381801U (zh) | 轻量化监测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