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3481B -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3481B
CN116153481B CN202310438751.0A CN202310438751A CN116153481B CN 116153481 B CN116153481 B CN 116153481B CN 202310438751 A CN202310438751 A CN 202310438751A CN 116153481 B CN116153481 B CN 116153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ed
rfid
scheduling
rfid tag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87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3481A (zh
Inventor
蔡杰
葛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Weifeng Yun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Weifeng Yun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Weifeng Yun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Weifeng Yun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87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3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3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3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3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3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伤员调度技术领域;给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并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分类队列排布;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本发明为调度人员和伤员提供可直视的伤检分类队列,便于其进行主动或被动调度;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作用,有效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减少现场的混乱,根据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及早尽快的对轻症患者进行调度指引,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倾向于重症患者。

Description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员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灾难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重危伤员多,为了最大程度挽救生命,需要对伤病员进行分类,伤病员分类是灾区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伤病员分类工作,可以保证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使需要急救的轻、重伤病员各得其需,使急救和后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有的医用伤检设备,可以实现快速进行检伤分类、提高检伤效率,还可以追踪使用对象的身体状况,避免伤病伤员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真空期。
然而,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有限,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匮乏,加之分类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需迅速准确地识别和判断伤类、伤势以及所有影响或威胁生命功能的伴随症状,并做出果断的救治决策。为了使伤员能在各级救治机构得到及时合理救治和后送,需要对现场的伤员进行及时调度使救治机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规模灾难场景存在伤员调度混乱无序的问题,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对分类后的伤员指引护送到相应救治机构进行救治,不仅影响检伤效率,现场环境混乱还可能造成伤员二次受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基于RFID技术和群体伤检结果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伤员调度,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 提高救援能力, 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伤员调度, 有效提高救治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包括步骤:
给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并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记录写入时间t1;
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还包括:
以周期F比对已配置的RFID标签和已被读取的RFID标签,查找出未读取RFID标签,并计算当前时刻t3与未读取RFID标签的写入时间t1的时间差,判断时间差是否超过对应检伤分类的预设有效阈值T,若是,则对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并发出警报。
本方案工作原理:大规模灾难场景存在伤员调度混乱无序的问题,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对分类后的伤员指引护送到相应救治机构进行救治,不仅影响检伤效率,现场环境混乱还可能造成伤员二次受伤;本方案提供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基于RFID技术和群体伤检信息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分类队列显示,为调度人员和伤员提供可直视的伤检分类队列显示,便于调度人员和伤员依据分类队列显示结果进行调度;本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伤员调度,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作用,提高救援能力,有效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减少现场的混乱,根据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及早尽快的对轻症患者进行调度指引,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倾向于重症患者。
将RFID应用到大规模灾难场景的最大优势是,配发给各伤员的RFID标签不需要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蓝牙和WIFI技术的伤员手环,功耗低,成本也低,同时RFID标签还带有追踪技术,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伤员位置。
本方案中的电子伤票信息(检伤信息)包含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发明构思:在伤员调度过程中,考虑伤检分类的有效期,对伤检分类有效的伤员按照正常顺序进行显示调度;对伤检分类失效的伤员进行优先显示调度,以便对伤检分类失效的伤员进行及时救治,有效提高救治工作质量。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分类队列显示的方法包括:
基于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对不同的检伤分类分别进行列队显示;
在同一检伤分类下,判断当前伤员电子伤票信息的读取时间t2与写入时间t1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有效阈值T的范围内,若是,则按照读取时间t2的先后顺序对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进行列队显示;否则,将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进行置为队列首位进行显示。
在大规模灾难现场,对于已经完成群体伤检分类的伤员,需要经过主动或被动的读取电子伤票信息后才能进一步调度,在这段时间内,有些伤情复杂的伤员可能无法及时进行读取器进行电子伤票信息的读取,若伤情加重或发生其他伤情,致使已完成的伤检分类失效,这时就需要及时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因此,本方案在分类队列显示的过程中,考虑了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及其录入时间和读取时间,依据对不同的检伤分类分别进行列队显示,同时,根据不同的检伤分类,对录入时间和读取时间的间隔进行判断,当间隔超出当前分类的有效期,则将该伤员的电子伤票置为队列首位进行显示,并发出警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对于还在当前分类有效期内的伤员就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显示。
对于不同的检伤分类,其有效期不同,每种检伤分类进行队列显示时,以检伤分类的有效期作为分类队列显示的先后依据,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对超过有效期的伤员进行重新检伤分类或救治。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还包括:
以周期F比对已配置的RFID标签和已被读取的RFID标签,查找出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并判断当前时刻t3与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的写入时间t1的时间差是否超过对应检伤分类下预设有效阈值T,若是,则对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并发出警报。
对于大规模灾难现场,如地震灾害,已经完成群体伤检分类的伤员,可能由于迷路、行动不便或余震造成再次掩埋等情形,致使伤员无法及时主动进行电子伤票的读取,为保证已经完成群体伤检分类的伤员能够及时就医,本方案还定期查找出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并进行追踪定位,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伤员的位置情况和伤检分类情况。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追踪定位的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群体伤员所在待调度区域划分为多个等面积的方格区域;在划分方格区域的同时,预先对各个方格区域进行坐标标记,方便后续进行RFID标签的位置追踪定位。
S2,在每个方格区域内,由RFID阅读器对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进行主动搜索读取,并设置1个或2个RFID阅读器天线对RFID阅读器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多角度监测;
S3,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监测角度以确定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现有的一些基于RFID的追踪定位的方法,只能适用于室内或室外小范围的定位,而一旦推广到大范围则定位成本非常高,且实现技术过于复杂,因为范围一旦增大,需要的读写器数量迅速增加,本方案对RFID的追踪定位方法进行改进,直接将待调度伤员所在的待调度区域划分,只需要在每个区域配置一个读写器和天线即可完成RFID标签的追踪定位,大大节约了成本。对于待调度区域较小的场景,可以直接将其划分成一个方格区域对标签天线进行定位,为了能够实现大范围的定位,即扩大方格区域的范围,减少读写器和天线的数量,可以使用有源的RFID标签和读写器,在现有的RFID技术下,可稳定使用的有源系统的识别距离可以达到300m左右,这个距离对于一个方格区域范围的定位已经足够了。
根据天线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在阅读器天线主轴和标签对齐(即阅读器天线主轴和标签天线主轴对齐)时,阅读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根据这一特性,本方案设计了追踪定位的方法。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S2包括过程: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1个RFID阅读器天线,所述RFID阅读器天线设置在方格区域的中心,RFID阅读器天线的主轴沿中心开始按照角度e进行匀速转动360°。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S3包括过程:
在RFID阅读器天线的主轴沿中心转动360°后,找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的监测角度;
基于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经多次蒙特卡罗实验获得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与监测距离的关系,计算出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S2包括过程: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2个RFID阅读器天线,RFID阅读器天线B和RFID阅读器天线C分别设置在方格区域边b和边c的中线上,其中边b和边c为相邻的两条边,RFID阅读器天线B的主轴沿边b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b 重叠;同时RFID阅读器天线C的主轴沿边C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c重叠。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S3包括过程:
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RFID阅读器天线B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Bmax,和RFID阅读器天线C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Cmax
从RFID阅读器天线B以监测角度Bmax引出射线lB, 从RFID阅读器天线C以监测角度Cmax引出射线lC, 射线lB与射线lC的交点位置为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轻症调度指引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伤员RFID的电子伤票信息,根据电子伤票信息确定该伤员的调度请求和接收点;(电子伤票信息种包含有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每种分类对应多个同类型的接收点,在每个伤员可能会有多个救治分类,在进行调度时会出现调度交叉和调度重叠的现象,也可能会导致各接收点的接收量不平衡现象。)
预设哈希空间,以各接收点为实际节点,每个实际节点配置多个虚拟节点;可以随机生成各实际节点对应的虚拟节点的比例;
计算虚拟节点的哈希值作为第一哈希值,计算调度请求的哈希值作为第二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随机离散分布在预设哈希空间内;
将第二哈希值分别与哈希空间内的第一哈希值进行对比,筛选出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并从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中获取最小的第一哈希值,以最小的第一哈希值对应的虚拟节点作为目标虚拟节点,根据目标虚拟节点确定该伤员的接收点。
在进行轻症伤员调度过程中,伤员所属的接收点通常是动态变化的,很可能会出现重叠调度,或调度不均衡的现象,如轻症伤员的具有多项伤症,每项伤症有对应的多个接收点,那么该轻症伤员就有多个接收点可调度;重叠的调度信息会造成调度信息混乱,随机调度还会导致各个接收点收纳的患者不均衡;鉴于此,本方案通过哈希空间法进行轻症调度指引,由于第一哈希值随机离散的分布在哈希环上,结合虚拟节点的分布,虚拟节点是实际节点在哈希空间的复制节点,一个实际节点可以对应多个虚拟节点,不同的接收点可以设置不同的虚拟节点,使得指哈希的结果能够尽可能离散分布到哈希空间中,这样可以使得哈希空间都得到利用,在调度指引过程中对各个接收点的均匀性进行了优化,实际节点随机离散分布,使得目标虚拟节点更加随机和离散分布,从而使得重叠人群或交叉人群分布均匀,避免了调度交叉和调度重叠的现象,以及各接收点的接收量不平衡现象。
本方案还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包括:
RFID标签,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RFID标签用于穿戴在人体上,当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检伤后会通过手持装置将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标签,检伤信息包括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等分类信息,主要根据地震伤员救治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手持装置,用于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将写入时间t1记录在RFID标签中;手持装置配发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对伤员进行检伤后会通过手持装置将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标签;
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和写入时间t1,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读取装置为一个通道门,患者配置RFID标签并写入检伤信息后,排队通过通道门,在患者通过通道门时,配置的RFID标签内的检伤信息会被通道门读取,同时通道门记录读取时间t2发送给显示装置;
管理装置,用于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还用于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管理装置作为伤员调度系统的核心,需要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管理判断其伤检分类是否失效,并依据伤检分类是否失效进行分类队列显示;
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对每项伤检分类进行分别展示,便于伤员和医护人员及时获取伤检分类结果。
调度装置,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读取装置为通道门,在带载RFID标签的伤员通过通道门时,通道门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和写入时间t1,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
所述手持装置还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基于RFID技术和群体伤检信息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分类队列显示,为调度人员和伤员提供可直视的伤检分类队列显示,便于调度人员和伤员依据分类队列显示结果进行调度;本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伤员调度,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作用,提高救援能力,有效提高救治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1个RFID阅读器天线的定位原理示意图;
图3为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2个RFID阅读器天线的定位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大规模灾难场景存在伤员调度混乱无序的问题,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对分类后的伤员指引护送到相应救治机构进行救治,不仅影响检伤效率,现场环境混乱还可能造成伤员二次受伤;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给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并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记录写入时间t1;
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还包括:
以周期F比对已配置的RFID标签和已被读取的RFID标签,查找出未读取RFID标签,并计算当前时刻t3与未读取RFID标签的写入时间t1的时间差,判断时间差是否超过对应检伤分类的预设有效阈值T,若是,则对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并发出警报。
分类队列显示的方法包括:
基于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对不同的检伤分类分别进行列队显示;
在同一检伤分类下,判断当前伤员电子伤票信息的读取时间t2与写入时间t1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有效阈值T的范围内,若是,则按照读取时间t2的先后顺序对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进行列队显示;否则,将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进行置为队列首位进行显示。
还包括:以周期F比对已配置的RFID标签和已被读取的RFID标签,查找出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并判断当前时刻t3与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的写入时间t1的时间差是否超过对应检伤分类下预设有效阈值T,若是,则对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并发出警报。
实施例2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追踪定位的方法包括:
追踪定位的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群体伤员所在待调度区域划分为多个等面积的方格区域;
S2,在每个方格区域内,由RFID阅读器对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进行主动搜索读取,并设置1个或2个RFID阅读器天线对RFID阅读器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多角度监测;
S3,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监测角度以确定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S2包括过程:如图2并所示,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1个RFID阅读器天线A,所述RFID阅读器天线设置在方格区域的中心,RFID阅读器天线的主轴沿中心开始按照角度e进行匀速转动360°。
S3包括过程:
在RFID阅读器天线的主轴沿中心转动360°后,找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Amax的监测角度;
基于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经多次蒙特卡罗实验获得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与监测距离的关系,计算出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2个RFID阅读器天线, RFID阅读器天线B和RFID阅读器天线C分别设置在方格区域边b和边c的中线上,其中边b和边c为相邻的两条边,RFID阅读器天线B的主轴沿边b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b重叠;同时RFID阅读器天线C的主轴沿边c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c重叠。
S3包括过程:
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RFID阅读器天线B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Bmax,和RFID阅读器天线C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Cmax
从RFID阅读器天线B以监测角度Bmax引出射线lB, 从RFID阅读器天线C以监测角度Cmax引出射线lC, 射线lB与射线lC的交点位置为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轻症调度指引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伤员RFID的电子伤票信息,根据电子伤票信息确定该伤员的调度请求和接收点;
预设哈希空间,以各接收点为实际节点,配置每个实际节点配置多个虚拟节点;
计算虚拟节点的哈希值作为第一哈希值,计算调度请求的哈希值作为第二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随机离散分布在预设哈希空间内;
将第二哈希值分别与哈希空间内的第一哈希值进行对比,筛选出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并从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中获取最小的第一哈希值,以最小的第一哈希值对应的虚拟节点作为目标虚拟节点,根据目标虚拟节点确定该伤员的接收点。
在获取到伤员的调度请求后,可以从该调度请求中提取伤员的相关信息,通过该相关信息可以确定接收点信息;该接收点信息中可以包括接收点的信息,例如包含的接收点的数量,以及每个接收点已包含的伤员数量等,此时,可以获取每个接收点对应的虚拟节点,以及该虚拟节点的哈希值。然后,可以根据预定的哈希函数计算该调度请求对应的哈希值,即第二哈希值,其中,该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可以根据伤员的相关信息确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系统,用于实现实施例1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包括:
RFID标签,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
手持装置,用于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将写入时间t1记录在RFID标签中;
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和写入时间t1,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读取装置为一个通道门,患者配置RFID标签并写入检伤信息后,排队通过通道门,在患者通过通道门时,配置的RFID标签内的检伤信息会被通道门读取,同时通道门记录读取时间t2发送给显示装置;
管理装置,用于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还用于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管理装置作为伤员调度系统的核心,需要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管理判断其伤检分类是否失效,并依据伤检分类是否失效进行分类队列显示;
调度装置,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对每项伤检分类进行分别展示,便于伤员和医护人员及时获取伤检分类结果。
还包括追踪定位模块,包括在方格区域上的RFID阅读器,用于对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进行主动搜索读取,设置在方格区域上的RFID阅读器天线,用于对RFID阅读器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多角度监测;计算单元用于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监测角度以确定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给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并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记录写入时间t1;
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
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分类队列显示的方法包括:
基于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对不同的检伤分类分别进行列队显示;
在同一检伤分类下,判断当前伤员电子伤票信息的读取时间t2与写入时间t1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有效阈值T的范围内,若是,则按照读取时间t2的先后顺序对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进行列队显示;否则,将当前伤员的电子伤票置为队列首位进行显示;
还包括:
以周期F比对已配置的RFID标签和已被读取的RFID标签,查找出未读取RFID标签,并计算当前时刻t3与未读取RFID标签的写入时间t1的时间差,判断时间差是否超过对应检伤分类的预设有效阈值T,若是,则对未被读取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并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追踪定位的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群体伤员所在待调度区域划分为多个等面积的方格区域;
S2,在每个方格区域内,由RFID阅读器对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进行主动搜索读取,并设置1个或2个RFID阅读器天线对RFID阅读器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多角度监测;
S3,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监测角度以确定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1个RFID阅读器天线,所述RFID阅读器天线设置在方格区域的中心,RFID阅读器天线的主轴沿中心开始按照角度e进行匀速转动3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在每个方格区域内设置2个RFID阅读器天线, RFID阅读器天线B和RFID阅读器天线C分别设置在方格区域边b和边c的中线上,其中边b和边c为相邻的两条边,RFID阅读器天线B的主轴沿边b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b重叠;同时RFID阅读器天线C的主轴沿边c开始按照角度q进行匀速转动,直到转动180°后与边c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
完成多角度监测后,找出RFID阅读器天线B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Bmax,和RFID阅读器天线C监测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监测角度Cmax
从RFID阅读器天线B以监测角度Bmax引出射线lB,从RFID阅读器天线C以监测角度Cmax引出射线lC,射线lB与射线lC的交点位置为待追踪定位RFID标签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轻症调度指引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伤员RFID的电子伤票信息,根据电子伤票信息确定该伤员的调度请求和接收点;
预设哈希空间,以各接收点为实际节点,配置每个实际节点配置多个虚拟节点;
计算虚拟节点的哈希值作为第一哈希值,计算调度请求的哈希值作为第二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随机离散分布在预设哈希空间内;
将第二哈希值分别与哈希空间内的第一哈希值进行对比,筛选出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并从大于第二哈希值的第一哈希值中获取最小的第一哈希值,以最小的第一哈希值对应的虚拟节点作为目标虚拟节点,根据目标虚拟节点确定该伤员的接收点。
7.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包括:
RFID标签,每位伤员配置一个RFID标签;
手持装置,用于将伤员的检伤信息以电子伤票的形式写入RFID标签,同时将写入时间t1记录在RFID标签中;
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和写入时间t1,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
管理装置,用于基于写入时间t1和读取时间t2对各伤员的电子伤票信息进行伤检失效判断,并依据伤检失效判断结果进行分类队列排布;还用于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哈希空间法获得轻症调度指引;
调度装置,基于分类队列排布结果和轻症调度指引进行伤员调度,并对未被读取的伤员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装置为通道门,在带载RFID标签的伤员通过通道门时,通道门读取各伤员RFID标签中的电子伤票信息和写入时间t1,同时记录读取时间t2;所述手持装置还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CN202310438751.0A 2023-04-23 2023-04-23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153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8751.0A CN116153481B (zh) 2023-04-23 2023-04-23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8751.0A CN116153481B (zh) 2023-04-23 2023-04-23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3481A CN116153481A (zh) 2023-05-23
CN116153481B true CN116153481B (zh) 2023-06-27

Family

ID=8635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8751.0A Active CN116153481B (zh) 2023-04-23 2023-04-23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348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3753A (zh) * 2014-12-24 2015-03-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
CN109698015A (zh) * 2018-08-10 2019-04-30 南方医科大学 基于rfid的检伤分类和伤员转运系统及检伤分类信息处理方法
CN113095453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复旦大学 一种面向伤员分类后送的伤员预处理系统
CN113496264A (zh) * 2021-06-23 2021-10-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基于rfid伤情卡的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9682B2 (en) * 2002-03-22 2011-03-01 Thinksharp,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ule-based triage
JP5670846B2 (ja) * 2011-08-31 2015-02-1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ニツク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トリアージタグ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トリアージタグ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3753A (zh) * 2014-12-24 2015-03-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
CN109698015A (zh) * 2018-08-10 2019-04-30 南方医科大学 基于rfid的检伤分类和伤员转运系统及检伤分类信息处理方法
CN113095453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复旦大学 一种面向伤员分类后送的伤员预处理系统
CN113496264A (zh) * 2021-06-23 2021-10-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基于rfid伤情卡的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庞剑飞;潘晓东;;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0) *
排队论在卫生列车检伤分类中的应用与辅助决策;陈渝;孙汉军;史忠;黄丹;靖剑波;;医疗卫生装备(第11期);第89-90页 *
海上伤员分类器的研究与应用;皇甫明放;刘晓荣;陈国良;贺祥;周亚平;刘建;刘文宝;;医疗卫生装备(第8期);第18-21页 *
电子伤票系统的研发与使用;郭琪,万任华,黄邱朝,魏培德,王继伟,陈新,林村河,燕海军,龚红伟;东南国防医药(第04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3481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3492B1 (en) Predicting,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infection transmission within a healthcare facility using a real-time locating system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US91473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hospital workflow compliance with a hand hygiene network
US78170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taloging and poling movement in an environment for purposes of tracking and/or contain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US10734109B2 (en) Tag based knowledge system for healthcare enterprises
CN1647118A (zh) 监视和跟踪人员的系统与方法
CN111163420A (zh) 智能工厂区域定位识别系统
AU2020101336A4 (en) An efficient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 to track the covid patients along with secondary contacts
CN207097023U (zh) 一种用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智能综合监管系统
WO2022262257A1 (zh) 一种检察领域值班人员睡觉行为识别方法
KR20090098508A (ko) 알 에프 아이디 태그와 휴대용 정보 수신장치를 이용한건강 검진 운영 시스템 및 이에 적합한 방법
CN116153481B (zh) 基于rfid和伤检分类结果的伤员调度方法及系统
Balawanth et al. Assessing Kwa-Zulu-Natal’s progress towards malaria elimination and its readiness for sub-national verification
DHS Household survey indicators for malaria control
CN106372427A (zh) 一种医学临床实验室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JP6131976B2 (ja) 人員管理システム、情報解析装置、人員管理方法及び人員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3724850A (zh) 急诊定位追溯管理装置及方法
MX2012005803A (es) Metodo y sistema en tiempo real para contratar los procesos de suministro de asistencia sanitaria en un entorno clinico.
CN111260003A (zh) 一种消防装备的全寿命智能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6128251A (zh) 基于物联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CN10379289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
Akram Enhancing public health capacity by using epidemiological teams in a public health setting
CN113724891A (zh) 医院疫情监测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08123992A1 (en) Tag based knowledg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ealthcare enterprises
US202303642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terile fields in a monitored enclosure
KR102389303B1 (ko) Rfid 태그를 이용한 감염병 역학조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