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1694A -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1694A
CN116151694A CN202310418376.3A CN202310418376A CN116151694A CN 116151694 A CN116151694 A CN 116151694A CN 202310418376 A CN202310418376 A CN 202310418376A CN 116151694 A CN116151694 A CN 116151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ering
data
data acquisition
sub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83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1694B (zh
Inventor
沈孛
刁硕
刘立渠
王明芳
谭海亮
孙斌
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esting Center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est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183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1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1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1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1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1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基于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数据采集终端;接收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数据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我国既有建筑存量爆发式增长,我国即将进入以既有建筑物维修改造为重点的建设阶段,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正在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提出了工程质量的数据管理服务。
目前的工程质量的数据管理服务的各阶段由人工分别进行处理,例如施工方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质量的数据管理,开发商在验收阶段进行工程质量的数据管理,客户在使用阶段进行工程质量的数据管理。然而不同阶段的数据管理人员所使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各个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结果也互不相干,若想对一个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则需要横跨多个数据管理系统来获取不同阶段的工程数据,导致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繁琐耗时长,使得工程质量数据管理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工程质量数据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质量数据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服务器和数据采集终端;其中,
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包括:
列表生成模块,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列表分发模块,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以及,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1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
其中,
Figure SMS_3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以及,用于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
列表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登录后获取登录用户的用户ID,向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用户ID的列表请求,获取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分发的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在自身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
数据上传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登录用户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中输入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所述工程数据和所述任务完成进度上传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包括:
至少一个数据采集项目,以及数据采集项目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采集项目包括的多个子项目,其中每个子项目包括多个次子项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指定分析策略,包括:
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获取每个子项目下的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基于所述每个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及对应的权重参数分别计算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
基于所述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的不同特征维度,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特征维度包括以下特征维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时间特征维度;区域特征维度;自定义特征维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子项目,包括:
工程区域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工程使用质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
权限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用户的采集权限,将采集权限及对应的用户ID发送至所述列表生成模块。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节点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指定时间节点,提示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与该指定时间节点相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并触发所述列表生成模块更新下一个工程阶段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数据管理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4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5
其中,
Figure SMS_6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数据管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数据管理服务器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并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再通过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该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接收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最后通过对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由于本申请可以将不同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分发至不同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并且将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工程数据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中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对工程数据的综合数据分析,以及高效的工程数据管理,并且依据混合分析模型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以及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质量数据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创建AHP模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工程数据管理的区块链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实施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数据管理系统10,包括:数据管理服务器11和数据采集终端12;其中,该数据管理服务器11,包括:
列表生成模块111,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所述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列表分发模块112,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收集模块113,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数据分析模块114,用于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以及,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7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8
其中,
Figure SMS_9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以及,用于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12,包括:
列表获取模块121,用于在用户登录后获取登录用户的用户ID,向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用户ID的列表请求,获取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分发的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在自身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
数据上传模块122,用于获取所述登录用户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中输入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所述工程数据和所述任务完成进度上传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可以在配置采集人员的采集权限时,获取采集人员的用户ID,并将用户ID及其对应的分发标签预先设置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中,由于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分发标签为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用户ID与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也是一一对应的,从而避免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分发错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数据采集终端12,还包括:权限设置模块(图1中未示出),用于设置用户的采集权限,将采集权限及对应的用户ID发送至所述列表生成模块111。具体来说,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通常可以是多个,多个数据采集终端可以按照不同用户的不同采集权限,基于不同工程数据采集子表进行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其中一些数据采集终端可以在进行正常的数据采集之外还可以包括上述权限设置模块,可以用于数据采集人员设置采集权限,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中修改数据采集终端的采集权限,也可以将具有这类功能的数据采集终端叫做管理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中采集的工程数据可以是工程检测数据、使用反馈数据等。工程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分值、或者是文字。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数据采集人员可以包括:质量检测人员、目标工程的使用用户、施工方人员;因此,上述数据采集终端12具体可以包括:
与所述质量检测人员相对应的质量检测人员终端;
与所述使用用户相对应的使用用户终端;
与所述施工方人员相对应的施工方终端。
本申请的列表生成模块111可以为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人员赋予不同采集权限,每个采集权限还有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从而可以统一不同采集人员的数据管理系统,避免跨系统的数据管理,从而提高采集人员的协作效率。此外,由于列表生成模块111还可以实时更新数据的任务完成进度,并且还支持数据采集终端实时监控的任务完成进度,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采集项目,以及数据采集项目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项目包括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对应不同的任务完成进度,完成子项目的评价时,会得到所述子项目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其中,每个子项目包括多个次子项目,次子项目通常包括对该子项目的多个细化工程数据种类。可选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可以分为多级列表,其中,数据采集项目为第一级列表,子项目为第二级列表,次子项目为第三级列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更多层级的列表,以满足项目的分类需要。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指定分析策略,可以包括:先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获取每个子项目下的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基于所述每个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及对应的权重参数分别计算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再基于所述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举例来讲,若目标工程为某单个建筑工程,其对应的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子项目为单个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工程数据P2,该子项目下的次子项目包括:主体结构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1、装饰装修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2、机电安装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3,那么计算该子项目的工程数据的具体方法包括:
首先,获取每个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即:
主体结构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1=100×得分合计/总分值;
装饰装修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2=100×得分合计/总分值;
机电安装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3=100×得分合计/总分值。
其次,基于所述每个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及对应的权重参数分别计算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即,
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工程数据P2=主体结构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1的平均分×60%+装饰装修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2的平均分×30%+机电安装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3的平均分×10%。
其中,60%、30%、10%分别为主体结构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1、装饰装修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2、机电安装实体质量工程数据P23对应的权重参数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以任意选择权重参数。权重参数可以预先设置或者后期指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基于所述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时,具体可以针对所述子项目的工程数据中的特征维度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工程质量分析结果。其中,所述特征维度包括以下特征维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时间特征维度,区域特征维度,以及自定义特征维度。
以上特征维度可以用于在对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数据分析时,基于工程数据中的时间特征维度、区域特征维度、自定义特征维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对所述工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本申请可以通过多种分析策略进行工程数据分析,例如通过时间、区域、自定义特征等多种维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使数据分析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并且根据对比分析结果,针对工程区域存在的问题,为进行维护或优化的决策,或制定检测鉴定方案提供参考。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工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分析模块114还可以通过混合分析模型对工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进一步判断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状况。
具体来讲,首先可以获取对待分析的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然后基于目标企业的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SMS_10
上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可以用于确定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概率。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概率比(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将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的分析结果以及历史工程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进行回归计算,得到回归模型,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SMS_11
其中,
Figure SMS_12
是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计算参数,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可以采用AHP-Logistic混合模型对企业的工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
具体来讲,首先可以选取该目标企业的全部工程数据中的特征维度,例如,可以从全部工程数据中选取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或其他自定义特征的特征维度,
其次,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模型对目标企业进行工程质量分析。创建AHP模型的步骤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
步骤S401、确定数据分析的特征维度;
步骤S402、基于特征维度构建判断矩阵;
步骤S403、层次单排序计算相对权重;
步骤S404、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查;
步骤S405、层次总排序计算组合权重;
步骤S406、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查;
步骤S407、得出各特征维度的权重。
上述AHP模型中的比较矩阵的构建需要基于工程质量分析专家的分析结果完成。在使用AHP模型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AHP模型,其中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以及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等。随后设置企业基本指标,具体为:
工程质量分析累积,其中包括:工程质量分析水平,工程质量分析累积总分,工程质量分析前累积总分;
工程质量分析记录,其中包括:一段时期的工程质量分析分值(如三年内的工程质量分析分值),工程质量分析历史记录;
在基本指标之上设置有二级指标,该二级指标还可以继续细化,增加AHP模型对目标企业的敏感度。
目标企业按分析得分划分为:工程质量水平较高、工程质量水平一般、工程质量水平较低三种分层结果。基于AHP分层结果的Logistic模型的分析,得到的逻辑回归的方程如下:
Figure SMS_13
其中,自变量x是目标企业当前工程质量不合格情况,因变量y是目标企业的其他工程质量不合格情况。E(y)表示当y=1时的概率,即
Figure SMS_14
上述概率可以使用概率比进行解释。概率比(M)就是有利于发生一件事的概率和不发生的概率之比。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5
将逻辑回归公式进行对数概率比转换得到:
Figure SMS_16
在Logistic模型中加入AHP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到基于AHP的Logistic模型公式为:
Figure SMS_17
对于工程质量分析而言,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概率比(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概率公式为:
Figure SMS_18
将引入AHP变量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得到回归模型,将AHP-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转换为相应的工程质量水平分以利于实际工程质量数据分析人员操作。
Figure SMS_19
其中,
Figure SMS_20
是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指定参数,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
最终,在Logistic模型中加入上述AHP模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从而将AHP的目标企业分层工程质量分析结果与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达到更好风险预测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子项目可以包括:工程区域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工程使用质量;其中,
工程区域质量,用于获取对所述目标工程所在的工程区域的整体质量控制综合数据的和质量发展综合数据对应的工程数据;
工程实体质量,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工程的建筑专业对应的工程数据;
工程使用质量,用于持续收集所述目标工程在用户使用期间的使用反馈对应的工程数据。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建立工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工程数据存储至工程数据库中。
本申请可以将工程的综合质量数据和综合发展数据以及施工方的建筑专业检测数据与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统一采集以及综合管理,从而可以使工程数据采集更加全面可靠,管理更加高效。并且可以借助数据仓库和云计算技术,高效管理工程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可以根据工程数据采集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向相关单位提供工程数据采集相关信息,为受评企业和项目激励惩戒提供依据;或者,根据工程数据采集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向用户提供查询功能;或者,对于用户满意度反馈问题进行定期的调研,更新用户满意度数据,形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数据的闭环,为完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提供参考;或者,根据工程数据采集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提供评估地区建筑工程质量整体发展水平依据,及时为相关单位及业主方提供有参考。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11,还包括:节点管理模块(图1中未示出),用于对所述目标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指定时间节点,提示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与该指定时间节点相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并触发所述列表生成模块更新下一个工程阶段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质量管理涉及到生命周期的全部质量信息,涉及大量利益相关者参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参与主体多,质量信息在各方之间需要及时共享,而区块链可以实现信息无需经过第三方在节点双方之间传递。传统的保存和管理方法,不利于报告的防伪验伪,易于篡改,通过区块链来保证链上报告的真实性,杜绝报告被篡改。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可以在建立工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确保链上工程数据的真实性。通过联盟链实现工程数据存证链。联盟链由政府主管部门,工程质量分析委托机构,工程质量分析实施机构,及相关施工企业组成,均为联盟链上的联盟节点,均保留一份完成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账本,通过共识机制RAFT/RBFT保证账本信息的一致性。引入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可控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可以通过Hyperledger Fabric架构建立工程数据管理的区块链框架50,包括:数据层501、网络层502、共识层503及应用层504,如图5所示。其中,在共识层503,使用Apace Kafta分布式平台。使用智能合约处理工程质量分析结果。智能合约可以使区块链实施复杂函数和业务逻辑,而不是仅存储数据。当数据输入到区块链时,就会触发智能合约作用,预先设定在智能合约中的作用会自动独立运行。部署后的智能合约会对不同的请求,如查询,做出反馈。
当目标企业纳入系统后,相关负责人如数据采集人员,分析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可以系统内注册账号,注册完成之后会给每个人分发一对公钥和私钥,私钥用来数字签名,调取合约等操作,公钥则用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以某项目的工程数据管理为例,使用本系统进行工程数据管理的流程,任何一步的工程数据管理行为都会被上传至某个区块,从而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首先,关于工程数据管理的标准已经编制成智能合约,并经过共识存放至区块链系统中。在某个项目,数据采集人员A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在采集内容上进行数字签名,经过共识之后上传至第N个区块链中保存。数据采集小组组长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并接着第N个区块进行上传存储,即上传至第N+1个区块中。在当天的工程数据采集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汇总,自检,并由工程数据采集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结果,并利用私钥对上传的工程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在系统内进行广播。经过委托机构和实施机构的共识之后,并对主管部门发送上传请求,工程数据便上传至第N+2个区块中。当主管部门收到上传请求后,利用上传者的公钥验收其数字签名,验证正确之后,利用私钥调取相关的智能合约对工程数据进行检查,如果智能合约检查合格,则主管部门在结果上数字签名,并通知评价单位进行下一工序;否则,智能合约将向评价人员提出返工要求,并立即通知委托机构和实时机构。不论智能合约的检查是否合格,智能合约的检查结果和原始工程数据,以及各相关人员的数字签名等都会存储在第N+3个区块中,则完成一次工程数据采集工作,后续采集工作以此类推。
生成工程质量分析结果,通过智能合约报告自动存证上链,生成工程质量分析结果的报告时,利用电子图章技术完成电子盖章,使工程质量分析结果的报告具有效力。还可以在线验证数据真实性,通过输入ID和上传待验证。
对于各省份而言,数据采集周期为1年,即每年覆盖一次下一级行政区域。对于数据管理系统的用户,系统会记录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并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提示用户下一次数据采集的时间。如果用户确定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更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并下发各个数据采集终端,以使采集人员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程数据的采集。
举例来讲,假设某目标工程的工程数据采集场景如下:采集人员小组一共4人,A、B、C、D,其中A为组织协调人员,B、C为土建工程师,D为机电工程师,采集人员小组要对某小区进行工程数据采集,A可以通过操作管理终端在数据管理服务器11上创建目标工程的项目P。项目P的数据采集子项目包括:建筑工程区域质量综合数据P1,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数据P2,建筑工程用户满意度数据P3这三部分。
其中P1建筑工程区域质量综合数据包括以下次子项目:
P1-1质量控制综合数据;
P1-2质量发展综合数据;
P2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次子项目:
P2-1主体结构数据;
P2-2装饰装修数据;
P2-3机电安装数据;
P3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包括以下次子项目:
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
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数据。
项目P创建完成后,在数据管理服务器11中或者在预设的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存储空间中保存该目标工程的项目P。
随后A开始通过管理终端为不同的采集人员赋予不同采集权限,并且由数据管理服务器11的列表生成模块111根据A的操作为采集人员设置的采集权限,例如:
A设置“P1-1质量控制综合数据”、“P1-2质量发展综合数据”由A负责采集数据,则列表生成模块111为A设置P1-1、P1-2的采集权限;
A设置“P2-1主体结构数据”由B和C均负责采集数据,列表生成模块111为B、C设置P2-1的采集权限;
A设置“P2-2装饰装修数据”由B负责采集数据,列表生成模块111为B设置P2-2的采集权限;
A设置“P2-3机电安装数据”由D负责采集数据,列表生成模块111为D设置P2-3的采集权限;
A设置“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由A、D负责采集数据,列表生成模块111为A、D设置P3-1的采集权限;其中,A可以在其数据采集终端上为“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生成问卷二维码,使采集人员通过该问卷二维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A设置“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数据”由B、C负责采集数据,列表生成模块111为B、C设置P3-2的采集权限;其中,A可以在其数据采集终端上为“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生成问卷二维码,使采集人员通过该问卷二维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权限开通操作完成后,列表生成模块111可以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生成相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每个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对应一个分发标签,分发标签与采集人员的用户ID相对应,当采集人员A、B、C、D登录各自数据采集终端12后,数据采集终端会向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发送携带采集人员的用户ID的列表请求,数据管理服务器11会根据用户ID确定对应的分发标签,从而将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下发至不同的数据采集终端12,数据采集终端12收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后,可以在自身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
以采集人员C使用的数据采集终端C和数据管理服务器11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例:
当采集人员C使用自己的用户ID(如ID-03)登录数据采集终端C时,采集人员C会通过数据采集终端C向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发送列表请求,列表请求中主要携带请求中的主要信息,例如用户ID(如ID-03)、采集权限、请求内容、终端ip地址,等等。数据采集终端C可以把列表请求打包成json对象发给数据管理服务器11。数据管理服务器11收到列表请求后,可以根据用户ID(如ID-03)查找对应的分发标签,例如分发标签03,然后找到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然后打包发送到数据采集终端C。数据采集终端C收到后以html网页形式展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
采集人员A、B、C、D分别收到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例如:
A登录数据采集终端,显示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内容如下:
P项目---进度0/100;
P1-1质量控制综合数据---进度0/100;
P1-2质量发展综合数据---进度0/100;
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问卷二维码;
B登录数据采集终端,显示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内容如下:
P项目---进度0/100;
P2-1主体结构数据---进度0/100;
P2-2装饰装修数据---进度0/100;
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数据---问卷二维码;
C登录数据采集终端,显示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内容如下:
P项目---进度0/100;
P2-1主体结构数据---进度0/100;
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数据---问卷二维码;
D登录数据采集终端,显示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内容如下:
P项目---进度0/100;
P2-3机电安装数据---进度0/100;
P3-1建筑工程质量用户满意度数据---问卷二维码。
随后,A、B、C、D便进入目标工程所在的小区开始按照自己分配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以B的任务完成进度为例说明:
采集权限开通操作完成后,B登录对应的数据采集终端,可以看到自己被分配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如下:
P项目---进度0/100;
P2-1主体结构数据---进度0/100;
P2-2装饰装修数据---进度0/100;
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数据---问卷二维码;
随后,B便进入小区开始按照自己分配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开始数据采集。
首先是P2-1主体结构数据,B开始依据子项地基基础工程、钢筋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分别在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输入,同时数据采集终端给出目前任务完成进度,如果完成所有数据采集,则显示100/100。
随后B开始对P2-2装饰装修工程数据进行数据采集,依据子项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幕墙工程、门窗工程、室内装修工程分别在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打分,同时每个子项录入完数据,数据采集终端都会刷新任务完成进度30/100,50/100直到100/100,完成数据录入,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到的工程数据上传至数据管理服务器11。
B调研小区住户,提供问卷二维码邀请住户扫码填问卷,住户对P3-2建筑工程保修用户满意度进行数据采集,依据子项渗漏、开裂、管道设施、门窗、玻璃、栏杆、柜体安装、公共区域设施、开关、插座、配电箱、水电暖、通风空调系统及智能化设备安装、居住舒适性别在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输入,同时每项录入后,数据采集终端都会刷新任务完成进度直到100/100,完成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到的工程数据上传至数据管理服务器11。
数据管理服务器11会将数据采集终端B的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更新到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因此在B进行数据采集的同时,A也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终端看到B的任务完成进度。
数据采集得到的工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终端上传至数据管理服务器11的数据收集模块113。A、B、C、D完成工程数据采集后,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可以将工程数据,例如分数值,在数据采集终端显示出来。A会选择任务完成后工程数据则无法修改,随后数据管理服务器11的数据分析模块114可以获取项目P对应的全部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按照指定分析策略进行分析,得到对项目P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如此,依据上述过程对不宜测度的数据采集并存储至数据库中。依据已经设定好的综合评价规则自动计算并生成工程质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文件,并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反馈给A、B、C、D,从而提高A、B、C、D的数据管理效率。
由于传统建筑业的服务期限往往聚焦于工程验收交付,且不同专业之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为提高建筑品质,不仅要在建造期间评价,在验收交付后也要持续收集工程数据,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且验收交付后漫长的使用期内需要收集用户的反馈,而不是囿于各建筑专业本身,因此工程数据管理应是综合各个建筑专业以及用户反馈的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对一定区域内建筑进行工程数据收集与分析可及时发现建筑问题并制订相应计划,为保养维护检测鉴定提供依据,用户满意度是无形的,非形象化的存在,通过收集用户满意度可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留存宝贵的历史数据并加以合理分析,可以对提高建筑品质起到重要作用。工程数据的历史积累和对比分析,可以为受评企业和项目激励惩戒提供依据,可以为评估地区建筑工程质量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依据,乃至完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机制和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满意度查询的信息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现有的工程数据管理服务仅限于单个时间节点的工程数据采集及管理,而无法得到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质量分析结果,导致对建筑工程的分析不够准确。本申请可以解决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分析结果,其分析范围包括不仅建筑各个专业,还需要考虑用户的反馈,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持续收集工程数据,并对工程数据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析,如不同时间的对比,或不同区域的对比,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势在于:
从评价方法上看,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案往往囿于建筑各专业本身,而对于建筑行业外的相关主管单位或者社会用户,更需要的是综合评价指标,比如,传统建筑业习惯关注建筑结构的专业评估,而对于广大的建筑用户的实际建筑品质感受,往往受到装饰装修水平,是否开裂漏水,因此,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提出的工程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涵盖各建筑专业,并结合信息化手段,自动给出综合分析结果。
从评价时间上看,现有的数据管理技术方案往往聚焦于验收交付节点,而对于一个建筑设计建造往往2-3年,而使用期间往往数十年。对验收交付后漫长的使用期间需要对用户的使用反馈进行持续收集,并以此对既有建筑养护优化,检测鉴定及加固改造,乃至未来新建的建筑提供参考,才是更加科学的方法以及持续提高品质的产品迭代逻辑。现有的技术方案往往从各建筑专业,甚至建筑行业自身的立场出发,忽视了建筑用户的反馈,这是提高建筑品质的瓶颈,因此,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提出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持续收集工程数据,尤其是用户反馈数据,并结合信息化手段,自动形成建筑品质的数据闭环。
从评价数据的使用上看,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案往往服务于建筑业各个专业本身,而受限于专业壁垒和使用成本,评价数据难以直接服务于相关主管单位及社会用户,甚至其本身囿于自身的专业立场和使用成本,在建筑业内部也形成数据孤岛。本申请提出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持续收集积累工程数据,比如,如果对一区域(某省或某地级市)内的建筑进行抽样的数据采集,对其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既可以为受评企业和项目激励惩戒提供依据,可以为评估地区建筑工程质量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社会用户提供查询,为完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机制和制度体系提供参考;统计对比分析过程以及其提供的参考过程均结合信息化手段自动实现,提高效率。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管理服务器11中,该数据管理服务器11可以是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图2示出了一种执行数据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计算机终端20(或移动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采用202a、202b,……,202n来示出)处理器202(处理器2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2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20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2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2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机终端20(或移动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2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程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2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存储器2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2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2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2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终端20(或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2所示的计算机终端(或移动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2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机终端(或移动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本申请在上述运行环境下运行如图3所示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数据管理服务器,该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计算机终端。
参见图3所示,该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301、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所述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步骤S302、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步骤S303、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步骤S304、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以及,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1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2
其中,
Figure SMS_23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以及,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工程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管理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数据管理服务器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并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再通过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该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接收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最后通过对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由于本申请可以将不同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分发至不同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并且将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工程数据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中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通过混合分析模型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以及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实现对工程数据的综合数据分析,以及高效的工程数据管理,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质量数据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数据管理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3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可以是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也可以替换为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数据管理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传输装置。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管理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管理方法。
可选地,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运行存储的程序代码时可以执行以下方法步骤: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分发标签一一对应;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4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5
其中,
Figure SMS_26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运行存储的程序代码时可以执行实施例2中所列举的任一方法步骤,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数据管理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分发标签一一对应;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7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SMS_28
其中,
Figure SMS_29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实施例1中所列举的任一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管理服务器和数据采集终端;其中,
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包括:
列表生成模块,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所述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列表分发模块,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以及,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QLYQS_2
其中,
Figure QLYQS_3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以及,用于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
列表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登录后获取登录用户的用户ID,向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用户ID的列表请求,获取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分发的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在自身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
数据上传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登录用户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中输入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所述工程数据和所述任务完成进度上传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包括:
至少一个数据采集项目,以及数据采集项目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项目包括的多个子项目,其中每个子项目包括多个次子项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分析策略,包括:
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获取每个子项目下的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基于所述每个次子项目的工程数据及对应的权重参数分别计算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
基于所述每个子项目的工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的不同特征维度,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特征维度包括以下特征维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时间特征维度;
区域特征维度;
自定义特征维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项目,包括:
工程区域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工程使用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
权限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用户的采集权限,将采集权限及对应的用户ID发送至所述列表生成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节点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指定时间节点,提示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与该指定时间节点相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并触发所述列表生成模块更新下一个工程阶段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9.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数据管理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按照目标工程的工程阶段确定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总表,根据不同的采集权限,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生成不同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和分发标签,其中,每个采集权限至少对应一个工程数据采集表,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与所述分发标签一一对应;
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ID的列表请求,查找所述用户ID对应的目标分发标签,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确定与所述目标分发标签对应的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将所述工程数据采集子表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工程数据和任务完成进度,将任务完成进度更新到其他关联的数据采集终端同步显示,并将工程数据更新至工程数据采集总表;
按照指定分析策略对所述工程数据采集总表中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工程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获取目标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全部工程数据通过特定混合分析模型中的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以及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得到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QLYQS_4
其中,E(y)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概率,M为目标企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与合格的概率比;
所述第二工程质量分析公式为:
Figure QLYQS_5
其中,
Figure QLYQS_6
为工程质量分析的预测分数,P和Q为基于历史工程质量分析值得到的指定参数;
建立工程数据库,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所述工程数据库。
1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18376.3A 2023-04-19 2023-04-19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Active CN116151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376.3A CN116151694B (zh) 2023-04-19 2023-04-19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376.3A CN116151694B (zh) 2023-04-19 2023-04-19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1694A true CN116151694A (zh) 2023-05-23
CN116151694B CN116151694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35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8376.3A Active CN116151694B (zh) 2023-04-19 2023-04-19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169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379A (zh) * 2020-03-31 2020-08-28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方法、平台、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31636A (zh) * 2020-07-28 2020-10-27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8515A1 (zh) * 2020-09-01 2022-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评实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379A (zh) * 2020-03-31 2020-08-28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方法、平台、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31636A (zh) * 2020-07-28 2020-10-27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8515A1 (zh) * 2020-09-01 2022-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评实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饶小康;: "水利工程灌浆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 长江科学院院报, no. 06, pages 143 - 1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1694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awumi et al.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mplement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 Delphi survey
Huseien et al. A review on 5G technology for smart energy management and smart buildings in Singapore
US11468408B2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visitor management
Sun et al. Fuzzy rough set on probabilistic approximation space over two univers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Messeni Petruzzelli et al. How can open innovation support SMEs in the adoption of I4. 0 technolog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CN106709839A (zh) 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系统
Navarrete et al. Multinational e-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An integrative model
Molero et al. Total safety by design: Increased safety and operability of supply chain of inland terminals for containers with dangerous goods
US202000581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 Virtual Building Model
CN109360134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系统
CN107845043A (zh) 一种物业管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15137A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调度运行信息快速传递与共享方法
Loyarte et al. Technology roadmapping (TRM) and strategic alignment for an applied research centre: a case study with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s
Larsson Meta‐governance and collaborative crisis management—competing rationa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wedish security communications system
Wang et al. Automating trustworthiness in digital twins
CN11059937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业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151694B (zh) 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1723942B (zh) 一种企业用电负荷预测方法、电网业务子系统及预测系统
CN109637033A (zh) 一种维修工具借还系统
Wan et al. Research on key success factors model for innovatio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grounded theory
CN105718602A (zh) 一种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云系统
KR20140087117A (ko) 스마트 협업 기반의 원격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6296021A (zh) 一种基建综合指标动态管控系统
CN112699451A (zh) 一种基于社区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结合bim的社区实时孪生系统
Chen et al. Emergency response coordination and IT support: contingency and strate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