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8869B - 手持测距仪 - Google Patents

手持测距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8869B
CN116148869B CN202310432861.6A CN202310432861A CN116148869B CN 116148869 B CN116148869 B CN 116148869B CN 202310432861 A CN202310432861 A CN 202310432861A CN 116148869 B CN116148869 B CN 116148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itch angle
handheld
laser
referen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28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8869A (zh
Inventor
禹孟初
奉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28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8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8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8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8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8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测距仪,该手持测距仪包括激光测距望远镜、俯仰角度测量组件以及方位角检测组件;俯仰角度测量组件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控制组件电连接;方位角检测组件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添加了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简化了测量的工序步骤,节省了用户的测量时间。

Description

手持测距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距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测距仪。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测距望远镜在高尔夫或打猎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手持激光测距望远镜有了快速的发展。现有的手持激光测距望远镜不具有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一般是通过人工操作以及重复测量的方式,从而存在测量时间较长且工序较为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手持测距仪,旨在添加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简化测量的工序步骤,节省用户的测量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手持测距仪,包括:
激光测距望远镜,用于测量测试点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俯仰角度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
方位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至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俯仰角、所述第二俯仰角以及所述方位角,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点和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包括:
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用于发出激光信号;
激光接收组件,所述激光接收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信号,并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
计时组件,所述计时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计时组件用于计算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出信号与所述激光接收组件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计算的时间间隔获得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或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包括:
陀螺仪,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陀螺仪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和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
可选的,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包括:
地磁方位角传感器,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地磁方位角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到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
可选的,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一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一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一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组;
对第一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一俯仰角。
可选的,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二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二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二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组;
对第二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二俯仰角。
可选的,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方位角数据,并对多个方位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三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中两个相邻的方位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三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三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三目标数据组;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方位角。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当实时抖动频率未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已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当实时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目标抖动频率;
根据获取的目标抖动频率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理想抖动频率;
以预设抖动频率的增量值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直至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趋于理想抖动频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手持测距仪,该手持测距仪包括激光测距望远镜、俯仰角度测量组件以及方位角检测组件;俯仰角度测量组件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控制组件电连接;方位角检测组件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添加了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简化了测量的工序步骤,节省了用户的测量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手持测距仪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手持测距仪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图;
图3为本发明手持测距仪又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手持测距仪一实施例的测算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手持测距仪一实施例的数据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激光测距望远镜;11、控制组件;12、激光发射组件;13、激光接收组件;14、计时组件;20、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1、陀螺仪;30、方位角检测组件;31、地磁方位角传感器;40、抖动频率检测组件;50、防抖组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手持激光测距望远镜属于激光测距仪设备中一种,其随着激光测距望远镜10在高尔夫或打猎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有了快速的发展。现有的手持激光测距望远镜不具有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一般是通过人工操作以及重复测量的方式,从而存在测量时间较长且工序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手持测距仪,旨在添加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简化测量的工序步骤,节省用户的测量时间。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测距仪包括:
激光测距望远镜10,用于测量测试点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控制组件11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
方位角检测组件30,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至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
所述控制组件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俯仰角、所述第二俯仰角以及所述方位角,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点和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测距望远镜10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可选的,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来源、型号在此均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手持测距仪的实际产品需要来设定。
具体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组件11、激光发射组件12、激光接收组件13以及计时组件14等。其中,控制组件11不仅作为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控制中枢,也作为手持测距仪的控制中枢,其主要用于控制激光发射组件12向目标点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并控制激光接收组件13接收目标点发射的激光束的同时,控制计时组件14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由测定的时间计算出测试点到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目标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目标点分别为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如图4示例,测试点为O点,第一目标点为A点,第二目标点为B点。可选的,控制组件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控单元、存储单元等。其中,主控单元可以采用MCU、DSP(Digital Signal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芯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等。
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和方位角检测组件30可以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任一位置,比如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外壳的外部或内部,在此不做特殊的限制。而且,无论是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还是方位角检测组件30,它们与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胶接等。此外,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1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方位角检测组件3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11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的受控端、方位角检测组件30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组件11的控制端电连接。
对应地,在激光测距望远镜10对测试点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接收控制组件1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测试点相对于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进行测量,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亦或者是,在激光测距望远镜10对测试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接收控制组件11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测试点相对于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进行测量,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与此同时,方位角检测组件30接收控制组件11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在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第一目标点转动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示例,第一俯仰角为β,第二俯仰角为α,方位角为γ。
如此,在手持测距仪的实际应用中,用户站在测试点的位置,并手持测距仪指向第一目标点的位置。当正式开始测距时,用户操作手持测距仪上的按键,以使得按键向控制组件11输出触发信号。控制组件11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向激光发射组件12输出第一激光发射控制信号,以使得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第一激光信号。激光接收组件13实时采集第一激光信号,并向计时组件14反馈对应的第一计时信号。计时组件14根据反馈的第一计时信号,测定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第一激光信号与激光接收组件13接收第一激光信号的时间间隔,由测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测试点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一距离测量信号。与此同时,控制组件11向俯仰角度组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使得俯仰角度组件对测试点相对于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进行测量,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
进一步地,用户站在测试点的位置,将手持测距仪转动,以指向第二目标点的位置。控制组件11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向激光发射组件12输出第二激光发射控制信号,以使得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第二激光信号。激光接收组件13实时采集第二激光信号,并向计时组件14反馈对应的第二计时信号。计时组件14根据反馈的第二计时信号,测定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第二激光信号与激光接收组件13接收第二激光信号的时间间隔,由测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测试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二距离测量信号。与此同时,控制组件11向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使得俯仰角测量组件对测试点相对于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进行测量,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对应地,控制组件11也向方位角检测组件30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使得方位角检测组件30在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第一目标点转动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
由此,控制组件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距离测量信号、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第二距离测量信号、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以及方位角检测信号,调用相关预设的程序算法,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可见,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过程简单,大大节省了用户测量的时间,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更具有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手持测距仪是手持式设备,其上的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或方位角检测组件30难免会因用户的手部动作而发生一定的抖动,从而对其测量的角度数据的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技术方案还设置有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和防抖组件50,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的受控端、防抖组件50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组件11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用于检测手持测距仪的实时抖动频率;防抖组件50用于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调整。通过设置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和防抖组件50,可以提高手持测距仪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手持测距仪测量有关数据的精度。
具体地,在手持测距仪的实际应用中,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实时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检测,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控制组件11根据接收到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调用相关算法程序,以计算得到手持测距仪的实时抖动频率,并将实时抖动频率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手持测距仪是否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若实时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则控制组件11判定手持测距仪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并保持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若实时抖动频率未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控制组件11判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并向防抖组件50输出抖动频率调整控制信号,以使防抖组件50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范围内,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其测量数据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持测距仪测量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的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手持测距仪,该手持测距仪包括激光测距望远镜10、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以及方位角检测组件30;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控制组件11电连接;方位角检测组件30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控制组件11电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添加了在视觉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可测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功能,简化了测量的工序步骤,节省了用户的测量时间。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包括:
激光发射组件12,所述激光发射组件12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12用于发出激光信号;
激光接收组件13,所述激光接收组件13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组件13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信号,并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
计时组件14,所述计时组件14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所述计时组件14用于计算所述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信号与所述激光接收组件13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计算的时间间隔获得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或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激光测距望远镜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组件11、激光发射组件12、激光接收组件13以及计时组件14等。激光发射组件12的受控端、激光接收组件13的受控端以及计时组件14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组件11的控制端连接,激光接收组件13的信号输出端与计时组件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计时组件14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组件1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激光发射组件12可以采用激光发射管来实现,比如固体(晶体和玻璃)激光管、气体激光管、液体激光管、半导体激光管以及自由电子激光管等,具体类型以及型号在此不做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激光测距望远镜10产品的实际需要来设定。激光发射组件12用于接收控制组件11发出的激光发射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发出对应的激光信号。
对应地,激光接收组件13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来实现,其基于控制组件11的控制,接收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的激光信号,并向计时组件14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
此外,计时组件14可以采用计时器来实现,其基于控制组件11的控制,接收激光接收组件13输出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计算激光发射组件12发出激光信号与激光接收组件13接收激光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到的时间间隔得到测试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距离测量信号。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包括:
陀螺仪21,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所述陀螺仪21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和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
可选的,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陀螺仪21,还可以包括电路板以及其他元件等。本实施例以陀螺仪21为主要元件,其可以为静电陀螺仪、压电陀螺仪、光纤陀螺仪、以及MEMS微机械陀螺仪等,而陀螺仪21的来源、型号在此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手持测距仪的测量需要进行设定。
具体地,陀螺仪21可以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任一位置,比如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外壳的外部或内部,亦或者是外壳上,在此也不做限制。陀螺仪21通过电导线与控制组件11电连接,其用于接收控制组件1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对测试点相对于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或测试点相对于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进行测量,并分别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或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以便控制组件11调用预设的相关程序,精准地计算出第一俯仰角的具体值或第二俯仰角的具体值,从而提高手持测距仪在视觉范围内测量到第一目标点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的准确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30包括:
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10,并与所述控制组件11电连接,所述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到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
可选的,方位角检测组件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还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以及其他元件等。本实施例以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为主要元件,其来源、型号在此均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采用商购途径来获得。
具体地,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也可以设于激光测距望远镜10的任一位置,在此也不做限制。地磁方位角传感器31通过电导线与控制组件11电连接,其用于接收控制组件11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在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第一目标点转动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以便控制组件11也调用预设的相关程序,精准地计算出方位角的具体值,进一步提高手持测距仪在视觉范围内测量到第一目标点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的准确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一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一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一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组;
对第一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一俯仰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持测距仪测量测试点相对于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的过程中,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会因用户的手部动作而处于抖动的状态,因此控制组件11会接收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输出的多个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并经过预设的相关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并存储至其存储单元中。
具体地,控制组件11的主控单元读取存储单元内存储的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并利用防抖密度算法对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队列。其次,主控单元根据防抖密度算法对第一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以获得第一参照数据队列,并将第一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以及将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再次,主控单元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以及与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组,并对第一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一俯仰角,也即为最佳的第一俯仰角,相较于引入防抖密度算法前,大大提高了其测量精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二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二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二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组;
对第二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二俯仰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持测距仪测量测试点相对于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的过程中,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会因用户的手部动作而处于抖动的状态,因此控制组件11会接收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20输出的多个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并经过预设的相关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并存储至其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11的主控单元读取存储单元内存储的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并利用防抖密度算法对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队列。其次,主控单元根据防抖密度算法对第二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以获得第二参照数据队列,并将第二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以及将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再次,主控单元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以及与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组,并对第二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二俯仰角,也即为最佳的第二俯仰角,相较于引入防抖密度算法前,大大提高了其测量精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30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方位角数据,并对多个方位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三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中两个相邻的方位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三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三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三目标数据组;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方位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持测距仪在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第一目标点转动至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的过程中,方位角检测组件30会因用户的手部动作而处于抖动的状态,因此控制组件11会接收到方位角检测组件30输出的多个方位角检测信号,并经过预设的相关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多个方位角数据并存储至其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11的主控单元读取存储单元内存储的多个方位角数据,并利用防抖密度算法对多个方位角数据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三目标数据队列。其次,主控单元根据防抖密度算法对第三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方位角数据进行求差,以获得第三参照数据队列,并将第三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以及将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再次,主控单元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以及与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三目标数据组,并对第三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方位角,也即为最佳的方位角,相较于引入防抖密度算法前,大大提高了其测量精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当实时抖动频率未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已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当实时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持测距仪的实际应用中,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实时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检测,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控制组件11根据接收到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调用相关算法程序,以计算得到手持测距仪的实时抖动频率。对应地,控制组件11将实时抖动频率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当实时抖动频率未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则控制组件11判定手持测距仪已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并通过控制端向防抖组件50的受控端输出抖动频率调整控制信号,以使防抖组件50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范围内,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其测量数据的影响;当实时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则控制组件11判定手持测距仪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并通过控制端向防抖组件50的受控端输出抖动频率保持控制信号,以保持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目标抖动频率;
根据获取的目标抖动频率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组件11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的具体过程上述实施例均已表明,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如此,当控制组件11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后,调用预设的相关程序,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目标抖动频率,进一步根据获取的目标抖动频率,向防抖组件50输出目标抖动频率调整控制信号,以使防抖组件50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范围内,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其测量数据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持测距仪测量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的精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理想抖动频率;
以预设抖动频率的增量值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直至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趋于理想抖动频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控制组件11控制防抖组件50对其抖动频率进行调整,以使得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可见,手持测距仪的实时抖动频率可能靠近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的最小值或最大值,这就导致手持测距仪用于长时间运行时,抖动异常的情况会经常性出现,无法达到很好的测量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组件11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理想抖动频率来改善上述问题。理想抖动频率指的是手持测距仪用于运行的最佳抖动频率,而预设抖动频率的增量值可以是可以为1HZ,也可以为2HZ,甚至可以为3HZ。为了提高手持测距仪测量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抖动频率的增量值为1HZ。
具体地,在手持测距仪的实际应用中,抖动频率检测组件40实时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检测,并向控制组件11输出对应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控制组件11根据接收到的抖动频率检测信号,调用相关算法程序,以计算得到手持测距仪的实时抖动频率,并将上述实时抖动频率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进行比较,以及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进一步调用存储的相关程序,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理想抖动频率。控制组件11以理想抖动频率作为调整其抖动频率的参照值,并通过控制端向防抖组件50的受控端输出理想抖动频率调整控制信号,通过逐步降低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1HZ的方式,以使得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趋向于理想抖动频率,从而使得手持测距仪具备更好的测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测距望远镜,用于测量测试点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俯仰角度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
其中,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一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一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一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一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一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一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组;
对第一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一俯仰角;
方位角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至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俯仰角、所述第二俯仰角以及所述方位角,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点和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包括:
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用于发出激光信号;
激光接收组件,所述激光接收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信号,并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
计时组件,所述计时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计时组件用于计算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出信号与所述激光接收组件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计算的时间间隔获得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或所述测试点与所述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包括:
陀螺仪,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陀螺仪用于测量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第一俯仰角以及所述测试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第二俯仰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输出对应的第一俯仰角测量信号和第二俯仰角测量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包括:
地磁方位角传感器,设于所述激光测距望远镜,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地磁方位角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上,检测从所述第一目标点转动到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方位角,并向所述控制组件输出对应的方位角检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角度测量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并对多个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二目标数据队列中两个相邻的第二俯仰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二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二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二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二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组;
对第二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第二俯仰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角检测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多个方位角数据,并对多个方位角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第三目标数据队列;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中两个相邻的方位角数据进行求差,得到第三参照数据队列;
将第三参照数据队列划分为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并将多个第三参照数据组进行求和并比较;
利用角度误差和最小的原则,确定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并确定与和最小的第三参照数据组对应的第三目标数据组;
对第三目标数据组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方位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当实时抖动频率未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已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当实时抖动频率处于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时,判定手持测距仪未出现抖动异常的情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目标抖动频率;
根据获取的目标抖动频率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手持测距仪因抖动异常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具体用于:
确定手持测距仪出现抖动异常情况时,在预设抖动频率范围内,获取手持测距仪在工作运行时的理想抖动频率;
以预设抖动频率的增量值对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进行控制,直至手持测距仪的抖动频率趋于理想抖动频率。
CN202310432861.6A 2023-04-21 2023-04-21 手持测距仪 Active CN116148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861.6A CN116148869B (zh) 2023-04-21 2023-04-21 手持测距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861.6A CN116148869B (zh) 2023-04-21 2023-04-21 手持测距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8869A CN116148869A (zh) 2023-05-23
CN116148869B true CN11614886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35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2861.6A Active CN116148869B (zh) 2023-04-21 2023-04-21 手持测距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886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537A (ja) * 2002-06-20 2004-01-2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光パルスのタイミングジッター計測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計測装置
CN101034160A (zh) * 2007-03-29 2007-09-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获得目标位置信息的相干激光测距仪及其测距方法
CN101421584A (zh) * 2005-12-08 2009-04-29 贝盈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光学距离测量设备
CN101551267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抖动检测和校正设备及方法
CN103728615A (zh) * 2014-01-20 2014-04-1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控阵二次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679615A (zh) * 2016-12-02 2017-05-17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激光测距及方位与倾斜测量的任意两点距离遥测方法
CN110581934A (zh) * 2019-07-23 2019-12-17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抖动消除方法、消除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1827A (zh) * 2019-10-25 2020-02-1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扇状空间分割的路沿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263069A (zh) * 2020-02-24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参数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09920A (zh) * 2020-05-13 2020-09-01 上海交通大学 手持式微波测振系统
CN114018212A (zh) * 2021-08-03 2022-02-08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面向球型摄像机单目测距的俯仰角校正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3610B2 (en) * 2004-08-31 2007-04-10 Guide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data-dependent jitter (DDJ) estimates from measured signal data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537A (ja) * 2002-06-20 2004-01-22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光パルスのタイミングジッター計測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計測装置
CN101421584A (zh) * 2005-12-08 2009-04-29 贝盈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光学距离测量设备
CN101034160A (zh) * 2007-03-29 2007-09-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获得目标位置信息的相干激光测距仪及其测距方法
CN101551267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抖动检测和校正设备及方法
CN103728615A (zh) * 2014-01-20 2014-04-1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控阵二次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679615A (zh) * 2016-12-02 2017-05-17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激光测距及方位与倾斜测量的任意两点距离遥测方法
CN110581934A (zh) * 2019-07-23 2019-12-17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抖动消除方法、消除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1827A (zh) * 2019-10-25 2020-02-1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扇状空间分割的路沿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263069A (zh) * 2020-02-24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参数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09920A (zh) * 2020-05-13 2020-09-01 上海交通大学 手持式微波测振系统
CN114018212A (zh) * 2021-08-03 2022-02-08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面向球型摄像机单目测距的俯仰角校正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8869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0291B2 (en) LiDAR sensor
US7053992B2 (en) Rangefinder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calibration data
US9835718B2 (en) Range finder and optical device
US11275154B2 (en) Method of correcting measurement value of laser scanner, and device for the method
US20070127013A1 (en) Surveying instrument and surveying method
CN209673994U (zh) 一种便携式测绘用测距仪
CN106886027B (zh) 激光定位装置及激光定位方法
EP1321740B1 (en) Light-wave rangefinder using a pulse method
CN106441092A (zh) 尺寸测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32854B (zh) 目标物的定位方法、瞄准镜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2735B (zh)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望远镜的弹道轨迹计算方法及系统
EP3306343B1 (en) Through-the-lens, co-aligned optical aiming system for a phase-type, laser-based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CN111766571A (zh) 红外测距仪室外校准方法
CN116148869B (zh) 手持测距仪
CN110888141A (zh) 深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471078B (zh) 一种光量子测高望远镜及测高方法
US11371805B2 (en) Range finding display with power and angle indicators
US64147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height of two targets
US20210102804A1 (en) Automatic electronic rangefinder
CN110764101B (zh) 一种具备测高功能的光量子激光瞄镜
KR102392096B1 (ko) 자동식 전자 거리 측정기
CN111352090B (zh) 集成姿态系统的激光雷达及控制方法
CN109813234A (zh) 一种基于ccd的激光位移探测器
CN112558088A (zh) 激光探测和激光干扰方法及装置
CN210720726U (zh) 电子式自动测距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