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2300A -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2300A
CN116142300A CN202211397635.0A CN202211397635A CN116142300A CN 116142300 A CN116142300 A CN 116142300A CN 202211397635 A CN202211397635 A CN 202211397635A CN 116142300 A CN116142300 A CN 116142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xle
knuckle
gear
intermediat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7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沃尔夫冈·莫里茨
沃尔夫冈·克林格尔
马克斯·莱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16142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06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20Links, e.g. track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18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road wheel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06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 B62D7/08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the pivotal axes being situated in a single plane transverse to the longitudinal centre line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16Arrangement of linkage connections
    • B62D7/166Arrangement of linkage connection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e.g. between tie-rod and steering knuck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18Steering knuckles; King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转向桥包括桥壳体、转向马达、转向传动装置、有第一转向臂的第一转向节、有第二转向臂的第二转向节、联接杆、第一和第二转向横拉杆。第一转向臂刚性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上。第二转向臂刚性布置在第二转向节。第一转向节与第二转向节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上。第一转向横拉杆与第一转向臂和联接杆铰接。第二转向横拉杆与第二转向臂和联接杆铰接。转向桥使转向马达能经转向传动装置调设出转向桥的转向角。转向桥还包括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用第一端部与桥体铰接并用第二端部与联接杆铰接。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在第一端部处与桥体铰接并在第二端部处与联接杆铰接。

Description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以及相应的地面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伺服转向单元的不同的构造方式,伺服转向单元要么支持驾驶员的人工转向预定,要么根据电信号自动地调设出所希望的转向角。在此,液压缸或电马达通常用作执行器。这些转向单元除了执行器外通常还包括以集中方式构建的转向传动装置并具有作为输出部的轴。转向单元柱状地构建并具有在用于紧固在车辆底盘上的下部区域中的支座。转向单元的上部区域能相对于下部区域扭转,以便能够在能转向的车轮上调设出转向角。
由DE 10 2019 116 644 A1在该方面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伺服转向单元,该伺服转向单元包括具有支座的转向柱以及具有壳体和电马达的电支持式转向机构,其中,壳体关于支座在自由度方面是能运动的。转向柱本身还包括下方的轴,该下方的轴以能转动的方式与支座连接并部分地包含在其中。电马达被构造成其能够经由输出轴使下方的轴转动。
然而,已知的伺服转向单元是具有缺点的,即,由于其柱状的结构形式而使得伺服转向单元具有高的空间需求以及经受不利的机械负荷,该不利的机械负荷又会导致提高了的磨损和伺服转向单元的过早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改进的转向桥。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来解决。本发明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本发明涉及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该转向桥包括:桥壳体、转向马达、转向传动装置、具有第一转向臂的第一转向节、具有第二转向臂的第二转向节、联接杆、第一转向横拉杆和第二转向横拉杆,其中,第一转向臂刚性地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上,其中,第二转向臂刚性地布置在第二转向节上,其中,第一转向节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中,其中,第二转向节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中,其中,第一转向横拉杆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一转向臂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连接,其中,第二转向横拉杆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二转向臂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连接,并且其中,转向桥被构造成用于使转向马达能够经由转向传动装置调设出转向桥的转向角。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优点在于,转向桥还包括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利用第一端部以铰接方式与桥体(Achskoerper)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连接,并且其中,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桥体连接并且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连接。
因此设置有转向桥,即,具有尤其是两个能转向的车轮的车桥,该车桥适合于使用在车辆上。车辆优选是商用车辆,如农用机械、工作机械或地面运输工具。
如所描述的那样,转向桥首先包括桥壳体,转向桥的所有另外的构件布置在该桥壳体上。因此,桥壳体表现出转向桥的基础结构类型。
此外,转向桥包括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其中,转向马达被设置用于驱使转向桥的能转向的车轮,在该意义中,转向马达可以通过转向传动装置来调设出转向桥的转向角。
优选地,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布置在共同的壳体中。
有利地,能转向的车轮可以是受驱动的车轮,其中,在该情况中设置有驱动机组,然而该驱动机组不必是转向桥的部分。
优选地,转向马达是三相无刷式电马达。
优选地,转向传动装置被构造为行星传动装置。尤其优选地,转向传动装置也可以包括接在行星传动装置之前的圆柱齿轮级或牵引机构级。
转向桥还包括具有第一转向臂的第一转向节和具有第二转向臂的第二转向节。在此,能转向的第一车轮可以能转动地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上,并且能转向的第二车轮可以能转动地布置在第二转向节上。第一和第二转向节能转向地,即,能绕转向轴线枢转地支承在桥壳体中。因此,第一转向节的转向运动可以传递到第一车轮上。同样地,第二转向节的转向运动可以传递到第二车轮上。
第一转向臂刚性地紧固在第一转向节上。例如,第一转向臂与第一转向节可以被构造成一体式的。然而,也能想到焊接连接或螺纹连接。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转向臂也刚性地紧固在第二转向节上。例如,第二转向臂与第二转向节可以被构造成一体式的。然而,在该情况中也能想到焊接连接或螺纹连接。
第一转向臂用于将转向马达的转向力矩传递到第一转向节上,并且第二转向臂用于将转向马达的转向力矩传递到第二转向节上。
转向桥还包括第一转向横拉杆、第二转向横拉杆以及联接杆,其中,联接杆利用各一个轴向端部与第一转向横拉杆的第二端部并且与第二转向横拉杆的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连接。换而言之,联接杆居中地布置在转向横拉杆之间并且经由各一个铰链将它们相互连接起来。这些铰链有利地是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铰链或活节铰链。
第一转向横拉杆利用第一端部与第一转向臂经由铰链连接,并且相应地,第二转向横拉杆与第二转向臂经由铰链连接。优选地,这些铰链也是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铰链或活节铰链。
通过联接杆与第一转向横拉杆和第二转向横拉杆同样地连接并也与第一转向臂或第二转向臂连接,可以同步地调设出第一转向节或第一车轮上的转向运动和第二转向节或第二车轮上的转向运动。有利地,第一转向横拉杆、第二转向横拉杆和联接杆构造得使第一转向节或第一车轮上的转向角和第二转向节或第二车轮上的转向角是不一致的,而是共同地形成所谓的阿克曼角,从而能够实现转向桥的高效的转弯。
当前根据本发明规定的是,转向桥还包括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在此利用第一端部经由铰链与桥体连接,并且第二转向中间连杆也以类似方式利用第一端部经由铰链与桥体连接。在此也有利地涉及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铰链或活节铰链。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在第二端部处同样经由铰链与联接杆连接。然而,与联接杆的连接部在此不必强制性地布置在联接杆的轴向端部处。同样地,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在第二端部处经由铰链与联接杆连接。这些铰链也优选构造成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铰链或活节铰链。
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造成转向的更大的机械稳定性,尤其是即使在高的车轮作用力的情况下,例如在转弯行驶时和在加速过程或制动过程时,从而第一转向节和第二转向节始终彼此可靠地具有各自所希望的角度。此外,联接杆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向横拉杆通过使用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相对接近桥体地受引导,由此得到了转向桥的较小的空间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与第一转向节的转向轴线同轴地布置在桥壳体上,其中,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转向节的支承栓连接。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因此有利地在第一转向节上方布置在第一转向节的转向轴线上。通过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转向节、尤其是与桥壳体中的转向节的支承栓连接,转向马达的转动运动可以直接传递到第一转向节上或者转向力矩可以引入到第一转向节中。通过转向横拉杆和联接杆,转动运动或转向力矩可以传递到第二转向节上。这表现出本发明的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地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转向马达与第一转向节的转向轴线同轴地布置在桥壳体上,并且转向传动装置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中,其中,转向马达的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入轴连接。由此得到本发明极为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这是因为转向传动装置完全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之内。换而言之,转向传动装置表现为第一转向节,从而转向传动装置的壳体相应地被构造成用于经由支承部能转动地保持在桥壳体中。此外,转向传动装置的壳体相应地具有例如能够铸造出的转向臂以及用于接纳车轮的轴区段。
有利地,壳体表现为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地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转向马达与第一转向节的转向轴线平行地布置在桥壳体上,并且转向传动装置布置在第一转向节中,其中,转向马达的输出轴经由中间传动装置与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入轴连接。该构造方式也是非常节省空间的。然而,在该情况中,转向马达不与转向传动装置同轴地、而是与之轴向错开地布置在其上方。视在特定车辆中的安装条件而定,该构造方式比其它构造方式更良好地适用。转向马达的马达轴与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的轴向错开通过中间传动装置桥接,该中间传动装置例如可以构造成圆柱齿轮级、皮带传动装置或链条传动装置。
附加地,通过中间传动装置已经能够实现确定的减速,从而可以比较紧凑且简单地构建转向节中原本的转向传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地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布置在桥壳体上,使得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和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的转动轴线相一致,其中,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转向中间连杆连接。因此这意味着,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布置在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的区域中,从而由转向传动装置的沿其转动轴线的输出轴可以使第一转向中间连杆转动。因此,在该情况中,转向马达的转向力矩可以经由第一转向中间连杆传递到联接杆上并从那里经由第一或第二转向横拉杆进一步引导到第一或第二转向节。
优选地,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在此完全布置在桥壳体之内,由此又得到本发明的特别节省空间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地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转向桥还包括转向连杆并且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居中地布置在桥壳体上,其中,转向连杆在第一端部处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向传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从而转动连杆能绕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摆转,并且转向连杆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连接。在该情况中,转向马达因而经由转向传动装置来操纵将转向运动或转向力矩传递到联接杆上的转向连杆。联接杆又将转向运动或转向力矩传递给转向横拉杆,转向横拉杆又将转向力矩传递给第一或第二转向节。由于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在该情况中居中地布置在桥壳体中,还得到转向的相对高的效率。
优选地,转向马达和转向传动装置又完全布置在桥壳体之内,由此也在该情况中得到本发明的特别节省空间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联接杆被构造成两部分式的,其中,联接杆的第一部分与联接杆的第二部分并且与转向连杆经由共同的铰接部位以铰接方式连接。因此,联接杆不是刚性的,而是在其轴向中心处具有铰链,该铰链将联接杆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并且转向连杆也在该铰链处作用。有利地,这些铰链是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转动铰链或活节铰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至少第一转向横拉杆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由此得到的优点是,能够在转向桥上调设出比较大的转向角,这是因为转向横拉杆由于圆弧形状而能够在转向运动时绕着各自的转向节地受引导并且不碰撞转向节。当第一转向节包括转向传动装置时,这是极为有利的,这是因为转向传动装置通常导致第一转向节的增大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第一转向中间连杆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并且第二转向中间连杆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的圆外侧面朝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的圆外侧。因此,这意味着,转向中间连杆(也如转向横拉杆那样)也具有基本上相应于圆弧形状的弯曲部。
因为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分别利用它们的第一端部以铰接方式与桥体连接、有利地在联接杆的高度与桥体连接,所以通常需要在桥体中设置其中可以布置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的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的第一端部的凹部。这些凹部例如可以是铣削部。在此,这些铣削部必须足够大,以便也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的摆转运动,如它们在转向运动以及联接杆的伴随于此的轴向移动的情况中所发生的那样。因为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分别利用它们的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布置在联接杆上,所以它们随着联接杆的移动而发生摆转运动。由于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的圆弧形的构造而可以比较小地设计所需要的凹部,由此例如缩短相应的铣削过程并较小地减弱桥体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地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的是,第一转向中间连杆构造成刚性的折曲式连杆并且第二转向中间连杆构造成刚性的折曲式连杆,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的折曲尖部面朝第二转向中间连杆的折曲尖部。在此,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刚性的折曲式连杆被理解为如下连杆,即,并非简单地直线式构造、而是由两个以确定角度相互连接的分别直线式的部分件组成的连杆。因此,转向中间连杆在折曲的连接部位处具有折曲。折曲例如可以是直角。有利地,折曲具有在90°至180°之间的角度。
在此,第一和第二转向连杆作为折曲式连杆的构造导致与圆弧形状的构造相同的优点。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地面运输工具,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方面已经提到的优点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地面运输工具也是如此。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示例性地阐述本发明。
其中:
图1a和图1b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的可能的构造方式;
图2a和图2b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
图3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
图4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
图5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
相同的主题、功能单元以及类似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如果在说明书中没有明确地或暗示地指出有所不同,则这些主题、功能单元以及类似的部件关于它们的技术特征方面相同地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能转向的车辆(在图1a和图1b中未示出)、例如用于地面运输工具的转向桥20的可能的构造方式。在此,图1a从前方示出剖面,而图1b从上方示出剖面。转向桥20包括桥壳体1、转向马达6、转向传动装置16、具有第一转向臂4‘的第一转向节4、具有第二转向臂5‘的第二转向节5、联接杆9、第一转向横拉杆7、第二转向横拉杆8以及能转向的第一车轮3和能转向的第二车轮2。
第一转向臂4‘刚性地布置在第一转向节4上,第二转向臂5‘同样刚性地布置在第二转向节5上,其中,第一转向节4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1中并且第二转向节5同样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1中。第一转向横拉杆7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一转向臂4‘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以相同的方式,第二转向横拉杆8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二转向臂5‘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
如在图1a和图1b中进一步能看出的那样,转向马达6与车轮3的或第一转向节4的转向轴线同轴地布置。此外,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第一转向节4中。由此得到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的非常节省空间的构造方式。因为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第一转向节4中,第一转向节4因此也是转向传动装置16的壳体。此外,壳体或者说第一转向节是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而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入轴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向马达6的马达轴连接。
如在图1a和图1b中可看出的那样,第一转向横拉杆7和第二转向横拉杆8分别具有圆弧形状。由此在机械方面实现了可以在转向桥20上调设出比较大的转向角,这是因为第一和第二转向横拉杆7、8由于圆弧形状而能够围绕各自的转向节4、5受引导并且不碰撞转向节。这尤其针对第一转向节4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第一转向节4包括转向传动装置16并由此具有增大了的直径。
转向桥20还包括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利用第一端部以铰接方式与桥体1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同样,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桥体1连接并且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
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分别具有圆弧形状,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的圆外侧面朝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的圆外侧。因为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1、12分别在联接杆9的高度利用它们的第一端部以铰接方式与桥体1连接,所以在桥体1中设置有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的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的第一端部布置在其中的相应的凹部。凹部例如是铣削部。在此,铣削部必须足够大,以便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1、12的摆转运动,如它们在转向运动以及联接杆9的伴随于此的轴向移动的情况中所发生的那样。由于第一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1、12圆弧形状的构造,所需要的凹部可以被设计的比较小。
转向马达6可以通过其马达轴来驱动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入轴,该转向传动装置使第一转向节4转向或枢转。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臂4‘和5‘、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横拉杆7和8、以及通过联接杆9将转向运动传递到第二转向节5上。因此,转向马达6可以调设出转向桥20的转向角。
图2a和图2b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20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在此,图2a从前方示出转向桥20的剖面,而图2b从上方示出转向桥20的剖面。图2a和图2b的转向桥20与图1a和图1b的转向桥20的区别仅在于转向马达6的布置。与图1a和图1b所不同的是,转向马达6布置成不与第一转向节4的转向轴线同轴,而是向着桥体1中心的方向与之平行地错开。该平行的错开例如通过作为中间传动装置17的圆柱齿轮级17被补偿,该圆柱齿轮级同时造成转速降低。
图3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20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图3的转向桥20与图1a和图1b的转向桥20的区别之处仍在于转向马达6的布置。如可看出的那样,转向马达6和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桥壳体1上,使得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的转动轴线一致,其中,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连接。因此,转向马达6通过转向传动装置16直接操纵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该第一转向中间连杆就其自身而言作用于第一转向横拉杆7和联接杆9并因此可以调设出转向角。
图4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20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图4的转向桥20与图1a和图1b的转向桥20的区别之处同样仍在于转向马达6的布置。根据图4的示例,转向马达6与转向传动装置16一起轴向居中地布置在桥壳体1上,其中,附加地设置有转向连杆14。转向连杆14在第一端部处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连接,从而该转向连杆能绕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摆转,并且转向连杆14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因此,转向马达6经由转向传动装置16直接操纵转向连杆14。
图5示例性且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桥20的另一可能的构造方式。图5的转向桥20与图4的转向桥20的区别之处在于联接杆9被构造成两部分式的,其中,联接杆9的第一部分与联接杆9的第二部分并且与转向连杆14经由共同的铰接部位13以铰接方式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 桥壳体
2 第二车轮
3 第一车轮
4 第一转向节
4‘ 第一转向臂
5 第二转向节
5‘ 第二转向臂
6 转向马达
7 第一转向横拉杆
8 第二转向横拉杆
9 联接杆
11 第一转向中间连杆
12 第二转向中间连杆
13 共同的铰接部位
14 转向连杆
16 转向传动装置
17 圆柱齿轮级
20 转向桥

Claims (11)

1.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20),所述转向桥包括桥壳体(1)、转向马达(6)、转向传动装置(16)、具有第一转向臂(4‘)的第一转向节(4)、具有第二转向臂(5‘)的第二转向节(5)、联接杆(9)、第一转向横拉杆(7)和第二转向横拉杆(8),其中,第一转向臂(4‘)刚性地布置在第一转向节(4)上,其中,第二转向臂(5‘)刚性地布置在第二转向节(5)上,其中,第一转向节(4)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1)中,其中,第二转向节(5)能转向地支承在桥壳体(1)中,其中,第一转向横拉杆(7)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一转向臂(4‘)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其中,第二转向横拉杆(8)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第二转向臂(5‘)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并且其中,转向桥(20)被构造成用于使转向马达(6)能够经由转向传动装置(16)调设出转向桥(20)的转向角,
其特征在于,转向桥(20)还包括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和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其中,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利用第一端部以铰接方式与桥体(1)连接并且利用第二端部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并且其中,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在第一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桥体(1)连接并且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联接杆(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马达(6)和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与所述第一转向节(4)的转向轴线同轴地布置在所述桥壳体(1)上,其中,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转向节(4)的支承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马达(6)与所述第一转向节(4)的转向轴线同轴地布置在所述桥壳体(1)上并且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4)中,其中,所述转向马达(6)的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入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马达(6)与所述第一转向节(4)的转向轴线平行地布置在所述桥壳体(1)上并且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4)中,其中,所述转向马达(6)的输出轴经由中间传动装置(17)与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入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马达(6)和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布置在所述桥壳体(1)上,使得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的转动轴线相一致,其中,所述输出轴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桥(20)还包括转向连杆(14)并且所述转向马达(6)和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居中地布置在所述桥壳体(1)上,其中,所述转向连杆(14)在第一端部处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转向传动装置(16)的输出轴连接,从而所述转向连杆能绕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摆转,并且所述转向连杆在第二端部处以铰接方式与所述联接杆(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杆(9)被构造成两部分式的,其中,所述联接杆(9)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联接杆(9)的第二部分并且与所述转向连杆(14)经由共同的铰接部位(13)以铰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转向横拉杆(7)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并且所述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弧形状,其中,所述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的圆外侧面朝所述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的圆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桥(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中间连杆(11)被构造为刚性的折曲式连杆并且所述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被构造为刚性的折曲式连杆,其中,所述转向中间连杆(11)的折曲尖部面朝所述第二转向中间连杆(12)的折曲尖部。
11.地面运输工具,所述地面运输工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桥(20)。
CN202211397635.0A 2021-11-22 2022-11-09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Pending CN1161423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213066.6A DE102021213066A1 (de) 2021-11-22 2021-11-22 Lenkachse für ein lenkbares Fahrzeug und Flurförderzeug
DE102021213066.6 2021-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300A true CN116142300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227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7635.0A Pending CN116142300A (zh) 2021-11-22 2022-11-09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9097A1 (zh)
CN (1) CN116142300A (zh)
DE (1) DE1020212130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8273A1 (de) 2008-06-13 2009-12-1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Radaufhängung
DE102017222887A1 (de) 2017-12-15 2019-06-19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nkbare Fahrzeugachse
IT201800006589A1 (it) 2018-06-22 2019-12-22 Gruppo di servosterz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9097A1 (en) 2023-05-25
DE102021213066A1 (de)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0763B2 (en) Vehicle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for a slightly steerable rear wheel of a double-track vehicle
CN101421123B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节
US5180180A (en) Wheel supporting apparatus
EP1534575B1 (en) A vehicle, method and stee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KR19980024190A (ko) 차량용 차륜 토각 조정 기구
CA2232907C (e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system for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
US5249817A (en) Motor vehicle front steerable axis with torsion bar stabilizer
EP3072781A1 (en) Vehicle
CN108349523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传动装置、车辆、用于操控转向传动装置的方法和用于使车辆转向的方法
JP3412084B2 (ja) 車両かじ取り装置
JP2020147200A (ja) 車両用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80178607A1 (en) Joint connection and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wheel
CA2535937A1 (en) Front to rear steering system mechanical linkage assembly
CN116142300A (zh) 用于能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桥和地面运输工具
US20070145703A1 (en) Guidable axle
CN106864194B (zh) 用于从动后轮轴的具有瓦特连杆机构的扭转梁
JP2003505290A (ja) 駆動軸の操縦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装置
EP3299258B1 (en) Steer-by-wire steering system
AU760324B2 (en) Rotating oleodynamic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steering of rear axles of vehicles
CN116209614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轮模块
CN116729481A (zh) 用于车辆转向系统的扭转限制拉杆
KR0180361B1 (ko) 차량용 후륜2축 셀프 조향장치
EP0435895A1 (en) Rear wheel steering arrangement
JPH02227375A (ja) 車両の後輪操舵装置
JPH02227376A (ja) 車両の後輪操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