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1550A -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 Google Patents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41550A CN116141550A CN202310068239.1A CN202310068239A CN116141550A CN 116141550 A CN116141550 A CN 116141550A CN 202310068239 A CN202310068239 A CN 202310068239A CN 116141550 A CN116141550 A CN 116141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nozzle
- film
- jacketed
- inner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group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5/04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using gas or fl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0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5/06—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for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8—Wide strips, e.g. films, web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夹套风管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以及阻尼肋片。工艺风从进风口进入到内壳体内部后可形成相对静压,通过排风孔进入到通风间隔中,其轴向的流动的动能将被排风孔所削弱,并通过喷嘴喷射至薄膜上。其中,进入到内壳体内部的热风在内壳体内部即使会形成衰减导致风速差异,但该差异与喷嘴完全隔离。此外,在排风孔、阻尼肋片的阻尼作用力下,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大为消除,在通风间隔处形成的静压效果更好,同时沿喷嘴稳定排出,使喷嘴的沿横向上各部位风速差异大为减少,能够提升在薄膜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另外,没有了横向干扰,喷嘴向外喷出的工艺风一致性好并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背景技术
薄膜,包括但不限于流延膜、溶剂膜、涂布膜等等,在生产线风道处理过程中,需要均匀的热风作用,尤其对薄膜横向的作用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要求。同时,工艺热风与薄膜进行热交换后需被快速排离,使得不对该区域的风场任何干扰。
传统技术的薄膜处理系统是在各烘箱单元均布有采用静压箱送风的方式,把工艺热风分送到沿薄膜移动路径配置的这些静压箱的侧部,静压箱面向薄膜侧配置有横向平行的条缝喷嘴,通过喷嘴直接对薄膜表面进行强制送风处理。然而,传统的静压箱体所构成的薄膜处理系统无法满足于薄膜在横向方向上风速、温度极度一致的工艺要求,此外,喷嘴沿线所产生的气流在横向不能统一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它能够提升在薄膜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以及能使得喷嘴沿线所产生的气流在横向统一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套风管,所述夹套风管包括: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呈管状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背向于薄膜的所述内壳体的部位上设有至少一个排风孔;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呈管状,所述内壳体穿设于所述外壳体中并与所述外壳体形成有通风间隔,所述排风孔与所述通风间隔相连通,面向于所述薄膜的所述外壳体的部位上设有沿轴向延伸布置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通风间隔相连通;以及
阻尼肋片,所述阻尼肋片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并套设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所述阻尼肋片分别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渐缩部,所述第一渐缩部相对侧壁的间距在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和/或,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渐缩部,所述第二渐缩部相对侧壁的间距在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渐缩部上;所述喷嘴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渐缩部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喷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相对两侧的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配合形成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缝隙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套风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渐缩部的至少一个限流片,所述限流片与所述第一渐缩部的相对侧壁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肋片与所述限流片各自均设有多个,两者共同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所述阻尼肋片和/或所述限流片为硬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和/或所述内壳体的外轮廓以所述喷嘴的中心线作对称分布;所述外壳体和/或所述内壳体的外轮廓呈流线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孔沿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肋片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一种薄膜处理系统,所述薄膜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夹套风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套风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地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或下方,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下方;
所述薄膜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夹套风管两端对应相连的两个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相连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夹套风管的端部相连,所述调节件能带动所述夹套风管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上述的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工作时,工艺风从进风口进入到内壳体内部后可形成相对静压,通过排风孔进入到通风间隔中,其轴向的流动的动能将被排风孔所削弱,并通过喷嘴喷射至薄膜上。其中,进入到内壳体内部的热风在内壳体内部即使会形成衰减导致风速差异,但该差异与喷嘴完全隔离。此外,在排风孔、阻尼肋片的阻尼作用力下,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大为消除,在通风间隔处形成的静压效果更好,同时沿喷嘴稳定排出,使喷嘴的沿横向上各部位风速差异大为减少,能够提升在薄膜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另外,没有了横向干扰,喷嘴向外喷出的工艺风一致性好并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薄膜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套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套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0、夹套风管;11、内壳体;111、进风口;112、排风孔;113、第二渐缩部;114、第二弧形部;115、法兰盘;12、外壳体;121、第一渐缩部;122、第一弧形部;13、阻尼肋片;131、通风孔;14、通风间隔;15、喷嘴;151、开口;152、导向板;153、缝隙通道;16、限流片;20、薄膜;30、承托组件;31、支架;32、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静压箱体所构成的薄膜处理系统存在无法满足于薄膜在横向方向上阀风速、温度极度一致的工艺要求,喷嘴沿线所产生的气流在横向不能统一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传统设计的静压箱是一根单腔体的风管,工艺风从侧部进入后沿风管(条缝喷嘴)长度沿线流动的同时会导致整体压力及速度的衰减,即条缝喷嘴沿线因与侧部风源处的距离不同存在较大的风速差异;另一方面,工艺风沿静压箱长度方向的流动特点对条缝喷嘴出风方向构成干扰,使得条缝喷嘴沿线所产生的气流在横向不能统一垂直作用于薄膜的表面。此外,尤其在应用于超宽薄膜(指的是宽度例如为5米至10米)的生产领域,薄壁的空心箱体的长度相应为5米至10米,刚性不足,使得喷嘴沿线与薄膜表面的实际间距存在差异。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它能够提升在薄膜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的方案。
参阅图1至图5,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薄膜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地展示与发明点相关的核心技术点,图1中省略了一些无关器件。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套风管1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结构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套风管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套风管10,夹套风管10包括:内壳体11、外壳体12以及阻尼肋片13。内壳体11呈管状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内壳体11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111,使得可以从内壳体11的一端通入工艺风或者从内壳体11的相对两端同步通入工艺风。背向于薄膜20的内壳体11的部位上设有至少一个排风孔112。外壳体12呈管状,内壳体11穿设于外壳体12中并与外壳体12形成有通风间隔14。排风孔112与通风间隔14相连通,面向于薄膜20的外壳体12的部位上设有沿轴向延伸布置的喷嘴15,喷嘴15与通风间隔14相连通。阻尼肋片13位于外壳体12内部并套设于内壳体11的外部,阻尼肋片13分别与内壳体11、外壳体12相连。
上述的夹套风管10工作时,工艺风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内壳体11内部后可形成相对静压,通过排风孔112进入到通风间隔14中,其轴向的流动的动能将被排风孔112所削弱,并通过喷嘴15喷射至薄膜20上。其中,进入到内壳体11内部的热风在内壳体11内部即使会形成衰减导致风速差异,但该差异与喷嘴15完全隔离。此外,在排风孔112、阻尼肋片13的阻尼作用力下,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大为消除,在通风间隔14处形成的静压效果更好,同时沿喷嘴15稳定排出,使喷嘴15的沿横向上各部位风速差异大为减少,能够提升在薄膜20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另外,没有了横向干扰,喷嘴15向外喷出的工艺风一致性好并垂直作用于薄膜20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横向如图1或图2中双箭头L所示的方向,也即薄膜20的宽度方向,或者为内壳体11的延伸方向或长度方向。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纵向为薄膜20的输送方向。
请参阅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12包括第一渐缩部121。第一渐缩部121相对侧壁的间距(如图5中的间距S1所示)在靠近于薄膜20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喷嘴15设置于第一渐缩部121上。如此,第一渐缩部121对工艺风起到聚集作用,使得工艺风汇聚后通过喷嘴15向外喷出。
此外,可选地,外壳体12还包括与第一渐缩部121相连的第一弧形部122。第一渐缩部121与第一弧形部122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的轴向截面呈水滴形,能有利于回程气流在各间隔排列的外壳体12表面有序旁路,快速回流到烘箱排风口。
请参阅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喷嘴15包括形成于第一渐缩部121上的开口151,开口151从外壳体1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喷嘴15还包括设置于开口151相对两侧的两个导向板152,两个导向板152配合形成与开口151相连通的缝隙通道153。如此,当工艺风汇集在出风腔并形成气流扰动时,由于缝隙通道153较为狭窄,能对气流扰动在沿横向方向上起到稳定作用,即进一步提高喷嘴15出风的稳定性。
可选地,两个导向板152既可以位于外壳体12的内部,又可以是布置于外壳体12的外部。当两个导向板152位于外壳体12的内部时,工艺风依次通过缝隙通道153与开口151向外排出;当两个导向板152位于外壳体12的外部时,工艺风依次通过开口151与缝隙通道153向外排出。
可选地,缝隙通道153的缝隙大小,也即两个导风板的间隔距离,例如为0.5mm-5mm,包括但不限于为0.5mm、1mm、2mm、3mm、4mm、5mm等等。
可选地,该“导风板”可以为“第一渐缩部121的一部分”,即“导风板”与“第一渐缩部12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一渐缩部121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导风板”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一渐缩部121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夹套风管10还包括位于第一渐缩部121的至少一个限流片16。限流片16与第一渐缩部121的相对侧壁相互连接。如此,限流片16位于第一渐缩部121中,对流经第一渐缩部121处的工艺风产生阻尼力,在阻尼力的作用下,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得到消减,在通风间隔14处形成的静压效果更好,同时沿喷嘴15稳定排出,使喷嘴15的沿横向上各部位风速差异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流片16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焊接、或者采用销钉、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第一渐缩部121。
可选地,阻尼肋片13与限流片16各自设为一个或多个,沿外壳体1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具体而言,阻尼肋片13与限流片16各自均设有多个,两者共同沿外壳体1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
可选地,相邻两个阻尼肋片13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限流片16。
可选地,内壳体11、外壳体12、阻尼肋片13、限流片16均例如为硬质薄壁件,各自的壁厚例如为3mm以下,例如采用钣金件冲压成型或锻造成型,具体例如为钢性件、铝制件、铜制件等等金属件。如此,整体重量较轻,能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结构强度较强。力学原理特征与飞机翼结构类似。同时薄壁构件的应用更可有效减轻装置自身的重量,具有极强的抗下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壳体11、外壳体12、阻尼肋片13、限流片16等部件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连接、卡接、铆接、采用例如螺栓、螺钉、销钉等紧固件相连。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肋片13、限流片16的板面垂直于导风板的板面,对缝隙通道153的送风构成阻隔的影响较小,同时对流经通风间隔14处的工艺风产生阻尼效果较好,也即对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的消减效果较好,使得喷嘴15喷出的工艺风稳定性较好。此外,由于阻尼肋片13、限流片16与导风板连接固定,能保证导风板的结构稳固性,用于确保喷嘴15出风方向与薄膜20横向保持垂直,同时对缝隙通道153的间隙精度起到稳定作用。
另外,带通风孔131的阻尼肋片13(一片或以上)间隔设置在外壳体12及内壳体11间,即提升夹套风管10的刚性,实现工艺风在通风间隔14的长度方向的有序地流动来平衡长度方向的风压,进而提升喷嘴15的出风稳定性。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12和/或内壳体11的外轮廓以喷嘴15的中心线作对称分布。具体而言,外壳体12和/或内壳体11的外轮廓是以喷嘴15的中心线作对称分布的滴水形状。如此,一方面,能有利于提升在薄膜20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另一方面,能有利于回程气流在各间隔排列的外壳体12表面有序旁路,快速回流到烘箱排风口。
可选地,外壳体12和/或内壳体11的外轮廓呈流线型。如此,能有利于回程气流在各间隔排列的外壳体12表面有序旁路,快速回流到烘箱排风口。
请参阅图2至图5,可选地,内壳体11包括第二渐缩部113以及与第二渐缩部113相连的第二弧形部114。第二渐缩部113相对侧壁的间距(如图5中的间距S2所示)在靠近于薄膜20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排风孔112为多个,多个排风孔112沿内壳体1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布置。
其中,通过对排风孔112的孔径大小和/或数量进行控制与调整,能平衡工艺风进入通风间隔14中沿其长度方向各个部位风流量的一致性,以及使通风间隔14中的气流更均衡,且排风孔112的合理数量设计也避免了对内壳体11刚性的破坏。
可选地,排风孔112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为圆形孔、椭圆形孔、腰型孔、多边形孔等等各种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可选地,排风孔112为多个时,还例如呈阵列式布置于内壳体11上。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肋片13上设有多个通风孔131。如此,通风间隔14,也即内壳体11与外壳体12配合形成的腔室,被带通风孔131的阻尼肋片13进行半分隔,既实现沿长度方向的风压平衡,又控制工艺风处于稳定的层流体状态。此外,工艺风在通风间隔14中被阻尼肋片13进行垂直导向进入缝隙通道153,沿长度方向形成厚度一致、稳定的热风层从喷嘴15向外排出。
请再参阅图1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薄膜处理系统,薄膜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夹套风管10。
上述的薄膜处理系统工作时,工艺风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内壳体11内部后可形成相对静压,通过排风孔112进入到通风间隔14中,其轴向的流动的动能将被排风孔112所削弱,并通过喷嘴15喷射至薄膜20上。其中,进入到内壳体11内部的热风在内壳体11内部即使会形成衰减导致风速差异,但该差异与喷嘴15完全隔离。此外,在排风孔112、阻尼肋片13的阻尼作用力下,工艺风轴向运动的动能大为消除,在通风间隔14处形成的静压效果更好,同时沿喷嘴15稳定排出,使喷嘴15的沿横向上各部位风速差异大为减少,能够提升在薄膜20横向方向出风稳定性与一致性。另外,没有了横向干扰,喷嘴15向外喷出的工艺风一致性好并垂直作用于薄膜20的表面。
请再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夹套风管10为多个。多个夹套风管10沿薄膜20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地布置于薄膜20的上方或下方,或者,其中一部分夹套风管10沿薄膜20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薄膜20的上方,另一部分夹套风管10沿薄膜20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薄膜20的下方。如此,使多个夹套风管10在薄膜20纵向(即薄膜20输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其喷嘴15在沿线对薄膜20表面(一面或两面)进行连续送风作用,构成了稳定的热风交换系统。
请再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夹套风管10两端对应相连的两个承托组件30。承托组件30包括支架31以及与支架31相连的调节件32。调节件32与夹套风管10的端部相连,调节件32能带动夹套风管1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如此,承托组件30不仅可以对夹套风管10有效承托,还能带动夹套风管1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进行角度调节及固定,实现工艺风对薄膜20表面的送风角度的调整,改善薄膜20的处理质量。
可选地,调节件32包括但不限于为牵拉绳、牵拉链、牵拉丝、弹性牵拉杆等等。调节件3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支架31可拆卸相连,通过拉动调节件32的一端,能相应带动夹套风管1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进行角度调节,当夹套风管10的喷嘴15角度位置调整到位后,使调节件32的端部固定在支架31上即可。具体而言,调节件32的端部与支架31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卡接、采用销钉、铆钉等紧固件相连。
请参阅图3至图5,可选地,薄膜处理系统还包括工艺风提供装置。工艺风提供装置的出风部与进风口111相连通。具体而言,外壳体12的相对两端封闭,内壳体11的相对两端贯穿外壳体12伸出到外壳体12的外部,且进风口111处设有法兰盘115,通过法兰盘115与工艺风提供装置的出风部相连。如此,工艺风提供装置将符合需求的工艺风通入到进风口111中,送入到内壳体11内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风管包括: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呈管状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背向于薄膜的所述内壳体的部位上设有至少一个排风孔;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呈管状,所述内壳体穿设于所述外壳体中并与所述外壳体形成有通风间隔,所述排风孔与所述通风间隔相连通,面向于所述薄膜的所述外壳体的部位上设有沿轴向延伸布置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通风间隔相连通;以及
阻尼肋片,所述阻尼肋片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并套设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所述阻尼肋片分别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渐缩部,所述第一渐缩部相对侧壁的间距在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和/或,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渐缩部,所述第二渐缩部相对侧壁的间距在靠近于所述薄膜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渐缩部上;所述喷嘴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渐缩部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喷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相对两侧的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配合形成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缝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风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渐缩部的至少一个限流片,所述限流片与所述第一渐缩部的相对侧壁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肋片与所述限流片各自均设有多个,两者共同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所述阻尼肋片和/或所述限流片为硬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和/或所述内壳体的外轮廓以所述喷嘴的中心线作对称分布;所述外壳体和/或所述内壳体的外轮廓呈流线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孔沿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夹套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肋片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9.一种薄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夹套风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风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地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或下方,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夹套风管沿所述薄膜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薄膜的下方;
所述薄膜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夹套风管两端对应相连的两个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相连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夹套风管的端部相连,所述调节件能带动所述夹套风管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68239.1A CN116141550B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68239.1A CN116141550B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1550A true CN116141550A (zh) | 2023-05-23 |
CN116141550B CN116141550B (zh) | 2024-10-11 |
Family
ID=8635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68239.1A Active CN116141550B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4155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8939A (en) * | 1996-06-12 | 2000-08-29 | Bru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Blower nozzle |
JP2012225642A (ja) * | 2012-07-31 | 2012-11-15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ート状基材の乾燥装置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10068239.1A patent/CN1161415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8939A (en) * | 1996-06-12 | 2000-08-29 | Bru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Blower nozzle |
JP2012225642A (ja) * | 2012-07-31 | 2012-11-15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ート状基材の乾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1550B (zh) | 2024-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16641B1 (en) | Turbine component cooling channel mesh with intersection chambers | |
RU2420430C2 (ru) |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двигатель со стойкой крепления | |
JP4875155B2 (ja) | 通過流方向に流れの渦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羽根対を有する静止ミキサ | |
US10377497B2 (en) | Anti-icing system and aircraft | |
US6725912B1 (en) | Wind tunnel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for | |
RU2559102C2 (ru) | Охлаждаемая лопатка для газовой турбины | |
KR890002921B1 (ko) | 흐름방향 제어 장치 | |
JP2006250412A (ja) | 熱交換器 | |
EP3205580B1 (en) | Anti-icing system and aircraft | |
CN205641213U (zh) | 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6141550B (zh) | 薄膜处理系统及夹套风管 | |
CA3059947A1 (en) | Trailing member to reduce pressure drop across a duct mounted sound attenuating baffle | |
US4360366A (en) | Liquid distributor for a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 |
KR20140125790A (ko) | 우수한 압력 균일성을 갖는 코팅 두께 및 분포 제어 와이핑 노즐 | |
CN113280645B (zh) | 空冷凝汽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6577282B2 (ja) | 熱交換器 | |
PL197437B1 (pl) | Urządzenie do wymiany ciepła /wilgotności | |
US20220412660A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108168340B (zh) | 换热结构、换热设备和空调机组 | |
US20200318642A1 (en) | Ventil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eat exchange module with air guides for guiding the air flow passing through the air manifolds | |
JPH0718954Y2 (ja) | 送風ノズル | |
CN115172977A (zh) | 储能集装箱及其风道机构 | |
CN220728847U (zh) | 风刀组件和烘干装置 | |
CN207521159U (zh) | 一种节能高效电除尘器 | |
CN208527643U (zh) | 一种实验室通风柜导风结构及实验室通风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