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0322A -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0322A
CN116140322A CN202211155532.3A CN202211155532A CN116140322A CN 116140322 A CN116140322 A CN 116140322A CN 202211155532 A CN202211155532 A CN 202211155532A CN 116140322 A CN116140322 A CN 116140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fly ash
chelate
dyke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5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福新
蒋安
周国庆
梅亚宏
王均林
张春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j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j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j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j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55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0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0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0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1/00Dumping solid waste
    • B09B1/004Covering of dumping 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2101/00Type of solid waste
    • B09B2101/30Incineration as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垃圾场飞灰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在进入填埋作业场之前对与填埋飞灰螯合物进行入场检验,然后将养护完成后的废物进行推平操作,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处理,在飞灰填埋中进行覆膜处理,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然后对填埋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存档,最后进行填埋处理。本发明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填埋方式对飞灰进行处理,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低廉;采用HDPE膜进行封包和覆盖处理,在膜下进行沼气收集,大大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采用分区构建填埋单元,对不同的废料进行分隔处理,可以分单元可以隔堤,可以进行分区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场飞灰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因具有减量化明显、占用土地资源少及可实现能源化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生活垃圾处置的主流方式。
飞灰毒性危害极大,其含有最毒的无机物“重金属”和最毒的有机物“二噁英”。含有常见对人体危害最大的5种重金属:铅、铬、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属于危险废物(HW18)。飞灰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水,空气、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对生物体也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如何合理利用飞灰,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已迫在眉睫。
因此需要对飞灰进行处理,目前的飞灰处理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解决目前的飞灰处理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成本很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在进入填埋作业场之前对与填埋飞灰螯合物的含水量多少,可压缩性、体积形态、化学反应性进行检验进行入场检验,同时对所有进入填埋场的车辆要经过双向地磅称重系统进行计量称重和记录相关信息,将不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转移入上层处理车间进行再次处理,将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进入养护流程,然后将养护完成后的废物进行推平操作,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处理,在飞灰填埋中进行覆膜处理,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然后对填埋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存档,最后进行填埋处理。
填埋飞灰螯合物包装,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直接填埋的飞灰螯合物或固化后飞灰螯合物先采用编织袋包装,再进入填埋场;
包装好的飞灰螯合物通过自卸运输车从暂存车间运至填埋位置,准备进行填埋操作;
填埋作业采用分层、以条带状分单元进行,带宽3.5m,每层厚度0.3m,从主坝开始向内推进,平行于主坝填完第一单元带后接着填埋下一单元带;
作业时,人工将编织袋装的飞灰螯合物从自卸运输车卸下,并在填埋区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高于2m;
填埋操作时可采用挖机进行震动压实,以提高飞灰螯合物的密实度;
记录飞灰螯合物填埋记录,内容包括填埋飞灰螯合物数量、性质、批次、时间及填埋位置;
每天结束填埋作业后,用防渗漏膜将飞灰螯合物覆盖好,薄膜之间采用搭接扣连接,顺坡铺设,并用土袋压实;
填埋好的飞灰螯合物洒水养护3-4天,以增强固化体强度;
填埋飞灰螯合物量达到约2m,需进行压实,以后每递增0.3m均需压实。
所述的填埋作业场由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构成,每个分区的构建按照60m×L,其中60m为垂直于分区堤坝中心线宽度,而L为垂直于环库围堤之间宽度,分区堤坝的上部宽度为10m,利用袋装飞灰进行分区堤坝构建,从下之上采用梯形设置,底部宽度4米,层高3米,最后HDPE包封,形成独立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填埋单元构建,每个填埋作业单元基本上按照30m×10m控制,即每个填埋作业单元的作业面积约为300m2,在每个单元之间,设置分单元隔堤。
对于每层平台,按照三次填埋作业方式进行控制,每次填埋作业高度为2m,三次填埋作业方式理论高度为6m,即可以达到封场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填埋方式对飞灰进行处理,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低廉;
(2)采用HDPE膜进行封包和覆盖处理,在膜下进行沼气收集,大大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
(3)采用分区构建填埋单元,对不同的废料进行分隔处理,可以分单元可以隔堤,可以进行分区管理,在飞灰填埋中做好覆膜工作,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有效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飞灰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所示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在进入填埋作业场之前对与填埋飞灰螯合物的含水量多少,可压缩性、体积形态、化学反应性进行检验进行入场检验,同时对所有进入填埋场的车辆要经过双向地磅称重系统进行计量称重和记录相关信息,将不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转移入上层处理车间进行再次处理,将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进入养护流程,然后将养护完成后的废物进行推平操作,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处理,在飞灰填埋中进行覆膜处理,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然后对填埋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存档,最后进行填埋处理。
a)含水量
为使飞灰螯合物压实不致出现游离水并能达到最好的密实性,入场填埋的飞灰螯合物和盖层土的含水量通常为20%,对于性能良好的粘土,可酌情适当放宽,但最终不得高于40%。其它类型飞灰螯合物以不含有游离水为准,液体废物一律不得入场填埋。
b)可压缩性废物
诸如已被污染的空容器(如空铁桶)、被污染的石棉类纤维性物质等可压缩性废物,在填埋之前要消除危害性,达到允许进场的要求。可燃性废物压缩后进行焚烧,减量后再填埋其灰渣,焚烧后的金属材料,由焚烧炉除渣位置回收打包,送废金属收购部门。
c)体积与形态
为防止破坏防渗层,最下层填埋飞灰螯合物块的最大体积,直径不得超过100毫米。具有内部空隙的特异形状的物质,如包装物和异型构筑物碎块等必须在压实或固化、粉碎后填埋。
d)化学反应性
应将填埋飞灰螯合物的浸出液PH值控制在7~12以内。填埋飞灰螯合物不应含有可与水、空气进行放热反应或生成有害或可燃性气体的物质。对含有与填埋场防渗层不兼容物质的飞灰螯合物需进行必要的化学处理。
对已判定为非有害性的一般废物,原则上不得入场。在特殊情况下经现场专家同意,应尽可能用作填埋场的辅助材料使用。
e)不同性质的废物
填埋场对不相容性废物设置不同的填埋区,每区之间将一般废物用水泥混合搅拌后浇灌成混凝土隔墙隔离,或采用土墙,或与危废相容的塑胶板隔离。在面积过小、难以分区时,对不相容性废物可分类。
飞灰螯合物安全填埋场严禁填埋处置下列废物:
a)液体和游离液体材料;
b)挥发性和燃烧性极强的液体废物;
c)含矿物油的废物;
d)能自燃或引燃的固体;
e)医院废物(如传染性废物;针头及破碎器皿等锐器等);
f)氧化-还原性极强的废物;
g)不耐震的爆炸物;
h)压缩气体;
i)活化性极强的废物;
j)不可转换的水溶性材料;
k)有强烈气味的材料;
L)毒性极强的挥发性材料。
所有进入填埋场的车辆要经过双向地磅称重系统进行计量称重,称重系统记录车辆运输日期及时间、飞灰种类、飞灰类别、飞灰重量、运输车辆编号等相关信息,同时司磅员要检查运输记录单并填写相应信息。计量程序不仅实现数据记录,还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如日报、月报、年报、总的情况统计等。称量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飞灰车每次运送飞灰需经进场地磅称重,记录车辆的毛重信息。称重以后车辆驶往填埋作业区,根据现场管理员的指挥将飞灰卸至指定地点,现场现场管理员对飞灰性质进行识别检查,现场现场管理员发现违禁飞灰,有权责成该车辆将飞灰装运返回,同时及时汇报,合格后指挥卸车,车辆驶离作业现场。然后需经出场地磅称取皮重信息、上交三联单后驶离填埋场。
填埋飞灰螯合物包装,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直接填埋的飞灰螯合物或固化后飞灰螯合物先采用编织袋包装,再进入填埋场;
包装好的飞灰螯合物通过自卸运输车从暂存车间运至填埋位置,准备进行填埋操作;
填埋作业采用分层、以条带状分单元进行,带宽3.5m,每层厚度0.3m,从主坝开始向内推进,平行于主坝填完第一单元带后接着填埋下一单元带;
作业时,人工将编织袋装的飞灰螯合物从自卸运输车卸下,并在填埋区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高于2m;
填埋操作时可采用挖机进行震动压实,以提高飞灰螯合物的密实度;
记录飞灰螯合物填埋记录,内容包括填埋飞灰螯合物数量、性质、批次、时间及填埋位置;
每天结束填埋作业后,用防渗漏膜将飞灰螯合物覆盖好,薄膜之间采用搭接扣连接,顺坡铺设,并用土袋压实;
填埋好的飞灰螯合物洒水养护3-4天,以增强固化体强度;
填埋飞灰螯合物量达到约2m,需进行压实,以后每递增0.3m均需压实。
填埋作业阶段
每10m标高分为三个填埋作业阶段,每层填埋作业高度为4m,理论填埋作业高度为12m。
环库围堤构筑
环库围堤分段完成,每段填埋1天,围堤高4m,顶宽20m,长度约150m,环库围堤边坡1:2.5,先用飞灰修筑堤坝,高4m,然后再覆盖0.4m后土进行碾压,第N+1阶段和第N阶段环库围堤的轴线不同,环库围堤发展方向要逐渐向库区侧进行收缩,这样最终形成填埋堆体外边坡。
至填埋作业区之间需事先修建临时道路,铺设4米宽的钢板路基箱作为飞灰车辆通行道路。然后,在将要修筑环库围堤的内侧继续铺设4米宽的钢板路基箱,路基箱下面铺设0.5m的石渣和黄土以保护下面的HDPE膜和道路的平整,在此处修建飞灰填埋作业平台。在现状填埋作业面上,剔除原有环库围堤膜上道路结构,分段掀起路下膜片,掀膜面积控制在7日所需飞灰填埋容量之内。在下挖原有路面结构处靠近外边坡一侧吊装A型盲沟。环库围堤修筑方向为从中间向两端发展,采用上推法,在原有环库围堤道路上填筑4米高的飞灰,每1天完成一段环库围堤,并在飞灰表面覆盖0.4米厚的黄土进行碾压,敷设沼气管路后采用1.0mm HDPE56膜进行封包。
分区堤坝构筑
分区堤坝分段完成,每段填埋1天,填埋方式同环库围堤,分区堤坝和环库围堤共同形成填埋分区。分区堤坝高4m,顶宽20m,边坡1:2.5,第N+1阶段和第N阶段分区堤坝的轴线均相同,分区堤坝向上发展主要依靠相邻填埋作业面的上升而发展,这样,可保证分区堤坝在空间的位置相对不变。
在将要修筑分区堤坝的一侧铺设4米宽的钢板路基箱作为飞灰车辆通行道路,路基箱下面铺设500g/m2的土工布以保护下面的HDPE膜。在现状填埋作业面上,剔除原有分区膜上道路结构,分段掀起路下膜片,掀膜面积控制在10日所需飞灰填埋容量之内。在拟作业库区两侧吊装A型盲沟。分区堤坝修筑方向为从中间向两端发展,采用上推法,在原有分区堤坝路上填筑4米高的生活垃圾飞灰,每1天完成一段分区堤坝,并在飞灰表面覆盖0.4米厚的黄土进行碾压,敷设沼气管路后采用1.0mm HDPE56膜进行封包。
填埋库区填筑
在填埋库区中心线吊装B型导排盲沟,采用HDPE膜包封,与原表面HDPE膜进行焊接固定;在南北方向吊装C型分隔填埋单元盲沟,采用HDPE膜包封,同样与原表面HDPE膜进行焊接固定,间隔为30米,包封在填埋单元内的一侧需要在填埋前破坏,以保证渗沥液的导排。根据填埋单元长宽,在填埋库区内满铺15mm×500mm的速排笼,上下包裹200g/m2的土工布,进一步加强填埋库区内渗沥液导排。在填埋单元内填筑生活垃圾飞灰,日填埋作业完毕后采用1.0毫米厚的HDPE膜进行日覆盖。在此填埋单元飞灰填筑高度与分区道路高度一致时,飞灰面层上覆盖400mm厚黄土碾压,然后布设截面为400毫米×400毫米的导气石笼,内置dn90的PE花管进行填埋气体表面收集,与库区周边dn160的PE主管连接,将填埋气体输送至处理设备。最后采用1.0毫米厚的HDPE膜覆盖封包,上端锚固在分区道路和已完成填埋单元膜上,下端焊接在C型盲沟上。下一填埋单元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填埋作业。
分区堤坝及环围堤库道路结构
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道路顶部至下部结构依次为400m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500mm粘土、1.0mmHDPE56膜、200mm粘土。均在覆盖土碾压后进行反挖,然后再进行修筑。在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道路上铺设8米宽的钢板路基箱,供大型飞灰车通行使用。
作业顺序
密闭作业工程作业顺序主要如下(第一阶段4m标高作业为例):
(1)修筑环库围堤道路
(2)修筑分区堤坝
(3)修筑分单元围堤
(4)铺设速排笼
(5)铺设导排盲沟
(6)顺时针S型分单元填埋作业
(7)日覆盖
(8)达到阶段覆盖要求进行阶段覆盖,并设置膜下抽气系统
(9)下阶段填埋作业准备
(10)返回(1)循环进行
填埋作业过程中的膜覆盖
(1)日覆盖
在填埋作业过程中,日覆盖采用1.0mmHDPE56膜搭接的方式,每天的填埋作业面控制在300m2。
(2)阶段覆盖
当环库围堤、分区堤坝或库区每一填埋阶段完成(大约1日),达到标高,要进行封包处理,封包处理采用1.0mm厚HDPE56膜,膜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并在膜下设置沼气收集系统,此膜在运行过程中不再重复使用。
(3)下阶段准备
在阶段覆盖的基础上,其所使用的HDPE膜作为下阶段填埋的基础,并在其上布置分区分单元盲沟,另外,满铺速排笼以满足排水排气的需要。
雨季填埋作业
根据经验,雨季和非雨季的飞灰性质变化很大,并且受降雨等天气的影响,填埋作业难度发生变化,所以填埋作业方式也应随季节作出调整。填埋场要在每年秋季来临前研究制定第二年的雨季作业措施。
1)专人负责收集记录天气预报信息,及时做好填埋作业规划;
2)雨季日填埋作业结束后,日覆盖要及时完毕,如有必要,日覆盖膜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并压实,坡面飞灰覆盖完全,用绳索困扎。
3)下雨天气严禁进行飞灰填埋作业。
4)雨季降水及时抽排雨污分流膜上雨水及地下水。
填埋作业场由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构成,每个分区的构建按照60m×L,其中60m为垂直于分区堤坝中心线宽度,而L为垂直于环库围堤之间宽度,分区堤坝的上部宽度为10m,利用袋装飞灰进行分区堤坝构建,从下之上采用梯形设置,底部宽度4米,层高3米,最后HDPE包封,形成独立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填埋单元构建,每个填埋作业单元基本上按照30m×10m控制,即每个填埋作业单元的作业面积约为300m2,在每个单元之间,设置分单元隔堤。
单元构建
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填埋单元构建,每个填埋作业单元基本上按照30m×10m控制,即每个填埋作业单元的作业面积约为300m2,在每个单元之间,设置分单元隔堤。
作业阶段高度控制
考虑到每层平台的高差一般为6m,另外,在作业过程中,飞灰由于降解以及各种荷载的影响要产生沉降,所以对于每层平台,按照三次填埋作业方式进行控制,每次填埋作业高度为2m,三次填埋作业方式理论高度为6m,即可以达到封场高度。
作业阶段外边坡控制
作业阶段外边坡控制主要是指的是环库围堤道路外边坡,考虑外边坡的设计坡度约为1:2.5,这样,由于沉降的原因,设计坡度会变缓,当理论高度由12m变为10m时,此时堆体的外边坡约为1:3,便与阶段性封场和最终封场结合起来。
导排盲沟
导排盲沟按作用分为三种,本方案分别命名为A型、B型和C型,每4m高度填埋单元设置一层。
A型盲沟在构筑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道路时设置在道路两侧,外包HDPE膜,在分区及围堤道路形成时起到截留渗滤液的目的,避免污水污染库区。
盲沟高度为1m,长度为2m,上顶宽度为0.5m,下底宽度为1.5m,梯形,为预制钢架结构,外面铁丝包裹,内为16mm-32mm的碎石。
B型导排盲沟平行于分区堤坝方向,盲沟主要作用联通各个填埋单元,在其中设置导排系统,此导排系统最终与环库围堤道路外导排盲沟衔接。导排系统最终会对垃圾或飞灰堆体中的气体和水起到有效导排的作用。
盲沟高度为1m,长度为2m,上顶宽度为0.5m,下底宽度为1.5m,梯形,为预制钢架结构,外面铁丝包裹,内为16mm-32mm的碎石。
C型导排盲沟垂直于分区堤坝方向,盲沟主要作用为分隔填埋单元,将相邻两个填埋作业单元分开,相邻间距一般为30m,在填埋作业单元另一侧,设置膜锚固系统,达到雨污分流的目的。
盲沟高度为1m,长度为2m,上顶宽度为0.5m,下底宽度为1.5m,梯形,为预制钢架结构,外面铁丝包裹,内为16mm-32mm的碎石。
在经过三次填埋作业达到理论高度12m后,在最终覆盖1.0mmHDPE膜上钻垂直井,贯穿原作业面之上的三层作业膜,垂直井间距暂定60m,穿膜处做密封处理,确保密闭。避免因垃飞灰沉降导致的局部积水问题,而后作为填埋气体收集井。
非作业区采用1.0mmHDPE56膜进行覆盖,作业区临时覆盖采用1.0mmHDPE56膜进行覆盖。
首层作业分区准备采用1.0mmHDPE膜沙袋石龙包裹分割,非作业区膜上设置清水泵排水。
库区全部利用1.0mmHDPE56膜进行覆盖,并设置排水泵,库区进行作业,采用1.0mmHDPE56膜临时覆盖,膜下设置导气系统。
对于每层平台,按照三次填埋作业方式进行控制,每次填埋作业高度为2m,三次填埋作业方式理论高度为6m,即可以达到封场高度。
填埋场在建设时在场底同步设计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渗沥液收集管网、卵石收集层、环场渗沥液收集盲沟、边坡渗沥液速排笼等,底部收集层设置一定的坡向,渗沥液可重力流向与之相连的收集井,重力流或由井内的污水泵经渗沥液收集管抽至调节池,进入渗沥液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在新密闭填埋作业工艺中,垃圾或飞灰渗沥液通过库区内预置导排盲沟与外部渗沥液收集盲沟衔接,最终进入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
渗沥液是高浓度有机废水,渗沥液是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渗沥液必须经过有效的治理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后排放。渗沥液产量和降水、垃圾或飞灰的类型、堆体高度、填埋工作区的面积、覆土的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填埋场的运行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覆盖,减少垃圾或飞灰暴露面积,控制雨污分流,尽量避免雨水进入垃圾或飞灰堆体内部,降低渗沥液的处理量。
渗沥液的数量可通过水泵控制、电磁流量测量设备、流量堰等手段进行连续监测。渗沥液质量通过连续的化验监测取得。在填埋区东侧设有渗沥液收集井,将填埋区底部收集管道收集的渗沥液通过提升泵进入调节池,调配水质水量,由渗沥液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自用。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发生降解,分解过程的最终产物即是填埋气体。填埋气体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含硫有机气体等,有毒成份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硫有机气体等。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填埋气体对人体有窒息作用,当长时间在密封的地下的空间时,由于它取代了空气中的氧,这种窒息作用就明显,对人的危害就越大。含硫气体是填埋气体恶臭的主要来源,填埋场填埋气体恶臭的大小依赖于同空气的稀释作用。
填埋场气体更危险的影响是着火和爆炸,所以填埋场要严禁烟火。由于甲烷含有较高的能量,填埋气体易燃、易爆,火灾、爆炸、爆燃等是填埋场及周边环境中的重大隐患。甲烷同空气混和,在最低和最高的爆炸限度内(空气中甲烷爆炸限度为5%VOL--15%VOL,其爆炸的限度还与惰性气体如氮和二氧化碳的种类与数量有关),甲烷遇明火时会发生爆炸。当气体混合物中甲烷含量低于爆炸范围时不会引起爆炸;但甲烷含量高于15%可产生较大火势,填埋气燃烧时火焰是无色的,要查出火焰中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填埋现场进行各项工作均需严格按照填埋场安全规程进行。尤其在渗沥液管道、地下井、填埋气体管周围或垃圾堆体部位进行的工作,应尤其注意。
在一个填埋场的操作运行过程中,气体排出主要途径有以下各种的可能性:通过填埋层表面散发进入大气、埋气体向填埋场表面的损坏地点集中然后排出(裂缝、缺口、管道、坑道、气井等、通过地下的气孔溢出。在产生气体的垃圾堆体上进行覆盖,若没有积极的排气设施情况下,气体重新扩散流动;如果没有基本密封措施,气体将散到周围或移动到地面上。因此,在通常气体可能达到的部位要特别给予关注,要密切监测其浓度,预防发生危险。填埋区、渗沥液管道、气井、封闭的填埋场表面的裂缝、缺口、与产气地区相联的建筑、基础设施、地下建筑等均是比较容易积聚填埋气体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在填埋场运行时同时建成或填埋场填到一定高度(如10米)后进行集中钻孔,布设填埋气体收集竖井,竖井给填埋气体溢出提供了出口,同时也作为气体采样和监测点。填埋气体收集管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60米。在新密闭填埋作业工艺中,填埋单元垃圾堆体达到标高后,在每个单元顶部设置一条导气石笼,导气石笼400mmx400mm,内包dn90HDPE花管,并与坡脚dn160导气主管相连,将该单元填埋气抽送至发电系统进行处理。填埋场应对填埋气体中CH4、CO2、NH3、H2S等重要参数进行连续监测。
本发明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填埋方式对飞灰进行处理,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低廉;采用HDPE膜进行封包和覆盖处理,在膜下进行沼气收集,大大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采用分区构建填埋单元,对不同的废料进行分隔处理,可以分单元可以隔堤,可以进行分区管理,在飞灰填埋中做好覆膜工作,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有效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产生。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填埋作业场之前对与填埋飞灰螯合物的含水量多少,可压缩性、体积形态、化学反应性进行检验进行入场检验,同时对所有进入填埋场的车辆要经过双向地磅称重系统进行计量称重和记录相关信息,将不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转移入上层处理车间进行再次处理,将合格的飞灰螯合物进入养护流程,然后将养护完成后的废物进行推平操作,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处理,在飞灰填埋中进行覆膜处理,确保雨污分流到位,无飞灰渗滤液产生,然后对填埋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存档,最后进行填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填埋飞灰螯合物包装,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直接填埋的飞灰螯合物或固化后飞灰螯合物先采用编织袋包装,再进入填埋场;
包装好的飞灰螯合物通过自卸运输车从暂存车间运至填埋位置,准备进行填埋操作;
填埋作业采用分层、以条带状分单元进行,带宽3.5m,每层厚度0.3m,从主坝开始向内推进,平行于主坝填完第一单元带后接着填埋下一单元带;
作业时,人工将编织袋装的飞灰螯合物从自卸运输车卸下,并在填埋区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高于2m;
填埋操作时可采用挖机进行震动压实,以提高飞灰螯合物的密实度;
记录飞灰螯合物填埋记录,内容包括填埋飞灰螯合物数量、性质、批次、时间及填埋位置;
每天结束填埋作业后,用防渗漏膜将飞灰螯合物覆盖好,薄膜之间采用搭接扣连接,顺坡铺设,并用土袋压实;
填埋好的飞灰螯合物洒水养护3-4天,以增强固化体强度;
填埋飞灰螯合物量达到约2m,需进行压实,以后每递增0.3m均需压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埋作业场由分区堤坝及环库围堤构成,每个分区的构建按照60m×L,其中60m为垂直于分区堤坝中心线宽度,而L为垂直于环库围堤之间宽度,分区堤坝的上部宽度为10m,利用袋装飞灰进行分区堤坝构建,从下之上采用梯形设置,底部宽度4米,层高3米,最后HDPE包封,形成独立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填埋单元构建,每个填埋作业单元基本上按照30m×10m控制,即每个填埋作业单元的作业面积约为300m2,在每个单元之间,设置分单元隔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层平台,按照三次填埋作业方式进行控制,每次填埋作业高度为2m,三次填埋作业方式理论高度为6m,即可以达到封场高度。
CN202211155532.3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Pending CN116140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532.3A CN116140322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532.3A CN116140322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0322A true CN116140322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5532.3A Pending CN116140322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032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0737A (ja) * 2002-03-29 2003-10-14 Fujita Corp 埋立焼却灰の処理方法および焼却灰の埋立構造
CN109590305A (zh) * 2018-05-31 2019-04-09 史东晓 一种稳定化飞灰的填埋方法
CN111185456A (zh) * 2020-02-09 2020-05-22 深圳市泰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
CN113102450A (zh) * 2021-03-31 2021-07-13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及安全填埋的方法
CN114108705A (zh) * 2020-08-31 2022-03-01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
CN114210690A (zh) * 2021-12-17 2022-03-22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飞灰安全填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0737A (ja) * 2002-03-29 2003-10-14 Fujita Corp 埋立焼却灰の処理方法および焼却灰の埋立構造
CN109590305A (zh) * 2018-05-31 2019-04-09 史东晓 一种稳定化飞灰的填埋方法
CN111185456A (zh) * 2020-02-09 2020-05-22 深圳市泰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
CN114108705A (zh) * 2020-08-31 2022-03-01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
CN113102450A (zh) * 2021-03-31 2021-07-13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及安全填埋的方法
CN114210690A (zh) * 2021-12-17 2022-03-22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飞灰安全填埋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城市污泥强化深度脱水资源化利用及卫生填埋末端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96 - 19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05851A (en) Waste disposal system
US10301223B2 (en) Beneficial use structures
CN114319455B (zh)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CN212612660U (zh) 危险废物填埋系统
CN201817805U (zh) 一种污泥库封场结构
CN114108705A (zh) 危险废物填埋系统和填埋方法
CN116140322A (zh) 一种垃圾场飞灰填埋方法
CN111485941B (zh) 一种回填工业危险废物的岩洞的施工方法
CN114101278B (zh) 智能开挖陈腐垃圾处理方法及预处理方法
CN1850369A (zh) 一种惰性垃圾的干式填埋方法
CN113737863A (zh) 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
Cointreau Sanitary landfill design and siting criteria
CN112962680A (zh) 一种新型垃圾填埋系统
CN110303022A (zh) 一种防渗透污染的生活垃圾填埋系统及方法
CN114130784B (zh) 一种废弃物包封装置及方法
Bonaparte et al. Twenty-Year Performance of a Mixed LLRW/RCRA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CN112779934B (zh) 一种有大空间排水和导气的填埋场封场系统及其封场方法
CN115387394A (zh) 一种利用新建高速公路处置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219503430U (zh) 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
CN111335363B (zh) 一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新方法
Mylona et al. Application of dry covers for the closure of tailings facilities
Bonaparte et a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Keister et al. Landfills
Burke et al. Burying by the bale
Dentoni et al. Mitigation of fugitive dust impact arising from BR dry dispos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