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9953A - 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9953A
CN116139953A CN202310133635.8A CN202310133635A CN116139953A CN 116139953 A CN116139953 A CN 116139953A CN 202310133635 A CN202310133635 A CN 202310133635A CN 116139953 A CN116139953 A CN 116139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phase
phase
generating device
inlet
gen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3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宜真
伍涛
迈克尔·将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da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da Zhizao Pratt & Whitn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da Zhizao Pratt & Whitn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da Zhizao Pratt & Whitney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3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9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6Microfluidic devices; Capillary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or forces applied to move the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69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multiphase flow arrangements
    • B01L3/502784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multiphase flow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roplet or plug flow, e.g. digital microfluid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2Static mixers in which the mixing is affected by moving the components jointly in changing directions, e.g. in tubes provided with baffles or obstructions
    • B01F25/43Mixing tubes, e.g. wherein the material is moved in a radial or partly reversed direction
    • B01F25/433Mixing tubes wherein the shape of the tube influences the mixing, e.g. mixing tubes with varying cross-section or provided with inwardly extending profiles
    • B01F25/4331Mixers with bended, curved, coiled, wounded mixing tubes or comprising elements for bending th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30Micromixers
    • B01F33/301Micromixers using specific means for arranging the streams to be mixed, e.g. channel geometries or dispositions
    • B01F33/3011Micromixers using specific means for arranging the streams to be mixed, e.g. channel geometries or dispositions using a sheathing stream of a fluid surrounding a central stream of a different fluid, e.g. for reducing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central stream or to produce droplets from the central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41Drop counters; Drop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5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bulk separation arrangements on lab-on-a-chip devices, e.g. for filtration or centrifug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1Dro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njection or suction, e.g. using pipettes, syringes, need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06Preparing nucleic acids for analysis, e.g.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73Handling of plugs of fluid surrounded by immiscible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1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tamp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16Cards, e.g. flat sample carriers usually with flow in two horizontal dir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61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 B01L2300/0864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comprising only one inlet and multiple receiving wells, e.g. for separation, spli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2Drop detachment mechanisms of single droplets from nozzles or 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0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 B01L2400/043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vibration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87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pneuma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87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pneumatics
    • B01L2400/049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pneumatics vacu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收集瓶、连接装置及制备平台,液滴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液滴,动力产生装置用于给液滴生成装置提供生成液滴的动力,收集瓶用于收集从液滴生成装置流出的液滴,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及收集瓶,制备平台用于固定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及收集瓶。液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主体,芯片主体内有接收连续相的连续相入口及接收分散相的分散相入口。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启动动力产生装置,使收集瓶、连接装置及芯片主体内产生压强差,压强差促使分散相及连续相汇流并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收集瓶内。

Description

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单细胞测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细胞基因组学领域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为人们揭示了复杂生物学体系的许多重要线索,包括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人类癌症的基因组。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单细胞测序,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需要通过配套单细胞样品制备平台进行液滴样品的制备。这些平台已经能够很好的进行液滴样品的制备且能够实现自动化,但这些平台的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至少三个泵作为产生流动和产生液滴的动力来源,还包括与泵配合的其他的装置或系统。这些平台需要各个泵之间同步作动,才能保证三种试剂的流动一致,否则将会影响液滴的形成或影响液滴的尺寸均一性,液滴生成装置上的压降、连续相与分散相的流速及液滴的生成频率可预测性、可编程性和可重现性不高。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单细胞样品制备平台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一种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收集瓶、连接装置及制备平台,所述液滴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液滴,所述动力产生装置用于给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提供生成液滴的动力,所述收集瓶用于收集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流出的液滴,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所述制备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有接收连续相的连续相入口及接收分散相的分散相入口。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使所述收集瓶、所述连接装置及所述芯片主体内产生压强差,压强差促使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并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所述收集瓶内。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通过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一预定量的所述连续相及所述分散相,将量取的所述连续相导入所述所述连续相入口内,将量取的所述分散相导入所述所述分散相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相为油相。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相为细胞液及微珠液。
进一步地,由泵驱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注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之前,利用振荡装置向所述分散相施加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收集瓶密封连接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使所述收集瓶、所述连接装置及所述芯片主体内产生负压。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操作部及一形成在所述操作部末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第一限位槽。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包括:拉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的所述操作部至一预设位置并利用所述第一限位槽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所述正压产生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连续相入口及所述分散相入口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固定座及一可翻转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一侧,所述防尘盖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连续相入口连通的连续相储液池及与所述分散相入口连通的分散相储液池,量取的所述连续相通过导入所述连续相储液池进入所述连续相入口,量取的所述分散相通过导入所述分散相储液池进入所述分散相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主体包括与所述收集瓶连通的液滴出口;所述芯片主体内形成有连续相引入通道、分散相引入通道以及汇流通道,所述连续相入口通过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与所述液滴出口连通,所述分散相入口通过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与所述液滴出口连通。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及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于所述汇流通道的一端交汇,所述汇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液滴出口密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围设于所述分散相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相入口与所述分散相入口沿同一直线分布。
一种微流控芯片系统,用于产生液滴,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液滴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液滴;动力产生装置,用于给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提供生成液滴的动力;收集瓶,用于收集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流出的液滴;及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制备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
进一步地,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包括一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形成有连续相入口及分散相入口,所述连续相及分散相从所述连续相入口及分散相入口进入所述芯片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还包括连续相储液池及分散相储液池,所述连续相储液池及分散相储液池分别固定在所述芯片主体上或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平台包括底座及形成在所述底座上的液滴生成装置卡槽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及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依次收容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及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部及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低于所述第二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上,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位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外,所述底座上还形成有一收集瓶卡槽,所述收集瓶收容并固定在所述收集瓶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收容并固定在所述芯片主体内,所述芯片主体收容并固定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振荡装置,所述振荡装置设置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内且对应所述分散相入口,用于施加振动于分散相。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振荡装置,所述振荡装置设置在所述芯片主体上且对应所述分散相入口,用于施加振动于所述分散相。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操作部及一形成在所述操作部末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将所述操作部保持在预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注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收集瓶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固定座及一可翻转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一侧,所述防尘盖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所述正压产生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连续相入口及所述分散相入口密封连接。
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系统来实施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通过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一预定量的连续相及分散相,将量取的所述连续相导入所述连续相入口内,将量取的所述分散相导入所述分散相入口内;及启动动力产生装置,使收集瓶、连接装置及芯片主体内产生压强差,压强差促使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并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收集瓶内。
进一步地,在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之前,还包括步骤:利用至少一振荡装置施加振动于所述分散相上。
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首先,1)将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及收集瓶均固定到一制备平台上,以保证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生成液滴的稳定性;2)将单一动力源施加至液滴生成装置的液滴出口处,使液滴生成装置中形成真空,促使细胞液、微珠溶液与油相在液滴生成装置中同步流动,具有较高通量,生成液滴的尺寸均一性较好;3)进一步以注射装置作为单一动力源并根据理想气体定律P1V 1=P 2V 2来控制注射装置操作部前后的位置且以底座上的第一限位槽将注射装置的第一限位件保持在预定位置以保持其真空,成本低且易于操作;4)动力产生装置中的压力随着试剂的注入和流动发生变化,试剂填充到收集装置中,动力产生装置中压力的变化也遵循理想气体定律;5)液滴生成装置上的压降,所有连续相与分散相的流速,液滴的尺寸和生成频率都是可预测的、可编程的和可重现的;6)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的体积较小且可自行组装,因此,微流控芯片系统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便于携带且可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的芯片主体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沿图2所述的剖线III-III的剖视图)为剖视状态。
图4是在图3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的第一储液池中加入油相、第二储液池中加入细胞液、第三储液池中加入微珠溶液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在动力产生装置抽真空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振荡装置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生成的液滴(不包含微珠和细胞)的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生成的液滴(包含微珠和细胞)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2是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3是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4是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5是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6是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7是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收集瓶及动力产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及芯片本体均为剖视状态。
图18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备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制备平台的另一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采用不带振荡装置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制备液滴的流程图。
图21是采用带有振荡装置所示微流控芯片系统制备液滴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微流控芯片系统 100 微珠溶液引入通 219
制备平台 10,101 汇流通道 210
底座 11 第一储液池 22
第一表面 111 第二储液池 23
第二表面 112 第三储液池 24
第一侧面 113 第一振荡装置 25
第二侧面 114 第二振荡装置 26
第一部 115 收集瓶 30
第二部 116 盖体 31
液滴生成装置卡槽 12 连接装置 40
收集瓶卡槽 13 第一连接管 41
动力产生装置卡槽 14 第二连接管 42
第一收容部 141 动力产生装置 50
第二收容部 142 主体部 51
第一限位槽 15 收容空间 511
第二限位槽 18 操作部 52
固定座 16 气体进出口端 53
防尘盖 17 第一限位件 54
液滴生成装置 20 第二限位件 55
芯片主体 21,110,120 细胞液 60
第三表面 211 微珠溶液 70
第四表面 212 油相 80
油相入口 213 液滴 200
细胞液入口 214 第三连接管 43
微珠溶液入口 215 第四连接管 44
液滴出口 216 第五连接管 45
油相引入通道 217 凸部 27
细胞液引入通道 21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1-21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6,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系统100,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用于制备液滴200。
请参阅图1,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包括制备平台10、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连接装置40及动力产生装置50。其中,所述制备平台10用于固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连接装置40及动力产生装置50,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用于生成液滴200,所述收集瓶30用于收集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流出的所述液滴200,所述连接装置40用于连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与所述收集瓶30及/或连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及/或连接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与所述收集瓶30。其中,“固定”包括两种情形: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不可从所述制备平台10上拆卸下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可以从所述制备平台10上拆卸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可以从所述制备平台10上拆卸下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均固定在所述制备平台10上。所述连接装置40连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与所述收集瓶30,并连接所述收集瓶30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具体地,所述制备平台10包括底座11以及开设于底座11上的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收集瓶卡槽13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依次收容并固定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收集瓶卡槽13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内。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设置或安装于所述底座11上,例如,在底座11上设置卡扣或锁固装置,通过卡扣或锁固等方式将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固定于底座11上。
具体地,所述底座11包括第一表面111、与第一表面111相背的第二表面112、分别连接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的第一侧面113及与第一侧面113相背的第二侧面114。其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均自第一表面111及第一侧面113分别向第二表面112及第二侧面114凹陷形成,所述收集瓶卡槽13自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具体地,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均贯穿第一表面111及第一侧面113,所述收集瓶卡槽13仅贯穿第一表面11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及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均仅贯穿第一表面111。
所述制备平台10可以但不局限于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作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平台10通过3D打印方法制作而成,其成本较低且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包括第一收容部141及第二收容部142。其中,所述第一收容部141用于收容动力产生装置50的主体部51(见图1及下文),所述第二收容部142用于收容动力产生装置50的操作部52(见图1及下文)。
所述制备平台10还包括第一限位槽15及一第二限位槽18。第一限位槽15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的第一限位件54(见图1及下文),以将所述操作部52保持在预定位置处。所述第二限位槽18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连通,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的第二限位件55(见图1及下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5为分别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及第一侧面113分别向第二表面112及第二侧面114凹陷形成的凹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面113起到第一限位槽15具有的限位作用,或是第一限位槽15为一仅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不贯穿第一侧面113的凹槽。
其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包括芯片主体21。所述芯片主体21上开设有连续相入口及分散相入口,所述芯片主体21内部开设有连续相引入通道、分散相引入通道及汇流通道,所述连续相入口与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连通,所述分散相入口与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连通,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及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相交并与所述汇流通道的一端连通。连续相自所述连续相入口进入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分散相自所述分散相入口进入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所述连续相与所述分散相在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与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的相交处汇流并进入所述汇流通道内。
其中,所述连续相可以为油相等,所述分散相可以为细胞液、微珠液、水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续相为油相,所述分散相为细胞液及微珠液。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包括第三表面211及与第三表面211相背的第四表面212。分别自第三表面211向第四表面212凹陷形成油相入口213(连续相入口)、细胞液入口214(分散相入口)、微珠溶液入口215(分散相入口)及液滴出口216。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微珠溶液入口215及液滴出口216仅贯穿所述第三表面21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出口216也可以设置于连接第三表面211与第四表面21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
其中,所述芯片主体21内还形成有油相引入通道217(连续相引入通道)、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分散相引入通道)及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分散相引入通道)。其中,所述油相入口213通过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与所述液滴出口216相连通,所述细胞液入口214通过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与所述液滴出口216相连通,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通过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与所述液滴出口216相连通。
其中,所述芯片主体21内还形成有汇流通道210,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于所述汇流通道210的一端交汇,所述汇流通道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液滴出口216相密封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内还形成有两条油相引入通道217、两条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一条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具体地,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环绕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及两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设置,两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环绕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及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设置。在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汇流之前,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与两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对称分布在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微珠溶液入口215及液滴出口216不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连续相储液池及分散相储液池,所述连续相储液池与所述连续相入口连通,所述分散相储液池与所述分散相入口连通。其中,所述连续相储液池与所述分散相储液池可以位于所述芯片主体21上,也可以位于所述芯片主体21外。
具体地,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储液池22(连续相储液池)、第二储液池23(分散相储液池)及第三储液池24(分散相储液池)。所述第一储液池22与油相入口213连通,所述第二储液池23与细胞液入口214连通,所述第三储液池24与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位于所述芯片主体21上。具体地,所述芯片主体21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之间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也可以直接插接在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池22用于暂时存储油相80。所述第一储液池22的存储体积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00微升、200微升、500微升及1毫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储液池23用于暂时存储细胞液60。所述第二储液池23的存储体积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00微升、200微升、500微升及1毫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储液池24用于暂时存储微珠溶液70。所述第三储液池24的存储体积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00微升、200微升、500微升及1毫升。
其中,所述微珠溶液70可以为聚苯乙烯微珠溶液、树脂微珠溶液或磁珠溶液等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上均形成有一开口(图未示),以便于将所述油相80、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转移至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内。
其中,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中的所述油相80、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的体积比可以为但不局限于2: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液60为200微升,所述微珠溶液70为200微升,所述油相80为400微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还可以不包括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此时,可以将所述油相80直接加入所述油相入口213中,将所述细胞液60直接加入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内,将所述微珠溶液70直接加入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内。
其中,所述收集瓶30用于收集液滴200。所述收集瓶30包括一盖体31,所述盖体31上形成有两个通孔(图未示)。所述盖体31与收集瓶30的主体为可分离式连接或者为不可分离式连接。
其中,所述收集瓶30的体积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毫升、5毫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瓶30的体积为1毫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40包括第一连接管41及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瓶30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芯片主体21上且与所述液滴出口216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瓶30相连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表面2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收集瓶30的盖体31的一个通孔内并与所述收集瓶30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盖体31的另一个通孔内并与所述收集瓶30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管41及第二连接管42均为10厘米长的软管。
其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用于给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提供生成液滴200的动力,以使得位于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中的油相80、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分别在液滴生成装置20的油相引入通道217、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内流动,之后,在所述汇流通道210中汇合,形成液滴200,所述液滴200从所述液滴出口216流出,并进一步流入所述收集瓶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包括主体部51、操作部52及气体进出口端53。其中,所述主体部51包括收容空间511,所述操作部52的一端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511内,另一端凸出于所述主体部51外。所述操作部52收容在收容空间511内的一端与收容空间511的内壁紧密贴合。当所述操作部52位于所述主体部51之外的一端受到外力作用并致动所述操作部52,使所述操作部52在所述收容空间511内滑动。所述气体进出口端53固定在所述主体部51上远离外露的所述操作部52的一端且与所述收容空间511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42远离收集瓶3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气体进出口端53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一注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还包括一第一限位件54及第二限位件55,所述第一限位件54设置在所述操作部52的外露于主体部51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件54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5相配合,以将所述操作部52拉至固定的位置,以保持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内部真空。所述第二限位件55固定在所述主体部51上,所述第二限位件55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8相配合,以在拉动所述操作部52的过程中限制所述主体部51的移动。
所述操作部52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使位于其上的所述第一限位件54被移动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5处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收集瓶30、第一连接管41及芯片主体21的所述液滴出口216、汇流通道210、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细胞液引入通道218、油相引入通道217从初始体积V1增长到体积V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P2V2,其中,P1与P2为分别对应初始体积V1和体积V2时的压强,此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收集瓶30、第一连接管41及芯片主体21的所述液滴出口216、汇流通道210、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细胞液引入通道218、油相引入通道217、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第三储液池24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强差使得所述液滴产生装置20内的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收集瓶30内。
其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的动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产生:1)与所述芯片主体21连接之前在在密闭容器中预先产生;2)由泵驱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产生;3)通过拉动或推动注射器(或类似装置)的柱塞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振荡装置,所述振荡装置对应所述第三储液池及/或第二储液池设置,用于施加振动于所述微珠溶液70及/或细胞液60。
其中,请参阅图6,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振荡装置,所述振荡装置用于施加振动于分散相。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包括一第一振荡装置25及一第二振荡装置26。其中,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固定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内且分别对应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
其中,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均可为陶瓷振荡片。
其中,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在启动后产生振动,振动施加于所述细胞液60与所述微珠溶液70上,可以有效改善所述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或微珠沉降问题,从而能够保证所述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浓度的一致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也可位于芯片主体21上,例如,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位于所述芯片主体21的第四表面212上且分别对应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或位于连接芯片主体21的第三表面211与第四表面212的侧壁上且对应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所在位置。仅需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启动后产生的振动能施加于所述细胞液60与微珠溶液70上即可,以改善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的细胞或微珠沉降问题。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可以仅包括一个振荡装置,例如,仅包括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第二振荡装置26可固定在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内且对应微珠溶液入口215。第二振荡装置26也可以固定在芯片主体21的第四表面212上且对应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微珠溶液70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微珠沉降问题,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微珠溶液70浓度的一致性。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微流控芯片系统100仅包括一个振荡装置,所述振荡装置同时对应所述细胞液入口214与微珠溶液入口215设置,并同时施加振动于细胞液60与微珠溶液70上。
当施加一动力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上时,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内部形成真空,真空会促使所述分散相与连续相在所述芯片本体10内流动,因采用的是注射装置作为动力产生装置,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即可产生真空。当试剂(分散相与连续相)开始在所述芯片本体内流动,会导致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中的空气的体积在正压或负压系统中膨胀或压缩,从而会导致芯片入口(连续相入口及分散相入口)处和出口(液滴出口)处的压降减小,从而导致所述试剂的流速逐渐减慢,所述试剂的流速的变化会引起液滴尺寸的变化。因此,所述芯片本体10内的压降、所述分散相与连续相的流速、液滴的尺寸和生成频率都是可预测的、可编程的和可重现的。
请参阅图7,图7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生成的液滴(不包含微珠和细胞)的示意图。由图7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100生成的液滴的液滴尺寸变化较小,均一性较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滴的尺寸为55.7um,所述液滴的尺寸变化为2%。
请参阅图8,图8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100生成的液滴(包含微珠和细胞)的示意图。由图8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可以将所述微珠与细胞包裹在所述油相内。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芯片主体110的内部构造示意图。所述芯片主体110的内部构造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芯片主体21的内部构造基本相同,其区别点仅在于:所述芯片主体110内形成有两条油相引入通道217、一条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两条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具体地,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环绕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及两条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设置,两条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环绕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及一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设置。在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汇流之前,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与两条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对称分布在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微珠溶液入口215及液滴出口216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芯片主体120的内部构造示意图。所述芯片主体120的内部构造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芯片主体21的内部构造基本相同,其区别点仅在于:所述芯片主体120内形成有两条油相引入通道217、一条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一条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具体地,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环绕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一条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所述细胞液入口214及一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设置。一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一条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对称分布,两条所述油相引入通道217分布在一条所述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一条所述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入口213与所述液滴出口216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微珠溶液入口215及液滴出口216不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3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外,且通过一第三连接管43、一第四连接管44及一第五连接管45分别与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9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还包括一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上的凸部27,所述收集瓶30放置于所述凸部27内,所述汇流通道210与所述收集瓶30密封连通,所述收集瓶3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41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12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上,所述第一储液池22与油相入口213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储液池23与细胞液入口214密封连通,所述第三储液池24与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3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正压产生装置。具体地,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一注射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41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管41为一多接头的分叉连接管。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管41包括一主连接段411、一第一分叉连接段412、一第二分叉连接段413及一第三分叉连接段414,所述主连接段411的一端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的所述气体进出口端53相连接并密封连通,所述主连接段4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叉连接段412、第二分叉连接段413及第三分叉连接段414相连接并密封连通。
当然,本实施方式中的这种结构还适用于图9及图10所示的芯片本体的结构。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14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外,且通过一第三连接管43、一第四连接管44及一第五连接管45分别与所述油相入口213、细胞液入口214及微珠溶液入口215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15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还包括一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上的凸部27,所述收集瓶30放置于所述凸部27内,所述汇流通道210与所述收集瓶30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动力产生装置50为剖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与图16所示的所述芯片主体21、收集瓶30及动力产生装置5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上,所述第一储液池22与油相入口213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储液池23与细胞液入口214密封连通,所述第三储液池24与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密封连通。
请参阅图18-19,图18-19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备平台101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平台10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制备平台10的结构类似,其区别仅在于:当所述压力产生装置为负压产生装置时,所述制备平台101的所述底座11包括第一部115及与所述第一部115连接的第二部116,所述第一部115低于所述第二部116,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形成在所述第一部115上,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卡槽14形成在所述第二部116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卡槽12,而直接将所述液滴生成装置20固定在所述第一部11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瓶卡槽13也形成在所述第二部116上。当然,若所述收集瓶30形成在所述芯片主体21内,则所述第二部116上则不设置所述收集瓶卡槽13。所述制备平台101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第一部115上的固定座16及一可翻转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6上的防尘盖17。所述防尘盖17位于所述芯片主体21一侧,所述防尘盖17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芯片主体21内。具体地,所述防尘盖17位于所述连续相入口及/或分散相入口的上方,或者是位于所述连续相储液池及/或分散相储液池的上方。
请参阅图20-21,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液滴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可以结合上述介绍的微流控芯片系统100或类似系统来执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通过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一预定量的连续相及分散相,将量取的所述连续相导入所述连续相入口内,将量取的所述分散相导入所述分散相入口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801可以表述为:使用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预定量的油相80、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将量取的油相80导入微流控芯片系统100的油相入口213内,将量取的细胞液60导入细胞液入口214内,将量取的微珠溶液70导入微珠溶液入口215内。
当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包括连续相储液池及分散相储液池时,所述步骤S801可以表述为,通过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一预定量的连续相及分散相,将量取的所述连续相导入所述连续相储液池内,将量取的所述分散相导入所述分散相储液池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因此,步骤S801具体为:使用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预定量的油相80、细胞液60及微珠溶液70,将量取的油相80导入第一储液池22内,将量取的细胞液60导入第二储液池23内、将量取的微珠溶液70导入第三储液池24内,所述油相80通过所述第一储液池22导入所述油相入口213内,所述细胞液60通过所述第二储液池23导入细胞液入口214内,所述微珠溶液70通过所述第三储液池24导入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液60为200微升,所述微珠溶液70为200微升,所述油相80为400微升。
其中,所述细胞液60、微珠溶液70及油相80的加样顺序可以是:先加细胞液60、再加微珠溶液70、最后加油相80;也可以是:先加微珠溶液70、再加细胞液60、最后加油相80;还可以是同时添加所述细胞液60、微珠溶液70及油相80。
步骤S802,启动动力产生装置50,使收集瓶30、连接装置40、芯片主体21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间形成压强差,压强差促使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并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收集瓶30内。
具体地,步骤S802可以为:启动动力产生装置50,使收集瓶30、第二连接管42及芯片主体21内的液滴出口216、汇流通道210、至少一分散相引入通道、所述分散相入口及连续相入口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间形成压强差,压强差促使连续相及分散相向汇流通道210流动,在汇流通道210处汇合形成液滴200,液滴200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液滴出口216与第二连接管42流入收集瓶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802可以表述为:启动动力产生装置50,使收集瓶30、第二连接管42及芯片主体21内的液滴出口216、汇流通道210、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细胞液引入通道218及油相引入通道217、所述微珠溶液入口215、细胞液入口214及油相入口213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间形成压强差,压强差促使细胞液60、微珠溶液70及油相80向汇流通道210流动,在汇流通道210处汇合形成液滴200,液滴200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液滴出口216与第二连接管42流入收集瓶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100的液滴生成装置20还包括所述第一储液池22、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三储液池24,因此,步骤S802可以为:启动动力产生装置50,使收集瓶30、第二连接管42、及芯片主体21内的液滴出口216、汇流通道210、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细胞液引入通道218、油相引入通道217、所述第三储液池24、第二储液池23及第一储液池22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间形成压强差,压强差促使细胞液60、微珠溶液70及油相80向汇流通道210流动,在汇流通道210处汇合形成液滴200,液滴200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液滴出口216与第二连接管42流入收集瓶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一负压产生装置,因此步骤S802具体为: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使收集瓶30、第二连接管42及芯片主体21内的液滴出口216、微珠溶液引入通道219、细胞液引入通道218、油相引入通道217内产生负压,所述负压促使细胞液60、微珠溶液70及油相80向汇流通道210流动,在汇流通道210处汇合形成液滴200,液滴200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液滴出口216与第二连接管42流入收集瓶30内。进一步地,产生负压的具体操作为:拉动动力产生装置50的操作部52至一预设位置并利用底座11上的第一限位槽15将第一限位件54固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为一正压产生装置,因此步骤S802具体为: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50,使芯片主体21内的分散相引入通道、连续相引入通道、液滴出口216及收集瓶30内产生正压,所述正压促使分散相与连续相向汇流通道210流动,在汇流通道210处汇合形成液滴200,液滴200在所述正压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液滴出口216流入收集瓶30内。
请参阅图19,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在启动动力产生装置50前还可包括步骤S900:利用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施加振动于所述微珠溶液70与细胞液60上,例如,打开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设置于底座11上的电源开关(图未示),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开始振动以施加振动于所述微珠溶液70与细胞液60上。
可以理解,由于微流控芯片系统100可以仅包括一个振荡装置,因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900也可表述为:利用至少一个振荡装置施加振动于所述微珠溶液70及/或细胞液60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00还可以表述为:利用第一振荡装置25及第二振荡装置26施加振动于所述分散相上,例如,打开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设置于底座11上的电源开关(图未示),所述第一振荡装置25及所述第二振荡装置26开始振动以施加振动于所述分散相上。
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首先,1)将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及收集瓶均固定到一制备平台上,以保证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生成液滴的稳定性;2)将单一动力源施加至液滴生成装置的液滴出口处,使液滴生成装置中形成真空,促使细胞液、微珠溶液与油相在液滴生成装置中同步流动,具有较高通量,生成液滴的尺寸均一性较好;3)进一步以注射装置作为单一动力源并根据理想气体定律P1V 1=P 2V 2来控制注射装置操作部前后的位置且以底座上的第一限位槽将注射装置的第一限位件保持在预定位置以保持其真空,成本低且易于操作;4)动力产生装置中的压力随着试剂的注入和流动发生变化,试剂填充到收集装置中,动力产生装置中压力的变化也遵循理想气体定律;5)液滴生成装置上的压降,所有连续相与分散相的流速,液滴的尺寸和生成频率都是可预测的、可编程的和可重现的;6)微流控芯片系统中配置的振荡装置可以有效改善细胞液及/或微珠溶液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及/或微珠的沉降问题,从而能够保证细胞液及/或微微珠溶液浓度的一致性。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在2分钟内可以制备250,000个液滴,意味着能得到10000个单细胞目标产物,即一个液滴内包含一个磁珠和一个细胞。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液滴产生时间,来控制试剂目标产物量。整个微流控芯片系统的体积仅有一个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 mini大小,使用者可以极大的拓展其使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液滴生成装置、动力产生装置、收集瓶、连接装置及制备平台,所述液滴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液滴,所述动力产生装置用于给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提供生成液滴的动力,所述收集瓶用于收集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流出的液滴,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所述制备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及所述收集瓶,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有接收连续相的连续相入口及接收分散相的分散相入口;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使所述收集瓶、所述连接装置及所述芯片主体内产生压强差,压强差促使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并以液滴的形式流入所述收集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通过移液枪或移液管分别量取一预定量的所述连续相及所述分散相,将量取的所述连续相导入所述所述连续相入口内,将量取的所述分散相导入所述所述分散相入口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为油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相为细胞液及微珠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泵驱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注射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分散相及所述连续相汇流之前,利用振荡装置向所述分散相施加振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收集瓶密封连接;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使所述收集瓶、所述连接装置及所述芯片主体内产生负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操作部及一形成在所述操作部末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第一限位槽;
启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包括:拉动所述动力产生装置的所述操作部至一预设位置并利用所述第一限位槽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所述正压产生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连续相入口及所述分散相入口密封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平台还包括一固定座及一可翻转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液滴生成装置一侧,所述防尘盖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液滴生成装置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连续相入口连通的连续相储液池及与所述分散相入口连通的分散相储液池,量取的所述连续相通过导入所述连续相储液池进入所述连续相入口,量取的所述分散相通过导入所述分散相储液池进入所述分散相入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主体包括与所述收集瓶连通的液滴出口;所述芯片主体内形成有连续相引入通道、分散相引入通道以及汇流通道,所述连续相入口通过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与所述液滴出口连通,所述分散相入口通过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与所述液滴出口连通;
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及所述分散相引入通道于所述汇流通道的一端交汇,所述汇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液滴出口密封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引入通道围设于所述分散相外周。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入口与所述分散相入口沿同一直线分布。
CN202310133635.8A 2018-09-29 2019-09-27 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1399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625.2A CN1109646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单细胞微液滴的制备方法
CN2018111516252 2018-09-29
CN201980062474.XA CN112969779B (zh) 2018-09-29 2019-09-27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PCT/CN2019/108536 WO2020063864A1 (zh) 2018-09-29 2019-09-27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474.XA Division CN112969779B (zh) 2018-09-29 2019-09-27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9953A true CN116139953A (zh) 2023-05-23

Family

ID=6995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1625.2A Pending CN1109646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单细胞微液滴的制备方法
CN201980062474.XA Active CN112969779B (zh) 2018-09-29 2019-09-27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CN202310133635.8A Pending CN116139953A (zh) 2018-09-29 2019-09-27 使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液滴的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1625.2A Pending CN1109646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单细胞微液滴的制备方法
CN201980062474.XA Active CN112969779B (zh) 2018-09-29 2019-09-27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205806A1 (zh)
EP (2) EP4219678A1 (zh)
JP (2) JP7197717B2 (zh)
KR (2) KR102626171B1 (zh)
CN (3) CN110964628A (zh)
AU (1) AU2019351502B2 (zh)
CA (1) CA3114261A1 (zh)
SG (1) SG11202103193SA (zh)
WO (1) WO20200638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139701A1 (en) * 2021-03-23 2024-05-02 EGI Tech (Qing Dao) Co., Limited Parallel multi-step bio-re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7910B1 (en) * 2006-05-11 2012-01-11 Raindance Technologies, Inc.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method
CN101570776B (zh) * 2008-04-29 2012-03-0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纳升级微液滴形成和固定方法、其专用芯片及应用
JP4572973B2 (ja) * 2008-06-16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チップ及びマイクロチップにおける送流方法
US9156010B2 (en) * 2008-09-23 2015-10-13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Droplet-based assay system
JP2012510635A (ja) * 2008-12-02 2012-05-10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電源内蔵式マイクロ流体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GB201211342D0 (en) * 2012-06-26 2012-08-08 Cambridge Entpr Ltd Microfluidic device
CN104877898B (zh) * 2014-02-27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低成本、高效分离获取单细胞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77899A (zh) * 2014-02-28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液滴的微生物快速直接绝对定量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5498875A (zh) * 2016-01-27 2016-04-20 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液滴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CN205990393U (zh) * 2016-08-29 2017-03-01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和包封装置
CN106190779B (zh) * 2016-08-29 2018-08-24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和包封装置和方法
CN107418872A (zh) * 2016-08-31 2017-12-01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微球的装置和制备微球的方法
CN108020490A (zh) * 2017-06-23 2018-05-11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使用液滴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筛选设备
CN108499500A (zh) * 2018-04-10 2018-09-07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振动管路控制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液滴的方法
CN209144161U (zh) * 2018-09-29 2019-07-23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微流控芯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351502B2 (en) 2022-04-21
EP4219678A1 (en) 2023-08-02
EP3858972A4 (en) 2022-06-15
SG11202103193SA (en) 2021-04-29
US20230278034A1 (en) 2023-09-07
JP2022502089A (ja) 2022-01-11
JP2023051960A (ja) 2023-04-11
EP3858972A1 (en) 2021-08-04
WO2020063864A1 (zh) 2020-04-02
CN112969779B (zh) 2023-02-07
JP7197717B2 (ja) 2022-12-27
AU2019351502A1 (en) 2021-05-06
CN112969779A (zh) 2021-06-15
KR102626171B1 (ko) 2024-01-18
KR20210068088A (ko) 2021-06-08
CA3114261A1 (en) 2020-04-02
CN110964628A (zh) 2020-04-07
US20210205806A1 (en) 2021-07-08
KR20230045109A (ko)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25844B2 (en) Centrifugal microfluidic chip control
US11987842B2 (en) Sequencing device
US20070263049A1 (en) Supply arrangement with supply reservoir element and microfluidic device
CN209144161U (zh) 微流控芯片系统
CN101692048A (zh) 毛细管电泳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的微芯片分析系统
CN112969779B (zh)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液滴的制备方法
JP3782796B2 (ja) 液体注入構造
US8143322B2 (en) Pump and pumping system for microfluidic lab-on-a-chip using porous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94704A (zh) 一种便携式快速微液滴发生器
CN112547146A (zh) 一种真空驱动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266000 building 4, No.2, hengyunshan Road, Qingdao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uada Zhiz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building 2, No.2, hengyunshan Road, Qingdao area, Qingdao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uada Zhizao Pratt & Whitne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