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7695A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7695A
CN116137695A CN202111371226.9A CN202111371226A CN116137695A CN 116137695 A CN116137695 A CN 116137695A CN 202111371226 A CN202111371226 A CN 202111371226A CN 116137695 A CN116137695 A CN 116137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eference sig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frequency informa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712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712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76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428 priority patent/WO20230883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7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用于提高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率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定位功能是5G新空口(new radio,NR)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定位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由于多普勒效应导致存在多普勒频移。目前,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案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通过结合该多普勒频率对该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具体的,基站通过发送频率FTRP,Tx向终端设备发送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终端设备通过发送频率FUE,Tx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因此该SRS到达基站侧的频率为FTRP,Rx=FUE,Tx+Fd。其中,Fd为多普勒频率。基站将通过该FTRP,Rx和该FTRP,Tx确定得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并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该多普勒频率。
但是无法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频率FUE,Tx和基站的发送频率FTRP,Tx相等或无法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频率FUE,Tx和终端设备的接收频率FUE,Rx相等,导致基站无法通过该FTRP,Rx和该FTRP,Tx准确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多普勒频率,进而影响定位管理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用于提高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然后,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并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第一频率信息。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请求消息,以便于第一通信设备反馈第一频率信息。从而便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用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用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上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从而便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基于该索引信息和第一频率信息共同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第一发送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发送频率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一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一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一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每个第一频率差表征了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频率差。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能够帮助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准确的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的多种可能的定义方式,丰富了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的方式中,发送频率可以直接采用实际发送频率表征,也可以通过频率差或第一预设值表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第二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了结合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有利于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具体计算方式,具体可以以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参考点计算该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第四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从而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具体形式。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从而便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请求定位信息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提供位置信息消息。
上述实现方式中,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请求定位信息消息请求第一频率信息,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无需定义新的消息,提高了方案的实用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具体形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上述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另外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也就是在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进行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从而获取相应的收发频率差以便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精准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请求消息的具体形式,以及承载第一频率信息的载体。无需定义新的消息,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侧行链路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L P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SL PRS。
上述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以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速度等。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通信设备获取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并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由此可知,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实现双向测量得到相应的频率信息,从而克服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固有频偏。有利于提高第三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三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包括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三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第四频率信息,第四频率信息是根据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和第四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四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和第四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三通信设备可以选择多个通信设备协助第三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也就是第三通信设备可以获取多个通信设备相应的频率信息和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频率信息,并基于这些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频率信息。
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三通信设备可以分别通过请求消息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分别请求对应的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精准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上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从而便于第三通信设备基于该索引信息和第一频率信息共同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第一发送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发送频率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有利于提高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一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一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一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每个第一频率差表征了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频率差。第三通信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精准地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的多种可能的定义方式,丰富了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的方式中,发送频率可以直接采用实际发送频率表征,也可以通过频率差或第一预设值表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
第二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了结合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有利于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具体计算方式,具体可以以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参考点计算该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
第四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从而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三通信设备为定位管理设备。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具体形式。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从而便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请求定位信息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提供位置信息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二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
上述实现方式中,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请求定位信息消息请求第一频率信息,通过测量请求消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请求第二频率信息。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响应消息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频率信息。无需定义新的消息,提高了方案的实用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S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一PRS。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具体形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并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由此可知,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实现双向测量得到相应的频率信息,从而克服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固有频偏。有利于提高第二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请求消息向第一通信设备请求对应的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精准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上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从而便于第二通信设备基于该索引信息和第一频率信息共同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第一发送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发送频率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有利于提高第二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一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便于第二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一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一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一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每个第一频率差表征了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频率差。第二通信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可以精准地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的多种可能的定义方式,丰富了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的方式中,发送频率可以直接采用实际发送频率表征,也可以通过频率差或第一预设值表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
第二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上述示出了结合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有利于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具体计算方式,具体可以以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参考点计算该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上述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从而便于方案的实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
第四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从而准确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上述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也就是在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进行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收发,从而获取相应的收发频率差以便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精准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一请求消息的具体形式,以及承载第一频率信息的载体。无需定义新的消息,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SL P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SL PRS。
上述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以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速度等。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该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五频率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第五频率信息。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三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三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三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每个第十频率差表征了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的频率差。第三通信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精准地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双向测量得到相应的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基于这些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从而克服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固有频偏。有利于提高第三通信设备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三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三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以便于第三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三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每个第十频率差表征了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的频率差。第三通信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精准地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第三接收频率是以第二参考信号为粒度确定的,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五频率信息,便于第二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也就是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便于第二通信设备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定义第三接收频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三接收频率,即提供了一种第三接收频率的定义方式。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结合该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期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三接收频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在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五频率信息包括的内容,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该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每个第十频率差表征了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的频率差。第二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和第六频率信息包括的频率差精准地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提高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定位精度。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包括通信装置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用于对通信装置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发送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通信装置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通信装置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通信装置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通信装置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通信装置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第二频率差是通信装置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通信装置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通信装置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通信装置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通信装置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通信装置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第四频率差是通信装置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请求定位信息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提供位置信息消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S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一PRS。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者,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SL P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SL PRS。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三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包括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三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第四频率信息,第四频率信息是根据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和第四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四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和第四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频率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
第二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
第四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装置为定位管理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请求定位信息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提供位置信息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二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S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一PRS。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信息,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装置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
第二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二RE是第一通信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
第四频率差是第一通信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装置为第二终端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消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SL P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SL PRS。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该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五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获取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装置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中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该收发器收发信号。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起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该收发器收发信号。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本申请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本申请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可选的,该处理器通过接口与该存储器耦合。
本申请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的第一通信设备和如第二方面的第三通信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的第一通信设备和如第三方面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的第一通信设备和如第五方面的第三通信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的第一通信设备和如第六方面的第三通信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然后,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并发送第一频率信息。由此可知,该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通信设备上报第一频率信息。有利于基于该第一频率信息准确的确定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的准确性,以期提高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多普勒频率的一个计算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用于提高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下面介绍本申请适用的两种可能的通信系统。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请参阅图1,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1、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102、下一代演进型节点B(nextgeneration evolved node B,ng-eNB)103、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104和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105。LMF105是NR核心网中为终端设备提供定位功能的网元、模块或组件。
可选的,通信系统还包括增强的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volved servingmobilelocation center,E-SMLC)106和安全用户面定位平台(secure user plane locationlocaiton platform,SLP)107。E-SMLC106是4G核心网中提供定位功能的网元、模块或组件。SLP107是4G核心网中用于处理用户面安全定位协议的网元、模块或组件。
其中,终端设备101通过Uu接口与接入网设备(如图1中的gNB102或ng-eNB103)进行通信。ng-eNB103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gNB102为NR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如图2所示,基站与UE1以及UE2分别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该通信系统中,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与AMF104之间通过NG-C接口进行通信。AMF104与LMF105之间通过NL1接口进行通信,AMF104相当于接入网设备与LMF105之间进行通信的路由器。LMF105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
上述图1仅仅示出了通信系统包括gNB和ng-eNB的两个接入网设备的示例。而在实际应用中,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LMF为目前通信系统中的名称,在未来通信系统中,该LMF的名称可能随着通信系统的演进而改变。因此,在后文中将LMF称为定位管理设备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该定位管理设备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在目前通信系统或未来通信系统中,只要具备与该定位管理设备类似功能的其他名称的功能网元,都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管理设备,并且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该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之外。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通过邻近服务通信(proximity service communication 5,PC5)接口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可以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对终端设备2的定位。
上述示出的本申请适用的通信系统仅仅是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本申请还可以适用其他有定位需求的通信系统,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上述示例并不属于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下面介绍本申请涉及的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进行说明。
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接入网设备为基站,而基站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基站还可以为传输接收节点(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测量功能(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function,TMF)等。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基站可以是新空口(new radio,NR)中的基站。其中,5G NR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ngNB),或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终端设备可以是能够接收接入网设备调度和指示信息的无线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
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包括无线通信功能(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火车、汽车、飞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联网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等。例如,车联网中的无线终端可以为车载设备、整车设备、车载模块、车辆等。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可以为机器人等。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场景示意图。在图4中,设备A向设备B发送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到达设备B的角度为β,该设备A的移动速度为v。由于设备A处于移动状态,所以设备A与设备B之间存在多普勒频率。那么设备B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可以估计得到该到达角度β。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271
其中,Fd为设备A与设备B之间的多普勒频率,v为设备A的移动速度,λc为设备A发送参考信号对应的波长,λc等于设备A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中心频率fc/光速c。β为该参考信号到达设备B的角度。
因此,若Fd、v、和λc都已知,设备B可以通过这些参数确定得到该参考信号到达设备B的角度β。设备B通过该到达角度β可以确定设备A与设备B连线方向与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方向的夹角,即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
需要说明的是,若设备A的移动速度未知,设备B也可以结合其他定位方法、FD以及λc确定设备A的位置和速度等。因此如何确定多普勒频率FD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5所示,基站通过发送频率FTRP,Tx向终端设备发送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终端设备通过发送频率FUE,Tx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因此该SRS到达基站侧的频率为FTRP,Rx=FUE,Tx+Fd。其中,Fd为多普勒频率。基站将通过该FTRP,Rx和该FTRP,Tx确定得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并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该多普勒频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频率FUE,Tx和基站的发送频率FTRP,Tx相等或无法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频率FUE,Tx和终端设备的接收频率FUE,Rx相等,导致基站无法通过该FTRP,Rx和该FTRP,Tx准确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多普勒频率,进而影响定位管理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的精度。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以期提高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基于该实现方式,下面介绍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的几种可能的形式。
实现方式1、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三通信设备为定位管理设备。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SRS,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一PRS。
实现方式2、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第三通信设备为定位管理设备。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一SL PRS,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二SL PRS。
实现方式3、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三通信设备为定位管理设备。
后文以实现方式1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第二发送频率信息是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二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1,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三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三频率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三频率信息。
第四通信设备获取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和第四接收频率信息。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四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其中,该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为至少一个第二PRS。也就是说定位管理设备选择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协助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相应的,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三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四通信设备的第四频率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和第四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后文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后文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三通信设备为定位管理设备,第四通信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上述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基于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第一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1,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通过PC5接口进行通信。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为至少一个第一SL PRS,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至少一个第二SL PRS。
后文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6,通信方法包括:
6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
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至少一个SRS。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发送频率中每个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不同第一发送频率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不相同或部分不相同。
例如,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一发送频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SRS中每个SRS的发送频率相同,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其中一个SRS的发送频率作为该第一发送频率。
例如,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一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SRS对应的点A的频率相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一个SRS对应的点A的频率作为该第一发送频率。
例如,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1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1的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2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2的发送频率。
例如,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1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1的发送频率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2的发送频率的平均。第一发送频率2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2的发送频率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3的发送频率的平均。
下面介绍该第一终端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
1、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
其中,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CBW)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一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30KHz(千赫兹)的子载波间隔发送SRS。也就是该SRS占用的带宽中相邻两个RE的频率间隔为30KHz。该SRS占用公共资源块(commonresource block,CRB)#0到CRB#271(总共272个CRB),CRB中的C表示公共(common),表明RB编号是从SRS的点A开始编号的。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子载波或CRB#0的第一个RE。第一RE可以是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为了方便讨论,该CRB#136的第一个RE可以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变频频率或第一终端设备的下变频频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变频频率和第二频率差确定的。第二频率差是第一终端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一RE上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RE是该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SRS的名义发送频率可以理解为该SRS在该第一RE上的一个预期发送频率。如图7所示,该SRS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的点A的频率为3.400875GHz(吉赫兹),一个CRB包括12个RE。因此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因此可知,该SRS的名义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第一终端设备应该通过频率3.449835GHz在第一RE发送该SRS。第一终端设备本地生成一个本振发送频率。例如,3.449835GHz。但是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同步存在一定偏差,第一终端设备认为其本振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即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变频频率3.449835GHz。第一终端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该第一RE上估计该SRS的发送频率为0,直流分量频率也为0。因此,第二频率差等于0。因此,第一终端设备认为其在第一RE上发送该SRS的实际发送频率等于3.449835GHz。
2、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替换描述为:第一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三频率差确定的;第三频率差是第一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第一参考RE的名义频率也可以称为该第一参考RE的预期频率。本文中以名义频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对该名称做限定。本文中涉及的名义频率也可以称为预期频率、期望频率等,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参考RE是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第一参考RE的名义频率可以理解为该SRS在该第一RE上的一个预期发送频率。如图7所示,该S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信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即第三频率差等于0.04896GHz。因此可知,该第一参考RE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由上述可知,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该SRS的实际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该SRS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第一参考RE与第一RE是同一个RE为例进行说明。若第一参考RE与第一RE不同,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等于第一RE相对于第一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第一RE相对于第一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等于第一RE与第一参考RE之间的相差的RE数量Koffset1乘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FSCS1。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RE为CRB#0的第一个RE。即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该SRS的频率3.400875GHz。第一参考RE为CRB#136的第一个RE。第一终端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该SRS。因此可知,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可知,第一RE相对于第一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等于Koffset1*FSCS1等于0.04896GHz。
3、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例如,第一预设值为0。
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一PRS。
下面介绍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1、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实现方式1中,以第二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PRS1、PRS2。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频率,分别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PRS1、PRS2。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终端设备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的平均。
实现方式2、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用于传输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实现方式2中,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一接收频率,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PRS1、PRS2,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有3条传输路径,分别为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2和传输路径3。因此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三个第一接收频率,分别为第一接收频率1、第一接收频率2和第一接收频率3。第一接收频率1与传输路径1对应,即第一接收频率1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的和。第一接收频率2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的和。第一接收频率3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的和。
实现方式3、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在实现方式3中,以传输路径和第二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一接收频率。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例如,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PRS1、PRS2,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有3条传输路径,分别为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2和传输路径3。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六个第一接收频率,分别是第一接收频率1至第一接收频率6。第一接收频率1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2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3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4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5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6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PRS2的接收频率。
下面介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
1、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
其中,第二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二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可选的,第一RE与第二RE的索引相同。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PRS。也就是该PRS占用的带宽中相邻两个RE的频率间隔为30KHz。该PRS占用CRB#0到CRB#271(总共272个CRB),CRB中的C表示公共(common),表明RB编号是从PRS的点A开始编号的。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子载波或CRB#0的第一个RE。第二RE可以是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为了方便讨论,该CRB#136的第一个RE可以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下变频频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下变频频率和第四频率差确定的。
其中,第四频率差是第一终端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第二RE可以是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该P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因此可知,第一RE对应的名义频率应当是3.449835GHz。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PRS的接收频率为3.449835GHz+Fd。Fd为多普勒频率。第一终端设备本地生成一个接收本振。例如,3.449835GHz。但是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同步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接收频率与3.449835GHz存在一定偏差。该本振接收频率既不是3.449835GHz,也不是3.449835GHz+Fd。这里将该本振接收频率称为FUE,Rx,Osc。而对于第一终端设备来说,其认为该本振接收频率即为3.449835GHz,即第一终端设备的下变频频率3.449835GHz。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得到的多普勒频率为3.449835GHz+Fd-FUE,Rx,Osc。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PRS的接收频率为3.449835GHz+Fd。经过第一终端设备的本振接收频率FUE,Rx,Osc进行下变频处理,那么可知第一终端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二RE上的PRS的接收频率为3.449835GHz+Fd-FUE,Rx,Osc,而直流分量频率为0,因此第四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该PRS的实际发送频率等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下变频频率加上第四频率差,即3.499835GHz+3.499835GHz+Fd-FUE,Rx,Osc
2、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其中,第二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二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五频率差确定的;第五频率差是第二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参考RE是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参考RE上接收该PRS的预期接收频率。如图8所示,该P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PRS。因此相邻两个RE的频率间隔30KHz。第五频率差等于CRB#136的第一个RE与CRB#0的第一个RE之间相隔的RE数量乘以30KHz。因此可知,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由上述可知,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PRS的接收频率为3.449835GHz+Fd-FUE,Rx,Osc。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PRS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3.449835GHz+3.449835GHz+Fd-FUE,Rx,Osc-3.449835GHz,即3.449835GHz+Fd-FUE,Rx,Osc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是以第二参考RE与第二RE相同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若第二参考RE与第二RE不同,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信号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应当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Koffset1*Fscs1。其中,Koffset1*Fscs1为第二RE相对于第二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Koffset1为第二RE与第二参考RE之间的相差的RE数量,Fscs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也就是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Koffset1*Fscs1
例如,若FUE,Rx,Osc=3.4498348GHz,也就是与3.449835GHz存在20Hz的频率差。第一终端设备会认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20Hz+Fd+Koffset1*Fscs1
3、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三RE是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其中,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等于第三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加上第三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实现方式3与实现方式2类似,实现方式2中是以第二RE为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为例进行介绍。实现方式3中第三RE可以是PRS占用的带宽中的任一个RE。因此可知,若实现方式3中第三RE也为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则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也为3.449835GHz+Fd-FUE,Rx,Osc
具体的,定位管理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配置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用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可选的,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601a,步骤601a可以在步骤601之前执行。
601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为请求定位信息(request locationinformation)消息。
6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其中,第一频率信息用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对应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和一个第一发送频率。不同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或第一发送频率不同。
例如,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1的第一发送频率1和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2的第一发送频率2。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频率,分别为第一接收频率1和第一接收频率2。第一接收频率1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2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PRS2的接收频率。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包括四个第一频率差,分别为第一频率差1至第一频率差4。第一频率差1为第一接收频率1与第一发送频率1之间的频率差,第一频率差2为第一接收频率2与第一发送频率1之间的频率差。第一频率差3为第一接收频率1与第一发送频率2之间的频率差,第一频率差4为第一接收频率2与第一发送频率2之间的频率差。
可选的,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一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该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该第一发送频率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1的第一发送频率1。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频率,分别为第一接收频率1和第一接收频率2。第一接收频率1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P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收频率2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PRS2的接收频率。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包括两个第一频率差,分别为第一频率差1和第一频率差2。第一频率差1为第一接收频率1与第一发送频率1之间的频率差,第一频率差2为第一接收频率2与第一发送频率1之间的频率差。后文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一发送频率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下面以该第一发送频率对应一个第一参考信号、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例介绍第一频率差。
实现方式一、第一接收频率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第一发送频率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第一频率差等于该第一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一发送频率。
例如,如前述图8所示的示例可知,第一接收频率等于3.449835GHz+3.449835GHz+Fd-FUE,Rx,Osc。如前述图7所示的示例可知,第一发送频率等于3.449835GHz。那么可知,与该第一接收频率和第一发送频率对应的第一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
实现方式二、第一接收频率等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一发送频率等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RE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一频率差等于该第一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一发送频率。
例如,前述如图8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接收频率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Koffset1*Fscs1。第一发送频率等于Koffset*FSCS1,则第一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如果第二RE与第二参考RE是同一个RE,则第一接收频率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第一发送频率等于0,则第一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
实现方式三、第一接收频率等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一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第一频率差等于该第一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一发送频率。
例如,第一接收频率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第一发送频率等于0,则第一频率差等于3.449835GHz+Fd-FUE,Rx,Osc
由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可知,第一频率差都等于3.499835GHz+Fd-FUE,Rx,Osc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和该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信息直接包括上述步骤601得到的第一发送频率和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
603、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可选的,第一频率信息承载于提供位置信息(providelocation information)消息。
可选的,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603a。
603a、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索引信息。
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3a和步骤603可以同时上报,也可以分开上报。优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在上报第一频率信息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时,可以将每个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和/或每个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关联上报。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频率差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关联上报;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频率差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关联上报。从而便于定位管理设备确定每个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有利于提高定位管理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包括两个第一频率差,下面结合表1示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表1
第一频率差 关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第一频率差1 SRS1的资源索引、PRS1的资源索引
第一频率差2 SRS1的资源索引、PRS2的资源索引
604、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
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至少一个第一PRS。
可选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发送频率中每个第二发送频率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不同第二发送频率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同或部分不相同。
例如,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二发送频率,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一PRS中每个第一PRS的发送频率相同,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一PRS的发送频率作为该第二发送频率。
例如,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二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一PRS中每个第一P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相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第一PRS对应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作为第二发送频率。
例如,该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二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1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1的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2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2的发送频率。
例如,该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二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1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1的发送频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2的发送频率的平均。第二发送频率2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2的发送频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3的发送频率的平均。
下面介绍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的一些定义方式。
1、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
其中,第四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二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PRS。也就是该第一PRS占用的带宽中相邻两个RE的频率间隔为30KHz。该第一PRS占用CRB#0到CRB#271(总共272个CRB),CRB中的C表示公共(common),表明RB编号是从第一PRS的点A开始编号的。第一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子载波或CRB#0的第一个RE。第一RE可以是第一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为了方便讨论,该CRB#136的第一个RE可以作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上变频频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变频频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是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上变频频率和第六频率差确定的。第六频率差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四RE上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9所示,第四RE是该第一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第一PRS的名义发送频率可以理解为该第一PRS在该第四RE上的一个预期发送频率。如图9所示,该第一PRS的点A的频率为3.400875GHz,一个RB包括12个RE。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第一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因此可知,该第一PRS的名义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第一接入网设备应该通过频率3.449835GHz在第四RE发送该第一PRS。第一接入网设备本地生成一个本振发送频率。例如,3.449835GHz。但是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频率同步存在一定偏差,第一接入网设备认为其本振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即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上变频频率3.449835GHz。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该第四RE上估计该第一PRS的发送频率为0,直流分量频率也为0。因此,第六频率差等于0。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认为其在第四RE上发送该第一PRS的实际发送频率等于3.449835GHz。
2、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第三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替换描述为:第二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七频率差确定的;第七频率差是第三参考RE相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9所示,第三参考RE是第一P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第三参考RE的名义频率可以理解为该第一PRS在该第四RE上的一个预期发送频率。如图9所示,该第一P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第一P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即第七频率差等于0.04896GHz。因此可知,该第三参考RE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由上述可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该第一PRS的实际发送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该第一PRS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第三参考RE与第四RE是同一个RE为例进行说明。若第三参考RE与第四RE不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等于第四RE相对于第三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第四RE相对于第三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等于第四RE与第三参考RE之间的相差的RE数量Koffset1乘以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FSCS1。例如,如图9所示,第四RE为CRB#0的第一个RE。即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该第一PRS的频率3.400875GHz。第三参考RE为CRB#136的第一个RE。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PRS。因此可知,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可知,第四RE相对于第三参考RE之间的频率差等于Koffset1*FSCS1等于0.04896GHz。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方便,本文中的示例中都以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相差的RE数量为Koffset1、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为FSCS1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对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相差的RE数量以及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并不做限定。
3、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例如,第一预设值为0。
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下面介绍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1、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实现方式1中,以第一参考信号的粒度定义第二接收频率。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包括SRS1、SRS2。该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两个第二接收频率,分别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包括SRS1、SRS2。该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二接收频率。该第二接收频率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的平均。
实现方式2、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用于传输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2中,以传输路径的粒度定义第二接收频率,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包括SRS1、SRS2,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有3条传输路径,分别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2和传输路径3。因此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三个第二接收频率,分别为第二接收频率1、第二接收频率2和第二接收频率3。第二接收频率1与传输路径1对应,即第二接收频率2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的和。第二接收频率2对应传输路径2,第二接收频率2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的和。第二接收频率3对应传输路径3,第二接收频率3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的和。
实现方式3、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用于传输该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在实现方式3中,以传输路径和第一参考信号共同定义第二接收频率。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和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包括SRS1、SRS2。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有3条传输路径,分别为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2和传输路径3。该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六个第二接收频率,分别是第二接收频率1至第二接收频率6。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和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第二接收频率1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2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3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SRS1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4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1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5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2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6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传输路径3上接收SRS2的接收频率。
下面介绍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的一些具体的定义方式。
1、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
其中,第五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一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可选的,第四RE与第五RE的索引相同。
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SRS。也就是该SRS占用的带宽中相邻的两个RE的频率间隔为30KHz。该SRS占用CRB#0到CRB#271(总共272个CRB),CRB中的C表示公共(common),表明RB编号是从SRS的点A开始编号的。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子载波或CRB#0的第一个RE。第五RE可以是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为了方便讨论,该CRB#136的第一个RE可以作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变频频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是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变频频率和第八频率差确定的。
其中,第八频率差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五RE上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直流分量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五RE可以是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该S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因此可知,第五RE对应的名义频率应当是3.449835GHz。终端设备实际发送SRS的频率为FUE,Tx,Osc,该FUE,Tx,Osc与3.449835GHz之间有一定偏差。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SRS的接收频率为FUE,Tx,Osc+Fd。Fd为多普勒频率。第一接入网设备本地生成一个接收本振。例如,3.449835GHz。但是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频率同步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本振接收频率与3.449835GHz存在一定偏差。该本振接收频率既不是3.449835GHz,也不是3.449835GHz+Fd。这里将该本振接收频率称为FTRP,Rx,Osc。而对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来说,其认为该本振接收频率即为3.449835GHz。即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下变频频率3.449835GHz。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测量得到的多普勒频率为FUE,Tx,Osc+Fd-FTRP,Rx,Osc。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SRS的接收频率为FUE,Tx,Osc+Fd。经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本振接收频率FTRP,Rx,Osc进行下变频处理,那么可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基带上估计在第五RE上的SRS的接收频率为FUE,Tx,Osc+Fd-FTRP,Rx,Osc,而直流分量频率为0,因此第八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FTRP,Rx,Osc。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该SRS的实际发送频率等于FUE,Tx,Osc+Fd-FTRP,Rx,Osc-FTRP,Rx,Osc。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该SRS的实际发送频率等于FUE,Tx,Osc+Fd。
2、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第四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或者,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内指定的RE。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也可以表示为第一参考信号在基带上对应的RE。
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和第九频率差确定的;第九频率差是第四参考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如图10所示,第四参考RE是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即CRB#136的第一个RE。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可以理解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在该第四参考RE上接收该SRS的预期接收频率。
如图10所示,该SRS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为3.4000875GHz。CRB#136的第一个RE相对于该SRS的点A对应CRB#0的第一个RE相差1632个RE。第一终端设备采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发送SRS。因此相邻两个RE的频率间隔30KHz。第九频率差等于CRB#136的第一个RE与CRB#0的第一个RE之间相隔的RE数量乘以30KHz。因此可知,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由上述可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SRS的接收频率为FUE,Tx,Osc+Fd。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SRS的接收频率与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FUE,Tx,Osc+Fd-3.449835GHz。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第四参考RE与第五RE为同一个RE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若第四参考RE与第五RE不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3.449835GHz+Koffset1*Fscs1。其中,Koffset1为第五RE相对于第四参考RE之间相差的RE数量,Fscs1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
例如,若FUE,Tx,Osc=3.4498348GHz,也就是与3.449835GHz存在20Hz的频率差。第一接入网设备会认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为20Hz+Fd+Koffset1*Fscs1
3、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六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六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六RE是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其中,第六RE对应的名义频率等于第六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绝对射频信道号对应的频率加上第六RE相对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的之间的频率差。
实现方式3与实现方式2类似,实现方式2中是以第五RE为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为例进行介绍。实现方式3中第六RE可以是SRS占用的带宽中的任一个RE。因此可知,若实现方式3中第六RE也为SRS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六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六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也为FUE,Tx,Osc+Fd-3.449835GHz。
可选的,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604a,步骤604a可以在步骤604之前执行。
604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
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频率信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measurement request)消息。
605、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
第二频率信息用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中每个第二频率差对应一个第二接收频率和一个第二发送频率对应。不同第二频率差对应的第二接收频率或第二发送频率不同。
可选的,该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二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与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中每个第二频率差是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中与第二频率差对应的第二接收频率与该第二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该第二发送频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PRS1的发送频率。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包括两个第二接收频率,分别为第二接收频率1和第二接收频率2。第二接收频率1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SRS1的接收频率。第二接收频率2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SRS2的接收频率。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包括两个第二频率差,分别为第二频率差1和第二频率差2。第二频率差1为第二接收频率1与第二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二频率差2为第二接收频率2与第二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后文以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一个第二发送频率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下面以该第二发送频率对应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中每个第二接收频率对应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为例介绍第二频率差。
实现方式一、第二接收频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第二频率差等于该第二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二发送频率。
例如,如前述图10所示的示例可知,第二接收频率为3.499835GHz+FUE,Tx,Osc+Fd-FTRP,Rx,Osc。如前述图9所示的示例可知,第二发送频率等于3.499835GHz。那么可知,与该第二接收频率和第二发送频率对应的第二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
实现方式二、第一接收频率等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四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二发送频率等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四RE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三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二频率差等于该第二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二发送频率。
例如,前述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接收频率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Koffset1*Fscs1。第一发送频率等于Koffset1*FSCS1,则第二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
实现方式三、第二接收频率等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六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六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第二发送频率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二频率差等于该第二接收频率减去该第二发送频率。
例如,第二接收频率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第二发送频率等于0,则第二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
由上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第二频率差都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
应当注意的是,在上下行载波上,FUE,Rx,Osc一般等于FUE,Tx,Osc。FUE,Rx,Osc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一般等于FUE,Tx,Osc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其本质上的意思是这两个频率与预期的频率之间的偏差是一致的。第一终端设备认为其本振接收频率和本振发送频率都为3.499835GHz,其实际接收本振值偏移了20Hz,即FUE,Rx,Osc=3.4498348GHz,那么其本振发送频率也只应当偏移20Hz,即FUE,Tx,Osc=3.4498348GHz。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采用的频点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采用的频点不一致时,上述第一频率差和第二频率差还包括这两个参考信号采用的频点之间的差。该差值在第一频率差和第二频率差相加时可以抵消。
上述分析了第一终端设备的FUE,Rx,Osc与真实值、FUE,Tx,Osc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移的情况,对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同样适用。如果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实际接收频率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移、实际发送频率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移,也同样适用上述分析过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频率信息包括第二发送频率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频率信息直接包括上述步骤604得到的第二发送频率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频率。
606、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频率信息。相应的,定位管理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频率信息。
可选的,第二频率信息承载于测量响应(measurement response)消息中。
可选的,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606a。
606a、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索引信息。
该第二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6a至步骤606可以同时上报,也可以分开上报。优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时,可以将每个第二频率差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和第一参考信号的索引信息关联上报。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频率差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关联上报;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频率差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关联上报。从而便于定位管理设备确定每个第二频率差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有利于提高定位管理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差包括两个第二频率差,下面结合表2介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表2
第二频率差 关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第二频率差1 SRS1的资源索引、PRS1的资源索引
第二频率差2 SRS2的资源索引、PRS1的资源索引
607、定位管理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可选的,定位管理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和速度。
例如,第一频率差与SRS1和PRS1对应,第二频率差与SRS1和PRS1对应。由上述示例可知,第一频率差等于3.499835GHz+Fd-FUE,Rx,Osc。第二频率差等于FUE,Tx,Osc+Fd-3.499835GHz。Fd=(第一频率差+第二频率差)/2。因此可知,定位管理设备通过第一频率差和第二频率差可以确定多普勒频率Fd。定位管理设备基于该多普勒频率Fd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速度等。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位管理设备可以精确测量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以便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是利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双向测量,克服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固有频偏。从而提高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频率差与SRS2和PRS对应,或第一频率差与SRS2和PRS1对;而第二频率差与SRS1与PRS1对应。定位管理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差和第二频率差也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再基于该多普勒频率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速度等。只不过该定位管理设备会认为这种方式得到的位置和速度的可信度或可靠度较低。
下面介绍多普勒频率Fd的两种可能的表达方式。
1、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41
v为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β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连线方向与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2、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42
vr是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方向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连线方向上的分量(也称为径向速度),朝向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方向为正方向,背向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方向为负方向。fc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中心频率。c为光速。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大小已知,那么定位管理设备上述多普勒频率Fd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得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连线方向与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若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方向还已知,定位管理设备可以计算得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线方向的夹角β。进而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采用AOA定位方法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大小未知,定位管理设备可以联合时间差(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方法或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定位方法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与速度。当第一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则该多普勒频率可以用于多位置联合解算以及不同位置之间的滤波。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AOA已知,则定位管理设备结合该多普勒频率可以计算得到该第一终端设备的速度。
下面示出一些可能的定位场景。
场景一:如图11所示,第一终端设备为小车。小车以速度Vb沿着Y轴移动,TRP1位于坐标原点(0,0)。小车在T1时刻与该TRP1进行PRS和SRS的收发。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位管理设备可以确定在T1时刻该小车的速度方向与小车与TRP1之间的连线方向的夹角α1。该小车在T2时刻与该TRP1进行PRS和SRS的收发。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位管理设备可以确定在T2时刻该小车的速度方向与小车与TRP1之间的连线方向的夹角α2。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d12=Vb(T2-T1)
若小车没有与TRP1之间进行RRT测量,则根据三角定理小车在T1时刻的位置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1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2
其中,公式a中的x表示该小车在T1时刻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横坐标,公式b中的y表示该小车在T1时刻所在的位置对应的纵坐标。
同理,小车在T2时刻的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3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4
其中,公式c中的x’表示该小车在T2时刻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横坐标,公式d中的y’表示该小车在T2时刻所在的位置对应的纵坐标。
若小车还与TRP1之间进行了RRT测量。例如,小车在T1时刻与TRP1之间的距离为Ranging1,小车在T2时刻与TRP2之间的距离为Ranging2。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在T1时刻和T2时刻的联合位置表示为(x,y,x’,y’),该联合位置估计为以下凸优化函数的解: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5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6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7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8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9
其中,上述公式中S1为T1时刻的RTT测距的误差代价函数,S2为T2时刻的RTT测距的误差代价函数,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10
为RTT测距的误差方差。
D1为T1时刻的Fd测量的误差代价函数,fc为PRS或SRS的中心频点,c为光速,α1(x,y)为给定的小车在T1时刻的位置(x,y)下的小车的速度方向与小车与TRP1的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值。Doppler1为在T1时刻的多普勒频率Fd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511
为多普勒频率Fd的误差方差。
D2为T2时刻的Fd测量的误差代价函数,fc为PRS或SRS的中心频点,c为光速,α2(x′,y′)为给定的小车在T2时刻的位置(x′,y′)下的小车的速度方向与小车与TRP1的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值。Doppler2为在T2时刻的多普勒频率Fd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61
为多普勒频率Fd的误差方差。
V为小车的速度测量误差代价函数,Δt等于T2-T1。vx和vy分别为小车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62
和/>
Figure BDA0003362433150000463
分别为小车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之间的速度误差的方差。
由此可知,通过上述凸优化函数的解确定得到联合位置,以得到小车分别在T1时刻的位置和在T2时刻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然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并发送给定位管理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第二发送频率信息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并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频率信息。定位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双向测量,从而克服了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的固有频偏。从而提高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本申请中,定位管理设备可以选择多个接入网设备协助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下面以定位管理设备选择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协助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定位管理设备选择更多的接入网设备协助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的情况同样适用。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2,方法包括:
12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
12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关于步骤1201至步骤1202请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步骤601至步骤602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1203、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
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三发送频率信息与第一发送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的相关介绍。
第三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为至少一个第二PRS。第三接收频率信息与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的相关介绍。
1204、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三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三频率信息。
第三频率信息与前述的第一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第一频率信息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12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201a,步骤1201a可以在步骤1201之前执行。
1201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三频率信息。
步骤1201a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1a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1a的相关介绍。
1205、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三频率信息。
第一频率信息请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第三频率信息与第一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第一频率信息的相关介绍。
1205a、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一索引信息和第三索引信息。
第一索引信息的相关介绍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第三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上述步骤1205和步骤1205a可以同时上报,也可以分开上报。例如,第一频率信息可以与第一索引信息关联上报。第三频率信息可以与第三索引信息关联上报。有利于提高定位管理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
1206、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
可选的,图12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206a,步骤1206a可以在步骤1206之前执行。
1206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
1207、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
1208、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频率信息。
可选的,图12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208a。
1208a、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二索引信息。
步骤1206a至步骤1208a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a至步骤606a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a至步骤606a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1209、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和第四接收频率信息。
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四发送频率信息与第二发送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第四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四接收频率信息与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图12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209a,步骤1209a可以在步骤1209之前执行。
1209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四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四频率信息。
1210、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第四发送频率信息和第四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四频率信息。
第四频率信息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频率信息的相关介绍。
1211、第二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四频率信息。
1211a、第二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四索引信息。
第四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三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步骤1209a至步骤1211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a至步骤606a类似,具体可以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a至步骤606a的相关介绍。
1212、定位管理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第三频率信息和第四频率信息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管理设备选择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协助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定位管理设备获取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分别对应的频率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频率信息。然后,定位管理设备通过这些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有利于定位管理设备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速度等。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之间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终端设备2可以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对终端设备1的定位。下面结合图1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介绍。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3,方法包括:
13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
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为第一SL PRS。关于第一发送频率信息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1中涉及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为第二SL PRS。关于第一接收频率信息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1涉及的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图13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301a,步骤1301a可以在步骤1301之前执行。
1301a、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为测量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频率信息。
13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步骤1302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602的过程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2的相关介绍。
13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1303a、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索引信息。
步骤1303与步骤1303a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3和步骤603a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3和步骤603a的相关介绍。
1304、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
1305、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
步骤1304至步骤1305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和步骤605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4和步骤605的相关介绍。
1306、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步骤1306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7的过程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7的相关介绍。
例如,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2可以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1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并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并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双向测量,从而克服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固有频偏。从而提高了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可选的,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发送频率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对于该情况下,下面结合图14所示的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4,方法包括:
14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
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PRS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可知,第一PRS的接收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
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可选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第三接收频率与传输路径、第二参考信号的关系与前述第一接收频率与传输路径、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关系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关于第二RE请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401a。步骤1401a可以在步骤1401之前执行。
1401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请求消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五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四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四请求消息包括请求定位信息消息。
14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频率差,每个第十频率差对应一个第三接收频率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
该第十频率差也可以称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多普勒频率是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以本地晶振下变频接收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利用第二参考信号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位变化估计实际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本地晶振下变频频率(该本地晶振下变频频率等于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同时该本地晶振若也用于生成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原则上也就是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频率信息包括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该至少一个第三接收频率。
1403、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五频率信息。
可选的,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403a。
1403a、第一终端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五索引信息。
可选的,第五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步骤1403与步骤1403a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3至步骤603a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3至步骤603a的相关介绍。
1404、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SRS的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因此可知,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为3.449835GHz。
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可选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接收频率,第四接收频率与传输路径、第一参考信号的关系与前述第四接收频率与传输路径、第一参考信号之间的关系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五RE上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关于第五RE请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404a。步骤1404a可以在步骤1404之前执行。
1404a、定位管理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消息。第五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六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定位管理设备的第五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五请求消息包括测量请求消息。
1405、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六频率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一频率差,每个第十一频率差对应一个第四接收频率和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
该第十一频率差也可以称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多普勒频率是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以本地晶振下变频接收第一参考信号之后,利用第一参考信号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位变化估计实际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本地晶振下变频频率(该本地晶振下变频频率等于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同时该本地晶振若也用于生成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原则上也就是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该至少一个第四接收频率。
1406、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六频率信息。
可选的,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406a。
1406a、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六索引信息。
可选的,第六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步骤1406与步骤1406a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6至步骤606a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6至步骤606a的相关介绍。
1407、定位管理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步骤1407与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7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607的相关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并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五频率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六频率信息,并向定位管理设备发送第六频率信息。定位管理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双向测量,从而克服了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固有频偏。从而提高了定位管理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可选的,上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发送频率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该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对于该情况下,下面结合图15所示的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5,方法包括:
15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
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关于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与第五接收频率信息与前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与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可选的,图15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1501a,步骤1501a可以在步骤1501之前执行。
1501a、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请求消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五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测量请求消息。
15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
第五频率信息可以参阅前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五频率信息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15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频率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
可选的,图15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1503a。
1503a、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索引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五索引信息。
步骤1503至步骤1503a与前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303至步骤1303a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303至步骤1303a的相关介绍。
1504、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
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频率信息。
关于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请参阅前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1505、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六频率信息。
第六频率信息可以参阅前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六频率信息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1506、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
步骤1506与前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306类似,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306的相关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频率信息。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频率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六频率信息。然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双向测量,从而克服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固有频偏。从而提高了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移动节点之间无需频率同步也可以测量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存在的多普勒频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估计该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精确确定两个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600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具体请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通信装置1600包括收发模块1601和处理模块160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通信装置1600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处理模块1602,用于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一发送频率信包括通信装置1600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1600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1601,用于发送第一频率信息。
例如,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处理模块1602,用于获取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该通信装置1600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五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1601,用于发送第五频率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通信装置1600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处理模块1602,用于获取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该第二发送频率信包括通信装置1600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该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1600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二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1601,用于发送第二频率信息。
例如,通信装置16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处理模块1602,用于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该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该通信装置1600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六频率信息。
收发模块1601,用于发送第六频率信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700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管理设备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用于执行图13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具体请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
通信装置1700包括收发模块1701和处理模块170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1700为定位管理设备,或者定位管理设备中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7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管理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通信装置17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收发模块17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确定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例如,通信装置17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收发模块17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1700为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7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3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通信装置17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收发模块17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一接收频率信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装置1700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获取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1700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1700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例如,通信装置1700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收发模块17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频率信息,第五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五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五接收频率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装置1700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获取第六频率信息,第六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名义频率和第六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第六接收频率信息包括通信装置1700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根据第五频率信息和第六频率信息对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请参阅图1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800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通信装置1800包括处理器1801。
可选的,通信装置1800还包括存储器1802和收发器1803。处理器1801、存储器1802和收发器1803分别通过总线相连,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当通信装置1800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当通信装置1800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一接入网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前述图16所示的收发模块1601则具体可以是该收发器1803,因此收发器1803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前述图16所示的处理单元1602则具体可以是该处理器1801,因此处理器1801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当通信装置1800为定位管理设备,或定位管理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管理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当通信装置1800为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3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前述图17所示的收发模块1701则具体可以是该收发器1803,因此收发器1803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前述图17所示的处理单元1702则具体可以是该处理器1801,因此处理器1801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下面通过图19示出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和图示方式,图19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为便于说明,图19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910和处理单元19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
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9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9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9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9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9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当该终端设备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或者逻辑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定位管理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选的,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定位管理设备用于执行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管理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12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图13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图13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图6、图12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存储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频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所述第一发送频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所述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资源元素RE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RE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所述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所述第三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所述第二参考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频率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一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二频率信息,所述第二频率信息是根据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和第二接收频率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发送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信息,所述第二接收频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二频率信息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频率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索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载波分量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索引;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集索引。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信息包括第一发送频率,所述第一发送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一条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中每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和一条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频率对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每个第一频率差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频率差中与所述第一频率差对应的第一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之间的频率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资源元素RE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RE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实际发送频率与第一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为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RE包括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所述第一参考RE包括以下任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对应的信道带宽中心的RE;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的上变频频率对应的RE。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参考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RE上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三RE对应的名义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所述第三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任一个RE;
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所述第二参考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占用的带宽中带宽中心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点A对应的RE;或者,所述第二RE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的下变频频率对应的RE。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处理操作;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收发操作;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处理操作;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收发操作。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371226.9A 2021-11-18 2021-11-18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6137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1226.9A CN116137695A (zh) 2021-11-18 2021-11-18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PCT/CN2022/132428 WO2023088339A1 (zh) 2021-11-18 2022-11-17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1226.9A CN116137695A (zh) 2021-11-18 2021-11-18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7695A true CN116137695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3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71226.9A Pending CN116137695A (zh) 2021-11-18 2021-11-18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7695A (zh)
WO (1) WO20230883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7709B2 (en) * 2017-01-16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s fo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us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1353542B2 (en) * 2018-01-19 2022-06-0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ositioning method and positioning device
US10892866B2 (en) * 2018-07-13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most-blank subframe-based gapless inter-frequency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 in carrier aggregation m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8339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7426B1 (ko) 포지셔닝 방법 및 관련 기기
CN112806074B (zh) 用户设备定位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25310A1 (zh) 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18026713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ngle of arrival in a wireless device
CN111356075A (zh) 一种多站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279724B (zh) 一种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WO202019827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ual-direction positioning of a device
US2022009978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utilizing beam information
CN114189933A (zh)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2868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CN11137230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137695A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EP4199613A1 (en)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125697B (zh) 一种协作定位方法及装置
KR20240028531A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사용자 장치
Lu et al. Joint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via NR sidelink in 5G-empowered industrial IoT: Releasing the potential of V2X technology
CN114095855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365534A (zh)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26684A1 (zh) 基于载波相位的定位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637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3236894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3241648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EP4345486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ing integrity based on speed of location estimation
EP3993521A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16866821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