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1013B -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1013B
CN116131013B CN202310202222.0A CN202310202222A CN116131013B CN 116131013 B CN116131013 B CN 116131013B CN 202310202222 A CN202310202222 A CN 202310202222A CN 116131013 B CN116131013 B CN 116131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ole
cover plate
plate
plu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22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31013A (zh
Inventor
潘伟杰
彭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natong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natong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natong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natong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22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1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31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light source
    • H01R13/7172Conduits for light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插座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漏电保护插座。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底座盒、外盖板和插座机构,所述插座机构卡接于所述底座盒内,所述外盖板覆盖所述插座结构并卡接至所述底座盒上;所述插座机构包括插座连接结构,所述插座连接结构包括通用结构座和卡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上的中盖板,所述通用结构座上卡接连接有主控电路板、两插组件、三插组件、复位组件、磁轭组件、脱扣组件和互感器。本申请采用卡接拼接的方式进行结构的连接,有利于优化插座的空间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插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的插座包括面板和插座后座,插座后座内设有两插组件、三插组件、脱扣组件、磁轭组件和互感器等零部件;插座内的零部件会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且布局不够合理,因此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墙体上的插座盒预留的空间有限,插座安装进插座盒后,给插座盒预留的接线空间较小,不利于线路的安装,尤其是针对带有漏电保护的插座,其插座的后座结构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接线操作,因此插座盒内部的空间结构有待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有利于提高插座内部结构的紧凑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漏电保护插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底座盒、外盖板和插座机构,所述插座机构卡接于所述底座盒内,所述外盖板覆盖所述插座结构并卡接至所述底座盒上;所述插座机构包括插座连接结构,所述插座连接结构包括通用结构座和卡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上的中盖板,所述通用结构座上卡接连接有主控电路板、两插组件、三插组件、复位组件、磁轭组件、脱扣组件和互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底座盒、外盖板和插座机构的卡接组装,减少了螺丝等连接件的使用,且插座机构为三插和两插的组合插座,还设有复位组件、磁轭组件、脱扣组件和互感器等部件实现插座的漏电保护功能,且都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通用结构座上,采用卡接拼接的方式连接,有利于结构的空间优化,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作为优选,所述脱扣组件设有两组,每组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通用结构座和所述中盖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浮动槽,所述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静触头的动触点,另一端设为浮动端,所述浮动端浮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浮动槽内;所述动触头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面设置有触头弹性件,所述触头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动触头,另一端抵接至所述中盖板,所述动触头的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侧用于供带动所述动触头贴合至所述静触头的动力件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限位浮动槽实现动触头的位移限位,且同时保证动触头的浮动,代替了螺丝等固定部件的使用,因此有利于动触头处的结构优化,减少动触头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插座的整体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限位浮动槽的一端设为浮动凸块,所述插座连接结构包括通用结构座和卡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上的中盖板,所述限位浮动槽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靠近所述中盖板的一侧,且所述中盖板上对应所述限位浮动槽的位置设置有插接至所述限位浮动槽的限位块,所述浮动凸块浮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浮动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可拆卸的卡接结构实现插座连接结构的拼装,一方面有利于插座连接结构内部结构的安装;另一方面,采用带有浮动凸块的端部限位浮动于限位浮动槽内,且由限位块进一步限制浮动凸块的浮动距离,从而可以使得动触头的位移相对于螺丝固定的方式,位移比较灵活,且有利于代替螺丝的使用,有利于空间结构的优化。
作为优选,所述两插组件包括第一铜件和第二铜件,所述三插组件在包括第一铜件、第二铜件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铜件;所述第三铜件位于第一铜件和第二铜件之间,为三插组件的接地端;所述第一铜件的一端为两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第二铜件位于插座的左侧,一端为两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插组件和两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采用一个导电的铜件,零线的插接端也采用一个导电的铜件连接,有利于减少两插组件和三插组件的插接端与主控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导线或其他导电件的分布,进一步有利于结构的优化,减少插座占用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电路板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靠近所述底座盒的一侧;所述第一铜件和所述第二铜件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靠近所述外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铜件和所述第二铜件上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穿过所述通用结构座并电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插针贯穿通用结构座,使得第一铜件和第二铜件以最短的导电路径电连接至主控电路板,且采用插接焊接在主控电路板上还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插安全门机构,所述两插安全门机构包括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滑移连接于所述中盖板和所述通用结构座之间,所述第一封板上对应两插组件上两个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插接让位孔,分别为第一插接让位孔和第二插接让位孔;所述中盖板对应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的位置设有插接至第一插接让位孔内的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挡板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一插接让位孔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位于所述中盖板上零线插接孔靠近火线插接孔的一侧;所述中盖板对应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插接至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内的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限位挡板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的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外盖板上火线插接孔远离零线插接孔的一侧;所述通用结构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封板的中部设有中间支撑柱,对应所述第一封板滑移相对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台阶和第二支撑台阶;所述中间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封板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外盖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插组件有单插的情况发生时,插入的物体会使得第一封板在中间支撑柱上弧形面的导向下,朝向第一台阶或者第二台阶的方向进行滑移,且越往插座内部插入,第一封板受到的力越使得第一封板朝向第一台阶或者第二台阶偏移,同时,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能够封堵物体插入第一插接让位孔或第二插接让位孔内,以及限制第一封板的片偏移距离,从而使得提高了两插安全门的安全防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封板上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远离第二插接让位孔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倾斜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封板上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靠近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插接让位孔倾斜的第二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有利于在正茬插入双插插头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使得插头的两个插片同时插入第一插接让位孔和第二插接让位孔内,使得第一封板保持与中盖板平行的姿态,顺利插入两插插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封板上还设有第一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限位挡板靠近第二限位挡板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块靠近第一导向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复位弹性件有利于第一封板的复位。
作为优选,还包括三插安全门机构,所述三插安全门机构包括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滑移连接在所述中盖板和所述通用结构座之间,且滑移方向沿三插地线插接孔的长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二封板对应三插零线插接孔的位置设有第一封堵板,所述第二封板对应三插火线插接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二封板对应三插地线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地线插接让位孔;所述第二封板和所述中盖板之间沿所述第二封板的滑移方向设置有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地线插接让位孔远离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向块,所述第三导向块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朝向所述地线插接让位孔倾斜,且未插入三插插头时,所述第三导向块位于所述外盖板上地线插接孔内;当插入三插插头后,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位移至不遮挡所述外盖板上的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三插插头的接地插头的长度较长,因此,会在插入的过程中,先接触到第三导向块,从而在第三导向面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封板朝向远离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远离,从而使得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远离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从而使得三插插头的火线插接头和零线插接头能够顺利插入插座中;当有单插的情况发生时,插接接地孔是比较安全的,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都被对应的封堵板遮挡,且只有接地插接孔插入后才能插入火线插接孔或零线插接孔,因此单插的过程中,三插安全门机构的安全性比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中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封板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台阶,和/或,所述通用结构座对应所述第二封板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支撑台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台阶和第四支撑台阶起到支撑第二封板的作用,使得第二封板在单插的过程中,不容易变形,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三插安全门机构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通用结构座上设置有供所述三插组件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连通的嵌入部,两个所述嵌入部沿所述第二封板滑移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封堵板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所述嵌入部,且所述第一封堵板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嵌入部的投影位于所述嵌入部内;所述第二封堵板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所述嵌入部,且所述第一封堵板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嵌入部的投影位于所述嵌入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通用结构座可针对不同规格的三插组件进行安装,不同规格的三插组件对应的火线和零线插接的第一铜件和第二铜件的长度和宽度不一致,因此靠近接地插接孔的嵌入部用于卡接一种规格的三插组件,远离接地插接孔的嵌入部用于卡接另外一种规格的三插组件,对应的外盖板也设置有不同的规格,外盖板上的插接孔对应三插组件的火线和零线插接的部位设置。因此,当三插组件卡接于靠近接地插接孔的嵌入部时,第一封堵板完全覆盖嵌入部,此时第一封堵板完全遮挡外盖板上的火线插接孔或零线插接孔;同理,第二封堵板也一样起到完全覆盖封堵的作用,从而给提高安全性能;当使用另外一种规格的三插组件时,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部分遮挡外盖板上的火线插接孔或零线插接孔,也能够起到遮挡防护的作用。从而可以根据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的遮挡的面积,快速判断插座是哪种规格的插座,有利于提高识别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按钮、复位杆和第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按钮固定连接在所述复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复位按钮,另一端抵接至所述通用结构座相对所述复位按钮的一侧;所述复位杆滑移连接于所述通用结构座内;所述复位杆远离所述复位按钮的一端连接有触头动作块,所述触头动作块对应动触头的侧边设有抬升块,所述抬升块跟随所述复位杆滑移连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内,用于靠近或远离所述动触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复位按钮,第三复位弹性件压缩,松开复位按钮,在第三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抬升块靠近并抬升动触头,可以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贴合连接,插座通电。
作为优选,所述外盖板上对应所述复位按钮的边缘设置设定深度凹陷的让位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每个人手指的大小不一样,在按压复位按钮时,需要按压到制定的位置,而在外盖板设置有设定深度凹陷的让位区,有利于保证复位按压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杆远离所述复位按钮的一端为导向端;所述导向端的导向面朝向所述磁轭组件所在的一侧,所述复位杆和所述触头动作块靠近所述磁轭组件的一侧均开设有锁定槽;所述磁轭组件包括压缩弹性件、电磁脱扣线圈、磁棒和锁片;所述电磁脱扣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通用结构座上,所述磁棒伸缩连接于所述电磁脱扣线圈内;所述压缩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磁棒上,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电磁脱扣线圈远离所述复位杆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固定至所述磁棒上;所述锁片包括滑移槽部和锁定部,所述滑移槽部的槽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外盖板的方向,所述磁棒靠近所述复位杆的一端卡接在所述滑移槽部内,且可沿所述滑移槽部的槽开口方向滑移;所述锁定槽可供所述锁定部插接,所述磁棒在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作用下用于推动所述锁片靠近或远离所述锁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复位按钮,复位杆朝向底座盒移动插入触头动作块,内利用导向端的导向面挤开锁片,复位杆继续移动使得锁片卡接在锁定槽内;松开复位按钮,复位杆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触头动作块朝外盖板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抬升块朝向动触头移动,使得动触点和静触头贴合连通,插座通电;磁棒的动作受到电磁脱扣线圈的磁场影响,从而带动锁片靠近或远离锁定槽,从而改变锁定状态。
作为优选,还包括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按钮、测试电路板和弹性按钮板;所述外盖板上对应所述测试按钮处设有测试按钮孔;所述底座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按钮安装槽,所述测试电路板设于所述按钮安装槽内,所述弹性按钮板压接于所述测试电路板上,所述弹性按钮板包括弹性压接部,所述弹性压接部包括按钮帽和弹性形变桥,所述弹性形变桥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盒,所述弹性形变桥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盒的方向倾斜;所述按钮帽固定连接于弹性形变桥远离固定压接部的一端,且所述按钮帽平行扣设于所述测试按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按钮板上的弹性压接部,按压后有助于按钮帽的复位,从而方便再次按压测试按钮,利用结构的弹性取代了传统的弹簧的结构,弹性按钮板采用一种近似平板,且具有弹性形变的结构,因此,在空间上有利于减少测试组件的空间体积,从而有利于优化插座的空间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电连接至所述测试电路板,且所述外盖板上对应所述指示灯的位置设置有出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便于起到指示的作用,且由于底座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按钮安装槽,因此,测试组件的位置是可以多个位置进行选择的,因此指示灯的位置也会跟随测试组件的位置而改变,实现指示灯位置多样性的选择。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板和膨胀定位柱,所述测试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弹性按钮板压接于所述测试电路板远离底座盒的一侧,且所述弹性按钮板对应所述膨胀定位柱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膨胀定位柱膨胀后所述弹性按钮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膨胀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膨胀定位柱的方式进行固定,代替了螺丝的使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插座的空间结构布局。
作为优选,所述通用结构座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设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和所述底座盒的内侧壁形成第一导线通道;所述中盖板上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所述按钮安装槽的第二导线通道,所述中盖板位于第二导线通道处,卡接有边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测试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的电连接,且使用第一导线通道和第二导线通道,有利于导线的规整布线,减少导线的飞线,且利用边盖板方便第二导线通道的组装,从而有利于导线的安装走线,充分利用通用结构座和中盖板上的空间进行走线布局,优化了插座的空间布局。
作为优选,所述脱扣组件设有两组,所述脱扣组件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其中一组所述脱扣组件中,所述静触头电连接在所述第一铜件上,所述静触头卡接定位于所述中盖板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的一侧;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静触头和所述通用结构座之间,所述动触头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置与所述静触头贴合的动触点,所述动触头远离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浮动端;所述通用结构座上设置有供所述浮动端浮动的限位浮动槽;所述中盖板对应限位浮动槽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接至所述限位浮动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浮动槽的底部预留有供所述浮动凸块浮动的浮动距离;所述动触头和所述中盖板之间设置有触头弹性件,所述触头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动触头,另一端抵接至所述中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和限位浮动槽实现动触头浮动端的限位,且不影响动触头的动作,代替了螺丝固定动触头的方式,因此有利于优化插座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减少插座的空间结构体积。
作为优选,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远离底座盒的一侧,所述通用结构座上对应主控电路板上的指示灯处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一端正对指示灯,另一端伸出所述外盖板上设有的灯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光柱将位于底座盒底部的主控电路板上的指示灯传导至外盖板表面的灯孔处,不需要在外盖板处单独设置灯,从而有利于减少在外盖板处单独设置灯所需要的空间,且导光柱穿设于通用结构座,充分利用了通用结构座的内部空间,优化了插座的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嵌设于所述通用结构座上的束线垫块,且所述束线垫块靠近所述主控电路板所在的一侧,所述束线垫块包括基块、基柱和基架,所述基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块和所述基架之间,且所述基块和所述基架之间形成布线通道,所述基块远离所述基架的一侧抵接至所述底座盒的底部,所述基架远离所述基块的一侧抵接至所述第三铜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束线垫块,方便线束的规整,从而有利于在优化空间的同时,保护线缆免于磨损,且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结构的紧凑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结构采用卡接或者结构限位的方式代替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且具有较合理的空间布局,使得插座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底座盒的占用体积;
2.采用限位浮动槽实现动触头的位移限位,取代了螺丝等固定部件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动触头安装所需的空间,提高空间结构的紧凑性;
3.采用导光柱进行指示灯的光传导,能够合理利用插座的内部空间,减少线路的分布,有利于优化插座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爆炸图的其中一视角;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爆炸图的另一视角;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另一种复位按钮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插座机构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第一铜件、第二铜件和第三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两插安全门机构和三插安全门机构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两插安全门机构的其中一种角度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两插安全门机构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三插安全门机构的爆炸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四支撑台阶;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嵌入部的爆炸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遮挡嵌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复位组件和磁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剖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动触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动触头的爆炸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安装板拖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导光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用于展示束线垫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束线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中,主要用于展示束线垫块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盒;101、底托;102、安装板拖;103、火线接入口;104、零线接入口;105、地线接入口;106、凸起部;107、加强筋;108、按钮安装槽;109、支撑板;110、膨胀定位柱;2、外盖板;201、复位按钮孔;202、让位区;203、灯孔;204、测试按钮孔;3、插座机构;301、通用结构座;302、中盖板;303、主控电路板;304、第一铜件;305、第二铜件;306、第三铜件;307、插针;308、抵接柱;309、互感器;310、引线槽;311、边盖板;312、束线垫块;3121、基块;3122、基柱;3123、基架;3124、布线通道;3125、格栅;3126、支撑条;4、两插安全门机构;401、第一封板;402、限位凸起;403、限位凹槽;404、第一插接让位孔;405、第二插接让位孔;406、第一限位挡板;407、第二限位挡板;408、第一导向块;409、第二导向块;410、第一复位弹性件;411、第一弹簧固定凸起;412、第二弹簧固定凸起;413、中间支撑柱;414、第一支撑台阶;415、第二支撑台阶;416、弧形让位区;5、三插安全门机构;501、第二封板;502、第一封堵板;503、第二封堵板;504、地线插接让位孔;505、第三导向块;506、第三支撑台阶;507、第四支撑台阶;508、第二复位弹性件;509、嵌入部;6、复位组件;601、复位按钮;602、复位杆;603、第三复位弹性件;604、触头动作块;605、抬升块;606、导向端;607、锁定槽;7、脱扣组件;701、静触头;702、动触头;703、动触点;704、弯折部;705、浮动端;706、浮动凸块;707、限位浮动槽;708、限位块;709、触头弹性件;711、弹簧固定端;712、弹簧嵌入槽;713、凹陷部;8、磁轭组件;801、压缩弹性件;802、电磁脱扣线圈;803、磁棒;804、锁片;9、测试组件;901、测试按钮;902、测试电路板;903、弹性按钮板;904、定位孔;905、固定压接部;906、按钮帽;907、弹性形变桥;908、指示灯;10、导光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参照图1-3,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底座盒1、外盖板2和插座机构3。
参照图2和图3,底座盒1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托101和安装板拖102,底托101整体呈长方体盒状,底托10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火线接入口103、零线接入口104和地线接入口105。底托101的侧壁设有凸起部106,凸起部106用于安装固定接线端的紧固螺钉,凸起部106使得紧固螺钉的端部不突出于底托101的侧壁,从而不容易使得紧固螺钉有其他电缆电连接接触,提高插座安全性能。安装板拖102整体呈方形环状,且平行于连接于底托101的开口周缘。外盖板2盖设于安装板拖102上,外盖板2和安装板拖102通过弹性卡接组件互相卡接连接。弹性卡接组件包括弹性卡勾和卡接凹槽,弹性卡勾卡接至卡接凹槽内。为了增强底座盒1的结构强度,安装板拖102靠近外盖板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凸起的加强筋107。
外盖板2上位对于插座机构3的插孔处开设有两插插口和三插插口。
参照图1和图4,外盖板2上位于两插插口和三插插口之间开设有复位按钮孔201,复位按钮孔201可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以椭圆形的结构为例,由于复位按钮60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复位按钮601不凸出于外盖板2的表面,为了方便复位按钮601的按压,外盖板2上位于复位按钮孔201的边缘设置有凹陷的让位区202,便于复位按钮601的按压。
参照图3、图5和图6,插座机构3包括通用结构座301和卡接在通用结构座301远离底座盒1底部一侧的中盖板302,通用结构座301卡接有主控电路板303、两插组件、三插组件、复位组件6、磁轭组件8、脱扣组件7和互感器309。两插组件、复位组件6和三插组件,沿中盖板30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磁轭组件8位于通用结构座301远离中盖板302的一侧,且位于两插组件所在的一端。互感器309位于通用结构座301远离中盖板302的一侧,且远离磁轭组件8的一端。
通用结构座301,整体呈方块状,包括基板和一体成型在基板两侧面的立板和立柱。通用结构座301嵌入底托101内,通用结构座301靠近底托101内部的一侧由立板和立柱形成主控电路板303的安装区,主控电路板303靠近底托101的底部设置。
三插组件和两插组件整体包括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为两个对称的结构;第三铜件306位于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之间,为三插组件的接地端。本实施例以第一铜件304位于插座的右侧为例介绍,第一铜件304为杆状结构,一端为两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第二铜件305位于插座的左侧,一端为两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一般三插插座为左零右火中间接地。
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均位于基板远离主控电路板303的一侧,且立柱和立板根据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的形状结构,形成支撑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的支撑嵌设结构。为了实现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与主控电路板303的电连接,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上靠近主控电路板30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垂直于基板的插针307,插针307穿设于基板电连接至主控电路板303上。第三铜件306通过铜排穿过基板并电连接至主控电路板303上,实现接地的保护。
为了保证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安装的稳定性,以及结构的紧凑性,通用结构座301远离主控电路板303的一侧卡接有中盖板302,中盖板302上一体成型有压接第一铜件304、第二铜件305和第三铜件306侧边的抵接柱308。中盖板302上设置有卡槽,通用结构座301上对应卡槽的位置一体成型有弹性卡勾,弹性卡勾卡接至卡槽内,实现通用结构座301和中盖板302的卡接连接。且中盖板302还与底座盒1卡接,以保证通用结构座301和中盖板302和底座盒1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底座盒1上对应中盖板302的边缘一体成型有多个弹性卡勾,中盖板302的边缘设置供弹性卡勾卡接的台阶,当通用结构座301和中盖板302放置进底座盒1内时,多个弹性卡勾被撑开,然后继续放置使得台阶被压接至弹性卡勾处,实现中盖板302和底座盒1的卡接固定。
参照图7,为了防止插座的单插,以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中盖板302和通用结构座301之间分别对应两插组件和三插组件的插接部设置有安全门,两插组件处对应有两插安全门机构4,三插组件处对应设置有三插安全门机构5。
参照图7、图8和图9,两插安全门机构4包括第一封板401,第一封板401整体呈方形板状,且第一封板40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两插组件的插孔分布方向。第一封板401靠近复位按钮601一侧的侧边且靠近中盖板30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凸起402,限位凸起402为沿着第一封板401侧边的长条状凸起;中盖板302对应限位凸起402的位置一体成型有限位凹槽403,限位凹槽403的深度尺寸大于限位凸起402的高度。第一封板401上对应两插组件上两个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插接让位孔,分别为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和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对应零线,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对应火线。中盖板302对应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插接至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内的第一限位挡板406,第一限位挡板406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宽度。第一限位挡板406位于中盖板302上零线插接孔靠近火线插接孔的一侧。中盖板302对应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插接至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内的第二限位挡板407,第二限位挡板407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宽度。第二限位挡板407位于中盖板302上火线插接孔远离零线插接孔的一侧。
第一封板401上第一插接让位孔404远离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导向块408,第一导向块408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朝向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倾斜。第一封板401上第二插接让位孔405靠近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导向块409,第二导向块409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朝向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倾斜。
为了便于第一封板401的复位,第一封板401上还设有第一复位弹性件410,第一复位弹性件410为复位弹簧。第一限位挡板406靠近第二限位挡板407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弹簧固定凸起411,第二导向块409靠近第一导向块408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弹簧固定凸起412,第一复位弹性件4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弹簧固定凸起411和第二弹簧固定凸起412上,且第一复位弹性件410处于压缩状态。为了使得第一复位弹性件410的形变更加稳定,第一封板401上对应第一复位弹性件410的位置还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
通用结构座301上对应第一封板40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中间支撑柱413,对应第一封板401长度方向两侧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一支撑台阶414和第二支撑台阶415,第一支撑台阶414和第二支撑台阶415分别对应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和第二插接让位孔405设置。中间支撑柱413靠近第一封板401的一端面设置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凸起方向朝向外盖板2方向。第一支撑台阶414对应于外盖板2上零线插接孔远离火线插接孔的一侧,第二支撑台阶415对应于外盖板2上火线插接孔远离零线插接孔的一侧。中盖板302靠近第一封板40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让位区416,弧形让位区416的凸起方向朝向第一封板401的中部,以便于单插时第一封板401的移动。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出现单插的情况时,第一封板401会在中间支撑柱413的弧形面导向下朝向第一支撑台阶414或第二支撑台阶415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封板401的一侧搭接于第一支撑台阶414或第二支撑台阶415,此时第一限位挡板406会抵接至第一导向块408,或者第二限位挡板407会抵接至第二导向块409,且越继续单插,上述两种情况的抵接会更加紧密,从而实现防单插的目的,提高插座使用的安全性。当正常使用双插插头时,第一封板401长度方向两侧的受力一致,且在第一导向块408和第二导向块409作用下,同时导向插入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和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内,从而与双插结构的火线插接部和零线插接部电连接。
参照图10和图11,三插安全门机构5包括第二封板501,第二封板501滑移连接在中盖板302和通用结构座301之间,且滑移方向沿三插地线插接孔的长度方向。第二封板501靠近三插零线插接孔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一封堵板502,第二封板501靠近三插火线插接孔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二封堵板503。第二封板501对应三插地线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地线插接让位孔504,第二封板501上对应地线插接让位孔504远离第一封堵板502和第二封堵板50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三导向块505。第三导向块505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朝向地线插接让位孔504倾斜。中盖板302上对应第二封板501靠近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三支撑台阶506。通用结构座301对应第二封板501靠近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四支撑台阶507。第三支撑台阶506和第四支撑台阶507支撑第二封板501远离接地让位孔一侧的边缘,防止第二封板501在单插的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三插安全门机构5的安全性能。且未插入三插插头时,第三导向块505位于外盖板2上地线插接孔内;当插入三插插头后,第一封堵板502和第二封堵板503位移至不遮挡外盖板2上的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
为了便于第二封板501的复位,第二封板501上位于地线插接让位孔5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地线插接让位孔504长度方向布局的两个第二复位弹性件508,第二复位弹性件508为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性件50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封板50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盖板302上。
参照图12和图13,此外,为了提高通用结构座301的通用性,通用结构座301作出如下设计:
一般插座的三插组件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0A的,一种是16A的,两者的主要区别点在于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组合后,其三插组件处不同规格对应的长度不同。因此通用结构座301上设置有一个通用的安装槽,可以针对两种不同规格的电流规格。安装槽包括两个连通的嵌入部509,两个嵌入部509之间一体形成有如图所示的台阶。在使用的过程中,比如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铜件304时,可以对应匹配不同的嵌入部509,从而实现第一铜件304的定位。第二铜件305对称,同理。同样的,由于不同规格的三插的插孔的长度尺寸不一样,中盖板302上对应的孔的尺寸大于所有规格的三插接地孔的尺寸,但是需要对应更换不同的外盖板2,外盖板2上的插接孔与铜件上的插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
此外,利用三插安全门机构5能够识别哪种规格的插座。
由于不同规格的三插的插孔的长度尺寸不一样,第一封堵板502和第二封堵板503露出外盖板2上三插火线插接孔和三插零线插接孔的宽度不一样。
第一封堵板502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嵌入部509,且覆盖一半远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嵌入部509;对称的,第二封堵板503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嵌入部509,且覆盖一半远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嵌入部509。一种是露出时全封三插火线插接孔和三插零线插接孔,另外一种是半封三插火线插接孔和三插零线插接孔。因此能够根据遮挡面积,快速判断插座是哪种规格的插座,提高识别的效率。
参照图14和图15,复位组件6包括复位按钮601、复位杆602和第三复位弹性件603,第三复位弹性件603为复位弹簧;复位按钮601固定连接在复位杆602的一端,且位于复位按钮孔201内。第三复位弹性件603套设在复位杆602上,第三复位弹性件603的一端抵接至复位按钮601,另一端抵接至通用结构座301。复位杆602垂直穿设于基板,且立板和立柱形成供复位杆602贴合滑移的滑移槽。复位杆602远离复位按钮601的一端设有触头动作块604,触头动作块604位于通用结构座30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抬升块605,抬升块605沿复位杆60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通用结构座301内,用于抬升脱扣组件7中的部件。为了限制触头动作块604的位移距离,通用结构座301上设置有限位部。复位杆602位于触头动作块604远离复位按钮601的一端为楔形导向端606。导向端606的楔形面朝向磁轭组件8所在的一侧,复位杆602和触头动作块604靠近磁轭组件8的一侧均开设有锁定槽607。
参照图15-图17,脱扣组件7设有两组,每组包括静触头701和动触头702,其中一组,静触头701一体成型在第一铜件304远离第二铜件305的一侧,且静触头701卡接定位于中盖板302靠近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动触头702整体呈长方体片状,沿第一铜件30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静触头701和通用结构座301之间。动触头702靠近静触头701的一侧设置与静触头701贴合的动触点703,且动触头702位于动触点703的端部朝向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设有弯折部704。动触头702远离动触点703的一端设置有浮动端705,浮动端705的端部两侧设有凹弧部,凹弧部使得浮动端705的端部两侧形成浮动凸块706。通用结构座301对应两侧浮动凸块706的位置设置有供浮动凸块706浮动的限位浮动槽707,为了进一步限制浮动凸块706在限位浮动槽707内的浮动距离,中盖板302对应限位浮动槽707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708,限位块708插接至限位浮动槽707内,与限位浮动槽707的底部预留有供浮动凸块706浮动的浮动距离。为了实现动触头702的复位,动触头702和中盖板302之间设置有触头弹性件709,触头弹性件709为弹簧,动触头702位于凹弧部和动触点703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的弹簧固定端711,中盖板302对应弹簧固定端711的位置设置有弹簧嵌入槽712,触头弹性件709的一端嵌入弹簧嵌入槽712,另一端套接固定至弹簧固定端711。为了提高动触头702的结构强度,动触头702上位于弹簧固定端711和动触点703之间一体成型有凹陷部713,凹陷部713呈椭圆状,凹陷部713的凹陷方向朝向通用结构座301,凹陷部713可冲压成型。抬升块605位于动触头702远离中盖板302的一侧,且抬升块605抵接于凹陷部713的凸起一侧。
参照图15和图16,磁轭组件8包括压缩弹性件801、电磁脱扣线圈802、磁棒803和U形的锁片804,压缩弹性件801为压缩弹簧。电磁脱扣线圈802固定安装在通用结构座301上,磁棒803伸缩连接于电磁脱扣线圈802内,磁棒803远离电磁脱扣线圈802且靠近复位杆60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卡接凹槽。压缩弹性件801套设在磁棒803上,压缩弹性件801的一端抵接至电磁脱扣线圈802远离复位杆602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固定至磁棒803上。U形的锁片804包括U型的滑移槽部和锁定部,U型的滑移槽部U型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外盖板2的方向,磁棒803的卡接凹槽卡接在U型槽内,且沿U型槽的开口方向滑移。锁定部垂直于复位杆602长度方向设置,锁定槽607可供锁定部插接,磁棒803在压缩弹性件801的作用下推动U形的锁片804靠近或远离锁定槽607。按压复位按钮601,复位杆602朝向底座盒1移动插入触头动作块604内利用楔形面挤开U形的锁片804,复位杆602继续移动使得U形的锁片804卡接在锁定槽607内。松开复位按钮601,复位杆602在第三复位弹性件603的作用下,带动触头702触头动作块604朝外盖板2运动,触头动作块604两侧的抬升块605朝向动触头702移动,使得动触点703和静触头701贴合连通,插座通电。
参照图17和图18,互感器309卡接于通用结构座301远离磁轭组件8的一端。互感器309电连接至主控电路板303,以及电连接至电磁脱扣线圈802。其中一组动触头702和静触头701贴合连接后串联在第一铜件304和外接零线之间,另外一组动触头702和静触头701贴合连接后串联在第二铜件305和外接火线之间。两组串联的导线或铜排穿设于互感器309的线圈内,用于感应电流。
当互感器309侦测到有漏电流发生时,经过电路板的识别,主控电路板303使电磁脱扣线圈802通电,电磁脱扣线圈802通电后产生磁场作用于磁棒803,磁棒803在磁场的作用下缩回,并带动U型的锁片804缩回,复位杆602中与U型锁片804脱离锁定状态,动触头702在触头弹性件709的作用下远离静触头701,抬升块605向底托101移动,使动触点703与静触头701脱离,插座断电。
参照图19和图20,还包括测试组件9,测试组件9包括测试按钮901、测试电路板902和弹性按钮板903;外盖板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测试按钮901的测试按钮孔204。
安装板拖102上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按钮安装槽108,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按钮的使用需求,以及提高安装板拖102的通用性,在安装板拖102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按钮安装槽108。本实施例中选择其中一个角为例,按钮安装槽108内一体成型有支撑板109和膨胀定位柱110,支撑板109用于支撑测试电路板902,膨胀定位柱110设有两个,膨胀定位柱110为空心圆柱形塑料件,弹性按钮板903上对应两个膨胀定位柱110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904。
测试电路板902的形状与按钮安装槽108的槽口形状适配,测试电路板902上设有测试按钮901。
还包括指示灯908,指示灯908的一种设置方式:指示灯908安装至测试电路板902上,且电连接至主控电路板303,外盖板2上开设有供指示灯908出光的出光孔。
弹性按钮板903的形状与测试电路板902适配,且弹性按钮板903位于测试电路板902远离安装板拖102的一侧。弹性按钮板903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固定压接部905和弹性压接部,固定压接部905呈环形状设置,压接于测试电路板902远离支撑板109一侧的周边缘。弹性压接部包括按钮帽906和弹性形变桥907,弹性形变桥90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压接部905的内侧,弹性形变桥907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固定压接部905的方向倾斜。按钮帽906固定连接于弹性形变桥907远离固定压接部905的一端,且按钮帽906平行于测试按钮901设置,按钮帽906扣设在测试按钮901上。
安装时,膨胀定位柱110插接至定位孔904内,利用冲压件伸入膨胀定位柱110内,使得膨胀定位柱110膨胀变形至膨胀定位柱110与定位孔904紧密抵接,从而实现弹性按钮板903与安装板拖102的定位连接,且将测试电路板902稳定压接于按钮安装槽108内。减少了螺栓等连接件的使用,优化空间结构。
参照图20和图21,指示灯908的另外一种设置方式:外盖板2上还开设有灯孔203,灯孔203开设于让位区202,且还设置有导光柱10:导光柱10整体呈长方体状;主控电路板303上设有指示灯908,指示灯908为LED灯,通用结构座301上对应主控电路板303上的LED灯处开设有穿设孔,导光柱10的一端正对LED灯,另一端为缩径的圆柱形结构,且该端伸出灯孔203。
为了实现测试电路板902与主控电路板303的电连接,通用结构座301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设的引线槽310,引线槽310和底托101的内侧壁形成第一导线通道。中盖板302上设置有联通第一导线通道和按钮安装槽108的第二导线通道,为了便于线路的布线,中盖板302位于第二导线通道处,设置有边盖板311。中盖板302上设置有布线槽和卡接槽,边盖板311对应卡接槽的位置一体成型有弹性卡勾,弹性卡勾卡接值卡接槽内,实现边盖板311卡接固定在中盖板302上。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部件的连接固定,有利于减少螺丝等零部件的使用,有利于优化空间结构。
参照图22-图24,为了进一步实现线束的规整,还包括束线垫块312,束线垫块312通用结构座301靠近主控电路板303的一侧,且位于互感器309和主控电路板303之间。线束线垫块312整体呈长方体状,束线垫块312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块3121、基柱3122和基架3123,基块3121整体呈方形板状,且靠近底托101的底部一侧设置;为了进一步优化插座的结构,在基块3121靠近底托101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T形的支撑条3126,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了束线垫块312整体的结构,且还保证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强度。脊柱设有2个,垂直于基块3121和基架3123之间,使得基块3121和基架3123之间形成布线通道3124,便于穿设至互感器309中的导线的引导布局,使得线束规整,不凌乱,且能够起到保护线束的作用,防止线束的绝缘皮磨损,便于安装。基架3123位于基块3121远离底托101的一侧,基架3123远离基块312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格栅3125,格栅3125处抵接至第三铜件306靠近主控电路板303的一侧。采用格栅3125的结构一方面减轻了插座的重量,且保证了一定的结构强度,且格栅3125所支撑的第三铜件306为接地端,格栅3125的结构还有利于插座内部的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插座的实施原理为: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代替螺丝的连接方式,一方面,组装比较简单方便已操作,不容易装错;且因为减少螺丝的使用,有利于节约空间结构,从而可以是的结构更加紧凑,整体插座的结构变小,为安装插座的结构留出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使用和安装。且两插和三插的安全门机构均有利于防止单插操作,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能。此外,三插的安全门机构针对外盖板2上插孔的不同露出的长度,还可以作为判断插座是哪种规格的插座,方便快速识别插座,从而方便使用,提高作业的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盒(1)、外盖板(2)和插座机构(3),所述插座机构(3)卡接于所述底座盒(1)内,所述外盖板(2)覆盖于所述插座机构(3)并卡接至所述底座盒(1)上;所述插座机构(3)包括插座连接结构,所述插座连接结构包括通用结构座(301)和卡接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的中盖板(302),所述通用结构座(301)靠近所述底座盒(1)的底部卡接连接有主控电路板(303),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内卡接有两插组件、三插组件、复位组件(6)、磁轭组件(8)、脱扣组件(7)和互感器(309);
还包括两插安全门机构(4),所述两插安全门机构(4)包括第一封板(401),所述第一封板(401)滑移连接于所述中盖板(302)和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之间,所述第一封板(401)上对应两插组件上两个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插接让位孔,分别为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和第二插接让位孔(405);所述中盖板(302)对应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位置设有插接至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内的第一限位挡板(406),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06)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06)位于所述中盖板(302)上零线插接孔靠近火线插接孔的一侧;所述中盖板(302)对应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插接至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内的第二限位挡板(407),所述第二限位挡板(407)的厚度和插头板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挡板(407)位于所述外盖板(2)上火线插接孔远离零线插接孔的一侧;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对应所述第一封板(401)的中部设有支撑板(109)中间支撑柱(413),对应所述第一封板(401)滑移相对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台阶(414)和第二支撑台阶(415);所述支撑板(109)中间支撑柱(413)靠近所述第一封板(401)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外盖板(2)方向;
还包括三插安全门机构(5),所述三插安全门机构(5)包括第二封板(501),所述第二封板(501)滑移连接在所述中盖板(302)和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之间,且滑移方向沿三插地线插接孔的长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二封板(501)对应三插零线插接孔的位置设有第一封堵板(502),所述第二封板(501)对应三插火线插接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封堵板(503);所述第二封板(501)对应三插地线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地线插接让位孔(504);所述第二封板(501)和所述中盖板(302)之间沿所述第二封板(501)的滑移方向设置有第二复位弹性件(508);所述第二封板(501)位于所述地线插接让位孔(504)远离所述第一封堵板(502)和所述第二封堵板(50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向块(505),所述第三导向块(505)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朝向所述地线插接让位孔(504)倾斜,且未插入三插插头时,所述第三导向块(505)位于所述外盖板(2)上地线插接孔内;当插入三插插头后,第一封堵板(502)和第二封堵板(503)位移至不遮挡所述外盖板(2)上的火线插接孔和零线插接孔;
所述复位组件(6)包括复位按钮(601)、复位杆(602)和第三复位弹性件(603);所述复位按钮(601)固定连接在所述复位杆(602)的一端,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603)套设在所述复位杆(602)上,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603)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复位按钮(601),另一端抵接至所述通用结构座(301)相对所述复位按钮(601)的一侧;所述复位杆(602)滑移连接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内;所述复位杆(602)远离所述复位按钮(601)的一端连接有触头动作块(604),所述触头动作块(604)对应动触头(702)的侧边设有抬升块(605),所述抬升块(605)跟随所述复位杆(602)滑移连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内,用于靠近或远离所述动触头(702);
所述外盖板(2)上对应所述复位按钮(601)的边缘设置设定深度凹陷的让位区(202);
所述复位杆(602)远离所述复位按钮(601)的一端为导向端(606);所述导向端(606)的导向面朝向所述磁轭组件(8)所在的一侧,所述复位杆(602)和所述触头动作块(604)靠近所述磁轭组件(8)的一侧均开设有锁定槽(607);所述磁轭组件(8)包括压缩弹性件(801)、电磁脱扣线圈(802)、磁棒(803)和锁片(804);所述电磁脱扣线圈(802)固定安装在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所述磁棒(803)伸缩连接于所述电磁脱扣线圈(802)内;所述压缩弹性件(801)套设在所述磁棒(803)上,所述压缩弹性件(801)的一端抵接至电磁脱扣线圈(802)远离所述复位杆(602)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固定至所述磁棒(803)上;所述锁片(804)包括滑移槽部和锁定部,所述滑移槽部的槽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外盖板(2)的方向,所述磁棒(803)靠近所述复位杆(602)的一端卡接在所述滑移槽部内,且可沿所述滑移槽部的槽开口方向滑移;所述锁定槽(607)可供所述锁定部插接,所述磁棒(803)在所述压缩弹性件(801)的作用下用于推动所述锁片(804)靠近或远离所述锁定槽(6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7)设有两组,每组包括静触头(701)和动触头(702),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和所述中盖板(302)之间设置有限位浮动槽(707),所述动触头(70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静触头(701)的动触点(703),另一端设为浮动端(705),所述浮动端(705)浮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浮动槽(707)内;所述动触头(702)靠近所述静触头(701)的一侧面设置有触头弹性件(709),所述触头弹性件(709)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动触头(702),另一端抵接至所述中盖板(302),所述动触头(702)的远离所述静触头(701)的一侧用于供带动所述动触头(702)贴合至所述静触头(701)的动力件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702)位于所述限位浮动槽(707)的一端设为浮动凸块(706),所述插座连接结构包括通用结构座(301)和卡接在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的中盖板(302),所述限位浮动槽(707)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靠近所述中盖板(302)的一侧,且所述中盖板(302)上对应所述限位浮动槽(707)的位置设置有插接至所述限位浮动槽(707)的限位块(708),所述浮动凸块(706)浮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浮动槽(70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组件包括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所述三插组件在包括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铜件(306);所述第三铜件(306)位于第一铜件(304)和第二铜件(305)之间,为三插组件的接地端;所述第一铜件(304)的一端为两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火线插接端;第二铜件(305)位于插座的左侧,一端为两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另一端为三插组件的零线插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303)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靠近所述底座盒(1)的一侧;所述第一铜件(304)和所述第二铜件(305)位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靠近所述外盖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铜件(304)和所述第二铜件(305)上设置有插针(307),所述插针(307)穿过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并电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板(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401)上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404)远离第二插接让位孔(405)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块(408),所述第一导向块(408)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404)倾斜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封板(401)上所述第二插接让位孔(405)靠近所述第一插接让位孔(40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导向块(409),所述第二导向块(409)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插接让位孔(405)倾斜的第二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401)上还设有第一复位弹性件(410);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410)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06)靠近第二限位挡板(407)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块(409)靠近第一导向块(408)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410)处于压缩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板(302)上对应所述第二封板(501)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台阶(506),和/或,所述通用结构座(301)对应所述第二封板(501)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支撑台阶(50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设置有供所述三插组件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连通的嵌入部(509),两个所述嵌入部(509)沿所述第二封板(501)滑移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封堵板(502)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所述嵌入部(509),且所述第一封堵板(502)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嵌入部(509)的投影位于所述嵌入部(509)内;所述第二封堵板(503)完全覆盖靠近接地插接孔一侧的所述嵌入部(509),且所述第一封堵板(502)离接地插接孔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嵌入部(509)的投影位于所述嵌入部(50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试组件(9),所述测试组件(9)包括测试按钮(901)、测试电路板(902)和弹性按钮板(903);所述外盖板(2)上对应所述测试按钮(901)处设有测试按钮孔(204);所述底座盒(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按钮安装槽(108),所述测试电路板(902)设于所述按钮安装槽(108)内,所述弹性按钮板(903)压接于所述测试电路板(902)上,所述弹性按钮板(903)包括弹性压接部,所述弹性压接部包括按钮帽(906)和弹性形变桥(907),所述弹性形变桥(90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盒(1),所述弹性形变桥(907)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盒(1)的方向倾斜;所述按钮帽(906)固定连接于弹性形变桥(907)远离固定压接部(905)的一端,且所述按钮帽(906)平行扣设于所述测试按钮(90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908),所述指示灯(908)安装至所述测试电路板(902),且所述外盖板(2)上对应所述指示灯(908)的位置设置有出光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安装槽(108)内设置有支撑板(109)和膨胀定位柱(110),所述测试电路板(902)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09)上;所述弹性按钮板(903)压接于所述测试电路板(902)远离底座盒(1)的一侧,且所述弹性按钮板(903)对应所述膨胀定位柱(110)的位置设有定位孔(904),所述膨胀定位柱(110)膨胀后所述弹性按钮板(903)固定连接于所述膨胀定位柱(11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设的引线槽(310),所述引线槽(310)和所述底座盒(1)的内侧壁形成第一导线通道;所述中盖板(302)上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所述按钮安装槽(108)的第二导线通道,所述中盖板(302)位于第二导线通道处,卡接有边盖板(311)。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7)设有两组,所述脱扣组件(7)包括静触头(701)和动触头(702),其中一组所述脱扣组件(7)中,所述静触头(701)电连接在所述第一铜件(304)上,所述静触头(701)卡接定位于所述中盖板(302)靠近所述通用结构座(301)的一侧;所述动触头(702)位于所述静触头(701)和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之间,所述动触头(702)靠近所述静触头(701)的一侧设置与所述静触头(701)贴合的动触点(703),所述动触头(702)远离动触点(703)的一端设置有浮动端(705);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设置有供所述浮动端(705)浮动的限位浮动槽(707);所述中盖板(302)对应限位浮动槽(707)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708),所述限位块(708)插接至所述限位浮动槽(707)内,且与所述限位浮动槽(707)的底部预留有供所述浮动凸块(706)浮动的浮动距离;所述动触头(702)和所述中盖板(302)之间设置有触头弹性件(709),所述触头弹性件(709)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动触头(702),另一端抵接至所述中盖板(302)。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908),所述指示灯(908)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303)远离底座盒(1)的一侧,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对应主控电路板(303)上的指示灯(908)处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导光柱(10),所述导光柱(10)的一端正对指示灯(908),另一端伸出所述外盖板(2)上设有的灯孔(203)处。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设于所述通用结构座(301)上的束线垫块(312),且所述束线垫块(312)靠近所述主控电路板(303)所在的一侧,所述束线垫块(312)包括基块(3121)、基柱(3122)和基架(3123),所述基柱(3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块(3121)和所述基架(3123)之间,且所述基块(3121)和所述基架(3123)之间形成布线通道(3124),所述基块(3121)远离所述基架(3123)的一侧抵接至所述底座盒(1)的底部,所述基架(3123)远离所述基块(3121)的一侧抵接至所述第三铜件(306)。
CN202310202222.0A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Active CN116131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2222.0A CN116131013B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2222.0A CN116131013B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1013A CN116131013A (zh) 2023-05-16
CN116131013B true CN116131013B (zh) 2023-12-01

Family

ID=86299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2222.0A Active CN116131013B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1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6985B (zh) * 2023-09-12 2024-03-15 杭州汉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自保护插座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96A (en) * 1971-01-11 1973-05-31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8001053U (zh) * 2018-04-08 2018-10-23 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 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座
CN212517094U (zh) * 2020-07-09 2021-02-09 安徽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线圈脱扣机构以及漏电保护插座
CN213242902U (zh) * 2020-11-02 2021-05-18 法纳通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漏电保护插座的安全门机构
CN114284781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深圳市中科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插座
CN216488873U (zh) * 2021-12-22 2022-05-10 乐清市弗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CN218275384U (zh) * 2022-10-12 2023-01-10 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漏电保护插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96A (en) * 1971-01-11 1973-05-31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8001053U (zh) * 2018-04-08 2018-10-23 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 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座
CN212517094U (zh) * 2020-07-09 2021-02-09 安徽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线圈脱扣机构以及漏电保护插座
CN213242902U (zh) * 2020-11-02 2021-05-18 法纳通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漏电保护插座的安全门机构
CN216488873U (zh) * 2021-12-22 2022-05-10 乐清市弗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CN114284781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深圳市中科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插座
CN218275384U (zh) * 2022-10-12 2023-01-10 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漏电保护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1013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31013B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US20020168902A1 (en) Plug socket
RU2388120C2 (ru) Компонент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коробки и безвинтово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AU2020348701B2 (en) Small sliding multiple plug
CN109378639B (zh) 一种磁控触压插板
CN112054342B (zh) 一种户外防水防触电插线板
CN112072372B (zh) 一种母线式pdu
KR102180272B1 (ko) 팽창형 온도감지 전류차단 콘센트
KR102180277B1 (ko) 라운드형 온도감지 전류차단 콘센트
KR102362811B1 (ko) 전기 접속 커넥터
CN203839303U (zh) 便拆装式漏电断路器
CN217507764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插座
CN211719906U (zh) 插座及电源分配装置
KR200461083Y1 (ko) 스위치가 구비된 노출형 콘센트
CN108615983B (zh) 按压开关接线装置
CN218866922U (zh) 防触电插座
KR102626056B1 (ko) 커넥터 일체형 플러그 안전분리 콘센트
CN218677741U (zh) 一种防水插座
CN220209402U (zh) 一种安全门插座
CN219811678U (zh) 漏电保护插头的装配结构
KR102180275B1 (ko) 플런저형 온도감지 전류차단 콘센트
CN220234240U (zh) 具有充电输出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CN220605056U (zh) 一种防护型插座
CN219371465U (zh) 一种具有滑动型保护门结构的电源插座
CN220628283U (zh) 用于过载保护的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