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4815A -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4815A
CN116124815A CN202211629608.1A CN202211629608A CN116124815A CN 116124815 A CN116124815 A CN 116124815A CN 202211629608 A CN202211629608 A CN 202211629608A CN 116124815 A CN116124815 A CN 116124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electric control
pressure gauge
liqui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96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冬进
曲彦颖
吴应松
王俊亭
陶振强
万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296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4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4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G01N24/081Making measurements of geologic samples, e.g. measurements of moisture, pH, porosity, permeability, tortuosity or visco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0Concentrating samples
    • G01N1/4044Concentrating samples by chemical techniques; Digestion; Chemical de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06Details, e.g. sample holders, mounting samples for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G01N15/082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and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permeation rate or pressure 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涉及对地质岩土介质的检测领域,本方案中提出的系统在不更换实验装置的前提下,对于取样岩心进行气测,液测,酸化和酸化后液测等渗透率的检测,降低了因为更换管线造成的实验误差,也减少了更换实验装置所花费的时间。同时在线实时核磁检测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取样岩心在酸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过程,更直观,更准确的确定相关实验数据,增加取样岩心的渗透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地质岩土介质的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储层岩石是多孔介质,岩石的渗透率是工程师比较关心的储层特性,渗透性具体是表示砂岩在一定的压差下,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渗透性一般用渗透率表示。岩石的渗透率则直接影响到油,气井的产量。
目前实验室进行气测,液测和酸化试验大部分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并且取样岩心的物理特性大多是通过酸化反应前后的CT扫描图进行对比,也即在酸化之前进行CT扫描,酸化之后再进行CT扫描,最后将前后的扫描结构进行对比比较;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实时观测到酸化时岩心在酸液作用下形成的孔隙。然后进行气测、液测的独立操作,也正是气测、液测的独立操作会对变量的控制增加相应难度,更有可能会形成误差。
并且,酸化实验后对于取样岩心再进行液测或者气测,需要重新更换对应的系统装置,最终的试验结果也会因为装置的更换而形成误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在不更换实验系统装置的前提下,对取样岩心进行气测、液测、酸化和酸化后液测等渗透率的检测,降低了因为更换管线造成的实验误差,也减少了更换实验装置所花费的时间;同时采用在线实时核磁检测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取样岩心在酸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过程,更直观,更准确的确定相关实验数据,提高取样岩心的渗透率的检测精度。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详细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包括
供气瓶,所述供气瓶通过气体介质通道为向整个系统提供气体介质;
基液介质流道,所述基液介质流道与所述供气瓶连通,在所述供气瓶的作用下使得基液介质流道中的基液介质流向系统;
酸液介质流道,所述酸液介质流道与所述供气瓶连通,在所述供气瓶的作用下使得酸液介质流道中的酸液介质流向系统;
所述气体介质通道、基液介质流道和酸液介质流道在尾端合并连接成总管线,所述总管线中连接有岩心固定组件,所述岩心固定组件被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包围监测;所述总管线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监测机构和排液监测机构;所述排气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气体介质;所述排液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基液或者酸液。
进一步的,所述岩心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器和环压器,将岩心放置到所述夹持器内后在通过环压器进行紧固压紧;所述夹持器与所述总管线接通,使得通过所述总管线的气体、基液或者酸液能够注入到岩心中。
进一步的,所述岩心固定组件的入口处安装有入口压力表;所述岩心固定组件的出口处安装有出口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气体介质通道、基液介质流道和酸液介质流道连通;
所述气体介质通道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
所述基液介质流道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
所述酸液介质流道中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
所述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基液介质流道中还设置有基液容器;所述基液容器内盛装有基液,所述供气瓶向所述基液容器内注入气体,使得所述基液向着总管线的方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酸液介质流道中还设置有酸液容器;所述酸液容器内盛装有酸液,所述供气瓶向所述酸液容器内注入气体,使得所述酸液向着总管线的方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酸液介质流道与所述基液介质流道之间还通过引流管道连通;所述酸液介质流道中还设置有中间容器,所述中间容器中内置有搅拌器;
所述基液通过所述引流管道进入酸液介质流道中,在带有搅拌器的密闭中间容器内与酸液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总管线中还设置有第一排液管道,所述第一排液管道通过第一三通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入口压力表的前方,所述第一排液管道外接第一溶液接收器。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监测机构包括第二排液管和第二溶液接收器,所述第二排液管通过第二三通控制器与所述总管线接通;所述排气监测机构包括U型管和注入在所述U型管内的液体。
正对以上切换系统,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方法,具体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检测开始前,检测各个管线的密封性,管线使用哈氏合金材料制成,检测管线连接处的连接情况,检测供气瓶的气流控制,打开计算机操作系统;
步骤二:对取样的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初始检测结果R1;
步骤三:关闭所有阀门,将取样的岩心放入夹持器中,通过环压器将取样岩心固定在夹持器中,按照设计图连接所有管线,将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中的温度设定为所需数值;
步骤四:打开供气瓶的气阀,使气体以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稳定输出,通过设定计算机操作系统控制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与入口压力表之间的连接,打开连接U型管的第二三通控制器;
步骤五:先对取样岩心进行气测,计算机操作系统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将流量设定为400ml/min,观测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当U型管20中有稳定流量气体析出时,记录气体流动数据F1,F1为气测检测结果;
步骤六:气测结束后,对取样岩心进行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中所注的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中,观测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处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据F2,F2为液测检测结果;
步骤七:计算机操作系统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中;
步骤八:液测结束后进行酸化试验,计算机操作系统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分别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流量数值和第三电动控制阀的流量数值,将基液容器中所注液体通过引流管道与酸液容器中所注酸液平稳混合,流入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中,通过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平稳推进至夹持器中,观测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据F3,F3为酸测检测结果;
然后,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2,
保留第二溶液接收器中的液体进行后续滴定试验;
步骤九:计算机操作系统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中;
步骤十:酸化实验结束后,对取样岩心冲洗并进行二次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中所注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中,观测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的数据F3,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3;
步骤十一:关闭供气瓶,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关闭环压器,关闭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将夹持器中的取样岩心取出;
步骤十二:将气测、液测和酸测的数据F1,F2,F3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得到的R1,R2,R3的数据和图像,将数据和未经过酸化焖井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到岩心的物性及结构变化。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系统中通过结构的合理布局,可以对岩心进行多相流体快速切换的流动实验,并在液测和酸化实验各个节点时间对岩心进行检测,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进行渗透率的测量以及酸化实验的进行,采用在线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观测岩心的物性及结构变化。具体而言,
1.利用计算机控制多相流流速。采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分别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智能实现多相流体的快速切换,更精准地控制多相流体的流量,无需进行人工手动调试,也可在线实时记录相关数据。
2.实现多相流体快速切换的流动实验。使用四通控制阀将三条管线与供气瓶连接,使得气测,液测,酸化,酸化后再液测得以一体化实现,无需频繁更换管线,在夹持器入口处设置的三通控制阀可以将前方管线内的残液全部排出,减少残液对岩心的影响,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3.利用NMR(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动态监测岩心物性参数的变化。由于使用核磁共振系统可以实时观测到酸化实验时的岩心的物性参数特性,随着时间和酸液变化,得到任意时间节点下相同取样岩心的物性参数特性,分析处理相应数据后可以得出酸化实验对于取样岩心的影响,是否能增加油气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系统的原理布局图。
其中:100供气瓶、101计算机操作系统、110气体介质通道、111第一电动控制阀、120基液介质流道、121第二电动控制阀、122基液容器、130酸液介质流道、131第三电动控制阀、132酸液容器、140引流管道、141中间容器、200总管线、201入口压力表、202出口压力表、203第一排液管道、204第一三通控制器、205第一溶液接收器、206第二排液管、207第二溶液接收器、208第二三通控制器、209U型管、300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1夹持器、302环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通过采用本方案中提供的切换系统,可以智能实现多相流体的快速切换,更精准地控制多相流体的流量,无需进行人工手动调试,也可在线实时记录相关数据。
具体的,切换系统的组成包括供气瓶100和分别与供气瓶100连通的气体介质通道110、基液介质流道120和酸液介质流道130。其中供气瓶100通过气体介质通道110为向整个系统提供气体介质;基液介质流道120与供气瓶100连通,在供气瓶100的作用下使得基液介质流道120中的基液介质流向系统;酸液介质流道130同样与供气瓶100连通,在供气瓶100的作用下使得酸液介质流道中的酸液介质流向系统。
其中气体介质通道110、基液介质流道120和酸液介质流道130在尾端合并连接成总管线200,在总管线200中连接有岩心固定组件,岩心固定组件被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包围监测;总管线200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监测机构和排液监测机构;排气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气体介质;排液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基液或者酸液。
为了便于对本系统的充分理解,下面对系统的具体组成作详细的介绍。
具体而言,供气瓶100通过四通阀分别与气体介质通道110、基液介质流道120和酸液介质流道130连通;其中,在气体介质通道110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基液介质流道120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121;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并且,第一电动控制阀111、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由计算机操作系统101进行控制。
同时在基液介质流道120中还设置有基液容器122;在基液容器122内盛装有基液,供气瓶100向基液容器122内注入气体,将使得基液向着总管线200的方向流动。
同时,在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还设置有酸液容器132;酸液容器132内盛装有酸液,供气瓶100向酸液容器132内注入气体,将使得酸液向着总管线200的方向流动。
在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中,酸液介质流道130与基液介质流道120之间还通过引流管道140连通;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还设置有中间容器141,中间容器141中内置有搅拌器;基液通过引流管道140进入酸液介质流道130中,在带有搅拌器的密闭中间容器141内与酸液进行混合。
在岩心固定组件的入口处安装有入口压力表201;同时在岩心固定组件的出口处安装有出口压力表202;在总管线200中还设置有第一排液管道203,第一排液管道203通过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在入口压力表201的前方,第一排液管道203外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
岩心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器301和环压器302,岩心放置到夹持器301内后在通过环压器302进行紧固压紧;夹持器301与总管线200接通,使得通过总管线200的气体、基液或者酸液能够注入到岩心中。
同时,在排液监测机构包括第二排液管206和第二溶液接收器207,第二排液管206通过第二三通控制器208与总管线200接通;排气监测机构包括U型管209和注入在U型管209内的液体。
以上为本系统的具体组成结构,下面利用以上方案中提供的系统,来介绍具体的使用步骤。具体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检测开始前,检测各个管线的密封性,管线使用哈氏合金材料制成,检测管线连接处的连接情况,检测供气瓶100的气流控制,打开计算机操作系统101;
步骤二:对取样的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初始检测结果R1;
步骤三:关闭所有阀门,将取样的岩心放入夹持器301中,通过环压器302将取样岩心固定在夹持器301中,按照设计图连接所有管线,将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的温度设定为所需数值;
步骤四:打开供气瓶100的气阀,使气体以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稳定输出,通过设定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控制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与入口压力表201之间的连接,打开连接U型管209的第二三通控制器208;
步骤五:先对取样岩心进行气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流量设定为400ml/min,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U型管209中有稳定流量气体析出时,记录气体流动数据F1,F1为气测检测结果;
步骤六:气测结束后,对取样岩心进行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的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2,F2为液测检测结果;
步骤七: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中;
步骤八:液测结束后进行酸化试验,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分别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流量数值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的流量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所注液体通过引流管道140与酸液容器132中所注酸液平稳混合,流入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141中,通过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141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3,F3为酸测检测结果;
然后,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2,
保留第二溶液接收器207中的液体进行后续滴定试验;
步骤九: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中;
步骤十:酸化实验结束后,对取样岩心冲洗并进行二次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所注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3,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3;
步骤十一:关闭供气瓶100,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关闭环压器302,关闭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将夹持器301中的取样岩心取出;
步骤十二:将气测、液测和酸测的数据F1,F2,F3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得到的R1,R2,R3的数据和图像,将数据和未经过酸化焖井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到岩心的物性及结构变化。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结构的合理布局,可以对岩心进行多相流体快速切换的流动实验,并在液测和酸化实验各个节点时间对岩心进行检测,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进行渗透率的测量以及酸化实验的进行,采用在线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观测岩心的物性及结构变化。具体而言,
1.利用计算机控制多相流流速。采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分别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智能实现多相流体的快速切换,更精准地控制多相流体的流量,无需进行人工手动调试,也可在线实时记录相关数据。
2.实现多相流体快速切换的流动实验。使用四通控制阀将三条管线与供气瓶连接,使得气测,液测,酸化,酸化后再液测得以一体化实现,无需频繁更换管线,在夹持器入口处设置的三通控制阀可以将前方管线内的残液全部排出,减少残液对岩心的影响,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3.利用NMR(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动态监测岩心物性参数的变化。由于使用核磁共振系统可以实时观测到酸化实验时的岩心的物性参数特性,随着时间和酸液变化,得到任意时间节点下相同取样岩心的物性参数特性,分析处理相应数据后可以得出酸化实验对于取样岩心的影响,是否能增加油气产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因此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气瓶(100),所述供气瓶(100)通过气体介质通道(110)为向整个系统提供气体介质;
基液介质流道(120),所述基液介质流道(120)与所述供气瓶(100)连通,在所述供气瓶(100)的作用下使得基液介质流道(120)中的基液介质流向系统;
酸液介质流道(130),所述酸液介质流道(130)与所述供气瓶(100)连通,在所述供气瓶(100)的作用下使得酸液介质流道(130)中的酸液介质流向系统;
所述气体介质通道(110)、基液介质流道(120)和酸液介质流道(130)在尾端合并连接成总管线(200),所述总管线(200)中连接有岩心固定组件,所述岩心固定组件被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包围监测;所述总管线(200)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监测机构和排液监测机构;所述排气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气体介质;所述排液监测机构被配置为监测系统中排出的基液或者酸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器(301)和环压器(302),将岩心放置到所述夹持器(301)内后在通过环压器(302)进行紧固压紧;所述夹持器(301)与所述总管线(200)接通,使得通过所述总管线(200)的气体、基液或者酸液能够注入到岩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固定组件的入口处安装有入口压力表(201);所述岩心固定组件的出口处安装有出口压力表(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瓶(100)通过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气体介质通道(110)、基液介质流道(120)和酸液介质流道(130)连通;
所述气体介质通道(110)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111);
所述基液介质流道(120)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121);
所述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131);
所述第一电动控制阀(111)、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由计算机操作系统(101)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液介质流道(120)中还设置有基液容器(122);所述基液容器(122)内盛装有基液,所述供气瓶(100)向所述基液容器(122)内注入气体,使得所述基液向着总管线(200)的方向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还设置有酸液容器(132);所述酸液容器(132)内盛装有酸液,所述供气瓶(100)向所述酸液容器(132)内注入气体,使得所述酸液向着总管线(200)的方向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液介质流道(130)与所述基液介质流道(120)之间还通过引流管道(140)连通;所述酸液介质流道(130)中还设置有中间容器(141),所述中间容器(141)中内置有搅拌器;
所述基液通过所述引流管道(140)进入酸液介质流道(130)中,在带有搅拌器的密闭中间容器(141)内与酸液进行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线(200)中还设置有第一排液管道(203),所述第一排液管道(203)通过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在所述入口压力表(201)的前方,所述第一排液管道(203)外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监测机构包括第二排液管(206)和第二溶液接收器(207),所述第二排液管(206)通过第二三通控制器(208)与所述总管线(200)接通;所述排气监测机构包括U型管(209)和注入在所述U型管(209)内的液体。
10.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流切换系统进行切换,具体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检测开始前,检测各个管线的密封性,管线使用哈氏合金材料制成,检测管线连接处的连接情况,检测供气瓶(100)的气流控制,打开计算机操作系统(101);
步骤二:对取样的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初始检测结果R1;
步骤三:关闭所有阀门,将取样的岩心放入夹持器(301)中,通过环压器(302)将取样岩心固定在夹持器(301)中,按照设计图连接所有管线,将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的温度设定为所需数值;
步骤四:打开供气瓶(100)的气阀,使气体以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稳定输出,通过设定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控制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与入口压力表(201)之间的连接,打开连接U型管(209)的第二三通控制器(208);
步骤五:先对取样岩心进行气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流量设定为400ml/min,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U型管(209)20中有稳定流量气体析出时,记录气体流动数据F1,F1为气测检测结果;
步骤六:气测结束后,对取样岩心进行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所注的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2,F2为液测检测结果;
步骤七: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中;
步骤八:液测结束后进行酸化试验,计算机操作系统(10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分别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流量数值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的流量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所注液体通过引流管道(140)与酸液容器(132)中所注酸液平稳混合,流入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141)中,通过带有搅拌器的中间容器(141)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3,F3为酸测检测结果;
然后,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2,
保留第二溶液接收器(207)中的液体进行后续滴定试验;
步骤九: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一三通控制器(204)连接溶液接收器管线的开关,设定数值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111)将气体平稳推进管线,将管线中残余液体流入第一溶液接收器(205)中;
步骤十:酸化实验结束后,对取样岩心冲洗并进行二次液测,计算机操作系统(101)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121),设定第二电动控制阀(121)以固定数值将基液容器(122)中所注液体平稳推进至夹持器(301)中,观测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当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值发生变化,且第二溶液接收器(207)处得到的出口流量与入口流量一致时,记录入口压力表(201)和出口压力表(202)的数据F3,将取样岩心在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中进行物理参数的在线检测,记录检测结果R3;
步骤十一:关闭供气瓶(100),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111)、第二电动控制阀(121)和第三电动控制阀(131),关闭环压器(302),关闭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将夹持器(301)中的取样岩心取出;
步骤十二:将气测、液测和酸测的数据F1,F2,F3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300)得到的R1,R2,R3的数据和图像,将数据和未经过酸化焖井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到岩心的物性及结构变化。
CN202211629608.1A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Pending CN116124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608.1A CN116124815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608.1A CN116124815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4815A true CN116124815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9608.1A Pending CN116124815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48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0462A (zh) * 2023-09-18 2023-10-24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用于研究压裂页岩油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0462A (zh) * 2023-09-18 2023-10-24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用于研究压裂页岩油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6930462B (zh) * 2023-09-18 2024-01-26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用于研究压裂页岩油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3790B1 (en) Reactor assembly
CN116124815A (zh) 一种基于在线核磁检测的多相流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1692093A (zh)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自动分析仪和自动分析方法
CN107314950A (zh) 一种测定二氧化碳在多孔介质中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03868839A (zh) 一种非常规岩心超低渗透率的全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7538217A (zh) 分析岩石中富氦天然气渗透、运移特征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07932A (zh) 水下原位进样稀释器
JP2000241401A (ja) 電気絶縁油中ガスの分析装置
CN113155797B (zh) Oh自由基测量干扰判定和无干扰测量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975536A (zh) 一种多通道汽化检测平台及其应用
CN107589101B (zh) 基于紫外荧光法的在线含油污水检测装置
CN113252529B (zh) 一种金属管件的高温气体驱动渗透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JP4897437B2 (ja) 低分子化合物溶液循環型フローnmr装置
CN115586110A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测试气液扩散距离及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
CN114428095A (zh) 基于陶瓷夹持器的核磁共振驱替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1721375A (zh) 一种在线评价钻井液滤失性能的装置
CN220017024U (zh) 一种用于除气操作的转换组件和光学比色皿
CN114166680B (zh) 一种测定原油固相沉积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17169088B (zh) 一种高压氢渗透连续监测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KR102547243B1 (ko) 1차계통 수화학 모사장치
CN221350201U (zh) 一种真体积测试装置
US11821823B2 (en) Creating a hydrogen sulfide crude oil reference standard
CN218769409U (zh) 一种适用于过程质谱仪的毛细管进样装置
CN110967453A (zh) 一种通量观测系统漏率测试装置及零通量漏率测试方法
CN117990563A (zh) 一种测定煤层气扩散系数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