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6470A -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6470A
CN116116470A CN202111342718.5A CN202111342718A CN116116470A CN 116116470 A CN116116470 A CN 116116470A CN 202111342718 A CN202111342718 A CN 202111342718A CN 116116470 A CN116116470 A CN 116116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opening
microfluidic chip
channe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2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27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64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1142 priority patent/WO20230832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6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包括盒体、微流控芯片和盒盖;盒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底部设置有芯片槽和环形槽,环形槽绕设于芯片槽外侧,盒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芯片槽相连通;微流控芯片容置于芯片槽内,微流控芯片内设置微流道,微流控芯片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通过微流道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开口与进液口对应连接,第二开口与出液口相对应连接;盒盖盖合于盒体的开口处,盒盖上设置有环形卡条,环形卡条卡合于环形槽内。本发明设置回旋流结构,不仅用于前期1‑20ml/min流速范围的低流速纳米药物处方筛选,更突破性的解决工艺放大的问题,最高流速可以支持到120ml/min。

Description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体液体流动混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背景技术
微流控是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或微小体积流体的技术,尤其针对微米和亚微米结构。
微流控的早期概念是采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制作气相色谱仪,而后扩展到微流控毛细管电泳仪和微反应器等。微流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微尺度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流体性质,如层流和液滴等。借助这些独特的流体现象,微流控可以实现一系列常规方法所难以完成的微加工和微操作。目前,微流控被认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常见的流控芯片盒制作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给研发单位或人员带来高昂的研发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特点,本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质量更好的微流控芯片盒,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底部设置有芯片槽和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绕设于所述芯片槽外侧,所述盒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芯片槽相连通;
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容置于芯片槽内,所述微流控芯片内设置微流道,所述微流控芯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微流道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出液口相对应连接;
盒盖,所述盒盖盖合于所述盒体的开口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卡合于所述环形槽内。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流道的结构包括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鱼骨结构、特斯拉结构和回旋流结构。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流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液微流道和至少一个混合微流道。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微流道为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型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
所述进液微流道为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型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微流道为回旋流混合微流道,所述回旋流混合微流道为多个S型微流道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构成的回旋流混合微流道。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口与进液微流道一一对应,所述进液微流道的一端与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进液微流道的另一端与混合微流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混合微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同一侧。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液口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开口与出液口设置有密封结构;
所述进液口设置有中空的进液柱,所述出液口设置有中空的出液柱,所述进液柱和出液柱均朝向远离盒体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芯片槽底部设置限位柱,所述微流控芯片上设置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容纳于限位孔内。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还固定连接有把手端,所述把手端位于所述盒体远离出液口的一端,所述把手端的至少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微流道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进液微流道的形状和内径尺寸相同,或
至少两个进液微流道的形状和/或内径尺寸不同。
作为本专利所述微流控芯片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所述芯片槽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液密封槽和出液密封槽,所述进液密封槽和出液密封槽内均容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密封圈与进液口相抵触,所述第二开口通过密封圈与出液口相抵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1)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设置微流道,通过设置微流道的形状(包括直线、曲线、环绕型、回旋流型或其他等)、结构(包括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鱼骨结构、特斯拉结构、回旋流结构或其他结构等)和内径尺寸,来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及对混合后液体的混合、和/或包覆、和/或比例配置、和/或分离、和/或分选、和/或提纯等等的操作,以获得理想的制备产物。
(2)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微流道,适用于实验或小批量产品制作,及精确制备目标产物;同时也能够进行工艺放大,应用于生产上,这是其他微流控芯片盒很难做到的地方。本专利微流控芯片盒不仅可以用于前期1-20ml/min流速范围的低流速纳米药物处方筛选,更突破性的解决了工艺放大的问题,最高流速可以支持到120ml/min。
(3)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设置的微流道的结构根据需要包括但不限于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结构(即鱼骨结构)和特斯拉结构等等;优选的回旋流结构能够达到120ml/min的高流速,同时制得的微流体混合液的包封率和分散性更好。
(4)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密封圈,实现微流控芯片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盒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密封连接,防止液体洒漏,不仅影响实验结果,且会污染再次制备的原料或产物。
(5)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限位柱,不仅能够对微流控芯片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防止微流控芯片在芯片槽内滑动错位,且具有防呆作用,防止微流控芯片反方向安装,造成微流控芯片盒无法使用。
(6)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把手端,用于手扶把手端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于盒体槽内,或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以使卡扣有微流控芯片盒的支撑主体转动,设置凸起,能够起到防滑作用,便于操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盒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21-盒体,22-微流控芯片,23-盒盖,211-容置腔,2111-芯片槽,2112-环形槽,2113-进液密封槽,2114-出液密封槽,2115-限位柱,2116-内环形凸条,2117-外环形凸条,212-进液口,2121-进液柱,213-出液口,2131-出液柱,214-把手端,2141-凸起,221-进液微流道,2211-第一进液微流道,2212-第二进液微流道,222-混合微流道,223-第一开口,224-第二开口,226-限位孔,231-环形卡条,232-固定槽,24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一端”、“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设有”、“连接”、“设置有”、“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盒主要应用于微流体设备上,在进液口接入原料液体,控制不同原料液体的流量及流速,制备得到目标产物,并收集目标产物。所述微流体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包括开口和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支撑主体内,支撑主体上开设有盒体槽,微流控芯片盒卡扣于盒体槽内,微流控芯片盒的进液口下方设置有送液装置,微流控芯片盒的出液口下方设置有接液装置。
下面以应用于微流体设备上为例,阐述微流控芯片盒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9,如图1-9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包括盒体21、微流控芯片22和盒盖23;
所述盒体21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211,所述容置腔211底部设置有芯片槽2111和环形槽2112,所述环形槽2112绕设于所述芯片槽2111外侧,所述芯片槽2111和环形槽2112间隔设置,即所述芯片槽2111和环形槽2112不连通,所述盒体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液口212和至少一个出液口213,所述进液口212和出液口213均与芯片槽2111相连通;示例中,所述进液口212设置有中空的进液柱2121,所述出液口213设置有中空的出液柱2131,所述进液柱2121和出液柱2131均朝向远离盒体21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液柱2121和出液柱2131均与盒体21一体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液口212和出液口213均为圆形,所述进液柱2121和出液柱2131均为圆柱形。示例中,所述盒体21底部设置有内环形凸条2116和外环形凸条2117,所述内环形凸条2116和外环形凸条2117同轴设置,所述内环形凸条2116和外环形凸条2117之间形成环形槽2112,所述内环形凸条2116围成芯片槽2111。
优选的,所述盒体21还固定连接有把手端214,所述把手端214位于所述盒体21远离出液口213的一端,所述把手端214的至少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2141,所述凸起2141优选为圆弧形凸起,当然所述凸起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示例中,多个所述凸起2141呈阵列设置。设置所述把手端214,用于手扶把手端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于盒体槽内,或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以使卡扣有微流控芯片盒的支撑主体转动,设置所述凸起,能够起到防滑作用,便于操作,但凸起并不限于圆弧形,或并不限于凸起,还可以是在把手端表面设置凹凸纹路,只要能起到增大摩擦力又不会对手产生损伤的皆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示例中,所述把手端214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凸起2141。示例中,所述把手端214远离容纳腔211的一端为弧形,所述弧形轴线方向与所述容纳腔211平行。
所述微流控芯片22容置于芯片槽2111内,所述微流控芯片22内设置微流道,所述微流道的结构根据需要包括但不限于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结构(即鱼骨结构)、特斯拉结构和回旋流结构等等。示例中,所述微流道的结构优选为回旋流结构,实验证实回旋流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流速、同时包封率和分散性也更佳。所述微流道包括至少两个进液微流道221和至少一个混合微流道222,所述微流控芯片22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开口223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224,所述第一开口223与进液微流道22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出液口相对应,所述进液微流道221的一端与第一开口223相连通,所述进液微流道221的另一端与混合微流道22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混合微流道22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口224相连通;示例中,所述芯片槽2111内径与所述微流控芯片22外径相一致,所述第一开口223和第二开口224均设置在微流控芯片22的同一侧。微流控芯片2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类、不锈钢和PEEK等,所述聚合物类包括但不限于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其微流控芯片22的制作方法包括但不限制于注塑、精密机加工等材料加工手法,同时微流控芯片通道的封装工艺包括但不限于超声键合、热压键合、激光焊接和冷/热压焊等等。
所述盒盖23盖合于所述盒体21的开口处,所述盒盖23抵触微流控芯片22于芯片槽内,所述盒盖23上设置有环形卡条231,所述环形卡条231卡合于所述环形槽2112内。示例中,所述环形卡条231的内侧具有倾斜面,设置所述倾斜面,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使得所述环形卡条231超声波焊接并密封在环形槽2112内。所述盒盖2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槽232,所述微流控芯片盒安装于设备上时,所述微流控芯片盒能够通过固定槽固定于设备上,固定槽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设备上开设有盒体槽,所述盒体槽侧壁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与固定槽相对应,所述微流控芯片盒插入盒体槽内时,所述突起结构卡扣于固定槽内。
所述混合微流道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形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示例中,所述混合微流道222为回旋流型微流道,所述回旋流型微流道为多个S型微流道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构成的回旋流混合微流道,沿着原料液体的流动方向,相邻两个S型微流道结构可以平滑相连接,也可以错位相连接,可以错位于前一个S型微流道结构的内部,也可以错位于前一个S型微流道结构的外部。示例中,后一个S型微流道结构错位于前一个S型微流道结构的内部,如图7所示。所述混合微流道能够使原料液体混合、和/或包覆、和/或比例配置、和/或分离、和/或分选、和/或提纯。通过设置微流道的形状、结构以及微流道内径,使得微流道能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液体进行很好的混合、和/或包覆、和/或比例配置、和/或分离、和/或分选、和/或提纯等等的操作,以达到实验制备的目的。
所述进液微流道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形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示例中,所述进液微流道为直线型微流道。所述进液微流道包括第一进液微流道2211和第二进液微流道2212,所述第一进液微流道2211和第二进液微流道2212的形状和内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通过设置进液微流道的形状和内径尺寸来控制原料液体的流量及流速,以使不同的原料液体混合后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包覆效果或其他等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开口223与所述进液口21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开口224与出液口21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示例中,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241,所述芯片槽2111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液密封槽2113和出液密封槽2114,所述进液密封槽2113和出液密封槽2114内均容置有密封圈241,所述第一开口223通过密封圈241与进液口212相抵触,所述第二开口224通过密封圈241与出液口213相抵触。当然,进液密封槽2113内的密封圈241与出液密封槽2114的密封圈24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液密封槽2113内的密封圈241与进液密封槽2113相匹配,出液密封槽2114的密封圈241与出液密封槽2114相匹配。示例中,所述进液密封槽2113与所述进液口212同轴设置,所述出液密封槽2114与所述出液口213同轴设置,所述进液密封槽2113内径大于所述进液口212内径,所述出液密封槽2114内径大于所述出液口213内径,所述进液密封槽2113内的密封圈241外径大于第一开口223内径,所述出液密封槽2114的密封圈241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224内径;实现微流控芯片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盒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密封连接,防止液体洒漏,不仅影响实验结果,且会污染再次制备的原料或产物。
在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槽2111底部设置限位柱2115,所述微流控芯片22上设置贯通的限位孔226,所述限位柱2115容纳于限位孔226内。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孔226能限定微流控芯片22在芯片槽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出液口对应连通,不致错位,避免出现漏液或堵塞等情况,还能起到固定微流控芯片22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盒主要用于物料的混合和液滴的生成,特别是纳米药物、纳米载体和微球的制备。纳米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核酸类药物、小分子纳米药物和纳米晶药物等,纳米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脂质纳米粒(LNP)、聚合物、多肽和蛋白等所述核酸类药物包括但不限于mRNA、siRNA、环状RNA和自复制RNA等,所述小分子纳米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脂质体和阿霉素脂质体等;微球包括但不限于PLGA微球、凝胶微球和栓塞微球等。
我们分别使用传统分开搭建式微流控装置和本公司研发的微流控设备测试了经典LNP处方包裹mRNA药物的工艺制备情况,处方中所选用的LNP的为经典的Dlin-MC3处方(溶解于100%药用乙醇中),包裹物选用了荧光素酶mRNA(Luc mRNA),溶解于一定PH值中的注射用水缓冲液中),出于保密原因,具体处方浓度不予公布。
表1微流控设备和传统分开搭建式微流控装置制备经典LNP处方包裹mRNA药物情况表
Figure BDA0003352742110000091
上述PDI表示聚合物分散性指数,其数据结果证实了使用本专利微流控芯片盒制得的LNP处方包裹mRNA药物分散性更好、包封率更高,本专利微流控芯片盒与微流控设备搭配能够提供达到120ml/min的高流速,从而有利于实现生产上的工艺放大,故而本专利微流控盒的有效实用更强、使用更为方便便捷、效率更高,有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部件的所有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自由组合,另外,部件结构上的变化、变型和修改也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设置微流道,通过设置微流道的形状(包括直线、曲线、环绕型、回旋流型或其他等)、结构(包括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鱼骨结构、特斯拉结构、回旋流结构或其他结构等)和内径尺寸,来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及对混合后液体的混合、和/或包覆、和/或比例配置、和/或分离、和/或分选、和/或提纯等等的操作,以获得理想的制备产物,特别是制备核酸类药物或者疫苗的纳米包裹等。
(2)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微流道,适用于实验或小批量产品制作,及精确制备目标产物;同时也能够进行工艺放大,应用于生产上,这是其他微流控芯片盒很难做到的地方。本专利微流控芯片盒不仅可以用于前期1-20ml/min流速范围的低流速纳米药物处方筛选,更突破性的解决了工艺放大的问题,最高流速可以支持到120ml/min。
(3)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设置的微流道的结构根据需要包括但不限于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结构(即鱼骨结构)和特斯拉结构等等;优选的回旋流结构能够达到120ml/min的高流速,同时制得的微流体混合液的包封率和分散性更好。
(4)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密封圈,实现微流控芯片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盒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密封连接,防止液体洒漏,不仅影响实验结果,且会污染再次制备的原料或产物。
(5)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限位柱,能够对微流控芯片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避免微流控芯片滑动错位出现漏液或堵塞等情况。
(6)本专利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设置把手端,用于手扶把手端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于盒体槽内,或推动微流控芯片盒,以使卡扣有微流控芯片盒的支撑主体转动,设置凸起,能够起到防滑作用,便于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21),所述盒体(21)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211),所述容置腔(211)底部设置有芯片槽(2111)和环形槽(2112),所述环形槽(2112)绕设于所述芯片槽(2111)外侧,所述盒体(2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口(212)和至少一个出液口(213),所述进液口(212)和出液口(213)均与芯片槽(2111)相连通;
微流控芯片(22),所述微流控芯片(22)容置于芯片槽(2111)内,所述微流控芯片(22)内设置微流道,所述微流控芯片(2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23)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224),所述第一开口(223)通过微流道与第二开口(224)连通,所述第一开口(223)与所述进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出液口相对应连接;
盒盖(23),所述盒盖(23)盖合于所述盒体(21)的开口处,所述盒盖(23)上设置有环形卡条(231),所述环形卡条(231)卡合于所述环形槽(21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的结构包括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SHM鱼骨结构、特斯拉结构和回旋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液微流道(221)和至少一个混合微流道(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流道为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型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
所述进液微流道为直线型微流道、和/或环绕型微流道、和/或曲线型微流道、和/或回旋流型微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流道(222)为回旋流型微流道,所述回旋流型微流道为多个S型微流道依次首尾相接构成的回旋流型微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23)与进液微流道(221)一一对应,所述进液微流道(221)的一端与第一开口(223)相连通,所述进液微流道(221)的另一端与混合微流道(22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混合微流道(22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口(224)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开口(223)与所述进液口(212)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开口(224)与出液口(213)设置有密封结构;
所述进液口(212)设置有中空的进液柱(2121),所述出液口(213)设置有中空的出液柱(2131),所述进液柱(2121)和出液柱(2131)均朝向远离盒体(21)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槽(2111)底部设置限位柱(2115),所述微流控芯片(22)上设置限位孔(226),所述限位柱(2115)容纳于限位孔(226)内;
所述盒体(21)还固定连接有把手端(214),所述把手端(214)位于所述盒体(21)远离出液口(213)的一端,所述把手端(214)的至少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214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微流道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进液微流道的形状和内径尺寸相同,或
至少两个进液微流道的形状和/或内径尺寸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241),所述芯片槽(2111)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液密封槽(2113)和出液密封槽(2114),所述进液密封槽(2113)和出液密封槽(2114)内均容置有密封圈(241),所述第一开口(223)通过密封圈(241)与进液口(212)相抵触,所述第二开口(224)通过密封圈(241)与出液口(213)相抵触。
CN202111342718.5A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Pending CN116116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718.5A CN116116470A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PCT/CN2022/131142 WO2023083257A1 (zh) 2021-11-12 2022-11-10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及其微流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718.5A CN116116470A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6470A true CN116116470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2718.5A Pending CN116116470A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64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7864B2 (en) Scale-up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Yao et al.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reactors
JP5624310B2 (ja) 流体分散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429354B2 (en) Structural units that define fluidic functions
EP2446278B1 (en) Fluid injection
EP276057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oplet production and/or fluidic manipulation
EP1390144A2 (en) Structural units that define fluidic functions
CN216458927U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Sharma et al. 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s
EP1483052B1 (en) Retaining microfluidic microcavity and other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WO2009029229A2 (en) Ferrofluid emulsions, particl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10104604A1 (en) Method for the controlled creation of emulsions, including multiple emulsions
JP2004243308A (ja) 微小流路構造体、構成されるデスクサイズ型化学プラント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微粒子製造装置
CN105289385A (zh) 基于增强弯道二次流效应的扭曲弧形微混合器
KR20150105856A (ko) 테일러 괴틀러 와류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 믹서 및 그 제작방법
CN116116470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
CN216778659U (zh) 一种微流控设备
CN116116284A (zh) 一种微流控设备
WO2023083257A1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及其微流控设备
CN115178199A (zh) 无源微流控微反应器以及微流控芯片
Graham Application of Argon Plasma Technology to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Microdroplet Generation in Pdms Microfluidic Devices
CA2456421A1 (en) Retaining microfluidic microcavity and other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