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5325A -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5325A
CN116115325A CN202211409789.7A CN202211409789A CN116115325A CN 116115325 A CN116115325 A CN 116115325A CN 202211409789 A CN202211409789 A CN 202211409789A CN 116115325 A CN116115325 A CN 116115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able
section
bending section
bend
adjustable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97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文娟
王慧
赵乾成
赵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97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5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5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5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 A61B2018/00351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839Bioelectrical parameters, e.g. ECG, EE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属于脉冲消融技术领域。所述脉冲消融导管包括:相连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消融电极,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可调弯段沿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轴向延伸。所述消融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弯曲,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弯曲。

Description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消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背景技术
脉冲消融是治疗持续性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通过脉冲消融设备向病灶施加消融电场以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细孔,进而破坏细胞稳定性使得靶细胞凋亡。
脉冲消融导管是脉冲消融设备中的重要组件,包括管段和设置在管段上消融电极。使用时,将管段经血管送至目标区域,利用消融电极向目标区域施加消融电场,实现脉冲消融。
相关技术中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在使用时存在消融电极难以贴靠目标组织的缺陷,影响脉冲消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脉冲消融导管贴靠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冲消融导管,所述脉冲消融导管包括:
第一可调弯段,
第二可调弯段,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并沿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轴向延伸;
消融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上;
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弯曲;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弯曲。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牵拉部,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
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一牵拉部远离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部分相连,可作用于所述第一牵拉部以带动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弯曲;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牵拉部,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相连;
第二操作部,与所述第二牵拉部远离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的部分相连,可作用于所述第二牵拉以带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弯曲。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牵拉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的第一牵拉线和第二牵拉线;
所述第一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一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一可调弯段朝向第一方向弯曲;
所述第二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一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一可调弯段朝向第二方向弯曲,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包括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牵拉部包括由所述第一内腔贯穿至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三牵拉线和第四牵拉线;
所述第三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二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二可调弯段朝向第三方向弯曲;
所述第四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二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二可调弯段朝向第四方向弯曲,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包括容纳所述第一牵拉线的第一子腔,以及容纳所述第二牵拉线的第二子腔,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轴向的截面,所述第一子腔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子腔的截面关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截面中心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三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中,且所述第三牵拉线沿所述第一子腔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第四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中,且所述第四牵拉线沿所述第二子腔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
可选地,所述第三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中,且所述第三牵拉线由所述第一子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中弯折,弯折后延所述第二子腔的轴向延伸;
所述第四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中,且所述第四牵拉线由所述第二子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中弯折,弯折后延所述第一子腔的轴向延伸。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内腔中还设置有可弯曲支撑件,所述可弯曲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牵拉部相连,受所述第二牵拉部作用弯曲。
可选地,所述脉冲消融导管还包括手柄和与所述手柄相连的主体管段,所述主体管段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上。
可选地,所述消融电极包括:
环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上;
顶端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远离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端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冲消融系统,所述脉冲消融系统包括脉冲设备,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
所述脉冲设备与所述脉冲消融导管中的消融电极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可调弯段弯曲,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可调弯段弯曲,更易调整设置在第二可调弯段上消融电极在患者体内的位置,使得消融电极更易与目标组织贴靠。特别是在消融过程中消融电极出现移位或贴靠不到位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可调弯段实现消融电极的二次贴靠,保障脉冲消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弯曲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弯曲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弯曲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在心脏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消融电极与目标组织的距离与消融深度的关系图;
图11是相关技术中脉冲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消融的电场分布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消融的电场分布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消融信号的波形图。
在以上附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0、手柄,110、电极插口;
200、主体管段;
300、第一可调弯段,310、第一内腔,311、第一子腔,312、第二子腔,313、第三内腔,314、第四内腔,320、固定套管;
400、第二可调弯段,410、第二内腔,420、固定位;
500、消融电极,510、顶端电极,520、环电极,530、电极导线;
600、第一驱动组件,610、第一牵拉部,611、第一牵拉线,612、第二牵拉线,620、第一操作部;
700、第二驱动组件,710、第二牵拉部,711、第三牵拉线,712、第四牵拉线,720、第二操作部;
800、可弯曲支撑件;
900、传感器导线;
1A、第一方向,1B、第二方向,1C、第三方向,1D、第四方向;20、左心房,201~204、肺静脉口,205、目标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脉冲消融导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手柄100、主体管段200、第一可调弯段300、以及第二可调弯段400,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均沿主体管段200的轴向延伸。在第二可调弯段400上设置消融电极500。脉冲消融导管包括贯穿主体管段200、第一可调弯段300以及第二可调弯段400的内腔,该内腔用于容纳与消融电极500相连的电极导线。
主体管段200为细长单腔管,可弯曲但不易沿轴向压缩。可选地,主体管段200的外壁采用聚氨酯或者PEBAX(一种聚醚嵌段聚酰胺)制备。并且,为了提高主体管段200的扭转刚度,在主体管段200的外壁上嵌入如不锈钢材质的编织网。此外,主体管段200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8弗伦奇(French)。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的柔韧性优于主体管段200,以便伸入患者体内。可选地,第一可调弯段300为多腔管,以容纳设备电极;第二可调弯段400为单腔管。
手柄100用于供手术操作者握持,以将主体管段200的大部分、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伸入患者体内,使得设置在第二可调弯段400上的消融电极500到达目标组织处,以向目标组织处施加消融电场。在手柄100上设置有与电极导线相连的电极插口110,电极插口110用于与外置的脉冲设备连接。据此,脉冲设备通过电极插口110和电极导线为消融电极500提供脉冲消融信号,以使消融电极500产生消融电场。
消融电极500包括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顶端电极510设置在第二可调弯段400的端部,可选为圆顶电极。环电极520设置在第二可调弯段400上。可选地,消融电极500包括1~10个环电极520,当设置2个以上环电极520时,相邻环电极520之间间距为2~5mm。在使用时,该消融电极500可以实现双极消融和单极消融的方式。双极消融时,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的极性相反;单极消融时,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均为正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脉冲消融导管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00和第二驱动组件700。第一驱动组件600与第一可调弯段300相连,用于驱动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例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00可驱动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第一方向1A或第二方向1B弯曲。第二驱动组件700与第二可调弯段400相连,用于驱动第二可调弯段400弯曲。例如图1所示,第二驱动组件700可驱动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三方向1C或第四方向1D弯曲。
采用这样的方式,更易调整设置消融电极500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实现与目标组织有效贴靠。特别是在消融过程中消融电极500出现移位或贴靠不到位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实现消融电极500的二次贴靠,保障脉冲消融治疗效果。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00包括第一牵拉部610和第一操作部620。第一牵拉部610的一端与第一可调弯段300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操作部620相连。第一操作部620可作用于第一牵拉部610使得第一牵拉部610带动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具体地,使用者通过控制第一操作部620以拉紧或松弛第一牵拉部610,使得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不同的方向弯曲。
可选地,第一可调弯段300具有第一内腔310,第一牵拉部610包括位于第一内腔310中的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与第一可调弯段300固定连接。例如图2所示,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伸出第一内腔310,并与位于第一内腔310外的固定套管320连接,该固定套管320与第一可调弯段300的端面固定连接(例如胶黏连接、焊接等)。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还与第一操作部620连接。可选地,第一操作部620设置在手柄100上,例如第一操作部620为设置在手柄100上的拨盘旋钮。此时,第一操作部620与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连接,第一操作部620按照预设方式转动可收紧第一牵拉线611或第二牵拉线612。其中,第一操作部620和第一牵拉线611、第二牵拉线612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操作部620通过齿轮、连杆等传动组件与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相连。可选地,此处采用相关技术中消融导管拨盘旋钮和牵拉线的连接方式。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1,使用者控制第一操作部620使得第一牵拉线611收紧,第二牵拉线612松弛;此时第一牵拉线611牵拉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第一方向1A弯曲。使用者控制第一操作部620使得第二牵拉线612收紧,第一牵拉线611松弛;此时第二牵拉线612牵拉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第二方向1B弯曲。
可选地,第一方向1A与第二方向1B为相反的方向。弯曲方向以第一可调弯段300未弯曲时的形态为参照,结合图1,第一方向1A为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上方弯曲,第二方向1B为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下方弯曲。采用这样的方式,扩大第一可调弯段300通过弯曲可触及的范围,有利于将消融电极500调整到位。
为了实现第一驱动组件600控制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弯曲,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在第一内腔310中的设置如下:
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关于第一内腔310的轴线中心对称分布。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内腔310包括容纳第一牵拉线611的第一子腔311,以及容纳第二牵拉线612的第二子腔31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300轴向的截面上,第一子腔311的截面和第二子腔312的截面关于第一可调弯段300的截面中心对称分布。换言之,第一子腔311的截面中心与第二子腔312的截面中心的连线与第一可调弯段300的截面的直径重合。
此外,第一内腔310还包括相互独立分布的第三子腔313和第四子腔314。第三子腔313用于容纳电极导线530,电极导线530用于连接消融电极500和手柄100上的电极插口110。第四子腔314用于容纳传感器导线900,传感器导线900用于与设置在主体管段200上的定位传感器连接,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消融导管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
继续参见图2,第二驱动组件700包括:第二牵拉部710和第二操作部720。第二牵拉部710的一端与第二可调弯段40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操作部720相连。第二操作部720可作用于第二牵拉部710以带动第二可调弯段400弯曲。具体地,使用者通过控制第二操作部720以拉紧或松弛第二牵拉部710,使得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不同的方向弯曲。
可选地,第二可调弯段400具有与第一内腔310相连通的第二内腔410。第二牵拉部710包括由第一内腔310贯穿至所述第二内腔410中的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与第二可调弯段400固定。可选地,在第二可调弯段400远离第一可调弯段300的端部设置固定位420,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由第一内腔310延伸至所述固定位420处,并与固定位420相连接(例如胶黏剂连接、焊接等)。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二可调弯段400远离第一可调弯段300的端部设置顶端电极510(也即消融电极500中的一个),该顶端电极510以插接第二内腔410的方式与第二可调弯段400固定,固定位420设置在顶端电极510位于第二内腔410中的部分上。
可选地,第二操作部720设置在手柄100上,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远离第二可调弯段400的部分经由第二内腔410延伸至第一内腔310,并由第一内腔310伸出与第二操作部720连接。第二操作部720按照预设方式转动可收紧第三牵拉线711或第四牵拉线712。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1,第二操作部720为设置在手柄100上的螺旋旋钮。使用者沿顺指针方向旋转第二操作部720,使得第三牵拉线711收紧,第四牵拉线712松弛;此时第三牵拉线711牵拉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三方向1C弯曲。使用者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操作部720,使得第四牵拉线712收紧,第三牵拉线711松弛;此时第四牵拉线712牵拉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四方向1D弯曲。其中,第二操作部720和第三牵拉线711、第四牵拉线712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操作部620通过传动齿轮、传动杆等传动组件与第一牵拉线611和第二牵拉线612相连。可选地,此处采用相关技术中消融导管螺旋旋钮和牵拉线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第三方向1C和第四方向1D相反。弯曲方向以第二可调弯段400未弯曲时的形态为参照,结合图1,第三方向1C为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左侧弯曲,第二方向1B为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右侧弯曲。采用这样的方式,扩大了第二可调弯段400弯曲可触及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可调弯段300能够朝向两个相反方向弯曲的前提下,通过第二可调弯段400进一步扩大消融电极500位置可调范围,使得消融电极500能够有效贴靠到目标组织。
为了实现第二驱动组件70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弯曲,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在第二内腔410中采用如下设置:
<第一种方式>
如图2所示,第三牵拉线711设置在第一子腔311中,并沿第一子腔311的轴向延伸至第二内腔410。第四牵拉线712设置在第二子腔312中,并沿第二子腔312的轴向延伸至第二内腔410。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二可调弯段400可弯曲的第三方向1C与第一可调弯段300可弯曲的第一方向1A相同,第二可调弯段400可弯曲的第四方向1D与第一可调弯段300可弯曲的第二方向1B相同。
由于第二牵拉部710穿过第一可调弯段300设置,因此当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时会带动第二牵拉部710同步弯曲。以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第一方向1A弯曲为例,位于第一内腔310中的第二牵拉部710随第一可调弯段300同样呈现朝第一方向1A的弯曲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牵拉部71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三方向1C(与第一方向1A相同)的弯曲角度,大于第二牵拉部71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四方向1D(与第一方向1A相反)的弯曲角度。换言之,当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的偏转方向一致时,第二可调弯段400所能弯曲的角度更大,进而扩大第二可调弯段400上的消融电极500所能贴靠的组织范围。
<第二种方式>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三牵拉线711设置在第一子腔311中,并沿第一子腔311的轴向延伸至第二内腔410。第三牵拉线711延伸至第二内腔410中弯折,弯折后延第二子腔312的轴向延伸。第四牵拉线712设置在第二子腔312中,并沿第二子腔312的轴向延伸至第二内腔410。第四牵拉线712延伸至第二内腔410中弯折,弯折后延第一子腔311的轴向延伸。此时,在第二内腔410中,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的延伸方向相交叉。
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一可调弯段300可弯曲的第一方向1A与第二可调弯段400可弯曲的第四方向1D相同,第一可调弯段300可弯曲的第二方向1B与第二可调弯段400可弯曲的第三方向1C相同。
由于第二牵拉部710穿过第一可调弯段300设置,因此当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时会带动第二牵拉部710同步弯曲。以第一可调弯段300朝向第一方向1A弯曲为例,位于第一内腔310中的第二牵拉部710随第一可调弯段300同样呈现朝第一方向1A的弯曲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牵拉部71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四方向1D(与第一方向1A相同)的弯曲角度,大于第二牵拉部71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朝向第三方向1C(与第一方向1A相反)的弯曲角度。换言之,当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的偏转方向相反时,第二可调弯段400所能弯曲的角度更大,进而扩大第二可调弯段400上的消融电极500所能贴靠的组织范围。
第一牵拉线611、第二牵拉线612、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可选为不锈钢材质或者镍钛诺材料,每条牵拉线的表面设置有低摩擦力涂层(例如聚四氟乙烯)。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可调弯段和第二可调弯段的轴向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第二内腔410中还设置有可弯曲支撑件800,可弯曲支撑件800沿第二内腔410轴向延伸,用于支撑第二可调弯段400,增强第二可调弯段400的整体强度。通过可弯曲支撑件800防止第二可调弯段400出现褶皱,改善第二可调弯段400的纵向强度,便于第二可调弯段400在组织中行进,以将消融电极500顺利送达目标区域。并且,利用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可弯曲性能保障第二可调弯段400能够朝向不同方向平滑弯曲和偏转。
可选地,可弯曲支撑件800采用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制备,通过激光切割的形式加工成不同的结构。
可弯曲支撑件800的结构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图6~图8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弯曲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可弯曲支撑件800为如图6所示的蛇骨管;可选地,可弯曲支撑件800为如图7所示的波纹管;可选地,可弯曲支撑件800为如图8所示的齿状管。
此外,可弯曲支撑件800还与第二牵拉部710相连,以提高第二可调弯段400内部结构稳定性。可选地,第二恰那两件710中的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沿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延伸方向分布,并与可弯曲支撑件8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点。以此方式,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在第二内腔410中保持相对独立,避免出现交缠。其中,对于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与可弯曲支撑件800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焊接、胶黏剂连接等。
作为一个示例,当可弯曲支撑件800为具有内腔的管状结构(例如图6~图8所示)时,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设置在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内腔中,并与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内壁相连(如图5所示);或者,第三牵拉线711和第四牵拉线712设置在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外侧,并与可弯曲支撑件800的外壁相连。
此外,设置有可弯曲支撑件800的第二可调弯段400的整体刚度小于第一可调弯段300的刚度(例如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实现,或者通过调整第一可调弯段300和第二可调弯段400的壁厚实现)。此时,第二可调弯段400弯曲所需作用力小于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所需作用力。以此方式,当第二可调弯段400受第二驱动组件700驱动弯曲时,不会带动第一可调弯段300偏转,便于使用者对于消融过程中顶端电极511进行二次偏转贴靠。
以下结合使用过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的使用过程和效果进行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在心脏部分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使用时,术者手持手柄100将主体管段200的部分、第一可调弯段300以及第二可调弯段400伸入患者体内,通过第一驱动组件600控制第一可调弯段300弯曲,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0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弯曲,以使消融电极500在目标位置处贴合心内膜组织(例如左心房20的四个肺静脉口201、202、203和204)。
在脉冲消融过程中,消融电极500与目标组织的贴靠程度会对消融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消融电极与目标组织的距离与消融深度的关系图。以双极放电为例,参见图10,消融电极500与目标组织贴靠良好时,其消融效果越好,当消融电极500与目标组织之间存在贴靠间隙时,组织的消融深度随着其间隙的增大而降低,因此,保证导管的远端消融电极与组织的贴靠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00控制第二可调弯段400的弯曲,优化了对于消融电极500位置可控性,保证消融电极500(特别是顶端电极510)与目标组织的有效贴靠。
以相关技术中脉冲消融导管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消融为例,图11是相关技术中脉冲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消融的电场分布图,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脉冲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消融的电场分布图。
参见图11,采用相关技术中脉冲消融导管贴靠组织时,脉冲消融导管上的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难以同时与目标组织205贴靠。具体来说,顶端电极510与组织贴靠时环电极520与目标组织205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此时,顶端电极510处的消融深度比环电极520处的消融深度深。
参加图1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贴靠组织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00调整第二可调弯段400的位置,使得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能够同时贴靠目标组织205。此时,消融电极500均与组织贴靠,在消融电极500处以及相邻消融电极500之间均产生良好的消融损伤,与图11所示情况相比,产生更好的消融深度和较大的消融损伤面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冲消融系统,该脉冲消融系统包括脉冲设备,以及上述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脉冲消融导管。
脉冲设备与脉冲消融导管中的消融电极电性连接。可选地,脉冲设备提供的消融信号为高压双向脉冲。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消融信号的波形图。结合图13,脉冲设备提供的脉冲为高压双相脉冲。在脉冲消融导管的脉冲电极中,正负电极之间形成消融电场。细胞组织在消融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穿孔的现象,从而产生细胞死亡或组织损伤实现消融。左房组织内,由于心肌细胞的场强阈值较低,使用该脉冲消融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对心肌细胞产生损伤,而不对其他非目标组织(食道、血管、神经等)产生影响。
脉冲设备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压为500~2000V,脉宽0.1~50us。脉冲设备还具备检测R波的功能,通过脉冲消融导管的消融电极接收信号以实现R波检测。脉冲设备在检测到R波的开始之后的50ms~200ms左右释放脉冲信号,使得在心脏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内形成消融电场。可选地,脉冲消融过程为双极放电,即脉冲消融导管的消融电极中部分消融电极接脉冲设备的正电源,部分消融电极接脉冲设备的负电源,据此电极之间形成放电回路。可选地,脉冲消融过程为单极放电,即脉冲消融导管的消融电极均接脉冲设备的正电源,患者背部粘附的背极板接脉冲设备的负电源,消融电极与背极板之间形成正负回路。此外,在脉冲能量释放完,消融导管的消融电极(例如顶端电极510和环电极520)形成电极组,以采集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信号,以供术者根据ECG信号的变化判断即刻的消融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消融系统提高了对于消融导管上消融电极的控制,使得消融电极更易贴靠到目标组织,进而优化消融效果。整体系统便于操作,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脉冲电极移位、贴靠不佳的缺陷。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消融导管包括:
第一可调弯段,
第二可调弯段,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并沿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轴向延伸;
消融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上;
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弯曲;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牵拉部,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
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一牵拉部远离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部分相连,可作用于所述第一牵拉部以带动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弯曲;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牵拉部,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相连;
第二操作部,与所述第二牵拉部远离所述第二可调弯段的部分相连,可作用于所述第二牵拉以带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牵拉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的第一牵拉线和第二牵拉线;
所述第一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一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一可调弯段朝向第一方向弯曲;
所述第二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一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一可调弯段朝向第二方向弯曲,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调弯段包括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牵拉部包括由所述第一内腔贯穿至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三牵拉线和第四牵拉线;
所述第三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二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二可调弯段朝向第三方向弯曲;
所述第四牵拉线用于受所述第二操作部作用牵拉所述第二可调弯段朝向第四方向弯曲,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包括容纳所述第一牵拉线的第一子腔,以及容纳所述第二牵拉线的第二子腔,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轴向的截面,所述第一子腔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子腔的截面关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截面中心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中,且所述第三牵拉线沿所述第一子腔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第四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中,且所述第四牵拉线沿所述第二子腔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中,且所述第三牵拉线由所述第一子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中弯折,弯折后延所述第二子腔的轴向延伸;
所述第四牵拉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中,且所述第四牵拉线由所述第二子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中弯折,弯折后延所述第一子腔的轴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腔中还设置有可弯曲支撑件,所述可弯曲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牵拉部相连,受所述第二牵拉部作用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消融导管还包括手柄和与所述手柄相连的主体管段,所述主体管段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相连,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电极包括:
环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上;
顶端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弯段远离所述第一可调弯段的端部。
11.一种脉冲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消融系统包括脉冲设备,以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消融导管;
所述脉冲设备与所述脉冲消融导管中的消融电极电性连接。
CN202211409789.7A 2022-11-10 2022-11-10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Pending CN116115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9789.7A CN116115325A (zh) 2022-11-10 2022-11-10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9789.7A CN116115325A (zh) 2022-11-10 2022-11-10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5325A true CN116115325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9789.7A Pending CN116115325A (zh) 2022-11-10 2022-11-10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53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077A (zh) * 2023-07-06 2023-11-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段调弯的脉冲消融导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077A (zh) * 2023-07-06 2023-11-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段调弯的脉冲消融导管
CN116983077B (zh) * 2023-07-06 2024-05-28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段调弯的脉冲消融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8085B (zh) 一种心脏脉冲多极消融导管
JP4588528B2 (ja) 非接触組織アブ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698085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trial defibrillation
US6241692B1 (en) Ultrasonic abl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lead extraction
US7606609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rdiac mapping of an annular region
US8273084B2 (en) Atrial ablatio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US6246914B1 (en) High torque catheter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22001986A1 (zh) 消融导管
CN111658134B (zh) 一种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CN112451083B (zh) 一种多极消融导管及其组件
WO2023142567A1 (zh) 消融导管
CN111728693A (zh) 一种采用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系统
CN111388084B (zh) 一种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CN114343826B (zh) 消融导管
CN116115325A (zh)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CN115363744A (zh) 脉冲消融导管和脉冲消融系统
CN219230098U (zh) 脉冲消融导管及系统
CN219184063U (zh) 一种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CN219021493U (zh) 消融电极头及包含其的消融电极导管
EP3747354A1 (en) Basket-type ep catheter with electrode polling for sequential electrode sampling
CN118044874A (zh) 消融装置
CN118044877A (zh) 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CN113729924A (zh) 电极导管及消融设备
WO2023138945A1 (en) Ablati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5462896A (zh) 消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