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2909A -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2909A
CN116112909A CN202210114769.0A CN202210114769A CN116112909A CN 116112909 A CN116112909 A CN 116112909A CN 202210114769 A CN202210114769 A CN 202210114769A CN 116112909 A CN116112909 A CN 116112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7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8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828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2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2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应用于终端设备,方法包括:接收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为数据业务匹配合适的通信资源,进而提升多模多卡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1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334248.8、申请名称为“通信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双卡的终端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卡,例如两个通信卡,用户可以通过该两个通信卡中的一个通信卡、或两个通信卡实现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常情况下,针对市面上设置有多个通信卡(例如包含主卡以及副卡等)的多模多卡设备来说,当双卡双通设备在使用主卡的过程中,主卡可以向网络侧上报所需要的通信资源,而由主卡切换到副卡时,副卡则需要重新向网络侧上报所需要的通信资源,这就使得主副卡切换过程的耗时较长,使得终端设备无法基于上述多个通信卡实现高效率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为数据业务匹配合适的通信资源,进而提升多模多卡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其中,该通信资源可以包括:用于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业务的资源、用于支持新空口(New Radio,NR)业务的资源、以及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能力等。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方法包括:接收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所来自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目标通信卡通信资源。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为数据业务匹配合适的通信资源,进而提升多模多卡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用于支持长期演进LTE业务的第一资源,用于支持新空口NR业务的第二资源,以及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处理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资源包括第一成员载波CC,第二资源包括第二CC,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当目标通信卡为第一通信卡,终端设备确定接入LTE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N个第一CC;N为正整数;或者,当目标通信卡为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确定接入NR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M个第二CC;M为正整数。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接入网络时,为单卡获取最大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终端设备根据通信卡的数量、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这样,在终端设备为双卡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业务的情况,为双卡分配合适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通信卡的数量、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且终端设备没有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向网络设备分别上报N个第一CC;或者,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且终端设备没有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终端设备分别为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M个第二CC。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为不满足双卡并发的双卡分别上报最大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通信卡的数量、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且终端设备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N-1个第一CC;或者,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且终端设备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M-1个第二CC。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为满足双卡并发的双卡分别上报较高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数据业务在第一通信卡时,为第一通信卡分配较多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二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二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时,终端设备为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数据业务在第二通信卡时,为第一通信卡分配较多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数据业务所来自的目标通信卡,为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通信卡的网络质量、第二通信卡的网络质量、第一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以及第二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为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数据业务同时在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时,根据网络质量以及流量数据情况为两张通信卡分配合适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质量与通信资源成正相关;流量数据与通信资源成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或多种:用于开启终端设备的操作,用于重启终端设备的操作,或用于关闭终端设备的飞行模式的操作。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在开机、重启、或退出飞行模式等场景中对于通信资源的上报,避免双卡之间的切换对于重新上报通信资源的影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装置包括处理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接收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通信单元,用于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的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目标通信卡分配可用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用于支持长期演进LTE业务的第一资源,用于支持新空口NR业务的第二资源,以及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处理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资源包括第一成员载波CC,第二资源包括第二CC,当目标通信卡为第一通信卡,终端设备确定接入LTE网络时,通信单元,用于针对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N个第一CC;N为正整数;或者,当目标通信卡为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确定接入NR网络时,通信单元,还用于针对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M个第二CC;M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通信卡的数量、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且终端设备没有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N个第一CC;或者,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且终端设备没有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通信单元,还用于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向网络设备分别上报M个第二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且终端设备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通信单元,用于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N-1个第一CC;或者,当目标通信卡包括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且终端设备处于双卡并发状态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M-1个第二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时,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时,处理单元,还用于为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二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时,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二通信卡,且终端设备接入NR网络时,处理单元,还用于为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业务来自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通信卡的网络质量、第二通信卡的网络质量、第一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以及第二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为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质量与通信资源成正比;流量数据与通信资源成正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或多种:用于开启终端设备的操作,用于重启终端设备的操作,或用于退出终端设备的飞行模式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其中,芯片中的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odem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双卡并发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数据业务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odem能力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S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高级的长期演进LTE-A(LTE Advanced)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等、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简称5G)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简称6G)通信系统、蓝牙系统、WiFI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通信系统、车联网、物联网甚至更高级的通信系统等。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在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通信卡,例如该多个通信卡均可以是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如SIM1以及SIM2。
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为双卡单待设备,或者也可以为双卡双通(Dual SIMDual Active,DSDA)设备(或称双卡并发设备、或前端分时复用设备等),因此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两张SIM卡,如SIM1以及SIM2。
针对双卡单待设备,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中包含双卡,但同一时间只能支持单卡进行业务处理。在双卡单待设备中,双卡的通信能力与任一单卡的通信能力相同,例如双卡均可以享受最高通信能力。
然而,双卡单待设备无法支持双卡业务的并发处理。
针对双卡双通设备,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中包含双卡,且同一时间可以支持双卡进行业务处理。在双卡双通设备中,双卡的通信可以能力不同,例如该双卡中的主卡可以享受较高的通信能力,而副卡的通信能力较低。例如,该双卡中的主卡可以支持NR业务,双卡中的副卡可以支持LTE业务等场景。
然而,当主卡处于网络信号较弱的场景时,受网络信号的影响使得主卡的通信质量较弱;同时,由于副卡受其通信能力的限制,则主卡和副卡均无法实现良好的通信质量,因此主副卡通信能力的差异,给双卡的通信效率造成影响。另外,当双卡双通设备在使用主卡的过程中,主卡可以向网络侧上报所需要的通信资源,而由主卡切换到副卡时,副卡则需要重新向网络侧上报所需要的通信资源,这就使得主副卡切换过程的耗时较长,因此主副卡切换对双卡的通信效率也造成影响。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业务在主卡中处理、数据业务在副卡中处理、或者数据业务在主卡以及副卡中同时处理的情况,为主卡以及副卡匹配合适的通信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多卡并发处理数据业务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而显著提升终端设备的并发处理能力,提高通信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资源可以包括:用于支持LTE业务的资源(或简称LTE资源)、用于支持NR业务的资源(或简称NR资源)、以及Modem处理能力等。其中,该用于支持LTE业务的资源以及用于支持NR的资源中均可以包括:天线数量、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数量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LTE资源为CC数量、以及NR资源为CC数量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为拥有触摸屏的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上述网络设备为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在新空口(New Radio,NR)网络中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下一代节点(GenerationNodeB,gN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中继站、无人机、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基站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或者在其他多种技术融合的网络中的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时,基站、终端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实施。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3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传感器模块280,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SIM卡接口295等。其中,该处理器210中可以包括Modem210A。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Modem 210A,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发送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94,摄像头293等外围器件。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
USB接口2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Modem 210A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Modem 210A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受话器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2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Modem 210A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Modem 210A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0,与移动通信模块2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Modem210A可以实现根据数据业务对LTE资源、NR资源以及Modem处理能力的动态调整。该Modem210A可以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虚拟Modem,该至少一个虚拟Modem可以用于支持至少一个SIM的数据业务。其中,该Modem210A中的虚拟Modem的数量可以为终端设备在出厂时设置的。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终端设备的显示屏294上可以显示一系列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这些GUI都是该终端设备的主屏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2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
内部存储器23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音频模块270,该音频模块270可以包括: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模块280,该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陀螺仪传感器等可以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运动状态;该触摸传感器用于接收用户针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95,或从SIM卡接口2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2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2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2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2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中,不能和终端设备分离。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业务在主卡中处理、数据业务在副卡中处理、或者数据业务在主卡以及副卡中同时处理的情况,为主卡以及副卡匹配合适的NR资源以及LTE资源。例如,当数据业务在主卡中处理时,终端设备可以为主卡匹配合适的NR资源以及LTE资源;或者,当数据业务在副卡中处理时,终端设备可以为副卡匹配合适的NR资源以及LTE资源;或者,当数据业务在副卡以及主卡中同时处理时,终端设备可以动态的为主卡以及副卡均匹配合适的NR资源以及LTE资源。
当终端设备的单卡接入LTE时,单卡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N,当终端设备的单卡接入NR时,单卡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M。
当终端设备的双卡接入LTE(或NR)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和副卡均可以保证一个至少能满足业务的CC数量,使得该至少能满足业务的CC数量可以用于支持通话和基本的数据业务,余下的LTE(或NR)资源中的CC数量可以实现动态的在主卡对应的Modem中使用,或者,在副卡对应的Modem中使用。其中,N大于或等于1,M大于或等于1,该至少能满足业务的CC数量可以为1(或简称为1CC)。
例如,当终端设备的双卡接入LTE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可以至少保证的CC数量为1,且终端设备的副卡可以至少保证的CC数量为1,若终端设备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N,则余下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CC数量为N-2个。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设备中的Modem架构的差异,使得终端设备在接入LTE处理数据业务时,可以在主卡或副卡对应的Modem中动态使用的CC数量为小于N-2。
当终端设备的双卡接入NR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可以至少保证的CC数量为1,且终端设备的副卡可以至少保证的CC数量为1,若终端设备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M,则余下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CC数量为M-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设备中的Modem架构的差异,使得终端设备在接入NR处理数据业务时,可以在主卡或副卡对应的Modem中动态使用的CC数量为小于M-2。
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中包含多个Modem,例如包括2个Modem时,终端设备为每个接入LTE或接入NR的Modem分别分配的CC数量为1,则终端设备为接入LTE时预留的CC数量为N-2,终端设备为接入NR时预留的CC数量为M-2。在此条件下,接入LTE时,终端设备的SIM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N-2);接入NR时,终端设备的SIM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M-2)。
另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中包含多个Modem,例如包括3个Modem时,终端设备为每个接入LTE或接入NR的Modem分配的CC数量可以为1,则终端设备为接入LTE时预留的CC数量为N-3个,终端设备为接入NR时预留的CC数量为M-3。在此条件下,接入LTE时,终端设备的SIM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N-3);接入NR时,终端设备的SIM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M-3)。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odem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的Modem模块中可以包括多个Modem,例如可以包括Modem1、Modem2、以及Modem3。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多个SIM卡,例如主卡SIM1以及副卡SIM2。其中,Modem1可以通过SIM卡槽读取SIM1中的SIM卡信息,Modem2可以通过卡槽读取SIM2中的SIM卡信息。当终端设备使用SIM1和/或SIM2执行数据业务时,Modem1和/或Modem2可以通过监听主副卡的数据业务,对LTE资源和NR资源做动态分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odem3也可以通过监听主副卡的数据业务,对LTE资源和NR资源做动态分配。
可以理解的是,该Modem模块中的Modem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表1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和NR的资源分配示意表,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终端设备可以参见下表进行Modem的资源分配。
如表1所示,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Modem,例如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Modem1(或称M1,其可以对应于主卡)以及Modem2(或称M2,其可以对应于副卡)。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Modem3(或称M3),M3可以为可选的。如表1所示,x大于或等于0,y大于或等于0。
表1一种LTE和NR的资源分配示意表
Figure BDA0003495830300000101
Figure BDA0003495830300000111
如表1中的方案1所示,终端设备中包含M1以及M2,且M1执行数据业务,则终端设备接入LTE时,M1所支持的CC数量为:1+(N-2),M2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或者,终端设备接入NR时,M1所支持的CC数量为:1+(M-2),M2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其中,M1以及M2均可以支持5G、4G、3G、以及2G的数据业务,例如在5G网络质量较差的情况下,M1以及M2均可以利用4G、3G、或2G执行数据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在M1执行数据业务且终端设备接入LTE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接入LTE时预留的资源加载到M1上;或者,在M1执行数据业务且终端设备接入NR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接入NR时预留的资源加载到M1上。
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其他方案可以参见对于表1中的方案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设备中包含一个SIM卡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的单卡接入LTE时,单卡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N,当终端设备的单卡接入NR时,单卡支持的CC的最大数量为M。
针对表1所示的LTE和NR的资源分配情况,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资源可以包括LTE资源以及NR资源。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中包括双卡,且任一SIM卡可以对应于一个Modem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中也可以包括3个SIM卡等,其SIM卡中的LTE资源和NR资源分配方法可以类比于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后文将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该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开机操作时,终端设备判断当前SIM卡的数量。
其中,该开机的操作可以为针对开机按钮的触发操作。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判断当前SIM卡的数量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针对用于重启终端设备的控件的触发操作、语音操作或手势操作等;或者,在终端设备处于飞行模式状态下,针对用于关闭飞行模式的控件的触发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开机按钮的触发操作时,终端设备开机,并通过Modem确定当前SIM卡的数量,例如SIM数量为1或2等。
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SIM卡的数量为1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2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SIM卡的数量为2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3所示的步骤。
S402、终端设备在接入LTE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N,且在接入NR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M。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的Modem可以基于第三代合作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中支持的信令,将接入LTE或NR时的CC的最大数量上报至网络设备。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3GPP中的36.331涉及的信令进行终端设备的LTE能力的上报,并基于3GPP协议中的38.331涉及的信令进行终端设备的NR能力的上报,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以终端设备进行NR能力上报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能力(UE Capability)上报NR能力等与UE相关的能力,该UEcapability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能力查询(UE Capability Enquiry)以及终端设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其中,该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的信息单元中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字段:载波列表(Band List)、特征性集合(Feature Set Combination)、载波聚合-参数接入网(CA-Parameters EUTRA)、载波聚合-参数新空口(CA-Parameters NR)、多制式双连接参数(Multi Rat Dual Connectivity-Parameters,Mrdc-Parameters)、支持的带宽组合集(Supported Bandwidth Combination Set)、能力类别v1530(PowerClass-v1530)等。另外,该CA-Parameters EUTRA、CA-Parameters NR、MRDC-Parameters、Supported BandwidthCombination Set、以及Power Class-v1530可以为可选的。
S403、终端设备判断是否支持双卡并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所具有的双卡并发能力可以为终端设备在出厂预先设置的,或者该是否支持双卡并发的能力也可以为用户在终端设备中设置的。
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在出厂时,可以设置有用于指示设备是否支持双卡并发的标识。例如,在终端设备进行双卡并发检测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标识,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双卡并发,如当终端设备确定该标识为1时,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本设备支持双卡并发;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该标识为0时,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本设备不支持双卡并发。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用于指示设备是否支持双卡并发的标识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另一种实现中,在终端设备具备双卡并发能力的基础上,终端设备也可以支持用户对双卡并发能力的开启或关闭设置。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双卡并发的界面示意图。在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沿终端设备显示屏的上沿向下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时间信息、用于指示WLAN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蓝牙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移动数据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响铃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以及用于指示自动旋转功能的开启或关闭的控件、以及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501等内容。
在如图5a所示的界面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501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b所示的界面。如图5b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设置功能对应的功能控件,例如:用于搜索设置项的文本框、用于登录账号的控件、用于设置WLAN的控件、用于设置蓝牙的控件、用于设置移动网络的控件502、用于设置超级终端的控件、以及用于设置更多连接的控件等。其中,该登录的账号可以为1234567XXXX。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用户在其他界面中,针对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的触发,进入如图5b所示的设置功能对应的控件。例如,用户也可以在终端设备的桌面状态下通过对设置功能对应的控件的触发,打开设置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在如图5b所示的界面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设置移动网络的控件502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c所示的界面。如图5c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移动网络对应的功能控件,例如:用于开启飞行模式的控件、用于设置移动数据的控件、用于进行SIM卡管理的控件503、用于设置个人热点的控件、以及用于进行流量管理的控件等。
在如图5c所示的界面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进行SIM卡管理的控件503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d所示的界面。如图5d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处于插卡状态的卡1,以及处于插卡状态的卡2,用于设置默认移动数据的控件、用于设置默认拨号卡的控件、用于设置双卡间呼叫转移的控件、以及用于开启双卡并发能力的控件504等。其中,该卡1可以对应于1234567XXXX的手机号码,该卡1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XX移动厂商下的5G/4G/3G/2G网络;该卡2可以对应于1234569XXXX的手机号码,该卡1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XX移动厂商下的5G/4G/3G/2G网络;该默认移动数据可以对应于卡1或者卡2。
在如图5d所示的界面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开启双卡并发能力的控件504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5所示的步骤。其中,上述针对控件的操作可以为针对控件的点击操作、触摸操作、或按压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确定本设备不支持双卡并发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4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本设备支持双卡并发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5所示的步骤。
S404、终端设备双卡分别在接入LTE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N,且在接入NR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M。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设备不支持双卡并发,因此终端设备单次只能支持一个SIM执行数据业务,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为双卡分别上报接入LTE或NR时的最大CC数量,使得使用数据业务的SIM卡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S405、终端设备双卡分别在接入LTE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1+(N-2),且在接入NR时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为1+(M-2)。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的双卡接入LTE(或NR)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和副卡均可以保证一个至少能满足业务的CC数量,余下的LTE(或NR)资源中的CC数量可以实现动态的在主卡对应的Modem中使用,或者,在副卡对应的Modem中使用。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接入LTE时,终端设备的双卡均可以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可以为:1+(N-2);当终端设备接入NR时,终端设备的双卡均可以上报的CC的最大数量可以为:1+(M-2)。
可以理解的是,受Modem架构的影响,由于终端设备中的Modem架构的差异,使得终端设备在接入LTE处理数据业务时,可以在主卡或副卡对应的Modem中动态使用的CC数量为小于N-2;或者,终端设备在接入NR处理数据业务时,可以在主卡或副卡对应的Modem中动态使用的CC数量为小于M-2。
S406、终端设备判断数据业务的来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主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7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副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8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主卡和副卡均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409所示的步骤。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主卡和副卡的数据业务的启动(或关闭)状态,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满足主卡。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数据业务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该双卡并发能力开启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至接收到用户开启卡1对应的控件601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当前卡1有数据业务,此时卡1可以理解为主卡,卡2可以理解为副卡;或者,当终端设备只接收到用户开启卡2对应的控件602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当前卡2有数据业务,此时卡2可以理解为主卡,卡1可以理解为副卡;或者,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开启卡1对应的控件601,以及开启卡2对应的控件602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当前卡1以及卡2均有数据业务。
S407、终端设备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分配到主卡。
示例性的,此时终端设备接入LTE时,主卡所支持的CC数量为:1+(N-2),副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或者,终端设备接入NR时,主卡所支持的CC数量为:1+(M-2),副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
S408、终端设备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分配到副卡。
示例性的,此时终端设备接入LTE时,副卡所支持的CC数量为:1+(N-2),主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或者,终端设备接入NR时,副卡所支持的CC数量为:1+(M-2),主卡所支持的CC数量可以为1。
S409、终端设备根据网络状态对LTE资源和NR资源进行动态分配。
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的主副卡均包含数据业务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网络状态,对LTE资源和NR资源进行动态加载。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主卡所处的网络状态好于副卡所处的网络状态时,则终端设备可以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中的大部分分配给主卡,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中的少部分分配给副卡。
另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的主副卡均包含数据业务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流量情况,对LTE资源和NR资源进行动态加载。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主卡的流量多于副卡的流量时,则终端设备可以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中的大部分分配给主卡,将预留的LTE资源和NR资源中的少部分分配给副卡。
再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的主副卡均包含数据业务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网络状态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情况,对LTE资源和NR资源进行动态加载。加载过程参见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数据业务满足主副卡的情况,为主副卡匹配合适的LTE资源和NR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多卡并发处理数据业务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而显著提升终端设备的并发处理能力,提高通信效率。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Modem处理能力有限的终端设备,例如在终端设备的双卡进行并发时,主副卡的LTE资源和NR资源均满足最小CC,则终端设备的Modem不需要对LTE资源和NR资源进行动态挂载,因此Modem可以基于主副卡的数据业务情况,对Modem能力进行划分。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odem能力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该Modem处理能力可以包括:Modem支持的带宽能力等其他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以Modem处理能力为Modem支持的带宽能力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7所示,该Modem能力分配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开机操作时,终端设备判断当前SIM卡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判断当前SIM卡的数量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见S401所示的步骤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SIM卡的数量为1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2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SIM卡的数量为2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3所示的步骤。
S702、终端设备上报Modem的全部能力。
示例性的,当SIM卡的数量为1,且Modem可以最多支持140M带宽时,则终端设备可以上报单卡支持的140M带宽,即单卡对应的Modem的全部能力,在此场景下的数据的最高运行速率可以为2Gbps。可以理解的是,用于表征Modem处理能力的具体数值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S402所示的步骤中描述的UE Capability上报Modem能力,该UE Capability中涉及的具体字段在此不再赘述。
S703、终端设备判断是否支持双卡并发。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双卡并发的方法可以参见S403所示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当终端设备确定本设备不支持双卡并发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4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本设备支持双卡并发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5所示的步骤。
S704、终端设备的双卡分别上报Modem的全部能力。
S705、终端设备双卡分别上报Modem的大部分能力。
示例性的,当SIM卡的数量为2,且Modem可以最多支持140M带宽时,终端设备的双卡分别上报Modem的双卡可以支持的最大能力,例如Modem的大部分能力,如双卡分别上报100M带宽。可以理解的是,用于表征Modem处理能力的具体数值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S706、终端设备判断数据业务的来源。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判断数据业务的来源的方法可以参见S406所示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主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7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副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8所示的步骤;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满足主卡和副卡均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S709所示的步骤。
S707、终端设备将Modem中的大部分能力设置在主卡。
一种实现中,Modem中的核(core)等模块可以用于提供Modem处理能力,且任一Modem中可以包括多个core。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主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将Modem处理能力的大部分设置到主卡,并将Modem处理能力的小部分设置在副卡上。例如,当Modem中包括4个core时,终端设备可以利用3个core执行主卡的数据业务;适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利用1个core执行副卡的数据业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Modem中包含的core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另一种实现中,当Modem单卡可以支持的最大跑分为15000,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主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的主卡的跑分可以为10000,此时终端设备的副卡的跑分可以为3000。其中,该跑分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运行时的性能以及流畅度,跑分越高代表其性能越好。
再一种实现中,在Modem可以最多支持140M带宽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主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对应的Modem可以使用100M带宽,此时终端设备的副卡对应的Modem可以使用20M带宽。
可以理解的是,受Modem架构的影响,终端设备可以出现双卡的能力之和小于单卡最大能力的情况。
S708、终端设备将Modem中的大部分能力设置在副卡。
一种实现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副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将Modem处理能力的大部分设置到副卡,并且将Modem处理能力的小部分设置在主卡上。例如当Modem中包括4个core时,终端设备可以利用3个core执行副卡的数据业务;适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利用1个core执行主卡的数据业务。
另一种实现中,当Modem单卡可以支持的最大跑分为15000,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副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的副卡的跑分可以为10000,此时终端设备的主卡的跑分可以为3000。
再一种实现中,在Modem可以最多支持140M带宽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满足副卡有数据业务的条件时,终端设备的副卡对应的Modem可以使用100M带宽,此时终端设备的主卡对应的Modem可以使用20M带宽。
S709、终端设备根据网络状态对Modem中的能力进行动态分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状态和/或终端设备中的主副卡的流量情况,对Modem处理能力进行动态加载。具体Modem处理能力的加载过程可以参见S409所示的步骤中对于LTE资源和NR资源的动态加载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数据业务满足主副卡的情况,为主副卡匹配合适的Modem能力,这样可以实现多卡并发处理数据业务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而显著提升终端设备的并发处理能力,提高通信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界面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上面结合图3-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资源分配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8所示,资源分配装置80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资源分配装置包括:显示单元801、处理单元802以及通信单元803。其中,显示单元801用于支持退出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资源分配装置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资源分配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4。处理单元802、通信单元803、以及存储单元804通过线路相连。
存储单元8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8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资源分配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802相连。存储单元8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8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804可以存储终端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8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单元8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804可以和处理单元8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8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804可以与处理单元802相独立。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901,通信线路9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9中示例性的以通信接口903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904可包括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的电路。
通信接口9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可能的,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2。
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9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的处理器901和处理器9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020和通信接口1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0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040、通信接口1030以及存储器1040通过总线系统101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01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1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20中,或者由处理器1020实现。处理器10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02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40,处理器1020读取存储器10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所述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所述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用于支持长期演进LTE业务的第一资源,用于支持新空口NR业务的第二资源,以及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处理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第一成员载波CC,所述第二资源包括第二CC,所述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目标通信卡为第一通信卡,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入LTE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N个第一CC;所述N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目标通信卡为所述第一通信卡,且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入NR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向网络设备上报M个第二CC;所述M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卡的数量、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可用的通信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卡的数量、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目标通信卡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LTE网络,且所述终端设备没有处于所述双卡并发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N个第一CC;
或者,当所述目标通信卡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NR网络,且所述终端设备没有处于所述双卡并发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M个第二C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通信卡的数量、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情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双卡并发状态,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可用的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目标通信卡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LTE网络,且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双卡并发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N-1个第一CC;
或者,当所述目标通信卡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第二通信卡,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NR网络,且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双卡并发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分别向网络设备上报M-1个第二C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所述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来自所述第一通信卡,且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LTE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所述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
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来自所述第一通信卡,且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NR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所述第二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所述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来自所述第二通信卡,且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LTE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N-1个第一CC,且为所述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一CC;
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来自所述第二通信卡,且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NR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通信卡分配最多M-1个第二CC,且为所述第一通信卡分配1个第二CC。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所述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来自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卡的网络质量、所述第二通信卡的网络质量、所述第一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的流量数据,为所述第一通信卡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质量与所述通信资源成正比正相关;所述流量数据与所述通信资源成正相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或多种:用于开启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用于重启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或用于退出所述终端设备的飞行模式的操作。
12.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以及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所述通信单元,用于至少根据通信卡的数量以及所述通信卡接入网络的网络制式的情况,向网络设备上报可用的通信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进行数据业务的目标通信卡,并且为所述目标通信卡分配通信资源。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14769.0A 2021-11-11 2022-01-30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1129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8814 WO2023082824A1 (zh) 2021-11-11 2022-09-14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42488 2021-11-11
CN202111334248 2021-1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2909A true CN116112909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769.0A Pending CN116112909A (zh) 2021-11-11 2022-01-30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2909A (zh)
WO (1) WO20230828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001B (zh) * 2019-01-18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2351418B (zh) * 2019-08-09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终端
CN113259925B (zh) * 2020-02-07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双待双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096348A4 (en) * 2020-02-20 2023-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2824A1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3076B (zh) 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847653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提供该无线通信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10463258B (zh) 初始接入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6163206A1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582109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30292364A1 (en) Bandwidth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9028160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arrier combin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WO2019028699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82735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rvice set for wireless LA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4868455A (zh) 包括多个用户识别模块的用户终端
CN116114239A (zh) 音量管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90585B (zh) 上报ca组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42264A1 (zh) 一种切换接入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440621B2 (en) Changing method of a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WO202000124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087282A1 (en) Dual wi-fi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82824A1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4208357A (zh) 一种bwp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47936B (zh) 一种pdn连接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5250459B (zh) 驻网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980238B (zh) Wi-Fi接入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198409A1 (zh) Coreset#0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9273B (zh) 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US202202400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ultiple si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7202159A (zh)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