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8591A -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8591A
CN116108591A CN202310387188.9A CN202310387188A CN116108591A CN 116108591 A CN116108591 A CN 116108591A CN 202310387188 A CN202310387188 A CN 202310387188A CN 116108591 A CN116108591 A CN 116108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pile
landslide
judging
soil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71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8591B (zh
Inventor
杨长卫
陈光鹏
连静
张凯文
童心豪
瞿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3871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85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8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8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8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8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滑坡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测试通常通过室内试验、经验类比等方法计算获得,而试验结果随机性较大,导致滑坡稳定性的评判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坡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地震频发,地震的长期作用下使高陡滑坡沿着某一软弱层面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滑坡出现滑动失稳。对滑坡的稳定性准确评估主要依托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的取值,目前,现有的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测试一般都是通过室内试验、经验公式估算法、反演、经验类比等方法计算求得,而室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对试验结果造成干扰,试验结果随机性较大,使计算结果精度较难保证,导致滑坡稳定性的评判不准确。而滑坡的计算参数中最易准确获得的是滑坡或抗滑桩的形变位移,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利用滑坡的形变位移来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
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
计算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第一判断模块: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反演模块: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第二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抗滑桩位移和锚索受力的监测数据来计算出抗滑桩所收到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在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均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证明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再利用抗滑桩位移和锚索受力的监测数据反演滑面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准确取值,进而分析得出桩前土的稳定性状态和边坡的稳定性状态,本方法简化滑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的大量工作的同时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抗滑桩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01、获取模块;011、确定单元;012、分割单元;013、第一获取单元;014、第二获取单元;02、计算模块;021、第一计算单元;022、第二计算单元;023、第三计算单元;024、第四计算单元;025、第一遍历单元;026、第二遍历单元;03、第一判断模块;031、第三获取单元;032、第一判断单元;04、反演模块;041、第五计算单元;042、第六计算单元;043、第七计算单元;05、第二判断模块;051、第四获取单元;052、模型构建单元;053、第八计算单元;054、第二判断单元;
800、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多媒体组件;804、I/O接口;805、通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方法包括:
S1.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土压力表示A点受到的滑坡推力,所述第二土压力表示O点受到的滑坡推力与第一土压力的差值;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步骤S1包括:
S11.确定滑坡中的滑面所在位置和滑面中的抗滑桩所在位置,所述抗滑桩垂直于且贯穿滑面,本实施例中,假设土压力在抗滑桩的分布形式为梯形;
S12.以滑面所在位置为分割线将抗滑桩分割为锚固段和受荷段,所述锚固段为滑面以下的抗滑桩,所述受荷段为滑面以上的抗滑桩;
S13.获取受荷段的长度和任意时刻的受荷段的顶点位移;
S14.确定受荷段上所安装的锚索的数量,并获取每排锚索距受荷段顶点的距离。
由图2所示,受荷段的顶点为A点,滑面所在位置为O点,锚固段的端点为B点;受荷段的长度为L,锚固段的长度为h;受荷段上所安装的锚索的数量为n,受荷段的顶点位移为xA,任意一排锚索j距受荷段顶端的距离为lj, 任意一排锚索j的拉力为Rj
基于以上实施例,求解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的公式为:
;(1)
式中,Qo为O点处的剪力,Mo为O点处的弯矩,均为抗滑桩的无量纲系数,E为抗滑桩的弹性模量,I为抗滑桩的截面惯性矩,T1为第一土压力,T2为第二土压力,β为抗滑桩的变形系数, i表示受荷段的任意一点, 为Rj作用于抗滑桩上时i点产生的位移,k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比值,为已知量,所述梯形为土压力在抗滑桩的分布形式。
具体的,所述Qo、Mo、∆ij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2)
式中,δij为Rj作用于抗滑桩时i点的位移系数。
S2.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步骤S2包括:
S21.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受荷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第一弯矩和第一剪力:
;(3)
式中,y为锚固段任意一点i到受荷段顶端的距离,M(y)为锚固段任意一点i的第一弯矩,Q(y)为锚固段任意一点i的第一剪力。
S22.根据所述第一弯矩和第一剪力得到受荷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和锚索共同作用下的第二弯矩和第二剪力;
本实施例中,将受荷段分的第二弯矩和第二剪力为两种情况进行计算,第一种情况为i点位于锚索上,第二种情况为i点不在锚索上:
第一种情况:当时;
;(4)
式中,为锚索作用点坐标y截面上部的剪力,为锚索作用点坐标y截面下部的剪力,My为i点的第二弯矩,Li为i点到滑面的距离。
第二种情况:当时;
;(5)
Qy为i点的第二剪力。
S23.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受荷段和锚固段交点处的位移xO和转角ρO,具体的,所述xO和ρO的计算公式为:
;(6)
式中,xO为O点处的位移,ρO为O点处的转角。
S24.由所述位移和所述转角计算得到锚固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第三弯矩和第三剪力;
具体的,所述锚固段的第三弯矩和第三剪力计算公式为:
;(7)
式中,k表示锚固段任意一点,MBk为锚固段k点的第三剪力,QBk为锚固段k点的第三剪力,γ1、γ2、γ3、γ4均为随抗滑桩的计算深度变化的“K”法影响函数值,查阅《抗滑桩设计与计算》附表可知。
S25.遍历受荷段的第二弯矩和锚固段的第三弯矩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Max
S26.遍历受荷段的第二剪力和锚固段的第三剪力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剪力Qmax
S3.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步骤S3包括:
S31.获取抗滑桩的弯矩阈值Mu和剪力阈值Qu
S32.当所述最大弯矩小于弯矩阈值且最大剪力小于剪力阈值时,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
具体的,当时,表示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还需要继续计算桩前土的稳定情况;
时,表示桩后土为不稳定的状态,即表示滑坡为不稳定的状态。
S4.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步骤S4包括:
S41.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桩后土压力T;具体的,所述桩后土压力T的计算公式为:
;(8)
S42.通过桩后土压力建立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
所述下滑力计算模型为:
;(9)
式中, G为滑体重力;θ为滑面倾角, Tu为下滑力。
所述抗滑力计算模型为:
;(10)
式中,c为土体黏聚力,φ为土体内摩擦角; G为滑体重力,Lc为滑面长度。
S43.联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反演得到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本实施例中,当滑面中存在抗滑桩时,所述下滑力与抗滑力相等,由此可以得到:
;(11)
S5.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步骤S5包括:
S51.获取桩前土重力和桩前土的滑面长度;
S52.根据所述桩前土重力和所述桩前土的滑面长度构建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具体的,以A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AO方向表示y轴,由此可以得到所述安全系数计算模型为:
;(12)
式中,Gx为桩前土重力,Lc为滑面长度,Ly为平面外桩间距;x为桩身位移,m为弹性地基系数,L为受荷段长度。
S53.根据所述安全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
S54.判断所述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优选的,所述预设阈值为1:
若是,则表示滑坡为稳定状态;
若否,则表示滑坡为不稳定状态。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01: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
计算模块02: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第一判断模块03: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反演模块04: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第二判断模块05: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01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011:确定滑坡中的滑面所在位置和滑面中的抗滑桩所在位置;
分割单元012:以滑面所在位置为分割线将抗滑桩分割为锚固段和受荷段,所述锚固段为滑面以下的抗滑桩,所述受荷段为滑面以上的抗滑桩;
第一获取单元013:获取受荷段的长度和任意时刻的受荷段的顶点位移;
第二获取单元014:确定受荷段上所安装的锚索的数量,并获取每排锚索距受荷段顶点的距离。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计算模块02具体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021: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受荷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第一弯矩和第一剪力;
第二计算单元022:根据所述第一弯矩和第一剪力得到受荷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和锚索共同作用下的第二弯矩和第二剪力;
第三计算单元023: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受荷段和锚固段交点处位移和转角;
第四计算单元024:由所述位移和所述转角计算得到锚固段的任意位置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第三弯矩和第三剪力;
第一遍历单元025:遍历受荷段的第二弯矩和锚固段的第三弯矩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
第二遍历单元026:遍历受荷段的第二剪力和锚固段的第三剪力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剪力。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模块03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031:获取抗滑桩的弯矩阈值和剪力阈值;
第一判断单元032:当所述最大弯矩小于弯矩阈值且最大剪力小于剪力阈值时,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反演模块04具体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041: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桩后土压力;
第六计算单元042:通过桩后土压力建立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
第七计算单元043:联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反演得到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第二判断模块05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051:获取桩前土重力和桩前土的滑面长度;
模型构建单元052:根据所述桩前土重力和所述桩前土的滑面长度构建安全系数计算模型;
第八计算单元053:根据所述安全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
第二判断单元054:判断所述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表示滑坡为稳定状态;
若否,则表示滑坡为不稳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实施例3: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 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
实施例4: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
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
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具体包括:
获取抗滑桩的弯矩阈值和剪力阈值;
当所述最大弯矩小于弯矩阈值且最大剪力小于剪力阈值时,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桩后土压力;
通过桩后土压力建立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
联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反演得到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具体包括:
获取桩前土重力和桩前土的滑面长度;
根据所述桩前土重力和所述桩前土的滑面长度构建安全系数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安全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
判断所述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表示滑坡为稳定状态;
若否,则表示滑坡为不稳定状态。
5.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滑坡中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根据所述抗滑桩信息和锚索信息计算得到抗滑桩受到的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
计算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计算得到抗滑桩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第一判断模块:根据所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判断桩后土的稳定性;
反演模块:在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反演推算出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第二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土体粘聚力和所述土体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并基于所述安全系数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获取抗滑桩的弯矩阈值和剪力阈值;
第一判断单元:当所述最大弯矩小于弯矩阈值且最大剪力小于剪力阈值时,桩后土为稳定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演模块具体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根据第一土压力和第二土压力得到桩后土压力;
第六计算单元:通过桩后土压力建立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
第七计算单元:联立滑力计算模型和抗滑力计算模型反演得到土体粘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坡稳定性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获取桩前土重力和桩前土的滑面长度;
模型构建单元:根据所述桩前土重力和所述桩前土的滑面长度构建安全系数计算模型;
第八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安全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桩前土的安全系数;
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表示滑坡为稳定状态;
若否,则表示滑坡为不稳定状态。
9.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的步骤。
CN202310387188.9A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1085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7188.9A CN116108591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7188.9A CN116108591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8591A true CN116108591A (zh) 2023-05-12
CN116108591B CN116108591B (zh) 2023-07-14

Family

ID=8626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7188.9A Active CN116108591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85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4553A (zh) * 2019-09-30 2020-01-10 河南大学 一种预应力锚索埋入式桩计算方法
CN113221204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三峡大学 展臂式排水抗滑桩及其结构计算方法
WO2022198968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结果读取装置
CN115221595A (zh) * 2022-08-08 2022-10-21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地基的碎石粒料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CN115329249A (zh) * 2022-10-12 2022-11-11 西南交通大学 顺层边坡稳定性耦合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10623A (zh) * 2022-09-02 2022-12-23 西南交通大学 抗滑桩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4633A (zh) * 2022-11-24 2022-12-30 西南交通大学 抗滑桩可靠性等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4553A (zh) * 2019-09-30 2020-01-10 河南大学 一种预应力锚索埋入式桩计算方法
CN113221204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三峡大学 展臂式排水抗滑桩及其结构计算方法
WO2022198968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结果读取装置
CN115221595A (zh) * 2022-08-08 2022-10-21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地基的碎石粒料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CN115510623A (zh) * 2022-09-02 2022-12-23 西南交通大学 抗滑桩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29249A (zh) * 2022-10-12 2022-11-11 西南交通大学 顺层边坡稳定性耦合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44633A (zh) * 2022-11-24 2022-12-30 西南交通大学 抗滑桩可靠性等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U,JL 等: "Response mechanism of metro tunnel structure under local collapse in loess strat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vol. 81, no. 5, pages 1 - 18, XP037704680, DOI: 10.1007/s12665-022-10256-5 *
吴新星: "边坡抗滑桩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2, pages 038 - 871 *
李凯玲 等: "锚索抗滑桩系统内力变形研究",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29, no. 04, pages 400 - 403 *
杜兆萌 等: "加固膨胀土边坡的单排抗滑桩受力性能分析", 《铁道建筑》, vol. 60, no. 02, pages 95 - 99 *
杨长卫 等: "SV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的时频分析方法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 32, no. 03, pages 483 - 49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8591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92299A1 (en) Method of critical displacement forecast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of slope
Hajialilue-Bonab et al. Study of strain wedge parameters for laterally loaded piles
Bilgi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s for anchored sheet pile walls
Li et al.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pudcan foundations under combined loading in spatially variable soils
Rollins et al. Passive force-deflection curves for skewed abutments
Shaw et al. Slip-length scaling in large earthquakes: The role of deep-penetrating slip below the seismogenic layer
JP2011246911A (ja) 層別沈下量計測システム、層別沈下量計測方法
Vo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retaining walls and unsaturated soils in experiments and using slip line theory
Chen et al. Effect of installation method on external shaft friction of caissons in soft clay
JP4993168B2 (ja) 杭の設計支持力管理方法
CN115203811A (zh) 边坡安全性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08591B (zh) 一种滑坡稳定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13087572A (ja) 薬液注入地盤の効果確認方法
Benmebarek et al. Pile optimization in slope stabilization by 2D and 3D numerical analyses
Ghasemi et al. MPM simulation of CPT and model calibration by inverse analysis
Ausilio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s located close to the crest of geosynthetic 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s
Zheng et al. Parametric studies of wall displacement in excavations with inclined framed retaining walls
Perazzelli et al.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of uplift failure in pressurized sealed rock tunnels
CN115544633B (zh) 抗滑桩可靠性等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Zho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oad–settlement response of piles in sand using an interface constitutive model
JP5610986B2 (ja) 地質推定システム、及び地質推定方法
Ukritcho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loor slip tests on soil blocks reinforced by brittle shear pins
CN115238533A (zh) 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e et al. Profile and frictional capacity of a mooring line embedded in sand via centrifuge model testing
Posse et al. Validation of a 3D numerical model for piled raft systems founded in soft soils undergoing regional subsid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610031 No. two, section 111, ring road, Chengdu, Sichuan, China

Patentee aft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31 No. two, section 111, ring road, Chengdu, Sichu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