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1086A -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1086A
CN116101086A CN202310381557.3A CN202310381557A CN116101086A CN 116101086 A CN116101086 A CN 116101086A CN 202310381557 A CN202310381557 A CN 202310381557A CN 116101086 A CN116101086 A CN 116101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evel gear
mining
axle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15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1086B (zh
Inventor
陆立明
刘晓利
杨文涛
刘丹
高振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Ch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Ch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Ch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Ch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15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1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1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1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1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1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10Dynamic electric regenerative br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3/00Electric locomotives or railcars
    • B61C3/02Electric locomotives 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涉及采矿车辆的能量供给技术领域,其包括矿车本体,所述矿车本体包括车厢、车架、车轴和车轮,所述车厢底部固定连接车架,车架上设置有车轴,车轴两端连接车轮,所述车厢设置有两个以上,车架、车轴和车轮对应车厢设置,其中一个车厢上设置有检测单元,各个车厢设置有减速单元、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本发明中同时驱动各个车厢上的电动机工作,电动机带动对应的车轴转动,能够同时带动各个车架和车厢移动,能够在加速过程中快速提速,从而节约提速时间,加快上坡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节约路途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员、设备或物资的运输,减少占用车道用时。

Description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车辆的能量供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电驱动车是矿山、冶金等资源开采行业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承担着煤炭、矿石、物料、人员等运输的艰巨任务。
目前,申请号为20141064904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采矿车辆和用于采矿车辆的能量供给的方法,虽然能够通过矿场的电网为矿车进行持续充电,有利于提高矿车的运行速度和续航能力,但是需要先在矿场建设电网使用不便,矿井下的区域存在大量的下坡上坡的路况,现有井下矿用电驱动车刹车制动和动力装置只安装在车头,机车在高速运行时,存在刹不住车,导致从动车厢严重撞击或机车脱轨现象,造成运营事故发生,矿用电驱动车在上坡时往往加速较慢,每天的工作时间中,大量的时间被用于路途中,导致员工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低,同时占用车道用时,影响物资运输,而且上坡加速的过程中,矿用电驱动车电能消耗大,导致续航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井下矿用电驱动车刹车制动和动力装置只安装在车头,机车在高速运行时,存在刹不住车,导致从动车厢严重撞击或机车脱轨现象,造成运营事故发生,矿用电驱动车在上坡时往往加速较慢,每天的工作时间中,大量的时间被用于路途中,导致员工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低,同时占用车道用时,影响物资运输,而且上坡加速的过程中,矿用电驱动车电能消耗大,导致续航能力较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包括矿车本体,所述矿车本体包括车厢、车架、车轴和车轮,所述车厢底部固定连接车架,车架上设置有车轴,车轴两端连接车轮,所述车厢设置有两个以上,车架、车轴和车轮对应车厢设置,其中一个车厢上设置有检测单元,各个车厢设置有减速单元、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速度传感器和坡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矿车本体的速度,坡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矿车本体当前的坡度,速度传感器和坡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包括能量回收电机和蓄电池,所述能量回收电机连接车轴,所述能量回收电机连接蓄电池,所述能量回收电机连接控制单元;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车轴,所述电动机连接控制单元。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驱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电动机电性连接蓄电池,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一端,第一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固定连接驱动轴,驱动轴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轴心固定连接车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速单元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带轮、皮带、第二带轮、第二转轴、第二伸缩杆、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所述能量回收电机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带轮轴心,第一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第二带轮轴心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一端,第二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支撑座,支撑座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两侧,支撑座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滑块,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滑块,并且滑槽上设置有限位条,滑块上对应限位条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条。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带轮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一液压缸和第三进液管,所述第二转轴依次穿过第一圆盘、第一液压缸和第二圆盘,并且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设置于第一液压缸两侧,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相互靠近侧设置有倾斜面,并且皮带两侧对应倾斜面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并且第二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滑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三液压缸、容纳筒、第一活塞头、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三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头滑动连接容纳筒内壁,容纳筒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一端,第一进液管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固定筒和活动管,所述第一固定筒外端壁固定连接电动机,第一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活动管,活动管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固定筒、活动杆和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二固定筒外端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第二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第二活塞头固定连接活动杆一端,活动杆上设置有内管,内管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进液管,内管通过通孔连通第二固定筒内部,活动杆外壁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器、分控器,设置有所述检测单元的车厢上设置有主控器,各个车厢设置有分控器,各个分控器、速度传感器和坡度传感器连接主控器,所述分控器连接能量回收电机、电动机、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
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辅助刹车模块、电流采集单元、PID调节器和智能功率模块,所述能量回收电机通过电流采集单元电性连接PID调节器,PID调节器电性连接智能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电性连接能量回收电机,所述电流采集单元电性连接分控器,分控器连接辅助刹车模块,并且辅助刹车模块设置在车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同时驱动各个车厢上的电动机工作,电动机带动对应的车轴转动,能够同时带动各个车架和车厢移动,能够在加速过程中快速提速,从而节约提速时间,加快上坡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节约路途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员、设备或物资的运输,减少占用车道用时。能量回收电机能够利用下坡的动能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入蓄电池,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能量回收电机在发电的同时能够提供阻尼,降低下坡的速度,相对于传统方式中刹车制动只安装在车头的方式,通过分散制动,有利于提高效果,避免刹不住车,导致从动车厢严重撞击或机车脱轨现象,造成运营事故发生,而且能够制动过程中发电,进行能量回收,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带轮剖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支撑座剖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驱动件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筒剖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筒剖视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控制原理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PID调节器和智能功率模块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矿车本体100,车厢101,车架102,车轴103,车轮104,检测单元200,速度传感器201,坡度传感器202,减速单元300,能量回收电机301,蓄电池302,第一转轴303,第一带轮304,皮带305,第二带轮306,第一圆盘306a,第二圆盘306b,第一液压缸306c,第三进液管306d,倾斜面306e,第二转轴307,第二伸缩杆308,第二固定筒308a,活动杆308b,内管308b-1,通孔308b-2,第二活塞头308c,第三锥齿轮309,第四锥齿轮310,支撑座311,滑槽311a,限位条311a-1,滑块312,限位槽312a,第二液压缸313,驱动单元400,电动机401,第一齿轮402,第二齿轮403,驱动轴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第一伸缩杆407,第一固定筒407a,活动管407b,驱动件408,第三液压缸408a,容纳筒408b,第一活塞头408c,第一进液管408d,第二进液管408e,控制单元500,主控器501,分控器502,辅助刹车模块503,电流采集单元504,PID调节器505,智能功率模块5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包括矿车本体100,所述矿车本体100包括车厢101、车架102、车轴103和车轮104,所述车厢101底部固定连接车架102,车架102上设置有车轴103,车轴103两端连接车轮104,所述车厢101设置有两个以上,车架102、车轴103和车轮104对应车厢101设置,其中一个车厢101上设置有检测单元200,各个车厢101设置有减速单元300、驱动单元400和控制单元500。
车架102用于对车厢101进行支撑,车厢101内部可以容纳物料、人员或设备。车轴103转动时带动车轮104转动,驱动车架102带动车厢101移动。同时驱动各个车厢101上的车轴103转动,能够同时带动各个车架102和车厢移动,相比传统方式中动力装置只安装在车头,用车头带动车身方式,本发明能够在加速过程中快速提速,从而节约提速时间,加快上坡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节约路途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员、设备或物资的运输,减少占用车道用时。
检测单元200,所述检测单元200包括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所述速度传感器201用于检测矿车本体100的速度,坡度传感器202用于检测矿车本体100当前的坡度,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分别连接控制单元500。
所述速度传感器201可以采用现有的光电速度传感器、磁电速度传感器或霍尔速度传感器,用于矿车本体100的行驶速度,坡度传感器202优选采用现有的HAQ-60传感器,用于采集矿车本体100行驶过程中路段的坡度,可以将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设置在车头位置的车厢101上。
减速单元300,所述减速单元300包括能量回收电机301和蓄电池302,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车轴103,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蓄电池302,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控制单元500。
在矿车本体100处于下坡路段时,能量回收电机301能够利用下坡的动能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入蓄电池302,对蓄电池302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能量回收电机301在发电的同时能够提供阻尼,降低下坡的速度,相对于传统方式中刹车制动只安装在车头的方式,通过分散制动,有利于提高效果,避免刹不住车,导致从动车厢严重撞击或机车脱轨现象,造成运营事故发生,而且能够制动过程中发电,进行能量回收,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
驱动单元400,所述驱动单元400包括电动机401,所述电动机401连接车轴103,所述电动机401连接控制单元500。
同时驱动各个车厢101上的电动机401工作,电动机401带动对应的车轴103转动,能够同时带动各个车架102和车厢移动,能够在加速过程中快速提速,从而节约提速时间,加快上坡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节约路途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员、设备或物资的运输,减少占用车道用时。
实施例2
参照图1至图11,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4和图5,所述驱动单元400还包括第一齿轮402、第二齿轮403、驱动轴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和第一伸缩杆407,所述电动机401电性连接蓄电池302,所述电动机40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407一端,第一伸缩杆407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02,第一齿轮402啮合连接第二齿轮403,第二齿轮403固定连接驱动轴404,驱动轴404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405,第一锥齿轮405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6轴心固定连接车轴10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机401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杆407转动,第一伸缩杆407带动第一齿轮402转动,当第一伸缩杆407收缩时,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脱离啮合,此时第一齿轮402不能带动第二齿轮403转动;当第一伸缩杆407伸长时,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啮合,此时第一齿轮402能够带动第二齿轮403转动,第二齿轮403带动驱动轴404转动,驱动轴404带动第一锥齿轮405转动,第一锥齿轮405带动第二锥齿轮406转动,第二锥齿轮406带动车轴103转动,车轴103转动时带动车轮104转动,驱动车架102带动车厢101移动。
参照图4和图5,所述减速单元300还包括第一转轴303、第一带轮304、皮带305、第二带轮306、第二转轴307、第二伸缩杆308、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固定连接第一带轮304轴心,第一带轮304通过皮带305连接第二带轮306,第二带轮306轴心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07,第二转轴307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308一端,第二伸缩杆308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309,第三锥齿轮309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310,第四锥齿轮310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轴40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当矿车本体100处于下坡路段时,车轮104带动车轴103转动,车轴103带动第二锥齿轮406转动,第二锥齿轮406带动第一锥齿轮405转动,第一锥齿轮405带动驱动轴404转动,驱动轴404带动第二齿轮403和第四锥齿轮310转动,此时控制第一伸缩杆407收缩,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脱离啮合,此时第二齿轮403不能带动第一齿轮402转动,当第二伸缩杆308收缩时,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脱离啮合,而第四锥齿轮310不能带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当第二伸缩杆308伸长时,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相互啮合,而第四锥齿轮310能够带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带动第二伸缩杆308转动,第二伸缩杆308带动第二转轴307转动,第二转轴307带动第二带轮306转动,第二带轮306通过皮带305带动第一带轮304转动,第一带轮304带动第一转轴303转动,第一转轴303带动能量回收电机301内部的转子转动,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入蓄电池302,对蓄电池302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
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转轴303转动连接支撑座311,支撑座311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带轮304和第二带轮306两侧,支撑座311上设置有滑槽311a,滑槽311a内壁滑动连接滑块312,第二转轴307转动连接滑块312,并且滑槽311a上设置有限位条311a-1,滑块312上对应限位条311a-1设置有限位槽312a,限位槽312a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条311a-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块312能够在滑槽311a内壁滑动,滑块312带动第二转轴307移动,第二转轴307能够带动第二带轮306移动,保持皮带305张紧。通过限位槽312a和限位条311a-1之间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块312在滑槽311a内壁滑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6,所述第二带轮306包括第一圆盘306a、第二圆盘306b、第一液压缸306c和第三进液管306d,所述第二转轴307依次穿过第一圆盘306a、第一液压缸306c和第二圆盘306b,并且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设置于第一液压缸306c两侧,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相互靠近侧设置有倾斜面306e,并且皮带305两侧对应倾斜面306e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转轴307依次穿过第一圆盘306a、第一液压缸306c和第二圆盘306b,并且第二转轴307固定连接第二圆盘306b,第一液压缸306c伸缩时在第二转轴307上滑动,第一液压缸306c伸缩时能够带动第一圆盘306a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圆盘306b,第一圆盘306a轴心滑动连接第二转轴307。第一液压缸306c收缩时带动第一圆盘306a向靠近第二圆盘306b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相互靠近侧设置有倾斜面306e,并且皮带305两侧对应倾斜面306e设置,此时在皮带305与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的接触部分半径变大,第二带轮306上皮带305的轮径大于第一带轮304上皮带305的轮径,第二带轮306相对容易带动第一带轮304转动,第二带轮306与第一带轮304的转动比此时大于1,也就是第二带轮306可能转动2圈,第一带轮304才会转动1圈,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转子转动较慢,此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较小,对应的减速效果也不明显,适用于比较缓或短的下坡路段。
进一步的,当第一液压缸306c伸长时带动第一圆盘306a向远离第二圆盘306b的方向移动,此时在皮带305与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的接触部分半径变小,第二带轮306上皮带305的轮径小于第一带轮304上皮带305的轮径,第二带轮306与第一带轮304的转动比此时小于1,也就是第二带轮306可能转动1圈,第一带轮304会转动2圈,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转子转动较快,此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较大,对应的减速效果更加,适用于比较陡或长的下坡路段。通过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第二带轮306与第一带轮304的转动比,调节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以及对应的减速效果,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坡段。
参照图7,所述支撑座311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13,并且第二液压缸313一端固定连接滑块312。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液压缸313进行伸缩运动时,能够带动滑块312在滑槽311a内壁滑动,滑块312带动第二转轴307移动,第二转轴307能够带动第二带轮306移动,保持皮带305张紧。
参照图8,所述驱动单元400还包括驱动件408,所述驱动件408包括第三液压缸408a、容纳筒408b、第一活塞头408c、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所述第三液压缸408a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408c,第一活塞头408c滑动连接容纳筒408b内壁,容纳筒408b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一端,第一进液管408d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407,所述第一伸缩杆407包括第一固定筒407a和活动管407b,所述第一固定筒407a外端壁固定连接电动机401,第一固定筒407a内壁滑动连接活动管407b,活动管407b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进液管408d,第二进液管408e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308。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液压缸408a进行伸缩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活塞头408c在容纳筒408b内部滑动,第一活塞头408c会挤压容纳筒408b内部的液压油,将液压油压入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中。第一进液管408d另一端连接活动管407b,第一进液管408d中的液压油通过活动管407b进入第一固定筒407a中能够控制第一固定筒407a和活动管407b整体长度的伸缩,也就是控制第一伸缩杆407的伸缩。通过活动管407b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进液管408d,在第一固定筒407a和活动管407b转动时第一进液管408d与与活动管407b内壁进行相对转动。第二进液管408e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308,能够控制第二进液管408e的伸缩。
参照图9,作为本发明所述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伸缩杆308包括第二固定筒308a、活动杆308b和第二活塞头308c,所述第二固定筒308a外端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07,第二固定筒308a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308c,第二活塞头308c固定连接活动杆308b一端,活动杆308b上设置有内管308b-1,内管308b-1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进液管408e,内管308b-1通过通孔308b-2连通第二固定筒308a内部,活动杆308b外壁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309。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进液管408e中的液压油进入内管308b-1后,通过通孔308b-2进入第二固定筒308a内部,会推动第二活塞头308c移动,第二活塞头308c带动活动杆308b移动,活动杆308b向缩回第二固定筒308a的方向移动,当第二进液管408e将第二固定筒308a中的液压油吸走时,活动杆308b从第二固定筒308a中伸长。第二进液管408e与内管308b-1内壁之间转动连接,在活动杆308b转动的时候,第二进液管408e与内管308b-1内壁之间相对转动。
参照图1至图10,所述控制单元500包括主控器501、分控器502,设置有所述检测单元200的车厢101上设置有主控器501,各个车厢101设置有分控器502,各个分控器502、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连接主控器501,所述分控器502连接能量回收电机301、电动机401、第一液压缸306c、第二液压缸313和第三液压缸408a。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控器501优选采用现有VCU(整车主控器),能够接收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采集的速度和坡度信息。分控器502采用型号为STM32F503RFT6的微处理器,其内部预先设置有程序。当坡度传感器202采集到当前行驶路段为上坡路段时,主控器501对各个分控器502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分控器502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然后对电动机401发送启动指令,电动机401开始工作,同时对第三液压缸408a发送伸长指令,第三液压缸408a进行伸长,带动第一活塞头408c在容纳筒408b内部向图8中的右侧滑动,第一活塞头408c右侧的容纳筒408b内部的空间变小,容纳筒408b内部的液压油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进入第一伸缩杆407和第二伸缩杆308中,此时第一伸缩杆407伸长,第二伸缩杆308收缩。
进一步的,第一伸缩杆407伸长时,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啮合,此时第一齿轮402能够带动第二齿轮403转动,第二齿轮403带动驱动轴404转动,驱动轴404带动第一锥齿轮405转动,第一锥齿轮405带动第二锥齿轮406转动,第二锥齿轮406带动车轴103转动,车轴103转动时带动车轮104转动,驱动车架102带动车厢101移动;当第二伸缩杆308收缩时,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脱离啮合,而第四锥齿轮310不能带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与能量回收电机301脱离连接,避免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影响上坡时的加速动力,同时驱动各个车厢101上的电动机401工作,此时速度传感器201采集到的车厢101速度低于预定的上坡速度阈值时,主控器501对各个分控器502发出加速指令。直到车厢101的当前速度等于预定的上坡速度阈值时,停止加速,同时带动各个车架102和车厢移动,能够在加速过程中快速提速,从而节约提速时间,加快上坡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节约路途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员工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员、设备或物资的运输,减少占用车道用时。
进一步的,坡度传感器202采集到当前行驶路段为下坡路段时,主控器501对各个分控器502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分控器502接收第二控制指令,然后对电动机401发送关闭指令,电动机401停止工作,有利于节约电能,同时对第三液压缸408a发送收缩指令,第三液压缸408a进行收缩,带动第一活塞头408c在容纳筒408b内部向图8中的左侧滑动,第一活塞头408c右侧的容纳筒408b内部的空间变大,第一伸缩杆407和第二伸缩杆308中的液压油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被吸入容纳筒408b中,容纳筒408b中的液压油可以采用液压油,此时第一伸缩杆407收缩,第二伸缩杆308伸长。
进一步的,第一伸缩杆407收缩时,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脱离啮合,此时第二齿轮403不能带动第一齿轮402转动,当第二伸缩杆308收缩时,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脱离啮合,而第四锥齿轮310不能带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当第二伸缩杆308伸长时,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相互啮合,而第四锥齿轮310能够带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第三锥齿轮309转动带动第二伸缩杆308转动,第二伸缩杆308带动第二转轴307转动,第二转轴307带动第二带轮306转动,第二带轮306通过皮带305带动第一带轮304转动,第一带轮304带动第一转轴303转动,第一转轴303带动能量回收电机301内部的转子转动,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入蓄电池302,对蓄电池302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
进一步的,若下坡路段长或陡,车厢101在重力作用下被加速,此时速度传感器201采集到的车厢101速度高于预定的下坡速度阈值时,主控器501对各个分控器502发出减速指令,分控器502第一液压缸306c发出伸长指令,第一液压缸306c伸长时带动第一圆盘306a向远离第二圆盘306b的方向移动,此时在皮带305与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的接触部分半径变小,第二带轮306上皮带305的轮径小于第一带轮304上皮带305的轮径,第二带轮306与第一带轮304的转动比此时小于1,也就是第二带轮306可能转动1圈,第一带轮304会转动2圈,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转子转动较快,此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较大,对应的减速效果更加,适用于比较陡或长的下坡路段。通过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第二带轮306与第一带轮304的转动比,调节能量回收电机301的阻尼力,以及对应的减速效果,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坡段。同时分控器502对第二液压缸313发出伸长指令,第二液压缸313伸长,第二液压缸313带动滑块312在滑槽311a内壁滑动,滑块312带动第二转轴307移动,第二转轴307能够带动第二带轮306移动,保持皮带305张紧。
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控制单元500还包括辅助刹车模块503、电流采集单元504、PID调节器505和智能功率模块506,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通过电流采集单元504电性连接PID调节器505,PID调节器505电性连接智能功率模块506,智能功率模块506电性连接能量回收电机301,所述电流采集单元504电性连接分控器502,分控器502连接辅助刹车模块503,并且辅助刹车模块503设置在车轴103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流采集单元504优选采用现有的电流表,这是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输出的电流保持在恒定的电流设定值,以便于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转子在不同的转速下,对蓄电池302进行稳定充电,有利于延长蓄电池302使用寿命。通过电流采集单元504反馈回来的实时电流信号(PV)获取偏差值(EV),偏差值经过PID调节器505运算输出,控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输出功率,以克服偏差,促使偏差趋近于零。
PID调节前阶段因为电流值距离设定值还很远,为了加快制动速度,智能功率模块506(也就是IPM,是一种把功率开关器件和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电力集成电路,其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广泛。在IPM中不仅集成了高效的功率开关器件(MOSFET,IGBT)和优化过的门极驱动电路,往往还内藏有过电压,过电流和过热等故章检测电路。)智能功率模块506处于满负荷输出状态,只有当能量回收电机301产生的电流控制参数,也就是“加速速率”低于预定阈值,智能功率模块506才关闭输出。“加速速率”描述的是电流在单位时间的跨度,反映的是电流升降的快慢,如图11所示。用“加速速率”限制电流值变化过快,是为了降低电流进入PID调节器505的惯性,避免首次到达温度设定值(SV)时超调过大。在这个阶段,要么占空比K=0,智能功率模块506关闭;要么占空比K=100%,智能功率模块506全速输出。PID调节器505不起作用,仅由“加速速率”控制温升快慢。
PID调节器505调节阶段在这个阶段,PID调节器505调节输出,根据偏差值计算占空比(0-100%),保证偏差(EV)趋近于零,即使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时,也能使系统回到平衡状态。
PID调节器505的调节原理其计算表达式为:
输出=比例项+积分项+静态输出项(常数项)
其中,输出M(t)表示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的函数。M(t)表示PID回路的输出,是时间的函数,Kc表示PID回路的比例增益,e表示PID回路的偏差(设定值(SV)与过程变量(PV)之差),Minitial表示PID回路的静态输出值。为了能让数字计算机处理这个算式,连续算式必须离散化为周期采样偏差算式,才能用来计算输出值。数字计算机处理的算式如下:
输出=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静态输出项(常数项)
由上式可以看出,积分项是从第一个采样周期到当前采样周期所有误差项的函数,微分项是当前采样和前一次采样的函数,比例项仅是当前采样的函数。在数字计算机中,不保存所有的误差项,其实也不必要。由于计算机从第一次采样开始,每有一个过程采样值必须计算一次输出值,只需要保存前一次过程值(PVn-1)和积分项前值。利用计算机处理的重复性,可以将以上算式变换为:
输出=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静态输出项(常数项)
其中,Mn表示在第n个采样时刻,Kc表示PID回路的比例增益,PID回路的输出计算值,SV表示PID回路的电流设定值,PVn表示在第n个采样时刻的电流变化过程变量值,KD表示微分项的比例常数,,Ts表示离散化时的采样时间间隔,Td表示微分时间参数,PVn-1表示在第n-1 采样时刻的电流变化过程变量值,MX表示积分前项值,Minitial表示PID回路的静态输出值,KI表示积分项的比例常数,Ti表示积分时间参数。
从上式,可以分析三个基本参数Kc,KI和KD在实际控制中的作用:比例调节作用:比例项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偏差。但是过大的比例调节,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积分调节作用:积分项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只要有偏差,积分就进行,直到无偏差时,积分运算才停止,积分调节项输出一常数值。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小,积分作用越强。积分控制可提高系统的无差度,但积分项输出响应缓慢,使得系统调节时间增长。微分调节作用:微分项反映系统过程变量的变化率((PVn-1-PVn)/ Ts),具有预见性,能预见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调节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用消除。因此,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微分时间参数Td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微分调节对干扰有放大效果,过强的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此外,微分项反映的是过程变量的变化率,而当过程变量没有变化时,微分调节输出为零。通过电流采集单元504反馈回来的实时电流信号(PV)获取偏差值(EV),偏差值经过PID调节器505运算输出,控制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输出功率,以克服偏差,促使偏差趋近于零。使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输出的电流保持在恒定的电流设定值,以便于能量回收电机301的转子在不同的转速下,对蓄电池302进行稳定充电。
同时电流采集单元504电性连接分控器502,分控器502连接辅助刹车模块503,并且辅助刹车模块503设置在车轴103上。若能量回收电机301已经达到最大的阻尼力,其产生的电流也达到最大功率,则分控器502控制辅助刹车模块503启动,辅助刹车模块503优选采用ABS防抱死,用于保证在大制动强度或恶劣附着条件下车辆制动的稳定性,为其制动提供双重保障。

Claims (10)

1.一种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矿车本体(100),所述矿车本体(100)包括车厢(101)、车架(102)、车轴(103)和车轮(104),所述车厢(101)底部固定连接车架(102),车架(102)上设置有车轴(103),车轴(103)两端连接车轮(104),所述车厢(101)设置有两个以上,车架(102)、车轴(103)和车轮(104)对应车厢(101)设置,其中一个车厢(101)上设置有检测单元(200),各个车厢(101)设置有减速单元(300)、驱动单元(400)和控制单元(500);
检测单元(200),所述检测单元(200)包括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所述速度传感器(201)用于检测矿车本体(100)的速度,坡度传感器(202)用于检测矿车本体(100)当前的坡度,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分别连接控制单元(500);
减速单元(300),所述减速单元(300)包括能量回收电机(301)和蓄电池(302),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车轴(103),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蓄电池(302),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连接控制单元(500);
驱动单元(400),所述驱动单元(400)包括电动机(401),所述电动机(401)连接车轴(103),所述电动机(401)连接控制单元(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00)还包括第一齿轮(402)、第二齿轮(403)、驱动轴(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和第一伸缩杆(407),所述电动机(401)电性连接蓄电池(302),所述电动机(40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407)一端,第一伸缩杆(407)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02),第一齿轮(402)啮合连接第二齿轮(403),第二齿轮(403)固定连接驱动轴(404),驱动轴(404)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405),第一锥齿轮(405)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6)轴心固定连接车轴(1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单元(300)还包括第一转轴(303)、第一带轮(304)、皮带(305)、第二带轮(306)、第二转轴(307)、第二伸缩杆(308)、第三锥齿轮(309)和第四锥齿轮(310),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固定连接第一带轮(304)轴心,第一带轮(304)通过皮带(305)连接第二带轮(306),第二带轮(306)轴心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07),第二转轴(307)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308)一端,第二伸缩杆(308)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309),第三锥齿轮(309)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310),第四锥齿轮(310)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轴(4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03)转动连接支撑座(311),支撑座(311)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带轮(304)和第二带轮(306)两侧,支撑座(311)上设置有滑槽(311a),滑槽(311a)内壁滑动连接滑块(312),第二转轴(307)转动连接滑块(312),并且滑槽(311a)上设置有限位条(311a-1),滑块(312)上对应限位条(311a-1)设置有限位槽(312a),限位槽(312a)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条(311a-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轮(306)包括第一圆盘(306a)、第二圆盘(306b)、第一液压缸(306c)和第三进液管(306d),所述第二转轴(307)依次穿过第一圆盘(306a)、第一液压缸(306c)和第二圆盘(306b),并且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设置于第一液压缸(306c)两侧,第一圆盘(306a)和第二圆盘(306b)相互靠近侧设置有倾斜面(306e),并且皮带(305)两侧对应倾斜面(306e)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11)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13),并且第二液压缸(313)一端固定连接滑块(3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00)还包括驱动件(408),所述驱动件(408)包括第三液压缸(408a)、容纳筒(408b)、第一活塞头(408c)、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所述第三液压缸(408a)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408c),第一活塞头(408c)滑动连接容纳筒(408b)内壁,容纳筒(408b)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408d)和第二进液管(408e)一端,第一进液管(408d)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407),所述第一伸缩杆(407)包括第一固定筒(407a)和活动管(407b),所述第一固定筒(407a)外端壁固定连接电动机(401),第一固定筒(407a)内壁滑动连接活动管(407b),活动管(407b)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进液管(408d),第二进液管(408e)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3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308)包括第二固定筒(308a)、活动杆(308b)和第二活塞头(308c),所述第二固定筒(308a)外端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07),第二固定筒(308a)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308c),第二活塞头(308c)固定连接活动杆(308b)一端,活动杆(308b)上设置有内管(308b-1),内管(308b-1)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进液管(408e),内管(308b-1)通过通孔(308b-2)连通第二固定筒(308a)内部,活动杆(308b)外壁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30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500)包括主控器(501)、分控器(502),设置有所述检测单元(200)的车厢(101)上设置有主控器(501),各个车厢(101)设置有分控器(502),各个分控器(502)、速度传感器(201)和坡度传感器(202)连接主控器(501),所述分控器(502)连接能量回收电机(301)、电动机(401)、第一液压缸(306c)、第二液压缸(313)和第三液压缸(408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500)还包括辅助刹车模块(503)、电流采集单元(504)、PID调节器(505)和智能功率模块(506),所述能量回收电机(301)通过电流采集单元(504)电性连接PID调节器(505),PID调节器(505)电性连接智能功率模块(506),智能功率模块(506)电性连接能量回收电机(301),所述电流采集单元(504)电性连接分控器(502),分控器(502)连接辅助刹车模块(503),并且辅助刹车模块(503)设置在车轴(103)上。
CN202310381557.3A 2023-04-11 2023-04-11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Active CN116101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1557.3A CN116101086B (zh) 2023-04-11 2023-04-11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1557.3A CN116101086B (zh) 2023-04-11 2023-04-11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1086A true CN116101086A (zh) 2023-05-12
CN116101086B CN11610108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626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1557.3A Active CN116101086B (zh) 2023-04-11 2023-04-11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108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6603A (ja) * 1999-11-01 2001-05-18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エネルギを回生・再用する鉄道車両
US20110004365A1 (en) * 2008-02-08 2011-01-06 Volv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vehicle and hybrid vehicle
CN102060024A (zh) * 2010-12-24 2011-05-18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轻轨车辆
JP2012120380A (ja) * 2010-12-02 2012-06-21 Daimler Ag バッテリ充放電制御装置
CN104129311A (zh) * 2014-08-13 2014-11-05 李全瑞 (地铁,轻轨)列车用的,再生制动技术
CN110001379A (zh) * 2019-04-24 2019-07-12 吉林大学 一种多轴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CN110775080A (zh) * 2018-07-31 2020-02-11 通用电气全球采购有限责任公司 机车推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6603A (ja) * 1999-11-01 2001-05-18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エネルギを回生・再用する鉄道車両
US20110004365A1 (en) * 2008-02-08 2011-01-06 Volv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vehicle and hybrid vehicle
JP2012120380A (ja) * 2010-12-02 2012-06-21 Daimler Ag バッテリ充放電制御装置
CN102060024A (zh) * 2010-12-24 2011-05-18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轻轨车辆
CN104129311A (zh) * 2014-08-13 2014-11-05 李全瑞 (地铁,轻轨)列车用的,再生制动技术
CN110775080A (zh) * 2018-07-31 2020-02-11 通用电气全球采购有限责任公司 机车推进系统
CN110001379A (zh) * 2019-04-24 2019-07-12 吉林大学 一种多轴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1086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4560B (zh) 一种四轮轮毂电机电动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90705B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及采用所述制动系统的汽车
CN101332774B (zh) 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控制方法
CN102166963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方法
CN101134441B (zh) 汽车的控制装置
CN102045014A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2166962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
CN102371907A (zh) 电动车辆和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05882452A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811443B (zh) 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控制系统
KR101033360B1 (ko) 정위치 자동 정지 제어 수단을 구비한 전기 차량의 제어 장치
CN101841288B (zh) 基于电流控制的车用电机的运动控制方法
JP7129736B1 (ja) 自動車用ブレーキ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04354605A (zh) 一种用于控制电动轮作业车辆行驶速度的系统及方法
Yatsko et al.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ction rolling stock with onboard energy storage
CN115009791B (zh) 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01086B (zh) 矿用电驱动车智能提速装置
CN115583154A (zh) 一种基于挂车自感知的智能编组卡车混合驱动系统及方法
CN104494590A (zh) 电动汽车的气压制动系统
KR20110122125A (ko) 포크리프트
CN104442778A (zh) 电动汽车的液压制动系统
CN103522995A (zh) 车顶转向随动式空气阻力缓速装置
CN1060429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制动系统
CN212290181U (zh) 坡道智能辅助电动车系统
CN103522996A (zh) 车顶有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