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6629A -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6629A
CN116096629A CN202180051928.0A CN202180051928A CN116096629A CN 116096629 A CN116096629 A CN 116096629A CN 202180051928 A CN202180051928 A CN 202180051928A CN 116096629 A CN116096629 A CN 116096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recovery
backwash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19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真锅敦行
菊地将司
善万泰朋
竹内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ura Co Ltd
Mitsui OSK Lin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ura Co Ltd
Mitsui OSK Lin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ura Co Ltd, Mitsui OSK Lines Ltd filed Critical Miur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96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6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4/00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 B01D24/38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24/44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filter cake, e.g. chu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88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88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29/94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 cake, e.g. chu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16Cleaning-out devices, e.g. for removing the cake from the filter casing or for evacuating the last remnants of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从取入到船舶的环境水高效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在本发明中,安装于船舶(2)并对向该船舶(2)取入的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进行回收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具备:回收过滤器(41),其配置于供对过滤环境水的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排水流通的反洗排水线(L4);清水供给机构(50),其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

Description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环境水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176498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货船、油轮等中为了将船体姿态、吃水维持为安全的状态而使用的压载水引起由有害水生生物的越境移运产生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扰乱,成为较大的环境问题。作为使压载水中的水生生物成为一定基准以下而进行排水的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由与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独立的模块构成的压载水过滤处理装置,不仅进行能够将反洗水向船外排出的加压载时的一次过滤,在无法将反洗水将船外排出的排放压载时还进行二次过滤以及用于差压消除的反洗,而能够提高海洋微生物的最终过滤率。
另外,专利文献2、3公开了从所取得的环境水取得水生生物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船舶压载水的采样系统,该船舶压载水的采样系统无需设置较大的贮存罐,就能够容易且连续地采集压载水,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水生生物在活着的状态下进行采样。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微生物浓缩器,在该微生物浓缩器中,将贮存试样水的贮水部分隔为所述试样水的供给侧与排出侧的过滤器成为不对所述供给侧的面作用铅垂方向朝下的力的配置,从而微生物不会受到较大的伤害,而能够对较多的该微生物在活着的状态下进行回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3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15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4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塑料污染占海洋垃圾的相当部分,逐渐成为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应对由包含微塑料等的浮游污染物质引起的海洋的污染成为紧迫的课题。在船舶中,虽然作为冷却用水以及压载水而大量的环境水被取得并排出,但是未进行有效回收并处理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取入到船舶的环境水高效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安装于船舶并对向该船舶取入的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进行回收,其中,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具备:回收过滤器,其配置于供对过滤环境水的过滤装置的过滤器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排水流通的反洗排水线;以及清水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
优选的是,所述清水供给机构具有连接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上游侧并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上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的清水正洗线。
优选的是,所述清水供给机构具有:清水反洗线,其连接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下游侧,并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下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清水排水线,其将从所述清水反洗线供给并对所述回收过滤器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清水排出;以及回收容器,其对在所述清水排水线流通的反洗清水进行回收。
优选的是,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反洗排水线中的比所述回收过滤器靠上游侧的位置且将在该反洗排水线流通的反洗排水所含的固态物分离的分离器。
优选的是,所述回收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200μm~800μm。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其安装于船舶并对向该船舶取入的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进行回收,其中,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具备:取水线,其将环境水向所述船舶取入;取水泵,其配置于所述取水线;过滤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取水线的下游侧,并具有过滤在该取水线流通的环境水的过滤器;处理水贮存罐,其贮存在所述过滤装置中被过滤了的处理水;处理水线,其将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处理水贮存罐连接;反洗线,其从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过滤装置供给处理水;反洗排水线,其上游侧连接于所述过滤装置中的比所述过滤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并将从所述反洗线供给到所述过滤装置的作为反洗后的处理水的反洗排水排出;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反洗排水线的回收过滤器以及向所述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的清水供给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从取入到船舶的环境水高效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的清水正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的清水反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的示意图。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安装于船舶2。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具有从船舶2自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取得的水(以下,环境水)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船舶2自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取得的水例如为压载水。另外,浮游污染物质设为包含在环境基准、排水基准下所称的浮游物质(通过2mm的筛网并残留于1μm的过滤材上的物质)、2mm以上的塑料、以5mm以下或1mm以下等为对象的微塑料等的浮游污染物质。
<整体结构>
对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的整体性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线”是流路、路径、管路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线的总称。
如图1所示那样,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具备取水线L1、取水泵11、过滤装置12、处理水线L2、处理水贮存罐13、反洗线L3、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反洗泵32、反洗排水线L4、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以及控制装置100。
取水线L1是将处于船舶2的外侧的环境水(例如、海水、咸淡水、淡水)向船舶2的内侧取入的线。在取水线L1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配置的取水口位于能够取得环境水的位置、例如比海面靠下侧的位置。取水线L1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过滤装置12。
取水泵11配置于取水线L1。通过取水泵11驱动,从而环境水通过取水线L1从船舶2的外侧被向内侧取入。
过滤装置12具有过滤在取水线L1流通的环境水的过滤器120以及保持该过滤器120的过滤塔主体121。环境水通过过滤装置12从而成为被过滤处理了的处理水。需要说明的是,过滤装置12能够采用各种方式的过滤装置。例如,过滤装置12也可以是与过滤处理一起并行地进行反洗处理而消除过滤器120的孔眼堵塞的方式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处理水线L2是供由过滤装置12处理了的处理水流通的线。处理水线L2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过滤装置12,处理水线L2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处理水贮存罐13。
处理水贮存罐13贮存由过滤装置12过滤处理了的处理水。在该处理水贮存罐13连接有用于对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进行反洗处理的反洗线L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处理水贮存罐13连接有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线。
反洗线L3是沿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的过滤方向的反向向该过滤器120供给处理水的线。反洗线L3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处理水贮存罐13。反洗线L3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在过滤装置12中连接于在过滤环境水的过滤方向的流动中比过滤器120靠下游侧(处理水的出口侧)的位置。
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配置于反洗线L3。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在不进行过滤器120的反洗处理的情况下为闭状态。在进行过滤器120的反洗处理的情况下,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从闭状态向开状态转移。
反洗泵32配置于反洗线L3。通过反洗泵32驱动,从而从与过滤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反洗线L3向该过滤器120供给处理水。
反洗排水线L4是供对过滤器120进行了反洗后的处理水即反洗排水流通的线。反洗排水线L4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在过滤装置12中连接于在过滤环境水的过滤方向的流动中比过滤器120靠上游侧(取水线L1侧、环境水入口侧)的位置。对过滤装置12进行了反洗后的处理水通过该反洗排水线L4而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
旋流器35通过进行利用了水的流动的固液分离,从而将在反洗排水线L4流通的反洗排水所含的固态物分离。从过滤装置12排出的反洗排水在由旋流器35进行了分离后到达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需要说明的是,在旋流器35设置将积存于内部的排水连续或间歇地排出的排出线(省略图示)。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用于回收微塑料等浮游污染物质,并配置于反洗排水线L4中的旋流器35的下游侧。
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具备用于捕捉浮游污染物质的回收过滤器41、用于保管浮游污染物质的回收容器42、保持回收过滤器41的过滤器壳体43以及用于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清水供给机构50。
回收过滤器41使用能够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过滤精度的回收过滤器。例如,回收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优选为200μm~80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过滤精度300μm~500μm的金属制的筛孔过滤器用于回收过滤器41。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能够将弹簧过滤器、其他方式的过滤器用于回收过滤器41。例如,也可以使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的过滤精度与回收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相同,也可以与用于海洋中的微塑料采样的浮游生物网(网眼0.3mm)相匹配地设为网眼0.3mm的金属筛孔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精度表示能够进行显示孔径值的颗粒的颗粒除去效率为99%以上的捕集。
过滤器壳体43将回收过滤器41保持为装卸自如。作为装卸自如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盒形式等适当的方式。
回收容器42是保管通过基于由清水供给机构50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的清水的反洗而得到包含浮游污染物质的液体的容器。关于回收容器42的包含浮游污染物质的液体的回收方法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清水供给机构50是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具备清水罐51、清水共通线L5、清水泵52、清水正洗线L6、正洗用开闭阀53、清水反洗线L7、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以及清水排水线L8。
清水罐51是能够贮存规定量的清水的罐。贮存于清水罐51的清水优选为与向船舶2取入的海水、咸淡水相比盐分浓度足够低的水(fresh water)。例如,也可以是由船舶2内的造水装置制造的水。
清水共通线L5是用于将贮存于清水罐51的清水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的线。清水共通线L5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清水罐51,清水共通线L5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分支为清水正洗线L6与清水反洗线L7。
清水泵52配置于清水共通线L5。通过清水泵52驱动,从而清水从清水共通线L5通过清水正洗线L6或清水反洗线L7被送向回收过滤器41。
清水正洗线L6是在与过滤装置12的(反洗排水)的过滤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线。清水正洗线L6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经由清水共通线L5而连接于清水罐51。清水正洗线L6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中的回收过滤器41的上游侧(过滤装置12侧或旋流器35侧)。
正洗用开闭阀53配置于清水正洗线L6。以下,将通过清水正洗线L6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处理设为清水正洗处理。在不进行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正洗处理的情况下,正洗用开闭阀53为闭状态。在对回收过滤器41进行清水正洗处理的情况下,正洗用开闭阀53从闭状态向开状态转移。
清水反洗线L7是在与过滤装置12的(反洗排水)的过滤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线。清水反洗线L7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经由清水共通线L5而连接于清水罐51。清水反洗线L7的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中的回收过滤器41的下游侧(反洗排水线L4的出口侧)。
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配置于清水反洗线L7。以下,将通过清水反洗线L7而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处理设为清水反洗处理。在不进行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反洗处理的情况下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为闭状态。在对回收过滤器41进行清水反洗处理的情况下,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从闭状态向开状态转移。
清水排水线L8是将在清水反洗处理中对回收过滤器41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清水送向回收容器42的线。清水排水线L8的一侧的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回收过滤器41的上游侧(过滤装置12侧或旋流器35侧),另一侧的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回收容器42。
本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被控制装置100控制用于供给清水的处理。
控制装置100是包括CPU、ROM、RAM以及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控制装置100电连接于过滤装置12、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反洗泵32、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清水泵52、正洗用开闭阀53以及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并执行各种控制。另外,控制装置100也可以设为使过滤装置12的控制与除此以外(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反洗泵32、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清水泵52、正洗用开闭阀53以及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等)的控制协作的分开的控制装置。
<基于清水正洗处理的回收控制>
接着,对利用通过清水正洗线L6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清水正洗处理来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控制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的清水正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100当通过用户的操作或预先设定的日程等而接收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指令时,开始反洗排水控制(步骤S1)。在该反洗排水控制中,控制装置100执行使处理水反洗用开闭阀31从闭状态向开状态转移并且驱动反洗泵32的处理。
通过执行步骤S1的处理,从而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被处理水反洗。对过滤器120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排水在通过配置于反洗排水线L4的旋流器35后,通过回收过滤器41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在回收过滤器41中,捕捉反洗排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20的反洗排水的全部量通过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的回收过滤器41。
在步骤S1的处理之后,控制装置100开始清水正洗控制(步骤S2)。在该清水正洗控制中,控制装置100将正洗用开闭阀53控制为开状态并且维持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的闭状态。并且,驱动清水泵52而向回收过滤器41在正向(与反洗排水的过滤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供给清水。在正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按照原样地通过反洗排水线L4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
通过执行步骤S2的处理,从而回收过滤器41以及过滤物被清水除去盐分,且包含盐分的正洗后的水向船舶2之外排出。
在步骤S2的处理之后,控制装置100基于规定的条件来判定清水正洗控制是否结束(步骤S3)。在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了对于清洗而言足够的清水的情况下,处理向步骤S4转移。在未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对于清洗而言足够的清水的情况下,继续清水供给控制。规定的条件可以是由定时器确定的规定时间,也可以在回收过滤器41的下游侧配置水质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并基于该水质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判定处理是否完成。
当处理向步骤S4转移时,控制装置100进行为了从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取下回收过滤器41而停止清水的供给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正洗用开闭阀53从开状态向闭状态转移,并且停止清水泵52的驱动。由此成为能够将盐分被除去了的回收过滤器41从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回收的状态。用户通过从过滤器壳体43取出捕捉有浮游污染物质的回收过滤器41,从而以焚烧处理等适当的方法进行浮游污染物质的废弃处理。
<基于清水反洗处理的回收控制>
接着,对利用通过清水反洗线L7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清水反洗处理来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的清水反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100当通过用户的操作或预先设定的日程等而接收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指令时,开始反洗排水控制(步骤S21)。该步骤S21的反洗排水控制是与图2的流程中的步骤S1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21的处理之后,控制装置100开始清水正洗控制(步骤S2)。在该清水正洗控制中,控制装置100将正洗用开闭阀53控制为开状态并且维持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的闭状态。并且,驱动清水泵52而向回收过滤器41在正向(与反洗排水的过滤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供给清水。在正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按照原样地通过反洗排水线L4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通过执行步骤S22的处理,从而回收过滤器41以及过滤物被清水除去盐分,包含盐分的正洗后的水向船舶2之外排出。
在步骤S22的处理之后,控制装置100开始清水反洗控制(步骤S23)。在该清水反洗控制中,控制装置100将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控制为开状态并且维持正洗用开闭阀53的闭状态。另外,执行以将在反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向回收容器42回收的方式切换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内的路径的处理。并且,驱动清水泵52而向回收过滤器41在反向(反洗排水的过滤方向的反向)上供给清水。在反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清水向回收容器42回收。
通过执行步骤S23的处理,从而在步骤S21的反洗排水控制中被捕捉到回收过滤器41的浮游污染物质被清水向反向冲走,并通过清水排水线L8而与清水一起向回收容器42回收。
在步骤S23的处理之后,控制装置100基于规定的条件来判定清水反洗控制是否结束(步骤S24)。在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了足够用于从回收过滤器41回收浮游污染物质的清水的情况下,处理向步骤S24转移。在未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足够用于浮游污染物质的回收的清水的情况下,继续清水反洗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清水反洗控制中在反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通水量相对于在步骤S21的反洗排水控制中在正向上通过了回收过滤器41的通水量成为300分之1以下的方式,设定规定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条件可以是由定时器确定的规定时间,也可以在回收过滤器41与回收容器42之间配置水质传感器,并基于该水质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的检测值来判定处理是否完成。另外,回收容器42通过构成为能够将在一次的清水反洗控制中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的清水的全部量回收,从而能够从回收过滤器41将浮游污染物质可靠地除去,并向回收容器42回收。
当处理向步骤S25转移时,控制装置100进行为了对回收到回收容器42的清水进行处理而停止清水的供给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从开状态向闭状态转移,并且停止清水泵52的驱动。通过使在清水反洗控制中在反向上通过回收过滤器41的通水量比在步骤反洗排水控制中在正向上通过回收过滤器41的通水量小,能够对浮游污染物质进行浓缩处理。例如,进行对回收到回收容器42的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进行焚烧的处理(蒸发处理)。由于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与在反洗排水控制中排水的反洗排水量相比量较少,因此实现抑制了处理量的高效的浮游污染物质的废弃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如以下那样构成。即,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具备:回收过滤器41,其配置于供对过滤环境水的过滤装置12的过滤器120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排水流通的反洗排水线L4;以及清水供给机构50,其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
另外,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具备:取水线L1,其将环境水向船舶2取入;取水泵11,其配置于取水线L1;过滤装置12,其配置于取水线L1的下游侧,并具有过滤在该取水线L1流通的环境水的过滤器120;处理水贮存罐13,其贮存在过滤装置12中被过滤了的处理水;处理水线L2,其将过滤装置12与处理水贮存罐13连接;反洗线L3,其从与过滤器120的过滤方向相反的方向向过滤装置12供给处理水;反洗排水线L4,其上游侧连接于过滤装置12中的比过滤器120靠上游侧的位置,并将从反洗线L3供给到过滤装置12的作为反洗后的处理水的反洗排水排出;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其具有配置于反洗排水线L4的回收过滤器41以及向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清水供给机构5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或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能够从过滤装置12的反洗水高效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能够有效地防止包含浮游污染物质的反洗排水向船舶2的外侧排出的事态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具有连接于回收过滤器41的上游侧并从回收过滤器41的上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的清水正洗线L6。
由此,通过相对于回收过滤器41在正向上使清水通过,从而能够从回收过滤器41除去盐分,因此抑制焚烧处理时的二恶英的产生以及由盐分引起的焚烧炉的劣化。并且,通过防止二恶英的产生,从而也能够进行船舶2的航行中的焚烧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具有:清水反洗线L7,其连接于回收过滤器41的下游侧,并从回收过滤器41的下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41供给清水;清水排水线L8,其将从清水反洗线L7供给并对回收过滤器41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清水排出;以及回收容器42,其对在清水排水线L8流通的反洗清水进行回收。
由此,通过相对于反洗排水控制中的回收过滤器41的正向的通水量使清水反洗控制中的回收过滤器41的相反方向的通水量较低,从而能够对包含浮游污染物质的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进行浓缩。另外,也能够利用回收容器42将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保管并作为试样管理,也能够进行使贮存于回收容器42的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蒸发的处理而处理浮游污染物质。另外,由于能够在回收容器42贮存浓缩后的浮游污染物质含有水,因此也能够在清水反洗控制后立即开始反洗排水控制。由此能够使浮游污染物质的回收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还具备配置于反洗排水线L4中的比回收过滤器41靠上游侧的位置且将在该反洗排水线L4流通的反洗排水所含的固态物分离的作为分离器的旋流器35。
由此,能够利用旋流器35将一定程度的固态物除去,能够减轻回收过滤器41的负荷并高效地捕捉浮游污染物质。即使在反洗排水中存在较多砂等密度较大且粒径大的物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位于旋流器35的后段的回收过滤器41的负荷。
本实施方式的回收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为200μm~800μm。
由此,能够抑制由来自自然的生物、有机物等引起的过滤器孔眼堵塞,并且可靠地回收浮游污染物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制,而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图3的流程图中,对在进行了清水正洗控制后进行清水反洗控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情况而省略清水正洗控制。这样,控制的方式也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旋流器35配置于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40的上游侧的结构,但也能够使用不为旋流器式的分离器。另外,也能够根据情况而省略旋流器35。这样,上述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结构也能够适当变更。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1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清水供给机构50执行清水正洗控制以及清水反洗控制这两方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如图4所示那样,也可以设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中省略清水反洗线L7、清水反洗用开闭阀54、清水排水线L8以及回收容器42且仅进行清水正洗控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清水正洗后将回收过滤器41取下,与过滤器120一起回收浮游污染物质。同样地,如图5所示那样,也可以设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水供给机构50中省略清水正洗线L6以及正洗用开闭阀53且仅进行清水反洗控制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2   船舶
11  取水泵
12  过滤装置
13  处理水贮存罐
40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
41  回收过滤器
50  清水供给机构
120 过滤器
L1  取水线
L2  处理水线
L3  反洗线
L4  反洗排水线。

Claims (6)

1.一种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安装于船舶并对向该船舶取入的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进行回收,其中,
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具备:
回收过滤器,其配置于供对过滤环境水的过滤装置的过滤器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排水流通的反洗排水线;以及
清水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清水供给机构具有连接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上游侧并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上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的清水正洗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清水供给机构具有:
清水反洗线,其连接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下游侧,并从所述回收过滤器的下游侧向该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
清水排水线,其将从所述清水反洗线供给并对所述回收过滤器进行了反洗后的反洗清水排出;以及
回收容器,其对在所述清水排水线流通的反洗清水进行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反洗排水线中的比所述回收过滤器靠上游侧的位置且将在该反洗排水线流通的反洗排水所含的固态物分离的分离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回收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200μm~800μm。
6.一种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其安装于船舶并对向该船舶取入的环境水所含的浮游污染物质进行回收,其中,
所述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具备:
取水线,其将环境水向所述船舶取入;
取水泵,其配置于所述取水线;
过滤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取水线的下游侧,并具有过滤在该取水线流通的环境水的过滤器;
处理水贮存罐,其贮存在所述过滤装置中被过滤了的处理水;
处理水线,其将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处理水贮存罐连接;
反洗线,其从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过滤装置供给处理水;
反洗排水线,其上游侧连接于所述过滤装置中的比所述过滤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并将从所述反洗线供给到所述过滤装置的作为反洗后的处理水的反洗排水排出;以及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反洗排水线的回收过滤器以及向所述回收过滤器供给清水的清水供给机构。
CN202180051928.0A 2020-10-21 2021-10-15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Pending CN116096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6498 2020-10-21
JP2020176498A JP2022067738A (ja) 2020-10-21 2020-10-21 浮遊汚染物質回収装置及び浮遊汚染物質回収システム
PCT/JP2021/038202 WO2022085582A1 (ja) 2020-10-21 2021-10-15 浮遊汚染物質回収装置及び浮遊汚染物質回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6629A true CN116096629A (zh) 2023-05-09

Family

ID=8129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1928.0A Pending CN116096629A (zh) 2020-10-21 2021-10-15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67738A (zh)
KR (1) KR20230093240A (zh)
CN (1) CN116096629A (zh)
WO (1) WO2022085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43362A (ja) * 2022-09-16 2024-03-29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プラスチック回収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855B2 (ja) 2007-11-02 2011-12-28 財団法人シップ・アンド・オーシャン財団 船舶バラスト水のサンプリングシステム
JP2014094338A (ja) * 2012-11-08 2014-05-22 Miura Co Ltd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JP6364712B2 (ja) 2013-07-05 2018-08-01 株式会社サタケ 微生物濃縮器
JP6459608B2 (ja) * 2015-02-20 2019-01-30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KR101780952B1 (ko) * 2017-03-16 2017-09-26 삼건세기(주) 밸러스트수 여과 처리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67738A (ja) 2022-05-09
WO2022085582A1 (ja) 2022-04-28
KR20230093240A (ko)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7731B2 (ja) 廃水処理船
CA2580153C (en) Integrated particulate filtration and dewatering system
JP2944939B2 (ja) 脱硫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NZ568167A (en) Reduced backwash volume process
KR102439657B1 (ko) 스크러버 배수의 정화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염분 농도차 발전 시스템
JP4960612B2 (ja) 膜処理装置
CN108862747A (zh) 废水处理和固体回收系统
EP2498891B1 (en) A method and a pl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JP5715462B2 (ja) 油水分離装置
CN116096629A (zh) 浮游污染物质回收装置以及浮游污染物质回收系统
JP2006239530A (ja) 船舶用バラスト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01044115B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KR101693100B1 (ko) 스마트 막여과 수처리 시스템
CN106587454A (zh) 一种车载式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净化系统
JP5904123B2 (ja) 混合材料の洗浄分別方法および洗浄分別装置
JP5094151B2 (ja) 固液分離装置
JP2007084010A (ja) 含油廃水処理船
JP2011041907A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
KR20060005023A (ko) 전기응집 활성탄 여과장치
KR100529536B1 (ko) 연속식 해저 및 저수지의 침전물 제거 장치
JP2007237939A (ja) 廃水処理船
JP2022108255A (ja) マイクロプラスチック回収システム
JP4117988B2 (ja) 廃棄物処理装置用水処理装置
KR101267311B1 (ko) 흡착 및 여과를 이용하는 오폐수 처리 시설 및 그 방법
JPWO2008114793A1 (ja)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