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5991B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5991B
CN116095991B CN202210741775.9A CN202210741775A CN116095991B CN 116095991 B CN116095991 B CN 116095991B CN 202210741775 A CN202210741775 A CN 202210741775A CN 116095991 B CN116095991 B CN 116095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frame
adhesive
display scree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17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95991A (zh
Inventor
张久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17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5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5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95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1Manufacturing of individual cells out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e.g. by di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支撑框,中框具有容设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容置腔,支撑框位于容置腔内,以支撑显示屏的周侧边缘。中框和支撑框的一者上连接有可移除的定位件,定位件在容置腔内,定位件具有定位部。支撑框朝向显示屏的一端设有粘接组件,粘接组件包括与显示屏的周侧边缘粘接的粘接件和可移除的离型件;离型件覆盖在粘接件上,且在与定位部相对位置处具有定位孔;定位部被配置为穿设在定位孔内,以限制粘接件相对于支撑框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能够提高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平板电脑(以下简称平板)为例,电子设备的通常包括壳体组件和显示屏,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支撑框,中框内具有容置腔,支撑框设置于容置腔内的底壁上,显示屏通过背胶等方式粘接在支撑框上,以实现显示屏在壳体组件上的贴合以及组装。由于显示屏在壳体组件上的贴合属于精细操作,背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对于显示屏在壳体组件上的贴合效果以及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关技术中,背胶贴合到支撑框上的过程中,首先将背胶组装到定位夹具的定位柱上,然后再通过定位夹具将背胶贴合到支撑框上,以提高背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
然而,采用定位夹具将背胶贴合到支撑框上的方式,使得影响背胶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较长,将导致背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该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支撑框,中框具有容设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容置腔,支撑框位于容置腔内,以支撑显示屏的周侧边缘;中框和支撑框的一者上连接有可移除的定位件,定位件在容置腔内,定位件具有定位部;
支撑框朝向显示屏的一端设有粘接组件,粘接组件包括与显示屏的周侧边缘粘接的粘接件和可移除的离型件;离型件覆盖在粘接件上,且在与定位部相对位置处具有定位孔;
定位部被配置为穿设在定位孔内,以限制粘接件相对于支撑框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首先通过中框内容置腔的设置,支撑框位于容置腔内,以支撑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周侧边缘,以便通过支撑框实现显示屏在壳体组件上的固定;接着,通过容置腔内定位件、粘接件、离型件以及离型件上定位孔的设置,在粘接件贴合到支撑框上的过程中,定位件不仅能够取代定位夹具,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过程起到导向的作用,以限制粘接件相对于支撑框的位置,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减小粘接件的贴合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小影响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确保显示屏与支撑框的粘接的可靠性;最后,由于定位件的可移除的设置,以便在粘接件贴合在支撑框上后,定位件能够被移除至容置腔外部,以避免定位件的设置占用容置腔的空间,影响显示屏等在容置腔内的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件为易断件。
这样通过易断件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定位件从中框或者支撑框的上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框与中框的内壁连接,定位件连接于支撑框,并位于支撑框朝向容置腔内部的一侧。
这样通过定位件连接于支撑框能够实现定位件在壳体组件内的固定,而且由于定位件位于支撑框朝向容置腔内部的一侧,还能够避免定位件与中框干涉,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精定位,减小支撑框在中框上的组装公差以及中框自身的加工公差,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的影响,减小影响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尽可能的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减小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框包括框架本体,粘接件贴合在框架本体上,定位件连接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定位部设置于定位件朝向离型件的一侧。
这样通过定位件连接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的设置,不仅能够取代定位夹具,通过定位部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而且还能够将定位件从容置腔移除,避免定位件的设置对显示屏在支撑框内的设置造成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边框围设在中板周侧边缘,并与中板共同构成容置腔;框架本体与边框的结构相适配,并位于容置腔内,并与边框和中板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这样通过框架本体与边框和中板中的至少一者连接,能够实现框架本体以及支撑框在中框内的固定,以便通过支撑框支撑并固定显示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件包括连接臂和定位部,连接臂连接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定位部位于连接臂的端部朝向离型件的一侧,并与定位孔相对设置。
这样通过连接臂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定位部与框架本体的连接,而且能够通过调整连接臂的长度,以便通过定位部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定位件与框架本体的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为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连接的悬臂。
这样通过连接臂为悬臂的设置,能够便于定位件从框架本体上的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为塑料件。
这样通过塑料件的设置,不仅能够便于定位件从框架本体上的断开,而且能够减小壳体组件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为连接臂的端部上朝向定位孔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内。
这样通过对定位部结构的限制,够便于定位部穿设在定位孔内,并与定位孔配合,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过程起到导向的作用,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离型件具有面向粘接件的第一端和面向连接臂的第二端,第一端覆盖在粘接件上定位孔开设于第二端与定位部相对位置处。
这样通过第一端覆盖在粘接件上,在便于粘接件在框架本体上的贴合的同时,还能够对粘接件进行防护。与此同时,通过第二端的设置,能够便于定位孔的开设,以便通过定位部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的同时,还能够便于离型件从粘接件上的撕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的端部具有支撑离型件的第二端的支撑部。
这样通过支撑部的设置,能够实现连接臂对离型件的第二端的支撑效果,以确保定位部与定位孔的配合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包括与框架本体连接的连接部,离型件上具有供切断装置穿过的切割孔,切割孔与连接部相对设置,以使连接部暴露于切割孔内。
这样通过切割孔的设置,能够便于切断装置作用于连接部上,将定位件与框架本体断开连接,进而将定位件移除至容置腔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离型件上具有多个定位孔,支撑框的框架本体连接有多个定位件,多个定位件均匀分布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并与定位孔一一对应。
这样通过多个定位件的设置,能够增强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不同贴合位置处贴合精度的一致性,确保显示屏与支撑框的粘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竖直穿设于定位孔内,并与定位孔间隙配合。
这样通过对定位部穿设在定位孔内,并与定位孔配合,在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的同时,还能够简化支撑框以及壳体组件的结构,有助于减小壳体组件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如上任一项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显示屏位于容置腔内,壳体组件包括支撑框,支撑框位于容置腔内,以支撑显示屏的周侧边缘,并通过粘接件与显示屏的周侧边缘粘接。
这样通过电子设备中壳体组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取代定位夹具实现对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定位,减小粘接件的贴合成本,而且还能够提升粘接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精度,确保显示屏与支撑框的粘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保护盖板,显示模组位于支撑框内,保护盖板盖设在显示模组背离支撑框的一侧,保护盖板的周侧边缘位于支撑框的外部,并通过粘接件与支撑框粘接。
这样通过保护盖板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显示模组的保护功能,而且能够通过粘接件与支撑框粘接,实现显示屏与支撑框的连接,从而实现显示屏在壳体组件内的装配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一;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二;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三;
图5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背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一;
图6为图5中影响背胶在支撑框上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组件在图7中支撑框上的贴合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件在另一种壳体组件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影响背胶在支撑框上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组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示意图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件在支撑框上定位件的断开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件在又一种壳体组件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平板电脑;10-中框;11-中板;12-边框;121-左侧边框;122-右侧边框;13-容置腔;20-支撑框;21-框架本体;211-内侧壁;212-外侧壁;
22-定位件;221-连接臂;2211-端部;2212-支撑部;2213-连接部;222-定位部;
30-显示屏;31-显示模组;32-保护盖板;33-显示区域;34-非显示区域;35-显示面;36-台阶结构;
40-粘接件;50-离型件;51-第一端;52-第二端;521-定位孔;522-切割孔;
60-电池盖;70-胶粘件;80-电池;200-定位夹具;210-定位槽;220-定位柱;
300-切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尺寸链:由若干相互有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形成的尺寸封闭图形定义为尺寸链。其中,尺寸链中包含间接保证的尺寸和若干个对此有影响的直接获得的尺寸。尺寸链中间接保证的尺寸的精度受直接获得的尺寸精度支配,且间接保证的尺寸的精度必然低于直接获得的尺寸的精度。
黑边宽度:指的是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的最外侧边缘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区域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宽度。该黑边宽度对于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有较大的影响,在壳体组件以及显示屏的长度和宽度恒定的基础上,黑边宽度越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大。
屏占比:用于表示屏幕面积与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屏的一面的整机面积的比值。其中,在整机面积恒定的基础上,屏幕越大,则屏占比越大,对用户体验更有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平板电脑(即pad)、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显示器等具有显示屏以及壳体组件中具有支撑框的电子设备。
下面以平板电脑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意了电子设备的整体视图。其中,图1以平板电脑为例,对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示意。
参考图1所示,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100可以包括显示屏30和壳体组件(在图中未标示),显示屏30可以设置于壳体组件的一侧,以便通过壳体组件来承载显示屏30,实现显示屏30在电子设备上的组装。示例性的,显示屏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一般的,显示屏30具有显示面35。显示屏30包括显示区域33和围设在显示区域33的周侧边缘的非显示区域33,显示区域33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菜单。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域33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
其中,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所在的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域33,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与壳体组件连接时,显示面35可以暴露于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100的外表面,这样在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以及壳体组件上的固定的同时,不会影响显示屏30的正常显示。
图2示意了电子设备在A-A方向的剖视图,图3示意了图1中电子设备在B部的放大图。
其中,图2和图3以平板电脑100为例,对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示意。
如图2中所示,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具有台阶结构36,为了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设置,参考图2和图3所示,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13,显示屏30可以位于容置腔13内,壳体组件包括支撑框20,支撑框20位于容置腔13内,以支撑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并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粘接。其中,支撑框20可以位于显示屏30的台阶结构36内,并与该台阶结构36相适配。这样通过支撑框20的设置,能够对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进行支撑,来承载显示屏30,以便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与支撑框20连接,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固定和组装。
如图2中所示,壳体组件还包括中框10,中框10具有容设电子设备的显示屏30的容置腔13,支撑框20可以位于容置腔13内,并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相对设置,以便显示屏30容设在容置腔13内的同时,支撑框20能够支撑在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并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连接,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固定以及电子设备上的组装。
继续参考图2所示,中框10可以包括中板11和边框12,边框12围设在中板11周侧边缘,并与中板11共同构成容置腔13。一般的,边框12可以包括顶边框(在图中未标示)、底边框(在图中未标示)、左侧边框121和右侧边框122,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121和右侧边框122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12。图3示意的为平板电脑在左侧边框121上的剖视结构。边框12和中板11可以为金属件,以提高壳体组件的质感。边框12可以与中板11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化连接。其中,支撑框20可以为与边框12的结构相适配的环形结构。支撑框20可以设置在边框12与中板11的连接处,并通过点胶等方式与边框12和中框1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以便实现支撑框20在容置腔13内固定,将支撑框20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粘接的同时,能够避免支撑框20的设置影响显示屏30在容置腔13内的装配。
图4示意了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
参考图4所示,以支撑框20与边框12连接为例,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框20通过点胶方式与边框12连接时,通过点胶可以在支撑框20与边框12之间形成胶粘件70,支撑框20可以通过胶粘件70与边框12连接。该胶粘件70为点胶形成的胶体连接件。
从图4中可以看出,支撑框20可以通过粘接件40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粘接。示例性的,粘接件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背胶。其中,粘接件40可以贴合在支撑框20朝向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的一侧。这样在显示屏30组装到壳体组件上时,显示屏30的非显示面35的周侧边缘可以与粘接件40粘接,并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粘接,从而实现显示屏30在支撑框20以及壳体组件上的组装。
其中,粘接件40为与支撑框20的结构相适配的环形结构,以便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的不同位置处均可以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粘接,增强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效果,从而提高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显示屏30包括显示模组31和保护盖板32,显示模组31位于支撑框20的腔体(在图中未标示)内,以便实现显示模组31在支撑框20内的装配。保护盖板32盖设在显示模组31背离支撑框20的一侧,以便对显示模组31进行防护,实现对显示模组31的防护功能,增强显示模组31以及显示屏30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位于支撑框20的外部,并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粘接。其中,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与显示模组31之间构成了上述台阶结构36。具体的,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构成了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且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可以朝向腔体的外部延伸至与支撑框20相对位置,以便于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能够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粘接,从而实现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将显示屏30装配并固定在壳体组件内。
示例性的,保护盖板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玻璃盖板。显示模组31可以理解为显示屏30中除保护盖板32之外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31的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做进一步限定。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80和电路板(在图中未标识),电池80和电路板均可以设在中框10朝向显示屏30的一侧。其中,电池80可以与电路板电连接,为电路板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
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电池盖60,电池盖60可以盖设在中框背离显示屏30上,并与中框10连接(如图2中所示)。其中,电池盖60可以如图2中所示一体形成在中框10上。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盖60还可以通过粘接、卡扣或者其他的方式与中框10连接。
由于显示屏30比如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粘接,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组装。在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粘接组装到壳体组件之前,首先需要先将支撑框20组装至中框10的容置腔13内,然后将粘接件40贴合到支撑框20上,最后再将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与粘接件40粘接,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组装。
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属于精细操作,在粘接件40贴合到支撑框20的过程中,参考图4所示,粘接件40的外侧壁可能会沿着X+方向或者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发生一定的位置偏移。粘接件40的外侧壁可以理解为粘接件40朝向支撑框20外部的一侧侧壁。支撑框20的外侧壁可以理解为支撑框20朝向支撑框20外部的一侧侧壁。X+方向和X-方向为互为相反的方向。示例性的,X-方向可以理解为粘接件40朝向边框12比如左侧边框的一侧,X+方向可以理解为粘接件40朝向边框12比如右侧边框的一侧。
图4a示意了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
参考图4a所示,当粘接件40的外侧壁沿着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发生一定的位置偏移时,粘接件40的外侧壁可能会伸出支撑框20的外侧壁,此时,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可以为正数。在粘接件40的宽度不变时,会导致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有效粘接宽度W减小,影响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效果。其中,粘接件40的宽度所在的方向与X+方向平行。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粘接件40的宽度变大,以使粘接件40的宽度大于支撑框20的厚度。支撑框20的厚度所在的方向与X+方向平行。这样在粘接件40的外侧壁沿着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发生一定的位置偏移时,能够减小或者避免对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有效粘接宽度W造成影响,从而确保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效果。
图4b示意了显示屏与壳体组件的局部装配视图。
参考图4b所示,当粘接件40的外侧壁沿着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212发生一定的位置偏移时,支撑框20朝向保护盖板32的一面可能会暴露在粘接件40的外部,此时,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可以为负数。在粘接件40的宽度不变时,同样会导致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宽度W减小,影响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效果。除此之外,还将导致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X变大,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反映了粘接件40的外侧壁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的位置偏移程度。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越高,粘接件40的外侧壁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的位置偏移程度越小,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所对应的数值越小。相反的,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越低,粘接件40的外侧壁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的位置偏移程度越大,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所对应的数值越大。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贴合精度直接影响显示屏3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效果,以及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因此,在粘接件40的贴合过程中,需要对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进行控制,使得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尽可能的高。
图5示意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背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参考图5所示,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定位夹具200,通过该定位夹具200能够将粘接件40a比如背胶贴合在支撑框20a上,以提高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如图5中所示,定位治具具有与边框12a相适配的定位槽210,定位槽210的槽底上具有定位柱220。在粘接件40a贴合到支撑框20a上的过程中,首先将包含有粘接件40a的粘接组件组装到定位夹具200的定位柱220上。具体的,粘接组件包括粘接件40a和覆盖在粘接件40a上的离型件50a。示例性的,离型件50a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离型膜。离型件50a伸出粘接件40a的一端具有与定位柱220相适配的定位孔521a,将定位柱220穿设在定位孔521a内,使得粘接组件穿设在定位柱220上,并将粘接件40a朝向支撑框20a的一侧设置。然后再通过定位夹具200将粘接件40a贴合到支撑框20a上,此时中框10a的边框12a位于定位槽210内,定位夹具200与边框12a配合连接。在贴合的过程中,通过定位柱220与定位孔521a的配合对粘接件40a相对于支撑框20a的位置进行限制,实现对粘接件40a在支撑框20a上的精定位,以便提升粘接件40a在支撑框20a上的贴合精度。
由于定位夹具200在加工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加工公差,以及支撑框20a在中框10a内组装的过程中也通常会产生一定的组装公差,因此,定位夹具200虽然能够提升粘接件40a在支撑框20a上的贴合精度,但是也会导致影响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较长,使得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较低。公差分析显示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一般在0.39mm。也就是说,粘接件40a的外侧壁可能会沿着上述X+方向和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a的外侧壁发生0.39mm的位置偏移。
图6示意了图5中C部的放大图,该图中标示了影响背胶在支撑框上贴合精度的尺寸链。其中,该图中示意的为支撑框与背胶的局部视图。
为便于理解,参考图6所示,将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用L进行表示,影响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L的尺寸链的因素主要因素如下:
1、粘接件40a的外侧壁与定位孔521a中心之间的距离L1
2、定位孔521a中心与定位孔521a的内壁之间的距离L2
3、定位孔521a的内壁与定位柱22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L3
4、定位柱220的侧壁与定位柱220中心(比如定位柱220的半径)之间的距离L4
5、定位柱220的中心与定位槽210朝向定位柱220一侧的槽壁之间的距离L5
6、定位槽210朝向定位柱220一侧的槽壁与支撑框20a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L6
7、边框12a的外侧壁与边框12a的内侧壁之间(即边框12a的厚度)的距离L7
8、边框12a的内侧壁与支撑框20a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L8
需要说明的是,距离L、距离L1、距离L2、距离L3、距离L4、距离L5、距离L6、距离L7和距离L8依次连接形成了一个闭环尺寸链。该闭环尺寸链的长度包含距离L、距离L1、距离L2、距离L3、距离L4、距离L5、距离L6、距离L7和距离L8的长度。
距离L可以看作该闭环尺寸链中的间接保证的尺寸,距离L1、距离L2、距离L3、距离L4、距离L5、距离L6、距离L7和距离L8的精度直接影响距离L的精度。在定位柱220存在加工公差时,距离L4的精度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定位柱220在定位孔521a内出现位置的偏移,使得定位柱220在定位孔521a内的装配呈现偏心的状态,会导致距离L2、距离L1以及距离L6这些距离的精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尺寸链的长度以及距离L的精度,由于距离L的精度的变化,导致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有效粘接宽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离型件50a在定位孔521a处出现模型公差时,距离L2的尺寸的精度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样会导致定位柱220在定位孔521a内的装配呈现偏心的状态,使得致距离L3、距离L1以及距离L6这些距离的精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尺寸链的长度以及即距离L的精度,导致显示屏与支撑框20a的有效粘接宽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除此之外,假设距离L5为定值时,边框12a在生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将导致边框12a的厚度即距离L7也会出现一定的公差。该距离L7产生的公差可以理解为中框10a的物料公差。由于距离L7作为上述闭环尺寸链的一部分,当距离L7出现一定的公差时,可能会导致壳体组件在定位夹具200的定位槽210内的活动空间变大或者变小,这样会影响尺寸链的长度以及距离L的精度。支撑框20a通过胶粘件70a与中框10a连接,并组装在中框10内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组装公差,该组装公差的出现将导致距离L8也会出现一定的公差,影响尺寸链的长度以及距离L的精度。
因此,当采用定位夹具200将粘接件40a贴合到支撑框20a上时,会导致影响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较长,尺寸链较长,会不可避免的影响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使得粘接件40a的贴合精度有待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距离比如L4、距离L2、距离L7和距离L8中的至少一者由于公差发生变化时,由距离L1、距离L、距离L8、距离L7和距离L6构成的尺寸链也可以成为公差尺寸链。
如何提升粘接件的贴合精度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通过壳体组件中支撑框20的设置,不仅能够取代定位治具实现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而且能够减小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7示意了一种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该图中以电子设备上具有左侧边框的一侧的结构为例,对壳体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考图7所示,壳体组件包括中框10和支撑框20,中框10具有容设电子设备的显示屏30的容置腔13,支撑框20位于容置腔13内,以支撑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以便通过支撑框20实现显示屏30在壳体组件上的固定。
具体的,如上文中描述的,显示屏30包括显示模组31和保护盖板32,保护盖板32覆盖在显示模组31上,且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位于显示模组31的外部,并与显示模组31构成显示屏30的台阶结构36。本实施例的支撑框20可以如图3中所示,位于显示屏30的台阶结构36内,以支撑在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并与保护盖板32的周侧边缘粘接,实现显示屏30在支撑框20上的组装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中所示,中框10可以包括中板11和边框12,边框12围设在中板11周侧边缘,并与中板11共同构成容置腔13,边框12与中板11的结构可以参考上文中的相关描述,在此处不再做进一步赘述。
图8示意了粘接组件在图7中支撑框上的贴合示意图一。
与相关技术中的壳体组件不同之处在于,参考图8所示,本申请壳体组件的中框10和支撑框20的一者上具有可移除的定位件22,定位件22在容置腔13内,定位件22具有定位部222。支撑框20朝向显示屏30的一端设有粘接组件,粘接组件包括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粘接的粘接件40和可移除的离型件50。其中,支撑框20通过粘接件40与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粘接。示例性的,粘接件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背胶,离型件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离型膜。与相关技术中相同的是,离型件50覆盖在粘接件40上,且在与定位部222相对位置处具有定位孔521。
如图8中所示,定位部222被配置为穿设在定位孔521内,以限制粘接件40相对于支撑框20的位置。本实施例通过中框10和支撑框20的一者上定位部222的设置,能够取代相关技术中的定位夹具200与定位孔521配合,在粘接件40贴合到支撑框20上的过程中,将定位部222穿设在定位孔521内,用于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精定位,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过程进行导向,限制粘接件40相对于支撑框20的位置,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的同时,由于减少了定位夹具200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小粘接件40的贴合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取代相关技术中的定位夹具200,在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精定位的基础上,还减少了支撑框20在中框10内的组装公差即上述距离L8,以及中框10物料公差即上述距离L,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的影响,从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闭环尺寸链,本申请中减小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的影响因素,减小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的长度,进而提升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实现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达到0.25mm以下,确保了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精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可移除的定位件22的设置,在粘接件40贴合在支撑框20上后,使得定位部222能够被移除至容置腔13外部,保留支撑框20或者中框10除定位件22之外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定位件22的设置占用容置腔13的空间,对容置腔13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从而确保显示屏30等结构在容置腔13内的顺利装配,实现显示屏30等结构在支撑框20内以及壳体组件上的组装。
为便于定位部222的穿设,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形状相适配。示例性的,定位孔5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孔,定位部2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与定位孔521的结构相适配的定位柱220。
为了避免粘接件40在通过人工等方式贴合的过程中,离型件50发生变形,离型件50具有一定的厚度。示例性的,离型件50的厚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大于或者等于0.75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mm。一般的,离型件50的厚度可以为0.1mm、0.2mm或者0.3mm等。
参考图7和图8所示,定位部222可以竖直穿设于定位孔521内,并与定位孔521间隙配合,以便通过定位部222穿设在定位孔521内,并与定位孔521配合,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的同时,相较于定位部222的倾斜设置,还能够简化支撑框20以及壳体组件的结构,有助于减小壳体组件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之间的间隙可以大于或者等于0.03mm,且小于或者等于0.05mm,这样不仅能够便于定位部222穿过定位孔521,而且在定位部222穿设在定位孔521内,将粘接件40贴合在支撑框20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限制粘接件40相对于支撑框20的位置,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精定位。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定位件22为易断件。其中,易断件可以理解为容易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断开的结构件。具体的,可以通过改变定位件22的材质以及定位件22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的连接面积,以形成易断件。这样通过易断件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定位件22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上断开,以避免定位件22的存在影响显示屏30等结构在容置腔13内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22可以通过现有的切断装置比如切断夹具、刀具或者其他的方式作用在定位件22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的连接处,将定位件22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上切除,使定位件22与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断开连接,从而被移除至容置腔13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对于定位件22在壳中框10或者支撑框20上的断开方式不做限定。
参考图7和图8所示,支撑框20可以与中框10的内壁连接,以便实现支撑框20在中框10内的组装。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在支撑框20与中框10的内壁之间形成胶粘件(在图7和图8中未示意),从而通过胶粘件将支撑框20与中框10连接,实现支撑框20在中框10的容置腔13内的固定,完成支撑框20在中框10内的组装。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定位件22可以连接于支撑框20,并位于支撑框20朝向容置腔13内部的一侧,以便实现定位件22在壳体组件内的固定。其中,定位件22可以为一体形成在支撑框20上。也就是说,定位件22为支撑框20上的一体化结构。通过定位件22位于支撑框20朝向容置腔13内部的一侧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得定位件22远离中框10的边框12,以避免定位件22与边框12的干涉,确保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能够限制粘接件40相对于支撑框20的位置,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而且能够减小支撑框20在中框10上的组装公差,以及中框10自身的加工公差,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的影响,减小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尽可能的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减小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
图9示意了粘接件在另一种壳体组件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2还可以连接于中框10比如中框10的中板11上,定位件22背离中板11的一端可以朝向定位孔521延伸,并穿设在定位孔521内,以构成上述的定位部222。这样同样能够减少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的长度,提升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框20可以为塑料框,以便实现对显示屏30支撑和固定的同时,能够减小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20还可以为金属框,在支撑框20为金属框时,支撑框20可以与中框10为一体化结构,此时,定位件22可以一体成型在支撑框20和中框10上的至少一者上,这样同样能够减少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的长度,提升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
下面以定位件22一体成型在支撑框20上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10示意了图7中D部的放大图,在图10中粘接件40沿着上述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发生了位置的偏移,以便于示意影响粘接件在支撑框20上贴合精度的尺寸链。
如图10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用L0进行表示,影响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尺寸链的因素主要因素如下:
1、粘接件40的外侧壁与定位孔521中心之间的距离L9
2、定位孔521中心与定位孔52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L10
3、定位孔521的内壁与定位部22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L11
4、定位部222的侧壁与定位部222中心(比如定位部222的半径)之间的距离L12
5、定位部222的中心与支撑框20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L13
需要说明的是,距离L12、距离L11、距离L10、距离L9、距离L0和距离L13依次连接形成了一个新的闭环尺寸链。该新的闭环尺寸链的长度包含距离L12、距离L11、距离L10、距离L9、距离L0和距离L13的长度。
距离L0可以看作该新的闭环尺寸链中的间接保证的尺寸,距离L12、距离L11、距离L10、距离L9和距离L13的精度直接影响距离L0的精度。当通过定位部222取代定位夹具200中的定位柱220,与定位孔521配合实现对粘接件40的精定位时,距离L9可以等同于上述的距离L1
与上述距离L2相同,距离L10所产生的公差同样为离型件50在定位孔521处出现模型公差。与上述距离L4相同,距离L12所产生的公差同样为定位部222的加工公差。与上述距离L2和距离L4相同,距离L10和距离L12中任一者的尺寸的精度产生变化时,同样会导致定位部222在定位孔521内的装配呈现偏心的状态,使得致距离L9、距离L11以及距离L13这些距离的精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本实施例中形成的新的闭环尺寸链的长度以及即距离L0的精度,导致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有效粘接宽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本实施例中形成的新的闭环尺寸链中距离L10可以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闭环尺寸链的距离L2,距离L12可以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闭环尺寸链的距离L4,距离L11可以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闭环尺寸链的距离L3。与上述距离L5相同,当定位件22设置于支撑框20上时,距离L13可以理解为支撑框20的结构尺寸,该结构尺寸相对恒定。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壳体组件上定位件22的设置,减少了支撑框20在中框10上的组装公差即上述距离L8,以及中框10物料公差即上述距离L7,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即距离L0的影响,能够减小本实施例中新的闭环尺寸链的长度,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实现了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达到0.25mm以下,确保了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的可靠性。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的效果,公差分析显示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相较于相关技术中0.39mm的精度提升了0.16mm,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由相关技术中的0.39mm的精度提升至0.23mm。也就是说,粘接件40的外侧壁可能会沿着上述X+方向和X-方向相对于支撑框20的外侧壁发生0.23mm的位置偏移。与此同时,具有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100的黑边宽度将减窄0.16mm,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
图11示意了粘接组件在支撑框上的贴合示意图二。
参考图11所示,支撑框20包括框架本体21,粘接件40贴合在框架本体21上,定位件22连接于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定位部222设置于定位件22朝向离型件50的一侧。其中,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构成容设显示屏30的显示模组31的腔体(在图中未标示)。定位件22可以一体形成在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上。这样通过定位件22连接于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的设置,不仅能够取代定位夹具200,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而且在粘接件40贴合在支撑框20上之后,可以通过切割或者其他的方式作用在定位件22与框架本体21的连接处,将定位件22从框架本体21上断开后移除容置腔13,从而避免定位件22的设置对显示屏30在支撑框20上的装配造成影响。
具体的,如图11中所示,框架本体21与边框12的结构相适配,并位于容置腔13内,且框架本体21与边框12和中板1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其中,框架本体21的外侧壁212与边框12和中板1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胶粘件70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在框架本体21与边框12之间、框架本体21与中板11之间,或者同时形成在框架本体21与边框12之间以及框架本体21与中板11之间。这样通过框架本体21的外侧壁212与边框12和中板1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能够实现框架本体21以及支撑框20在中框10内的固定,以便通过支撑框20支撑并固定显示屏30。
继续参考图11所示,定位件22包括连接臂221和定位部222,连接臂221连接于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定位部222位于连接臂221的端部2211朝向离型件50的一侧,并与定位孔521相对设置。这样通过连接臂221一方面能够实现定位部222与框架本体21的连接,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调整连接臂221的长度,使得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相对设置,以便定位部222穿过定位孔521,与定位孔521配合,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与此同时,通过连接臂221的设置,还能够有助于减小定位部222与框架本体21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助于定位件22与框架本体21的断开。
如图11中所示,定位部2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连接臂221的端部2211上朝向定位孔521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521内,以便在粘接件40贴合到支撑框20的过程中,定位部222能够穿设在定位孔521内与定位孔521配合,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过程起到导向的作用,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减小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
继续参考图11所示,离型件50具有面向粘接件40的第一端51和面向连接臂221的第二端52,第一端51覆盖在粘接件40上,以使粘接件40与框架本体21粘接。这样通过第一端51覆盖在粘接件40上,能够避免粘接件40粘接到贴合人员的手部,便于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人工贴合的同时,还能够对粘接件40进行防护,确保粘接件40在朝向显示屏30一面的粘接性能,以使显示屏30的周侧边缘可以通过粘接件40与支撑框20稳定可靠的粘接。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定位孔521开设于第二端52与定位部222相对位置处。其中,第二端52与连接臂221相对设置。这样通过第二端52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端52可以远离粘接件40,能够便于定位孔521的开设,以便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的同时,还能够便于贴合人员在将粘接件40贴合到支撑框20之后,从第二端52将离型件50从粘接件40上撕除,以便显示屏30与粘接件40和支撑框20的粘接。
从图11中可以看出,连接臂221的端部2211具有支撑离型件50的第二端52的支撑部2212。其中,支撑部2212可以位于连接臂221朝向离型件50的一侧。这样通过支撑部2212能够承载离型件50的第二端52,实现连接臂221对离型件50的第二端52的支撑效果,以确保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效果,进而确保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的效果,从而避免粘接件40在贴合的过程中,离型件50的第二端52发生形变,影响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以及贴合效果。
图12示意了粘接件在支撑框上定位件的断开过程示意图。
参考图12所示,连接臂221包括与框架本体21连接的连接部2213,以便连接臂221通过连接部2213与框架本体21的连接。其中,连接部2213与连接臂221的端部2211共同构成了连接臂221。如图12中所示,离型件50上具有供切断装置300穿过的切割孔522,切割孔522与连接部2213相对设置,以使连接部2213暴露于切割孔522内。这样通过切割孔522的设置,切断装置300比如切断夹具中的切断部可以穿过切割孔522,直接作用于连接部2213上,将定位件22与框架本体21断开连接,进而将定位件22移除至容置腔13的外部。
如图12中所示,支撑部2212位于连接部2213的侧方,以便在通过支撑部2212支撑离型件50的第二端52的支撑的同时,而且能够对连接部2213进行避让,使得连接臂221在连接部2213处具有较小的厚度,以便于在切断装置300的作用下,将定位件22与框架本体21断开,使定位件22被移除至容置腔13的外部。
为了便于定位件22的切除,如图12中所示,连接臂221可以为与框架本体21连接的悬臂。其中,连接臂221可以看作定位件22中的悬臂梁。具体的,连接臂221可以与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的中部或者靠近离型件50的一侧连接,且连接臂221与框架本体21朝向中板11的一端具有间距,以使连接臂221形成与框架本体21连接的悬臂梁。这样通过悬臂的设置,能够减小定位件22与框架本体21的连接面积,以便定位件22形成易断件,从而便于定位件22从框架本体21上的断开。
图13示意了粘接件在又一种壳体组件上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如图13中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2还可以设置于框架本体21朝向中板11的一端,并与中板11连接。这样通过定位部2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实现提升粘接件40的贴合精度的同时,能够使得框架本体21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为了便于定位件的断开,连接臂221还可以为塑料件。由于塑料相较于金属的硬度较低,因此通过塑料件的设置,以便在连接臂221为悬臂时,进一步增强定位件22的易断性能,形成易断件,在便于定位件22从框架本体21上的断开。与此同时,由于塑料件的材料成本相较于金属的材料成本较低,因此通过塑料件的设置,还能够减小壳体组件的制造成本。
图14示意了离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4所示,离型件50上具有多个定位孔521。示例性的,离型件50上定位孔521的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10个、12个、14个或者更多个等。多个定位孔521均匀排布在离型件50的周侧上。示例性的,离型件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与支撑框20的结构相适配的方环形的框架结构。这样通过多个定位孔521的设置,以便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进行更好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定位件的切除,每个定位孔的朝向粘接件的一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切割孔522。
图15示意了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5所示,支撑框20包括多个定位件22,多个定位件22均匀分布于支撑框20的框架本体21的内侧壁211,并与定位孔521一一对应。其中,框架本体21为方环形的框架结构。支撑框20上定位件22的数量与离型件50上定位孔521的数量相等。这样在粘接件40的贴合过程中,多个定位件22分别穿设在各自对应的定位孔521内,通过定位件22与定位孔521的配合,能够限制粘接件40相对于支撑框20的位置,从而增强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不同贴合位置处的贴合精度的一致性,确保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因此,通过电子设备中壳体组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取代定位夹具200实现对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定位,减小粘接件40的贴合成本,而且还能够提升粘接件40在支撑框20上的贴合精度,确保显示屏30与支撑框20的粘接的可靠性。
关于电子设备中壳体组件以及其他结构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做进一步赘述。由于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6)

1.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支撑框,所述中框具有容设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容置腔,所述支撑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支撑所述显示屏的周侧边缘;所述中框和所述支撑框的一者上连接有可移除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定位件具有定位部;
所述支撑框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设有粘接组件,所述粘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显示屏的周侧边缘粘接的粘接件和可移除的离型件;所述离型件覆盖在所述粘接件上,且在与所述定位部相对位置处具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部被配置为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以限制所述粘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易断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与所述中框的内壁连接,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框,并位于所述支撑框朝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框架本体,所述粘接件贴合在所述框架本体上,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壁,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离型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中板周侧边缘,并与所述中板共同构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框架本体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边框和所述中板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可切断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壁,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连接臂的端部朝向所述离型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定位孔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壁连接的悬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塑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上朝向所述定位孔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件具有面向所述粘接件的第一端和面向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覆盖在所述粘接件上,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部相对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端部具有支撑所述离型件的第二端的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离型件上具有供切断装置穿过的切割孔,所述切割孔与所述连接部相对设置,以使所述连接部暴露于所述切割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件上具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支撑框的框架本体连接有多个所述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均匀分布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竖直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定位孔间隙配合。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支撑所述显示屏的周侧边缘,并通过粘接件与所述显示屏的周侧边缘粘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保护盖板,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保护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支撑框的一侧,所述保护盖板的周侧边缘位于所述支撑框的外部,并通过所述粘接件与所述支撑框粘接。
CN202210741775.9A 2022-06-28 2022-06-28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95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1775.9A CN116095991B (zh) 2022-06-28 2022-06-28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1775.9A CN116095991B (zh) 2022-06-28 2022-06-28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991A CN116095991A (zh) 2023-05-09
CN116095991B true CN11609599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20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1775.9A Active CN116095991B (zh) 2022-06-28 2022-06-28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599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8554A (ja) * 2003-03-24 2004-10-14 Denso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19651A (zh) * 2017-07-17 2017-09-29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泡棉粘结的治具及触摸屏泡棉粘贴方法
CN215117317U (zh) * 2021-03-26 2021-12-10 深圳宝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5376814U (zh) * 2021-07-23 2021-12-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WO2022082938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曲面屏模组、其装配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5799A (zh) * 2019-07-31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8554A (ja) * 2003-03-24 2004-10-14 Denso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19651A (zh) * 2017-07-17 2017-09-29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泡棉粘结的治具及触摸屏泡棉粘贴方法
WO2022082938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曲面屏模组、其装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15117317U (zh) * 2021-03-26 2021-12-10 深圳宝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5376814U (zh) * 2021-07-23 2021-12-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991A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143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36892B1 (ko) 핸드헬드 전자 장치
KR102442008B1 (ko) 핸드헬드 전자 디바이스
EP3438786B1 (en) Enclos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hell and internal chassis
CN102187297B (zh) 手持计算设备
JP4210423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該表示装置を用いた画像端末装置
CN116095991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827325A (zh) 电子设备
CN105929663A (zh) 基板组件、钟表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WO2022012168A1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JP2003151393A (ja) 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ネルスイッチ、並びにそのパネルスイッチ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
JPH10239453A (ja) 太陽電池付表示部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付電子機器及び時計
JP2007266823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33446B2 (ja) 太陽電池付き時計
JP6125079B2 (ja) 電子時計
CN117768565A (zh) 终端设备
KR20210054454A (ko) 태양광 전지를 갖는 전자 시계
CN214237812U (zh) 一种定位治具
US20230078118A1 (en) Watch
US20190064740A1 (en) Watch
JP2019132779A (ja)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太陽電池付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N107621774B (zh)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JP2004264187A (ja) 腕時計
JP6716943B2 (ja) 文字板ユニット及び時計
JP2015169595A (ja) 電池パッケージ及び電子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