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4620A -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4620A
CN116094620A CN202310086769.9A CN202310086769A CN116094620A CN 116094620 A CN116094620 A CN 116094620A CN 202310086769 A CN202310086769 A CN 202310086769A CN 116094620 A CN116094620 A CN 116094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sted
testing
beacon devi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67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根禹
焦星星
李涛
关红涛
姜晓天
王志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67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4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4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4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属于测试技术领域,旨在提高测试效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测试设备中除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第二性能参数,或,第一性能参数与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Description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信标装置需要在出厂交付前对信标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标定以及测试,以信标装置为WiFi模组为例,需要测试WiFi模组的实际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
其中,在进行信标装置的测试时,待测试的性能指标较多,往往需要通过多台测试设备对各自可以测试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以达到对全部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切换一次,便需要人工编辑测试时的配置,而这些测试的配置中有些配置参数是用户根据经验预估的,如此,导致对信标装置的测试结果不够准确、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或,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和所述第二性能参数中,分别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得到目标测试报告;
其中,多个所述预设表头与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对应。
可选地,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包括第一测试模式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用于记录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的第一工作表和用户记录所述第二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的第二工作表,所述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得到目标测试报告,包括: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一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二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可选地,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应的第三工作表和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第四工作表;所述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得到目标测试报告,包括:
将属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三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将属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四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包括线损值,所述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
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得到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对应的线损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测试线的任一端,切换到与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以提供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条件;
将所述线损值写入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后,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二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接收及信号发送的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发送第二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二工作信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基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测试信号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一个测试端口,以提供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工作条件;
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将所述终端所在的网段调整为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一网段,并在所述第一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包括:
将所述终端所在的当前网段切换为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二网段,并在所述第二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调整为所述终端所在的目标网段,并在所述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从所述目标网段切换为所述原始网段,并将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切换为所述目标网段;
在所述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可选地,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包括:
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存储至预设地址,所述预设地址被开放给多个所述测试设备;
调用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以从所述预设地址中读取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写入到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信标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终端、以及至少两种测试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与两种所述测试设备各自对应的接口,以及与待测信标装置连接的串口,以通过所述接口调用所述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通过所述串口连接所述待测信标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用于所述的测试方法。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的机械臂;其中:
所述机械臂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的测试,将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
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将所述测试线的一端与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或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
可选地,至少两种测试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以及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
所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发送及信号接收的模式。
可选地,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和/或,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共享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或,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测试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测试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将第一测试设备所测得的目标测量参数写入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接着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由于先利用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目标测量参数进行了测试,该目标测量参数可以被多个测试设备使用,这样,终端将该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后,在第二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可以不用再人工根据经验预估配置参数,而是根据真实的测试结果配置配置参数,从而一方面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终端将目标测量参数直接写入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而不用在切换测试设备时人工手动编辑录入,进而又减少了人工频繁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信标装置的测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测试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测试场景中,通过两个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的测试流程;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械臂将测试线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后的示意图;
图5是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在第一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输出数据样式的示意图;
图7是相关技术中的又一种输出数据样式;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测试方法的示例性流程;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目标测试报告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有鉴于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的主要技术构思是:先利用一个测试设备对多个测试设备需要共同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进行测试,然后,将测得的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其他测试设备,之后,其他测试设备再基于目标测量参数进行测试配置后,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从而避免人工预估目标测量参数时测试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人工在测试设备切换过程中的频繁操作,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其中,目标测量参数可以依据测试的待测信标装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待测信标装置为WiFi模组时,其目标测量参数可以是测试信号线的线损值。
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本公开的一种信标装置的测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多个测试设备以及待测信标装置,图1中的待测信标装置以WiFi模组为例,并示出了两种测试设备的情况,即测试设备101和测试设备102。
其中,终端上集成有与每个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连接的接口(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该接口可以被终端所调用,以调用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按照测试软件的测试流程和测试配置,对待测信标装置的工作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不同的测试设备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其测试软件也可以不同,本公开中可以预先获取每个测试设备所开放的测试设备控制API,并将这些API集成到终端上,从而使得多个测试设备集成到一起。如此,多个测试设备均可被终端上的软件控制,即通过软件调用对应的API,从而可以获取到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即可利用提供的测试软件,控制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
其中,测试软件可以位于测试设备,或位于测试设备的生产厂家所对应的服务器中,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待测信标装置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串口连接。
在测试时,终端可以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工作信息,该工作信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激励信息,待测信标装置可以响应于该工作信息进入相应模式的工作状态,测试设备此时便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将测得的参数反馈给终端上的测试软件,终端上的测试软件便基于待测信标装置的工作参数和测试设备测得的性能参数,得到测试结果。
其中,待测信标装置可以是WiFi模组、蓝牙模组等可以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装置。
结合图1所示,对本公开的一种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参照图2所示,示出了本公开的测试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终端上进行测试操作,由于终端集成了多个测试设备的API,在进行测试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所提供的软件界面,触发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
具体实施时,终端提供的软件界面可以供用户选择哪些测试设备对哪一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进而终端可以根据用户所选中的待测信标装置和测试设备,自动化利用各个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其自动化流程可以编译为程序写入到该软件中。具体地,自动化测试的过程可以是:终端基于用户所选中的待测信标装置和测试设备,确定各个测试设备的测试先后顺序,该测试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各个测试设备所通用的目标测量参数而确定,接着,按照各个测试设备的测试顺序,依次通过集成的API(接口)调用相应的测试软件,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
示例地,以待测信标装置为WiFi模组为例,选择了两个测试设备对其进行性能参数的测试,终端确定该两个测试设备所通用的目标测量参数为线损值,则将可以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作为第一个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另一测试设备作为第二个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当然,该示例仅为方便理解做的示例性说明,不代表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设备可以用于测试目标测量参数,当然也可以用于测试待测信标装置的其他性能参数。
具体地,在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依据待测的第一性能参数,终端可以调用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并获取用户设置的测试配置参数,将测试配置参数导入到该测试软件,通过该测试软件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工作指令,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接着,第一测试设备开始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目标测量参数可以被多个测试设备所通用,也就是说多个测试设备在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性能测试时,都会用到目标测量参数。示例地,目标测量参数可以是线损值,该线损值可以是指测试待测信标装置时所使用的测试线的线损,该线损值在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性能进行测试的过程中,用于对测试线的线损进行校正,以提高测试准确率。
当然,若是线损值,则第一测试设备在进行线损值的测试时,只需要测试待测信标装置所使用的测试线的线损即可。
步骤S202:将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
其中,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测试设备中除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在通过第一测试设备测试得到目标测量参数后,终端可以将目标测量参数写入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配置中。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与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调用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接着将目标测量参数写入到该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的测试配置中,具体地,该测试配置可以理解为是第二测试设备在进行测试时所需要的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待测信标装置的发射功率、EVM(误差向量幅度)范围、接收灵敏度阈值等。其中,目标测量参数可以写入到相应的配置参数项中,例如,目标测量参数是线损值,则可以将该线损值写入到测试配置中属于线损校正的配置参数中,从而为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提供真实可靠的线损值。
其中,多个测试设备除包括第一测试设备外,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个或多个第二测试设备,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测试设备,或多个第二测试设备,在包括多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情况下,不同的第二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的性能参数可以不同,或者可以相同。
示例地,假设包括两个第二测试设备,其中一个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测试WiFi模组在信令模式(以下称第二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另一个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测试WiFi模组在非信令模式下(以下称第一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
实际中,可以将目标测量参数写入到每一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
步骤S203: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第二性能参数,或,第一性能参数与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本实施例中,在将目标测量参数写入到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后,可以按照各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顺序,依次控制各个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各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再赘述。在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可以依据待测的第二性能参数,终端可以调用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并基于已经写入目标测量参数的测试配置参数,将测试配置参数导入到该测试软件,通过该测试软件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工作指令,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接着,第二测试设备开始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第二性能参数可以是指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第二性能参数可以与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例如,第一性能参数是非信令模式下的性能参数,第二性能参数是信令模式下的性能参数。
或者,第一性能参数与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该具有交叉可以是指第一性能参数和第二性能参数均包括针对统一测试模型下的参数,例如均包括非信令摸下的性能参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先将各个测试设备都所需要的目标测试参数进行了测试,再通过将其写入各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的方式,将该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了其余的测试设备(第二测试设备),如此,在其余的第二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便可以不用再人工根据经验预估配置参数,而是根据真实的测试结果配置配置参数,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由于终端将目标测量参数直接写入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而不用在切换测试设备时,例如从第一测试设备切换到第二测试设备时,再手动编辑录入目标测量参数等参数配置,进而可以减少在测试设备切换时的人工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目标测量参数存储到一个共享地址(以下称预设地址)中,然后供第一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读取,以及供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读取。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目标测量参数存储至预设地址,并调用与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以从预设地址中读取目标测量参数后,写入到测试配置的目标配置项中。
其中,预设地址被开放给多个测试设备,也就是说多个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均可以共享该预设地址中的目标测量参数。
实际中,在利用第二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可以调用与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通过该接口不但可以调用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也可以读取预设地址中的目标测量参数,接着,该接口可以将该目标测量参数传入到对应的测试软件的目标配置项中,使其作为一种测试配置参数,而不再需要人工录入和预估。
其中,由于终端集成有与多个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在测试时,需要调用接口接入到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并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实际中,在测试时,需要终端向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以及接收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因此,需要终端与多个测试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一个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时,为避免测试干扰,可以屏蔽掉其他测试设备与终端的连接,并且可以使得终端能够自动切换测试设备。相应地,终端可以基于网络连接与测试设备通信。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控制多个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建立与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该第一连接可以是与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专属连接,其连接信道不被第二测试设备所使用。
其中,该第一连接可以是以太网连接,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标准串口连接,以实现第一测试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专属连接。
相应地,则可以在测试时,基于第一连接,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接着,在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并基于第二连接,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第二连接可以是与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专属连接,其连接信道不被第一测试设备所使用。
其中,该第一连接可以是以太网连接,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标准串口连接,以实现第一测试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专属连接。在切换时,若是以太网连接,则可以将第一连接切换为与第一连接处于不同以太网的第二连接,若是标准串口连接,则可以将标准串口从与第一测试设备连接,切换到与第二测试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和正在测试的测试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中,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网络连接,同时屏蔽掉其他测试设备可能带来的测试干扰,如此,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可以是网络通信连接。
具体实施时,在建立第一连接时,将终端所在的网段调整为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一网段,并在第一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一连接。
相应地,在将第一连接切换为第二连接时,可以将终端所在的当前网段切换为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二网段,并在第二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二连接。
其中,网段可以是IP地址中用于标识所处子网的字段,如IP地址位191.167.0.X,则最后一位表示主机号,前3段一模一样就是一个网段,如IP地址191.167.0.1和191.167.0.5是一个网段。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终端的网段配置为与测试设备所在网段一致,从而使得终端和相应的测试设备(第一测试设备或第二测试设备)同处于同一个子网,在同一个子网中,终端和相应的测试设备可以进行局域网内的通信,即终端向该局域网内进行广播,从而达到终端和相应测试设备之间的连接。其中,在第一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一连接时,终端可以在该局域网内广播与第一测试设备的连接请求,第一测试设备基于该连接请求,从而建立与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
其中,在将第一连接切换为第二连接时,可以将终端当前的IP地址中的网段修改为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二网段,并在第二网段的局域网内,广播与第二测试设备的连接请求,第二测试设备基于该连接请求,从而建立与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
其中,在切换时,由于终端已经与第一测试设备处于不同的网段了,因此,可以实现终端与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专属连接,避免终端与第二测试设备连接时,第一测试设备带来的测试干扰。
示例地,如图1所示,可以将测试设备101和测试设备102的两个局域网内本地需要配置的IP写入终端上软件的配置文件,假设用IP1表示连接测试设备101需要配置的IP地址,用IP2表示连接测试设备102需要配置的IP地址,先利用测试设备2测试线损,则可以将终端的IP配置成与IP2同网段的地址,进行线损测试。线损测试完后,可以将终端的IP配置成与IP1同网段的地址,接着进行第二性能参数的测试。
采用本实施方式建立测试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可以直接对终端的IP地址,按照测试设备的IP地址进行修改,从而方便了在测试设备之间切换通信连接,方便了整个测试的自动化进行,提高了终端进行测试控制的自动化效率。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修改测试设备的网段,达到建立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处于同一局域网以建立连接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在建立第一连接时,可以将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调整为终端所在的目标网段,并在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一连接;相应地,在将第一连接切换为第二连接时,可以将第一测试设备从目标网段切换为原始网段,并将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切换为目标网段;并在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二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修改测试设备所在的网段,实现测试设备主动与终端处于同一个网段以建立连接,其中,在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第一连接时,可以通过测试设备在局域网内广播与终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从而使得测试设备主动与终端建立第一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终端在局域网内广播与测试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从而使得建立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具体地,建立第二连接的过程可以参照该过程所述。
采用本实施方式建立测试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可以基于终端的IP地址,修改测试设备的IP地址,使得二者处于同一局域网下,由此可以应用于一个测试设备对接多个终端的情况,可以通过修改测试设备的IP地址,自动对接到多个终端,以对不同的信标装置进行测试。
接下来,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说明。
参照图3所示,示出了图1所示的测试场景中,通过两个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的测试流程,首先,利用测试设备102进行测试,测试时输入测试配置,如目标功率。接着,通过测试设备102测试目标测量参数,测试完毕后,将目标测量参数写入到测试设备101的测试配置中,接着,基于该测试配置,控制测试设备101对待测信标装置的多种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之后,将测试设备101和测试设备102的测试结果进行处理,以使得测试结果更为直观,方便用户对待测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分析。
其中,在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时,所测试的目标测量参数可以是线损值,其中,线损值表征测试环路中使用的射频线(以下称测试线)的线损,实际中,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基于该线损值对该测试线的线损进行校准以提高测试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终端可以与机械臂连接,该机械臂可以执行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线的连接操作,以避免人工频繁切换测试线的连接,从而实现整个测试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其中,在目标测量参数包括线损值的情况下,在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其线损值的测试过程如下所述:
控制机械臂将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得到待测信标装置对应的线损值。
其中,该测试线可以是与待测信标装置配套的测试线,即可以是待测信标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所要用到的线。其中,终端与机械臂之间可以采用无线通信连接,在第一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终端可以向机械臂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机械臂将测试线的两端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上;机械臂可以响应于该第一控制指令,将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参照图4所示,示出了机械臂将测试线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后的示意图。
在机械臂将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时,终端可以向第一测试设备发出测试指令,则第一测试设备可以自动进行线损测试;其中,线损测试的过程可以参照现有技术的内容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线损测试完毕后,第一测试设备可以向终端返回线损值,终端进行记录,并将线损值写入到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采用此种实施方式时,可以在线损测试中,通过机械臂将测试线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上,避免人工操作,从而实现测试的自动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一般包括测试信令模式下(称第二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以及非信令模式(称第一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
其中,信令模式是指:通过CMU200、CMW500或8960等仪器模拟基站,待测信标装置连接到仪器模拟的基站(例如,测试设备模拟AP,待测信标装置作为sta连接到仪器上),之后再进行各种测试,例如WiFi模组的定频测试和蓝牙设备的BQB测试便需要测试信令模式下的性能参数。
非信令模式是指:测试设备与待测信标装置之间无需通过类似信令测试的连接,而是直接通过cable线(射频同轴线)连接。测试设备只发信号或者只收信号,待测信标装置只收信号或者只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测试线损值和非信令模式下的性能参数。相应地,测试得到的第一性能参数还可以包括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则在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后,还可以进行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其中,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信号只收的模式,即非信令模式。
具体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控制机械臂将测试线的任一端,切换到与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从而提供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条件;并将线损值写入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后,并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接着,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参照图5所示,示出了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在第一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测试设备先进行了线损测试,则测试线的两端与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端口连接,在进行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测试时,由于第一测试模式是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需要将待测信标装置与第一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线进行连接。此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向机械臂发出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机械臂将测试线的一端切换到与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
其中,天线接口是待测信标装置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接口。具体地,如图5所示,机械臂可以将测试线的任一端从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取下,将其与天线接口连接,这样,测试线的一端连接待测信标装置,另一端连接第一测试设备,从而实现第一测试设备和待测信标装置之间的物理连接。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测试线与测试端口之间的连接可以是耦接、搭接等连接方式,只要实现测试线与测试端口之间的电连接即可,同理,测试线与天线接口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耦接、搭接等连接方式。
在机械臂完成测试线的切换时,终端可以基于写入有目标测量参数(例如线损值)的测试配置,生成第一工作信息,将第一工作信息发送给待测信标装置,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该第二工作状态可以是指待测信标装置只向第一测试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状态,或者,可以是指待测信标装置只接收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工作状态;
相应地,第一测试设备在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只向第一测试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状态时,只负责接收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的信号,同理,在待测信标装置处于只接收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工作状态时,第一测试设备只负责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信号。
具体实施时,终端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的同时,也会向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第一测试指令,该第一测试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测试设备基于第一测试模式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例如,待测信标装置只发送信号,则第一测试设备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获取待测信标装置的性能参数;例如,待测信标装置只接收信号,则第一测试设备基于发送的信号获取待测信标装置的性能参数。
通过两个示例,对具体测试过程详述如下:
示例1:终端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及向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第一测试指令,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一工作信息,处于只发送信号的状态,第一测试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的信号,并将测得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反馈给终端的测试软件,测试软件基于第一工作信息中的配置参数、接收到的第一测试设备反馈的性能参数,得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
示例2:终端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及向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第一测试指令,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一工作信息,处于只接收信号的状态,第一测试设备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信号,并将发送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反馈给终端的测试软件,待测信标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也会通过串口反馈给终端,测试软件基于待测信标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得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
实际中,可以控制第一测试设备既对待测信标装置只发信号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又对待测信标装置只收信号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此种情况下,两种测试需要分开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测试设备可以用于进行不同的测试,例如,第一测试设备可以仅用于线损测试,其中一个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非信令模式的测试,另一个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信令模式的测试;或者,不同的测试设备所测试的性能指标可以存在重叠,例如,第一测试设备可以用于线损测试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其中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非信令模式和信令模式的测试。
其中,对第二测试设备而言,其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或者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或者既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又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
其中,为提高测试效率,在第一测试设备可以进行线损测试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时,为避免第一测试设备和第二测试设备具有测试重叠的指标,第二测试设备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此种情况下,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接收及信号发送的模式,即信令模式。
具体实施时,在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目标测量参数对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时,可以基于写入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发送第二工作信息,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二工作信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并基于第二测试模式,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具体实施时,终端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二工作信息的同时,也会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第二测试指令,该第二测试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测试设备基于第二测试模式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待测信标装置可以响应于第二工作信息,将第二测试设备作为模拟的基站,通信连接到第二测试设备,此种情况下,可以无需测试线连接待测信标装置和第二测试设备,接着,待测信标装置与第二测试设备之间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也就是说,待测信标装置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信号的同时也接收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
则第一测试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的信号,测试其性能参数。
通过一个示例,对具体测试过程详述如下:
示例3:终端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二工作信息以及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第二测试指令,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二工作信息,处于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信号的同时也接收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工作状态;
其中,第二测试设备向终端的测试软件反馈如下参数: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以及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
其中,终端可以获取到待测信标装置的如下参数:发送给第二测试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以及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小等性能参数;
如此,终端的测试软件可以基于上述参数,得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测试准确性,以便比对不同测试设备针对同一模式的测试结果,从而提高测试准确性,第二测试设备也可以用于非信令模式的测试。
此种情况下,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具体地,控制第二测试设备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控制机械臂将测试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另一端连接第二测试设备的一个测试端口,以提供第一测试模式的工作条件。接着,基于写入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待测信标装置基于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之后,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其中,控制第二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控制第一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进行测试的过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试设备还可以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其中,可以先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后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也可以先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后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试模式下所测得的第一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待测信标装置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衰减参数、待测信标装置接收的不同信道的信号的频率偏移量、接收灵敏度参数等。第二测试模式下所测得的第二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待测信标装置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衰减参数、频率误差;待测信标装置接收的不同信道的信号的频率偏移量、接收灵敏度参数、信号质量参数等。
其中,在控制全部测试设备对待测信标装置测试完毕后,可以获得各个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测试结果,其中,由于不同的测试设备和测试软件可能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其测试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数据样式,导致各个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所输出的文件样式各异,参照图6和图7所示,示出了两种输出数据样式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虽然已经比较清晰的将测试项测试结果列出,但是仍然需要比较费力的去寻找某一信道某一速率下的结果;如图7所示,虽然某一信道某一速率下整个性能参数比较容易区分,但是,相同速率下不同信道的对比不太直观。
有鉴于此,本公开为方便用户的分析比对,对各个测试设备所测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样式统一,用户可以方便查看待测信标装置被多个测试设备所测试的测试结果,并方便用户的分析和比对。
具体实施时,可以从测试得到的第一性能参数和第二性能参数中,分别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将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得到目标测试报告;
其中,多个预设表头与多个目标测试项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性能参数可以从第一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所输出的测试报告中获取,第二性能参数可以从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所输出的测试报告中获取;其中,第二性能参数和第一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同一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例如,都可以包括第一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
实际中,第一性能参数和第二性能参数均可以包括相同属性的参数,例如,均包括接收灵敏度参数、频率偏移量等参数。
本实施例中,可以从第一性能参数中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以及从第二性能参数中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
其中,目标测试项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进行设定,一个目标测试项对应一种需测试的性能指标,例如,功率衰减参数对应的是信号发射功率的性能指标。
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其中,每一个预设表头对应一个目标测试项,在填充时,可以根据目标测试项与预设表头的对应关系,将属于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表头所在列的单元格中。当然,若一个目标测试项包括从第一性能参数中获取的性能参数以及从第二性能参数中获取的性能参数,则在填充时,可以将其分别填充到预设表头的两个单元格中,并在单元格所在的行的表头(一行中最左边的一个单元格)中添加上设备标识,以指示该单元格的第三性能参数来源哪一测试设备的测试。
其中,目标测试报告可以基于填充有第三性能参数的预设测试表生成,目标测试报告可以以待测信标装置的标识命名,或者以待测信标装置的标识和测试时间共同命名,以便区分不同信标装置在不同时间所做的测试结果。
如此,在实际中,用户可以预先设计预设测试表的样式,从而将不同测试设备所测试得到的结果,按照预设测试表的样式进行重新整理,从而方便用户的比对和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一性能参数和第二性能参数是否交叉,都可以从第一性能参数中得到想要的数据,只需要预先设计出目标测试项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给出了两种样式统一的方案。
方案一:将第一测试模式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结果分开在两张工作表中,以分别比对。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一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将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二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本实施例中,预设测试表可以包括用于记录第一测试模式测试结果的第一工作表,以及用于记录第二测试模式测试结果的第二工作表;其中,目标测试项也可以包括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仍然可以有重叠的测试项。
其中,由于在每次测试时,都是按照一定的测试模式进行,因此,无论是第一性能参数还是第二性能参数,都可以包括每种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因此,在从第一性能参数中获取到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后,可以进一步地,按照测试模式,将提取到的性能参数中的第一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进行分类,将属于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一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将属于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二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其中,针对第二性能参数的提取参照上述过程即可。其中,第一工作表的样式和第二工作表的样式可以不同,实际中,可以由用户设计第一工作表的样式和第二工作表的样式。
采用此种样式统一的方式,可以将不同测试模式下测试得到的性能参数分开在两张工作表中展示,方便了用户的比对和查看。
方案二:将不同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分开在两张工作表中,以分别比对。
具体实施时,将属于第一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三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将属于第二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第四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本实施例中,预设测试表可以包括用于记录第一测试测试的测试结果的第一工作表,以及用于记录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的第二工作表;其中,在从第一性能参数中获取到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后,可以提取到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三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在从第二性能参数中获取到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后,可以提取到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四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采用此种方案,可以将不同测试设备测试得到的性能参数分开在两张工作表中,这样用户方便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测试设备的测试性能进行比对,以综合多种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到待测信标装置的更准确的性能测试结果。
其填充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
结合上述方案,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方案三:
方案三种,可以提取到的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第二测试模式的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五工作表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而将提取到的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第测试一测试模式的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第六工作表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以及第七工作表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其中,第六工作表用于记录第一测试设备的第一测试模式的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第七工作表用于记录第二测试设备的第一测试模式的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则第五工作表用于两种测试设备的第二测试模式的属于目标测试项的性能参数。
采用此种实施方式时,可以将测试设备在同一测试模式下的测试结果放在不同的工作表里展示,方便用户比对不同厂家的测试设备针对同一测试模式的测试差异。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示例,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对本公开的一种测试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8所示,示出了本公开的测试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如图8所示:
S1:软件整合,将两个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通过对应的接口集成到终端。
S2:测试预备
将两个测试设备的IP地址均写入到终端的配置文件中,将终端的IP地址改为测试设备102同一网段,后检测联通性,无误后再通过同样的方法测试测试设备101与终端之间的联通性。
测试完毕后,终端弹出界面,获取用户在该界面写入的WiFi模组802.11b/g/n/ac/ax的目标功率值(如有其他频偏,EVM等阈值也可以写入此对照组文件);
当然,在测试时,待测信标装置可以包括作为实际待测设备的信标装置和作为对照组的信标装置,无论是实际待测的信标装置还是作为对照的信标装置,其性能测试方法都可以遵照同一流程进行。
S3:线损测试
终端控制机械臂将测试线的两端安装到测试设备102的端口1和端口2,开始测量线损;其中,该测试线可以是RF(Radio Frequency,射频)测试线。
S4:将测得的线损值存入测试配置中,具体地,可以保存到预设地址中。
S5:非信令模式的测试
通过控制机械臂将RF测试线连接端口1的一端切换为与WiFi模组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仍然连接在测试设备102上;从预设地址中读取线损值,写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并在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时,基于写入线损值后的测试配置,向WiFi模组发送第一工作信息,WiFi模组开始处于只向测试设备102发射信号的状态,此时控制测试设备2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
测试设备102在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测试数据会反馈给终端的测试软件,测试软件基于测试数据以及第一工作信息,输出了第一性能参数。
S6:控制机械臂在测试设备102测量完线损以及非信令下的性能参数后,控制机械臂将RF测试线连接端口2的一端,切换到连接测试设备101的端口,开始进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此时测试时,可以测试WiFi模组开始处于只向测试设备101发射信号的性能参数,以方便二者的比对,测试过程参照步骤S5即可。
S7:控制机械臂将RF测试线的两个端口与测试设备101和WiFi模组的天线接口分离,开始进行信令模式的测试。
测试时,测试设备101模拟基站与WiFi模组进行通信连接,WiFi模组既向测试设备101发送信号,又接收测试设备101发送的信号。
测试设备101在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测试数据会反馈给终端的测试软件,同样地,WiFi模组在测试过程中所接收和发送的信号的一些参数也会反馈给终端的测试软件,测试软件基于所接收的数据,输出了第二性能参数。
S8:获取测试设备101对应的测试软件和测试设备102对应的测试软件所输出的测试数据和测试报告,其中,测试报告中包含测试数据。
S9:对输出数据进行简化并优化排布,形成目标测试报告,目标测试报告参照图9所示。
如图9所示,目标测试项可以包括待测信标装置发射信号下的功率、误差向量幅度、频率误差、功率衰减等测试项,则从第二性能参数和第一性能参数中获取到的属于这些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会被写入到功率所在行的相应位置中,例如,信道1的功率写入到信道1下的单元格中,按照此填充方式,可以将两个测试设备测得的性能参数统一在一个样表中显示,从而方便用户的查看。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信标装置的测试系统,参照图10所示,该测试系统包括终端、以及至少两种测试设备;
其中,终端配置有与两种测试设备各自对应的接口,以及与待测信标装置连接的串口,以通过接口调用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通过串口连接待测信标装置;其中,终端用于上述的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的步骤。
其中,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通过网络通信连接,以便在测试过程中切换不同的测试设备进行相应测试。其网络通信连接的过程以及切换不同的测试设备的过程可以详见上述测试方法的实施例所描述。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种测试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以及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发送及信号接收的模式。
如上实施例所述,不同的测试设备可以用于进行不同的测试,例如,第一测试设备可以仅用于线损测试,其中一个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
其中,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和/或,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设备可以用于线损测试和非信令模式的测试,其中第二测试设备可以用于非信令模式和信令模式的测试,使得二者的测试存在重叠。
其中,为了实现测试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系统还包括机械臂,该机械臂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的测试,将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以及,用于响应于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将测试线的一端与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或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
其中,在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中,若是通过第一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则测试线的一端与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同理,若是通过第二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则测试线的一端与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参照图11所示,示出了该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测试装置可以位于终端,具体地,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测试模块1101,用于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共享模块1102,用于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第二测试模块110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或,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从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和所述第二性能参数中,分别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
填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中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得到目标测试报告;其中,多个所述预设表头与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对应。
可选地,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包括第一测试模式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第一工作表和第二工作表,所述填充模块,包括:
第一填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一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第一填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二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可选地,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应的第三工作表和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第四工作表;所述填充模块,包括:
第三填充单元,用于将属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三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第四填充单元,用于将属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四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包括线损值,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
线损测试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得到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对应的线损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测试线的任一端,切换到与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以提供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条件;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线损值写入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后,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接收及信号发送的模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发送第二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二工作信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第二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测试信号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一个测试端口,以提供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工作条件;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第三测试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
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所在的网段调整为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一网段,并在所述第一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所在的当前网段切换为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二网段,并在所述第二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调整为所述终端所在的目标网段,并在所述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从所述目标网段切换为所述原始网段,并将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原始网段切换为所述目标网段;在所述目标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共享模块,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存储至预设地址,所述预设地址被开放给多个所述测试设备;
调用单元,用于调用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以从所述预设地址中读取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写入到所述测试配置的目标配置项中。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近,故描述的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即可。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所述的测试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测试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或,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和所述第二性能参数中,分别获取属于多个目标测试项的第三性能参数;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的多个预设表头所对应的单元格中,得到目标测试报告;
其中,多个所述预设表头与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目标测试项包括第一测试模式和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用于记录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的第一工作表和用户记录所述第二测试模式的性能参数的第二工作表,所述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的多个预设表头所对应的单元格中,包括: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一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中属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的测试项的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二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表包括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应的第三工作表和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第四工作表;所述将所述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预设测试表的多个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中,包括:
将属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三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将属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第三性能参数填充到所述第四工作表中的相应预设表头对应的单元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包括线损值,所述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
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得到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对应的线损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测试线进行线损测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测试线的任一端,切换到与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以提供所述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条件;
将所述线损值写入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后,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包括第二测试模式下的性能参数,所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接收及信号发送的模式;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发送第二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二工作信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基于所述第二测试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与机械臂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控制所述机械臂将测试信号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一个测试端口,以提供第一测试模式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只收的模式;
基于写入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的测试配置,向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发送第一工作信息,以使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信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包括:
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将所述终端所在的网段调整为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一网段,并在所述第一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将所述第一连接,切换为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包括:
将所述终端所在的当前网段切换为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所在的第二网段,并在所述第二网段的局域网内,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包括:
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存储至预设地址,所述预设地址被开放给多个所述测试设备;
调用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对应的接口,以从所述预设地址中读取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后,写入到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配置中。
12.一种信标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以及至少两种测试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配置有与至少两种所述测试设备各自对应的接口,以及与待测信标装置连接的串口,以通过所述接口调用所述测试设备对应的测试软件,通过所述串口连接所述待测信标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用于执行权1-11任一所述的测试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的机械臂;其中:
所述机械臂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的测试,将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测试设备的两个测试端口;
以及,用于响应于第一测试模式的测试,将所述测试线的一端与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天线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或第二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式为信号只发或信号只收的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测试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以及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
所述第二测试模式为信号发送及信号接收的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线损值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和/或,用于测试第二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还用于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式时的性能参数。
16.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响应于对待测信标装置的测试,控制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的第一测试设备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可被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使用的目标测量参数;
共享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共享给第二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多个所述测试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外的任一测试设备,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参数,对所述待测信标装置的第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或,所述第一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性能参数具有交叉。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
CN202310086769.9A 2023-01-17 2023-01-17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Pending CN116094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6769.9A CN116094620A (zh) 2023-01-17 2023-01-17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6769.9A CN116094620A (zh) 2023-01-17 2023-01-17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4620A true CN116094620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6769.9A Pending CN116094620A (zh) 2023-01-17 2023-01-17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46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0033B (zh) 射频器件的测试方法、测试终端、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5243538B2 (ja) 移動無線装置をテストする方法
CN105813126A (zh) 一种无线ap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10519779B (zh) 移动终端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040203726A1 (en) Testing system for cellular phone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577293A (zh) 一种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471571B (zh) 手持裝置的訊號測試系統及其訊號測試方法
CN104133120A (zh) 一种基于多通道同时测试的宽带rcs测试方法
CN109342834B (zh) 一种终端天线的测试装置
CN111934788A (zh) 一种头戴设备的射频指标测试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1597083B (zh) 智能终端的测试系统
CN110543164A (zh) 自动驾驶控制器的测试系统、方法及上位机
CN113365286A (zh) 无线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67024B (zh) 测试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630191A (zh) 一种多通道设备的射频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592165B (zh) 一种测试路由器发送功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2988489A (zh) 一种射频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429713A (zh) 一种无线设备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6094620A (zh) 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1277303A (zh) 一种基于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转蓝牙的产测方法及系统
CN108692429B (zh) 用于新风系统的通讯系统及建立通讯系统的方法
CN107733740B (zh) 一种基于vee的通信设备自动测试方法
CN111541589B (zh) 对智能终端的扩展模块接口进行测试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936520A (zh) 移动终端的校准系统及方法
US1041260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