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4552A -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4552A
CN116094552A CN202310372698.9A CN202310372698A CN116094552A CN 116094552 A CN116094552 A CN 116094552A CN 202310372698 A CN202310372698 A CN 202310372698A CN 116094552 A CN116094552 A CN 116094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lock signal
radio frequency
signal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26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留军
吴劲
邓兰青
郭子江
丁颜玉
段志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xwise Intelligence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xwise Intelligence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xwise Intelligence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Nexwise Intelligence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26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4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4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4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通过分相单元将采集时钟信号转换成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再通过相移单元对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根据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相移,得到第三时钟信号和第四时钟信号。当射频识别信号与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输出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三时钟信号对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本发明可以保证采样的信号强度接近最大,从而能够采样到射频信号的峰值点附近的信号,以避免数据被噪音湮没,并且获得摆幅较大的去载波信息,大大提高了识别精确度以及成功读写率。本发明可以应用在信号识别领域中。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其非接触性、方便快捷、存储信息量大等优点,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管理、交通管理、门禁系统、生产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一个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读写器和应答器(也称电子标签)两个部分,而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读写器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识别信号,实现对附着有电子标签的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
然而,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的通信过程中,无源电子标签返回到读写器上的10%调制深度的通信信号容易被噪声以及天线匹配等原因造成数据堙没。因此,这样对读写器接收端的性能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于通信信号的质量,其会随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距离的拉长而降低,从而导致通信信号解调出错,因此,在设计中就形成了通信信号质量和接收端性能的折衷,也就是说,实现远距离的射频识别,是目前业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读写器接收端电路架构的缺陷,实现对射频信号的精确解调。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
分相单元,用于接收采集时钟信号,并将所述采集时钟信号分相为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
相移单元,用于接收射频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以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位延迟得到第三时钟信号,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相位延迟得到第四时钟信号;
当确定所述射频识别信号与所述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输出所述第三时钟信号;
去载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得到去载波信息;
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去载波信息进行模数转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分相单元包括第一数控模块、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分相支路;
所述第一数控模块的若干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所述分相支路包括传输门,以及与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五反相器;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任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相邻两个分相支路中,前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后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频率均与所述采集时钟信号的频率相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差为85°~9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所述相移单元包括鉴频鉴相器、第二数控模块、第一延迟线模块和第二延迟线模块;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射频识别信号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所述接收端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和放大单元;
所述去载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单元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单元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控制上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
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近场通信芯片,在所述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近场通信芯片进行编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在所述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去载波信息依次进行滤波操作、放大操作以及模数转换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所述射频识别信号通过近场通信芯片接收电路接收得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通过分相单元将采集时钟信号转换成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再通过相移单元对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根据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相移,得到第三时钟信号和第四时钟信号。当射频识别信号与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输出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三时钟信号对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本发明可以保证采样的信号强度接近最大,从而能够采样到射频信号的峰值点附近的信号,以避免数据被噪音湮没,并且获得摆幅较大的去载波信息,大大提高了识别精确度以及成功读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根据电子标签的供电方式不同,电子标签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而对于无源电子标签,其是通过自身的标签天线感应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进而产生整个标签芯片的工作电源。然而,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的通信过程中,无源电子标签返回到读写器上的10%调制深度的通信信号,容易被噪声以及天线匹配等原因,造成数据湮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读写器接收端电路架构的缺陷,实现对射频信号的精确解调。该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元:
分相单元110,用于接收采集时钟信号,并将所述采集时钟信号分相为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
具体地,分相单元对输入的采集时钟信号clk进行接收,并将输入的采集时钟信号clk分相为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接着将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输出到相移单元中做下一步处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时钟信号clki的频率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的频率均与采集时钟信号clk的频率相同,并且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的相位差为83°~98°。
相移单元120,用于接收射频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以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位延迟得到第三时钟信号,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相位延迟得到第四时钟信号;
当确定所述射频识别信号与所述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输出所述第三时钟信号。
具体地,相移单元对输入的射频信号Rx、第一时钟信号clki以及第二时钟信号clkq进行接收,接着,根据输入的射频信号Rx的相位,进而使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同步进行相位延迟,示例性地,若Rx的相位为φ,那么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也相应延迟φ。并且当由第二时钟信号clkq相位延迟后得到的第四时钟信号clkq*与射频信号Rx的相位差为0°~8°时,第三时钟信号clki*与射频信号Rx的相位差接近90°,则将第一时钟信号clki相位延迟后得到的第三时钟信号clki*输出到去载波单元做进一步处理。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射频信号Rx,其是经由电子标签发送到近场通信芯片的天线上,并且依次经过天线匹配电路和隔直滤波电路后输出的信号。
去载波单元130,用于接收所述相移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
具体地,去载波单元对射频信号Rx以及第三时钟信号clki*进行接收后,根据第三时钟信号clki*对射频信号Rx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Vdem,即去载波单元是实现对射频信号Rx进行解调。而该电路应用在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时,去载波单元则用于根据第三时钟信号clki*对射频信号Rx进行采样,进而滤除13.56兆赫兹的载波信号,并获得由848千赫兹信号和106千赫兹信号叠加的去载波信息Vdem。
模数转换单元140,用于对所述去载波信息进行模数转换。
该单元对去载波信息Vdem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出,而输出的数字信号data则发送到近场通信芯片中的数字电路进行相应的处理。
由上述可得,本发明通过与射频信号Rx相位差接近90°的第三时钟信号clki*,对射频信号Rx进行采样,实现解调,因此本发明可以保证采样的信号强度接近最大,从而能够采样到射频信号Rx的峰值点附近的信号,甚至能够采样到射频信号Rx的峰值点信号。因此,本发明能够避免数据被噪音堙没,并且能够获得摆幅较大的去载波信息,这样本发明能大大提高射频识别接收电路上近场通信芯片的数据识别精确度以及成功读写率,并且令应用本发明的射频识别系统支持远距离工作。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分相单元包括第一数控模块、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分相支路;
所述第一数控模块的若干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采集时钟信号clk,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分相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并且输出第一时钟信号clki,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n个分相支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数控模块可以具有六个输入端,并且该六个输入端所输入的信号是由外部控制器控制输入的,而当输入第一数控模块的信号能使采集时钟信号clk转变为第一时钟信号clki和第二时钟信号clkq时,则记录下此时输入第一数控模块的信号,那么生产时就能直接采用这一配置,即采用固定的信号输出,进而直接对第一数控模块输入该记录下的信号。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分相支路包括传输门,以及与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五反相器;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任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相邻两个分相支路中,前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后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相支路均包括传输门以及与传输门输出端连接的反相器,而每个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传输门的控制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输入端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第一数控模块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个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第一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而第一数控模块的n个输出端还分别与n个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第二控制输入端通过反相器一一对应连接。例如,第一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其与第1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第一控制输入端是直接连接的,那么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S1是直接输入第1分相支路的传输门中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同时,第一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还与第1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第二控制输入端,通过一反相器连接的,那么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S1经反相器变为信号S’1后,才输入第1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第二控制输入端。
相邻两个分相支路中,前一个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后一个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示例性地,第1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2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而最后一个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出端,即第n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分相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并且输出第二时钟信号clkq。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频率均与所述采集时钟信号的频率相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差为85°~95°。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相移单元包括鉴频鉴相器、第二数控模块、第一延迟线模块和第二延迟线模块;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射频识别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相移单元包括鉴频鉴相器,鉴频鉴相器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用于接入射频信号Rx的第二输入端,鉴频鉴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数控模块,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时钟信号clki进行相位延迟的第一延迟线模块,以及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用于对第二时钟信号clkq进行相位延迟的第二延迟线模块,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作为相移单元的输出端,并且输出第三时钟信号clki*,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与鉴频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分相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分相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而由上述的分相单元可知,其具体为,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最后一个分相支路的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另外,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与去载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端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和放大单元;
所述去载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单元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单元连接。
具体地,对去载波信息Vdem依次进行滤波、放大以及模数转换后输出。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与上文描述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4所示,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控制上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
步骤410、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步骤420、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通过分相单元将采集时钟信号转换成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再通过相移单元对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根据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相移,得到第三时钟信号和第四时钟信号。当射频识别信号与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输出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三时钟信号对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本发明可以保证采样的信号强度接近最大,从而能够采样到射频信号的峰值点附近的信号,以避免数据被噪音湮没,并且获得摆幅较大的去载波信息,大大提高了识别精确度以及成功读写率。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近场通信芯片,在所述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近场通信芯片进行编码。
射频识别接收电路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首先是由射频识别接收电路上的近场通信芯片发送询卡命令给电子标签开始,近场通信芯片要发送询卡命令,就必须按照ISO/IEC 14443通讯协议规定采用的改进型米勒编码方式将询卡命令的二进制信息转换成编码波形,这个过程至关重要,编码脉冲的时间长短,如果出现偏差,那么后续的模拟调制发送给电子标签芯片,会造成解调解码失败,严重影响正常通讯。
ISO/IEC 14443协议Type A编码方式采用改进型米勒编码,所有波形使用X、Y、Z三种序列来表示,即逻辑“1”使用X序列表示;逻辑“0”使用Y序列表示;起始位或者连续多个逻辑“0”从第二个开始的位都使用Z序列表示,比如:二进制信息“01110001”转换成对应的序列即为“ZXXXYZZX”。
已有的一种数字编码方法是首先将系统时钟分频得到106Khz时钟,并将二进制编码变成NRZ编码,通过异或运算之后得到曼彻斯特编码,利用其下降沿来触发产生凹槽,得出对应的改进型米勒编码,这种编码方式中数据信号与时钟信号进行异或运算,容易产生毛刺,造成后续信号下降沿的误触发,容易导致编码错误。
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编码方式对近场通信芯片进行编码,
对输入的数据利用改进型米勒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并行数据转换成为串行数据;
编码输出。
在对输入的数据利用改进型米勒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改进型米勒编码方式的X、Y和Z序列依次划分为四种状态,即位周期开始处到Z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Z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到位周期中间位置、位周期中间位置到X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X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到位周期结尾处。
利用计数器进行计数值的比较,控制输出状态从发送数据的起始位时间位置到中间位时间位置,再到凹槽位时间位置,最后到结束位时间位置,每种状态输出一种电平。
计数器的计数值比较过程为:
1)a处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0,即判断是否为位周期开始位置:如果此位同时又是发送数据的起始位,则直接输出为低电平;如果是八位数据的最低位,则输出对应数据的逻辑电平;如果是八位数据的高七位,则输出当前数据位与低一数据位的或运算之后的值;
2)b处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P,即判断是否为Z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位置:如果此时处于凹槽结束位置,串行输出的数据为高电平;
3)c处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63,即判断是否为位周期中间位置:如果此位同时又是发送数据的起始位,则串行输出的数据为高电平;否则输出对应数据的逻辑电平的反向电平;
4)d处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63+P,即判断是否为X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位置:如果此时处于凹槽结束位置,串行输出的数据为高电平,
其中,P为凹槽时间,a为位周期开始位置,b为Z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c为位周期中间位置,d为X序列位周期凹槽结束处。
该编码过程的状态转移输出是通过系统时钟信号来计数判断,所有输出结果与系统时钟相关,而系统时钟信号是由芯片外部稳定的晶振震荡提供,晶振频率的误差范围小于正负1%,输入到数字电路中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变成规则而且精确的方波,然后去触发对应的寄存器的时钟端,所有状态转换的条件判断都是由寄存器输出值的逻辑组合,寄存器在时钟上升沿才会加载新的数据,其他时间将保持上一状态,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同步性、一致性和高准确度,同时避免误触发和防止编码出现错误,将二进制编码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波形的过程安全稳定。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对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进而得到去载波信息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去载波信息依次进行滤波操作、放大操作以及模数转换操作。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射频识别信号通过近场通信芯片接收电路接收得到的。
本发明的低成本设计:本发明对于数字电路的实现进行了优化,包括基本单元的复用、功能函数的化简和冗余电路的删除等,另外,绘制版图时,采用手动设计与自动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由软件自动综合并布局布线的基础上,对一些模块进行手动优化,精简了数字电路的版图面积,使得总的芯片面积减小,通常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制作在一片晶圆上,如果单个芯片面积更小,那么一片晶圆上所能制作的芯片数量就越多,平均下来单个芯片的成本就会降低。
本发明的高准确度设计:本发明的状态转移是通过时钟信号来计数判断,而时钟信号是由芯片外部稳定的晶振震荡提供,晶振频率的误差范围小于正负1%,输入到数字电路中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变成规则而且精确的方波,然后去触发对应的寄存器的时钟端。所有状态转换的条件判断都是由寄存器输出值的逻辑组合,寄存器在时钟上升沿才会加载新的数据,其他时间将保持上一状态,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同步性、一致性、以及高准确度。
本发明的低功耗设计:本发明采用了时钟同步计数器,由使能信号cnt_en来开启或关闭,当cnt_en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开启,在时钟上升沿寄存器的值发生翻转;当cnt_en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关闭,在时钟上升沿寄存器的值不变。集成电路中,寄存器内部的CMOS管的导通与截止,就会产生动态功耗,如果CMOS管不发生翻转行为,就只有很小的静态功耗。通过这种设计方法,芯片总的功耗就会得到大幅度降低。
图5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相单元,用于接收采集时钟信号,并将所述采集时钟信号分相为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
相移单元,用于接收射频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以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位延迟得到第三时钟信号,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相位延迟得到第四时钟信号;
当确定所述射频识别信号与所述第四时钟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输出所述第三时钟信号;
去载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时钟信号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采样,得到去载波信息;
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去载波信息进行模数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单元包括第一数控模块、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分相支路;
所述第一数控模块的若干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传输门的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若干个分相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相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支路包括传输门,以及与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五反相器;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任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传输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相邻两个分相支路中,前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与后一个分相支路所连接的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频率均与所述采集时钟信号的频率相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差为8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移单元包括鉴频鉴相器、第二数控模块、第一延迟线模块和第二延迟线模块;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相同相位的相位延迟;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延迟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相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鉴频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射频识别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和放大单元;
所述去载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单元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单元连接。
7.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
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包括近场通信芯片,在所述获取采集时钟信号和射频识别信号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近场通信芯片进行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采集时钟信号,通过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对所述射频识别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得到去载波信息这一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去载波信息依次进行滤波操作、放大操作以及模数转换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信号通过近场通信芯片接收电路接收得到的。
CN202310372698.9A 2023-04-10 2023-04-10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Pending CN116094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2698.9A CN116094552A (zh) 2023-04-10 2023-04-10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2698.9A CN116094552A (zh) 2023-04-10 2023-04-10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4552A true CN116094552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2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2698.9A Pending CN116094552A (zh) 2023-04-10 2023-04-10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45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5172A (zh) * 2012-12-26 2013-04-24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器的接收端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3095407A (zh) * 2012-12-28 2013-05-08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读写器芯片数字编码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编码方法
CN203070321U (zh) * 2012-12-26 2013-07-17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器的接收端电路
CN110334788A (zh) * 2019-07-08 2019-10-1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多天线阅读器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CN115242368A (zh) * 2022-09-21 2022-10-25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相位的方法、装置、近场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5172A (zh) * 2012-12-26 2013-04-24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器的接收端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203070321U (zh) * 2012-12-26 2013-07-17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器的接收端电路
CN103095407A (zh) * 2012-12-28 2013-05-08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读写器芯片数字编码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编码方法
CN110334788A (zh) * 2019-07-08 2019-10-1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多天线阅读器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CN115242368A (zh) * 2022-09-21 2022-10-25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相位的方法、装置、近场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5478B (zh) 包括帧自动识别器的无接点集成电路
JP5225816B2 (ja) 半導体装置
US7978051B2 (en) RFID interrogator device
US20190384951A1 (e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protoco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EP3264699B1 (en) Rfid receiver and method of extracting data bits encoded in a radio signal
KR100450765B1 (ko) 무선통신매체 및 그 동작방법
JP2018516490A (ja) パルスベースのマルチワイヤリンクのためのクロックおよびデータ復元
US953764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HF signals for an EPC communication
JP5428364B2 (ja) 非接触型通信装置、その復号部
CN112699694B (zh) 读写器的标签检测电路及读写器
CN116094552A (zh) 射频识别信号的接收电路及其接收方法
US8045648B2 (en) Amplitude-shift-keying (ASK) radio-frequency (RF) signal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111781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terrogators
JP5107777B2 (ja) 受信装置、リーダライタ及びrfidシステム
CN210038846U (zh) 一种高频射频识别芯片解调盲区处理的数字电路装置
CN114826309A (zh) 超外差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EP3572968B1 (en) Clock gating unit for a transponder
CN111769835A (zh) 一种基于fpga和iec60044-8标准的曼彻斯特码解码方法
CN101326716A (zh) 用于生成时钟信号的电路和方法
JP6249401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02225B (zh) 双极性曼彻斯特码解码装置及方法
Yokojima et al. High-speed start-up and low-power encoding circuit for sensor networks
CN115642937B (zh) 频分复用式rfid读写器中基带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065172A (zh) 一种rfid读写器的接收端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Hayashi High-speed start-up and low-power decoding circuit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