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4072A -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4072A
CN116094072A CN202111303445.3A CN202111303445A CN116094072A CN 116094072 A CN116094072 A CN 116094072A CN 202111303445 A CN202111303445 A CN 202111303445A CN 116094072 A CN116094072 A CN 116094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system
battery
aerosol generator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34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换珍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34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4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4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4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包括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用于电连接负载,以为负载供电,供电系统包括:电池,为供电系统的电源;监测单元,用于监测供电系统待机时的第一电参数,以在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执行组件,被配置成能够响应第一控制信号。设置监测单元来监测供电系统在待机时的第一电参数,设置执行组件来响应第一电参数异常时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此来提醒用户采取措施或者自动切断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从而保护供电系统,防止电池在待机时过度消耗,防止供电系统被异常状况缩短寿命,从而可以提高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品质和延长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主要用于使气溶胶基质挥发从而形成气溶胶。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一般包括气溶胶基质、负载和供电系统,负载可包括加热器件,供电系统连接所述负载以使所述负载发热,从而使气溶胶基质挥发,形成气溶胶。
现有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在待机状态时,负载基本不工作,但供电系统中仍有微电流存在,然而由于漏液或者冷凝液泄漏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负载故障或者短路,从而使在待机状态下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的供电系统中形成大电流或者过电流等异常状况,该异常状况是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一大风险,不仅会消耗供电系统中电池的电能,而且可能缩短供电系统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其能够监测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在待机时的电参数,以在待机异常时作出响应,来保护供电系统。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包括供电系统和至少一负载,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负载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电池,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电力输出;
采样元件,在所述供电系统待机时具有可被监测的第一电参数;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参数,以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执行组件,被配置成能够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的电力输出。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的至少一负载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电池,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电力输出;
采样元件,在所述供电系统待机时具有可被监测的第一电参数;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参数,以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执行组件,被配置成能够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的电力输出。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方法,所述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包括供电系统和负载,所述供电系统电连接负载,以为所述负载供电,该方法包括:
监测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待机时所述供电系统中采样元件的第一电参数,判断该第一电参数是否异常;
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所述供电系统中的电池改变对负载的电力输出。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使电子气溶胶生成器执行所述的方法。
以上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设置监测单元来监测供电系统在待机时的第一电参数,设置执行组件来响应第一电参数异常时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此来提醒用户采取措施或者自动切断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从而保护供电系统,防止电池在待机时过度消耗,防止供电系统被异常状况缩短寿命,从而可以提高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品质和延长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处于充电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供电系统处于充电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内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内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示意图;
图中:
1、电池;2、监测单元;R2、采样元件;MCU、处理器;3、执行组件;PCM、电池保护芯片;31、第一控制开关;32、激励线路;33、第二控制开关;34、电压监测模块;35、短路保护模块;351、基准源;352、电流比较器;353、逻辑控制器;361、过充电压监测模块;362、过放电压监测模块;37、振荡模块;38、上电复位模块;391、过充电流监测模块;392、过放电流监测模块;40、过温保护模块;RX、负载;5、充电电路;6、供电系统;7、电子气溶胶生成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适用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可以提供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产生气溶胶所需的电能。所述供电系统用于连接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的负载,以为负载供电,该负载可以为发热组件,用于在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工作时发热,使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的气溶胶基质挥发,形成气溶胶。该负载可以是信号指示元件,如震动马达、呼吸灯、蜂鸣器等,用于指示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工作状态或者用于对用户发出警示或者提示信息。该负载还可以是防伪芯片,用于鉴别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烟弹和/或者烟杆的真伪,或者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识别等。该负载还可以是其他的适用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电能消耗性器件。
请参照图1-4,所述的供电系统可以包括电池1、监测单元2、采样元件R2和执行组件3。
电池可以为一次性电池,也可以为充电电池,电池作为供电系统的电源,是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的组成部分。
在如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为充电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作为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位于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上。负载RX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1的正极和负极,供电系统具有充电电路5,充电电路5的输入端可以为type c接口,用于连接type c插头,充电电路5的正输出端连接电池1的正极,接地端连接电池1的负极。充电电路5可以与负载RX并联连接,从而充电电路5与type c插头接通时,可以直接为负载RX供电。为了保护电池1,防止其过充和过放,供电路径上还可以设有电池保护芯片PCM。
可以参照图1-4,电池保护芯片PCM具有多个引脚,这些引脚中包括驱动极VDD、第一连接极GND和第二连接极VM,驱动极VDD与电池1的正极连接,第一连接极GND与电池1的负极连接,电池1的负极可以接地,第二连接极VM连接负载RX和充电电路5的结点。从而,可以参照图1、3,在电池1放电时,经过负载RX的放电电流需通过电池保护芯片PCM回到电池1的负极,可以参照图2、4,在充电电路5对电池1充电时,充电电流需通过电池保护芯片PCM流出电池1的负极。电池保护芯片PCM内部分布可以参照图5,可用于防止电池1过充和过放等,包括过充电压监测模块361、过放电压监测模块362、振荡模块37、上电复位模块38、过充电流监测模块391、过放电流监测模块392、电流比较器352、基准源353和过温保护模块等。
监测元件主要用于监测供电路径上的第一电参数,以通过第一电参数来判断供电路径是否异常,如在待机时,供电路径上的电流是否异常,又如,待机时,供电路径上的某个或某些元器件的电压是否异常等。在监测元件监测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来控制供电系统做出一定的反应,如警示或者提示用户供电系统异常,请移出电池或者关机,如主动断开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主动断开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后,当满足一定条件,如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按压按键,或者等候一定时间等,供电系统可以被再次激活,使供电系统再次进入待机状态,以被用户随时使用。
可以参照图1-4,供电系统上具有采样元件R2,在供电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时,即负载处于不工作状态或睡眠状态时,采样元件R2上具有可被检测和采集的第一电参数,所述监测单元2包括处理器MCU,采样元件R2位于供电路径上,处理器MCU可以监测和分析采样元件R2的第一电参数,以判断供电路径是否有异常,该第一电参数可以是电流或电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4,处理器MCU的引脚包括接地引脚GND和驱动引脚VCC,还包括采样引脚IO1和输出引脚IO0。电池1的正极连接处理器MCU的驱动引脚VCC,处理器MCU的接地引脚GND连接电池保护芯片PCM的第二连接极VM。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元件R2可以是电阻、PTC、MOS管、三极管、可控硅或IGBT等可以把经过的电流转成电压的器件,采样元件R2与负载RX串联连接,从而可以利用分压原理,通过获取采样元件R2两端的电压差来判断负载RX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短路,以此来鉴别供电路径是否异常。
可以参照图1-4,采样元件R2一端连接处理器MCU的采样引脚IO1,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的接地引脚GND。处理器MCU的采样引脚IO1和处理器MCU的接地引脚GND可获取采样元件R2两端的电压,处理器MCU在获取采样元件R2两端的电压后可将该电压装换成电流,即形成与该电压对应的电流,来作为供电路径的第一电参数。处理器MCU中可以具有比较器或模数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参数的电流输入至比较器或模数转换器,通过比较器或模数转换器来识别过流或短路,并在第一电参数被识别为过流或短路(第一电参数异常)时,通过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供电路径无异常时,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可以输出低电平,也可以处于浮空状态,在处理器MCU检测出供电路径出现异常(如过流或者短路)时,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可以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为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供电路径无异常时,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可以输出高电平,在处理器MCU检测出供电路径出现异常(如过流或者短路)时,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可以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为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
在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待机且供电路径无异常时,由于供电路径上的电流为毫安级微电流,采样元件R2两端具有较小的压差或者几近无压差,在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待机且负载RX故障或者短路时,供电路径上的电流会增大,使得采样元件R2两端的压差增大,经处理器MCU检测,若其对应的电流超出警报阈值,即可判断供电路径异常,然后通过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元件与负载并联连接,从而可以利用分流原理,通过获取经过采样元件的电流来判断负载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短路,以此来鉴别供电路径是否异常。
执行组件用于对第一控制信号做出反应,如在第一控制信号发出后,执行组件警示或者提示用户供电系统异常,请移出电池或者关机,警示或者提示的动作可以是使马达震动或者使呼吸灯闪烁或者发出声光报警等。执行组件对第一控制信号做出的反应还可以是主动断开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等改变电池的电力输出的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5,执行组件3包括第一开关元件31,执行组件3对第一控制信号的响应动作为改变第一开关元件31的状态,如使第一开关元件31由闭合状态改变为断开状态,如使第一开关元件31由断开状态改变为闭合状态,如使第一开关元件31由与第一元件电连接改变为与第二元件电连接等,从而通过改变第一开关元件31的状态来改变供电系统的至少局部的电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4和6、7,第一开关元件31与负载RX串联连接。第一开关元件31可以位于供电路径的主干线路,在第一开关元件31处于导通状态时,供电路径上的负载RX所在线路、处理器MCU所在线路、电池保护芯片PCM所在线路均可与电池1电导通,第一开关元件31处于关断状态时,供电路径上的负载RX所在线路、处理器MCU所在线路、电池保护芯片PCM所在线路均可与电池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从而在供电系统异常时,第一开关元件31关断以同时切断负载RX所在线路、处理器MCU所在线路、电池保护芯片PCM所在线路,来避免电池1消耗和相应元器件损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可以位于供电路径上的负载所在线路,在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时,供电路径上的负载所在线路与电池电连通,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关断状态时,供电路径上的负载所在线路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从而在供电路系统异常时,通过切断出了故障的负载或者切断出现短路的负载所在线路,来避免电池消耗和干扰其他的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为功率控制型器件,可以是NMOS、NPN管、PMOS、PNP管、可控硅或IGBT等,从而第一开关元件的驱动端可在第一控制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作用下,驱动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或者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4,执行组件3包括与电池1的正极连接的驱动极VDD、与电池1的负极连接的第一连接极GND、与负载RX连接的第二连接极VM和连接驱动极VDD的激励线路32。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与否受驱动极VDD的第二电参数控制,激励线路32与处理器MCU连接,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以改变驱动级的第二电参数。
可选的,第二电参数为电平,当第二电参数为高电平时,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当第二电参数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通状态的变化会改变供电系统的至少局部的电导通状态。
可选的,可以参照图3、4,激励线路32连接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和驱动极VDD,该输出引脚IO0可以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或者可处于浮空状态。当供电路径正常时,输出引脚IO0输出高电平,此时,驱动极VDD的第二电参数保持与电池1连接的高电平,驱动极VDD驱动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或者当供电路径正常时,输出引脚IO0浮空,从而使连接驱动极VDD与输出引脚IO0的激励线路处于高阻近乎开路的状态,此时,驱动极VDD因与电池1的正极连接而使其第二电参数为高电平,驱动极VDD驱动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
当供电路径异常时,输出引脚IO0输出低电平(第一控制信号),此时,驱动极VDD的第二电参数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驱动极VDD驱动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
可以参照图2、4,其示出了包含驱动极VDD、第一连接极GND、第二连接极VM的元件位于供电路径的主干线路。由于处理器MCU的接地引脚GND连接第二连接极VM,第一连接极GND连接电池1的负极,所以在由于供电路径异常,使得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后,处理器MCU与电池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从而导致处理器MCU失电,处理器MCU被调整成在失电时可自动复位,即在失电时其可恢复初始状态,同时在处理器MCU失电时,会终止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由于电池1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所以驱动极VDD的第二电性参数又会由低电平变为与电池1正极连接的高电平,从而使驱动极VDD驱动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自动导通,从而激活供电系统,并激活复位后的处理器MCU,然后处理器MCU再次配合采样元件R2监测供电系统的第一电参数。若供电系统仍有异常,则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会再次自动断开,如此循环。
进一步的,可以参照图2、4、6,驱动极VDD、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均为电池保护芯片PCM的引脚,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31,驱动极VDD连接电池保护芯片PCM中的电压监测模块34,电压监测模块34用于监测驱动极VDD的第二电参数,电压监测模块34可根据其监测的第二电参数向第一控制开关31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开关31对第三控制信号的响应为使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本实施例中,电压监测模块34包括开关管,如单MOS管或多MOS管(如背靠背MOS管)等,当电压监测模块34监测出第二电参数为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并向第一开关元件31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31导通,使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连通,当电压监测模块34监测出第二电参数为低电平时,开关管关断,开关管与第一控制开关31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使第一控制开关31失电断开,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在第一控制开关31断开时断开。
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后,电池保护芯片因不能与电池构成回路而失电,然而由于电池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极VDD的第二电性参数又会由低电平变为与电池正极连接的高电平,使开关管导通,从而开关管可向第一开关元件传送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一开关元件连通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从而再次激活供电系统和处理器MCU等。
可选的,可以参照图1、3,激励线路32上具有第二开关元件33,激励线路32的一端连接驱动极VDD,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极VM,第二开关元件33连接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以接受并响应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开关元件为功率控制型器件,可以是NMOS、NPN管、PMOS、PNP管、可控硅或IGBT等,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三个电极,三个电极分别连接驱动极VDD、第二连接极VM和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与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连接的电极在收到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其余两电极导通。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1、3,包含驱动极VDD、第一连接极GND、第二连接极VM的元件位于供电路径的主干线路,处理器MCU的接地引脚GND连接第二连接极VM,第一连接极GND连接电池1的负极,驱动极VDD连接电池1的正极。第二开关元件33包括场效应管,其栅极G连接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源极S连接第二连接极VM,漏极D连接驱动极VDD,第二开关元件33还包括二极管,该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源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
在供电路径异常,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时,第二开关元件33的源极S和漏极D导通,从而激励线路32导通,驱动极VDD被短路或者驱动极VDD的电压会突降,从而使驱动极VDD的第二电参数发生变化,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者变为0。
在供电路径正常,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元件33的源极S和漏极D之间不导通,激励线路32断开,驱动极VDD正常连接电池1的正极而保持高电平,其第二电参数保持不变。
在第二电参数发生变化,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者变为0时,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使通过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而与电池1构成回路的处理器MCU失电,同时还可以使供电路径失电。
进一步的,可以参照图1、3、7,驱动极VDD、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均为电池保护芯片PCM的引脚,电池保护芯片PCM中具有短路保护模块35和第一控制开关31,第一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31,短路保护模块35的一个引脚连接驱动极VDD,一个引脚连接第二连接极VM,以检测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是否发生短路,短路保护模块35还有一个引脚连接第一控制开关31,在检测出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被短路时,短路保护模块35向第一控制开关31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1的通断。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7,短路保护模块35包括基准源351、电流比较器352和逻辑控制器353,该电流比较器352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连接极VM连接,正向输入端与基准源351连接,基准源351连接驱动极VDD,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出极通过逻辑控制器353连接第一控制开关31。逻辑控制器351中具有反相器,用于将输入的高电平转成低电平输出,或将输入的低电平转成高电平输出。
电流比较器352是在输入信号端(即该电流比较器35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电路把电流信号转换成了电压信号,然后与基准源351提供的基准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当正相输入端的电位高于反相输入端,表示电路中的电流值小于预设的基准电流值,此时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正常,未被短路,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出极可以向逻辑控制器353输出高电平,逻辑控制器353根据其接受到的高电平向第一开关元件31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导通(第一控制开关元件被设置成在其驱动端为低电平时导通);当反相输入端的电位高于正相输入端,表示电路中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基准电流值,此时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被短路,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出极可向逻辑控制器353输出低电平,逻辑控制器353根据其接受到的低电平向第一开关元件31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断开(第一控制开关元件被设置成在其驱动端为高电平时断开)。
第二开关元件33导通时,激励线路32会短路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从而短路保护模块35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断开;第二开关元件33断开时,激励线路32对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无影响或者影响较小,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正常,从而短路保护模块35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导通。
在供电路径异常时,处理器MCU控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二控制开关33导通,进而使短路保护模块35输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断开,从而使电池保护芯片PCM和处理器MCU失电,处理器MCU失电时,会停止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使得第二控制开关33断开,激励线路32变为开路状态,从而对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的短路解除。短路保护模块35中的电流比较器352采用集电极/漏极开路输出,且其集电极/漏极上设有上拉电阻,所以在驱动极VD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电路被激励线路32短路,导致第一控制开关31断开,致使第二连接极GND与第二连接极VM之间的连接断开时,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入信号端(即该电流比较器352的反向输入端)会保持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池1电压),电流比较器352的正向输入端因掉电而保持低电平,从而使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出极向逻辑控制器353保持输出低电平信号,逻辑控制器353根据其接受到的低电平向第一开关元件31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保持断开,从而在电池保护芯片由于第一控制开关31断开而失电时,不会自动复位来使第一控制开关31导通。
可以参照图3、7,电池保护芯片PCM的第二连接极VM属于系统接地端,当插头接入充电电路5,对电池1进行充电时,第二连接极VM与插头的接地端连通,因而向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入信号端(即该电流比较器352的反向输入端)输入一个低电平,此时,电流比较器352的正向输入端因与电池1正极连接而被输入高电平,负向输入端因接地而被输入低电平,从而使得电流比较器352的输出极向逻辑控制器353输出高电平,逻辑控制器353根据其接受的高电平向第一控制开关31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使得第一控制开关31导通,第一控制开关31导通时,供电系统激活,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再次进入待机状态,随时准备被用户使用。即供电系统通过充电激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电池1的正极与电池保护芯片PCM的驱动极VDD之间串联有限流电阻R1,该限流电阻R1具有限流的作用,其也可以用于滤除电路中的干扰信号,防止前级电路对后级电路的干扰,其阻值可以为100~240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滤波电容C的两端分别与电池1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该滤波电容C用于为电池保护芯片PCM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其电容大小可以为0.1μF。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系统还可监控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在工作状态时电路是否发生异常,当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处于工作状态,加热电阻处于加热状态时,可通过处理器MCU监测采样元件R2的电参数来判断工作期间的供电系统是否发生异常,若未发生异常,则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低电平或处于浮空状态,若发生异常,处理器MCU的输出引脚IO0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以改变驱动极VDD的电参数,进而改变第一控制开关31的开关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7,可以参照图8,包括上述的供电系统7,还包括负载RX。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7包括烟弹和烟杆,供电系统7可以设于烟杆中,至少部分负载RX如发热体可以设置在烟弹中,用于雾化烟油,以产生气溶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7包括容纳烟制品的仓,至少部分负载RX如发热体用于烘烤仓中的烟制品,以产生气溶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7还可以是其他可以产生气溶胶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监测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待机时其供电系统中的第一电参数,判断该第一电参数是否异常。
可以通过监测单元监测供电系统中的供电路径(包括主干路径和/或分支路径)上是否具有过电流,以判断供电系统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短路。
可以通过监测单元监测供电系统中的供电路径(包括主干路径和/或分支路径)上是否具有电压异常,以判断供电系统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短路。
可以通过监测单元监测供电系统中的供电路径(包括主干路径和/或分支路径)上特定元件是否具有异常热效应/光效应,以判断供电系统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短路。
S2、在第一电参数异常时,供电系统自动执行设定动作。
供电系统自动执行设定动作包括警示或者提示用户供电系统异常,请移出电池或者关机,警示或者提示的动作可以是使马达震动或者使呼吸灯闪烁或者发出声光报警等。
供电系统自动执行设定动作还可以包括主动断开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
在供电系统被自动切断后,供电系统可以自动复位并自动再次激活启动,以备用户随时使用。在供电系统被自动切断后,供电系统可以通过应激的方式,如充电、按压按键开关等,重新启动/激活并再次进入待机状态。
以上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电子气溶胶生成器、控制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方法及程序,设置监测单元来监测供电系统在待机时的第一电参数,设置执行组件来响应第一电参数异常时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此来提醒用户采取措施或者自动切断供电系统的供电路径,从而保护供电系统,防止电池在待机时过度消耗,防止供电系统被异常状况缩短寿命,从而可以提高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品质和延长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的,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系统和至少一负载,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负载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电池,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电力输出;
采样元件,在所述供电系统待机时具有可被监测的第一电参数;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参数,以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执行组件,被配置成能够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的电力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用于中断或导通所述电池和至少部分所述负载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负载串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的驱动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的第一连接极、与所述负载连接的第二连接极和连接所述驱动极的激励线路,所述激励线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改变所述驱动级的第二电参数,所述第一连接极与第二连接极之间的连接状态受所述第二电参数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线路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的一输出引脚和所述驱动极,该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极的第二电参数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调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线路上具有第二开关元件,所述激励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构造成能够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而使所述激励线路通断,进而改变所述第二电参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电池保护芯片,所述驱动极、第一连接极和第二连接极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引脚,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中具有短路保护模块和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一连接极和第二连接极之间,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极,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极,以检测所述驱动极与第二连接极之间的电路是否发生短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向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通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和第二连接极,以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短路保护模块构建成能够在电池充电时复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和执行组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执行组件响应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复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与所述采样元件电性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识别所述采样元件的第一电参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的引脚包括接地引脚和驱动引脚,所述处理器的接地引脚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处理器的驱动引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元件与所述负载串联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改变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的电力输出包括:切断所述电池与至少一所述负载之间的供电路径。
14.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与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中的至少一负载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电池,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电力输出;
采样元件,在所述供电系统待机时具有可被监测的第一电参数;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参数,以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执行组件,被配置成能够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的电力输出。
15.一种控制电子气溶胶生成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包括供电系统和负载,所述供电系统电连接负载,以为所述负载供电,该方法包括:
监测电子气溶胶生成器待机时所述供电系统中采样元件的第一电参数,判断该第一电参数是否异常;
在所述第一电参数异常时,所述供电系统中的电池改变对负载的电力输出。
CN202111303445.3A 2021-11-05 2021-11-05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094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3445.3A CN116094072A (zh) 2021-11-05 2021-11-05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3445.3A CN116094072A (zh) 2021-11-05 2021-11-05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4072A true CN116094072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3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3445.3A Pending CN116094072A (zh) 2021-11-05 2021-11-05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40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0882A1 (zh) 热失控检测电路及方法
US20180208066A1 (en) Metho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for charging awakening
EP178868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for a power tool
CN105009401A (zh) 电池组和电气设备
KR19980069913A (ko) 과충전으로부터 전지셀을 보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의 방법
JPH1070848A (ja)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CN101572325A (zh) 电池组
CN112366787A (zh) 智能连接装置、启动电源以及电瓶夹
JP2022081465A (ja) スマート接続装置、始動電源及びバッテリークランプ
CN108832686B (zh) 充电回路及充电回路检测方法
CN107069850B (zh) 一种汽车启动电源接线夹脱落保护与反接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3167833A (zh) 基于差分采样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和检测装置
CN116094072A (zh) 电子气溶胶生成器、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16802959A (zh) 输出控制电路、启动电源和电瓶夹
WO2018219175A1 (zh) 电池电路、电池装置、电子烟和供电控制方法
CN213934120U (zh) 基于差分采样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和检测装置
CN210957837U (zh) 检测控制电路、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108448681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器在线侦测方法
CN108879587B (zh) 保护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2684738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模块、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219498947U (zh) 电池组温度保护电路、供电装置及机器人
WO2022105411A1 (zh) 智能连接装置、启动电源设备以及电瓶夹设备
CN210137180U (zh) 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池
CN112186819B (zh) 巡检机器人、供电系统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058124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