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3499A -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3499A
CN116093499A CN202310065130.2A CN202310065130A CN116093499A CN 116093499 A CN116093499 A CN 116093499A CN 202310065130 A CN202310065130 A CN 202310065130A CN 116093499 A CN116093499 A CN 116093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temperature
preset
generato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51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波
臧学辰
白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51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3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3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3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判断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响应于确定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预设条件,判断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响应于确定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响应于确定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控制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匮乏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辆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电动车辆以其节约能源、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动车辆的动力源包括大功率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电芯。电动车辆的电池电芯在充电过程会产生热量,电池电芯过高的温度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使得电动车辆的续航能力降低。为了保证电动车辆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需要给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降温。现有技术中,频繁通过大功率冷却设备的运行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虽然使得电池电芯温度降低,但电池电芯为大功率冷却设备提供电力支持时,电池电芯也会消耗大量电能,大大影响电动车辆的行驶里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芯降温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工况包括慢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慢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地,所述工况包括快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快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所述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停止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第二冷却设备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的功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第一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第二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电子设备。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通过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全面的监测了电池电芯是否满足冷却条件。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当前情况下电池电芯是否适合采用发电机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判断能否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直接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对冷却水降温后可以使得发电机的冷却水能够进一步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避免采用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降低了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额外电能消耗。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电芯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大量聚集导致电池电芯升温,也导致车辆内部机件温度升高,影响机件的正常工作,使得电池电芯和汽车内部机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辆的续航能力变差,因此,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电动车辆的冷却设备大多采用车辆内部的空调系统进行冷却,但空调的运行过程需要较大功率,频繁通过空调的运行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虽然使得电池电芯温度降低,但电池电芯为空调提供电力支持时,电池电芯也会消耗大量电能,导致电池电芯电量迅速下降,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
在该步骤中,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均对是否需要对当前车辆的电池电芯进行降温产生影响。针对车辆的工况,车辆的工况包括车辆的充电工况,在电池电芯处于充电工况时,由于电池电芯阻抗的存在,电流通过电池电芯导致热量的产生。示例性的,在车辆的充电工况为慢充工况时,以较低的速度给电池电芯充电,需要的电流小,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小;在车辆的充电工况为快充工况时,以较快的速度给电池电芯充电,需要的电流大,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大。因此,需要对车辆的工况进行监测,当前车辆处于充电工况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电池电芯温度升高,进而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如果当前车辆处于不会产生热量的工况或产生热量较小的工况,则不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
针对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处于低温环境会影响电池电芯的充电能力,使得电池电芯在充电过程中产生能耗消耗,因此,需要对车辆的环境温度进行监测。针对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可以确定电池电芯是否需要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对电池电芯温度进行监测。针对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本实施例中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降温,发电机的冷却水可以吸收电池电芯的热量,使得电池电芯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对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进行监测,以便后续判断能否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通过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可以实现全面的监测电池电芯是否满足冷却条件,提升判断的准确率,在适当的时机对电池电芯进行加热,避免浪费能耗的同时能够即使为电池电芯进行降温,保证车辆的续航能力以及延长电池的寿命。
步骤102,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该步骤中,车辆的不同工况会使电池电芯产生不同的热量,在不同的工况下,电池电芯需要进行冷却的起始温度不同。示例性的,在车辆的工况为慢充工况时,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小,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时,电池电芯的温度下降较快,因此,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可以相对高,例如,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可以为35℃。在车辆的工况为快充工况时,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大,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时,电池电芯的温度下降相对较慢,因此,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应该相对较低,例如,在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时,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可以为30℃,小于在慢充工况时的冷却起始温度。
电池电芯在低温环境中充电能力会变差,导致充电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热量。环境温度也与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设备的选择存在关系,示例性的,在环境温度相对高时,可以选择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防止电池电芯损坏;在环境温度相对低时,可以选择低功率的方式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例如采用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既可以防止电池电芯损坏,又降低了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消耗的能耗。因此,需要对环境温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进行判断。综合考虑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以便确定当前情况下电池电芯是否适应采用发电机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
步骤103,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在该步骤中,在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发电机的冷却水的比热容较高,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且使用发电机的冷却水可以在电池电芯温度不超过最大适宜环境温度。通过判断工况、环境温度、电池电芯温度满足预设条件,并采用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芯进行冷却,避免了电池电芯温度过高,需要开启大功率冷却设备,因此,属于提前对电芯进行冷却。既保证了电池电芯温度不会超过最大适宜环境温度,也降低了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产生的能耗。发电机的冷却水温度通过安装在发电机进水口的传感器采集得到,传感器采集到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可能大于电池电芯温度,导致无法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所以要先判断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关系。本实施例中,预设差值阈值为零。在差值小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说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高于电池电芯温度,无法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在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说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低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可以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步骤104,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
在该步骤中,在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说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大于电池电芯温度,无法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先对冷却水进行降温,也即通过第一冷却设备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其中,第一冷却设备为小功率冷却设备,示例性的,第一冷却设备可以为风扇,既实现了对发电机的冷却水的降温,又不会使电池电芯产生高能耗。对冷却水降温后可以使得发电机的冷却水继续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避免采用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降低了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额外电能消耗。
步骤105,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在该步骤中,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说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比电池电芯温度低,可以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以使得电池电芯温度降低。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代替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既减少了大功率冷却设备的使用频次,又降低了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额外电能消耗。
通过上述方案,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全面的监测了电池电芯是否满足冷却条件。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当前情况下电池电芯是否适应采用发电机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判断能否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直接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对冷却水降温后可以使得发电机的冷却水继续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避免采用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降低了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额外电能消耗。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况包括慢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慢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慢充工况以较低的充电电流给车辆进行充电,示例性的,慢充工况需要六到八个小时才能将电池电芯充满。在工况为慢充工况的情况下,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小。在慢充工况下,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即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表示电池电芯适宜工作的环境温度,示例性的,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可以为35℃,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可以为40℃,电池电芯温度大于35℃且小于等于40℃之间。环境温度较高时,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环境温度需要满足预设条件才不会影响冷却水对电池电芯的冷却效果。只有在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时,才能保证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的冷却效果,其中,第一预设环境温度通过针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测试的实验数据得到,示例性的,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为15℃。在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都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保证了电池电芯温度不会超过最大适宜工作的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况包括快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快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所述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快充工况以较高的充电电流给车辆进行充电,示例性的,快充工况需要一到二个小时就能将电池电芯充满。在工况为快充工况的情况下,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相对大。在快充工况下,电池电芯对应相关的冷却的起始温度,即确定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表示电池电芯适宜工作的环境温度,示例性的,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可以为30℃,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可以为40℃,电池电芯温度大于30℃且小于等于4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低于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是因为,电池电芯在快充工况下产生的热量高于慢充工况,因此,在工况为快充工况的情况下,基于电池电芯温度,需要更加提前对电池电芯温度进行冷却,以保证电池电芯温度不超过最大适宜工作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较高时,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环境温度需要满足预设条件才不会影响冷却水对电池电芯的冷却效果。只有在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时,才能保证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的冷却效果,其中,第二预设环境温度通过针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测试的实验数据得到,示例性的,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为1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是因为,电池在快充工况下,需要的电流大,因此产生的热量相对高,需要更加提前对电池电芯温度进行冷却,以保证电池电芯温度处于适宜工作环境温度。在工况、环境温度和电池电芯温度都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判断出可以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保证了电池电芯温度处于适宜工作的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的冷却水与电池电芯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发电机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可能会出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大于等于电池电芯温度的情况。此时,发电机的冷却水温度可能因为与电池电芯进行热量交换而温度升高,但电池电芯温度还未达到目标冷却温度,其中,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为目标冷却温度,达到目标冷却温度后,停止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通过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测试的实验数据得到。如果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水温度超过了电池电芯的温度,则需要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不同的工况使得电池电芯产生的热量不同,进行蓄冷降温的条件不同。示例性的,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为31℃,在慢充工况下,电池电芯经过冷却后,发电机的冷却水温度升高,电池电芯温度为大于31℃且小于等于40℃,但是没有达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需要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以进一步实现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因此,此时进入蓄冷的条件是电池电芯温度大于31℃且小于等于40℃、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零。,在快充工况下,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为26℃,电池电芯经过冷却后,发电机的冷却水温度升高,电池电芯温度为大于26℃且小于等于40℃,但是没有达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需要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以进一步实现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因此,此时进入蓄冷的条件是电池电芯温度大于26℃且小于等于40℃、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零。
经过蓄冷降温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小于电池电芯温度,且电池电芯温度还未达到停止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的温度,控制发电机的冷却水继续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温度进行冷却,减少了大功率冷却设备的使用频次,降低了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产生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停止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电芯存在适宜工作环境温度,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使得其温度下降,当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的情况下,电池电芯温度达到目标冷却温度,可以停止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避免过度的能量消耗。示例性的,电池电芯的适宜工作环境温度为大于20℃且小于等于40℃,车辆的不同工况产生的热量不同,所以停止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的终止温度不同,即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不同,例如,在工况为慢充工况的情况下,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为31℃,在工况为快充工况的情况下,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为26℃。慢充工况下的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高于快充工况下的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是因为,在慢充工况下电池电芯产生热量较少,电池电芯温度升高较慢,相同的时间内,快充工况下电池电芯温度升高幅度更大,因此,在快充工况下需要将电池电芯温度降低至较低值,避免对电池电芯停止冷却后,电池电芯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反弹至较高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第二冷却设备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电芯温度超出最大适宜工作环境温度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因此需对电池电芯进行快速冷却,以确保电池电芯的使用寿命不会降低。电池电芯温度已超出最大适宜工作环境温度,无法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提前冷却,需通过更大功率的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示例性的,第二冷却设备为空调,通过空调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以使得电池电芯温度迅速降低,延长了电池电芯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工况为行车工况时,电池电芯同时为多个部件进行供电,无法准确获取蓄冷降温后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因此,判断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大于零之后,无需对发电机的冷却水蓄冷降温,在电池电芯温度超出最大适宜工作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再通过第二冷却设备为电池电芯降温。此外,在行车工况下,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需满足的条件为:环境温度小于等于15℃、电池电芯温度大于35℃且小于等于40℃、电池电芯温度与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大于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装置。
参考图2,所述电池电芯的冷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20,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二判断模块30,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第一控制模块40,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
第二控制模块50,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通过上述装置,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全面的监测了电池电芯是否满足冷却条件。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当前情况下电池电芯是否适应采用发电机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判断能否通过发电机的冷却水直接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对冷却水降温后可以使得发电机的冷却水继续对电池电芯进行冷却,避免采用大功率冷却设备对电池电芯进行降温,降低了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额外电能消耗。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电芯降温过程中的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还被配置为所述工况包括慢充工况,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慢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还被配置为所述工况包括快充工况,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快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所述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60,所述第三控制模块60被配置为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70,所述第四控制模块70被配置为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停止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控制模块80,所述第五控制模块80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第二冷却设备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的功率。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
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
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包括慢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慢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包括快充工况,所述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为所述快充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则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所述第三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电芯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以及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停止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电池电芯温度,控制第二冷却设备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的功率。
7.一种电池电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工况、车辆的环境温度、车辆的电池电芯温度和车辆的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二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工况、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电芯温度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电池电芯温度与所述发电机进水口冷却水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第一冷却设备对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进行蓄冷降温;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控制所述发电机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电芯进行冷却。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310065130.2A 2023-01-17 2023-01-17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Pending CN116093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5130.2A CN116093499A (zh) 2023-01-17 2023-01-17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5130.2A CN116093499A (zh) 2023-01-17 2023-01-17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3499A true CN116093499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5130.2A Pending CN116093499A (zh) 2023-01-17 2023-01-17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3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5383A (zh) * 2023-05-30 2023-08-08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5383A (zh) * 2023-05-30 2023-08-08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6565383B (zh) * 2023-05-30 2024-03-01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1886B2 (en)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capable of high speed cell balancing and energy saving and method thereof
US10481623B1 (en) Optimizing a temperature profile in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0093198B2 (en) Maintaining a vehicle battery
CN112477697B (zh) 用于换电电池的容量均衡方法
US1110586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attery resistance
US1118775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OH
US201500088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balancing battery cell
CN103460064A (zh) 用于预测电池的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使用其的电池管理系统
KR101837453B1 (ko) 2차 전지의 잔존용량 연산 방법 및 장치
CN116093499A (zh) 电池电芯的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EP2793342B1 (en) Power demand amount calculation system, power demand amount calculation method, power demand amount calculation apparatus,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202616826U (zh) 电池的主动平衡测试装置
CN116247337A (zh) 动力电池智能热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946482A (zh) 一种基于模型的电池电压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7375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hmielewski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es
CN115864613B (zh) 换电柜电池充电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34706B (zh) 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7199787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电芯的汽车云端电池管理系统
WO2022116037A1 (zh) 电量预测方法和设备
CN116605207A (zh) 车辆的能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6742195A (zh) 电池冷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2540223A (zh) 智能电表及智能电表的取电方法、装置
CN117301962A (zh)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汽车
CN116430228A (zh) 锂电池能量状态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